❶ 中越戰爭打了多少年美國和越南打了幾年
中越戰爭所說的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進行的這場戰爭,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美國和越南的戰爭是從1961年~1975年。
❷ 越南在建國之後和中國發生過哪些戰爭,最後結果分別如何
公元968年之前(中國五代十國時期),越南這個國家不存在,一直都是中國直屬領土,在這一年越南境內建立了一個史稱“丁朝”的朝代,標志著越南正式脫離中國獨立,以一個獨立國家存在,此後不斷發生朝代更替。
雖然越南成為獨立國家,而且越南朝代都是中國朝代的藩屬國,但是不代表越南君主真心臣服中國君主,其內心一直想跟中國君主平起平坐,否則越南君主不會表面對中國君主稱國王,私底下自稱皇帝,也不會擅自建立自己的宗藩體系,周邊更弱的小國比如占城、真臘等,尊越南為宗主國,定期朝貢。
由於在歷史上越南一直沒有真心臣服中國,兩國之間存在諸多矛盾,導致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越南作為獨立國家至今有一千多年歷史,與中國打了六場戰爭,越南竟然打贏了其中四場,中國只打贏了兩場。
❸ 中國與越南戰爭
中國與越南戰爭一般指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20世紀70年代中葉,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系急劇惡化,中國邊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在此情況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對越自衛反擊戰內容:
20世紀70年代,國際關系錯綜復雜,中蘇關系惡化。在蘇聯支持和地方霸權野心的驅使下,越南不顧當年與中國「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公然在中越邊境製造流血事件。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同志訪美。
面對越南的不斷挑釁,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親自點將許世友將軍帶兵作戰。許世友挑選了自己的老戰友楊得志。戰爭打響,面對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越南,我軍指戰員奮勇還擊,渡紅河、戰老街、過朔江、最終殲滅越軍「英雄師」。此次戰爭著實讓越軍體會到中國反擊的堅硬態度。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❹ 越南10年內打了4場戰爭,攻佔了兩個鄰國,為何不吞並呢
越南10年內打了4場戰爭攻佔了兩個鄰國,之所以沒有吞並是因為當時他們攻佔了人家國家以後,直接對人家的內政進行干涉,造成了很多無辜傷亡,起了國際社會的指責,如果真的要合並,會受到國際社會的打擊。
再加上後期,很多支持西哈努克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所以越南就算是全部佔領柬埔寨,他們也不敢把柬埔寨和越南合並在一起,要不然的話就會成為國際社會的打擊對象,到後來因為受到國際社會方面的壓力,就連蘇聯方面也停止了幫助越南。直接導致越南的軍事行動不斷的受挫。
❺ 70年代中越戰爭情況有哪些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❻ 中國和越南在歷史上共有幾次戰爭
歷史記載的,我知道,兩次,一次中國人當了皇帝。
一次,就是近代,差點打到河內,換了越共主席。
但歷史就是歷史,如今的越南需要一次能長五十年記性的打擊。
❼ 中國與越南的邊境沖突戰爭為何歷時十年之久
中國與越南的這次小規模的邊境沖突戰爭的爆發,究其原因是與當時國內外復雜局勢造成的,具體原因如下。
國內局勢:
當時中國剛結束文化大革命不久,以鄧小平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剛剛開始執政,中國當時不論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是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當中,
為了擺脫10年文化大革命對人民造成的影響,是他們可以從文化大革命的陰影中走出來,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以鄧小平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決定發動這場打擊越南侵略者的戰爭,以狠蛇國內外的各方蠢蠢欲動的勢力,讓他們看到中國的實力。
國外局勢:
1:蘇聯方面:
由於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無暇顧及越南這邊,這使得以蘇聯作為大靠山的越南失去了支持,這也是中國出兵教訓越南,同時震懾蘇聯的大好機會,
而越南作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角力,牽制中國的一個重要棋子,這些年得到中國的無償幫助之後,非但不思報恩,反而與蘇聯越靠越近,進而作為他的馬前卒來威脅中國,屢屢與中國發生便靜摩擦,進而向中國施加壓力,中國作為當時僅次於美蘇的軍事大國,當然不會對越南的挑釁繼續縱容,於是決定抓住蘇聯出兵阿富汗的這個時機來打擊越南的囂張氣焰。
2:美國方面:
美國剛剛結束對越南的戰爭,國內的反戰呼聲高漲,經濟壓力巨大,這個時候中國站出來教訓他們沒有打敗的越南,他們當然是樂見其成。這樣不僅可以消耗中國的實力,也可以策應他們與蘇聯之間的爭霸,畢竟當時蘇聯正在入侵阿富汗,這個時候中國與越南之間的戰爭。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蘇聯的重要牽制,畢竟這些年越南一直是靠著蘇聯的支持在支撐,而這場戰爭也會消耗他們進攻阿富汗的實力,有利於美國對蘇聯擴張領土的野心的控制。
戰後影響;
中國越戰結束後,中國訓練出了一批優秀的指揮員和戰士!這些指戰員現在有很多都是在軍隊的重要領導崗位上!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馬上使中越恢復到和平,在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小規模沖突不斷,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這10年的對越作戰也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加速了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速度。
❽ 中越自衛反擊戰打了多少年哪一年結束
對越自衛反擊戰真正的大規模軍事作戰只打了三個月。上將許世友任總指揮,帶領大軍打到了越南老街,差一點就直取河內,然後就撤軍了。
結果撤軍後越南猴子有開始跳了,開始騷擾雲南廣西。
然後就是中越在老山和者陰山之間一直糾纏。
並且中央軍委就指示,把各大軍區的部隊都輪流拉倒老山去練兵,讓全國的部隊都經受以下戰火的洗禮。於是就出現了長達十年的兩山輪戰。最後是90年代蘇聯解體,越南撤軍才停戰。
❾ 中國對越南有幾次戰爭(小的也算) 中國和越南在1990年左右有戰爭嗎
中越戰爭一共三次,1990年左右應該是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爭。第一次1974年和偽南越在西沙群島海戰。
第二次1976年到1990年的中越邊境戰爭,早在76年開始越南就不斷騷擾我邊境了,大規模戰斗從1979年到1988年。第三次1988年和越南在南沙群島海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9)和越南打了10年戰爭有哪些戰爭擴展閱讀:
戰後影響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 ,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從1984年起,一直到1989年,先後有蘭州軍區47集團軍,沈陽軍區16集團軍、23集團軍,北京軍區27集團軍、38集團軍,南京軍區12集團軍、第1集團軍,廣州軍區42集團軍、41集團軍,濟南軍區67集團軍、26集團軍、20集團軍以及成都軍區13集團軍等部隊都先後來到中越邊境參戰鍛煉。
在這期間,中國陸軍原軍級作戰部隊和其他兵種綜合改制組成陸軍集團軍,加強了部隊的合成作戰能力。部隊槍支裝備由56半自動全面換裝81槍族。而到了80年代後期,恢復的軍銜制也在輪戰中發揮了作用。經過長期的邊境作戰,中國掌握住了邊境地區的主動權。
❿ 中國與越南之戰的起因,過程和結局是什麼
中越戰爭的起因有不少說法,有說是中國向美國納的投名狀,有說為了打破蘇聯對中國的戰略包圍態勢的,但我個人最為贊同的說法是:為了阻止了越南統一東南亞,從而避免了東亞出現另一個像日本那樣重量級的挑戰者。
結果是中越戰爭歷時一個月(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方以傷亡2萬餘人的代價,消滅了越南近10萬,重創了越南的經濟基礎,使得越南北方地方造到了嚴重的破壞,使越南喪失了與中國長期對持的經濟和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