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檳榔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作用
檳榔即檳榔樹的果實,與椰子同屬棕櫚科植物。主要生於亞洲及東非一帶,原產於馬來西亞。
檳榔是重要葯用植物之一。在亞洲的許多地區,例如台灣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是棕櫚科植物,英文名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國主要生長在海南、台灣等熱帶近海的地方。檳榔的種子,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自古以來檳榔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時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海南待客有 「茶,煙,酒,檳」等四種等級,檳榔只有在迎貴賓,婚慶等重大節日才擺上筵席,可見其地位。目前隨著檳榔種植面積的擴大和越來越多朋友的喜愛,檳榔已經普及到人們的日常消費中了。
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即使墨客騷人對檳榔也情有獨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就曾寫過「紅潮登頰醉檳榔」的佳句。鮮食檳榔有一種「飢能使人飽,飽可使人飢」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時則氣盛如飽,飯後食之則易於消化,可謂人間仙果。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檳榔有「下水腫、通關節、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等諸多病症。不僅如此,檳榔還有治青光眼、 血壓增高、驅蟲等症的效果。
嚼檳榔是西雙版納傣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大凡上了年紀的傣族老人,閑暇時常以嚼食檳榔果為樂。傣族為什麼如此喜愛檳榔呢?相傳很久以前,一對傣族老兩口被不孝的兒子和媳婦氣出了胃病。有一天,老兩口在檳榔樹下編竹籮,風吹樹搖,一大串成熟的檳榔果掉了下來,口乾舌燥的老兩口順手摘了一顆放在嘴裡嚼,覺得甘甜清涼,生津可口,略帶一點澀味。到了晚上,老兩口都感到胃裡異常舒服,接著吃了幾天檳榔果,老兩口的胃病居然痊癒了。據說,從此以後,傣族有了嚼食檳榔的習慣。
檳榔為棕櫚科喬木,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度、緬甸、越南、菲律賓等,而以印度栽培最多。在植物分類學上,檳榔和油棕、貝葉棕等同屬一科,但它們卻形態迥異,風格不同,油棕、貝葉棕高大魁偉,枝葉修長,堪稱高大英俊、瀟灑雄健的偉男子;檳榔則窈窕秀氣,亭亭玉立,可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少女。檳榔樹高而細,在民間還有其傳說:不知是在什麼年代,一位傣族男青年因自己心愛的姑娘不見了而爬山涉水到處尋找,艱難的路途中他碰到了檳榔樹,可當他滿懷希望請問檳榔樹可曾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兒時,誰知檳榔樹卻傲慢地高抬著頭,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令他傷心失望的話。焦急萬分的傣族青年又氣又惱,對著檳榔樹大聲詛咒:我要讓你高高地站著,永遠也不會粗壯。歲月一年年地過去了,至今,檳榔樹還是細細高高,始終也長不粗壯。
在西雙版納,檳榔果是財富和吉祥的象徵,古時候曾被人們當作貨幣使用,同時又是傣族青年男女的愛情信物。據說,傣族青年戀愛結婚後,小夥子一般要先到姑娘家上門,義務地服三年勞役,但如果在戀愛期間小夥子能夠爬上高高的檳榔樹採到檳榔果送給心愛的人,那就可以免去這三年勞役,並把姑娘領回家。
據科學研究表明,檳榔果還是一種常用的南葯。除了象傣族民間傳說中有健胃的功用外,檳榔果是保護人體牙齒的良葯。西雙版納的許多傣族老人牙齒很好,就是常食檳榔果的緣故。此外,檳榔果還能驅蟲、治腹脹、驅風、消水腫等。
⑵ 檳榔裡面有什麼
檳榔——一種生長在樹上的熱帶水果。據說在越南,嚼檳榔是男人們的一種嗜好。在海南的少數民族中,男方到女方家提親,一定要帶上大量的檳榔。所以,檳榔被示為求愛的象徵。檳榔屬棕櫚科常綠喬木,原產於東印度一帶。其干端直而無橫枝,就像椰子樹一樣。樹幹上有節,羽狀復葉,長在樹頂端,葉子四面排開,遠看臨風招展,恰如鳳尾。有人說,檳榔樹是最有風度的,因為它總是那麼瀟灑飄逸,透露出南國特有的一種風度。所以,人們常常把檳榔樹列為最能代表南國熱帶氣息的風景樹。檳榔不但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最先發現它的吃法的是馬來西亞半島的土著民族,他們將果實切細後,用胡椒葉子包著吃,據說這樣可以幫助消化。古醫書上也說,檳榔能消食祛病,是一味有效的葯材。檳榔嚼食後,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就像喝過酒一般。過去住高山地帶的民眾常以吃檳榔來禦寒,和消除緊張勞動後的疲勞。檳榔也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海南省是我國檳榔的主要產區,入冬是檳榔收獲季節。在主要產區的萬寧、陵水、定安等縣市的街道上,擺滿了賣檳榔的攤點。到海南來的遊客除了領略寶島自然風光外,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就是其一。根據當地人介紹和古書記載,海南一帶很早就有檳榔待客的風俗。早在《南方草木狀-檳榔篇》中已有「廣交人凡貴勝旅客,必先呈此果」的記載。《南方草木狀》為晉代稻穀撰著,成書於304年,是我國最早植物學專著。宋代《嶺外代答》一書寫道:「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海南人一直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800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就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可見海南人愛檳榔、種檳榔、吃檳榔的風俗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廣為流傳。今天,萬寧、陵水以及五指山區的黎族同胞,依然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和友誼的象徵。客人登門,主人首先捧出檳榔果招待。即使不會嚼檳榔的人,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備有檳榔果,以敬拜年的貴客親朋。海南吃檳榔很講究,先把檳榔切成片,然後粉上佐料(用貝殼粉調製成膏狀物)卷上蔞葉,再放進口裡慢嚼,初時味澀,並有綠水,待吐完了綠水,又生丹津,吃後面紅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樣。正如當年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⑶ 檳榔 有什麼功效啊
檳榔——一種生長在樹上的熱帶水果。據說在越南,嚼檳榔是男人們的一種嗜好。在海南的少數民族中,男方到女方家提親,一定要帶上大量的檳榔。所以,檳榔被示為求愛的象徵。 檳榔屬棕櫚科常綠喬木,原產於東印度一帶。其干端直而無橫枝,就像椰子樹一樣。樹幹上有節,羽狀復葉,長在樹頂端,葉子四面排開,遠看臨風招展,恰如鳳尾。有人說,檳榔樹是最有風度的,因為它總是那麼瀟灑飄逸,透露出南國特有的一種風度。所以,人們常常把檳榔樹列為最能代表南國熱帶氣息的風景樹。 檳榔不但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最先發現它的吃法的是馬來西亞半島的土著民族,他們將果實切細後,用胡椒葉子包著吃,據說這樣可以幫助消化。古醫書上也說,檳榔能消食祛病,是一味有效的葯材。檳榔嚼食後,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就像喝過酒一般。過去住高山地帶的民眾常以吃檳榔來禦寒,和消除緊張勞動後的疲勞。 檳榔也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海南省是我國檳榔的主要產區,入冬是檳榔收獲季節。在主要產區的萬寧、陵水、定安等縣市的街道上,擺滿了賣檳榔的攤點。到海南來的遊客除了領略寶島自然風光外,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就是其一。 根據當地人介紹和古書記載,海南一帶很早就有檳榔待客的風俗。早在《南方草木狀-檳榔篇》中已有「廣交人凡貴勝旅客,必先呈此果」的記載。《南方草木狀》為晉代稻穀撰著,成書於304年,是我國最早植物學專著。宋代《嶺外代答》一書寫道:「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海南人一直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800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就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可見海南人愛檳榔、種檳榔、吃檳榔的風俗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廣為流傳。 今天,萬寧、陵水以及五指山區的黎族同胞,依然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和友誼的象徵。客人登門,主人首先捧出檳榔果招待。即使不會嚼檳榔的人,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備有檳榔果,以敬拜年的貴客親朋。 海南吃檳榔很講究,先把檳榔切成片,然後粉上佐料(用貝殼粉調製成膏狀物)卷上蔞葉,再放進口裡慢嚼,初時味澀,並有綠水,待吐完了綠水,又生丹津,吃後面紅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樣。正如當年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檳榔還是青年們愛情的象徵。小夥子一旦看中哪一位姑娘,先向女方家贈送檳榔果(俗稱放檳榔),表示求婚之意,如果女方收下,就表示定了婚約。舉行婚禮時,檳榔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佳品。新郎新娘都要給登門賀喜的親朋敬獻檳榔果,以表敬意。 台灣居民,多有吃檳榔的嗜好。「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這支歌在台灣十分流行,也說明台灣人民對檳榔的愛好。在台灣,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在許多場所,人們嘴裡不是含著口香糖,也不是香煙,而是不停地咀嚼著一枚檳榔。 檳榔屬棕櫚科常綠喬木,原產於東印度一帶。其干端直而無橫枝,就像椰子樹一樣。樹幹上有節,羽狀復葉,長在樹頂端,葉子四面排開,遠看臨風招展,恰如鳳尾。有人說,檳榔樹是最有風度的,因為它總是那麼瀟灑飄逸,透露出南國特有的一種風度。所以,人們常常把檳榔樹列為最能代表南國熱帶氣息的風景樹。 檳榔不但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最先發現它的吃法的是馬來西亞半島的土著民族,他們將果實切細後,用胡椒葉子包著吃,據說這樣可以幫助消化。古醫書上也說,檳榔能消食祛病,是一味有效的葯材。檳榔嚼食後,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就像喝過酒一般。過去住高山地帶的民眾常以吃檳榔來禦寒,和消除緊張勞動後的疲勞。 因檳榔栽培容易,蟲害少,價格高,所以台灣農民將檳榔視為搖錢樹,稱之為「綠色鑽石」。在檳榔出產淡季,一顆檳榔可賣一斤雞蛋的價錢。 台灣的檳榔主要產地大致分布在屏東、南投、台東、花蓮、嘉義、雲林、彰化等縣,其中南投縣雙冬鄉以出產檳榔而聞名。因此,許多經營檳榔的攤販多打著「雙冬檳榔」的牌子來吸引顧客,以示正宗。 檳榔在台灣,和香煙、茶水一樣,是人們交際必備的食品,而且消費十分驚人,據說有人一天吃檳榔就花掉新台幣上千元(相當於人民幣200多元),創造了全台灣紀錄。 在台灣,賣檳榔的小店遍布街市,小店一般不到10平方米,上掛「阿娟檳榔」、「阿蘭檳榔」之類的招牌,店內坐一妙齡女郎,多穿袒胸露背超短裙,以群徠顧客,人稱「檳榔妹」。特別是在公路邊,賣檳榔的小店一間挨一間,24小時營業,成為公路一景。 檳榔有個外號叫「和事子」。原來台灣民俗中,有結婚送檳榔的習俗,取其「賓郎偕老」之意。也有人在別人吵架、訴訟時,准備講和或已達到談判和解程度的時候,由求和的一方親往對方家中去送檳榔,以表示「冤家和解」的誠意,使宿怨冰釋。可見,在台灣,檳榔的用途早已遠遠超出了其本來的價值,而充分地進入到社會道德領域。 台灣居民對檳榔的吃法極講究。食用前,要先把果實切開,將「老藤葉」與蚵殼灰調成糊狀,然後夾入切開的果實內,即可咀嚼。還有一種吃法是,將檳榔與甘亓、特製的石灰等配料一起嚼食,吃起來也很有味道。據說在嗜食檳榔成風的台灣客家農村,一個能敬檳榔侍奉公婆的媳婦,往往會受到左鄰右舍和全家人的尊敬和疼愛。 台灣把嗜食檳榔的人稱作紅唇族,這是因為嚼過檳榔後,口唇鮮紅,就像塗了口紅一般。但常嚼檳榔,牙齒會成棕黑色,十分難看。現代醫學發現,吃檳榔容易患口腔癌。據台灣「衛生署」的癌症登記報告,台灣十大癌症中,口腔癌的死亡率和發生率名列第七位,口腔癌病例的死亡數增加速度是癌症總死亡數增加速度的兩倍,這個數字與嚼食檳榔有很大關系。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 檳榔嚼過後,將殘渣吐在地上,紅跡斑斑,如同血漬,影響公共衛生。在台灣的城市鄉村,常常可以在路上見到人們吃過檳榔後吐出的一灘灘紅汁,很不雅觀。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把嗜食檳榔視作比抽煙更壞的不良習慣。盡管如此,如同抽煙一樣,嚼食檳榔一旦上癮很難戒掉,一天不食檳榔,就會感到精神萎糜,四肢乏力,不思茶飯。所以有人說戒煙容易,戒檳榔難。 據不完全統計,台灣2200萬人口中有300萬人嚼食檳榔,平均每8有中就有1人吃檳榔。過去食檳榔者多為從事體力勞動的中壯年人,現在這種狀況有所改變,食檳榔已向各階層蔓延,且紅唇族趨於年輕化。這種現象引起了們的關注,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博士在一次會議的發言中說:「我在路上看到年輕人吃檳榔,會像規勸自己的孩子一樣的規勸他們,使這些年輕的孩子們了解生命的可貴。」 由於嚼食檳榔不健康、不衛生、不高雅,有關部門作出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咀嚼檳榔。在台灣所有的農作物里,檳榔最特殊、最具爭議。台灣當局對種植檳榔的態度是「三不」政策,「不禁止、不鼓勵、不提倡」。但是農民在高額利潤的趨使下,仍大面積種植。1983年台灣檳榔種植面積為5000多公頃,目前已超過4.4萬公頃,年產量高達13萬噸,已有超過稻米與甘蔗,成為台灣第一大農產品的趨勢。
⑷ 什麼是擯榔
是五指山的特產,海南栽培檳榔有悠久的歷史,距今1400多年前梁代《名醫別錄》就有「檳榔味辛溫……生海南」的記載。擯榔樹的外貌與椰子樹相似,高幹挺拔,枝葉迎風,清秀可愛。擯榔的果實可食,南方一些地方人民,有咀嚼擯榔的習慣,愈嚼愈香,醇味醉入。檳榔也是一種葯材,有止瀉治痢、殺蟲去積等功能,別名「洗瘴丹」。檳榔樹每年只結一串果,每串多則100多個果實,少則只數十個。在黎族婚姻中,男女定親之日,男方都要給女方送一籃擯榔,以為信物。
越南的京人、笛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檳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檳榔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灰放入嘴中咀嚼,使檳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檳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檳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檳榔。嚼檳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檳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己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⑸ 什麼是越南人嚼檳榔的習俗
嚼檳榔是東南亞許多國家和民族,特別是越南的京人、岱人、傣人、埃迪人的一種特殊嗜好。
檳榔樹是一種常綠喬木,屬棕櫚科植物。有紅檳榔、白檳榔兩種。
白檳榔的果實大,白而硬,嚼時必須把它切成小塊,每次嚼一塊。
紅檳榔的果實橙紅色,像紅棗一般,小而軟,每次可嚼整粒。
嚼檳榔有消積、行水、殺蟲、麻醉等作用,並對牙齒起到保護作用。嚼時,用蔞葉包上一點石灰或硯灰,然後放入嘴中與檳榔同嚼,使檳榔起化學作用,變出血紅色的汁液,吐出渣子,咽下汁液,會使人陶醉,產生一種昏昏然的感覺,久嚼成癮,如抽煙、喝酒一樣。他們多在飯後嚼,待客、送禮尤不可少。今越南京人還把檳榔子當做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給對方一顆檳榔,如漢族的請柬。
嚼檳榔還有另外一種意義,長期的咀嚼,人的牙齒便被染成漆黑的顏色,這就是我國古籍所說的「漆齒」或「黑齒」,並由此稱這些民族為「漆齒蠻」或「黑齒蠻」。這些民族也自以「漆齒」、「黑齒」為美觀。
⑹ 檳榔到底是什麼東西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L.)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是重要的中葯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6)檳榔在越南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長1.3-2米,羽片多數,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則齒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著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於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著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
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種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爛狀,胚基生。花果期3-4月。
植物文化
漢武帝兵征南越,以檳榔解軍中瘴癘,功成後建扶荔宮於西安,廣種南木,檳榔入列。事在《史記》、《三輔黃圖》和今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載。
南北朝的時候,干陀利國(今蘇門答臘島)進貢檳榔,朝廷轉賜大臣,朝臣答謝的詩詞多錄於《梁史》。
南唐後主李煜寫他的大周後,有「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詞句,檳榔、美人、情郎,歷歷如畫在目。
乾隆好檳榔,有兩個用來裝檳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長壽的乾隆一生摯愛。兩物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嘉慶在摺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檳榔,汝可隨時具進」、「惟檳榔一項,朕時常服用,每次隨貢呈進,毋誤」。兩折今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⑺ 檳榔是什麼
檳榔剛摘下來的時候是青色的鮮果,形狀和鴨蛋類似,但是略微短一點。青檳榔是海南島人民的最愛,東南亞人民也把青檳榔當作美容保健的聖品。
檳榔不僅可以做水果,做乾果,做零食,它還能做葯材,具有治療水腫、腳氣、蟲積、食滯、脘腹脹育的作用。
造句:
一、檳榔既是民間禮尚往來之信物,也是解決糾紛的中介物,成為台灣鄉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目的研究檳榔南瓜子合劑對豬帶絛蟲的殺蟲機理。
三、檳榔鹼是檳榔的最主要功效成分。
四、檳榔是屯昌縣第二大支柱產業,是全縣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五、方法用微波提取法提取檳榔鹼,用薄層掃描儀檢測以考察方法的可行性.
⑻ 請介紹一下越南人吃檳榔的習俗
嚼檳榔的習俗
Accordingtothelegend,,"StoryoftheBetelandArecaNut".:anarecaleaf(sweettaste),betelbark(hottaste),achayroot(bittertaste),andhydratedlime(pungenttaste)..Oldhealthbooksclaimthat",decreasesbadtempers,andmakesdigestingfoodeasy"..Atanyweddingceremony,,.
DuringfestivalsorTetHolidays,.ionship.,..,.Nowadays,heold.
http://www.all-vietnam-hotels.com/vietnam-travel-guide/introction/customs-habits.htm
=======
檳榔哥註:越南是久有食檳榔之習俗,在越南有這樣的傳說:
在一個越南的傳說中,一對雙胞胎兄弟同時愛上了一位女子,由於兩個兄弟感情十分的好,為了成全對方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投河自殺,哥哥死後成了石灰岩,弟弟在岩石旁成了檳榔樹,那位女子受兄弟情義的感動也投河化成了攀附在樹上的荖藤;國王得知了這件事叫人采了石灰、葉子回來,嘗了之後倍絕美味,自此越南便有了嚼檳榔這項習俗。
以中文記載中也有越南檳檳習俗:
「安南自嫩及老,采檳榔食啖之,自雲交州地溫,不食此無以祛其瘴癘。廣州亦噉檳榔,然不甚於安南也。」
——《嶺表錄異》
熟者曰檳榔肉,亦曰玉子,則廉、欽、新會及西粵、交趾人嗜之。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25《木語•檳榔》,中華書局,1985,P629
清初越南檳榔亦從海南島進口
「(海南檳榔)歲售於東西兩粵者十之三,於交趾、扶南十之七」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25《木語•檳榔》,中華書局,1985,P629
=====
越南民間故事
http://www.56.com/u67/v_NDc0Njk4MDg.html
⑼ 湖南檳榔除了好吃解饞還有啥作用
1、檳榔雖說吃多了有害,但本身檳榔卻是有葯用價值的。具有健胃瀉氣攻積,治痢固齒。驅蟲行水等功能,對驅除人體的條蟲、蛔蟲、薑片蟲及家畜的胃腸寄生蟲都有特效。因為湖南屬於比較潮濕的地方,湖南人喜歡吃檳榔跟喜歡吃辣椒是一樣的道理,目的是把寒氣逼出體外。有禦寒的作用。
2、抽煙喝酒的人特別喜歡吃檳榔,抽煙喝酒的人知道,煙抽多了酒喝多了的時候口腔會很苦,一點味兒都沒有,如果此時來上一口檳榔,口腔馬上變得很清爽,這個時候在抽煙喝酒,將會更加舒服。所以為什麼俗話說「檳榔加煙,法力無邊」,就是這樣來的。
檳榔可作葯用,性溫,味苦,主治蟲積、食滯、脘腹脹育、水腫腳氣等症。它又是一種果品,特別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煙,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檳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誠意了。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會把一絲絲的檳榔讓小孩吸吮,真可稱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販中,以賣檳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檳榔攤子,竟有數萬個之多。
湘潭人吃檳榔很是講究。剛摘下的鮮果呈青色。形似鴨蛋而略短,先用水煮兩小時左右,使之變成棕紅色,再用煙薰七天七夜,就成了乾果。這道工序一般在產地完成。買回乾果後,用清水洗凈,用開水燙過,噴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時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檳榔剖成兩至四瓣,點上用石灰加飴糖熬成的鹵水,有的人還愛點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復咀嚼,又甜又澀,芳香滿口,越嚼越有味,餘味悠長。一口好檳榔能嚼得人面頰潮紅,渾身燥熱,甚至遍體生津。嚼檳榔的樂趣如此,難怪湘潭人對它如此厚愛了。
其實,把檳榔作為果品的不僅是湘潭人,海南島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也有這個嗜好。不過,他們吃的是鮮果。一隻鮮果剖成四瓣,點上調成漿狀的貝殼粉,嚼後嘴唇呈烏紅色須用棕葉揩乾凈。他們嚼檳榔是為了解除熱帶叢林中的瘴氣。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婦女嚼檳榔則是為了美容。她們出門前一邊梳妝打扮,一邊嚼檳榔。待打扮完畢,嘴唇已被被檳榔染得紅潤鮮嫩,面頰也燦若桃花了。
不過,不管哪個地方嚼檳榔,都沒有湘潭人嚼得凶。湘潭人嚼檳榔以海南島產的為正宗,稱這為「海南個子」。另還有泰國個子、雲南個子、台灣個子等,但這些檳榔肉體薄,嚼起來有股青氣澀味重,不太受歡迎。每年深秋,湘潭的大小商販就雲集海南島,往往一個人守住一片檳榔林,享有收購專利權。近幾年來,湘潭檳榔生意日趨興旺,在檳榔產地形成搶購局面。收購價格也由七十年代的幾十元錢一擔迅速上漲到兩、三千元一擔。以至海南島檳榔樹的種植面積猛增
⑽ 越南檳榔果的特點
1、檳榔吃完之後,身體會出現精神興奮的症狀,同時會伴有面頰潮紅、身上微微發汗的症狀,所以吃完檳榔之後能夠起到一定的禦寒作用。
2、檳榔對於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功效,吃完檳榔之後可以消除疲勞,促進消化和吸收。
3、檳榔對於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絛蟲、鉤蟲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有殺蟲、降氣行滯、行水化濕的作用。
也有人說檳榔吃多了致癌,當然如果並不是長時間吃的話,這個是沒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