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曾經的大理國
少數民族建立的番邦,主幹要是宋朝歷史的話,那麼就沒什麼機會接觸到這個國家
大理國(白語:Dablit guaif)是位於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古時代的一國,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改國號曰大理。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人們對大理國的了解比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
937 年,唐通海節度段思平自立為帝,建立大理國。段思平傳12世至段廉義時,權臣楊義貞於1080年殺廉義自立。4 個月之後,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王。壽輝傳位給正明。1094年,升泰廢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中國。升泰去世後,其子遵遺囑還王位與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復立 ,後世史家稱之為後理國。後理國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
大理國疆域與中國唐朝同時代的南詔相當,東至普安路之橫山(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與南詔基本相同,相當與今天雲南省面積的2.9倍。大理社會經濟較南詔時有較大發展。農業生產已和四川資中、榮縣相差無幾。畜牧業頗為發達 ,每年有數千匹馬販到廣西。手工業很興盛,冶鐵業水平甚高,對外貿易發達,交通四通八達。內地先進的科學文化傳入雲南,對各族人民起了促進作用。大理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漢族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漢字寫白語,讀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園內的石幢,是大理時石雕的僅存碩果。此外,壁畫和木刻藝術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又稱「儒釋」),而且任用師僧為官。師僧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可說大理國是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大理 300餘年間,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系繼續進行。宋政權曾多次冊封大理統治者為王。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雲南滅大理。大理國主段氏降,被任命為世襲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
大理建國於937年,1094年國中權臣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1096年段正淳負改國號為大理。
該國156年的歷史傳了14位皇帝
爾後還有個後大理國,不管前後大理國的宗主國是宋。
白族人建立的
② 介紹一下大理國
大理國
大理國(937~1253)
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雲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後晉天福二年( 937 ),通海節度段思平自立為王,國號為大理,。段思平傳12世至段廉義時,權臣楊義貞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殺廉義自立。 4 個月之後,善闡(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王。壽輝傳位給正明。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升泰廢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中國。升泰去世後,其子遵遺囑還王位與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復立 ,史家稱之為後理國。後理國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
大理政區與南詔相當 , 東至普安路之橫山( 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與南詔基本相同,相當與今天雲南省面積的2.9倍。大理社會經濟較南詔時有較大發展。農業生產已和四川資中、榮縣相差無幾。畜牧業頗為發達 ,每年有數千匹馬販到廣西。手工業很興盛,冶鐵業水平甚高,對外貿易發達,交通四通八達。內地先進的科學文化傳入雲南,對各族人民起了促進作用。大理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漢族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漢字寫白語,讀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園內的石幢,是大理時石雕的僅存碩果。此外,壁畫和木刻藝術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又稱「儒釋」),而且任用師僧為官。師僧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可說大理國是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大理 300餘年間,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系繼續進行。宋政權曾多次冊封大理統治者為王。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雲南滅大理。大理國主段氏降,被任命為世襲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
大理國,中國中古時代國家。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改國號曰大理。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人們對大理國的了解比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國於937年,1094年國中權臣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國號為後理。
前理(938-1094)
太祖神聖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經帝(~思英) 文經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廣茲帝(~思聰) 明德 (2) 壬子 952
廣德(14) 甲寅 954
順(聖)德(1) 戊辰 968
應道帝(~素順) 明政(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廣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統 (1) 乙巳 1005
明聖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應 (5) 乙巳 1005
宣肅帝(~素廉) 明啟(13) 庚戌 1010
秉義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聖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興) 聖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興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義) 上德 (1) 丙辰 1076
廣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壽輝)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聖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國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後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開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憲宗宣仁帝(~正嚴,本名譽,又名和譽)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廣應(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正興,又名易長) 永貞 (1) 壬辰 1148
大寶 (7) 己巳 1149
龍興(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極帝(~智興) 利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會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鳳歷 辛酉 1201
元壽 - -
神宗(~智祥) 天開(21) 乙丑 1205
天輔 (1) 丙戌 1226
仁壽 (3) 丙戌 1226
孝義帝(~祥興)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賢王(~興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註:此年表與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大理總管(1257-1387)
天定賢王(段興智) (3) 1257
段實(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慶(又名阿慶)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義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寶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大理相國(1096——1253)
高國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運 (3) 1116
中國公(~明順) 1119
高順貞
中國公(~量成) (9) 1141
高貞壽 1150
中國布燮(~壽昌)
高觀音隆 興政
明國公(~貞明) (2) 1174
高觀音妙 1176
高觀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③ 都說段正淳風流成性,真實的大理國到底是什麼樣子
《天龍八部》中,段正淳走到哪,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堆,一路孽緣甚多,其實歷史上真的有段正淳其人,其兄長保定帝、兒子段譽也都有歷史原型,均是我國西南地區政權大理王國的國主。而且有個有意思的地方是,這些歷史原型的最終歸宿都是落發為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真實的大理國是個什麼樣子。
段正淳和他的老婆們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人物
段正明,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大理國保定帝,段正淳之兄,段譽的伯父。在鳩摩智挑戰天龍寺時,為了退敵,在天龍寺出家,法號本塵,並修習「六脈神劍」中的「關沖劍」,之後為解救段譽應允黃眉僧廢除鹽稅。後來保定帝傳位給段譽,正式出家為僧。
段正明
真實歷史中的段正明:保定帝段正明,大理國第十四位皇帝,祖父為大理興宗段思廉,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即位,在位十三年,用過三個年號:保立(一說保定)、建安、天佑,但改元年均不詳於史。「保定」則是他的帝號。在位後期,受到大理權臣高升泰父子的政治壓力,於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將皇位禪於高升泰,自己到崇聖寺出家為僧。
段正淳,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身份為主角段譽的養父,刀白鳳的丈夫,北宋大理國鎮南王,深受保定帝器重。又是秦紅棉、甘寶寶、阮星竹、李青蘿和康敏的情人,木婉清(秦紅棉所生),鍾靈(甘寶寶所生),阿朱,阿紫(阮星竹所生)與王語嫣(李青蘿所生)的父親,自始至終都把段譽(刀白鳳與段延慶所生)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段正淳生性風流。惹下了不小的風流債。然而人雖多情,卻又痴情,最終為情而死,是金庸筆下當之無愧的情種。
段正淳
真實歷史中的段正淳:即大理中宗,清朝因避諱改淳為純。大理國第十五位皇帝。公元1096-1108年在位。白族。大理人。段正明弟。段正明執政後期,高姓貴族已戰勝其他諸姓,成為大權在手的一派,段正明遂避位為僧,禪位於高升泰,高升泰改國號大中國,在位兩年,卒時(1096年)矚其子高泰明將帝位還於段氏,於是段正淳便被拱上皇位,復國號大理,但國家實權仍然被掌握在高氏手中。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稱為後大理國,國號為後大理。段正淳雖然是後大理國的皇帝,接受高氏歸還的政權,但大權已由高氏掌控,此後高姓貴族世襲為相,執政大理國政大權,段姓有國無權,高姓有權無國。
段譽,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男主角之一,大理國「鎮南王」段正淳的養子(實為段延慶和刀白鳳所生)。他博學多才,英俊善良,但又迂腐固執,厭惡殺戮爭斗。無量山上先後遇上鍾靈,木婉清,嬉笑怒罵間於兩人心中下播下情種。因不小心闖入無量山的「琅環福地」中,從洞中一尊玉像處習得「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
段譽
真實歷史中的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1108年-1147年在位,在位長達39年,是大理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據《滇考》記載,段正嚴「勤於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因此「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在《宋史》中,記載段和譽臣服於宋,遣使來朝,並受宋封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
段正嚴勤政愛民,是一個好皇帝,他惟一不能改變的,是高氏專國的事實。《滇雲歷年傳》雲:「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段正嚴後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高壽94歲而終。段正嚴死後,廟號憲宗,謚號宣仁皇帝,史稱大理宣仁帝。
另外一位金庸小說中的大理君主
不知道金庸老先生是不是很鍾愛大理國,在其小說中多次出現大理國的身影,另一本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還出現了一位大理國王,而且竟然是段正淳的曾孫,段譽的孫子。他就是「南帝」一燈大師段智興。
段智興,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人物,是為「南帝」,天龍八部中主角段譽的後人。以大理「一陽指」自成一派,武學修為登峰造極,「天下五絕」之一。昔年王重陽為防自己死後無人能阻歐陽鋒,而在第一次華山論劍的第二年來到大理,用先天功交換了段智興的一陽指。卻不料和王重陽同來的老頑童和段智興深愛的妃子劉瑛有染,並誕下私生子。而後裘千仞為逼段智興救人,而重傷劉瑛私生子,段智興因大吃乾醋未救她子而致其死亡。因心懷愧疚,萬念俱灰之下段智興出家為僧,法號「一燈」。
一燈大師
真實歷史中的段智興:大理國第十八位皇帝,廟號宣宗,謚號功極皇帝,故史稱大理功極帝。他是段正興的兒子,是段正嚴(又名段和譽,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的孫子,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一燈大師俗家姓名就使用的是段智興),1171年即位,在位29年,1200年駕崩。雖沒退位出家,卻也是極其崇佛,「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段智興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大理是小國,消耗不起,國力有所衰落。
真實的大理國
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語:Dablit guaif)是中國歷史上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歷代國君多於暮年禪位為僧。
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公元1253年,大理國被大蒙古國所滅,原大理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為大理世襲總管。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雲南行省,加強了中國對西南邊陲的統治。
我們的主人公們在位的時代,正是大理國最為動盪的時代,權臣高氏家族大權在握,決定君主廢立,甚至直接做了2年大理國王,所以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小說里看到的那麼舒適安逸。
④ 歷史上的大理國是在雲南大理嗎
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雲南省,是我國擁有地級州數量最多的省,有8個州,大理就是其中之一。雲南省省會昆明以西有個楚雄州,楚雄州以西就是大理州。說到大理,有幾個地理名詞需要理順一下。武俠迷想到大理,第一反應可能是《天龍八部》中段王爺的那個大理國,旅遊愛好者想到大理,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大理古城。現在的大理有兩層所指,一是指雲南省大理州,這是地級行政區。大理州的治所在大理市,但大理市是縣級行政區。
大理市在元朝時為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大理府,清朝時沒什麼變化。大理市的前身是大理縣,而在清朝之前,大理縣則稱太和縣。
大理市的旅遊景點非常多,山險水美,歷史又非常厚重,有機會來大理看看,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⑤ 大理國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是按個民族所建國嗎求解
大理國是宋代以白族為主體在今雲南建立的民族政權。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南詔貴族鄭買嗣滅蒙氏自立,改國號為大長和。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楊干貞滅鄭氏,擁立趙善政,改國號為大天興。天興國存在僅十個月。 楊干貞即廢趙氏自立,又改國號為大義寧。楊干貞貪虐無道,中外咸怨。後晉天福二年(937),通海節度段思平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口號,聯合滇東三十七部的反抗勢力,驅逐楊干貞,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勝利,在於他的減稅糧、寬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損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廣泛支持。
段思平傳十二世至段廉義時,權臣楊義貞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殺廉義自立。四個月之後,善闡(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王。壽輝傳正明。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升泰廢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中國。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遺囑還王位與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復立,史家稱之為後理國。後理國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
大理政區與南詔相當。據《元史·地理志》,東至普安路之橫山(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廣大區域內設首府(大理地區),二都督(會川、通海),六節度(弄棟、銀生、永昌、麗水、拓東、劍川);二都督有時也稱節度,因而共為八個,所以有雲南八國之稱。大理後期曾設置八府、四郡、四鎮。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闡(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統矢即弄棟(今姚安)、會川(今會理)、建昌(今西昌)、騰越(今騰沖)、謀統(今鶴慶)、永昌(今保山);四郡是東川(今會澤)、石城(今曲靖)、河陽(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鎮是西北的成紀鎮(今永勝)、西南的蒙合鎮(今巍山)、西部的鎮西鎮(今盈江)、東部的最寧鎮(今開遠)。後理國時,分封高氏子孫於八府,世襲駐守;四郡的統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與南詔基本相同。王稱驃信,下設清平官,有坦綽、布燮、久贊、彥贊。其中彥贊為大理所增設。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會經濟較南詔時有較大發展。《桂海虞衡志》說:大理地廣人庶,器械精良。峨眉進士楊佐到大理買馬路過姚州時,看到當地的農業生產已和四川資中、榮縣相差無幾。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見到雲南(今祥雲)青湖的灌溉之利達於雲南之野;白崖(今稱渡紅崖)地區居民輳集,禾麻蔽野,趙川甸(大理鳳儀)有神庄江貫於其中,溉田千頃,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災。畜牧業亦頗為發達,大理產馬,每年都有數千匹經貴州轉販到廣西。手工業很興盛,用象皮製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質堅如鐵;披氈、彩漆器皿、馬鞭鞍轡等頗有名。冶鐵業水平甚高,雲南刀 吹毛透風,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視。冶銅技術純熟,工藝精巧。今存大理的銅佛像顯示了冶銅規模的宏大和造型藝術的高超。
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和繁榮。大理對外貿易相當發達。交通四通八達,東至戎州(今四川宜賓),西至身毒國(印度),東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東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與中原貿易有四川、邕州(今廣西南寧)兩條道路。以邕州橫山寨(今廣西田東)的互市榷場最為繁榮。當時大理商人輸往內地的商品有馬、羊、雞等畜禽,刀、氈、甲胄、鞍轡、漆器等手工業品,以及麝香、牛黃等葯物。從內地輸入的則有漢文書籍、繒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葯材和手工業品。內地先進的科學文化傳入雲南,對各族人民起了促進作用。大理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出現了大理、善闡、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闡成為與祖國內外密切聯系的樞紐。元代統一雲南並建為行省後,即以之為省會。
大理王族自認是漢人的遺裔,大力推行漢族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漢字寫白語,讀白音的。南詔時已用於寫作,但廣泛使用則是大理時期。這時產生了用白文寫作的《白史》、《國史》等歷史著作和詩歌、曲本、傳說等文藝作品。轉韻體的白文詩較著名,其結構是每章十聯,每聯兩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後一句五字,每段最後一字押韻。
大理描工張勝溫於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繪的《大理畫卷》(亦稱《張勝溫畫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卷中諸像,相好庄嚴,傅色塗金,並極精彩(清高宗跋)。 筆筆工細生動,金碧燦爛,光彩奪目,天南瑰寶也。今昆明古幢公園內的石幢,是大理時石雕的僅存碩果。其《造幢說》是研究大理歷史的寶貴資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達一米多,最小的座像僅十多厘米,神情姿態各不相同,面部表情嚴肅而不呆滯,衣冠服飾細致逼真,比例勻稱,造型優美,刀痕遒勁,極備精巧,為滇中藝術之極品。此外,壁畫和木刻藝術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大理統治者好佛,對佛教在雲南的傳播有深遠影響。段思平歲歲建寺,鑄佛萬尊。據《南詔野史》載,大理段氏二十二傳,竟有八人避位為僧,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亦稱 儒釋),而且任用師僧為官。師僧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權和宗教雖不能說完全合一,但界限幾乎泯滅了。
大理三百餘年間,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系繼續進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慶賀。宋太宗趙徽時,大理首領百萬(王)乞內附,冊封為雲南八國都王。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詔黎州造大船於大渡河以濟西南之朝貢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趙佶賜大理國王段和譽為雲南節度,大理國王。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在邕州(今廣西南寧)置市馬場,交易盛極一時。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觀音得等到邕州議馬匹交易,換回大量漢文書籍。他們在給當地官府的文書中附有詩句說:言音未會意相和,遠隔江山萬里多。表達了大理各族與內地人民親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紀》說:宋興,北有大敵,不暇遠略,相與使傳往來,通於中國。故其宮、室、樓、觀、語言、書數,以至冠婚喪祭之禮,干戈戰陣之法,雖不能盡善盡美,其規模、服色、動作、雲為,略本於漢。自今觀之,猶有故國之遺風焉。這一概說,簡要而確切地說明了西南邊疆的大理與祖國內地的密切關系。
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雲南滅大理。大理國主段氏降,被任命為世襲
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
⑥ 大理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你有什麼知道的就貼上
大理這個地方真是一言難盡,它無法和麗江比試風情,也不及陽朔風光的一半,在這里你能體會到的只有兩個字——自由。
大理,段氏。
有朋友說極喜歡這名字,念在口中唇齒間由清脆而婉轉。一陽指,六脈神劍,金庸給世界一個一個武俠夢,大理段氏就開在這夢中,宛如茶花。
穿行於大理古城的街頭巷尾,茫然四顧,我固執地尋找著我的劍光俠影與自由。
在下關下了火車,剛出車廂,就感受到了下關凜冽的風,下關的風無一絲溫柔可言,風伴著雨,撲面而來,將帶的厚衣服都穿上身,還是禁不住打著寒噤,讓帶著興致原本想風花雪月一番的我們著實有些意外。
洱海船上游
草草吃了早餐,按照計劃,第一站是洱海。
洱海古稱葉榆洋,因多榆樹而得名,又稱「昆明川」,「西洱河」,因形似耳朵,故得名洱海。相比昆明的滇池,洱海的水是清澈透明的,據說,為保證洱海的清潔,旅遊部門對水中的機動船隻進行了嚴格限制,因此,除了幾艘規定的旅遊船和手工作業的小漁船,你很難看到冒著黑煙、突突做響的小機動船駛過。
打開船艙的窗戶,看窗外的洱海,外面是灰濛蒙的天空,絲絲的小雨因為脫離了下關的風,感覺柔和了許多,雖無緣看到湛藍的天,卻在一片煙雨迷離中,看到那些奔騰的雲,玄妙不斷的變幻著圖形,層疊的群山籠罩在一片雲霧之中,岸邊白色的白族建築影影綽綽,倒影在碧綠的湖水中,間或的,一艘小船漂浮在湖面上,上面帶著斗笠的漁人悠閑的唱著山歌,湖光山色中,讓人以為走進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自己都成了畫中的風景……
在船上看了歌舞表演,品嘗了有名的三道茶,他們的解說詞很有意思「一苦二甜三回味」,不知不覺,將做人的哲理孕育其中。看著白族姑娘小伙表演的歌舞,喝著回味悠長的三道茶,雖然外面依舊是陰霾的天空,心卻開始變得晴朗起來:人生大抵是如此,無論世間的陰晴,重要的是保持著內心的平靜和從容。
蒼山雲霧
蒼山是大理的至高點,到大理必上蒼山,可俯瞰洱海和大理古城的全貌。
煙雨過後,乘纜車上山,纜車在蒼山雲霧中穿行,雲霧不時從山澗冒出來,如白族少年頭上的白色絹帕環繞了蒼山諸峰,蒼翠秀麗的蒼山大峽谷盡收眼底,坐在纜車上,掠過茂密的松林和雜生的灌木,雲霧飄渺中,便覺得自己也做了一次神仙,漸漸的有了神仙的心情……
下了纜車,至清碧溪,此溪猶如它的名字般,清澈碧綠,深深的一潭水,卻可一望到底,水是從上游流下來的,蜿蜿蜒蜒,一路直下洱海,從纜車上往下看時,溪水如一條狹長的玉帶貫通蒼山上下,連接著洱海,不由感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洱海緊偎著秀美的蒼山,蒼山緊擁著柔情的洱海,相偎相依,剛柔並濟,無怪乎,這片風花雪月的土地總會演繹著動人的傳說與神奇!
因為剛下過雨,我們有幸看到了蒼山瀑布,雖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氣,卻也為蒼山增添了豪邁之氣,初學攝影的我正好藉此練習,於是走在山路上,一路拍過來,圖面或宏大,或蜿蜒,或低徊,但都成了我眼中最美的風景。
古城從容
現在想想,大理古城給我的感覺好於麗江,雖然,無論在規模和房屋建築上,它遠沒有麗江的古樸和氣勢。
喜歡大理古城給我的那種隨意和輕松:寬大的青石板路,長滿青苔的老屋,庭院里清雅秀美的花草,街前源源不斷的潺潺流水,隨風飄動的樹梢,烤乳扇的白族阿嬸,抱著孩子逛街的青年男子,賣花的小女孩,一針一線在攤子上做扎染的白族阿媽……
我以為,比較已經完全商業化的麗江古城,大理有屬於自己的從容與淡定。
穿行在大理,你可以隨意的走著,逛著,不必被周遭商業的空氣挑動起你的不安,你可隨意用腳丈量著古老的街巷,也可在街頭一角的小攤上,拿一塊餌巴,或獨有的乳扇片,邊走邊吃,可靠在一家書店隨意的翻看著一本閑書,或者乾脆無所事事,就做一閑人,在秋日的陽光下,無思無想無夢……
洋人街是另一道風景,當城市化成為人類社會的主導方式時,偏有那麼一些人嚮往著田園牧歌,追求簡約,追求輕松,追求屬於自己的那份風景,大理的隨意和從容為他們提供了條件,漫步在洋人街,你可以看到穿著老頭衫的洋人騎著三輪車穿行在街道上,後面是幫他推車的白族小伙;可以看到一對來自歐洲的老夫婦??整個下午就隨意的坐在鋪著藍格子布的桌子旁,一本閑書,一張報紙,懶懶的沐浴著秋陽;可以看到依舊穿著吊帶衫的高大美國姑娘,背著背包在無目的的張望……
夜幕降臨的夜晚,柔和的燈光,流水般的音樂,淡淡的花香裝飾著安靜的古城,不知道為什麼,南來北往的遊人一旦踏上古城,也好像變得沒有了喧囂和浮躁,靜靜的走在石板路上,雖是異鄉,卻沒有離家的惆悵,只聽到自己的腳步,在安靜的街道上發出輕微的回響……
美味大理
先開個吃飯的單子:
砂鍋魚、酸辣魚(鯽魚做成,還要放木瓜)、大理餌塊、涼雞米線、凍魚、南澗鍋巴豆粉、稀豆粉下油條、夾沙乳扇、砂鍋豆腐、魚茸乳扇、蝦茸乳扇、螺螄、螺黃、山厥菜、揉餌快、小鍋米線、破酥粑粑、餌絲(和米線類似)、雕梅……
在大理吃東西,絕對不能著急一口嘗遍所有美味,應該慢慢地住下來,慢慢地走著,慢慢地吃個遍。
TIPS
要尊重白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大理日照和風沙很強,需備防曬用品和墨鏡。
大理的特色小吃很多,應注意衛生。
在大理購工藝品一定要貨比三家。
愛護環境、保護洱海,人人有責。
懶人在大理
大理懶人,源於段氏。段譽這傢伙便早如是,得過且過,使上「六脈神劍」亦「何以如此,自是莫名其妙」,使得時靈時不靈,也不去尋根問底,確實懶得可以。
參透此一節,到大理懶一懶也為先人傳統,便大概可以悟得此處之妙:蒼山十九峰橫在眼前,沒一兩個月恐怕都游不完,既然如此,還是懶懶地遙望雲蒼景緻罷了;下關風吹透人心,可遠在十幾里外,況且高原反應得厲害,身體不好,還是不去碰的好;洱海龐然,每日有當地船夫拉客報價,一副公道心腸價錢卻離譜不定,還是懶懶地聽聽「白族」普通話好了。
由是,大理起碼有三樣傢伙可以懶得心頭癢:其一,吱吱悠悠的馬車,其二,暖暖洋洋的陽光,其三,鳥吧和懶人書吧,真的,這是大理的最精華。
懶人書吧和鳥吧,兩個都是在洋人街上最偏的位置,卻散發著大理特有的味道,以至於很多人把大理古城等同於懶人和鳥。我相信一個人一生喜歡的酒吧也許只能有一家,而在大理我幸運的找到了兩家,有的時候真想割捨一家,可是經常身不由己地前腳從懶人出來,後腳又跨進鳥吧。
⑦ 《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富民強,那麼真實的大理是什麼樣的呢
根據史料記載,真實的大理國確實也很強大。大理國並不是虛構的,而是中國歷史上確確實實存在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國家。大概就是以如今的雲南為中心輻射周圍等地。面積相當於雲南省的2.9倍,是相當的大。換句話說,當時的大理國,可能占據了雲南貴州和四川以及周圍國家的絕大部分。
這是一張古時候大理國的地圖。
大多數本地原住民都是與世無爭的淡然度日。這種良好的心態也幫助大理國戰勝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⑧ 大理國的歷史是怎樣的
一、段氏建國
段思平,祖籍大理喜洲,始祖段儉魏。唐朝天寶戰爭中,大將軍段儉魏大敗唐軍,為南詔國立下赫赫戰功,被南詔國王蒙閣羅鳳擢授為清平官,傳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為幕覽(小府副將),由於武藝超群,才幹出眾被提拔為通海節度使,成為統轄一方的大將。當時社會正處變革中,南詔政權走向末路,先後被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取代。這幾個政權存在時間大都很短,相互更迭難免一番殺戮,使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二、兩系相爭
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經。文經二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聯合相國董迦羅發動政變,逼段思英退位出家,並自立為帝,改元至治。從此大理皇位的繼承由段思平一系轉到了段思良一系。段思良在大理政權建立過程中出過不少力,頗有功勞,在段思平在位期間他也頗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實力人物。他逼侄遜位後,成為大理第三代皇帝,在位6年,用過一個年號,至治。
三、高氏掌權
段思廉繼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擁立之功,一舉凌駕於諸姓之上。楊氏勢衰,遂鋌而走險,1063年,楊允賢公開叛亂,段思廉已經無力平亂,無奈只好請岳侯高智升出兵滅之。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據了整個鄯闡府轄境,段思廉只好晉封高智升為鄯闡侯,賜給王室直轄領地白崖、茹甸兩地,王室實力更加削弱,進一步促成了段氏統治的危機。段思廉時,曾將兵敗逃入大理的兩廣蠻酋儂智高,斬首以獻北宋。
四、大理亡國
段祥興繼位於多事之秋,宋淳佑四年,大蒙古國出兵臨關,遠征大理,段祥興派大將高禾出戰,戰死九河,南宋還專派使節到大理憑吊。段祥興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來攻打大理,大理的軍隊打了敗仗。而他這不幸中又有萬幸,大理沒有因為失敗而立即滅亡,蒙古軍因大汗窩闊台的死而退兵 。
⑨ 大理國的歷史是什麼
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語:Dablit guaif)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歷代國君多於暮年禪位為僧。
大明七年(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公元1253年,大理國被大蒙古國所滅,原大理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為大理世襲總管。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雲南行省,加強了中國對西南邊陲的統治。
(9)越南的大理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處雲南省西部,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餘年。
1982年,大理被中國政府列為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為中國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幅員面積1468平方千米,全市人口61萬人,其中白族佔65%。
下轄10個鎮,1個民族鄉,共有20個居委會、109個行政村。大理市人民政府駐下關鎮。名勝古跡有巍山風景區、太和城遺址等。
大理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11月,榮登「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⑩ 古代的大理國是今天哪裡,和現在的大理有關系嗎
在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賦予了段譽帥氣、多情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很多讀者記住了大理國這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也並非完全虛構,據考證,《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就是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文安帝段正淳之子,段正嚴,並且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比段譽這個名字多了一個字。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大理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四
最後,公元1108年,段正淳讓位給其子段正嚴,出家為僧。死後謚號為文安帝,廟號中宗。前面已經說了,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是金庸小說中「段譽」的歷史原型。段正嚴是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1108年—1147年在位,在位長達39年,是大理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公元1253年,段正嚴退位後的第五年,大理國被大蒙古國所滅,原大理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為大理世襲總管。此外,對於段正嚴、段正淳等大理國皇帝,因為篤信佛教,所以經常在暮年禪位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