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祭祀死人的日子有哪些

義大利祭祀死人的日子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6 18:07:20

『壹』 祭祀死者的頭期、三期、五期、七期是怎麼來的,做什麼的

其實不是「期」是「七」
從死者去世的當天算起,每七天為「一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便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中 國 傳 統 中 人 死 後 的 第 七 日 其 魂 魄 會 回 來 家 中 以 作 最 後 的 懷 緬 , 家 人 會 為 「 他 」 准 備 其 生 前 最 喜 愛 的 食 物 及 物 件 以 作 最 後 的 致 意 , 中 國 人 稱 這 天 為 「 頭 七 」 。

『貳』 義大利的所有資料!!!急!!!

義大利

1)國旗國徽

直接引用網路上的,貌似只能插入一張圖。

2基本概況

義大利主要由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和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大島西西里島和薩丁島組成。義大利在北方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包圍著兩個袖珍國——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全國行政劃分20個大區(其中5個自治區),110個省,8,103個市政府。首都羅馬,1870年義大利王國遷都至此,此前首都曾為都靈(1861—1865)和佛羅倫薩(1865—1870)。義大利現人口約6000萬,人口密度約每平方公里196人。義大利因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截至2006年7月,義大利共有41項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一)而被稱為美麗的國度(義大利文:Belpaese)。

3)地理

義大利領土以自歐洲大陸延伸入地中海的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和兩個主要島嶼——撒丁島和西西里島組成(分別為地中海第一和第二大島嶼)。以此三部分義大利水域分為:東北方的亞得里亞海,東南方向為伊奧尼亞海,西南方向為第勒尼安海,以及西北方向是利古里亞海。

亞平寧山脈構成半島的主幹,並向西北方向綿延約1,000公里與阿爾卑斯山脈相接。弧形的阿爾卑斯山則環抱義大利的北部。在北部有一個大面積的沖積平原,波-威尼斯平原。它是由波河及其源自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和道羅邁特山脈的眾多支流沖積而成。其它著名河流諸如:台伯河、阿迪傑河和阿爾諾河等。

義大利的最高點是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超過4,000米的山峰還有玫瑰峰(4,637米)和切爾維諾峰(4,476米)。義大利還有兩座著名的火山:靠近那不勒斯,目前休眠的維蘇威火山和卡塔尼亞附近歐洲最高的火山而至今仍在活躍的埃特納火山(3,323米)。

4)氣候

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冬季受鋒面氣旋影響,為地中海型氣候。

5)歷史

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有著重要的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記錄。許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大希臘,埃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其後的羅馬帝國分別統治了這片土地許多個世紀。義大利的發展亦即是羅馬帝國的興衰。

中世紀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隨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變成以城邦發展為主體,教廷在中世紀對義大利以至全歐洲有著長遠的影響。15世紀末,發源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確定了近現代歐洲思想和藝術的根基。文藝復興令義大利地區雲集著各種有專能的學者,多個城邦的經濟蓬勃,每個富甲一方的義大利富商成為當地的大地主。

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義大利卻姍姍來遲。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義大利各個城邦國都被法國拿破崙征服,組成一個義大利王國,拿破崙兼任國王。這是現代史上義大利的第一次統一。但這個王國沒有維持多久。當拿破崙在1815年戰敗投降後,歐洲列強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歐洲,義大利王國被瓦解,回復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多個城邦國。當中中部劃分為教宗國,由教廷掌管羅馬。奧地利帝國的勢力也滲透至威尼斯和義大利東北部。

此後40年,義大利地區和整個歐洲大陸都經歷多次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歐洲近代民族主義之父糾澤佩·馬志尼提出統一義大利的設想。

1850年薩丁尼亞王國代迅速崛起,義大利統一運動的策劃者加富爾伯爵,就是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在成為薩丁尼亞王國國王時的首相。

1860年由革命家糾澤佩·加里波底開始發動統一運動。

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公國和兩西西里王國合並成為義大利王國。除了教宗國因為受法國保護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義大利半島已見統一。

1870年9月20日,羅馬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這也標志著義大利統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岡成為被義大利領土完全包圍的一個獨立國家。統一後的義大利漸漸涌現殖民主義意識。

1911年義大利曾發動意土戰爭奪取北非的利比亞沿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5年義大利向同盟國宣戰,在沒有積極參戰的情況下成為戰勝國,取得東非和巴爾干半島部份土地。

1922年,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當選總理,掌握了政權。1935年義大利佔領衣索比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與納粹德國以及日本結盟,成為軸心國的一員。

1943年,反對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王發動政變,逮捕了墨索里尼,並加入同盟國集團,與軸心國作戰。

1946年6月2日,一份關於結束君主制政體的備忘錄標志著義大利共和國的誕生。

1948年1月1日,新憲法生效。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歐盟成員國,更是八國首腦高峰會議的始創成員。雖然當今歐洲強國為法國和德國,但是義大利亦有積極地參與西歐政經一體化的進程。

6)文化

6.1美食

義大利的飲食文化獨具特色,聞名的義大利食品有比薩餅、意式麵食、意式咖啡、調味飯等。

義大利面,又稱之為意粉,是西餐品種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作為義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蘭小麥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其製成的義大利面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所以,正宗的原料是義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條件。

6.2主要節日習俗

1月1日元旦,亦稱:新年(非宗教節日)

元旦,亦稱:新年,一歲之首。慶祝方式與我國相似,除夕之夜要守歲,等到新年鍾聲敲響後,要開香檳酒祝賀新年,也有人放鞭炮。開香檳酒時要讓瓶塞發出清脆的響聲並讓其「飛上空中」,然後觀察瓶塞落在誰的身上。瓶塞落在誰身上,誰在新的一年裡將會萬事如意,因此是吉祥之兆。義大利有些地區的居民,除夕之夜要從窗戶往外扔舊東西,預示除舊迎新。現在此習慣在逐漸消失,但除夕之夜,尤其是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還是應該注意不要從別人窗戶下面行走,不得不走時,要格外小心,以免被物擊中。

1月6日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宗教節日)

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原是紀念「東方三博士前來朝拜聖嬰耶穌」的,今天它已成為一個兒童節日了。傳說5日夜裡,有位騎著掃帚的老婦,會從各家各戶壁爐的煙囪里進來,給小朋友送禮物,聽話的孩子會得到一隻裝有好禮物的長筒襪,不聽話的會得到一隻裝有一塊黑炭的長筒襪。節日早晨,小朋友一早起來就去壁爐爐台尋找自己的禮物。小朋友都想得到一份稱心如意的禮物,不願得到一塊黑炭。其實,這是家長們教育孩子的一種方法,根據孩子的表現和自己的意圖,把早已買好的東西裝進長筒襪里,晚上放在爐台上,待孩子們第二天早晨去取。

2月至3月狂歡節,亦稱謝肉節(宗教節日)

狂歡節,亦稱謝肉節,在大齋前一天舉行。因基督教有規定,復活節前40天為大齋期,而復活節定為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故復活節無固定日子,一般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確定了復活節再往前推41天即為狂歡節。

大齋期間基督教徒不應食肉,亦不應該舉行婚配和其他娛樂活動,所以在大齋開始前舉行一次狂歡活動,稱狂歡節或謝肉節。現在人們不大注意大齋的規定,但狂歡節卻成為一種習俗,狂歡活動也不止一天。義大利許多地方都舉行規模宏大的娛樂活動,尤以威尼斯和維亞雷焦的狂歡節為最。

復活節,是慶祝耶穌死後三天又復活的節日,時間在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天。這是聖誕節後義大利的又一重要節日,一般放假一星期,人們習慣利用這個假期外出旅遊。

4月25日義大利解放日(非宗教節日)

義大利解放日,因為1945年4月25日,義大利北方人民舉行起義,解放了米蘭、都靈、熱那亞等大城市,驅逐了希特勒德國佔領軍。為紀念這一勝利,將這一天定為解放日,國家機關舉行慶祝活動。

6月2日國慶節(非宗教節日)

國慶節。1946年6月2日,義大利舉行了決定國家體制的公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成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因此這一天是義大利共和國的國慶節。這一天義大利總統要舉行招待會,意駐外使、領館也要舉行招待會,以示慶祝。

7月2日與8月15日錫耶納賽馬節(地方性節日)

7月2日與8月15日在錫耶納要舉行賽馬節,因義大利除了公共節日外,各地還有許多地方性節日。

8月15日八月節(非宗教節日)

8月15日即八月節,是古羅馬時代沿襲下來的節日。現在國家公務人員和各單位職員,8月份都要休假,一般分二批,7月底至8月15日為第一批,8月15至8月底為第二批。這期間機關不辦公,學校放假,商店也輪休。人們一般都要到外地去度假,有的去海濱,有的去山區,也有的去國外。

9月第一個星期天:威尼斯賽船節(地方性節日)

威尼斯賽船節。除上述提到的這些公共節日外,各地還有許多地方性節日,如9月第一個星期天在威尼斯要舉行賽船節。

另外義大利人還有自己的節日,即生日和命名日。他們非常重視自己的生日,親戚朋友都要送禮物,還要舉行慶祝活動。一般是一起吃頓飯,生日蛋糕是必不可少的。命名日也是個人的一種節日,當教歷上是哪位聖人的紀念日時,應對自己的親戚或朋友中與這位聖人同名的人表示祝賀。

11月2日萬聖節(宗教節日)

萬聖節,亦稱死人節。要去祭奠亡人、掃墓,一般要獻上一些黃色或白色菊花。因此,菊花在義大利被認為是葬儀之花,不可贈予活著的人。

12月25日聖誕節(宗教節日)

聖誕節,是義大利最隆重的節日。一般放假至元旦後,或放至主顯節,共有一至二個禮拜的假期。24日晚是聖誕之夜,人們要進行守夜,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一般人們在家裡要裝飾一棵聖誕樹,上面掛上彩燈、糖果和各種裝飾品,樹下放著家長送給每位家庭成員的禮物,或者在家裡布置一個象徵耶穌降之生地的馬廄,有聖嬰、聖母、聖約瑟、牛、馬、羊等雕塑。教堂里一般是布置大型耶穌降生馬廄,供人瞻仰,大商店裡一般布置聖誕樹,以增加節日氣氛。義大利人過聖誕節要全家團聚,所以是個團圓節。在羅馬,聖誕節最熱鬧的去處是:聖彼得大教堂和那沃納廣場。這一天,聖彼得大教堂里有教皇親自主持的盛大彌撒,意國家首腦親臨參加,聖誕節期間,那沃納廣場上有許多臨時攤亭,專門出售聖誕節的禮品與用品,或供遊人娛樂(如射擊、套圈等游戲)。

『叄』 義大利人死後如何安葬

風俗:下葬的儀式反映了人們對靈魂的崇拜。漢族主要是實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終歸宿,所以墓地的選擇是埋葬死者的頭等大事。墓地要選在地勢寬廣,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氣凝結的吉穴,從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孫。殯葬禮俗稱「白事」。從老人饋然長逝的那—刻起,喪禮儀式便算開始。在關中農村,過去人死後,最初,親人除了嚎陶大哭外,手拿—個瓦益一張紙,敲著瓦盆走到門外,燒了紙,這叫送終。送終後,再將瓦盆拿回來,放置在死者腳前,名曰「孝盆」。在裡面燒紙,給冥間的親人「送錢」,然後將屍體安放妥當,差人向死者的娘家、舅家報喪。待親戚子女到齊後,舉行入殮儀式:先給死者剃頭、洗身、然後再穿壽衣,往舌頭下壓一小硬幣,最後穿鞋戴帽,放進棺材。入殮後在家搭一靈棚,設一香案,擺上水果、禮饃之類的供品,點一盞長明燈,白天晚上由死者家屬守靈。守靈多為死者的子女,名曰「孝子」,身穿白孝農,頭戴白孝帽,腰裡系一根粗麻絲,手握喪棒(用大姆指粗的柳木做成,上纏白紙)。凡見有前來吊喪的不論生熟都要磕頭,以表感謝。在出殯的前一天晚上,死者親屬要請自樂班演唱秦腔,或者表演木偶戲,有的演電影。親友送的挽帳,懸於靈堂之上。孝子按輩份大小,分跪靈堂左、右兩側,女眷則圍坐在靈地的後側,吹鼓手吹起嗩吶,聲聲悲傷凄楚催人淚下。喊吶聲中,孝子按次向死者獻酒,行跪拜禮。翌日凌晨,開始出殯。一般由陰陽先生主持。隨著一聲「起」,悲壯的嗩吶聲起。哭聲連天。24人抬著棺木起身。前邊是白紙做的「白鶴」,「引魂幡」引路,兩邊是24桿紙幡及花圈花籃。後邊吹鼓手引導。孝子扯起一丈多長的白帳,牽引棺木徐徐前進。棺木周圍是女孝子,手把棺木放聲唱哭,按照一定的」哭喪調」訴說對死者的思念。全村人都來送殯,在大陸上燃起大火。到了墳地,棺材饒墳三周,然後放在墓前,孝子施禮送入墓穴。之後填土起墳冢,喪禮結束。經過了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這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一般都非常鄭重其事。由於各個民族所處的生存環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風俗儀式。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2風俗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時候把一隻公雞殺死,用它的血來祭奠。公雞不會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復撲騰,按照舊時的說法,公雞死在墓穴里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興旺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掉。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者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種可以直接放在墓碑兩邊的太陽能墓地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民間的習俗認為,人死後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里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不然的話死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捨得離開,是很難勸說的。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准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這些民間傳統的風俗習慣都反映了了生者對於死者的寄意和對生命興旺的美好願望。3風水風水是一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充滿神秘色彩的學問。風水的本質實際上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為它講究天人合一,研究巒頭、理氣、環境磁場對人的影響,講究水口、方位定吉凶,古稱風水,現可稱環境布局學。我們為客戶調整風水實行優惠制,即先有客戶出適當的費用,簽訂合同,做發了,客戶再補剩餘的費用。風水調整很神奇,要催官就給客戶催官,要催財就給客戶催財,百發百中。一次投資,三代受益,要財得財,要官得官。舊墓勘測舊墓實地勘測風水吉凶福禍,能知道舊墓是否入泥入水入樹根生白蟻、骨黑,此現象為大凶直接影響,子孫後代不得安寧,破財敗家無疑,並出孤兒寡婦,瘋啞殘疾之人。知道骨是黃凈,呈金黃出富貴之人,益旺子孫興旺發達,鑒定其立向是否正確符合抽爻換象,三元貫穿,旺氣旺卦等之法則,鑒定星峰、來去水、砂手明堂等一切環境和理氣吉凶福禍等情況。公墓點新穴一定要符合來水大吉,去水之消砂納水,星峰吉照,砂手有情,明堂寬廣,聚氣聚水,龜蛇守水口等。立向,來龍,坐向,來水,運用一卦純清,抽爻換象、三元貫穿,生入旺入,,三元不敗之大格局,達到子孫永世享受榮華富貴,興旺發達。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風水在這裡面有很大的一部分,在下葬之前,一定要請一個風水師好好的找一塊風水寶地,以萌福後人。因為是中國幾千年的形成的思維或者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隨之而生的就有一些以謀利為主的騙子參與其中。4擇日下葬要有兩個條件:一、墳山的坐向。二、死者的出生年月(主要是出生年,月只作為參考,俗稱「仙命」)。只有知道這兩條才能避免擇出來的日子與墳山及仙命相沖撞而出凶禍,並且把坐山和仙命的貴人及福祿調出來(從選擇出的年,月,日,時的天乾地支里表現出來),以使死者享安寧,生者獲富貴。但如果實在不知到死者的出生年,則按「蒙攏大吉」下葬。而墳山的坐向是一定要的,否則就不須要擇日了!然而,埋葬先人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決不能草率!為了你全家人的平安,建義你在當地找一位有點名氣的風水師主理。5家設簡易靈堂遺像:已事先准備好放大照片一張,購專用像框一個。置黑綢帶。供桌供奉:五穀一碗(用五樣谷類),香爐一個,備香若干,時鮮水果、糕點舊式也供奉米飯一滿碗,上插筷子一雙,供大饅頭,等。明燈:采購喪葬物品:黑紗、白花、白布、紅布、燒紙、瓦盆(底部有孔)、紙活:公雞、白幡、紙馬(女用紙牛)、別墅、金銀庫逝世當日晚,由家屬在瓦盆內燒紙,親友來訪亦燒。第二天,到派出所注銷戶口手續。第三天,出殯。家屬著裝直系晚輩血親系白孝帶,平輩戴黑紗。其他親屬戴黑紗。孫輩在白孝帶上和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其他來賓戴白花。准備的物品幾日燒的紙灰用紙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幣、一寸照片兩張。要帶的物品靈堂內的供奉、派出所的死亡證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出殯前將遺像放在頭車前面,長子率眾晚輩血親跪於車前,將瓦盆舉過頭頂,說:「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將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兩次。將紙公雞置於頭車,意為「金雞引路」。長子(或長孫)上頭車,持幡。車隊的每輛車上都貼有標志。為死者年齡。該死者為81歲,加一天歲,一地歲。則車號為83。逝者為男性則貼在車的左後側,若為女性則貼在車的右後側。也有的地方有撒紙錢的習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為「買路錢」,也有的地方遇過橋時,將紙錢放在橋上,用石頭壓好。靈車起頭後一般不停車,在遇紅燈前,司機算好時間,緩緩前行,在遠處等待,當信號變為綠燈時加速通過。車至殯儀館前,將紙公雞拋出車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雞)進入殯儀館後領取屍體,火化手續。下葬在火化手續之前,選好骨灰盒和一小型靈位牌。靈位牌可請工作人員代寫。注意男、女的寫法:先考、先妣。屍體取出後舉行「開光」儀式。屍體從冷藏櫃內取出時,長子抱頭,其他人抱身,將屍體放到停屍車上。如需要移動時,仍是長子在屍體頭部。開光前將屍體身上的紅線剪開,將燒紙灰放入紙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內,再將屍體放入紙棺。意為子女給的上路錢。殯儀員指導孝子(長子或長孫)開光。孝子持一棉簽,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為開光。意為使其身體各功能復活。開光順序是從頭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殯儀員說一句,孝子復述一句,然後在該部位上擦一下。例:開鼻光,聞花香;……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錢糧;開腳光,腳踏蓮花登開堂。開光辭男女略有不同。開光時,家屬不能哭,更不能將眼淚落在屍體身上。開光後,將屍體交給工作人員化妝。舉行悼念儀式或告別儀式。儀式前要向司儀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擬好),主要來賓的名單,將一張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給工作人員。儀式結束後,屍體火化。同時,在長子的帶領下,舉行祭奠儀式和燒東西。將遺像和靈位版供奉好,擺上五穀和水果、糕點,共五樣(有的地方是四樣),放鮮花、白酒、香煙等。長子先上香一箸,然後按輩分依次上香。按先長後幼、先近後遠的順序。燒東西。先燒紙幾張,然後將死者的衣物等燒掉,再將供品都燒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後「燒七時」再燒。燒東西時,將帶來的白酒灑在衣物上,以助燃。燒完東西,葬禮結束,將白花,孝帶除去。直系親屬改帶黑紗。除留下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去吃喪宴。喪宴廳外備幾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從殯儀館回來的人在進入宴會廳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塊糖。喪宴開始前,家屬列隊,殯儀員主持。主持宣布:家屬對各位親朋來參加葬禮表示感謝,給大家鞠躬,然後由家屬代表講話。主要內容是感謝,略備薄酒,請大家享用。喪宴進行中,主要晚輩血親要到各桌敬酒。領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幣七枚,擺成北斗星狀。然後選大塊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後一快應是頭蓋骨。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張。骨灰寄存,結束。6土葬程序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殮,就是給屍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屍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往往隨殮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貴重。殯,就是入殮後停柩於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吊喪」或「弔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製成,按親疏關系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現代城市一般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輓詞或輓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禮儀風俗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主要是近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葬禮以後,有做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墓地要選在地勢寬廣,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風水寶地」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下葬時,要預測大吉大利的日子,下葬時注意不要弄臟墳窩,比如吐痰、扔臟東西等。第二:如果合葬,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根據父母的八字結合墳地的朝向、方位。如果老人一個先走了,另一個還活著,下葬時盡量「分蓋」,也就是說,先下葬的骨灰盒要單獨蓋一個蓋子封好,將來另一個下葬時就不用驚動原先的了。第三:無論是遷墳還是新造墳,挖土動工或者下葬時,一定要根據八字結合墳地的朝向和方位選擇一個吉日吉時。第四:陪葬品的放置,千萬要注意,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亂放,以免帶來不利影響。最好先咨詢專業人士。桃木製品、金屬利器等辟邪物品磁場很大,不僅影響祖先的居住,更有可能給後人帶來不利影響,所以不要放置。第五:如果能夠用念經、撒五穀等方法,更有利於亡者早日往生,對後人也有好處。第六: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風俗習慣,下葬也要尊重當地的風俗,要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來進行。

『肆』 祭祀的日子都有那些

1、清明節

端午節也是國家的法定假日,人們在端午這天,除了舉辦各類傳統活動外,還會祭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些地區還會選擇在端午節祭祀已故的親人,以表達對親人的追思懷念。

『伍』 關於祭祀的日期一般民間都有哪些

如下:

1、春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度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2、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3、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

4、中元節:中元節這天會舉辦祭祀活動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5、重陽節: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答並且常在這天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6、元宵節:農歷的正月十五日,也稱上元節,現在的元宵節更多的是猜燈謎,玩花燈,不過這個節日也屬於祭祀節日的一部分,有些地區,元宵節是需要給祖墳「送燈」的。

7、上巳節:農歷的三月三,最早屬於祭祀節日,主要活動踏春,沐浴,祈禱,賞花等。

8、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這個節日大家都不陌生,標準的傳統祭祀節日,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掃墓,上墳,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

『陸』 什麼節日是祭奠所有死去的人的

清明節
我們那邊過清明節,就是給過世親人,買一些鮮花放老人墳墓旁邊,現在我們那個地方也不燒紙,把燒紙放在墳墓上面,找個石頭給壓上就行了,在就是把老人墳墓邊的草給收拾干凈,打掃墳墓周圍環境一些什麼不幹凈東西,自己在買一些吃的水果果點心等等,供一供,給老人磕幾個頭,就完事了,總之每年清明節,就是懷念自己家老人,過世老人活著時候,沒有享到什麼福氣,所以現在咱們作為後人,也是多多懷念咱們的老人,我們那邊就是這種風俗習慣。

『柒』 「黑色星期五」是代表什麼日子

黑色星期五源於西方的宗教信仰與迷信:耶穌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數字。兩者的結合令人相信當天會發生不幸的事情。 星期五和數字13都代表著壞運氣,兩個不幸的個體最後結合成超級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個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1970年4月11日13點13分13秒,執行第三次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3號飛船在佛羅里達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就在預計進入月球軌道的4月13號,飛船發生了爆炸,不僅使登月任務被放棄,還差點賠上3名宇航員的性命。一些人指出幾乎是災難性的阿波羅13登月使命證明數字13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 在西方人看來,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這天,有些人會因為恐懼而下不了床,還有些人會拒絕乘飛機,買房子,甚至購買勝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與13號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為在這一天人們不會像往常一樣乘飛機或做生意,商業損失可達8到9億美元。他估計在美國這種恐懼折磨著幾千萬人民。 德塞是一名民間傳說史學家,他也是《恐懼和樂趣》的作者,他說對於黑色星期五的恐懼在遠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數字13都代表著壞運氣,兩個不幸的個體最後結合成超級不幸的一天。 德塞把對13的恐懼追溯到一個有關12位神在他們的天堂瓦爾哈拉殿堂進行宴會的挪威神話。沒被邀請的洛基是宴會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達那兒之後,便讓黑暗之神Hoder用帶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擊快樂喜悅之神Balder。Balder死了,整個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傷之中。從那一刻起,數字13便成了不祥之兆。 在聖經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數字13,背叛耶穌的傳道者猶大是最後晚餐的第13個客人。同時,在古羅馬,傳說中聚集了12組巫婆,而第13個被認為是惡魔。 紐瓦克特拉華大學數學和科學教育資源中心的科學家托馬斯·費斯勒說,數字13遭遇如此不幸是由於它的位置在12之後。按照費斯勒的說法,數字科學家認為12是一個「完全」的數字,一年12個月,黃道十二宮,奧林匹斯山12位神,赫拉克勒斯12勞方,以色列12個部落,以及耶穌的12位傳道者。而超過12一點點,13就「稍微超過『完全』一點點」,這個數字就變的不安定。 對13的恐懼在現在仍然很強烈,根據德塞的調查,80%的高樓沒有第13層,很多機場漏過了第13扇門,醫院和旅館通常沒有房間號13。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街道,門牌號12和14之間是12.5。在法國聞名的十四行詩社交名流中,他們曾經認為自己能夠成為宴會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擺脫一種不幸的命運。 至於星期五,它是知名的基督徒耶穌被迫害的日子。有些聖經學者認為伊芙誘惑亞當食禁果也是在星期五。或許最重大的一種信仰,是認為該隱在13號的星期五殺害了亞伯。
採納哦

『捌』 人死後的祭日有哪些

正好最近看到這方面的介紹,簡單來講有以下幾個日期需要注意。(一期 三期 五期一般來講是根據佛經的轉變。在佛經《盂蘭盆經》裡面有涉及到亡者的介紹。)

一般來講有這么幾個日子基本都是有的。

1上望

(故後第六天晚上20:00到凌晨00:00)一般是擺供桌 供品 設靈位。門口鋪爐灰。

2一期

故後第七天,一般是在墓地設供品香燭祭拜。

3三期

故後第二十一天,一般和一期儀式相同。

4五期

古後第三十五天,儀式同上

5 百日

一般在墓地 儀式同一期 三期 有燒紙活金山 銀山的。(也可九十九天祭奠,俗稱九九歸一)

6周年

一般是按照陰歷算的,在墓地祭拜。(兩年不燒,燒三年)

7其他祭日

清明(前七天後八天)

鬼節(陰歷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

送寒衣(陰歷十月初一)

小年(臘月二十三)

8其他的有根據當地風俗的祭拜日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祭祀死人的日子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伊朗北部人口那麼多 瀏覽:467
印度有哪些國寶級男角色 瀏覽:473
沒有qq微信怎麼玩和平精英國際服 瀏覽:526
英國硬幣先令價有多少高清圖片 瀏覽:128
越南被拉黑名單都怎麼解決的 瀏覽:943
伊朗的山為什麼不長樹 瀏覽:698
他在中國學舞蹈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96
伊朗河流特徵是什麼 瀏覽:790
hbo為什麼啟用英國演員 瀏覽:15
中國已經進貨得多少錢 瀏覽:827
做外貿怎麼收伊朗的貨款 瀏覽:583
英國確診病人多少 瀏覽:245
越南座機號怎麼撥打 瀏覽:179
義大利Ovo是什麼意思 瀏覽:745
印度人如何給駱駝過節 瀏覽:738
伊朗主要屬於什麼人種 瀏覽:835
從印尼回國要怎麼來 瀏覽:9
孟晚舟拘留和伊朗什麼關系 瀏覽:935
12月去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 瀏覽:731
伊朗怎麼樣感染新型病毒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