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昆蟲記》中義大利蟋蟀,中所有的好詞好句和賞析,拜託急急急
一、好詞
泰然自若、天經地義、沒心沒肺、凱旋而歸、毫不客氣、地地道道、稀奇古怪、逃之夭夭、醜陋不堪、歷經艱辛、毫不遲疑、聲如霹雷、毫無疑問、煩吵浮誇、與生俱來、默默無聞、自作主張、美味佳餚、不遠千里、不辭辛苦、溫柔可人、鋒利無比、不戰自敗、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天經地義、沒心沒肺、凱旋而歸、毫不客氣、地地道道。
二、好句
1、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裡,不知道會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
賞析:簡單的一句話,字里行間表現出作者對自然濃厚的興趣與熱愛。
2、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佩戴在一個威武的大將軍胸前的一塊閃著銀光的胸甲。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水甲蟲的胸翼。
3、在水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堆閃著亮光的「蚌蛛」在打著轉,歡快地扭動著,不對,那不是「蚌蛛」,其實那是豉蟲們在開舞會呢!
賞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出豉蟲在水塘里的熱鬧場面。
4、離這兒不遠的地方,有一隊池鰩正在向這邊游來,它們那傍擊式的泳姿,就像裁縫手中的縫針那樣迅速而有力。
賞析:把池鰩的泳姿比作裁縫的縫針,凸顯其迅速有力和熟練。
5、那池水淺淺的,溫溫的,水中露出的土丘就好像是一個個小小的島嶼。
賞析:溫馨的疊詞,表現作者對池塘的喜愛,比喻句表現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㈡ 《義大利蟋蟀》讀後感
《義大利蟋蟀》這篇文章是法國著名散文家,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里的一篇文章。裡面詳細地講述了樹蟋蟀,也就是義大利蟋蟀的演唱地點和發聲系統。
義大利蟋蟀不像家蟋蟀那樣在村子裡的壁爐板下演唱。而是在夏夜的田野里響著美妙的歌聲。 義大利蟋蟀的兩片鞘馳都是由一片寬大的半透明的干膜構成的能夠整個的震顫。右鞘翅在內側靠翅根處有一塊胼胝,輻射出五條翅脈,兩條沖上,兩條往下而第五條幾乎成橫向是基本條件,也就是琴弓。左鞘翅結構與右鞘翅相同,但區別在於琴弓,胼胝以及由偏執輻射出去的翅脈位於上部表面。根據這種構造,當它放聲歌唱時,左右兩把琴弓互相咬合,它們之間的摩擦便使干膜產生強烈的震顫。
它們大部分在七月開始歌唱到十一月則結束。它們的歌聲婉轉動聽,使得作者沉醉在其中,久久不能拔,它們的歌聲使作者忘記了頭頂上巨大的南十字星座的美麗,只顧聽它們那格里依--依--,格里依--依--的小夜曲在無所顧慮地唱。
看了這篇文章,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義大利蟋蟀的知識,還制定了生命的可貴之處,正如作者在最後一句所說的:「一小塊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樂的蛋白質,遠遠超過龐大的無生命的原料!」
㈢ 法布爾《義大利蟋蟀》從哪些角度對義大利蟋蟀做了說明,2、3對為什麼說那招蟋蟀的位置
文章題目是「義大利蟋蟀」,全文是不是對這一昆蟲作了全面的描寫?如果不是,它的重點在哪裡? 明確:文章沒有對義大利蟋蟀作全面的描寫。而是重點介紹了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 文本解讀 2.在介紹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前講了什麼?請同學們具體談一談。 明確:先概括介紹義大利蟋蟀的活動季節、形體特徵、生活習性和迷惑人的發聲特點。 活動季節:夏夜,從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陽落山開始,一直持續大半夜; 形體特徵:體形修長,體格纖弱,體色蒼白,周身穿戴幾乎都是白色的; 生活習性:的
㈣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內容概括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的主要內容
作者介紹義大利蟋蟀的活動季節是夏季,它的體型與眾不同,發聲很有特點,然後介紹了它的發聲器官和發聲方法,作者在夏季的夜晚傾聽義大利蟋蟀的鳴唱,感覺十分美好。
《義大利蟋蟀》是法國著名散文家,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里的一篇文章。文章沒有對義大利蟋蟀作全面的描寫,而是重點介紹了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 讓讀者學到了許多義大利蟋蟀的知識,也反映了生命的可貴之處。
昆蟲記 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㈤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內容概括怎麼寫
作者介紹義大利蟋蟀的活動季節是夏季,它的體型與眾不同,發聲很有特點,然後介紹了它的發聲器官和發聲方法,作者在夏季的夜晚傾聽義大利蟋蟀的鳴唱,感覺十分美好。
成書過程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㈥ 昆蟲記閱讀感受,350字左右,急~~~~~~
一、
我的花園里夜間唱歌的蟋蟀非常地多。每一簇紅花岩薔薇都有其合唱隊員;每一束薰衣草中也都有自己的樂隊。那枝繁葉茂的野草莓樹叢中,那篤耨香樹叢中,都成了蟋蟀們的演唱場地。這個小天地中的小生物們在以自己那優美清涼的聲音在彼此探問,相互應答,或者可以說是對別的歌手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抒發自己的情懷。
高處,我頭頂上方,天鵝星座在銀河中在伸長它那巨大的十字架;下方,就在我的四周,蟋蟀在演唱交響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在唱出自己歡樂心聲的這些小小的生命是我忘記了群星璀璨。天空中的那些眼睛平靜冷漠的眨巴著,在看著我們,可我們對他們卻一無所知。
——摘自《義大利蟋蟀》
一開始文章吸引我的就是那標題「義大利蟋蟀」中的「蟋蟀」二字。這是因為我在小時候有過捉蟋蟀、養蟋蟀的經歷,對蟋蟀有很深的感情。讀後又發現其實文章文筆也很好。真是「盡美矣,又盡善也」啊。
這兩段寫出了作者法布爾在夜間停蟋蟀大合唱時的情景。作者以如詩如畫般的描寫,寫出了一派安靜、和諧的景象,讓人身臨其境。
第一段作者描寫非常細致。並且他並不僅僅是對昆蟲的簡單描寫,而是把它們擬人化了。比如「彼此探問」、「相互應答」、「對別的歌手無動於衷」這些語句都是很好的擬人。這說明作者的確是觀察得很細致,並對昆蟲有深厚感情。這正像前幾天發的作文題中寫的:「我寫作時我的靈魂在場」。只有真正投入情感才能寫出好文章。
第二段作者寫了從上到下的一系列景象。我的感覺是作者以「群星」來襯托「蟋蟀的演唱會」,很有創意。
總之,《昆蟲記》這本書我感覺很有意思,每篇文章都很精彩,值得一讀。
二、
我們先來看看螢火蟲以什麼為生吧。螢火蟲看上去既小又弱,像是與他人無害,可它卻是個最小最小的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手,而且,捕獵時還相當地狠毒。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昆蟲學家們早已知道螢火蟲的這一習性。但是,我從他們書中的介紹中,總感到人們對這一點了解很不充分,特別是對螢火蟲的奇怪的攻擊方法,幾乎一無所知。
螢火蟲在啃食獵物之前,先對它失之麻醉,使之失去知覺。它的獵物通常是很小的蝸牛,個頭兒還沒有櫻桃大,是處於變形狀態的蝸牛。夏日裡,這種蝸牛一大群一大群的聚集在稻子和麥子的莖稈上,或者其它植物的乾枯的長莖上,在上面一動不動的要呆上整整一個炎熱的夏季。正是在這種時候,在獵物處於這種狀態中,我不止一次的觀察到螢火蟲對獵物發動攻擊,對之施以靈巧的外科麻醉手術,使獵物在顫動著的莖稈上昏死過去,然後,對之下口,美餐一頓。
㈦ 昆蟲記每一章內容概括
第一章:記錄了推糞球的聖甲蟲、捕食吉丁的節腹泥蜂以及黃翅飛蝗泥蜂有趣的生活習性、高超的本能。
第二章:記錄了為黃地老虎幼蟲做手術的毛刺砂泥蜂在荒石園中的生活狀態。
第三章:記錄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寄生行為和進食方式。
第四章:記錄了長腹蜂、切葉蜂、采脂蜂、天牛在本能的驅使下所展現出的捕食和築巢的特性。
第五章:記錄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以及它的計算達到了何等符合幾何學的精準度。
第六章:記錄了狼蛛、圓網蛛和蠍子等昆蟲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畫面。
第七章:記錄了金步甲、松樹鰓金龜、沼澤鳶尾象、螢火蟲等昆蟲的婚俗、產卵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第八章:記錄了香樹蚜蟲、蜂蚜蠅、綵帶圓網蛛等昆蟲的習性。
第九章:證明人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
第十章:向人們揭示了這些昆蟲對自己的愛侶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動、平實的語言譜寫出昆蟲世界的愛情詩篇。
文章簡介: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寫作背景: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
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㈧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內容概括是什麼
作者介紹義大利蟋蟀的活動季節是夏季,它的體型與眾不同,發聲很有特點,然後介紹了它的發聲器官和發聲方法,作者在夏季的夜晚傾聽義大利蟋蟀的鳴唱,感覺十分美好。文章沒有對義大利蟋蟀做全面的描寫,而是重點介紹了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
讓讀者學到了許多義大利蟋蟀的知識,也反映了生命的可貴之處。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
相關信息: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㈨ <<昆蟲記>>中描寫蟋蟀的句段
一、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是人們熟悉的較為著名的昆蟲。它生活在草地上,它的歌聲和住所都頗有特點。寓言大師拉封登曾用詩描述、贊頌過它。另一位寓言家還曾以蟋蟀的口吻說:「我多麼喜歡我深深隱居的地方!要過幸福生活,就在這兒隱藏!」
我曾親眼看到蟋蟀在洞口卷動著觸須,腹部對著陰涼處,背朝太陽……蟋蟀的洞穴一般都挖在朝陽的斜坡上的草叢中。這樣做的好處是洞穴外面的雨水可以迅速從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進洞穴里去。洞穴的通道約一個手指頭寬,整個深度至多有九寸。
它的走向有時曲折有時筆直,盡量與地勢的變化相適應。蟋蟀的洞穴口留有一簇草,這一是為洞穴擋雨,再者是為隱蔽洞口,以保護整個洞穴。每當四周靜謐時,它們會在洞口的草叢中嬉戲。
蟋蟀的洞穴裡面並不豪華,但也不粗糙。洞穴通道盡頭才是卧室,向比較而言,這里最為寬敞,光滑。整個洞穴顯得十分簡朴、干凈、衛生。蟋蟀十分珍惜它辛辛苦苦修建起來的住所。無論是春天還是冬天它都不搬家。
在昆蟲中擁有一個固定的住所,並獨自享受祥和安寧的生活的唯有蟋蟀。蟋蟀一般選擇環境衛生,方向朝陽的地方,作為它的住所。
二、蟋蟀的歌唱
在前面我向大家介紹了蟋蟀的住所及其產卵情況,這里我們來說說蟋蟀的歌唱和交尾。和其它昆蟲一樣,蟋蟀也會唱歌,蟋蟀歌唱的樂器很簡單,有齒條、琴弓和振動膜。
與其它昆蟲不相同的是蟋蟀是右撇子,它的右鞘翅幾乎把左鞘翅全部遮住。不過它的兩個鞘翅的結構完全一樣。兩個鞘翅都有一片寬大的透明干膜組成,跟白色的洋蔥皮一樣薄,且能振動,是蟋蟀發生的部位。
鞘翅的中間有兩條翅脈。兩條翅脈間有凹陷,在這凹下的間隙中有五六條黑色皺紋。這些皺紋構成摩擦動脈,為振動發生創造了條件。兩條翅脈中,有一條切成鋸齒狀的就是琴弓。它共約有150個鋸齒,都呈三稜柱狀。更妙的是它知道抑揚頓挫,根據需要調整它聲音的強度。
在樂器顛倒的情況下蟋蟀也會唱歌嗎?我試驗的結果證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仍不就此罷休。我去找蟋蟀的幼蟲,留意它蛻皮變形的時刻。這時只見它的翼和鞘翅像個極小的皺薄片。五月初的一天我終於看見它蛻皮了,它把它破舊的粗衣服扔掉了。
除了鞘翅和翼純白色之外,它的其他部分是栗紅色。蟋蟀剛剛從外套里出來時它的翅和鞘翅都是又小又皺,殘缺不全的樣子。不過隨後鞘翅膀會慢慢長大。後來我發現兩個鞘翅的邊沿碰到一起,且右邊的就要蓋在鞘翅上了。
這時我便用一根草輕輕的改變鞘翅重疊的次序,把左鞘翅個在右鞘翅邊上,且成功了,盡管它有時不好好配合。
到了當天下午3點左右,蟋蟀從淡紅色變成了黑色,就這樣這只蟋蟀的鞘翅在我的干預下長大成熟了。不久它就開始用它的家族成員從沒有使用過的這個琴弓演奏了。且它的音調和節奏都正常。
此文出自法國·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昆蟲記》
寫作背景: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占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
法布爾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
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㈩ 義大利蟋蟀中的腹語大師指的是什麼
《義大利蟋蟀》中的腹語大師指的是義大利蟋蟀。
本文主要介紹了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課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紹義大利蟋蟀的活動季節。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紹義大利蟋蟀的形體特徵和迷惑人的發聲特點。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第2段)簡要介紹義大利蟋蟀的形體特徵和習性;第二層(第3-5段)描述義大利蟋蟀的發聲特點。
第三部分(第6-12段)介紹義大利蟋蟀的發生器官和發聲方法。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第6-8段)介紹義大利蟋蟀左右兩只鞘翅的構造和作用;第二層(第9-12段)說明義大利蟋蟀發聲能給人以幻覺的原理。
第四部分(第13-16段)描述作者傾聽義大利蟋蟀鳴唱的感受。
作者簡介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他是「難以仿效的觀察家」。1879年,發表《昆蟲記》第一卷。到1910年第10卷問世,歷時31年。法國文學界曾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為稱號,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委員會還未作出決議,法布爾便於1925年1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