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浣熊有什麼外形特點
通過其他語言對浣熊的稱謂,你能對它們了解很多。浣熊的英文名字來源於北美印第安阿爾岡琴語arahkoonem,意思是「它們揉搓、洗擦、抓撓」;在美國達科他蘇語里,浣熊叫做weekah tegalega,意思是「畫臉的魔法動物」;在北美印第安阿布納基語中,它被叫做asban,意思是「舉東西的動物」;美國東部的特拉華州的印第安人把它們叫做wtakalinch,意思是「能夠非常靈活地運用手指」;在阿茲台克語中還把浣熊稱作eeyahlllahtohn,意思是「懂事的小老太太」;而西班牙移民則改編了阿茲台克語的稱呼,叫做mapache,意思是「有手的動物」。
浣熊是北美洲最知名的野生動物。在它們的眼睛上有一個黑色的、像面罩一樣的斑紋,並且在一條被毛的尾巴上有4~10個黑色的圓環。它們的每個足上都有5個腳趾,前足上長有拇指,這樣就可以使它們能夠拔出門插,打開瓶蓋,解開繩扣,轉動門把手以及打開冰箱。它們的足跡看上去就像小孩的手印。浣熊非常容易地就適應了人類的生活環境,很多浣熊在紐約城裡悠閑地生活著。在農村,浣熊能夠活到16歲,但是在城裡,它們的食物與十幾歲的青少年吃的差不多,非常依賴炸薯條和炸麵包圈,以至於它們在野外根本無法生存。
在某種程度上,脂肪是浣熊的一個難題,它們體內50%的物質是脂肪。曾經有一隻最肥胖的浣熊,名字叫做「強盜」,生活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沃爾納特波特的冰淇淋大世界的外面,喜歡貪吃花生醬和藍莓泥。浣熊正確地應該被叫做雜食動物。它們實際上能吃任何食物,可以猛吃螯蝦、蘋果、老鼠、雞蛋、昆蟲、胡桃、青蛙、魚、甜玉米、蛤蜊、櫻桃、龜、橡樹果實、蛇,甚至是公路上被撞死的動物屍體。幾乎在除了美洲以外的所有語言里,如德語、芬蘭語、漢語、日語、保加利亞語,都把它們稱作「浣熊」,因為它們好像在吃東西之前,都要把食物洗一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因為浣熊分泌的唾液少,不能吞咽乾燥的食物。事實並非如此。它們的唾液非常豐富,而且它們也不是真正地在清洗所要吃掉的食物。它們確實把食物浸在水裡(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動作,叫做戲水),但是它們好像只是為了挑選出可食用的部分,並且不能因其太尖銳而難以下咽。如果周圍沒有水,它們也會做出類似於「戲水」的動作,同時它們也很喜歡吃上面沾有泥土的食物。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浣熊很善於攀爬。它們能夠依靠後腿的支撐旋轉180°,也能頭朝下爬下樹干。在房屋裡,它們也會在煙囪、乾草棚以及閣樓里這樣爬上爬下。
浣熊的糞便呈管狀,底部扁平,質地比較脆。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要誤食它們,甚至不要觸摸它們!它們中可能會含有超過250000個浣熊拜林蛔線蟲(Baylisascaris procyonis)的卵,浣熊拜林蛔線蟲是一種能引發人類嚴重疾病的線蟲。如果人誤食了這種蟲卵,幼蟲就會轉移到身體的其他組織中,包括大腦和眼睛裡,而且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浣熊看上去很可愛,但是它們中很多也是狂犬病毒攜帶者(在外表上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它們的陰莖中具有陰莖骨,在得克薩斯,人們喜歡佩戴這種骨頭來乞求好運。前拉斐爾派詩人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在他的切爾西動物展覽館里飼養了一隻浣熊。這不是因為浣熊能夠激發詩興,而是為了揭露浣熊乾的壞事——就是它打開了抽屜並把裡面滿滿的一抽屜寫作手稿連吃帶抓,弄得亂七八糟。
2. 浣熊為什麼叫浣熊呀
因為浣熊在吃東西之前會在水裡洗食物,所以人們給它起名叫「浣熊」,因為「浣熊」這個詞的意思是洗。
浣熊在水中清洗食物的行為和我們的有些相似,但原因非常不同,因為我們在吃東西之前把食物放進水裡。為了洗去食物表面的污垢,浣熊把食物放在水裡,用兩只爪子揉搓,不是清洗。
而是用爪子判斷食物的重量、形狀、溫度等。因為浣熊的爪子上有非常敏感的觸摸細胞,但這些細胞的敏感性需要通過水來提高,所以浣熊會把食物放在水裡,用爪子不斷地摩擦。
物種介紹:
浣(huàn)熊,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屬,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其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皮毛,與周圍白色的臉面形成鮮明對比。因常在河邊捕食魚類,並在水中浣洗食物,因而得名浣熊。生性好奇,喜歡玩耍,經常出入人類生活的區域覓食,加拿大人稱其為「神秘小偷」。
體型較小,身形似貉,體長40-70厘米,尾長20-40厘米。皮毛顏色通常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黑色和淡黃色,還有罕見的白化種。前後腳各有五趾,腳趾常分,能抓住東西。尾巴上有黑白環紋,也有少數為黃白相間。擅長游泳,喜歡棲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
3. 歷屆冬奧會吉祥物是什麼
1968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冬奧會上,一個名叫 「雪士」的 「角色」出現在冬奧會上。它活潑可愛,深受大家歡迎。隨後它的形象出現在了鑰匙扣、紀念章、手錶等商品上。
因為在這以前的歷屆奧運會,包括夏奧會在內,都還沒有 「吉祥物」的概念,所以 「雪士」這個非官方認證的 「吉祥物」也成為奧運會吉祥物的開山鼻祖了。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誕生了歷史上首個官方認定的奧運會吉祥物,它是一隻名叫 「Wad」的小獵狗,設計靈感來源於德國有名的臘腸犬。
1976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冬奧會上,第一個官方認定的冬奧會吉祥物「施奈德爾」誕生。在德語中 「施奈德爾」的意思是雪人。這個吉祥物的造型也是一個長著長長的胡蘿ト鼻子、手腳粗短的雪人。
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奧會上, 吉祥物設計開創了兩項歷史先河—數量從一個變兩個,還有了性別之分。
這是一對北極熊兄妹,他們開了奧運會 (包括夏奧會和冬奧會)吉祥物可以有多個的先河。 此後,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的吉祥物是四隻貓頭鷹,創造了冬奧會吉祥物的數量之最。
4. 浣熊有什麼特點
1、浣熊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俗稱黑眼圈」,與周圍的白色的臉顏色形成鮮明對比。耳朵略圓,上方為白色毛,通常顏色深淺的黃棕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淡黃色,及罕見的白化品種。越冬時,皮毛會增長到2-3cm。前後腳有五趾,腳趾常分,能抓住東西,口中原本是裂肉齒,進化成能咬碎東西的牙齒。
2、浣熊尾長,有黑白環紋,也有少數為黃白相間,大約5-7個。樹棲的蓬尾浣熊屬和地棲的長鼻浣熊都有尾環,而卷尾浣熊的長尾(超過體長1.5-2.0倍)無環紋,前者的長尾有纏繞性。
3、浣熊體長40到70cm,尾長20至40cm,肩膀的高度為23-30cm。成年浣熊的重量因棲息地的差別而差別很大,范圍可以從2到14公斤,但通常是介於3.5至9公斤。
3、巢穴
浣熊喜歡築在樹干或者樹枝上,穴直徑至少60厘米,離地面至少高30厘米。也有選擇地上巢穴的,大多數的地上巢穴是被遺棄的土撥鼠巢,地上巢穴比樹穴能提供更多的熱調節。雌性比雄性更多地使用樹洞作為穴,可能是作為庇護所,躲避捕食者和惡劣天氣,尤其是在撫養幼仔時。
5. 浣熊為什麼叫浣熊呢
我看中央二台說的是因為他吃東西前把東西洗干凈,可是動物世界說「浣熊」是土著語翻譯過來得譯音。「浣」是亂抓的意思。它喜歡洗食物是因為手上的神經系統是人的一千倍。所以要經常洗,以便更好的獲得信息。
麻煩採納,謝謝!
6. 請問浣熊和棕熊有什麼區別
一、棕熊與浣熊外部形態的區別
棕熊:
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林地。但是,它們也可以在農田、郊區和城市地區找到。可以生活在從溫暖的熱帶地區到寒冷的草原的多種棲息地中。雜食性,能食用捕獲的大部分獵物。食物多來自於地面或者臨近水的地面。在北美當地,根據季節變化,會吃漿果、堅果、啄木鳥的卵、爬行動物的卵、昆蟲、烏龜、青蛙、小型哺乳動物,還會吃魚類和蛤蜊。在每次吃東西前,總是先把食物在水中清洗一下。原產於貝里斯、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美國。奧地利、亞塞拜然、比利時、捷克、愛沙尼亞、法國、美國(喬治亞州)、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日本、立陶宛、盧森堡、荷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士、烏克蘭、烏茲別克等國有引種。
7. 浣熊是什麼意思
浣熊原產自北美洲,因其進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故名浣熊。浣熊種類繁多,包括小熊貓也屬於浣熊科。浣熊的顯著特點是它茂密、帶有斑紋的尾巴和黑色的面孔,喜歡居住在池塘和小溪旁樹木繁茂的地方,主要靠觸覺感知周圍的世界。浣熊為雜食動物,食物有漿果、昆蟲、鳥卵和其它小動物。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仔,一胎4~5仔。浣熊並不冬眠,但嚴寒的冬季會匿藏起來。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幾年,野生的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8. 浣熊名字是怎麼來的
美洲的浣熊屬雜食動物,幾乎沒有不吃的東西。通常,浣熊在進行之前,有洗手和洗食物的習性,所以才被稱為「浣」熊。其實,浣熊並不是每一次都清洗食物,在沒有水的地方,它便是抓起來就吃。
延伸知識
浣熊還有一種同類——蜜熊。一如其名,蜜熊非常愛吃蜂蜜,當它碰到蜂蜜的時候,先是用舌頭舐,舌頭夠不著時,就改用尾巴探。把整個尾巴粘滿了蜂蜜之後,蜜熊才滿意地爬上大樹,坐在樹椏上用前爪捧著尾巴高興地吃起來。在它的嘴下、喉嚨的後面及肚臍附近無毛的部分,會分泌液體往樹上擦,作為同類間的聯絡信號,或告之蜂巢所在地。蜜熊有一條能捲住東西的長尾巴,可以靠它在樹枝間跳躍或抱住幼熊,十分方便。
小博士園地
除了浣熊在洗東西的習性外,小猿偶爾也會用水清洗水果吃,其他的小猿看見了,便也會模仿著用水清洗水果。
浣熊的雙眼附近有塊黑帶,好像戴了一副眼罩。
浣熊能雙腳站立,但不常見。
浣熊善於爬樹和游泳。
浣熊會用腳爪在水中抓取獵物,動作迅速,快如閃電。
看!小浣熊像不像帶了副黑眼罩?
蜂蜜是蜜熊最喜歡的食物。
浣熊白天在窩里睡大覺,只有晚上才出來找食物!
答案是找來旳。網址。:http://kid.baby.sina.com.cn/2008-01-17/094923700.html
9. raccoon是什麼動物
巴哈馬浣熊。
巴哈馬浣熊原產自北美洲,因其進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故名,在北美老家被稱為「raccoon」,印地安語意思是「用手抓撓」的動物。
浣熊特徵為眼睛周圍有一圈深色皮毛,體型較小,體長約40到70cm。因其常在河邊捕食魚類讓人誤以為它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棲息環境
北美浣熊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可以在多種棲息地中找到並容易在人類附近生活。它們需要隨時取水。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林地。但是,它們也可以在農田、郊區和城市地區找到。可以生活在從溫暖的熱帶地區到寒冷的草原的多種棲息地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哈馬浣熊
10. raccoon是什麼意思
raccoon
[英][rəˈku:n][美][ræˈkun]
n.浣熊; 浣熊毛皮;
復數:raccoonsraccoon
例句:
1.
Who doesn't like a raccoon?
誰不喜歡一個浣熊呢?
2.
But its folksy style-with jokes about raccoon hunting-may bemuseinternational readers.
但其不拘一格的風格書中提到了捉浣熊的笑話或許會令海外讀者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