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羅馬帝國鼎盛時所有行省的名字
中文名 拉丁名 設立年 分類 今日大致區域
亞該亞行省 Achaea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地區
埃及行省 Aegyptus 前30年 地方行省 埃及
阿非利加行省 Africa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突尼西亞
柯提亞阿爾卑斯行省 Alpes Cottiae 前14年 地方行省 義大利法國交界處
海岸阿爾卑斯行省 Alpes Maritimae 前14年 地方行省 義大利法國交界處,靠近地中海
培尼阿爾卑斯行省 Alpes Poenninae 前14年 地方行省 瑞士法國交界處
阿拉伯佩特拉行省 Arabia Petraea 105年 元首行省 約旦,及敘利亞南部
亞細亞行省 Asia 前129年 元老院行省 小亞細亞東部
下亞美尼亞行省 Armenia Inferior 114年 元首行省 黑海東海岸
亞述行省 Assyria 116年 元首行省 伊拉克北部
比提尼亞行省 Bithynia 前74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西北部
不列顛行省 Britannia 43年 元首行省 英格蘭,威爾斯
卡帕多細亞行省 Cappadocia 17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中東部
奇里乞亞行省 Cilicia 前64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南部
科馬吉尼行省 Commagene 72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東南部
科杜內行省 Corene 前66年 元首行省 庫爾德地區
科西嘉與薩丁尼亞行省 Corsica et Sardinia 前231年 地方行省 科西嘉島,撒丁島
克里特與昔蘭尼加行省 Creta et Cyrenaica 前30年 元老院行省 克里特島,利比亞東北部
塞普勒斯行省 Cyprus 前58年 元老院行省 塞普勒斯
達西亞行省 Dacia 105年 元首行省 羅馬尼亞
達爾馬提亞 Dalmatia 前32年 元首行省 克羅埃西亞南部
伊庇魯斯行省 Epirus 前146年 地方行省 希臘西部
加拉太行省 Galatia 前25年 元首行省 安納托利亞
阿基坦高盧行省 Gallia Aquitania 前87年 元首行省 法國中部及東南部
比利時高盧行省 Gallia Belgica 前57年 元首行省 比利時
里昂高盧行省 Gallia Lugnensis 前87年 元首行省 法國中部及北部
那旁高盧行省 Gallia Narbonensis 前118年 元老院行省 法國南部
下日耳曼行省 Germania Inferior 90年 元首行省 荷蘭
上日耳曼行省 Germania Superior 90年 元首行省 法國德國和瑞士交界處
倍提卡西班牙行省 Hispania Baetica 14年 元老院行省 西班牙南部
盧西坦尼亞西班牙行省 Hispania Lusitania 14年 元首行省 葡萄牙
塔拉哥納西班牙行省 Hispania Tarraconensis 前27年 元首行省 西班牙大部分
義大利 Italia / 本土 義大利
猶太行省 Iudaea 前63年 元首行省 以色列
利考尼亞行省 Lycaonia 前64年 元首行省 安納托利亞
呂基亞行省 Lycia 43年 元老院行省 小亞細亞南部
馬其頓行省 Macedonia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馬其頓
凱薩利亞茅利塔尼亞行省 Mauretania Caesariensis 40年 地方行省 阿爾及利亞西北部
廷吉塔納茅利塔尼亞 Mauretania Tingitana 40年 地方行省 摩洛哥北部
默西亞行省 Moesia 前29年 元首行省 多瑙河南岸地區
諾里克行省 Noricum 前16年 元首行省 奧地利
努米底亞行省 Numidia 前25年 元首行省 阿爾及利亞東北海岸
奧斯洛尼行省 Osroene 116年 地方行省 敘利亞北部
潘諾尼亞行省 Pannonia 20年? 元首行省 匈牙利
潘菲利亞行省 Pamphylia 前25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西南
本都行省 Pontus 前64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北部
雷蒂亞行省 Raetia 15年 元首行省 瑞士大部分
西西里行省 Sicilia 前241年 元老院行省 西西里島
索菲納行省 Sophene 前89年 元首行省 亞美尼亞
敘利亞行省 Syria 前64年 元首行省 敘利亞大部分
陶里卡行省 Taurica 1世紀 元首行省 黑海北岸
色雷斯行省 Thrace 46年 元首行省 希臘北部,保加利亞南部
Ⅱ 羅馬帝國的行省
下表列出120年左右羅馬帝國的行省。
行省分為三類:元老院行省(由元老院管理)、元首行省(由元首管理)、地方行省(由地方財政官或總督管理)。 羅馬行省(120年左右)中文名 拉丁名 設立年 分類 今日大致區域 亞該亞行省 Achaea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地區 埃及行省 Aegyptus 前30年 地方行省 埃及 阿非利加行省 Africa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突尼西亞 柯提亞阿爾卑斯行省 Alpes Cottiae 前14年 地方行省 義大利法國交界處 海岸阿爾卑斯行省 Alpes Maritimae 前14年 地方行省 義大利法國交界處,靠近地中海 培尼阿爾卑斯行省 Alpes Poenninae 前14年 地方行省 瑞士法國交界處 阿拉伯佩特拉行省 ArabiaPetraea 105年 元首行省 約旦,及敘利亞南部 亞細亞行省 Asia 前129年 元老院行省 小亞細亞東部 下亞美尼亞行省 ArmeniaInferior 114年 元首行省 黑海東海岸 亞述行省 Assyria 116年 元首行省 伊拉克北部 比提尼亞行省 Bithynia 前74年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西北部 不列顛行省 Britannia 43年 元首行省 英格蘭,威爾斯 卡帕多細亞行省 Cappadocia 17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中東部 奇里乞亞行省 Cilicia 前64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南部 科馬吉尼行省 Commagene 72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東南部 科杜內行省 Corene 前66年 元首行省 庫爾德地區 科西嘉與薩丁尼亞行省 Corsica et Sardinia 前231年 地方行省 科西嘉島,撒丁島 克里特與昔蘭尼加行省 Creta et Cyrenaica 前30年 元老院行省 克里特島,利比亞東北部 塞普勒斯行省 Cyprus 前58年 元老院行省 塞普勒斯 達契亞行省 Dacia 105年 元首行省 羅馬尼亞 達爾馬提亞 Dalmatia 前32年 元首行省 克羅埃西亞南部 伊庇魯斯行省 Epirus 前146年 地方行省 希臘西部 加拉太行省 Galatia 前25年 元首行省 安納托利亞 阿基坦高盧行省 Gallia Aquitania 前87年 元首行省 法國中部及東南部 比利時高盧行省 GalliaBelgica 前57年 元首行省 比利時 里昂高盧行省 GalliaLugnensis 前87年 元首行省 法國中部及北部 那旁高盧行省 GalliaNarbonensis 前118年 元老院行省 法國南部 下日耳曼行省 GermaniaInferior 90年 元首行省 荷蘭 上日耳曼行省 Germania Superior 90年 元首行省 法國德國和瑞士交界處 倍提卡西班牙行省 Hispania Baetica 14年 元老院行省 西班牙南部 盧西坦尼亞西班牙行省 Hispania Lusitania 14年 元首行省 葡萄牙 塔拉哥納西班牙行省 Hispania Tarraconensis 前27年 元首行省 西班牙大部分 義大利 Italia / 本土 義大利 猶太行省 Iudaea 前63年 元首行省 以色列 利考尼亞行省 Lycaonia 前64年 元首行省 安納托利亞 呂基亞行省 Lycia 43年 元老院行省 小亞細亞南部 馬其頓行省 Macedonia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馬其頓 凱薩利亞茅利塔尼亞行省 MauretaniaCaesariensis 40年 地方行省 阿爾及利亞西北部 廷吉塔納茅利塔尼亞 MauretaniaTingitana 40年 地方行省 摩洛哥北部 默西亞行省 Moesia 前29年 元首行省 多瑙河南岸地區 諾里克行省 Noricum 前16年 元首行省 奧地利 努米底亞行省 Numidia 前25年 元首行省 阿爾及利亞東北海岸 奧斯洛尼行省 Osroene 116年 地方行省 敘利亞北部 潘諾尼亞行省 Pannonia 20年? 元首行省 匈牙利 潘菲利亞行省 Pamphylia 前25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西南 本都行省 Pontus 前64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北部 雷蒂亞行省 Raetia 15年 元首行省 瑞士大部分 西西里行省 Sicilia 前241年 元老院行省 西西里島 索菲納行省 Sophene 前89年 元首行省 亞美尼亞 敘利亞行省 Syria 前64年 元首行省 敘利亞大部分 陶里卡行省 Taurica 1世紀 元首行省 黑海北岸 色雷斯行省 Thrace 46年 元首行省 希臘北部,保加利亞南部
Ⅲ 古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帝國疆域與所有城邦名稱
西起大西洋,東至兩河流域,北達現在英國英格蘭北疆,南至今北非三國南疆
包括義大利地區以及希臘行省,不列顛行省,上下日耳曼省,北非行省,高盧行省,敘利亞行省,猶太行省
Ⅳ 古羅馬行省制度的介紹
在古羅馬時期,行省制度是在戴克里先皇帝實行四帝共治改革之前最基本的領土管理制度。行省(拉丁語:provincia、pl. provinciae)也是帝國領土在義大利半島以外最高級的行政管理單位。今天英語的「省」(province)的語源也就來自於此。管理行省的最高職務通常是由元老級別的官員擔任,一般是前執政官(consul)或者前大法官(praetor)。但是後來的埃及是個例外,它是在克里奧帕特拉死後被奧古斯都並入帝國領土的,而其總督(governor)則是由一名騎士擔任,對於那些謀求外放美差的元老們,或許這個人事安排慣例並不怎麼讓人滿意。但是這個例外是獨一無二的,也並不違反羅馬法——埃及被認為是奧古斯都本人的私產,他對於埃及就像之前統治那裡的希臘化國王們一樣。
Ⅳ 羅馬帝國行省怎麼劃分的
亞該亞行省
埃及行省
阿非利加行省
阿爾卑斯山諸行省
阿基坦高盧行省
阿拉伯行省
亞美尼亞行省
亞細亞行省
亞述行省
倍提卡行省
比利時行省
比提尼亞和本都行省
不列顛行省
卡帕多細亞行省
奇里乞亞行省
克里特和昔蘭尼加行省
塞普勒斯行省
達基亞行省
伊庇魯斯行省
加拉太行省
那旁高盧行省
下日耳曼行省
上日耳曼行省
伊利里亞行省
義大利本土
猶太行省
魯格頓西斯行省
盧西坦尼亞行省
馬其頓行省
茅利塔尼亞行省
美索不達米亞行省
下默西亞行省
上默西亞行省
諾里克行省
努米底亞行省
邦非力和呂底亞行省
上潘諾尼亞行省
下潘諾尼亞行省
腓尼基行省
雷蒂安行省
撒丁和科西嘉行省
西西里行省
敘利亞行省
塔拉哥那行省
色雷斯行省
Ⅵ 凱撒時代的羅馬行省
羅馬行省制度:
古代羅馬奴隸制國家為統治征服地區而建立的一種管理制度。[1]
「行省」一詞源於拉丁文provincia,有「委託」之意,原指義大利境內的行政區或境外由羅馬官員治理的地區,後專指義大利境外那些必須向羅馬國家納貢的屬地。行省設置約始於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公元前130年前後已建立 9個行省。隨著羅馬國家的領土擴張,行省數目不斷增加,遂形成相應的管理制度。每建一個行省,都由元老院制定治理該行省的法規,確定該行省的區域范圍、城鎮數目及行省居民的權利和義務,規定該行省應繳納貢賦的品種與數量。羅馬統治者採用包稅制剝削行省居民。行省的土地、資源等被宣布為羅馬國有財產,由國家經營、轉讓或出租。元老院向每個行省委派總督1 人、副總督3人和財務官1人。總督通常由卸任的執政官擔任,在行省內擁有生殺予奪的全權。建置行省,廣泛修築道路網,利於義大利本土與境外屬地之間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共和末期,G.J.凱撒(公元前100~前44)改革行省管理制度,擴大行省公民權的授予范圍,整飭行省的吏治,實施自治市法,給行省城市以自治權。至奧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在位)時,行省被分為元首直轄與元老院直轄兩類。前者由元首指派總督管理,總督有權指揮境內駐軍;後者由元老院任命總督管理,總督沒有兵權。帝國時代,行省發展很快,行省貴族亦逐步躋身於統治者的行列,同時行省的公民權得到進一步擴大。G.A.V.戴克里先在位時 (284~305),為便於統治,縮小行省轄區,使行省數量增至 100個,分屬12個大行政區管理;還將行政權與軍權分開,使行省總督和軍事指揮官相互制約。476年,行省制度隨羅馬帝國的衰亡而趨於瓦解。
Ⅶ 羅馬最強盛是有幾個行省
下面是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公元117年左右)的行省名稱,共54個行省
亞該亞 | 埃及 | 阿非利加 | 科蒂埃阿爾卑斯 | 濱海阿爾卑斯 | 布匿阿爾卑斯 | 阿拉比亞 | 小亞美尼亞 | 亞細亞 | 亞述 | 比提尼亞 | 不列顛尼亞 | 卡帕多細亞
奇里乞亞 | 科馬基尼 | 科爾杜埃納 | 科西嘉與撒丁 | 克里特與昔蘭尼加 | 塞普勒斯 | 達基亞 | 達爾馬提亞 | 伊庇魯斯 | 加拉太 | 阿基坦高盧 | 比利時高盧
盧格敦高盧 | 納爾榜高盧 | 下日爾曼尼亞 | 上日爾曼尼亞 | 巴埃提卡 | 盧西塔尼亞 | 塔拉科西班牙 | 義大利 | 猶太 | 利考尼亞 | 呂基亞 | 馬其頓
愷撒里亞茅利塔尼亞 | 廷吉斯茅利塔尼亞 | 默西亞 | 諾里庫姆 | 努米底亞 | 奧斯羅埃納 | 潘諾尼亞 | 潘菲利亞 | 皮西迪亞 | 本都 | 拉埃提亞 | 西西里
索菲納 | 敘利亞 | 陶里卡 | 色雷斯
Ⅷ 古羅馬有哪幾個行省
樓上真幽默 神聖羅馬帝國是德意志國家,既不神聖,也不羅馬 人家問的是古羅馬啊
全盛時期(您大概是說疆域最大時吧?)是圖拉真到安東尼在位時.(公元一至二世紀)
1 東方區,18行省
大利比亞、小利比亞、底比斯、宙維亞埃及、赫拉庫勒埃及、阿拉伯、阿拉伯奧古斯塔黎巴嫩、巴勒斯坦、腓尼西亞、敘利亞、奧古斯塔幼發拉底、西里西亞、伊索利亞、塞普勒斯、美索不達米亞、奧斯羅納。
2 本都區,7行省
比斯尼亞、卡帕多西亞、加拉提亞、帕夫拉哥尼亞、狄奧斯本都、本都托勒密、小亞美尼亞。
3 亞細亞區,9行省
呂西亞龐菲利亞、第一弗里吉亞、第二弗里吉亞、亞細亞、呂底亞、卡里亞、群島、比提尼亞、赫勒斯滂。
4 色雷斯區,
歐羅巴、羅德島、色雷西亞、海密蒙都斯、西徐亞、小美西亞
5 美西亞區,11行省
達西亞、大美西亞、達旦尼亞、馬其頓、帖撒利亞、亞加亞、普蘭西瓦尼亞、新伊壁魯斯、舊伊壁魯斯、克里特。
6 潘諾尼亞區,7行省
小潘諾尼亞、薩文西斯、達爾馬提亞、瓦勒利亞、大潘諾尼亞、河濱諾里庫姆、內陸諾里庫姆。
7 不列顛區,6行省
第一不列顛、第二不列顛、大凱撒不列顛、弗拉維凱撒不列顛。
8 高盧區,8行省
第一比爾吉卡,第二比爾吉卡、第一日耳曼尼亞、第二日耳曼尼亞、西昆尼亞、第一魯格頓尼、第二魯格頓尼、加雷、比奧尼阿爾卑斯
9 維也納(?VIENNENSIS實在不知道該叫什麼)區,7行省維也納、第一納爾波、第二納爾波、尼奈人省、第一阿奎坦尼亞、第二阿奎坦尼亞、濱海阿爾卑斯。
10 義大利區,16行省
威尼提亞、伊斯特利亞、弗拉米尼亞、比塞努姆、托斯齊亞、翁布里亞、亞普利亞、卡拉布里亞、路卡尼亞、科西嘉、小阿爾卑斯、萊提亞、阿米利亞、利古里亞、薩謨尼安、坎帕尼亞、西西里、撒丁、瓦拉西亞(這里有疑問。地圖上的很多地方都是連著的?)。
11 西班牙區,7行省
波提卡、路西塔尼亞、迦太基、加拉西亞、塔爾科尼、茅利塔尼亞、丁吉塔尼亞.
12 阿非利加區,7行省宙吉塔尼亞代行執政官省、比薩西納、努米底亞西爾特、努米底亞米里提納、凱撒茅利塔尼亞、西菲西斯、特利波利塔納。
Ⅸ 義大利歷史演變
羅馬一直就是一座城市,羅馬人最早指的就是住在七丘的拉丁人。但是後來羅馬逐漸擴張,從一座城邦變成了一個共和國,於是羅馬公民逐漸就成了羅馬國民的代名詞,此時羅馬城成為了古羅馬的首都。然後羅馬共和國逐漸成為帝國,並且在紛爭之中,羅馬稱因為帝國禁衛軍的多次叛亂而喪失了首都的地位,但仍然是羅馬最大的城市。帝國滅亡後,進入中世紀,羅馬從百萬人的巨型城市,變成了不到五萬人的廢墟,但是由於教廷在羅馬,因此羅馬仍然是文化中心,並且在中世紀中,因為朝聖和地理位置的關系,羅馬越來越大,到文藝復興,羅馬城雖然沒有恢復到原來的規模,但仍然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了。不過此時的羅馬城是教皇國的首都,義大利則一直處於城邦並立的狀態,直到1870年加里波利率領紅衫軍開始統一義大利的行動,最後兩西西里王國演變而成的撒丁王國統一了義大利,並且將教皇國限定在了梵蒂岡,從此羅馬又正式被定為了首都,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