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各國籃球聯賽
歐洲各國當然有他們各國的聯賽了,可以參加歐洲籃球超級聯賽的球隊都是各國家聯賽中的成績優秀的俱樂部。在整個歐洲各國的籃球聯賽中就屬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的聯賽最為紅火,被稱之為歐洲三大籃球聯賽。在這三者當中,義大利聯賽的規模,在世界上僅次於NBA,參賽球隊為32支,分A1和A2兩組分別進行預賽,歷時半年.他們一周最多隻有兩場比賽,而且幾乎都安排在周末,剩餘時間保證訓練。加盟NBA馬刺隊之前,阿根廷男籃領軍人物吉諾比利就效力於義大利職業聯賽,並兩次當選為義大利籃球聯賽的MVP,他更是在2001年成為歐洲聯賽的MVP。還有就是前NBA狀元秀:義大利人安德里亞·巴格納尼。盡管他年僅21歲,但巴格納尼已經被看成是諾維茨基的接班人,因為當他入選狀元秀之前,他已效力於傳奇的義大利俱樂部貝納通-特雷維索俱樂部三年之久,在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他更是家喻戶曉的籃球新星
強隊有CSKA莫斯科中央陸軍(衛冕冠軍),潘那興那克斯(去年希臘HEBA聯賽冠軍) ,Tau Ceramica維多利亞,FCB巴塞隆納,奧林匹亞克斯,Maccabi Elite台拉維夫,DYNAMO莫斯科(去年ULEB Cup冠軍),Unicaja馬拉加(去年西班牙ACB聯賽冠軍),DKV尤文圖特(去年FIBA Euro Cup冠軍)。
下面介紹下歐洲聯賽
由於歐洲籃球國家眾多,職業俱樂部數量也遠遠超過了美國。僅參加每年歐洲俱樂部聯賽的頂級俱樂部,就有24支,來自13個國家。這些國家各自有10支以上的甲級俱樂部隊,所以如果算有質量的俱樂部,歐洲的球隊是美國的4倍,職業球員數量遠遠超過美國。他們每年除要參加各國的聯賽外,還要參加歐洲聯賽。歐洲聯賽最早在1957年就有了雛形,FIBA當時就創辦了歐洲俱樂部的頂級賽事。1983年它被命名為Europe Cup,之後經過數次更名,最終定名為Euroleague。它一直是歐洲的頂級賽事,但到了2000年,情況突然「失控」了。當時歐洲聯賽電視轉播合約全由FIBA操控,許多認為自己分到的錢太少的球隊開始醞釀出走。這年夏天,來自歐洲13個國家的24支頂級籃球俱樂部加入歐洲籃球協會(ULEB),並且組建了自己的聯賽。當FIBA發現這個情況後,與ULEB的代表進行了幾次磋商,但由於雙方理念不同,最終正式宣告分裂。令人吃驚的是,由於歐洲籃聯此前沒有對他們的歐洲聯賽(Euroleague)的名稱進行官方注冊,剛剛成立的歐洲籃球協會立即搶先注冊了歐洲聯賽(Euroleague)這個名稱。歐洲籃聯也不得不為他們的聯賽找到一個新的名稱——國際籃聯超級聯賽(SuproLeague)。這樣,從2000-01賽季開始,歐洲也就擁有了兩個不同的頂級籃球聯賽,一個是由歐洲籃球協會主辦的歐洲聯賽(Euroleague),另一個是由歐洲籃聯主辦的國際籃聯超級聯賽(SuproLeague)。
這種歐洲兩個頂級聯賽對峙的局面,造成了一些頂級俱樂部也都分別支持不同的聯賽。例如希臘的帕納辛納科斯和以色列的馬卡比等超級強隊留在了FIBA主辦的超級聯賽,而巴塞羅那和雅典AEK等超級強隊則加入了新成立的歐洲籃球協會主辦的歐洲聯賽。這種局面也造成了在2001年5月產生了兩個歐洲頂級聯賽的冠軍球隊。而動盪並未結束,當馬卡比奪得FIBA旗下的歐洲超級聯賽冠軍後,隨即和亞軍希臘的帕納辛納科斯一同轉投ULEB的歐洲聯賽,這給了FIBA的超級聯賽再一次沉重打擊。一塊大陸上有兩個冠軍產生,讓ULEB和歐洲籃聯的人都認識到了雙方合作的重要性。於是,經過協商,歐洲籃聯同意把他們的聯賽跟ULEB組織的歐洲聯賽合並,統一使用歐洲聯賽(Euroleague)的名稱。此前參加超級聯賽的球隊,也都轉而參加歐洲聯賽的比賽。從那以後,ULEB和歐洲籃聯之間的權力劃分也更加清楚了。所有關於歐洲俱樂部的籃球賽事都由ULEB負責,而歐洲籃聯只負責歐洲跟國家隊有關的籃球賽事。除此之外,歐洲還有亞得里亞海地區聯賽、波羅的海地區聯賽等等,歐洲俱樂部球隊全年可選擇參加的賽事數不勝數。
歐洲籃球聯賽(EuroLeague)包括四個階段,首個階段為常規賽,由二十四支來自歐洲各國聯賽的頂級球隊抽簽,分別被分在三個小組中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註:相同國家的球隊盡量不會被分在同組,八支球隊經過十四場小組賽後,各小組中成績最佳的五支隊伍以及一支成績最好的小組第六名隊伍進級復賽。復賽分組名次依勝負場數、成績以及分數差計算。進入十六強的隊伍按照常規賽成績,原小組賽中各組第一名以及三組中成績最佳的第二名抽簽後分別被分配到四個小組當中,分別成為四個小組中的種子球隊。餘下的球隊按照常規賽成績抽簽分配,同一國家的球隊還是盡量避免被分配到同一小組中。復賽按照主客場雙循環賽,經過六場比賽後,各組成績最佳的兩支球隊進級八強,也就是季候賽。然後淘汰賽直至最終產生冠軍。ULEB Euroleague的各國參賽名額並非限定於前兩名,依各國聯賽的水平及過往成績隨時調整,以2006-2007球季為例:
西班牙有4 支球隊: FCB巴塞隆納, Unicaja馬拉加, Tau Ceramica維多利亞, DKV尤文圖特(西班牙ACB聯賽水平目前堪稱歐洲第一)。
義大利 4 支球隊: Lottomatica羅馬, 班尼頓Treviso, Climamio波隆那, ELDO拿坡里(義大利今年沒有爭冠熱門,本國聯賽實力似乎下滑)。
希臘3 支球隊: 潘那興那克斯, 奧林匹亞克斯, Aris TT Bank。
俄羅斯2支球隊: CSKA莫斯科中央陸軍, DYNAMO莫斯科。
土耳其 2支球隊:Efes Pilsen和Fenerbahce Ulker。
法國2支球隊:Pau-Orthez,和Le Mans。
德國1支球隊:RheinEnergie科隆。
以色列 1支球隊 : Maccabi Elite台拉維夫。
塞爾維亞1支球隊: Partizan貝爾格勒。
克羅埃西亞1支球隊: Cibona扎格瑞布 。
斯洛維尼亞1支球隊: Union Olimpija朱布亞那。
波蘭1支球隊:Prokom。
立陶宛1支球隊:Zalgiris
2. 籃球是怎麼來的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3. 義大利籃球是怎麼一種存在
義大利國家男子籃球隊(義大利語:La Nazionale di pallacanestro italiana)是義大利國家級籃球運動隊,代表義大利參加奧運會、世錦賽、歐錦賽等賽事的男子籃球比賽,球隊由義大利籃球聯盟(Federazione Italiana Pallacanestro)管理。義大利國家男子籃球隊獲得過2次奧運會銀牌和2次歐洲男子籃球錦標賽冠軍,義大利男籃也是獲得男籃歐錦賽獎牌最多(10枚)的球隊。
代表球員:加里納利、貝利內里、巴尼亞尼。
4. NBA里有義大利球員嗎
截止2019年,NBA有加里納利和貝里內利兩名義大利球員。
1、加里納利:達尼羅·加里納利被認為是義大利最有天賦的球員,同時也被認為是下一個能在NBA闖出一番天地的歐洲新星,年輕的加里納利已經展現出如同一名老將一樣的成熟風范了。與打同樣位置的貝里內利相比,加里納利的身高和體格更符合NBA的胃口。
2、貝里內利:馬科·貝里內利技術非常全面,突破能力強,手熱起來能夠用遠射主宰一場比賽,同時是一個好的傳球手,視野非常廣闊。貝里內利是場上跑動最多的球員, 不惜體力,甚至不惜受傷,非常敢做動作。
(4)義大利的籃球怎麼存在的擴展閱讀:
加里納利的突破是直線加速,很少變向,兇猛的球風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頻繁製造罰球。而超高罰球率,精準的罰球命中率,提升了加里納利的進攻效率。
但受限身高的控球技術,影響了其的突破變化,至於中距離方面,加里納利的擺脫能力一般,更多時候選擇強投,這也可能是導致其跳投命中率偏低的原因。
馬科·貝里內利是手感柔和的側翼射手,無球跑動積極;控球不錯,但缺乏爆發力,很少突破或造犯規;防守平平,對抗和彈跳不足。
5. 哪些國家有職業籃球比賽,具體有哪些原因呢
一般比較注重體育事業的國家都會有自己的職業聯賽,只是,NBA美國職業聯賽比較熟知,因為美國職業聯賽代表的是世界籃球最高水平,至於一些其他國家的聯賽,因為實力不是那麼出眾,所以也不太出名。
6. 籃球王國是哪個國家
美國是世界上開展籃球運動最早而且最普及的國家。籃球運動誕生在美國,美國全國各地幾乎都有業余籃球隊、職業籃球隊。美國的籃球運動水平在世界上一直保持著領先水平,並出現了一大批籃球巨星,如喬丹、約翰遜、賈巴爾等。美國籃球隊在奧運會上連連獲得冠軍。所以,美國被稱為「籃球王國」。
7. 關於義大利的籃球……
有,巴尼亞尼,2006年NBA選秀狀元,正處於上升期。還有尼克斯的三分射手加里納利。
8. 足球的起源,籃球的起源,游泳的起源,橄欖球的起源和擊劍的起源
1.足球
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後,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一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於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於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擁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裡,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裡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於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到19世紀初期,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
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當前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1862年,在英國諾丁漢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英足總),並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盃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
1989年國際足聯開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納入管理范圍之內,成為其主管團體。
2.籃球
1891年,詹姆士·奈史密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奈史密斯設計一項室內集體游戲。奈史密斯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橄欖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奈史密斯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3.游泳
17世紀60年代,英國不少地區的游泳活動就開展得相當活躍。 18世紀初傳到法國,繼而成為風靡歐洲的運動。
1828年,英國在利物浦喬治碼頭修造了第一個室內游泳池,這種泳池到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各大市城相繼出現。
1837年,在英國倫敦成立了第一個游泳組織,同時舉辦了英國最早的游泳比賽。
1869年1月,在倫敦成立了大城市游泳俱樂部聯合會(現英國業余游泳協會前身)並把游泳作為一個專門的運動項目正式固定下來。並隨之傳入各英殖民地,繼而傳遍全世界。隨著游泳運動的發展,游泳被分為衫游泳和競技游泳兩大類。實用游泳又分為側泳、潛泳、反蛙泳、踩水、救護、武裝泅渡;競技游泳分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
競技游泳,從第一屆奧運會(1896年)就列入了奧運會正式項目。發展到現在,各種錦標賽,國際大型比賽不斷推動著競技游泳的發展,使它的技術動作更完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
4.橄欖球
1823年起源於英國拉格比,原名拉格比足球,簡稱拉格比。因其球形似橄欖,在中國稱為橄欖球。拉格比是英國中部的一座城市,那裡有一所拉格比學校,它是橄欖球運動的誕生地。
5.擊劍
擊劍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早在遠古時代,劍就是人類為了生存同野獸進行搏鬥和獵食所使用的工具。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劍由最初的石制、骨制發展到青銅制、鐵制,最後到鋼制,並作為戰爭的武器,逐步走上歷史舞台。擊劍在古代埃及、中國、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國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紀,古希臘就出現了擊劍課,並有劍師講課。有關古老的擊劍形式,在希臘、埃及等國家中的一些歷史建築和紀念碑上都可見到關於擊劍的浮雕。
在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投槍一起被列為騎士的七種高尚運動。為了研究和推動擊劍技術的發展,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擊劍行會(協
擊劍
會和學校)。西班牙被認為是現代擊劍運動的搖籃,第一本擊劍書籍就由兩位西班牙教練編著。14世紀在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出現了一個令人炫目的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縱橫天下,博得了廣泛的美譽。此後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一時間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以致於發展到貴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拔劍相向,一劍定生死。
擊劍運動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還是在法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時期。1776年,法國著名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面罩,這一發明使擊劍運動進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們戴上面罩、手套,穿上擊劍服,就可以安全地進行一連串的攻防交鋒。面罩的問世是擊劍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擊劍運動的發展中心。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的歐洲盛行決斗。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滿足人們對擊劍的愛好和需要,又不至於傷害生命,一種劍身較短並呈四棱形,劍尖用皮條包紮的新型劍被設計出來,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並得到廣泛開展,這便是花劍的雛形。從此,在歐洲的習武廳、擊劍廳及專業學校里,花劍的擊劍方式逐漸形成並日趨完善。
熱衷於決斗的紳士和貴族從1885年開始,在習武廳進行練習時,使用三棱形劍,交鋒不限制部位,這就是延續至今的重劍。
18世紀末,匈牙利人對東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騎兵用的彎型短刀,進行了改革,於劍柄上裝配了一個象彎月形的護手盤,在擊劍時可以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後來,義大利擊劍大師朱賽普?拉達葉利將它進一步改進,使它能在擊劍運動和決斗中使用,並根據騎兵作戰的特點,規定有效部位為腰帶以上,這便成為現代佩劍的前身。至此,人們在從事擊劍時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花劍、重劍和佩劍。
19世紀初,在法國擊劍權威拉夫熱耳的倡議下,將花、重、佩這三種不同式樣的劍的重量再加以減輕,同時對一些技術原理及戰術意義進行深入研究,並且在一些歐洲國家經常開展競賽活動。擊劍運動由此逐漸成為國際性的體育競賽項目,並最早成為奧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員。
9. 世界上第一個籃球是誰發明的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 據文字記載,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奈史密斯當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籃球是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教授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而委託他設計的一項室內集體游戲.他從當地兒童在室外喜歡用球投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奈史密斯把兩個盛桃子的籃筐釘在室內運動房兩端看台離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為球籃,並用足球為比賽用球,擋板用鐵絲網代替.他還博採了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制訂出最初13條籃球比賽規則.這就是籃球這一名稱的由來和籃球運動開創時期的情況,當時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後來,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上體育課的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入對方的籃筐.當初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將球從籃筐取出,然後由裁判員重新向球場中央拋球,再次開始比賽,最後,以投球進筐多的一方為勝方.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擋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9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13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游戲的趣味性. 1892年1月20日,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舉辦了第一次較大范圍的籃球比賽.所以,籃球比賽史比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還要悠久.但直到1932年成立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後,男子籃球才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女子籃球則到1976年才登上奧運會的"大雅之堂".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了美國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外,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美國人鮑-普利在1896年將籃球這一運動傳入中國,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地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3年籃球被列為我國國內正式比賽項目.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後,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他生在1861年,1939年逝世,終年78歲. 加拿大,在64歲時才正式成為美國公民.他直到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奧運會上才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只負責奈史密斯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他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當時心情十分不好.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敬重和佩服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且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和觀眾介紹了這位籃球運動的發明者,他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了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了月季花後,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地把他的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逝世後,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為了紀念他,在1950年創辦首屆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錦標賽冠軍杯——詹-奈史密斯杯. 在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以前,籃球,排球和手球等用手進行的球類運動,均屬於1912年成立的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特別在歐洲,這些球類活動和比賽僅僅是在冬季作為田徑訓練的一個組成部門.隨著這些球類運動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普及,發展,以及球類比賽越來越多,球類運動已不再僅僅是田徑訓練的一種手段,而是單獨的運動項目了.這樣建立各球類單項聯合會的呼聲越來越高. 英國的威廉-瓊斯當時作為瑞士籃球聯盟的代表,和義大利籃球聯合會主席阿爾多-納爾迪一起,為成立球類單項體育運動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並且應設在日內瓦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學校主任埃爾默-貝里的邀請,召集了義大利,瑞士,阿根廷,葡萄牙等8國籃球組織的代表於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國際籃球會議,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在這次會議上,與會代表選出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的第一任主席——瑞士的萊昂-布法爾;義大利的喬治-阿西納里-德聖馬爾比洪為副主席,威廉-瓊斯任秘書長. 1934年10月19日,第十一屆奧委會組委會在討論舉辦的比賽項目中,決定把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這一結果到1936年2月28日得到國際奧委會奧斯陸會議的承認.這樣,男子籃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於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上首次登場亮相,而女子籃球直至1976年才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1948年決定,從1950年起開始舉辦4年一屆的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1952年又決定舉辦4年一屆的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目前,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德國的慕尼黑,擁有157個會員協會,下設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國際委員會,技術委員會,財政委員會,規則委員會,國際組織委員會,女子籃球委員會,青年男子籃球委員會,青年女子籃球委員會,國際小籃球委員會和新聞出版委員會等機構.其中,新聞委員會主要處理籃球界同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記者之間的關系. 1976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十屆代表大會上,批准了1974年7月10日中央執行局波多黎各聖胡安會議通過的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籃協的合法席位的決議,並選舉中國籃球協會秘書長張長軍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中央執行局委員,選舉中國籃協副秘書長申恩錄為中央執行局財經委員會委員,招務雄為國際小籃球協會委員. 1980年7月15日,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十一屆代表大會上,以49票贊成,2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了開除南非會籍的決議,以抗議南非當局執行的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先後已有六任主席,他們是: 第一任主席,萊昂-布法爾(瑞士),在1932年—1946年任職. 第二任主席,威拉德-格雷姆,(美國),在1946年—1960年任職. 第三任主席,安東尼奧-多斯雷伊斯-卡爾內羅,(巴西).在1960年—1968年任職. 第四任主席,阿卜杜勒-穆奈姆-瓦赫迪(埃及),在1968年—1976年任職. 第五任主席,費薩洛-普亞特(菲律賓),在1976年—1984年任職. 第六任主席,羅伯特-巴斯內爾(德國),1984年開始任職.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現任主席是來自香港的程萬琦。 奈史密斯原是蘇格蘭名門之後,出生在
10. 世界籃球強國都有哪些
世界籃球強國都有:
1、美國。
18次男籃奧運會,美國隊14塊金牌。美國發明了籃球,美國定義了籃球。而且那裡還有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NBA。
自2008年以來「夢八隊」、「夢十隊」、「夢十二隊」已經在奧運會賽場24戰24捷,連續第三屆奧運會完成衛冕。2010年的男籃世錦賽「夢九隊」、2014年的籃球世界盃「夢十一隊」也都以全勝戰績拿到了冠軍。
2、西班牙。
西班牙在小組賽5場比賽中的表現,比任何球隊都要好。東道主的球員體型、投籃能力、掌控能力、中遠距離防守都要強於人們的預計。2016年8月21日,里約奧運會男籃銅牌戰中,西班牙隊以89比88戰勝澳大利亞隊,獲得季軍。
3、 塞爾維亞。
2014年西班牙男籃世界盃,塞爾維亞男籃相繼戰勝希臘、巴西、法國等強隊殺入決賽,最終憾負由美國巨星組成的美國夢之隊榮獲亞軍 。2017年男籃歐洲杯塞爾維亞男籃獲得亞軍。2012年奧運會男籃季軍。
近年國際籃聯大力推廣的3×3項目上,塞爾維亞也是世界頂級強隊之一,2012年國際籃聯舉辦首屆3×3世界錦標賽塞爾維亞就獲得了冠軍,同年U18男籃世界3×3籃球錦標賽塞爾維亞也奪得冠軍,2014年獲得世界3×3大師賽總決賽冠軍,
4、阿根廷。
阿根廷男籃向來以整體籃球著稱,隊員之間的嫻熟配合以及穩定發揮,幾乎讓對手毫無可趁之機。並且球隊里的許多球員還是在一起配合了多年的老戰友,彼此間十分熟悉並擁有著非比尋常的默契度。
5、義大利。
義大利國家男子籃球隊獲得過2次奧運會銀牌和2次歐洲男子籃球錦標賽冠軍,義大利男籃也是獲得男籃歐錦賽獎牌最多(10枚)的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