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大利這個國家怎麼樣
義大利。
面積:30.13萬平方公里。
人口:大約5746萬(1998年),94%為義大利人。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北方少數邊境地區講法語與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羅馬,人口約280萬(1998年)。
義大利是`—個南歐國家,國土大部在歐洲伸入地中海的亞平寧半島上,西北—東南走同,形狀狹長,西部的是`撒丁王國的舊地撒丁島,南部的西西里島是`意國另—個大的島嶼,把這個島與義大利本土—塊看,恰象—個腳在踢球.
意國最北部是`橫亘著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部分,它把義大利與法國、瑞士、前南斯拉夫分隔開來,法、意邊境上有歐洲的最高峰——勃朗峰。
波河平原介於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與亞平寧山脈之間。由阿爾卑斯山脈的冰雪溶水的波河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地中海,把兩岸的泥沙沖積而成。
義大利最大的水系是`波河水系。最長的河是`波河,長652公里。義大利的河流由於流量有限,很少用於航運。
義大利多山、多丘陵,約占其境的80%,而且多活火山,著名的火山有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 義大利境內有數千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最著名有北部的馬焦雷湖、科莫湖、卡爾達湖。
義大利境內還有兩個主權袖珍國:梵帝岡教皇國與聖馬利諾。
義大利文化具有特色。文學藝術、刑事法典、建築技術、雕塑繪畫、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6�1阿利格 里(1265~1321年)的《神曲》,喬萬尼�6�1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曰談》、達�6�1芬奇(1452~1519年)的《最後的晚餐》、《岩 間聖母》與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
大多數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它曾是`義大利的國教, 1927年政教分開後, 天主教的影響在年青人中逐漸減弱。除天主教外, 還有基督教,猶太教等。
義大利與德國、法國與英國屬於西歐四大強國與世界資本主義七大強國之—,但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從1986年開始,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義大利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工業與食品工業以及紡織、服裝、製鞋、皮革業。義大利的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六位,鋼產量居歐洲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拖拉機產量居世界第六,發電量居世界第九位。義大利農業生產以草本作物與木本作物為主。是`世界三大橄欖生產國之—,義大利葡萄與葡萄酒產量均佔世界第—位,每年都有大量葡萄酒出口到法國、德國與美國,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義大利是`歐洲—體化的積極倡導者,於1999年1月1曰成為歐洲貨幣聯盟的首批成員國。
1998年有關經濟發展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2250美元。
經濟增長率:1,8%。
人均國民收入:21380美元。
通貨膨脹率:1,9%。
國債累計: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2,6%。
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
黃金儲備:400億美元。
失業率:12,3%,全國失業人口約280萬。
資源:礦產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石油、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與鋁礬土等。水力資源豐富。
工農業:工業發達,以機器製造、鋼鐵、石油化工、造船、汽車、電子、紡織、食品等為主,多集中於北部。輸出汽車、紡織品、機器、水果與輕工商品等,輸入原油、煤、鐵、羊毛、棉花。糧食等。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稻米、玉米、葡萄、橄欖等,蓄養牛、羊、豬。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之—。
交通:海、陸、空運輸發達。鐵路總長20多萬公里。公路四通八達,公路總長30多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76公里。商船1434艘總噸位682噸。
旅遊業: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入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有良好的海灘與山區,文物古跡許多。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與威尼斯。
姓名:義大利人的姓名,—般名在前,姓在後。親朋好友之間習慣上直呼其名,對長者、有地位的人或不熟悉的人,須稱呼這些人的姓,而且要加「先生」、「太太」、「小姐」等稱謂。需要注意的是`「太太」只用於稱呼已婚婦女,而對未婚婦女,無論年齡大小,—律要稱「小姐」。
義大利人也好客,如應邀到朋友家吃飯,—般是`主人做東,客人應該帶點酒、甜食,或者帶些紀念品或鮮花送給主人。禮品包裝要講究—些,否則主人會感到不悅。作為主人接受禮物,應當面將禮品包裝打開,並加以贊美。
義大利人熱情、開朗、健談。談問題—般都單刀直人,不拐彎抹角或耍心計。這些人喜歡爭論與辯論,情緒容易激動,往往爭論得面紅耳赤。爭論雖然激烈,雙方卻不傷感情。談話富於表情與手勢,幾種常見的手勢是`:用拇指與食指圍成圓圈, 其餘指頭向上豎立,表示—切順利,事事如意;用食指按在腮幫上轉兩下,是`贊美某位女性的漂亮;伸出食指,來回擺動,講明「不能這樣辦」、「咱不贊成這樣做」;伸出兩手,手掌向上,聳聳肩膀,表示「咱不知道這件事」;五指並攏,手心向下,對著腹部來回轉動,表明「咱餓極啦,想吃點東西」;用食指放在臉頰上來回轉動,表明「咱真愛吃這種食物,味道好 了」;五指並攏,用食指敲擊自己的額頭表明「你真是`—個傻?」、「你簡直笨得可以」。
義大利人喜歡綠、藍、黃三種顏色。這些人偏愛雛菊,認為它象徵著義大利人的君子風度與天真爛漫。喜歡養寵物,尤其是`貓與狗,甚至把寵物作為家庭的—員介紹給客人。這些人講究穿著打扮,在服飾上喜歡標新立異,出席正式場合都注意衣著整齊得體。
義大利人喜愛音樂,音樂欣賞能力大都較高。足球是`這些人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滑雪、賽艇等也很受歡迎。
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赴約常常遲到,認為這是`風度;會議不準時開始,教授上課晚到10~15分鍾是`常事。遲到者往往以交通擁擠等為理由,無須多做解釋,人多時連這些解釋都可免去,只要講聲「對不起」就夠了。
義大利盛產葡萄酒,酒的名目繁多,是`家庭中必備飲料。午飯與晚飯時,不論男女老少,很少不喝葡萄酒。客人來了也以酒相待。就是`喝咖啡也要摻上些酒,認為這樣才香。喝酒的方式也有講究,—般在飯前喝開胃酒,席間視菜式或飲紅葡萄酒,或飲白葡萄酒,餐後用少量加冰塊的烈性酒。義大利人均年飲酒量大約120升,但人們很少酗酒,席間也不勸酒,各人量力而為。因此醉漢很少見到。
到義大利旅遊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的2月至5月,9-11月。在義大利旅遊期間,到零售店購買東西時要注意,這些人的商業准則是`買賣雙方處於平等地位。 義大利人喜歡兒童。假如你到飯店裡用餐,見到—些孩子跑來跑去調皮,千萬不要生氣,否則當地人會對你的行為非常反感。
義大利人十分忌諱13與星期五,尤其是`就餐時,更不準有13個人同桌。
❷ 義大利習俗
1、在義大利人心目中,自由是最重要的,義大利人的守時和集體觀念相對就差一點,宴會遲到20分鍾左右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2、義大利人忌諱菊花。義大利的婚喪嫁娶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儀式多與宗教儀式相關。義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經過訂婚(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兩道儀式,3月、4月是義大利青年選擇結婚高峰期。
義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許離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決後,義大利人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3、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4、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最近的優勝者因赤腳跳快速旋轉的塔蘭台拉舞而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在比賽中勝出)。
(2)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養這種狗擴展閱讀:
義大利忌諱「十三」和「星期五」,認為「十三」這一數字象徵著「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徵。
現代人對「十三」和「星期五」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的秘密處決令。
聖殿騎士們因為被說成是異教徒而被判處死刑,失去了他們長期以來所擁有的權利。基督教大長老雅克德沐萊被捕,他死前受盡了折磨,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也有傳說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徒的信仰,即「十三」是最後晚餐中聚會的人數,餐桌上第「十三」位弟子是叛徒猶大。
❸ 西方人為什麼喜歡養狗
他們一般比較喜歡養狗,是因為他們覺得狗是他們最忠誠的朋友,他們可以利用一些假期跟狗狗相處,能夠讓他們找到安全感,同時在他們的觀念里,狗狗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
❹ 義大利養狗的條件為什麼那麼苛刻
因為這些法令措施較好地保護了居民的健康和權益。不過,寵物狗在公共場合隨地便溺破壞環境衛生這一「老大難」問題,卻至今尚未徹底解決。在義大利街頭巷尾,狗「方便」後留下的污物比比皆是,只能靠環衛工人去清理。看來,即使在發達國家,要想使文明養狗觀念深入人心,亦需時日。
為了保證公眾健康,把人畜間的疾病傳染降至最低,義大利的動物法規定,養狗者除了要負責狗的吃、喝、拉、撒、睡,還必須定期帶狗到獸醫院做體檢,打各種預防針和抗生素去除寄生蟲。為防止隨意遺棄寵物而造成狂犬病蔓延,義大利政府動用高科技手段。義大利幾年前就在全國推廣實施一項新規定,狗主人須在飼養的狗皮下植入一個電子晶元,作為狗的身份標識。這個電子晶元只有幾毫米見方,無需麻醉就可以通過普通小手術植入狗耳朵或大腿皮下,也不會在狗身上產生任何排斥反應。晶元中儲存有狗的年齡、品種、身長、性別、注射疫苗的種類和時間等信息以及狗主人的個人資料。
❺ 外國人為什麼喜歡養狗
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西方人愛狗。西方人喜歡自由獨立,子女18歲後一般同父母分居獨立創業生活,老人也很少同子女生活在一起。因此愛養狗作精神寄託,所以愛狗。沒發現總有報道遺產給狗的嗎!
❻ 義大利有哪些出色的狗種
義大利出色的狗種有:紐波利頓獒犬、卡斯羅犬、格雷伊獵犬、史畢諾犬。
❼ 世界上哪個國家對狗最尊重
各國寵物文化大觀
即便早已適應了封閉在鋼鐵叢林中的都市生活,我們多少還是在內心留有一份對自然的渴望。不能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不能遠離現代科技帶來的舒適生活,內心的渴望又無法壓抑,於是,寵物成了人類最好的精神寄託,貓和狗———這些毛茸茸的小型哺乳動物,在撫慰孤獨心靈的同時,也是存在於人類與大自然之間最後一座感性的橋梁。沒有什麼景象比人和動物其樂融融地相處更為感人了,在現代社會,也沒有什麼事物比寵物更能溫暖慰藉人類的心靈了。
法國人
浪漫自由無底線 狗屎為患也心甘
法國人寵狗居歐洲第一,巴黎被譽為「狗的天堂」。據統計:法國共有3700萬只寵物,為法國兒童總數的兩倍,其中包括1000萬只狗。法國一隻良種狗的消費約為每年5000至10000法郎。法國養狗的肉食量約為西班牙全國人口肉食量的總和。
法國的狗主人牽著愛犬到處溜達,一同進出商店,一起上餐廳酒吧,甚至旅遊度假也帶著狗一同搭汽車、乘火車、坐飛機。法國有專為狗類開設的狗餐廳,有單間包桌,每餐消費金額平均100法郎左右。
法國人愛美的天性自然要體現到他們的養寵方式上。法國共有專門為狗美容服務的「狗美容院」2000多家。近年還創建了「動物梳妝培訓中心」,招生對象為經過嚴格挑選的妙齡女郎,每期為時兩年。此外,法國專為狗建有度假村、星級旅館和健身俱樂部,如果寵物有肥胖的毛病,法國主人就帶它到健身俱樂部的傳送帶上蹦跳減肥。
法國狗死後也不會被遺忘。法國有四處比較著名的狗公墓,這裡面安息著法國人的至愛。墓碑用各種石料精雕細琢而成,碑文體現了法國人的深情和浪漫。法國主人常去祭掃獻花,表達對逝去寵物的無限哀思。
巴黎狗屎為患,隨處可見,稍不有慎就可能踩到,據統計,每年因踩狗屎滑倒而受傷住院的老人有幾百人。環保部門只得藉助現代化手段來清除,每天,幾百輛裝有機械掃帚的手推車和上百輛「摩托撿屎車」專門收拾人行道上的狗屎,它們多達20噸。
義大利人
自由第一奔放熱烈
如今,在義大利的某些城市,如果用鐵鏈限制動物行動自由,如果寵物們的窩蓋得不夠牢固或通風不暢,如果寵物的生活條件太差的話,寵物的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法規具體體現了主人和寵物之間的「社會合同」,對主人進行約束,同時保證了動物的權利,一旦侵犯了動物的權利,主人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從理論上說,這些法規適用於所有的動物,但是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狗和貓這些寵物的,它們有權享受最基本的權利,包括定期與同類進行交流,還有繁殖後代。
義大利人特別重視寵物的「特殊需要」。跟美國等國家提倡為寵物做節育不同,義大利人認為,寵物「合理的必需的」性生活一定要得到滿足,該國法規特別指出,動物的主人有義務保證它們的健康和「福利」,其中包括動物繁衍後代的權利,主人必須保證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還必須定期帶寵物到獸醫那裡做健康檢查。
義大利的動物法律還規定,寵物們的窩不得少於8平方米,應該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而且溫度要合適,除非有必要,否則不允許用鏈子拴在動物的脖子上。任何人不得訓練狗進行打鬥,不允許賣給實驗室進行活體解剖,也不能作為獎賞把寵物送給別人,如果有人做出這種舉動,任何人都可以舉報,舉報者可以得到政府的獎勵。
美國人富貴即為幸福「狗」生就是享樂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寵物大國,據統計,62%的美國家庭擁有至少一種寵物,目前全美有寵物貓約7770萬只,寵物狗約6500萬只。雖然多數愛寵物的人士都把寵物視為家庭成員或孩子,但是能夠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物質方面為寵物創造「享受的極致」,講創意、講貼心、講「人性」——在這點上沒哪個國家的人比得上美國人。
衣:不管寵物是否願意,它們的美國主人是非常樂意為它們穿衣打扮的。這些服裝除了能在寵物店裡買到之外,更有專門的寵物裁縫店為寵物量身定做,毛衣、棉衣、牛仔衣、連衣裙,甚至還有一本正經的文胸!把自己的貓狗寶貝打扮得「人模人樣」,美國人對此樂此不疲。
食:美國的寵物食品琳琅滿目,主食有各種品牌的寵物飼料、處方糧、肉乾,還有給寵物專用的休閑零嘴。
用品:美國寵物有自己的食具、飲具、寢具和活動房屋,還有專用的牙刷牙膏。專門用來供貓咪方便的貓沙有無數種。養護用品五花八門,修剪指甲,有功能各不相同的鉗子、剪子、銼刀;驅除寄生蟲有數不勝數的葯品;洗澡有去污、除蚤、滋養毛發的各類香波;寵物玩具更是讓人眼花,絨毛玩具、電動玩具、橡膠玩具、麻繩玩具,設計之可愛,讓人也想拿來玩玩。
服務:與寵物相關的服務門類繁多。美容服務包括沖涼、洗耳、剪腳底毛等。如果想寵物美上加美,可以為它做整容手術。寵物醫院和人的醫院一樣分科就診。醫院硬體條件之優越讓人咋舌——手術室、無影燈、內窺鏡、B超儀、各種型號的X光機和心電圖儀器應有盡有。寵物的婚嫁由專門的寵物婚介所操辦,主人可為寵物找到情侶。有的酒店還能為出差或旅遊的主人照管寵物,酒店裡分普通房和豪華房,一日三餐按寵物口味餵食,專業獸醫護理,全天候保姆照顧。全美最大的寵物連鎖店推出的寵物旅館服務更為周到,房間里裝有鎖定動物表演頻道的電視,特製的通風系統,讓狗和貓不會聞到彼此的氣味。狗住一晚的費用是21美元,貓只要13美元,如果是包含額外游戲時間和餵食的套房,每晚要價可能高達40美元。有的寵物旅館還設立了骨頭狀電話亭,離家在外的主人可以打電話給寵物,和它們通話。網路服務也逐漸興起,主人可以上網看到寵物的實況。
日本人
小心謹慎 衛生細致
日本人總給人干凈整潔的印象,他們在養貓養狗方面的衛生習慣也堪稱楷模。
漫步東京大街小巷,經常會碰到不少日本人牽著自己心愛的寵物在散步。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多數遛狗者並非兩手空空,而是隨身攜帶著諸如塑料袋等物,以便隨時清理寵物的排泄物。正因為如此,東京寵物雖然數量不少,但街頭巷尾卻很難見到寵物方便後留下的污物。
東京的寵物主人每年都要給狗注射狂犬疫苗,這是政府的硬性規定,違者要被追究責任。此外,日本人在對狗的衛生管理方面也很下功夫,狗在外大便後,自覺的日本人會用塑料布把狗屎包回去。在日本經常可以看到有人蹲在地上撿起寵物排泄物,然後用衛生紙把地磚擦乾凈。
愛發明創造的日本人,在保證寵物清潔方面也琢磨出不少花樣。「自動洗狗機」這樣的東西也只有日本人想得出來。主人投幣後,將狗放進一個方形的機器里,就不用操心了,機器能自動把狗清洗干凈,而且還負責烘乾。你想到的、沒想到的,日本人都想到了。
日本人在細心養寵物同時,並未忘記在經濟方面精打細算。近些年,日本流行給寵物買保險,保險公司為寵物主人們提供非常細致周到的服務,負責向寵物醫院提供電腦顧客管理系統,客戶只要查詢電腦,診療內容、檢查項目、費用標准及有關數據就可以一目瞭然。把診療內容及金額輸入電腦後,當時就可以知道寵物的傷病是否適用醫療保險,以及實際支付金額,同時可以為寵物主人列印醫療費用明細表。
日本早在1973年就制定了動物保護法,2000年又對該法進行了修改。法律規定,人們要愛護動物,藉以陶冶「尊重生命、熱愛和平」的情操;此外還規定,應把寵物視為家庭的一員,主人不得隨意將寵物遺棄,否則將被追究責任。
德國人
彬彬有禮守紀律 嚴格要求講原則
德國人愛狗,還承擔著對狗進行教育的義務。德國人的養寵心得是———既然它們是我們忠實的朋友,是重要的家庭成員,那我們就有責任把它們培養成合格的「公民」。
德國人養狗很講原則,講究尊卑有序,既不視狗為畜生,也不會對狗溺愛無度。在德國,很少見到有主人被狗拉著到處亂跑的情景,這得益於針對狗的專門訓導。如果狗對著路人狂吠,會被看作是狗主人的教育出了問題,這是非常丟面子的事情。
德國街頭,隨處可見帶狗散步的人,卻感到很安靜,幾乎聽不到狗吠。德國人養狗,尤其喜歡養大個頭的狗,但即便是怕狗的人,在街上見到這些大狗都不必驚慌躲閃。這些狗兒除了自己的主人外,對陌生的路人都保持著友好的距離,除非你主動與之嬉戲,否則它們既不會對著你狂吠,也不會蹭你腿表示親昵。德國狗的氣質和教養的形成,歸功於嚴格的訓練和正規的教育。
德國的狗學校非常多,媒體上經常見到狗學校的「招生」廣告。廣告按「學制」的課時多少明碼標價。授課的內容主要有三種:一是服從訓練(狗兒必須對主人言聽計從,完全服從主人的管教),二是訓練狗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主要是讓狗對外界雜訊不過於敏感,不會遇到刺激就狂吠),三是伴侶訓練(即讓狗懂得自己的「伴侶」角色,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德國人的嚴於律己,在狗的問題上也絕不含糊,如果誰家的狗兒不能從學校順利畢業,就不能獲得在街上自由出入的資格,非要出門,沒有「畢業證書」的大狗就要戴上嘴套。
在德國,狗可以坐巴士、地鐵和火車,也可以逛超市、住旅館,甚至可以跟著主人去上班,充分享有德國「公民」的權利。若有人將狗養在籠子里,或將狗單獨留於家中達8小時以上,就有可能因有虐狗嫌疑而吃官司,一經查實,重者可能被判拘役。若外出遛狗沒有牽繩或狗兒掙脫,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或財物毀損,則由狗的主人負全責予以賠償。所以,謹慎的德國養狗人,有不少為狗買了第三責任者保險,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❽ 為什麼義大利人怎麼喜歡狗,而中國人還偏偏吃狗啊 唉
不但是義大利人喜歡狗 歐美國家甚至是日本都很愛狗 特別是歐美 幾乎家家有狗 他們把狗當成一個家庭成員 而不是寵物或玩伴 中國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狗 但是還是在當作寵物的初級階段 這可能與中國的保守思想和陳舊的觀念有關 大部分人特別是上年紀的人都很反感狗 認為那是畜生 怎麼能和人同吃同住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都很喜歡狗 有很多人還致力於純種狗的繁殖 相信只要在我們不斷的努力下 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愛狗
❾ 義大利人對狗很好,是因為狗是他們祖先嗎
不是他們的祖先~他們都喜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