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炸用什麼油好
一般用調和油,調和油營養均衡而且成本偏低。
調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涼拌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
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調和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如今調和油只有企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調和油的發展前景是好的,它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油品之一。
(1)義大利炸海鮮用什麼油擴展閱讀:
好油辨別
橄欖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山茶油在營養學界都是被公認的營養價值高的油種,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起到保健作用。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凡是調和油上標明以上述油種為品名的調和油實則其含量較少,比如橄欖調和油,那麼橄欖油含量的比例一般比較少,大多是以轉基因大豆油或是棕櫚油為主。
而這些並非為消費者所知,還認為自己花的錢很值得,買的全是高營養價值的食用油。所有調和油的瓶標上「標注的××調和油的巨大」的字樣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加上品牌理念引導,廣告傳播的滲透,定然吸引著消費者購買的慾望。其實只要消費者細心觀察一下一些純食用油的價格,與調和油一比較,該調和油的所謂主要成分含量究竟有多少也就有個七八分清楚了。
調合油作為一種營養調配方式是沒有問題的,而市場上的調合油大多是以次充好,利用人們對健康的追求獲取高額利潤。漢字中有個「沽」字,現在最常用的意義即是「買賣」,例如:沽酒。買酒不稱為買酒而稱為沽酒,其原因在於商人在酒中對水。
在買酒之前,有經驗的人往往需要先品嘗,確認酒的品質,而後才能定出價格。同樣,在香油中加入其它油脂也同樣可以通過品嘗確認油的品質。至於調合油,大概不會有人能夠品嘗出來的。因而有必要提醒各位,在購置調合油前還是三思而後行。
② 做油炸小吃用什麼油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用於做煎炸食物的脂肪主要有動物脂肪和植物油,動物脂肪中主要有:豬油、牛油、羊油、雞油和鴨油;植物油主要有: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欖油和棕櫚油等。
在眾多油脂中到底什麼油適宜作煎炸用油呢?
在解答這一問題前,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煎炸食物時油的加熱溫度一般比較高,以及在高溫狀態下,油脂的穩定性和氧化速度。
先從氧化速度方面考慮,由於油脂的所含的脂肪酸不同,氧化速度差別比較大,一般來說,任何一種脂肪都包含多種脂肪酸,只是所含脂肪酸的比例不同,比如橄欖油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佔80%左右,其它脂肪酸含量較少,所以其特性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性。因此,考慮脂肪的氧化速度,首先要看其含有的脂肪酸多少,因為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就決定了油脂的氧化程度。一般情況下,飽和脂肪穩定性最高,最不容易氧化,我們以硬脂酸(18:0)為基點,將這種飽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定為1。我們知道,油脂的氧化速度隨脂肪酸雙鍵數目增加而加快,如果飽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為1,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是飽和脂肪酸的100倍,亞油酸含有2個不飽和雙鍵,其氧化速度是飽合脂肪酸的1100倍,而含有3個不飽和雙鍵的亞麻酸氧化速度是飽合脂肪酸的2500倍。因此,從氧化速度方面考慮,用於煎炸食物油脂的飽和程度越高越不容易氧化,產生的脂質過氧化物越少。所以,用於煎炸食物的脂肪最好是飽和脂肪酸,棕櫚油優於動物油,動物油優於橄欖油和野茶油、橄欖油優於花生油、花生油優於葵花油和玉米油,葵花油和玉米油優於大豆油,大豆油優於菜籽油,菜籽油優於紅花油、蘇籽油、胡麻油等。
下面我們在說一說脂肪的穩定性,脂肪的穩定性不單單反應在油脂的氧化速度上,還反應在其他方面的變化上,包括油脂中不飽和油脂含量減少,游離脂肪酸、環狀脂肪酸、極性物質增多,油脂的營養價值、功能性下降等。在天然油脂中相對穩定性較高的油脂有牛油、可可脂、奶油等,其穩定值為2.3-2.4,其次為豬油和棕櫚油,穩定值為1.5-2.0,在植物油中花生油的穩定性是較好的,穩定值為1.2,其他油脂均為1.0或1.0以下,如大豆油、葵花油等。穩定值低的油脂均不適宜作為油炸用油。
如果從內稟穩定性值來看,大豆油和葵花油同樣不適宜用作油炸用油。常見的油脂穩定性由強至弱的順序如下:可可脂0.4、牛油0.7、棕櫚油和豬油1.4、花生油為4.5、玉米油為6.2、大豆油為7.4、葵花油為7.7。(註:數值越小穩定性越高)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不飽和脂肪酸在加熱的情況下,不飽和雙鍵會出現異構或產生移位,可生成反式脂肪酸,這是我們人體內不容易代謝吸收的、對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物質。
本人注意到,在一些文章中有人提出油炸食物時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油脂。這種提法好似對健康有利,既品嘗到了美味,又補充了必需脂肪酸。但在這里,我想對大家說這是大錯而特錯理論,必需脂肪酸是最容易氧化的脂肪,特別是亞麻酸系列脂肪在常溫下就可氧化變質,在高溫下營養價值盪然無存,還會產生脂質過氧化物。富含亞麻酸的蘇籽油、亞麻籽油最好用於涼拌用油,而且還要小瓶包裝,一個月內吃完。上面提到的大豆油、菜籽油不適宜用於油炸用油,原因就在於它們含有一定量的亞麻酸。其次富含亞油酸的植物油也不適宜作煎炸用油,如紅花油、葵花油富含亞油酸,在高溫下同樣會加速氧化反應,產生對身體健康有害的過氧化物和反式脂肪酸。在植物油中花生油較為適宜用於油炸用油,原因在於花生油中幾乎不含最容易氧化的α-亞麻酸,亞油酸含量約40%,與其他植物油相比穩定性要高一些。
此外,豬油、棕櫚油富含飽和脂肪酸,穩定性比較高,適宜用做油炸用油。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動物脂肪中同樣存在不飽和脂肪酸,同樣也會出現脂質氧化問題,只是相對好一起。因此,在煎炸食物時除了選擇合適的脂肪外,還要盡力降低油溫,減少因溫度過高產生大量有害物質
③ 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 在深而大的鍋中加水約三分之一燒開。(水中要加少許鹽和食油)。開鍋後將面條成輻射狀放入鍋中,蓋蓋兒沸煮約12~15分鍾。撈出濾水。
2. 將蒜,辣椒,香菜分別剁碎並分開放,平底鍋加熱,放一大勺橄欖油。待油有少量青煙上升時放入干辣椒,隨後放蒜碎並將火調小,以防大蒜被炸糊。有了香味以後加入一大勺溫水,和香菜碎以及適量的食鹽。
3. 醬汁有了黏度以後放入煮好的意麵攪拌均勻之,沒有了湯汁就可以吃了。
4. 味道嗎,你自己嘗吧。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歡的,因為做起來比較簡單,而且口感比較刺激,開胃。
注意:
煮麵的時候應適時輕微攪動一兩次,以防面與面之間粘連。想知道面條是否熟了,可以取一根咬斷,看橫截面是否有白色的一點,如果有,則表明未熟需要繼續煮。
還有就是水要夠多。
肉醬義大利面
材料:牛肉餡500克,洋蔥一顆切碎,胡蘿卜2根切碎,西芹4根切碎,去皮番茄5個打漿,橄欖油100克,鹽,雞精,桂樹葉,黑胡椒碎適量,白葡萄酒半杯,和一隻大而深的平底鍋和一把長把勺子。
做法:
鍋里放油,加熱至有青煙上升時放入洋蔥碎炒至噴香放如胡蘿卜碎和西芹碎炒至稀軟時放如牛肉餡再炒至變色時放白葡萄酒,黑胡椒碎攪拌均勻加入番茄漿混合均勻再放鹽,雞精,桂樹葉,轉至中火熬煮,並不時攪拌,輕輕濾去表面.
注意:
<1>.義大利面提前煮好放一段時間以後就會失去彈牙的特性,所以隨時吃隨時煮比較好。
<2>.由第二次開始,食用之前先把要食用的量取出放在容器內加熱就好了,在煮好的面上放上熱肉醬,再配上番茄沙司和芝士粉,根據口味的需要還可以加上黑胡椒.
所以,如果你沒有很多的時間,而又想有一段時間嘗試西式面條的話,那麼不妨准備這樣的一鍋肉醬備用.
碳燒義大利面
碳燒義大利面是很有名氣的,他也有另外的一個名字叫——蛋汁培根面。
材料:
1).煮好的白義大利面條濾凈水分待用。
2).超市買來的生培根(何爾美的挺好用)兩片切成兩公分寬的條狀若干。還有洋蔥半個切絲,大蒜半頭切片,芝士兩片。
3).牛奶200克,淡奶油一勺。橄欖油一大勺。
4).四分之一粗的黑胡椒粒和鹽和雞精和芝士粉以及一隻生蛋黃。
5).平底鍋一隻要大點的。
材料基本如此了,接下來是開始製作了。
1. 平底鍋用小火加熱後放如橄欖油和大蒜片,聞到香味的時候防入洋蔥絲翻炒幾下後加培根繼續翻炒。當中要注意用小火,不然,大蒜很容易炒糊變苦。
2. 當培根的顏色變的略微發白的時候放淡奶油和牛奶和少許鹽和黑胡椒和雞精還有芝士片,然後輕輕攪動以便讓材料充分的混合溶解。
3. 牛奶汁沸騰以後把材料1加入,但要注意攪拌。因為這樣可以是牛奶汁均勻地裹在面條上和防止芝士粘在鍋底糊掉。
4. 待到湯汁變少變稠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在盛到盤子上之前先關掉火,放進生蛋黃拌勻。然後就是吃了。但吃之前還要再放少許的黑胡椒和芝士粉。
自製簡易義大利面,
材料:義大利面500克、橄欖油250ml、洋蔥1個、西蘭花1個、雙匯牛肉烤腸300克、番茄沙司10克*16包
做法:
1.回到家,燒一鍋水,等水燒開的時候,把洋蔥和西蘭花洗凈,切成丁,烤腸也切成丁。
2.水開後放入100克左右面條(依個人食量及人數自定),並加適量食鹽煮10分鍾,覺得差不多老,把面條撈出瀝干,用煮麵水繼續煮西蘭花,煮熟即撈出瀝干。
3.炒鍋加熱,放適量橄欖油,加洋蔥炒香,下烤腸翻炒,再加番茄沙司(我放了3袋,也可以用新鮮番茄,我是懶人:P),加少量水(我用的是煮麵水,鹽就不用加了,呵呵),最後放西蘭花稍燴一下就大功告成老。
4.把3舀在面條上,拌勻即食。
義大利肉醬面
食材:牛絞肉200公克、洋蔥/14顆、胡蘿卜250公克、西洋芹50公克、罐頭番茄600公克、義大利面300公克。
調味料:番茄糊20公克、橄欖油30cc、紅酒50cc、迷迭香半株、月桂葉1片、鹽1茶匙、黑胡椒少許。
做法:
1. 將食材洗凈後,洋蔥、胡蘿卜、西洋芹切末,備用。
2. 在深鍋內煮沸清水,放入鹽、橄欖油、義大利面,約煮7分鍾,撈起後,淋少許橄欖油(不要沖水),稍加攪拌。
3. 平底鍋加熱,以橄欖油拌炒牛絞肉,炒至呈金黃色。
4. 加入洋蔥、胡蘿卜、西洋芹,拌炒至熟軟,且香味溢出。
5. 接著,放入番茄糊,稍加拌炒至顏色均勻:續入迷迭香、月桂葉、紅酒、煮至沸騰。
6. 再放入罐頭番茄、鹽、黑胡椒,轉小火,熬煮約15分鍾。
7. 最後,放入煮熟的義大利面,拌炒均勻,至湯汁收干,即可裝盤。
細扁面炒蒜椒橄欖油
食材:細扁面100公克、蒜頭5瓣、辣椒2支。
調味料:特級橄欖油20cc、鹽半茶匙、黑胡椒少許、荷蘭芹1株。
做法:
1.食材洗凈後,將蒜頭、辣椒切片,荷蘭芹切末,備用。
2.取大深鍋里裝盛清水, 加入鹽、特級橄欖油,煮至沸騰時,再放入面條,續煮5分鍾左右,撈起,拌以少許橄欖油,使面條更有彈性。
3.平底鍋加熱後,倒入特級橄欖油,放入蒜末、辣椒炒至香軟。
4.倒入120cc煮麵水至平底鍋內,再放入細扁面,炒至湯汁收干。炒義大利面時加入些許煮麵水,可使湯汁濃稠。
5.起鍋前放入荷蘭芹、鹽、黑胡椒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