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康帕內拉最著名的著作是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康帕內拉最著名的著作是《太陽城》,《太陽城》是義大利早期空想共產主義者康帕內拉創作的對話體游記,也是一部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623年。
《太陽城》雖然描述的是一個理想的空想社會,但它也說明了一個光輝的真理,只有廢除私有制,才能為科學和文化的繁榮創造前提;只有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才能使人的聰明智慧得到完滿的發展。
《太陽城》作品簡介。
《太陽城》一書以對話的形式,記述一個熱那亞航海家在旅途中偶爾到達的不為人知的理想國——太陽城的故事。該書講述太陽國一個完善的社會制度:在太陽國里每個公民都是社會的公僕。藝術,勞動,工作由全體公民分擔。工作是根據每個人的愛好進行分配的,因此工作起來心情舒暢,認真負責。每個公民都為社會進行生產,產品交公共倉庫,成為公共財產。
生產都由專業人員照管,使它符合社會的需要。農活採取義務勞動的形式,人人必須出城到農村完成指定的工作。婦女同男人一樣參加勞動,但要擔負輕些的、無礙她們健康的工作。每位公民每天勞動4小時,其餘時間從事科研和體育活動。任何勞動都受到尊重,最受尊重的則是手術和藝術高超的人。
2. 直覺主義的主要代表是義大利美學家是誰
義大利表現主義美學家克羅齊。義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在羅馬上大學。20世紀20年代形成自己的新黑格爾哲學體系。1903年起主編《評論》雜志。1920—1921年任教育大臣。
哲學上深受黑格爾影響,但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不夠徹底。他把精神作為現實的全部內容,認為除精神之外單純的自然是不存在的,哲學就是關於精神的科學,即純粹的精神哲學。他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美學原理》中。
在英國,歷史和哲學的結盟並不是新的思想。絕大多數了解或關心哲學的英國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過"牛津古人文學科課程"學派的影響;該學派的著名標志是把古代歷史和古代哲學的研究聯系起來。
正是這種聯系給予牛津派哲學主要的優點,即形成在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方面的優良學術傳統;然而,也許正是由於把同樣原則延伸到更晚的思想研究上的失敗,才導致這個學派對近代哲學的理解處在較低的水準上,並得不到任何近代歷史研究的支持。
3. 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的二八定律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矛盾雙方或矛盾復合體中,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要求我們分析矛盾雙方時,要善於分清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同時不忽視次要方面。
分析復雜事物時,要善於區分主次矛盾。著重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同時不忽視次要矛盾。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4. 義大利問當代哲學家有哪些
吉奧.阿甘本
安伯托·艾柯
貝奈戴托.克羅齊
安東尼奧·奈格里
5. 義大利思想家,自由學習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有哪些人
但丁,《神曲》
彼得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談》
達芬奇,拉斐爾
米開朗基羅
克羅齊等。
6.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康帕內拉最著名的著作是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康帕內拉最著名的著作是《太陽城》。
(6)義大利有哪些哲學擴展閱讀:
一、《太陽城》簡介
康帕內拉1622年在獄中寫成的《太陽城》一書,是具有深遠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他在書中採用對話體裁,描繪出一個根本不同於當時西歐各國社會的新型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剝削,沒有私有財產;人人勞動,產品按需分配;太陽城裡實行「哲人政治」,只有大智大慧的「賢哲」才能擔任最高管理人(稱為太陽)及其助手;教育與生產相聯系,存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這一設想對後來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有一定的影響。
他的著作還有《論最好的國家》、《感官哲學》、《論基督王國》、《神學》、《詩集》及《形而上學》等。
二、康帕內拉簡介
托馬斯·康帕內拉Tommas Campanella(1568~1639)原名為喬萬尼·多米尼哥·康帕內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 ,作家。1568年9月5日生於義大利南部,1582年入多明我會。1591~1597年,因發表反宗教著作3次被捕,先後坐牢6年。1597年12月獲釋。被勒令返回故鄉後,因參與領導南義大利人民反對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斗爭,於1599年9月被西班牙當局逮捕,度過27年的監獄生活。1628年7月獲釋後,繼續參與組織家鄉人民的反西班牙起義,不幸又因叛徒告密而失敗。
參考資料:網路。https://ke..com/item/%E5%BA%B7%E5%B8%95%E5%86%85%E6%8B%89/2096456?fr=aladdin#2
7. 義大利的哪所大學哲學專業比較好
羅馬大學,羅馬大學的哲學專業在義大利居第一位,歐洲都是最好的幾所,在世界排名可以在前100了
8.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包括哪些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哲學,主要包括人文主義思想和自然哲學。所謂文藝復興,系指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實際是歐洲新興市民階級通過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發動的一場波瀾壯闊的反封建運動。它醞釀於14世紀,15~16世紀達到高潮。
一、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市民階級的一種社會思潮。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12世紀以前,培養僧侶的修道院是學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學是唯一的學科。12世紀後,由於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出現了非教會的世俗學校和教授語言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的「人文學科」,同「神學」相區別、相對立。所以,人們把14~16世紀歐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貫徹的反封建反神學的新社會思潮稱為人文主義。就其主流來說,人文主義代表了新興市民階級的利益。它宣揚以人為本,贊美人的力量,謳歌世俗生活,鼓吹個性解放,實質上它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表現形式。
起源及代表人物
人文主義發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繼而傳播到整個歐洲,形成宏大的文化思想運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的F.佩脫拉克、G.薄伽丘(1313~1375)、L.瓦拉(1407~1457)、M.費奇諾(1433~1499)、P.彭波那齊,荷蘭的D.愛拉斯謨,法國的M.Ede蒙台涅等。
思想核心
人文主義的思想核心是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人文主義者推崇人的價值和人的尊嚴,對神權政治和神學權威進行了無情的鞭撻;他們宣稱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塵世歡樂的生活,反對基督教的原罪說、禁慾主義和來世永生的說教。佩脫拉克號召人們把目光由神轉向人自身;薄伽丘對教皇濫用權力提出了大膽的譴責,揭露了僧侶的無知、虛偽和腐敗,認為人生的全部目的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權利;愛拉斯謨辛辣地嘲諷了教會的愚蠢,指出神學所說的惡行恰恰是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行為;蒙台涅認為,對現實利益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慾望。人文主義的這些思想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具有反封建反神學的進步意義。但是這種從所謂共同的人類本性出發的抽象人性論,掩蓋了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矛盾,帶有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局限性。
研究對象
研究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是人文主義者藉以表達自己的理想和要求的重要手段,許多人文主義者通過搜集、翻譯、整理、注釋和評論古代文獻,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了與封建神學思想體系相對立的新見解、新觀念。他們研究了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伊壁鳩魯(見伊壁鳩魯和伊壁鳩魯學派)、盧克萊修等人的哲學,反對封建神學家對亞里士多德學說的歪曲與神化,批判經院哲學的獨斷論,主張面向自然、解釋自然。有的人如瓦拉,否認亞里士多德學說的權威性,否認經院哲學的煩瑣思辨;有的人如費奇諾,領導了研究柏拉圖的學院,以復興柏拉圖學說的形式來貶低亞里士多德學說的地位;還有的人如蒙台涅,以古代懷疑論和原子唯物論為武器,抨擊以絕對真理自居的經院哲學,認為只有研究自然規律才能得到知識。
二、自然哲學
起源及代表人物
伴隨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自然哲學學說,它把自然事物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竭力對剛剛萌發出來的新興自然科學成果從總體上作出理論概括與說明。其代表人物是德國人庫薩的尼古拉、義大利人達?芬奇、B.特萊西奧、G.布魯諾、T.康帕內拉(1568~1639)等。 [1]
思想特點一
他們的特點是:①肯定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自然哲學家們駁斥了超自然神的宗教觀念,批判了亞里士多德主義抬高形式、貶低質料、斷言物質消極被動的理論。特萊西奧認為物質是一切事物的基礎,物質是永恆的,它既不產生也不消滅。布魯諾指出,物質實體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的原因,紛繁多樣的自然事物都不過是變易著的物質的現象。自然哲學家們在闡發上述學說時,還表現出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們拋棄了第一推動者的舊觀念,倡導物質自動說,拒絕二重世界的神學說教,斷定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無限的。他們還力圖用對立統一和相互聯系的觀點來說明事物,庫薩的尼古拉提出了對立面一致的思想,布魯諾更詳盡地論述了事物的對立統一,認為要認識自然的最大秘密,就要研究和觀察事物的矛盾和對立。
思想特點二
②否定非物質的靈魂實體,確認認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堅信世界的可知性。許多自然哲學家斷定靈魂不能脫離肉體而存在,理性或靈魂是自然的產物,肯定認識的對象是自然,認為認識自然就是探索自然的統一性和因果必然性。他們對認識的起源與發展、感覺和理性在認識中的作用也進行了考察,認為認識開始於感官經驗。他們還進一步探討了認識的發展過程,庫薩的尼古拉和布魯諾把認識分為感性、理智、心智等幾個不同的階段。對於感覺在認識中的作用,自然哲學家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以布魯諾為代表,抬高理性思維,而比較輕視感覺經驗;另一種以特萊西奧和康帕內拉為代表,重視感覺經驗,強調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界。這表明歐洲近代唯理論與經驗論的分野在此時已初見端倪。
但是,這個時期的自然哲學畢竟帶有脫胎於中世紀封建神學和經院哲學的歷史痕跡。自然哲學家們雖然基本上貫徹了唯物主義原則,但他們的哲學一般以泛神論的形式出現,並包含著神學唯心主義和物活論的成分。在對宇宙起源和物質運動原因的說明上,他們或者把上帝同宇宙、自然等同起來,或者宣稱宇宙起源於上帝,不過上帝又令宇宙獨立自存;他們否認非物質的靈魂實體,卻又斷定在物質自然界內部存在著靈魂,有人甚至提出充塞於物質自然界的所謂宇宙靈魂是物質運動的原因。
9. 求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歷代的文學和哲學大師
法國:拉伯雷、蒙田、龍沙、杜貝萊、杜爾菲、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克雷畢庸、伏爾泰、拉肖塞、狄德羅、盧梭、孟德斯鳩、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雨果、大仲馬、小仲馬、喬治·桑、波德萊爾、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左拉、凡爾納、羅素·羅蘭、馬丁·杜加爾、普魯斯特、阿拉貢、加繆、薩特、貝克特、尤內斯庫、勒克萊齊奧……法國文學名家輩出,不可勝數。法國哲學家多具有文學家的身份,簡單的舉一些上面沒列舉的,羅蘭·巴特、亨利·柏格森、孔德、孔多塞、德里達、笛卡爾、塗爾干、福柯、昂利、利維納斯、馬塞爾、馬里翁、帕斯卡、拉米斯、史懷哲、傅里葉、吉爾森……
義大利:文學,卡塔拉諾、法拉奇、鄧南遮、盧奇、蒙塔萊、P·P·帕索里尼、馬里內蒂、塔布其、嘉達、但丁;哲學,克羅齊、葛蘭西、蒙特梭利、翁貝托·埃可、尤里烏斯·艾佛拉、維柯……
德國:文學,伯爾、威廉·格林、雅各布·格林、歌德、席勒、弗里奇、海涅、海登來希、豪斯、尤迪特·赫爾曼、萊辛、托馬斯·曼、克勞斯·曼、呂姆克爾夫、溫格爾、舒伯特、阿莫瑞、菲利普·羅勒、讓·保羅……哲學,杜林、考茨基、馬克思·韋伯、赫爾曼·威爾、文德爾班、齊美爾、叔本華、謝林、舍勒、斯賓格勒、尼采、馬克思、蘭伯特、盧森堡、康德、弗里德里希·克勞澤、雅斯貝爾斯、胡塞爾、霍克海默、赫爾德、海德格爾、黑格爾、哈貝馬斯、海克爾、伽達默爾、弗雷格、芬克、費希特、弗羅姆、恩格斯、狄爾泰、卡希爾、本雅明、麥格努斯……
西班牙:巴爾卡、卡索、羅薩、林包、洛佩·德·維加、阿爾塞、柯維多、塞爾加斯、林多、洛爾卡;佩雷拉、薩瓦特爾、加塞特、桑塔亞那……
葡萄牙:維埃拉、薩拉馬戈、佩索亞、安圖內斯、克羅茲……
如果在網上搜不到可能是名字的字不對,可以打拚音試試,因為翻譯經常字不一樣。我專門找了網上搜到可能性大的人,太小眾的就不提了。
10. 歐洲三大思想家
1.柏拉圖(前427-前347)
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其哲學的本體論被稱為「客觀唯心主義」,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其哲學思想對世界影響很大。著有《理想國》、《法律篇》、《巴門尼德篇》、《會飲篇》、《智者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蒂邁歐篇》等。
柏拉圖發展了畢達哥拉斯關於宇宙和諧的思想,指出天體運動的軌道是圓形。他把天文學和幾何學結合起來,為後來建立地心說打下了基礎。他還把宇宙和人體進行類比,推演出關於宇宙性質和結構的見解,也推演出關於人體生理的見解。他的天地大宇宙和人體小宇宙思想一直流行到中世紀末期,對生物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還在其著作中,第一次記載了大西洋城的傳說。
柏拉圖還是一個教育家,是第一個指出教育的偉大政治意義,提出公共的學前教育思想及其內容,確定了心理構成的基本部分,規定了在當時看來廣泛的學科範圍,指出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主張女子應與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三人對古希臘以及後來的西方思想和文明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的理念論,被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唯心主義的。但他對西方哲學的啟蒙作用被普遍認可,也因為他卓越的人格而備受尊重。
2.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邏輯學家和科學家。馬克思稱他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 現存亞里士多德著作主要有《范疇》、《解釋》、《前分析》、《後分析》、《論辯》、《智者的駁辯》,總稱《工具論》,主要涉及邏輯問題;《形而上學》,主要涉及抽象的一般理論問題;《物理學》、《論天》、《論生滅》、《論靈魂》,主要涉及自然哲學問題;《尼各馬可倫理學》、《大倫理學》、《歐德謨倫理學》,主要涉及倫理問題。此外還有《政治學》、《詩學》、《修辭學》及其他有關生物、經濟等方面的著作。
亞里斯多德總結了泰利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展的成果,首次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其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西方以至世界各地哲學中有許多詞彙都導源於亞里士多德。
由於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的混亂、龐雜,所以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甚至是矛盾的。在肯定亞里士多德對人類文化的巨大貢獻的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他在哲學上的混亂和動搖。在肯定亞里士多德對人類文化的巨大貢獻的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他在哲學上的混亂和動搖。
3.托馬斯·阿奎那(1226-1274)
義大利神學家、經院哲學家。托馬斯主義是經院哲學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紀神學與哲學的最大、最全面的體系。代表作為《反異教大全》、《神學大全》。《神學大全》被認為是基督教的網路全書。
13世紀歐洲封建社會進入繁榮時期,社會出現一些難以解答的經濟問題。阿奎那根據宗教教義與亞里士多德的有關學說,提出處理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應當是分配的公正與交換的公正。他把財富分成兩種,即自然財富和人為財富。認為自然經濟是一國幸福的基礎,金銀財富作為人為財富,不應成為國家和個人追求的目標。個人擁有的財富只要與其身分相稱,就算實現了分配的公正。對於以獲取金銀為目的的經商行為,他認為是可恥的,但同時認為那些為了維持生計、贍濟窮人和辦公共福利的人,做點生意是可以的。對高利貸基本持反對態度。認為,償還借款只是延期支付,時間屬於上帝,債主無權取息;根據羅馬法,貨幣屬於所有權與使用權不可分的物品,出借貨幣取息不合法。阿奎那的經濟思想在歐洲統治達兩個世紀。他把亞里士多德哲學運用於神學領域,創造了巨大的經院哲學和神學體系,在倫理學、邏輯學、政治學、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宗教哲學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證明上帝存在的五種論證,對後世有重大影響。其哲學和神學體系於1879年被教皇利奧十三世定為天主教官方學說,後世稱之為托馬斯主義。1323年被追謚為聖徒,1567年被命名為教義師,並被稱為「普世教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