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二戰義大利是怎麼崛起的

二戰義大利是怎麼崛起的

發布時間:2022-04-30 10:35:39

① 二戰前夕,義大利 和 英國 是怎麼打起來的

義大利和英國交惡,是起自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當時英國雖然半心半意的制裁,但還是觸怒了義大利。
法蘭西之戰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讓全世界震驚。義大利因此對德國的最終勝利毫不懷疑,為了搶奪戰利品和勝利果實,產生了趕公共汽車的情緒,因此在法蘭西之戰末期對英法宣戰。

② 二戰期間,義大利是如何想要稱霸地中海的

一生扮演跳樑小丑角色的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二戰時期,一直跟在希特勒後面撿食殘羹剩湯。這個野心勃勃而又無力斗勇的小丑生平最渴望的,就是在地中海地區重建一個比古羅馬時期更為顯赫的帝國。他還大言不慚地將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眼見德國軍隊勢如破竹,幾個月內就席捲歐洲,心急的墨索里尼再也按捺不住了。1940年6月10日,這個泥瓦匠出身的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向有礙於他實現野心的兩塊絆腳石——英、法——正式宣戰了。但是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制定完整的戰略和戰役計劃。地中海上的防守戰略更是無從談起。

③ 二戰義大利的軍事實力到底怎麼樣

二戰中的義大利軍隊 戰前義大利的統一,並沒有德國鐵血中崛起的波瀾壯闊,翻天覆地;即使



不是很強。

二戰中的義大利軍隊 戰前義大利的統一,並沒有德國鐵血中崛起的波瀾壯闊,翻天覆地。

最後依靠普魯士的力量,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北部的統一,但從義大利人身上卻看不到普魯士人所擁有的那種強大的民族張力和進取精神。



在蘇聯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沒有援兵(其地域內僅有一個配屬的二流德國步兵師),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內有少量德軍)經過包括白刃戰的苦戰,有4000人突圍。試問沒有這26萬「包袱」,德軍如何防守這一二百公里的頓河陣地?何況北非。

④ 義大利憑什麼條件在二戰後發展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

你要說義大利沒科技,沒膽,沒錢!!我不敢苟同!!義大利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世界的殖民地固然沒有英法的多,但也不少!!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義大利善於見風使舵,義大利一戰前屬於同盟國,但開戰後立即倒向協約國一方,沒什麼損失便混到個戰勝國的地位,在凡爾賽合約中也撈了不少好處!!至於二戰後一是美國的大力援助和相對自由的貿易政策,還有雄厚的人才儲備,成為強國水到渠成!!

⑤ 什麼因素導致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崛起

義大利是戰勝國的五強之一,在戰爭中付出巨大代價,然而,戰後對其領土許諾大多並未兌現。義大利朝野廣泛認為受了欺騙,曾發起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政治運動。鄧南遮佔領阜姆城是將民族主義狂熱推向了極端。阜姆城問題至1924年才基本解決。由此,義大利對美、英、法深懷不滿,其極端民族民主主義思潮的泛濫成為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⑥ 二戰時義大利有著怎樣的雄心壯志

義大利王國,在19世紀興起的歐洲列強中是後來者。工業力量薄弱,軍事力量自然也不強,但在侵略野心的驅使下,竟也參加掠奪非洲的競賽。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之後,義大利便把目光轉向非洲的擴張。16年後,馬薩瓦被佔領,於是厄利垂亞便正式成為意屬領土。意屬索馬里殖民地及其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也慢慢地發展起來。介於這兩處早期殖民地之間的是古老的衣索比亞王國。隨著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克里斯皮首相力主向這個古老的王國進軍,希望藉此使義大利在歐洲事務中獲得大國的地位。1896年,義大利在阿杜瓦遭到慘敗,當時侵略阿比西尼亞的意軍全部被殲。這次失敗促成了他的垮台,中斷了義大利在非洲的冒險行動。

隨著義大利新興工業的發展,實力逐步增強,1911年,義大利侵略軍又以咄咄逼人的氣勢,跨海到的黎波里,開始進行征服活動,震驚了當時平靜的世界。法國和英國亟須爭取義大利來抵制日益加劇的德國威脅,就讓義大利得以在北非海岸建立一處脆弱的根據地。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站在戰勝國一邊,這一事實追認了它對的黎波里和音蘭尼加的佔有權,使它又開始重溫羅馬帝國的舊夢,不久它便把這片地方更名為利比亞。

義大利法西斯攫取政權之後,更加野心勃勃,墨索里尼決心要當今日的愷撒,稱霸非洲。於是,一個更加瘋狂、野蠻的侵略擴張活動在非洲展開了。北非的廣大土地被置於格拉齊亞尼將軍軍事統治的嚴刑峻法之下。人民備受剝削,起義遭到殘酷的鎮壓,炮台、碉堡林立,鐵路、公路、飛機場遍布地中海沿岸。義大利付出所有這些巨大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實現羅馬帝國的舊夢。在法西斯狂徒的煽動之下,舉國潛伏著為在阿杜瓦的敗北和恥辱報仇雪恨的情緒。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墨索里尼以驕橫恣肆、不顧一切的態度,挫敗了英國通過國際聯盟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畏首畏尾和三心二意的抵抗,把一個擁有50多個國家的國際組織的權威踩於腳下,終於在1936年用武力征服了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阿比西尼亞。

就在那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時候,就在那希特勒到處侵略而接連獲得」」勝利」」的時候,特別在那陰雲密布的1940年6月,當英國在法西斯心目中似乎即將崩潰、而法國則幾乎一蹶不振的時候,墨索里尼乘機大肆擴張他在非洲的帝國。利比亞、厄利垂亞、阿比西尼亞和索馬里已構成了一片廣大的領土。義大利人成了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在這片所謂」」荒涼的貧困的」」土地上,橫征暴斂,強迫人民交租交稅。有將近25萬義大利殖民者,在40萬以上的義大利和土著軍隊的保護下放手經營,法西斯殖民者在這片土地上發財致富了,他們辦起了庄園,蓋起了別墅,興建了工廠,」」不毛之地」」開始」」繁榮」」起來了。他們在紅海與地中海的各處港口都已設防。如果英國崩潰,那麼,埃及、英屬索馬里和英屬東非就會並入義大利現有的屬地,那就果真會形成以義大利為宗主國的一片遼闊的土地。像這樣大的帝國,自從愷撒以來,還沒有出現過。正如墨索里尼說的:」」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啊!」」

⑦ 二戰後,義大利和德國是如何振興經濟的

I. 在戰爭結束前德國就擁有想當數量的高科技人才。研發能力強,生產設備先進,產品工藝較高。例如德軍專門對付馬其諾防線而生產的古斯塔夫格特拉大炮長43米寬7米高11米重1350噸。由於發射炮彈對炮管內膛磨損相當厲害,所以後發的炮彈要比前面的直徑要大,也就是每一發炮彈經過精密計算單獨生產,按發射先後順序編號。由此可見當時德國具有的非凡生產工藝。在二戰後期出現的V-2火箭,噴氣式飛機雖然未能在戰事上為第三帝國挽回失敗的命運,但卻還是證明了當時德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另外盡管許多工廠毀於戰火,但大批科技人才和有經驗的技術工人依然在,並沒有造成技術斷層,為今後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

II.盟軍的慷慨。戰後盟軍沒收了所有納粹德國的資產。以大眾汽車廠為例,它一度為盟軍控制,英國人重建了工廠,更名為沃爾夫斯堡發動機廠,公司資產被沒收。主要修理英軍車輛和生產吉普車發動機,並少量生產大眾汽車供應佔領軍和德國郵政用車。1949年盟軍放棄了對納粹沒收資產的管制,而沒有象蘇聯人那樣瘋狂的從佔領區將整個整個德國工廠搬回去--的伏爾加汽車就是全部的德國技術。也就是說西德地區的尚未毀於戰火的工業基礎設施被保存下來了,而沒有象東德地區再遭受一次比戰火更甚的洗劫。為今後的經濟重建保存了較為良好的工業基礎。

III. 馬歇爾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戰後歐洲經濟破敗不堪,德國更甚。生產尚未恢復,經濟面臨崩潰,人民生計也是極大問題。由於普遍貧困導致共產主義,潮逐漸冒出頭來。馬歇爾擔任美國國務卿後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恢復歐洲經濟,恢復人民正常生活。經過馬歇爾的努力美國國會批准了該計劃。此時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即歐洲經合組織的前身。130億美元自1948年到1951年以直接援助和貸款的形式為幫助恢復工農業生產、穩定金融、擴大貿易作出了極大貢獻。在此期間幾個西歐國家的GNP增長達到了15-25%,並極大的促進了化學,工程,鋼鐵工業的迅速更新,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德國當然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但這並非美國慷慨,而是出於與前蘇聯爭取歐洲的不得已之舉。

IV. 獨創的社會市場經濟和完善的法律。經濟部長路德維西艾哈德於1948年廢除舊貨幣,推出新貨幣,即Deutsche Mark。而且取消了物價管制,利用自由市場自身體制來決定資源配置。政府放棄集中管理經濟,恢復生產與消費的自由。以自由經濟為主,國家干預為輔,政府盡量不幹涉市場活動。即使干預也是為了鼓勵競爭,打擊壟斷,創造一種競爭秩序。這就是經濟學上稱的社會市場經濟。這是德國首創並踐行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為實現和保護這種「自由加秩序」的市場經濟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為依託。第一,為適應自由競爭的要求,確立規制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如在競爭法方面頒布《反對限制競爭法》、修改《反對不正當競爭法》,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頒布《損害賠償責任法》、《德國產品責任法》.第二,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要求確立規制社會市場經濟主體的法律,如在規范企業法律形態方面,修正《公司法》,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明確國有企業必須以競爭者身份參與生產經營;在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方面,頒行《企業責任法》、《營業場所租賃法》、《標准合同條件法》、《機動車貨運法》等法律.第三,為適應社會安全的要求,確立社會分配調控的法律,如頒行《解僱保護法》、《就業促進法》、《嚴重傷殘法》、《農民養老救濟法》、《社會法典》等法律。第四,為適應國家適當調節經濟的要求,確立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如頒行《德意志聯邦銀行法》、《經 濟穩定與增長促進法》、《價格法》、《預演算法》、《外貿法》、《稅法》、《投資法》、《計劃法》等法律。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普魯士的律法就為許多國家借鑒,如日本的第一部憲法幾乎就是照抄了一遍。直到今天還有許多國家向德國借鑒,中國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其完善的法律系統和穩定的經濟使德國馬克有「紙本位時代的硬通貨」之美稱。

V.出色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德國戰後迅速恢復並在高速發展國民經濟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世人所公認的,因此被譽為創造德國「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而在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又以作為主體與核心的「雙元制」模式最具特色。所謂「雙元制」,是一種由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雙方在國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培訓體系。數據顯示在德國畢業學生占相應學齡人口的86%。其中25%選擇了普通教育,61%職業教育。這兩者的比率是29:71。也就是說100名中學畢業生有71人選擇了成為技術工人。職業教育為德國經濟建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具有初、中級技術質素的合格工人,是德國工業的軟基礎。 為了振興經濟,義大利和後來改革開放的中國一樣實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鼓勵佔有優勢地位的服裝和汽車等產業創名牌並出口創匯。與此同時,為了改變南北經濟發展差異,在南部的巴里和布林迪西等三個地區設立經濟開發區,吸引外資和內資在那裡投資辦企業。經過20多年的努力,義大利和德國一樣,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到九十年代一度超過英國,緊隨美日德法,躋身世界經濟5強行列。

⑧ 義大利二戰的擴張計劃

二戰中義大利由於國力尤其是軍事、經濟實力較弱,所以擴張計劃並不大。主要就是利比亞、索馬里、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希臘、西班牙(當時中立)等地,局限在地中海附近和東非地區。實際上義大利在二戰的表現也是不堪一擊,除了衣索比亞是自己打下來,既得的利比亞除外,索馬里北部是從已經被德國打的一塌糊塗的法國手中奪取,其它「成功而威風「的戰役還真沒幾次,主要還是靠德國幫它撐著。

⑨ 二戰全面爆發前,義大利是怎樣對外擴張的

1923年8月,義大利法西斯軍隊按照墨索里尼的命令侵佔了科孚島。
1934年,墨索里尼派兵侵入衣索比亞。

1936年5月9日,正式宣布吞並衣索比亞。
1936年8月,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成立了武裝干涉西班牙的委員會。

閱讀全文

與二戰義大利是怎麼崛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寄東西到印尼 瀏覽:973
義大利熊油治什麼病 瀏覽:457
義大利黑手黨的基地在哪裡 瀏覽:608
印度捷豹路虎多少錢 瀏覽:923
義大利虐狗怎麼判 瀏覽:445
印度面條多少錢一碗 瀏覽:281
亞投行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166
中國的睡衣出口怎麼樣 瀏覽:442
德軍為什麼有印度兵 瀏覽:192
中國五千年有多少次被滅族 瀏覽:940
朝鮮什麼時候屬於中國 瀏覽:575
伊朗美金和歐元怎麼貿易 瀏覽:480
50元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67
義大利女褲44對應國內什麼尺碼 瀏覽:418
義大利餐館怎麼走的 瀏覽:706
什麼號碼列印尼手機劃算 瀏覽:914
去年中國馬拉多少伊朗的石油 瀏覽:252
貝納利在義大利叫什麼名字 瀏覽:935
印度目前的狀況如何 瀏覽:285
瑞士義大利山脈什麼為界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