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總理莫羅現在怎麼樣了

義大利總理莫羅現在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2-04-25 08:53:54

『壹』 義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有什麼特點

義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NOCS),是義大利直屬內政部領導的全國性治安力量。自成立30年以來,義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一直領導著義大利警察的戰術反恐任務。其作戰任務與法國的RAID(法國特警隊)、德國的GSG9等相似,是世界上訓練素質最高、裝備最好的反恐部隊之一。

受命於危難之間

1978年3月9日,8點剛過,義大利前總理莫羅像往常一樣准備前往國會。保鏢打開那輛沒有任何防彈裝置的菲亞特牌轎車車門,莫羅鑽了進去。汽車迅速駛出院子,向政府大廈急馳而去。另外4名保鏢乘坐的隨車在後面緊緊跟著。與此同時,一輛菲亞特旅行車上坐著4名身穿航空制服的人也幾乎和他們同時上路。不過,他們都是「紅色旅」的行動隊員,正在執行「寶石行動」:綁架莫羅,以換回獄中的戰友。其中有位青年女子安娜,就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莫羅的轎車急駛而來。菲亞特旅行車緩慢地行駛於馬路中央,擋住了他們的車道,莫羅的司機開始加速,並向右調整方向。突然,前面的旅行車也向右一個急轉,將車橫在路上。莫羅的司機猛踩剎車,轎車急促地停了下來。但後面的保鏢隨車卻猝不及防,直撞過來!

保鏢發覺情況有異,正欲掏槍,但為時已晚。「紅色旅」成員從旅行車中跳出,直奔莫羅的坐車前,熟練地從手提包中抽出沖鋒槍,對著汽車的前排座一陣瘋狂掃射,保鏢和司機頓時被打成了蜂窩。另外一輛保鏢車中的3人尚未反應過來,就已被亂槍打死。一名保鏢剛鑽出車門,鋪天蓋地的彈雨就迎面而來。幾乎是下意識地,莫羅鑽出轎車,面無表情。他看到了幾支烏亮的沖鋒槍槍口正對著他,幾個「紅色旅」成員—擁而上,推搡著將他塞進早已停靠在路邊的一輛警車里,呼嘯而去。

在「紅色旅」的逼迫下,莫羅不得不答應「紅色旅」的要求,給政府寫信呼籲釋放關押的「紅色旅」。很快,一位政府官員出現在電視里,「我們理解莫羅的處境,但國家的立場不能改變。我們絕不同恐怖分子對話。這樣,即使莫羅遇害,也等於義大利在精神上的勝利。」政府官員承認信是莫羅親筆寫的,但認為這是「紅色旅」對莫羅進行了無法忍受的肉體迫害甚至逼服葯物之後,莫羅才言不由衷地寫的。說完,這位官員流下了真誠的眼淚。1978年5月13日,莫羅的屍體出現在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民主黨總部大樓的草坪上。法官鑒定,莫羅的胸膛中了11槍,但沒有一槍擊中心臟。莫羅死前痛苦掙扎的表情讓人慘不忍睹……

莫羅的被害充分顯示了當時義大利反恐力量是如此薄弱,裝備也非常差!因此,必須運用新的戰術應對嚴峻的反恐任務。在尋找最好的途徑應對嚴峻的反恐任務時,義大利警察認為應成立一支新的特種戰術小組。根據國內外的經驗,義大利提出了新的反恐特戰小組的設想,其特徵包括:靈活的指揮和組織結構,以便於在應對快速變化的形勢時可做出快速的反應;針對不同的反恐場景進行各種不同的特種戰術訓練;根據隊員不同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技術和專業訓練;配備特種武器系統和裝備。

接下來,義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於1978年正式成立,隸屬於義大利國家警察部隊,其主要任務是領導針對恐怖分子的戰術作戰,具體包括:制止極端的恐怖和犯罪活動,如綁架和劫持等;支援其他警察部隊和政府機構制止暴力犯罪和恐怖組織的活動;在重大的國內和國際事件安保活動中協助其他執法機構;義大利和國外首腦訪問時的要人保護;保護義大利的外交或在國外的領事館順利執行任務;對國內和外國的安全機構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英雄是這樣造就的

目前,NOCS有100多人組成,總部和主要的訓練設施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的郊區。NOCS的基本組織結構包括指揮部、作戰行動組、支援組。作戰行動組又分成幾個作戰行動中隊和保安中隊(主要用於要人的保護)。在作戰時,根據作戰戰術的需要,作戰行動中隊又可分為更小的小組分隊。

成為NOCS隊員一個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是未受過任何處分和具有高水平的身體素質及軍事技能的現役警官,男女不限但標准統一。志願者可在義大利設在全國的任一個報名點進行報名,所有志願參加NOCS的人員都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標准測試。首先是身體的測試,包括全面的身體檢查以及有關的特殊體檢項目。該項測試的目的是測試應試者的體能和耐力。接下來是專業心理測試,通過讓應試者回答一系列心理測試題,從本專業的角度檢測應試者的心理素質,以確認其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意志、是否適合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等。然後,還要進行關鍵的面試,由來自內政部的專家親自主考。面試的內容包括報名動機、工作態度、心理素質等。經過以上測試後,接下來的測試工作直接由安全作戰中央大隊所轄的研究、試驗和培訓處負責,測試包括體能指標、各種輕重武器的使用、駕駛、格鬥、攀岩、游泳等內容。只有通過了上述測試的志願者,才能成為一名NOCS成員。據統計,每年的應試者人數約有500~600人,但最後被選中的只有30人左右,淘汰率非常高。

新隊員經過選拔後,首先必須接受為期6個月的特警隊員基礎訓練,訓練內容包括高強度體能訓練、特警技戰術訓練(包括擒拿格鬥等,他們精通中國武術)、戰術行動訓練、不同方向的射擊訓練、反恐狙擊訓練、攀岩、潛水訓練、跳傘繩降訓練、要人保護、CQB戰術訓練、工兵爆破、山地作戰等。一般情況下,在對新隊員進行基礎訓練中,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的訓練遍布義大利全境,除了依靠自身的訓練和教學條件外,還將新隊員送到海軍潛水突擊群、陸軍工兵學校、陸軍「霹靂」傘兵旅傘兵訓練中心和警察山地學校等處接受訓練。新隊員完成大隊基礎訓練課程後,才能正式編入作戰中隊或支援中隊,在老隊員的帶領下進行日常不間斷訓練,並開始執行作戰任務。

在此特別指出的是,NOCS還通過跨境訓練和交流提高技戰術水平,積累經驗。他們與比利時的ESI(比利時特別干預中隊)、西班牙的GEO(西班牙特種作戰小組)、德國的GSG9(德國邊防軍第9大隊)、法國的RAID(法國特警隊)等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除互相交流情報或舉辦研討會外,還不定期地進行人員交流,互相觀摩和學習。

特種裝備

NOCS配備最尖端的武器和裝備,其中包括沖鋒槍、突擊步槍、手槍、狙擊步槍、戰斗霰彈槍等,這些武器上都配有高級的瞄準和照明裝置,可在白天和夜間使用。

除各種武器外,NOCS還配備各種裝備和電子產品,這包括防毒面罩、致盲/致暈榴彈、各種通信裝備、狙擊手協調系統、夜視儀、潛水裝備、爆炸和爆破工具、偵察儀器、遙控機器人等。執行任務時,NOCS配備更廣泛的個人裝備,包括防護頭盔、帶護目鏡的彈道頭盔、黑色或迷彩戰斗服、防彈背心、配備無線電、手電筒、塑料護腕、榴彈、備用彈匣、刀具等。

揚名維羅納

1982年1月28日,這是一個陰冷的冬日,從亞得里亞海不斷吹來的海風使維羅納市的大街小巷彌漫著一股潮濕的鹹味。這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居民絕大多數是在維羅納市附近讀書的大學生,因此又叫「大學城」,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就發生於此。它不像其他的義大利城市那麼繁華,甚至沒有夜總會,商店也寥寥無幾,集中在賓得蒙大街一帶。賓得蒙大街二號是一幢樓房,樓上幾層住著居民,底層是該市唯一的超級市場,名叫「迪依阿」,算是這個城市的「商業中心」。

這天中午,「迪依阿」超級市場的門前同往常一樣熱鬧,提著大包小包的人出出進進,報童叫賣報紙,專門給狗喂水的水站上排著幾位錦帽貂裘的婦女,好一幅昇平景象。任何人都沒想到,就在此時,近百名警察已從四面八方悄悄包圍了這座超級市場。11點28分,一輛沒有標志的輕型貨車開進了超級市場左邊的一條小巷,車廂里坐著10名剽悍的、穿著清一色黑衣的人。他們可謂全副武裝:人手一把M12沖鋒槍和一支大口徑手槍,腰間掛著紅外瞄準器、防毒面具等。令人驚異的是,每人頭上都戴著有色塑料兜或布套,在眼睛的部位挖出兩個黑洞,樣子十分駭人。雖然無法識別他們的面目,但那一雙雙眼睛裡卻閃爍著威嚴的光芒。他們就是精銳的義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因為他們在行動時都以面罩遮住臉孔,因而被稱為「皮頭套」突擊隊。今天,他們將採取一個驚人的行動:從「紅色旅」手中救回被綁架的美國陸軍准將多齊爾。

11點35分,戰斗開始。10名突擊隊員乘坐的車開到大樓前面,一人沖向超級市場,守住出口處,並高聲喊道:「請安靜!我是警察,大家不要害怕,也不要走動!」這時,在超級市場采購的顧客都嚇呆了,以為遇到強盜搶劫。正在街對面的行人還打電話給警察局報警。

說時遲,那時陝,突擊隊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向公寓樓的正門,沖上二樓,闖進了恐怖分子所稱的「人民監獄」。

一名恐怖分子剛買了兩大包食品從外面回來,聽到聲音還來不及弄清究竟誰來了,就在門廳里被猛擊一下,倒在一旁。其他突擊隊員趁機沖進裡面的房間。

此時,在裡屋內,已被關押了42天的多齊爾准將只穿著運動衣,光著腳,鬍子拉碴,正無精打采地打瞌睡。他被一陣聲音驚醒,睜眼一看,只見一名驚慌的恐怖分子正對著他的腦袋舉起了無聲手槍。

「這下完了!」多齊爾腦海中立即閃過了絕望的念頭。但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名突擊隊員迅猛地撲了過來,用槍托狠狠地擊中了這名「紅色旅」分子,他哼了一聲便倒在地上。

「都不許動!」突擊隊員們發出威嚴的怒吼。另外兩名恐怖分子見大勢已去,只得束手就擒。警方還從「人民監獄」中查獲了15支手槍、5支沖鋒槍、7顆手榴彈、6包炸葯。整個營救行動持續不到兩分鍾,可謂驚險絕妙!

多齊爾被救出來後,NOCS隊員繼續對「紅色旅」進行搜捕,幾百名恐怖分子被逮捕,「紅色旅」的許多重要頭目鋃鐺入獄……

這實際上是義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戰部隊自成立以來實施的第一次重大作戰行動,這次作戰行動的順利告捷使其名聲大震。隨後,他們多次執行反恐、反黑手黨、解救人質及要人警衛任務,並屢戰屢勝。

『貳』 歷史上的3月16日有什麼大事

● 3月16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賡大將(1903~1961)逝世紀念日。陳賡是湖南湘鄉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參謀長和紅軍學校校長,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先後任八路軍第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縱隊司令員。建國後,曾擔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終年58歲。

● 1925年3月16日,雲南大理一帶發生強烈地震,大理全城被毀,死傷1萬多人。

● 1968年3月16日,蘇聯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高爾基誕辰。高爾基1868年3月16日生於俄羅斯下諾夫哥德城。他幼年喪父,從11歲起就外出流浪,當過學徒、裝卸工、烤麵包工等。因參加革命活動多次被捕。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過多部小說、劇本、散文詩。代表作品有《海燕之歌》、《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等。1934年被選為蘇聯作家協會第一任主席。他的作品早在20世紀初期就介紹到中國,在中國讀者中有很大影響。

● 1978年3月16日,義大利前總理莫羅在上班途中被綁架。當時莫羅先生正乘車經過一片住宅區,帶槍的紅色旅恐怖分子突然行動,將莫羅劫持。54天以後,有人在一輛小汽車的後車廂里發現了莫羅的遺體。莫羅曾五次出任總理,1976年當選為天主教民主黨主席。

● 1985年3月16日,馳名世界的日本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在日本築波科學城開幕。展覽會的規模很大,包括中國在內的48個國家和37個國際機構參加展出,目的是共同探索「以科學技術為中心的21世紀的未來社會」。開幕式上,一台機器人和日本廣播電視NHK交響樂團同台演奏了巴赫的名曲,象徵著科學和人類的對話與調和。以「為了美好的生活」為主題的中國館既展出了近年來中國在農業。冶金、航空、電子技術領域取得的成果,也展出了中國醫學、庭園建築以及美化環境的工藝品。

● 1986年3月16日,中國教育新聞工作者協會成立。它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一個團體會員。

● 1992年3月16日,無產階級革命家、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任重在京逝世。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到達菲律賓群島(1521)。

●英國斷絕了同羅馬教皇的一切關系(1534)。

●同法國結盟的奧地利同意為拿破崙提供軍隊(1812)。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李沃夫公爵、米留可夫和克倫斯基組成俄國政府(1917)。

●斯洛伐克置於德國保護之下,匈牙利兼並盧西尼亞(1939)。

●德國物理學家格奧爾格·西蒙·歐姆(1789—1854)生日。

●俄國無線電發明人波波夫誕生(1859)。

『叄』 義大利特種部隊是怎麼樣的

義大利「皮頭套」反恐怖突擊隊,是1978年在當時的義大利總理莫羅被恐怖組織「紅色旅」殺害後組建的,隸屬於義大利內政部的「偵察和特別行動中央辦公室」。為了防止恐怖組織報復,隊員們在執行任務時總是上穿夾克衫,下套飾有迷彩偽裝的緊身軍褲,頭戴特別的頭套,以神秘的面孔出現在公眾面前,外界將其稱為「皮頭套」突擊隊。

義大利「皮頭套」突擊隊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特種部隊來說組建雖然比較晚,但是比起其他國家的老牌特種部隊來說還是毫不遜色的。

義大利是世界恐怖活動泛濫成災的一個地區,在那裡有世界上成立最早、影響最大、名聲最響的極左翼恐怖組織「紅色旅」,而且也有裝備精良、有著狐狸般狡猾和獅子般兇殘的恐怖組織「黑手黨」,許多聲名顯赫的軍政要員遭到了他們無情的綁架和殘害,也有無數無辜者被殘害。

1978年,時任義大利總理的莫羅被恐怖組織「紅色旅」殺害。遵照當時內政部長的命令,安東尼奧·法列夫開始著手創建義大利王牌特種部隊。

義大利「皮頭套」反恐突擊隊的正式名稱為「中央特別行動保安隊」,該部隊建立時編員僅有170人,平均年齡大約23歲,即使是最大的突擊隊員也不滿30歲。隨後,義大利憲兵部隊中的「特別干預小組」也合並到這支特種部隊中。

「中央特別行動保安隊」(「皮頭套」突擊隊)隸屬於內政部「偵察和特別行動中央辦公室」,直接受命於義大利政府總理、內政部長、國防部長。中心任務就是專門對付義大利國內或者是國際恐怖分子在義大利境內的劫機、綁架等恐怖活動。

義大利當局為了防止突擊隊員遭受恐怖組織的報復,這支部隊從普通隊員到指揮官的姓名、相貌、住址、電話號碼對外均絕對保密,嚴格要求不得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外透露,其基地設在義大利利沃爾諾市附近的阿爾登扎鎮。突擊隊員日常的強化訓練都是在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進行的。

義大利反恐特別突擊隊自組建以來,一直馬不停蹄地戰斗於反恐斗爭的最前線,以其強悍的身手和較強的團隊精神先後6次成功地營救出人質,在義大利國內立下赫赫戰功,同時還獲得了美國政府的英雄勛章。

為了使反恐突擊隊具有超強的特殊戰斗能力,有足夠的實力同恐怖分子抗衡,反恐特別突擊隊對入隊人員的挑選與訓練是極其嚴格和殘酷的,這樣不僅能使突擊隊員在面對恐怖分子時有實力對抗,同時也是對突擊隊員生命的負責。

該特種部隊的每個成員都是擒拿、格鬥的高手,他們精通中國武術和日本柔道,並且對槍械極為熟練,個個都是神槍手。他們能嫻熟地使用手槍、狙擊步槍、火箭筒、定時炸彈、催淚彈等武器,並精通駕駛、潛水等技術。為了有效地預防和打擊大城市中心部的恐怖活動和監獄暴亂,突擊隊員還不斷地鍛煉跳傘和著陸能力,不斷地接受飛機緊急著陸和跳傘的作戰訓練。

隨著近些年來恐怖主義和恐怖活動不斷加劇,有的恐怖組織甚至開始提出政治條件作為交換人質的條件,影響較大。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美國多齊格爾將軍被綁架一事。1981年12月17日,在維羅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南歐部隊的參謀長、50多歲的美國准將多齊格爾將軍在家被四名聲稱是水暖工人的「紅色旅」恐怖組織的恐怖主義者綁架。

綁架事件發生後,義大利最大的恐怖組織「紅色旅」宣稱對此事負責。與此同時,義大利反恐特種突擊隊奉命前去解救人質,最終將人質在帕多瓦城鎮賓德蒙大街2號一幢8層高的公寓樓成功救出。這次營救成功後,突擊隊員獲得了美國政府頒發的自由勛章,表達突擊隊員的最大肯定與贊賞。

『肆』 莫羅的介紹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義大利政治家,兩次出任義大利總理,是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職最長的總理,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的重要領袖之一,他被看作是一名知識分子。1978年3月16日被左翼極端恐怖組織紅色旅綁架並於55天後被殺害。

『伍』 阿爾多·莫羅的其它觀點

2008年豺狼卡洛斯在他的監獄里接受義大利安莎通訊社采訪時說,政府與紅色旅已經達成了交換莫羅和釋放數名紅色旅成員的協議。按照該協議義大利對外情報機關、數名義大利官員和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人將護衛被釋放的恐怖分子去某阿拉伯國家。但是這個計劃破產因為當飛機已經在貝魯特跑道上時一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官員泄密警告了義大利對外情報機關內部親北約派。負責這次行動的官員後來被內部審查和被迫辭職。
卡洛斯還說一開始綁架者除莫羅外還打算綁架工業家吉亞尼·阿涅利和一名最高法院法官。他對天主教教會願意為莫羅付很高的贖金錶示吃驚。
「犧牲阿爾多·莫羅來保持義大利的穩定」
2006年在法國紀錄片《Les derniers jours d'Aldo Moro》(阿爾多·莫羅的最後幾天)中前美國外交部官員Steve Pieczenik被采訪。他被吉米·卡特總統作為「心理學專家」派到義大利內務部部長弗朗切斯科·科西加的「危機委員會」中。他說:
「 我們必須犧牲阿爾多·莫羅來保持義大利的穩定。 」
他補充說美國「利用了紅色旅」,說決定讓他被殺是在他被綁的四星期里做出的決定,因為莫羅在他的信件中開始透露國家機密。弗朗切斯科·科西加也承認危機委員會也釋放了一個偽裝為紅色旅公布的假消息,說莫羅已死。

『陸』 阿爾多·莫羅的介紹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是一名義大利政治家,他從1963年至1968年以及從1974年至1976年兩次出任義大利總理,共任職六年多,是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職最長的總理。 阿爾多·莫羅是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的重要領袖之一,他被看作是一名知識分子,是在他自己黨內的爭論中非常有耐心的中間人。1978年3月16日他被左翼極端恐怖組織紅色旅綁架並於55天後被殺害。

『柒』 二戰過後義大利政治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後正式成為義大利共和國。於是這天後來成為國慶日義大利共和國日,這也是義大利女性第一次有權力參加投票。義大利憲法在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義大利在1947年巴黎和平條約生效後,東邊的領土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第里雅斯特的未定區域則被分配給兩個不同的國家。義大利在1950年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則幫助義大利經濟復甦直到1960年代,這段期間義大利持續的經濟成長也被稱為「經濟奇跡」。義大利在1957年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員,然後在1993年進一步成為歐洲聯盟的成員。

從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之間,義大利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及社會動盪,恐怖活動也時有所聞。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的領袖義大利總理阿爾多·莫羅在1978年被左翼恐怖組織所殺害,並導致基督教民主黨和義大利共產黨之間的歷史性和解隨之結束。在1980年代,義大利出現兩位非天主教民主黨的總理,分別是共和黨的喬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與義大利社會黨的貝蒂諾·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來擔任,這是1945年來的第一次。雖然天主教民主黨仍然是政府的主要勢力。由貝蒂諾·克拉克西領導的社會黨對於蘇聯及共產黨人士的抨擊更加激烈,他也促使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在義大利境內部署MGM-31潘興彈道導彈。

從1992年至2009年,義大利面臨巨大的挑戰,人民對於過去政治的紛爭感到厭煩,國家則背負龐大的負債,貪污事件也時有所聞(在肅貪(Mani Pulite)行動後被統稱為Tangentopoli)。義大利人民則要求政治、經濟與道德的改革。這些政治丑聞涉及所有的主要政黨,尤其是政府人士。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在1992年至1994年間遭遇嚴重的政治紛爭,並因此而分裂,而社會黨與其他較小的政黨也是如此。1994年的選舉讓媒體大亨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當選義大利總理,不過北方聯盟(Lega Nord)在當年12月結束對於貝盧斯科尼的支持讓他面臨危機。1996年4月舉行的國家選舉讓中間偏左羅馬諾普羅迪成為新的義大利領導人。他所任命的內閣也成為義大利史上第3長的內閣,直到1998年他在選舉中落敗為止。在貝魯斯柯尼卸任之後,馬西莫·達萊馬接任成為新總理直到2000年4月辭職為止。

政治立場中間偏右的貝盧斯科尼在2001年的選舉中再度獲勝,第2次當選義大利總理。他這次完成5年的總理任期,不過歷經兩次不同的政府。從2001年至2005年之間的政府是義大利歷史上第3長的政府,並曾派遣義大利士兵參加多國部隊。

2006年4月11日,義大利內政部公布了議會選舉結果。中左聯盟在眾議院630個議席中獲得348席。在參議院,中左聯盟獲得158席,中右聯盟獲得156席,另一個席位由上述兩大聯盟以外的小黨派獲得。5月10日,中左聯盟推出的候選人、前眾議院議長、終身參議員喬治·納波利塔諾當選新一屆總統。5月17日,以中左聯盟領導人普羅迪為總理的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

2008年,參議院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普羅迪辭職,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解散國會,在4月14日舉行國會大選。結果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贏得了選舉勝利,貝盧斯科尼第3次成為義大利總理。

2011年11月12日,貝盧斯科尼因義大利的債務危機,被迫向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Giorgio Napolitano)遞交辭呈,正式辭職。

『捌』 義大利總理

人物姓名 任期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 1946.07-1953.08
朱塞佩·佩拉 1953.08-1954.01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54.01-1954.02
馬里奧·謝爾巴 1954.02-1955.07
安東尼奧·塞尼 1955.07-1957.05
阿多內·佐利 1957.05-1958.07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58.07-1959.02
安東尼奧·塞尼 1959.02-1960.03
費爾南多·塔姆布羅尼 1960.03-1960.07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60.07-1963.06
喬瓦尼·利昂納 1963.06-1963.12
阿爾多·莫羅 1963.12-1968.06
喬瓦尼·利昂納 1968.06-1968.12
馬里亞諾·魯莫爾 1968.12-1970.08
埃米利奧·科隆博 1970.08-1972.02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 1972.02-1973.07
馬里亞諾·魯莫爾 1973.07-1974.11
阿爾多·莫羅 1974.11-1976.07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 1976.07-1979.08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1979.08-1980.10
阿納爾多·福拉尼 1980.10-1981.06
喬瓦尼·斯帕多利尼 1981.06-1982.12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82.12-1983.08
貝蒂諾·克拉克西 1983.08-1987.04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87.04-1987.07
喬瓦尼·戈里亞 1987.07-1988.04
奇里亞科·德米塔 1988.04-1989.07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 1989.07-1992.04
朱利亞諾·阿馬托 1992.06-1993.04
卡洛·阿澤利奧·錢皮 1993.04-1994.05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1994.05-1995.01
蘭貝托·迪尼 1995.01-1996.05
羅馬諾·普羅迪 1996.05-1998.10
馬西莫·達萊馬 1998.10-2000.04
朱利亞諾·阿馬托 2000.04-2001.06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2001.06-2006.05
羅馬諾·普羅迪 2006.05-2008.05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2008.05-2011.11
馬里奧·蒙蒂 2011.11- 至今

『玖』 義大利二戰後的歷代總理一直到現在的是誰

1943年7月25日- 1944年4月17日 佩特羅·巴多格里奧將軍(Pietro Badoglio) (臨時軍事政府)
1944年4月17日 - 1944年6月18日 佩特羅·巴多格里奧將軍(Pietro Badoglio) (臨時軍事政府) (第二次)
1944年6月18日 - 1944年12月10日 伊萬諾·博諾米(Ivanoe Bonomi)(第二次)
1944年12月12日 - 1945年6月19日 伊萬諾·博諾米(Ivanoe Bonomi)(第三次)
1945年6月21日 - 1945年12月8日 費盧西奧·帕里(Ferruccio Parri)
1945年12月10日 - 1946年7月1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1946年7月13日 - 1947年1月28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二次)
1947年2月2日 - 1947年5月31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三次)
1947年5月31日 - 1948年5月23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四次)
1948年5月23日 - 1950年1月14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五次) (First government with a parliament democratically elect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1950年1月27日 - 1951年7月19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六次)
1951年7月26日 - 1953年7月7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七次)
1953年7月16日 - 1953年8月2日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八次)
1953年8月17日 - 1954年1月12日 朱塞佩·佩拉Giuseppe Pella
1954年1月18日 - 1954年2月8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一次)
1954年2月10日 - 1955年7月2日 馬里奧·謝爾巴Mario Scelba
1955年7月6日 - 1957年5月15日 安東尼奧·塞尼Antonio Segni
1957年5月19日 - 1958年7月1日 阿多內·佐利Adone Zoli
1958年7月1日 - 1959年2月15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二次)
1959年2月15日 - 1960年3月23日 安東尼奧·塞尼Antonio Segni (第二次)
1960年3月25日 - 1960年7月26日 費爾南多·塔姆布羅尼Fernando Tambroni
1960年7月26日 - 1962年2月21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三次)
1962年2月21日 - 1963年6月21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四次)
1963年6月21日 - 1963年12月4日 喬瓦尼·利昂納Giovanni Leone
1963年12月4日 - 1964年7月22日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
1964年7月22日 - 1966年2月23日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 (第二次)
1966年2月23日 - 1968年6月24日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 (第三次)
1968年6月24日 - 1968年12月12日 喬瓦尼·利昂納Giovanni Leone (第二次)
1968年12月12日 - 1969年8月5日 馬里亞諾·魯莫爾Mariano Rumor
1969年8月5日 - 1970年3月27日 馬里亞諾·魯莫爾Mariano Rumor (第二次)
1970年3月27日 - 1970年8月6日 馬里亞諾·魯莫爾Mariano Rumor (第三次)
1970年8月6日 - 1972年2月17日 埃米利奧·科隆博Emilio Colombo
1972年2月17日 - 1972年6月26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一次)
1972年7月26日- 1973年7月7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二次)
1973年7月7日 - 1974年3月14日 馬里亞諾·魯莫爾Mariano Rumor (第四次)
1974年3月14日 - 1974年11月23日 馬里亞諾·魯莫爾Mariano Rumor (第五次)
1974年11月23日 - 1976年2月12日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 (第四次)
1976年2月12日 - 1976年7月29日 阿爾多·莫羅Aldo Moro (第五次)
1976年7月29日 - 1978年3月11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三次)
1978年3月11日 - 1979年3月20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四次)
1979年3月20日 - 1979年8月4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五次)
1979年8月4日 - 1980年4月4日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Francesco Cossiga
1980年4月4日 - 1980年10月18日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Francesco Cossiga (第二次)
1980年10月18日 - 1981年6月28日 阿納爾多·福拉尼Arnaldo Forlani
1981年6月28日 - 1982年8月23日 喬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 (第一次)
1982年8月23日 - 1982年12月1日 喬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 (第二次)
1982年12月1日 - 1983年8月4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五次)
1983年8月4日 - 1986年8月1日 貝蒂諾·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
1986年8月1日 - 1987年4月17日 貝蒂諾·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 (第二次)
1987年4月17日 - 1987年7月28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六次)
1987年7月28日 - 1988年4月13日 喬瓦尼·戈里亞Giovanni Goria
1988年4月13日 - 1989年7月22日 奇里亞科·德米塔Ciriaco De Mita
1989年7月22日 - 1991年4月12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六次)
1991年4月12日 - 1992年4月24日 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 (第七次)
1992年6月28日 - 1993年4月28日 朱利亞諾·阿馬托Giuliano Amato
1993年4月28日 - 1994年5月10日 卡洛·阿澤利奧·錢皮Carlo Azeglio Ciampi
1994年5月10日 - 1995年1月17日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一次)
1995年1月17日 - 1996年5月17日 蘭貝托·迪尼Lamberto Dini
1996年5月17日 - 1998年10月21日 羅馬諾·普羅迪Romano Prodi (第一次)
1998年10月21日 - 1999年12月22日 馬西莫·達萊馬Massimo D'Alema (第一次)
1999年12月22日 - 2000年4月23日 馬西莫·達萊馬Massimo D'Alema (第二次)
2000年4月23日 - 2001年6月11日 朱利亞諾·阿馬托Giuliano Amato (第二次)
2001年6月11日 - 2005年4月23日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二次)
2005年4月23日 - 2006年5月17日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三次)
2006年5月17日 - 2008年5月8日 羅馬諾·普羅迪Romano Prodi (第二次)
2008年5月8日 -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四次)

『拾』 請問二戰時代號「寶石」的行動計劃是什麼

寶石行動,是義大利恐怖組織紅色旅發動的劫持意總理莫羅這一行動的代號,發生於1978年3月16日 義大利總理 莫羅
義大利「紅色旅」是西歐建立較早、影響最大的極左派恐怖組織,以綁架、暗殺和爆炸聞名於世。 1975年,「紅色旅」的創始人庫爾喬第二次鋃鐺入獄。為了營救庫爾喬,打擊義大利政府,「紅色旅」另一頭目安娜組織其成員策劃了一次「最兇猛和最大膽的行動」:綁架義大利前總理、天民黨領袖莫羅,把他作為人質來交換庫爾喬,其代號是「寶石行動」。 「紅色旅」為這次行動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和周密的安排。籌備工作早在半年前就開始實施。安娜和她的同伴們多次勘察地形,選擇路線,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了實戰演練,甚至連最微小的細節也沒有放過。譬如,安娜發現在他們要下手的地點,每天早晨6點半鍾都有一個花匠開車到這里賣花。為了不讓他妨礙「寶石行動」,她派人在前一天夜裡潛入花匠的家,把他的汽車輪胎全部刺破,使其第二天不能照常在老地方賣花。為了在得手後順利逃跑,她派人偷來一輛警車。因為在羅馬,只有警車才能暢通無阻。另外,為了不引起莫羅保鏢的懷疑,他們從委內瑞拉大使館偷來一輛掛著外交牌照的旅行車。為了關押莫羅,他們用了大半年時間在一座地下停車場的修理庫中蓋了一座隔音的密室。總之,為了綁架莫羅,「紅色旅」費盡了心機。 1978年3月16日,也就是法庭將對庫爾喬進行審判的前一天的清晨,4名「紅色旅」羅馬小組的成員在安娜的指揮下,化裝成義大利航空公司的雇員,身穿制服,提著旅行包,像是在等候機場的班車似的,靜靜地站在瑪利奧夫尼街和斯特里街的交叉處。這是莫羅前往國會大廈參加會議的必經之路。馬路對面站看幾個身穿電話公司制服的「紅色旅」成員,他們的任務是在行動的同時破壞這一帶的電話線。 9點整,莫羅的轎車沿著斯特里大街駛來,保鏢的隨車緊緊跟在後面。安娜輕輕咳了一聲,另一個人摘下帽子,布置在四周的「紅色旅」成員看見這個暗號,馬上明白:「寶石行動」正式開始! 與此同時,一輛白色的菲亞特旅行車從一條小巷裡開出來,在斯特里大街中央緩緩而行。莫羅的車恰在此時來到,只好被迫減速。莫羅的保鏢有些警覺,但當他們看到前面那輛車掛的是外交牌照,就放下心來。莫羅的車跟在旅行車後面緩緩行駛了100多米,來到了兩條大街的交叉處。莫羅的司機正准備加速超車,前面的旅行車驟然停住。司機手急眼快緊急剎車,才沒有撞上去。而保鏢們乘坐的第二輛車則因剎車不及,撞上了莫羅的車尾。兩輛車里頓時一片混亂。 說時遲那時快,埋伏在路邊的4名「紅色旅」成員從旅行包里掏出沖鋒槍,閃電般沖到兩輛汽車前,他們用槍托搗碎玻璃,一陣掃射,打死了還沒有反應過來的保鏢們。從撞車到所有保鏢被擊斃,只有幾十秒的時間。在「紅色旅」成員的持槍喝令下,莫羅被押上了那輛偷來的警車。警車呼嘯而去。「寶石行動」在短短幾分鍾之內便結束了。現場的目擊者們想打電話報警,但由於電話線被事先切斷,警察幾十分鍾後才匆匆趕到現場。此時「紅色旅」成員已把莫羅關押進事先修建的密室里,並躲過了義大利憲兵和警察的大搜捕。 盡管後來「紅色旅」以莫羅交換庫爾喬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義大利「紅色旅」組織的這次「寶石行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成功了。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總理莫羅現在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大帝有多少 瀏覽:930
伊朗氣候溫度怎麼樣 瀏覽:163
印度高鐵為什麼那麼快 瀏覽:794
櫃門印尼白是什麼顏色 瀏覽:568
伊朗什麼東西比中國便宜 瀏覽:106
伊朗綠松石有什麼用 瀏覽:944
中國多少台呼吸機 瀏覽:539
印尼什麼蟲子叫得像小鳥 瀏覽:433
越南現在哪些城市封了 瀏覽:956
印度有什麼著名文明 瀏覽:764
如何介紹越南黃花梨 瀏覽:70
英國人羅素多少錢 瀏覽:424
泰國榴槤如何進入中國 瀏覽:598
義大利佛羅倫薩lv在哪裡 瀏覽:679
怎麼區分印度和非洲小葉紫檀 瀏覽:117
印尼咖啡糖是什麼 瀏覽:264
中國哪個省古城最大 瀏覽:679
中國哪個縣最有機場 瀏覽:676
如何成為英國大學代理 瀏覽:775
中國龍和劍龍哪個好看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