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個帝國曾分裂成德國,義大利,法國
法蘭克帝國(法語:L'empire carolingien)是從5世紀到9世紀間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王國,其疆域與羅馬帝國在西歐的疆域基本相同。
法蘭克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人民主要由民族大遷徙過程中從日耳曼尼亞遷入的民族組成。
羅馬帝國滅亡後,法蘭克帝國在其存在的三個世紀中成為中歐最重要的國家,它當時是中歐的大國。在它瓦解後它的組成部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法國、德國和其它一些小國家。統治法蘭克帝國的帝王出自墨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統治時期它達到了其頂峰
806年查理的遺囑
查理在他的遺囑中規定將帝國分給他的三個兒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於丕平和小查理於810年和811年去世,這個三分的計劃無效,路易於813年被提升為副皇帝,814年得以繼承其父的皇位。
路易決定不分王國後與他的兒子們交惡,雙方發生戰爭。830年代初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路易被他的兒子們扣押,喪失實權,而他的兒子們則在各自的領地中越來越獨立,路易實際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路易死後三年,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里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重新統一過。
[編輯] 843年凡爾登條約
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法國
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德國
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義大利
[編輯] 855年普呂姆分割
855年,洛泰爾覺在普呂姆分割中,將他的中法蘭克王國分給兒子們。
[編輯] 870年墨爾森條約
洛泰爾的兒子們死後,禿頭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在870年的墨爾森條約中,瓜分中法蘭克王國。最後,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羅旺斯兩地,而義大利則繼續維持現狀。
[編輯] 880年利貝蒙條約
禿頭查理試圖佔領整個中法蘭克王國,但沒有成功。路易三世獲得了中法蘭克王國的西部,法蘭克帝國的瓜分大致成形。東部與西部之間的界限在整個中世紀幾乎沒有改變過。
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路易三世死於882年,卡洛曼死於884年,東法蘭克王國的查理三世到888年還被看作是整個帝國的皇帝。直到20世紀法國與德國還互相將對方看作是「遺產對手」。
『貳』 三心二意的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
這是因為義大利是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利益而不顧自己盟友利益的國家,所以這最後導致了德國非常的氣憤,才會轉而成為了義大利的敵人。因為一旦和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建立同盟關系的話,將會使得自己國家的利益得不到一個有效的保障。甚至有可能義大利這樣的國家為了追求利益,會調轉槍頭攻打自己的盟友。
所以像這樣不靠譜的盟友,德國在後來對其他國家的作戰中也深受其害,因為義大利是一個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國家,不管這個國家對義大利有多少的恩惠,一旦義大利有了更大的利益追求,將會毫不猶豫的將這個國家拋棄。
『叄』 德國與義大利的關系
沒有德國提供的煤、鋼、化學製品和機器,義大利的工業和運輸很快就會停頓下來。它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只能或是由德國的合成產品供應或是由德國的衛星國家羅馬尼亞供應。羅馬尼亞的石油如果由陸路運來,必須經過德國。義大利可能找到其他供應來源的所有那些國家,都受著德國的統治,或者被封鎖隔斷。大德意志這時候幾乎是義大利出口商品的唯一市場。雖然丹麥一義大利貿易協定仍然有效,但同挪威、荷蘭、比利時以及法國的貿易都是通過德一意票據交換所來結算的。一個附屬於意一法停戰委員會的經濟代表團,處理同法國非佔領區的商務,它發現同德國人相比,自己經常處於不利的地位。這些德國人也在利用他們對西歐一些企業的控制,在東南歐擴大他們自身的利益,義大利人在那裡本來就已經感到很難同他們進行競爭了。<br> 納粹的頌詞總把軸心國吹成「新秩序」的共同保護人,或者高呼義大利擁有橫跨地中海、連接三大洲的一個經濟帝國的權利,但是這些好聽的話卻掩蓋不住這一事實:第三帝國旨在壟斷軍事的和工業的力量,而義大利從經濟方面來說對第三帝國是無足輕重的。德國人准備從義大利取得戰略物資和大量農產品,可是他們在必要時可以不要這些東西,或是從別地方去取得。當然,這並沒有使他們不象通常那樣無情地從義大利榨取一切可以榨取的東西,並使它不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競爭。如果318他們是賣方,他們就索取高價,並且往往不按約定交貨。他們往往確實是交不出貨來,但是,義大利人總是疑心他們不懷好意。可以料想得到的是,德國人不願意接濟這個他們認為無能的政權,這個政權在實行戰時管制上疲疲塌塌,在使用替代品和其他技術經濟上則遠遠落後於德國。德國人還疑心義大利人故意保留一些資源,希望在戰後撈到不正當的好處。這種批評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有些官員肯定是故意留難,以沒有力量滿足德國的要求為托詞,而且假如不是出於敵意,也往往是由於辦事無能。例如,在戰爭進行了一年以後,據說義大利的空軍和海軍還在分別向德國要求供應汽油。如果這兩個軍種的要求全部得到滿足,那就沒有什麼汽油可以供應陸軍或者民用了。<br> 1940年12月5日公布的一項商務協定規定,義大利在若干年內按固定的價格出口農產品,可是這時候,義大利人對於購買武器和製造武器的手段已經遠比對於出售檸檬和番茄更有興趣了。在法國擄獲的武器,簡直沒有分給他們什麼。與此同時,1940年12月間格拉齊亞尼軍隊的潰敗使義大利不得不從德國取得新的供應,義大利駐柏林的武官埃菲西奧·馬拉斯將軍匆促地接到指示,要他不顧代價買進他所能買到的全部坦克和大炮。由於沒有簽訂任何戰爭物資的主要協定,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務。l2月17日,墨索里尼親自向希特勒發出呼籲,要求接濟原料和燃料,並且也許不夠策略地重新提到他在1939年8月26日提出的那份故意誇大了的需要清單。希特勒同意提供給養,但是說明他寧願供應根據德國專家的意見選定的製成品,而不願供應原料,319同時作為交換條件,要求義大利再派更多的工人到德國去。<br> 2月26日締結的1941年度德意兩國貿易協定。實際上確曾規定義大利將進口較多的製成品。不久以後,德國供應的原料有很大一部分全保留給特許為德國生產的工廠使用。2月的這些協定,是作為走向經濟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步驟而公布的。貿易不再取決於一國所能勻出的商品和另一國可能需要的商品,而是取決於原料可以最有利地用在什麼地方。歐洲的作戰需要必須比私人利益和奢侈品的消費享有絕對的優先權。為了確保主要供應品源源不斷,在清算賬目中暫時出現的差額,將來可以展延到某一較晚的時候結算。實際上,從1941年6月起,同武裝部隊有關的任何一筆交易的付款都不得匯劃,而是記入應該在其境內收款的那個國家的賬戶貸方。<br> 根據一種互惠的安排,義大利軍需司令部維持駐在義大利的德國部隊。同時,義大利政府還根據參謀總部的提議,為這些部隊的其他需要逐月提供經費,並經一個由各有關部門組成的委員會加以審核。除此以外,德同軍事當局不經任何正式批准就同義大利的一些企業直接打交道,而且往往同它們締結一些非常可疑的協定,其目的就在於欺騙義大利政府。德國在瑞士用低價買進了英國人在衣索比亞擄獲的義大利紙幣,從而積聚了大量里拉;穿軍服和不穿軍服的德國「旅遊者」象螞蟻一般川流不息地到義大利進行掠奪;1941年秋天實施的限制出售或輸出貴重金屬以及限制外幣交易的辦法,絲毫未能制止德國人的揮霍。<br>
『肆』 德國一義大利什麼時候開始
1946年之後。
『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的
追求利益所在和脆弱的聯盟導致義大利倒戈。
歐洲大陸一直是以混亂著稱,今天跟他關系好一點,明天就跟她關系好一點。義大利所在的同盟國本來是沒有他的位置的,這位置本來是沙皇俄國坐著的,不過奧斯曼帝國和沙俄百年戰爭還未了結,德國卻不識局面,非要拉上二人組成一個「三星同盟」,結果後來沙俄插足巴爾乾地區,搞得不歡而散。
而一戰發生後,義大利基本上是處於觀望的狀態,只有這樣,義大利才可以引起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注意。果真!雙方都允諾戰後給予義大利豐厚的回報,不過奧匈帝國這邊小氣了點,不知變通,而英法方面就顯得聰明的多,反正先給義大利一支空頭支票,先打贏了再說。
所以義大利倒戈不是一點兩點的原因。
『陸』 法蘭西,義大利,德意志,這三個國家都是怎麼形成的
公元840年,查理曼的兒子「誠篤者」路易死了,路易的長子羅忒爾即位。但二兒子「日耳曼人」路易和三兒子「禿頭」查理不滿意這種安排。於是,842年,這兩兄弟發表聯盟宣言,要發動內戰,將哥哥推下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斯特拉斯堡哲言》。公元843年,羅忒爾不堪重負,終於妥協,簽訂了《凡爾登條約》,將神聖羅馬帝國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為萊茵河以東的土地(東法蘭克王國),屬於「日耳曼人」路易;一部分為神聖羅馬帝國西南的土地(西法蘭克王國),屬於「禿頭」查理;剩下的全歸羅忒爾。於是,這三片土地後來就發展成為了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三國。這一場兄弟之間的圈地運動,把他們爺爺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家業給毀了。至1806年,拿破崙一世強迫奧地利君主弗朗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於是這個在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年之久的所謂「神聖羅馬帝國」便最後滅亡了。
『柒』 義大利與德國分別是如何統一的
義大利的統一是在十九世紀的下半葉,代表人物是加里波第,通過和奧匈、法國等國斗爭和交涉,最終撒丁國王加冕義大利國王。德意志在中世紀後一直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後來恩格斯對它的評價是「既不神聖,又沒羅馬,還不是帝國。」德意志一直四分五裂,直到普魯士的興起和俾斯麥的掌權,俾斯麥通過各種手段,縱橫捭闔於歐洲列強間將奧匈帝國排除在整個德意志外,然後又戰勝了拿破崙三世,取得普法戰爭的勝利,最終取得德國的統一。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分成四塊,美英法佔領區先後統一成為西佔區,同蘇聯佔領的東占區並立,並先後成立德意志聯邦德國和德意志民主德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東歐劇變,蘇聯的體制崩塌,兩德的統一又是德國人民心之所向,所以1990年10月1日,東德正式並入西德,德國統一。
『捌』 二戰時期,為何義大利成為了德國的豬隊友
首先是沒得選。
歐洲的強國也就是英德法意四國,其他的國家根本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二戰和一戰的大概情況都是老大和老三聯合起來揍老二,老二沒辦法才把老四拉過來。所以德國是沒辦法才選擇義大利。
最後處境相同。
近代歷史上,歐洲的英法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而德國和義大利都是新興國家,後起之秀,相互之間沒有利益糾葛,反而是兩國和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存在著沖突,所以兩國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甚至被坑過也不在乎。
『玖』 義大利和德國是一個國家嗎
當然不是
義大利(Italy),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義大利是歐洲歷史古國,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曾經統治世界的一部分達數個世紀,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為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的貢獻。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的義大利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搖籃。經過了長期的分裂後,義大利被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1] 。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
『拾』 法國德國義大利從什麼時候才分立
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於公元843年分裂成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成為了今天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