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帝國別名有什麼

義大利帝國別名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4 09:58:29

Ⅰ 歐洲古代各國名稱

1、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是一個地跨中歐、南歐、東歐和東南歐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國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1804年),人口約2120萬人(1804年)。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北義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地區。

帝國的首都為奧地利皇室領地內的維也納,奧地利皇帝世襲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806年,拿破崙勒令弗朗茨二世放棄羅馬皇帝尊號,神聖羅馬帝國瓦解。

奧地利是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和神聖同盟的三巨頭之一,也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王國等其他領地的統稱。

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6月奧地利帝國正式改組為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的政合國,1867年後匈牙利從法理上已經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但兩國的外交立場保持一致。1918年一戰戰敗後解體。

2、瑞典帝國

瑞典帝國是1611年至1721年期間存在的一個帝國。這一時期瑞典曾晉身歐洲列強之一,在近代史上又稱為帝國時代(瑞典語:stormaktstiden)。直到18世紀大北方戰爭後地位被俄羅斯帝國取代。

瑞典在十七世紀期間曾崛起為一個歐洲強國。原先瑞典只是北歐一個貧困、人口稀疏的國家,缺乏任何國際影響力或重要性。她的國力得以迅速在歐洲提升至領導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歸功於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及首相亞塞爾·奧辛斯達拿的努力。

由於成功介入三十年戰爭,以及在俄羅斯及波蘭立陶宛聯邦奪取不少領土,瑞典儼然成為歐洲新教國家的領導者。

3、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原屬中法蘭克王國)和勃艮第還有弗里西亞(今低地國家)。

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在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其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邦聯。選帝侯是諸侯中有權選舉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的諸侯。

選帝制度從13世紀中實行,一直到1806年帝國滅亡為止。

初期有七個選帝侯,分別是三個教會選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帝侯:薩克森選侯,勃蘭登堡藩侯,普法爾茨選侯(或稱萊茵行宮伯爵),以及波希米亞國王(後期由奧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皇帝兼任) 。

1806年拿破崙勒令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4、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一般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志著英國的崛起。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與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的矛盾無法調和,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

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到20世紀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國逐漸瓦解。

5、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或西班牙殖民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並對美洲大片領土宣稱主權。

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Tercio),它主宰歐洲戰場。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西班牙在16世紀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

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斗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沖突,都使得西班牙國力在17世紀中葉開始下滑。在地中海與奧斯曼帝國戰事頻繁;在西歐,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崛起並威脅西班牙的霸權;

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帝國競爭,後來的對手還包括大英帝國和荷蘭殖民帝國,而且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西班牙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以及軍費導致經濟停滯,最終導致帝國的衰落。

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在亞平寧半島和低地國家的剩餘領土,結束其歐陸帝國的歷史。

Ⅱ 二戰時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各叫什麼名字(全名)

納粹德國(Nazi Deutschland),正式國名為德意志帝國( Das 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當時帝國政府的宣傳部也稱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指1933年1月30日至1945年5月8日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集權統治下的德國。

義大利王國1900-1946年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由於其政府所在地於薩羅,亦稱薩洛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di Sal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貝尼托·墨索里尼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扶植下於義大利北部建立的法西斯傀儡政權,正式成立於1943年9月23日,滅亡於1945年4月25日。

中華民國(1921-1949)

Ⅲ 義大利首都羅馬的城市別稱是什麼

義大利首都羅馬的城市別稱是「七丘之城」
基本簡介:羅馬(Roma),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薩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Ⅳ 世界各個國家的別稱

1、芬蘭:千湖之國

芬蘭共和國,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00公里。

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

2、盧森堡:千堡之國

盧森堡大公國簡稱盧森堡,位於歐洲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

3、聖馬利諾:國中國

聖馬利諾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di San Marino),簡稱「聖馬利諾」,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國家之一,位於歐洲南部,義大利半島東部。

整個國家被義大利包圍,所以聖馬利諾又稱「國中國」。是個沒有紅綠燈的國家,面積60.75平方公里,人口27,336。90%為聖馬利諾人。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

4、阿爾巴尼亞:山鷹之國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阿爾巴尼亞的國旗如下圖:

5、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

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Ⅳ 義大利被稱為什麼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義大利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Ⅵ 義大利歷史

樓上說了的沒必要重復
足球強國,聯賽曾有小世界盃之稱
4屆世界盃獲得者:1934 1938 1982 2006
義大利是處於地中海的亞平寧半島上,義大利地圖類似腳型
義大利是第1支衛冕世界盃的球隊(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結果)
2戰法西斯成員國之一
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朱莉葉是在義大利維洛那城
世界上最強的德比米蘭德比(布宜諾斯德比不如米蘭德比)
義大利汽車工業: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位於羅馬西北角
征服歐洲的羅馬帝國
著名人物:米開朗基羅 莫拉蒂 羅西 巴喬
著名景點:米蘭梅阿查
比薩斜塔 羅馬斗獸場 威尼斯 維洛那城 佛羅倫薩

鑒於樓主有補充:
羅馬帝國:從一個城市(羅馬城)擴張成一個大帝國,帝國名就叫羅馬,而這個城市就是現在義大利首都羅馬。關鍵詞愷撒大帝,羅馬帝國在愷撒的統治下殺到埃及。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哥倫布生於義大利熱那亞。

馬可·波羅
1275年馬可·波羅隨父、叔到達上都,得到了忽必烈接見。此後,馬可·波羅就留在朝廷做事。
回國寫了著作《馬可·波羅游記》,最大貢獻:義大利面條(中國面條的分支)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的但丁,
但丁·亞利基利(義大利語: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時代的義大利,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一國家,而只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義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羅馬教皇。所謂的「神聖羅馬帝車」,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一個歷史名稱。

米開朗基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 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並產生了崇古思想。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

伽利略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義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 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立新說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

Ⅶ 介紹一下義大利歷代王朝

據古代神話,羅慕路斯(Romulus)——傳說他和孿生兄弟雷穆斯(R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
新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戰爭(Sec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 達·芬奇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C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並於公元330年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斷從南邊侵入這塊土地。
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ffa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成為了統治者。

Ⅷ 歷史上哪些國家的別稱的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

羅馬,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今天義大利共和國的首都,另一個是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羅馬帝國。作為義大利的首都,同時也是義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相信很多人都相當熟悉了,現在主要介紹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它是世界歷史最接近統一歐洲的國家,也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其極盛時期的疆域覆蓋整個環地中海,國力非常富強。

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正因為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文明地位,所以後續的歐洲國家都想把自己跟羅馬帝國掛鉤,這是自己繼承羅馬帝國的標志,所以有“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的別稱。

Ⅸ 古羅馬為什麼改叫義大利

國名由來: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南斯拉夫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帝國別名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塊人民幣對越南盾多少 瀏覽:571
在印尼可以怎麼玩 瀏覽:250
中國手錶都產自哪裡 瀏覽:379
越南人是怎麼做豆腐的 瀏覽:927
越南石金錢龜長到一斤能賣多少錢 瀏覽:419
德國侵佔義大利哪裡 瀏覽:915
去印尼什麼翻譯軟體好用 瀏覽:170
中國哪些城市有共享汽車 瀏覽:133
德龍鋼鐵在印尼什麼地方 瀏覽:743
欽州至越南河內有多少公里 瀏覽:370
中國電信永春分公司在哪裡 瀏覽:499
英國為什麼不同意歐洲統一 瀏覽:815
印尼的旅遊簽證啊多少錢 瀏覽:685
義大利面煮吃怎麼做好吃 瀏覽:542
伊朗花園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309
地板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67
越南椰子粒怎麼吃才好吃 瀏覽:671
義大利十大瓷磚品牌有哪些 瀏覽:859
2021中國有多少hiv患者 瀏覽:883
印度洋海域有哪些未發現的生物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