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板栗的種類有哪些
山毛櫸科栗屬,多年生落葉果樹喬木。又名大栗、魁栗。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起源與分布
板栗原產中國,遠在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和2000多年前的江陵戰國期間和西漢墓葬中均發現有板栗遺存。中國古籍多有板栗的記載,《詩經》中有「阪有漆,297有栗」和「樹之榛栗」;《大戴禮·夏小正》中有「八月297(栗)零」;《史記》中有燕秦千樹栗,其人富與千戶侯等的記載。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大量板栗種植。《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武帝時上林苑已有栗的栽培,並有候栗、魁栗、雙栗、峰栗等品種;《齊民要術》和《農桑輯要》中更有栗樹栽培技術的詳細記述。栗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2000~3000年。
1988年世界板栗產量為45.6萬噸,產量最多的是中國,其次是土耳其、南朝鮮、義大利、日本、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和地區(見表)。在中國,北起遼寧、吉林,南至廣東等省都有分布。主要產區有河北的遷西、遵化、邢台等縣,湖北的羅田、麻城等縣,貴州的畢節、安順地區,年產量在5000噸以上:此外,年產量在500噸以上的有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
生長結果習性
栗實生樹壽命較長,常見樹齡200~300年、干周5米以上的大樹,仍能正常結果。實生樹結果較晚,需7~8年;嫁接樹則為3~5年。栗樹根深,側根細根發達;須根前端常有白色菌絲呈分枝狀,一端伸入根的細胞間隙吸收根中營養,另端伸入土中,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及擴大吸收面積。這種菌根叫外菌根,是栗樹適應性強的重要原因。芽有花芽、葉芽和隱芽3種。①花芽為混合芽,著生於結果母枝的先端,較肥大呈扁圓形,翌年春抽出帶葉、花的混合花枝。混合花枝有兩種:一是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的結果枝;一是只有雄花序而無雌花序的雄花枝,雄花枝一般多由衰弱的結果母枝或結果母枝下部的芽萌發形成。②葉芽著生在結果母枝的中、下部或其他弱枝上,較瘦小,翌年春萌發為發育枝。③隱芽更小,著生於當年生枝的基部或多年生枝及老幹上,通常不萌發,老樹或更新修剪及枝條受傷後才萌發,成為徒長枝。凡能抽生結果枝的枝條通稱結果母枝。
結果枝可分4段:基部數節的葉腋間著生葉芽;中部約10節左右的葉腋間著生雄花序;前段1~3節的葉腋間在雄花序基部著生雌花序稱混合花序,著生花序的葉腋間無腋芽而成空節;在混合花序以上為果前枝或稱尾枝,一般有3~10節,果前枝的葉腋間都有腋芽,在結果枝生長健旺時有的可成為花芽,能連續結果,成為下年的結果母枝。雄花枝大多比較纖弱,除葉片外只有雄花序,一般不易成為結果母枝。發育枝在幼樹期是形成樹冠的基礎。長度為10~20厘米的發育枝,頂芽及以下數芽可形成花芽,變為結果母枝。而10厘米以下的纖弱發育枝不能形成花芽,翌年生長甚少或枯死。30厘米以上的徒長枝通過合理修剪,3~4年後也可開花結果。栗在北方一年常有兩次生長,第二次生長多發生在雨季以後,由新梢頂芽或頂芽以下數個側芽萌發成秋梢或二次枝(副梢),這種二次枝也能開花和結果,成為二次果,某些地區的二次果能在冬前成熟,稱為二季栗。
物候期
因栽培地區、品種而異。以南京地區的中熟種九家種栗為例,萌芽期4月9日,展葉期4月14日,雄花初花期6月13日,盛花期6月20日,終花期6月24日,雌花初花期5月26日,盛花期6月2日,終花期6月12日,果實成熟期9月中、下旬。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栗生長一般要求年平均溫度為10~14℃,生長期的平均溫度為16~20℃,開花至果實成熟需要2000~3000℃的積溫。栗樹較抗旱抗寒,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冬季低溫不低於-20℃的地區都能生長,結果良好;當溫度過高濕度過大時,果肉粉質,含糖量降低。栗喜微酸性土壤,pH值6左右生長結果均良好,在鹼性土壤上生長差,甚至不能生長。栗適宜在山坡或山坡下部生長,但栗為喜光樹種,尤以開花期需要充足光照,栽植時應選擇背風向陽的東南、南和西南坡向為宜。栗樹在肥沃或瘠薄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排水保水良好、地下水位不太高的沙土、沙質壤土和礫質壤土最適宜。栗樹不抗澇,不宜在低窪積水地方栽植。
主要種類和品種
栗屬植物在全世界約有十幾種,其中供果樹栽培的有板栗、錐栗(C.henryi Rehd.et Wilson)、茅栗(C.seguinii Dode)、日本栗(C.crenata Sieb.et Zucc.)等。板栗、錐栗和茅栗為中國原產。其中板栗是主要栽培種,分布廣、栽培多,特點是澀皮易剝離,含糖量高,肉質細密,品質最優。中國板栗地方品種至少在300個以上,變異類型更多。①九家種栗。產江蘇吳縣洞庭西山,是江蘇省最優良品種之一。栽培廣泛,由「十家就有九家種」而得名。堅果圓形,中等大,單粒平均重12.2克,出籽率達60%;果肉味甜,糯性。9月20日前後成熟,堅果可貯至翌年4月,豐產。因樹形小,樹冠緊湊,適於密植。果實易受桃柱螟和栗實象為害,採收後必須及時處理,減少貯藏期的損失。②燕山紅栗。產北京懷柔,河北遷西、遵化等地,為當地主栽品種。因堅果明亮又叫明栗。堅果小,單粒重6.7~9.2克,圓形;果皮赤褐色,富光澤,毛茸少;果肉含糖量高,質地細膩,糯性,有香味,品質優。9月下旬成熟,出籽率為40.8%。③魁栗。為浙江上虞的主栽品種。果實大,單粒平均重17.2克;果肉粳性,適於菜用,不耐貯藏。④紅油皮栗。產河北撫寧。堅果中大,平均重11.3克;果皮紅褐色,有光澤;果肉味甜,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豐產,抗病蟲力強。一般40年生大樹,株產30~50千克。⑤青扎栗。產江蘇宜興。總苞上刺束長而軟,成熟時仍保持綠色,故名青扎。堅果中大,單粒平均重13.6克;味較甜,肉質粳性。耐貯藏,結實率高,豐產。⑥明揀栗。產陝西長安。堅果大小整齊,如同挑揀出來,且果皮光亮,由此得名。果扁圓形,重約10克左右。9月中旬成熟,豐產,品質佳,是西北地區暢銷品種。⑦紫油栗。產河南確山。為實生優良單株,結果早。堅果較大,單粒平均重16克;果皮紫褐色;果肉澱粉含量高。耐貯藏,9月下旬成熟。⑧它栗。產湖南邵陽、新寧等地。堅果較大,單粒平均重16克;果肉糯性,味甜,品質優良。9月下旬成熟,豐產。⑨葉里藏栗。產安徽舒城。本品種結果枝頂端的葉片密集成簇,遮蓋總苞,因此得名。堅果大,平均粒重18.6克;果面有光澤,品質優。9月中旬成熟,豐產穩產,耐貯藏。⑩泰安明栗。山東地方良種,果橢圓稍扁,整齊,果皮紅褐光亮平均約9克甜而糯,為炒食良種,9月下成熟。⑾紅光。山東最早的無性繁殖良種,栗實大,平均10克左右、豐產、果皮深紅色、光澤、品質優,在山東沿海抗抽干。
⑵ 板栗的種類
栗是山毛櫸科栗屬中的喬木或灌木總稱,大約有8-9種,原生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大部分種類栗樹都是20-40米高的落葉喬木,只有少數是灌木。各種栗樹都結可以食用的堅果,單葉,橢圓或長橢圓狀,10-30厘米長,4-10厘米寬,邊緣有刺毛狀齒。雌雄同株,雄花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單獨或數朵生於總苞內。堅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總苞內,總苞直徑為5-11厘米,一個總苞內有1-7個堅果。
美洲栗原來是美國東部的主要樹種,但被一種真菌病傳染幾乎滅絕,歐洲和西亞的栗書樹種類也容易受感染,但中國和日本的栗樹種類對這種真菌有抵抗力,所以現在被美國引種,培養能抗真菌的雜交樹種。
本屬植物分布於北半球的亞洲、歐洲 、美洲和非洲 。其中主要栽培種還有歐洲栗和日本栗。
品 種
叢生栗(C. alnifolia)
日本栗(C. crenata)
美洲栗(C. dentata)
珍珠栗(C. henryi)
中國板栗(C. mollissima)
美洲榛果栗(C. ozarkensis)
美洲矮生栗(C. pumila)
歐洲栗(C. sativa)
茅栗(C. seguinii)
中國名優品種簡介
燕山板栗
1、中國是栗子的故鄉,栽培栗子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詩經》有雲:「栗在東門之外,不在園圃之間,則行道樹也」;《左傳》也有「行栗,表道樹也」的記載,說明在當時栗樹就已被植入園地或作為行道樹。
2、《呂氏春秋》記載「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所指為今燕山山脈所產的板栗,根據2007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北京市密雲縣石城鎮等10個鎮現轄行政區域所產的板栗為正宗的燕山板栗。板栗的產地分布甚廣,世界許多國家及我國各地都有出產,但唯燕山之栗方屬三美者之一,這是由當地優質水資源和土壤中富含多種礦物質以及特定的氣候條件所決定的。
3、三國時陸璣的《毛詩草木魚蟲疏》稱:「五方皆有栗。……唯漁陽、范陽栗甜美長味,他方悉不及也。」漁陽即今天的密雲縣西南,范陽即現在的琢縣、易縣以東地方,可見燕山一帶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產地。
4、栗子營養豐富,有「乾果之王」的美稱。糖炒板栗始於宋代。秋後,剛出鍋的栗子香味飄在街上吸引著路人,男女老少都愛這一口小吃,吃到嘴中,余香滿口,回味無窮。從很早的時候被京、津一代地區尚傳誦著贊詠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香糖』」。
5、史書記載道:用砂置鐵釜中,加以飴糖置火上炒熱,投栗其中滾翻炒炙,熟後栗殼呈紅褐色,去殼後果實松、軟、香、甜,為小吃珍品。炒熟後的栗子會在殼上露出一個可愛的小口,微笑得面對它的客人。撥去殼後,香氣便肆無忌憚地從溫熱的體內竄出,直搗你的鼻腔、喉嚨、胃。 據《析津日記》載"蘇秦謂燕民雖不耕作而足以棗栗,唐時范陽為土貢,今燕京市肆及秋則以煬拌雜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頗甘,以御栗名。"
6、清代人郭蘭皋在《曬書堂筆錄》中說:「及來京師,見市肆門外置柴鍋,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機子上,操長炳鐵勺頻攪之,令勻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動、具體。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訣還有8個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這樣才能達到「中實充滿,殼極柔脆,手微剝之,殼肉易離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
燕山山脈是中國北部著名山脈,地域內板栗種植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初具規模,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燕山板栗因有皮薄仁厚,鮮甜耐味等特點,被歷代宮廷所享用。燕山地域內的石城鎮西灣子村,漫山生有栗樹,百年以上栗樹達數百棵,故被稱之為「燕山栗源」。
燕山板栗是北京昌平特有的產品,主要的產區是,原北京市昌平區下庄鄉,北京市昌平區黑山寨子鄉下,兩個鄉的板栗在中國應該算是最好的了,品種多為,燕紅,燕昌等,土質大部分沙土地,大家都知道西瓜長在沙子地,是最甜的,個小,好吃,同理,板栗也一樣,還有在河北有幾個縣的板栗也不錯,應該都是長在沙土地上,而不是長在肥沃的土地,肥沃的土地的板栗個子很大,不是特好吃,包起來很費勁,因為板栗里邊有一層小薄膜,不是特好包,,再加上本地民風淳樸,忠厚,很少施與化肥,天然成長的成分很大,當然有些極個別的農戶為了追求產量採用化肥,但不普遍,如果不信任,可以到當地了解,與其他的產地不一樣,,有的產地為了提高產量,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大量的使用化肥,提高產量,從而板栗良莠不齊,不好分辨,甚至沒法分辨,應為都是一個味,樣子也一樣,只有專家能夠分辨出來,普通人只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深入其中,盲目食用,雖說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但是長期食用,還是威脅到人們的健康。
羅田板栗簡介:
「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山產栗」,這是鄂東大別山區羅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產,得以致富的驕傲。
本縣板栗在春秋、戰國以前即開始有人工種植。品種多,色味獨特,產地分布於全縣各地,但其產品對外銷售均冠以「羅田板栗」。
羅田板栗果仁中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B、C、、B2等物質.所含蛋白質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羅田板栗的獨特品質和信譽,吸引了許多外國人.美國澳本大學洛頓教授不遠萬里來羅田考察,他通過對羅田板栗品種的實地考察後認為,羅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並積極介紹美國企業界人士來中國羅田開發板栗系列產品.日本.加拿大.義大利等國家的專家曾20多次來羅田考察,對其板栗的品質驚嘆不已.據說,日本將羅田板栗進口後進行加工處理,製成風味獨特板栗食品,並稱之為"人參果".
毋庸置疑,羅田板栗已經走向世界.羅田人民不僅僅滿足於鮮板栗的生產,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板栗深加工.全縣已建起了5個板栗保鮮庫和200多個小型罐頭廠;下一步計劃開發栗甘露煮,速凍板栗肉.板栗粉.板栗果脯.栗羊羹.板栗汁和栗蘑等新產品.等到這批板栗產品問世,羅田成為世界聞名的"板栗王國"將為期不遠.
三皇王板栗
屬流氓兔集團旗下品牌,產品源於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的六安市,該市年降雨量 1100-1500mm,土壤呈酸性,板栗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是長江流域板栗品種群的集中栽培區之一。自80年代後期以來, 三皇王板栗已發展收購板栗50萬畝, 1600萬株,年產板栗2. 5萬噸, 年創產值億元以上。全國七個板栗生產重點企業之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品牌"。
三皇王板栗已篩選培育了適合區域栽培的10餘個優良板栗品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早栗子、大腰栗、大麴果、遲栗子等為代表的早、中、晚熟優良品種。實行各品種區域化栽培、形成了上市時間早( 8月節旬-9 月上旬)、產量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具有果大、色澤鮮艷、澀皮易剝、品質優良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三皇王板栗建有華東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場-船沖板栗在市場,年板栗交易量達1.5萬噸以上,以優惠的政策、低廉的收費標准、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數以千計的板栗客商前來參與板栗購銷,三皇王板栗銷往全國22 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享譽海內外。
隨著幼樹的逐步掛果及盛果期的到來,未來2-3年內三皇王板栗產量將達到3萬噸左右,面臨著巨大的銷售壓力。千方百計地拓展板栗銷售渠道,開展板栗貯藏保鮮及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是三皇王板栗品牌生產順利發展的必由之路。
遷西板栗
「中國板栗屬京東,京東板栗屬遷西」
遷西縣位於燕山南麓,長城腳下,灤水之濱。遷西板栗是河北省傳統特色農產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造就其絕佳的口感和風味,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港台地區及上海、廣州、大連、深圳、昆明等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遷西板栗外形玲瓏,色澤鮮艷,不粘內皮;果仁呈米黃色,糯性強,甘甜芳香,口感極佳;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及鐵、鈣等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達到養胃、健脾、補腎、養顏等保健功效,有東方「珍珠」和「紫玉」的美稱,被日本人稱為「中國甘栗的最佳食品」。
遷西板栗以純自然的野生狀態生長,不施化肥、農葯,農民靠撿拾自然落果收獲。板栗成熟度好,糖分高,耐儲藏,少有蟲蛀。目前,遷西板栗栽培面積達60萬畝、3000萬株,已全部通過河北省無公害果品產地認證,年產量達到2萬噸以上。2004年,遷西縣榮獲「全國板栗產業十強縣特別獎」;2005年,「遷西板栗」證明商標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信陽板栗
信陽位於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於多種農作物和動植物生長繁育,農副土特產品種類多,產量大。其中尤以信陽板栗的歷史最為悠久,據說信陽縣長台關楚王城出土的戰國初期祭盤內就有板栗的殘骸。區內所產板栗具有個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澤鮮艷、顆粒飽滿等特點,產於羅山、商城兩縣的油栗個小、皮薄、肉厚、香味獨特,不易生蟲,便於儲運,頗受消費者的青睞。信陽板栗的年產量
達數百萬噸,
新縣板栗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長江淮河分水嶺,山場面積廣闊,為板栗適生 區,其面積和產量居河南省第一位。現有栗園面積32.4萬畝,2001年產板栗1700萬公斤。據調查測算,今年板栗產量將達到2000萬公斤。2000年4月新縣被評為全國名、優、特經濟林「板栗之鄉」。
新縣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特別是環境保護為全國生態示範建設縣。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使新縣板栗具有良好的品質。上市早、個大、皮薄、肉多、口感好為新縣板栗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邵店板栗
板栗是新沂市邵店鎮沭河村名特產品,是全國板栗重點產區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邵店鎮被稱為「中國板栗第一鎮」。積極引進焦扎、青扎、處署紅、十月紅等一批優質板栗品種,組織板栗專家根據國際、國內行業先進技術,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和完善了《無公害精品板栗示範園標准》、《優質板栗重點生產技術》、《板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日歷》、《板栗標准化生產管理技術操作規程》等四個板栗生產標准。按照典型示範、規模發展的原則,建立市、鎮、村三級示範園;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培訓;對各項目區生產的板栗進行隨機抽查,全面建立監控體系,從而促進了項目區板栗標准化生產的不斷發展。目前,該市生產的「沭河」牌板栗已被認定為省無公害農產品,邵店鎮被中國林科院專家譽為「中國平原板栗第一鎮」。
邵店板栗,分油栗,毛栗兩大類型。其中邵店大油栗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澤油光發亮,肉質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點。近年來,經兩次選種,先後選育新沂九加重、處處紅、盤龍栗等單株優良品種,經省驗收確定為區域性發展品種,;已在省內外推廣。1983年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上,; 邵店板栗參加展出,獲外經貿部榮譽證書。十多年來邵店板栗出口量不斷擴大,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日本客商點名要邵店大油栗, 邵店板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很高的聲譽,聞名遐邇。 誠摯歡迎廣大海內外成功人士前來洽談出口、加盟招商等事宜!
板栗在廣西也有許多 南寧市郊的隆安縣有板栗之鄉的美名
★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板栗的栽培技術和其他更多的相關信息,請查看中國板栗網,
網址為:http://www.banli.net.cn
麻城板栗
湖北麻城盛產板栗,栽培板栗的歷史有約1500年之久.板栗品種多,全國板栗之鄉。色味獨特.主要品種有紅光栗、早栗、油栗、羊毛栗等17個品種,早栗果殼紅潤,肉質鬆脆,其味甘香;紅光栗殼色緋紅有光,肉質脆嫩爽口,入食香甜;羊毛栗果殼色紫且有霜色毛茸,生食清香,熟食甜滋;油栗果殼青烏發亮,富有油膩,食之香如桂花,甜似梨怡,為板栗之上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台灣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麻城市位於大別山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清水秀之地培育出來的板栗色澤鮮艷,果肉細膩.麻城板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澱粉、維生素B和脂肪酶等,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補腎、治腹、瀉(煨食)等功效。
麻城市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特別是環境保護為全國生態示範建設縣。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使新縣板栗具有良好的品質。上市早、個大、皮薄、肉多、口感好為新縣板栗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安康寧陝板栗
板栗在陝南秦巴山區各縣均產,但尤以寧陝大板栗最為有名。寧陝大板栗主要產於陝西秦嶺山區的寧陝、柞水、長安、丹鳳、山陽、寧陝等縣。以寧陝縣產量最多,質量最佳,故名。久負盛名的"栗鄉"陝西寧陝縣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鎮和回龍較多。全縣板栗栽培面積5萬多畝,其中有3萬畝板栗林帶,年產量80多萬公斤。
寧陝板栗樹早在周代已有生長,歷史悠久。如今,商洛地區已發展到41.5萬畝,建成板栗基地11.4萬畝。寧陝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樹與野生茅栗樹嫁接而成。品種優良,素以顆粒肥大,栗仁豐滿,色澤鮮艷,玲瓏美觀,澀皮易剝,肉質細膩,糯性較強,甘甜芳香,含糖量高,營養豐富而著稱於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據林業部1960年考察,在寧陝縣梓橋溝發現一棵栗樹元老,已200餘年,仍健壯旺盛,奉獻不已,年產板栗40多公斤。寧陝大板栗,1960年被林業部正式定名為全國優良品種,為眾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入《陝西果樹志》;1986年被錄入《中國土特產大全》一書;1992年,還被載入《秦巴山區土特名產》一書。由於它的優良品質,不僅是國內市場上的緊俏商品,也是我省傳統的大宗出口土特產品。
2005年以來,該縣做出了加強林果園豐產管理工作的決定,制定了管理規劃,出台了扶持發展政策,加強了技術培訓指導,全面加強了以板栗為主的林果園科學管理。目前全縣已建成科管豐產板栗園12萬畝,其中50畝以上的商品板栗生產基地750塊,100畝以上的板栗基地600塊,500畝以上的板栗基地39塊。
⑶ 板栗是長在哪裡的
板栗是長在板栗樹上,板栗都是在春季3~4月種植,5月板栗才會長出幼芽,它的生長速度比較快,一般會在秋季10月份果實成熟自然脫落,成熟的板栗不僅口感更佳,它的營養價值也能達到極致。
⑷ 板栗樹根腐病防治,該用什麼葯
栗子根腐病主要分為栗子白羽病和栗子根腐病。主要表現為病栗樹的側根和須根不同程度的腐爛,病根表面布滿白色至灰白色網狀菌絲體,根皮層易剝落,根皮與木質部之間形成黑色小球狀的真菌硬核。板栗根腐病的發病主要表現為根頸部和主側根皮層的腐爛。
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在栗園發現病株後,挖開病樹周圍的土壤,找出並切斷病根,塗抹波爾多液和多菌靈保護傷口;之後可對病株周圍的土壤進行消毒,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苯萊特、苯醚甲基環唑、代森銨等殺菌劑。根據樹的大小,適量灌根2-3次,以抑制細菌的滋生和蔓延危害。重建板栗園前要做好消毒准備工作。在砍伐老弱板栗園重建園時,受土壤因素限制,建園前必須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如硫磺、五氯硝基苯、二氧五環、溴甲烷等土壤消毒劑。否則,很容易發生根腐病。或前兩年種植的玉米、小米等禾本科作物,待樹根腐爛後留園。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⑸ 河南光山縣發現千年板栗園,你知道在哪裡嗎
光山縣大塘村發現千年板栗園,佔地約800多畝,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樹26棵,四百年以上的156棵。大面積的古樹連片成林,蔚為壯觀,且保存完整至今,令人嘆為觀止。
都是為了心中的希望。
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但是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們的生命有的時候會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會像泥沙一樣,沉澱下去了,一旦你沉澱下去了,也許你不用再為了前進而努力了,但是你卻永遠見不到陽光了。所以我建議大家,不管你的現在的生命是怎麼樣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樣不斷的積蓄自己的力量,不斷的沖破障礙。當你發現時機不對的時候,把自己的厚度給積累起來,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可以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1、在奮斗的道路上,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2、你必須很努力,才能做到看起來毫不費力。3、人生的成功,不過是在緊要處有一份堅持。4、把工作當樂趣看,那麼我們天天有樂趣。5、講究實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質,增創效益。6、以高山為向導,前進!7、長時間描繪夢想的人,最終會實現夢想。8、讓我們一起變成更好的人,成為彼此的驕傲。9、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10、失敗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從未去嘗試。
⑹ 板栗樹在哪裡長的最快
你好,板栗樹屬於陽性樹木。主要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它的長勢是最快的。
當然了,你還得給他補充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養分才可以。
你可以選擇一些,化肥或者農家肥都可以。
。溫度控制在15度到25度之間就行,冬季要保溫處理。澆水要根據生長習性來定,喜濕就多補水,喜干就見干再澆。此外,花前和花後要適量施肥,補養。
一、土壤合適不同的花喜歡的土質不同,養殖時要清楚它具體適宜在哪種土質中生長。若是喜酸,就用酸性土。若是喜鹼,就准備鹼性土壤。
二、光照充足通常花卉植物都是比較喜光,的養護時要放在光照處,有足夠的見光時間花色才會更艷麗。但也要注意光照強度,有的不耐強光,要及時遮陰避光。
三、溫度適宜養殖期間要控制溫度,通常在15度到25度之間可生長的更迅速旺盛。夏季要注意多通風,降溫。冬季要保溫,移到室內,避免凍傷。
四、適量澆水有喜濕也有喜乾的植物,具體要根據生長習性來改變澆水次數。喜濕的花卉就經常澆水 ,保證水分充足。喜乾的就控水,等土壤乾燥後再補水,避免積水。
五、合理施肥花卉植物開花時都會消耗大量養分,因此要注意花前和花後及時施肥。最好是薄肥勤施,施加稀釋後的肥液,避免濃肥燒根,影響生長。
⑺ 栗種質資源如何分布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在栗生產和育種上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栗屬(Castanea)在全世界作為經濟栽培的除原產中國的板栗外,還有分布於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日本栗,分布於南歐、地中海地區的歐洲栗,以及東北美的美洲栗(木材、丹寧原料超過堅果利用)。中國的栗屬資源中,還有野板栗、茅栗和錐栗及膠東和遼東半島分布的一種日本栗變種。
板栗
原產中國。在中國分布很廣泛,但主要產區集中在黃河流域的河北、山東和長江流域的湖北、安徽、江蘇等省。板栗堅果品質最優,含糖量高,澀皮易剝,某些炒食型品種大小適中,果皮美觀,熟食甜而香糯,栗屬各種間能相互授粉結實,加之長期栽培、馴化和選擇,其種質十分豐富,無論在熟期、大小及刺苞形態上均有多種不同性狀。估計全中國栗品種有300個以上。
由於氣候、立地條件、栽培歷史、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形成了華北的炒食栗(甘栗)及太湖流域的菜食栗兩大類型。江蘇、安徽、湖北、浙江若干著名品種產地人工栽培馴化程度高,多大果型良種,華北原實生樹產地多中小型果。
特異資源在山東、江西先後發現有垂枝型栗俗稱盤龍栗;球苞刺束退化型個體,稱綉球栗、花蓋栗;成熟球苞紅色的山東紅栗,堅果有特殊香味的稱桂花栗。在實生苗苗圃中,能見到早實、直立、開張、節間粗短、枝葉速生等多種性狀類型的個體,人工選優潛力大。
板栗樹體抗病力強。美洲栗、歐洲栗因栗胴枯病、墨水病的蔓延,損失很大。歐美諸國多引種板栗作為抗病育種的種質資源。
野板栗
葉型與栽培板栗不同,果型偏小,堅果重一般不過3克,形成雌花容易,球苞常成串著生,分布北限為秦嶺、淮河一線。有面積達66.7公頃的群落(甘肅天水),植株如不經砍伐也可長成小喬木,但一般多形成灌木群叢狀。本種很可能是現今栽培栗的原始種,具與栽培種最近的親緣關系,可作為育種的親本材料。其雌花串狀,早實等性狀遺傳力強。主要分布於秦嶺、伏牛山、大別山、蘇皖栗區。如甘肅武都、天水,陝西寶雞,河南洛寧、羅山,安徽廣德、舒城,其中果型較大的有商品價值,是就地改接建園的良好砧材。但有無矮化效果尚無定論。
茅栗
小喬木(見圖)。形似野板栗,但不同點是葉型、刺苞、堅果更小,葉背少星毛,呈鱗腺狀,總苞瘦,刺束相對細長。堅果重0.7~1.0克,食用價值不如野板栗。樹體易衰,少有成高大喬木,分布於秦嶺、大別山、廬山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南的廣大山地丘陵,分布北限較錐栗寬。垂直分布於海拔500米以上,野板栗與茅栗在稱呼上極易混淆,造成記載和應用上的混亂。兩者能雜交結果,故在兩者分布的交接地帶,有自然雜種類型存在。茅栗不能用作板栗砧木,一般表現為不親和。
錐栗
高大喬木,主幹通直,大部作用材樹。總苞內只一堅果,熟食較板栗香。性喜暖濕,分布以淮河為北界。於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浙江南部至福建北部有經濟栽培,以建甌為著名,嫁接繁殖的栽培品種有建甌黃榛、油榛、白露子、蘭溪曹苟栗、縉雲大榛栗、二榛栗。產量較板栗低。
日本栗
原產日本、朝鮮,枝芽微紅,芽體小而圓。葉狹長,黃綠色,苞刺細長,堅果有頂尖,子葉葉肉白色,澀皮厚而韌性差,不易剝離。實生苗結果早,適應於沿海、較暖濕氣候。現約有100個品種,過去全部來自實生優株的偶然選擇,古老品種有大正早生、乙宗、銀寄等。20世紀50年代末由於抗栗瘤蜂育種需要,推廣新培育的良種有如築波、丹澤、伊吹、石鎚、金華、岳王、利平等。利平栗為〔日〕農土田見已從中國栗和日本栗的雜種實生苗中選得。30年代,日本已從華北引進大量板栗種子,從實生苗中選得一批良種,如傍士栗。
朝鮮栗
日本栗的一個變種,分布於朝鮮半島,中國遼東和膠東半島亦有分布。朝鮮黃海北道免山郡選出的若干優株,其中免山60號為抗栗瘤蜂資源。
中國遼寧省的丹東、鳳城、寬甸栽培的丹東栗是日本栗系統中堅果品質較好、較耐寒的一類,年產量由不足2000噸上升至7000噸。流傳於山東文登、榮城一帶的朝鮮栗,當地稱文登栗或水道栗,為20世紀初由民間交往中自朝鮮帶入。較丹東栗更適於沿海環境,其耐寒力及品質次於丹東栗,不耐華北內陸初夏乾燥高溫氣候。丹東栗、文登栗均已進行實生選優並推行無性系良種化栽培。
日本栗與板栗的嫁接親和力因品種而異,但一般較差,生產、育種實踐上或用各自的實生共砧,或用二者的雜交種。
歐洲栗
原產南歐、西亞一帶,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蘇聯高加索地區均有自然分布。樹體高大、刺苞、堅果特徵近於日本栗,澀皮不易剝離,品種有Paragon、Numb、Lyon、Marrone等,本種適合地中海區氣候條件,抗栗疫病和墨水病能力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大幅度衰退。特別是暖濕地帶不適於作經濟栽培。為改變歐洲栗樹體高大、晚實低產等缺點,培育出的歐洲栗與日本栗的雜交種,有Marigwule、Bournetle等,其中Lpharra、Marki的嫁接苗在義大利種苗市場已有銷售。
美洲栗
原產北美,大喬木,堅果較歐洲栗小。本種原是美國東北部優勢種,20世紀初受到栗疫病的危害,已被列為美國瀕危資源。20世紀初,美國特地從中國、日本搜集種質資源,進行以抗胴枯病為主要目標的育種。
北美的美洲栗資源尚有矮生栗
雌雄花序離生,每總苞內僅有一枚堅果,曾為抗栗疫病育種材料,另一種是它的近緣野生種叢生栗(C.al-nifolia Nutt.),叢狀灌木,可分布於海拔1200米高處,有可能利用為矮化資源。板栗種質資源的系統研究開展較晚,20世紀80年代中國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已建立國家板栗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栗種質資源90份。
⑻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板栗樹在哪裡
在澳大利亞,據說有一種侏羅紀年代的樹木,在某個地點發現了。如果這個是真的,那就是最古老的植物了。 不過具體植株,究竟有多少年了,就不一定論得上那些樹了。因為,它只是講起源。而我們國家的銀杏樹,是在侏羅紀前期形成的,蘇鐵形成則更早。但是,是那個時代形成的植物,具體那株樹最長壽,據記載,我國最古老的銀杏樹已經有3300多年生,長在山東莒縣定林寺。這是株雌樹,現在還能結果。 然而它還不是我國最古老的樹。據說,台灣有株古柏,已經超過4000年生。而陝西皇陵的皇帝墓前,已經有近5000年生的柏樹。還有的說,美國加州的世界爺大樹,壽命在10000年左右。樹洞內還能過汽車呢。到現在為止,講到過植物年齡最長的,就是這株世界爺了。
⑼ 板栗苗報價是多少 板栗苗種植技術
板栗種植技術
1、選擇育苗地
板栗育苗地最好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PH值5.5--6.5。
2、整地作床
冬季前,每公頃施7--8萬公斤農家肥,深翻耙平。次年2--3月整好苗床,做成寬50厘米、高15厘米、步道寬20厘米的插床,苗床長度視實際情況定。做到床土細碎、床面平整、水溝暢通。下種前3--5天用硫酸亞鐵或福爾馬林消毒土壤。
3、種子選擇與貯藏
秋天採集充分成熟、飽滿度好的板栗種子,除去蟲蛀種、秕種。再將選好的種子放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殺菌。最後將種子放入地窖,按一層濕沙一層板栗排放好,濕沙以手握成團一松即散為宜。貯藏過程中要防鼠害、霉變和積水。
4、播種
3月中下旬沙藏的栗種有1/3至1/2發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將霉變的種子挑選出去。用鋤頭在每塊平整好的插床上挖出2行小溝,在小溝里均勻撒入適量的復合肥(每公頃600公斤),再用細土薄薄地覆蓋肥料,使肥料與種子隔離。然後在土上按6--8厘米的距離將栗種腹面朝下排放在溝中,再在栗種上覆土2--3厘米。並在插床上覆蓋稻草,以防土壤板結。
5、播後管理
播種後1--1.5月可出全苗。在3--4月份生長初期,要加強鬆土、除草、間苗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在5--7月速生期,苗木生長加快,要及時追肥、灌水,在6月份施一次尿素液肥,7月份按每公頃施復合肥100公斤的標准施一次追肥。追肥後澆水,以免苗木被熏死。8月份不施肥少澆水,防止苗木徒長,促進苗木木質化。
板栗產地分布
源於中國,現已經分布於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生長於海拔370-2800米的地區,多見於山地,已由人工廣泛栽培,板栗以湖北羅田和中國遷西板栗最為著稱。
板栗種類介紹
1.羅田板栗
「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山產栗」,這是鄂東大別山區羅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產,得以致富的驕傲。羅田在春秋、戰國以前即開始有人工種植板栗。品種多,色味獨特,產地分布於全縣各地,但其產品對外銷售均冠以「羅田板栗」。
羅田板栗的獨特品質和信譽,吸引了許多外國人。美國澳本大學洛頓教授不遠萬里來羅田考察,他通過對羅田板栗品種的實地考察後認為,羅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並積極介紹美國企業界人士來中國羅田開發板栗系列產品。日本、加拿大、義大利等國家的專家曾20多次來羅田考察,對其板栗的品質驚嘆不已.據說,日本將羅田板栗進口後進行加工處理,製成風味獨特板栗食品,並稱之為"人參果"。
2.遷西板栗
「中國板栗屬京東,京東板栗屬遷西」,遷西縣位於燕山南麓,長城腳下,灤水之濱。遷西板栗是河北省傳統特色農產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造就其絕佳的口感和風味,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港台地區及上海、廣州、大連、深圳、昆明等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遷西板栗外形玲瓏,色澤鮮艷,不粘內皮;果仁呈米黃色,糯性強,甘甜芳香,口感極佳;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及鐵、鈣等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達到養胃、健脾、補腎、養顏等保健功效,有東方「珍珠」和「紫玉」的美稱,被日本人稱為「中國甘栗的最佳食品」。
遷西板栗以純自然的野生狀態生長,不施化肥、農葯,農民靠撿拾自然落果收獲。板栗成熟度好,糖分高,耐儲藏,少有蟲蛀。遷西板栗栽培面積達60萬畝、3000萬株,已全部通過河北省無公害果品產地認證,年產量達到2萬噸以上。2004年,遷西縣榮獲「全國板栗產業十強縣特別獎」;2005年,「遷西板栗」證明商標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3.丹東板栗
丹東板栗產於遼寧省丹東市。丹東板栗栽培始於明末清初。果稱栗子,可生食、糖炒、烘食,還可制罐頭,磨粉制糕,調羹烹菜。含有糖、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和經濟價值很高。2006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丹東板栗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丹東板栗是是丹東地區的優勢經濟林樹種,主要栽培在山上,極少量發展的栽培於平地。板栗總株數達到6500餘萬株。其中40年以上的大樹主要是上個世紀60年代栽植的,約有1000萬株;20~30年生板栗樹主要是上個世紀80年代栽植的,有1500餘萬株;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丹東板栗栽培面積迅速擴大,到2002年,十餘年共增加板栗株數3000餘萬株。主要品種有金華、岳王、丹澤、麗平、有磨、土60、9113、9210等20多個品種。板栗良種面積達到3.82×104ha
丹東板栗以品質優良聞名,其果實個大,色澤白,口感好,不裂瓣,易加工,綜合價值高,其果肉含水量為40%左右,含蛋白質5.7%~10.7%,脂肪%~7.4%,澱粉50%左右,並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磷、鉀、鎂、鐵、鋅、硼等多種礦物質。
4.燕山板栗
燕山山脈是中國北部著名山脈,地域內板栗種植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初具規模,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燕山板栗因有皮薄仁厚,鮮甜耐味等特點,被歷代宮廷所享用。燕山地域內的石城鎮西灣子村,漫山生有栗樹,百年以上栗樹達數百棵,故被稱之為「燕山栗源」。
陝西鎮安板栗
板栗在陝南秦巴山區各縣均產,但尤以鎮安大板栗最為有名。鎮安大板栗主要產於陝西秦嶺山區的鎮安、寧陝、柞水、長安、丹鳳、山陽、寧陝等縣。以寧陝縣產量最多,以鎮安質量最佳。
在陝西秦嶺山脈上有一條優良的板栗生長線,陝西很多市縣正處與這條生長線上。其中鎮安在這條線的最粗點上,故鎮安被中國稱之為「中國板栗之鄉」。上久負盛名的陝西鎮安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鎮和回龍較多。全縣板栗栽培面積5萬多畝,其中有3萬畝板栗林帶,年產量80多萬公斤。如今,商洛地區已發展到41.5萬畝,建成板栗基地11.4萬畝。鎮安板栗於2005年12月被陝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鎮安一號良種,2006年又通過國家林業局審定具有多方面的優良特性,已在全國推廣。品種優良,素以顆粒肥大,栗仁豐滿,色澤鮮艷,玲瓏美觀,澀皮易剝,肉質細膩,糯性較強,甘甜芳香,含糖量高,營養豐富而著稱於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由於它的優良品質,不僅是國內市場上的緊俏商品,也是我省傳統的大宗出口土特產品。
為保護鎮安板栗品牌,鎮安縣林業局板栗產業辦於2006年已申請注冊了「臻安」牌標栗商標。在結子、青銅、柴坪建立有機板栗基地3萬畝,2005年得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認證許可,使鎮安板栗率先跨入全國板栗有機食品行列。2010年又多方努力,對鎮安板栗實施原產地保護措施,建立原產地保護基地20餘萬畝,真正保護了鎮安板栗的品牌。
5.郯城板栗
郯城板栗,分油栗、毛栗兩大類型。其中郯城大油栗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澤油光發亮,肉質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點。經兩次選種,先後選育郯城207、郯城023、盤龍栗等單株優良品種,經省驗收確定為區域性發展品種,已在省內外推廣。1983年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上,郯城板栗參加展出,獲外經貿部榮譽證書。上世紀90年代以來,郯城板栗出口量不斷擴大,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日本客商點名要郯城大油栗,郯城板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很高的聲譽,聞名遐邇。
6.信陽板栗
河南省信陽市位於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於多種農作物和動植物生長繁育,農副土特產種類多,產量大。其中尤以信陽板栗的歷史最為悠久,據說信陽縣長台關楚王城出土的戰國初期祭盤內就有板栗的殘骸。信陽區內年產板栗達數百萬斤,具有個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澤鮮艷、顆粒飽滿等特點,產於羅山、商城兩縣的油栗個小、皮薄、肉厚、香味獨特,不易生蟲,便於儲運,頗受消費者的青睞。
7.邵店板栗
板栗是新沂市邵店鎮沭河村名特產品,是全國板栗重點產區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邵店鎮被稱為「中國板栗第一鎮」。積極引進焦扎、青扎、處署紅、十月紅等一批優質板栗品種,組織板栗專家根據國際、國內行業先進技術,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和完善了《無公害精品板栗示範園標准》、《優質板栗重點生產技術》、《板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日歷》、《板栗標准化生產管理技術操作規程》等四個板栗生產標准。按照典型示範、規模發展的原則,建立市、鎮、村三級示範園;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培訓;對各項目區生產的板栗進行隨機抽查,全面建立監控體系,從而促進了項目區板栗標准化生產的不斷發展。無公害農產品,邵店鎮被中國林科院專家譽為「中國平原板栗第一鎮」。
邵店板栗,分油栗,毛栗兩大類型。其中邵店大油栗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澤油光發亮,肉質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點。經兩次選種,先後選育新沂九加重、處處紅、盤龍栗等單株優良品種,經省驗收確定為區域性發展品種,;已在省內外推廣。1983年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上,邵店板栗參加展出,獲外經貿部榮譽證書。十多年來邵店板栗出口量不斷擴大,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日本客商點名要邵店大油栗,邵店板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很高的聲譽,聞名遐邇。
⑽ 板栗的特點和歷史是怎麼樣的
板栗是原產我國的珍貴乾果,經濟價值很高。栗果含蛋白質5-10%、脂肪2-7.4%、糖分10-20%、澱粉62-70%,其營養價值可與大米相媲美,並且具有小麥、大豆之長處,是人們喜食的珍貴乾果。其次,板栗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栗果有治脾補肝,強壯身體之功能,栗殼、栗花、栗樹皮、栗樹根等,都是重要的中葯。
我國栗樹栽培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距今六千年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採集、食用和貯藏野生栗果。然而,何時開始栽培板栗呢?據古代的文字記載:大約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相當廣泛種植栗樹。正如《詩經》中寫道:「有栗」,「樹之榛栗」等,《周禮·天官》中說:「饋食之籩,其實棗栗」,《呂氏春秋》中也說:「果之美者,江浦之桔,箕山之栗」,等等。這些記述都說明遠在古代,我國黃河流域及華北平原廣大地區都有種植栗樹,栗果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到了秦漢時代,栗樹的栽培更為旺盛,正如《史記》(公元一世紀)記載:「燕秦千樹栗」,「其人與千盧侯等」。在這里把千樹栗與當時的大地主千戶侯相提並論,可見其規模之大。唐宋以後,栗樹生產逐步向集約化生產發展,表現在陝西、河北等地建立了許多規模較大的官營栗園;另一方面,北方各地的大地主、寺廟主也都積極建立栗園。如北京南口著名的慶壽寺,「有栗園規模計千餘頃」,是金、元時期龐大的栗園。其面積之大,栗樹之多,在我國果樹發展史上也是罕見的。
但是,解放前我國板栗生產遭到反動派和帝國主義的瘋狂破壞,損失慘重,特別是板栗的主要產區華北各省受摧殘更加嚴重。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把板栗作為主要樹種來抓,先後在各地建立了許多板栗商品性生產基地,促進了板栗生產的飛躍發展。如安徽板栗生產的重點產區廣德縣,現有板栗園2.5萬畝,比解放前增長一倍。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了各項農村經濟政策,實行了板栗樹管理責任制,採取了定產到樹,包產到人的辦法,果農的干勁倍增,使全國板栗生產出現了好勢頭。如京東板栗故鄉的河北遷西縣,1982年產量達1400萬斤,比1981年增長50%。這里生產的板栗不僅以產量高居全國首位,而且還以含糖量高,味美色正馳名中外,每年出口的板栗數量約佔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
現在,我國板栗生產分布很廣。北起遼寧的千山,向西經河北北部、西部往南,包括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直至南方的浙江、福建、江西、「兩湖」、「兩廣」以及貴州、雲南各省、區皆有種植。其中,以華北各省栽培最多,特別是河北的遵化、遷安和山東的臨沂、泰安、莒縣以及北京的懷柔、昌平、房山等山區產量多,品質佳,為我國板栗的盛產區。
我國板栗生產不僅歷史悠久、分布廣,而且品種也冠全球。栗子是世界上重要的乾果,目前,年產量50-60萬噸,主要生產國有義大利、日本、土耳其、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希臘、蘇聯以及玻利維亞等。其中,以中國產量最多,品質最佳。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國這樣擁有絢麗多彩,品質極佳的板栗品種。原產我國的板栗品種,主要有茅栗、錐栗和板栗三種,尤以板栗分布最廣,經濟價值最大,被公認為世界上最佳的板栗品種。其中,膾炙人口,馳名中外的有:①明栗。產於河北省北部和西部山區,堅果碩大,果皮鮮亮,肉質細膩,風味甘美,是市場最暢銷的產品;②大油栗。產於山東郯城,果皮紫褐,種仁淡黃,果大形美,味道甘甜,品質優良,且適於沙灘地栽種;③明簡栗。產於陝西長安縣,成熟早,品質好,顆粒大,高產穩產。此外,全國各地還有不少優良品種。如早熟高產的泰安曹栗;成熟晚,個兒大的廣西青栗;一年兩次結果的河北遷安雙季栗,以及陝西鎮安栗和山陽栗;江蘇太湖洞庭西山的「九家栗」等等也都是馳名的品種。生長在燕山南麓的板栗,多系甘栗,味道特別香甜,用它加工的糖炒栗子,是廣大群眾喜愛的食品。日本人也喜歡我國燕山南麓出產的栗子,每年都要求增加出口供應量。這些品種的果實,無論在糖分含量上,或是形、色、香、味上都是日本栗、歐洲栗和美洲栗所望塵莫及的。
板栗是我國的重要乾果,營養豐富,味道甘美,產量高,用途廣,適應性強,且具有「一年種多年收,一代種,多代享」的特點,素有「搖錢樹」之稱。板栗又是我國的重要出口物資之一。因此,為了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必須大力發展栗樹生產,充分利用我國山地面積大,適應范圍廣,品種珍貴等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栗樹種植,並選擇適宜區域,建立商品栗生產基地。這對於開發廣大山區,改變山區貧困落後的面貌,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