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人主要分布在哪裡

義大利人主要分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13 21:27:14

『壹』 誰知道:歐洲有哪些主要民族,分布如何

歐洲各主要民族的祖先——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邊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條頓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公元前4世紀時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帶。
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條頓人與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支森布里人組成部落聯盟,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侵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揭開了日耳曼人與羅馬人沖突的序幕,這是日耳曼人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此後,條頓人大舉向亞平寧半島北部推進,公元前102年被羅馬軍隊擊潰,條頓人從此淡出了歷史舞台,但日耳曼人卻在繼續發展,在公元4~6世紀的民族大遷移時期,這一時期日耳曼人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擴充領域,他們是現代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支系又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特人、汪達爾人以及勃艮第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族體和語言都融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西支分為三個區域性集團:北海沿岸集團,包括巴塔維人、弗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魯人和朱特人等。前兩者是現代荷蘭人的祖先,後三者融合成盎格魯-撒克遜人;萊茵-威悉河集團,其中的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紀融合成法蘭克人;易北河集團,其主體是斯維比人,斯維比人後演進為施瓦本人,這個集團的馬科曼尼人和誇迪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日爾曼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向各地浸透,幾乎遍及歐洲各地,他們與當地的原居民結合,成為近代德意志、奧地利、盧森堡、荷蘭、英吉利、瑞典、丹麥、挪威等族的祖先。

浪跡天涯的吉普賽人

遍及世界各地的流盪民族,又稱吉卜賽人,據1995年統計,人口有900多萬。自稱羅姆,意為人。「吉普賽」一詞系由「埃及人」一詞訛傳而成,西歐人誤認為其發祥地為埃及,而稱其為埃及人;東歐人和義大利人則稱其為茨岡人(Atzigan),由Athinganoi(意為不可接觸者)一詞演變而成。吉普賽人大部分集中在東歐。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膚色黝黑,發黑而鬈曲,牙齒潔白,動作靈活,面部表情豐富。宗教信仰受所在國周圍民族的影響,但卻保留許多本民族古代信仰。使用吉普賽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吸取了不少希臘語、埃及語、土耳其語詞彙。吉普賽人可分為三大群體:羅姆群,使用羅曼尼語;馬努斯群,使用辛托語;卡洛群,使用卡洛語。
據考證,吉普賽人的發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認為,他們由於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可能於10世紀自印度遷出。遷移路線大致有兩條:一條經波斯、土耳其進入南歐;另一條經亞美尼亞、俄羅斯到達東歐。他們出現於西歐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4世紀。吉普賽人自流浪以來,備受歧視和壓迫,處於社會底層。從15世紀後半葉起,有關國家開始對他們採取限制措施,迫害他們的法令和條例層出不窮,僅在德意志和奧地利就有68條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吉普賽人約有1/10死於納粹集中營。從20世紀60年代起,吉普賽人的組織相繼出現,影響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羅姆人國際委員會和芬蘭的羅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賽人通過這些組織開展斗爭,迫使所在國政府承認其政治經濟權利,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吉普賽人的傳統社會以血緣為紐帶,長期保持部落組織。部落由類似氏族組織的克里斯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職能,由酋長掌握司法大權。酋長之上有大酋長,負責同所在國政府聯系。吉普賽人有其固有的婚喪習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與外族通婚。婦女多從事占卜和巫術,能歌善舞。男子職業多為鐵匠、販馬人、樂手等。有一部分人後來定居務農。據統計,定居者已佔總數的3/4。定居後大多受當地文化影響,社會、經濟、語言均已發生變化,通用所在國語言,有的甚至已與異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賽人雖然力圖保持其傳統生活方式,但也在發生變化,如有的已用汽車代替大篷車。

創造燦爛文明的希臘人

希臘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有1 003萬人。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希臘語,屬印歐語系希臘語族。文字分古希臘文和新希臘文。希臘人多數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古希臘人曾在公元前4世紀以前,創造過豐富多彩的古典文化。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有3 000 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公元前5世紀為希臘的鼎盛時期。1832年宣布獨立並成立希臘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國佔領。1944年10月15日全國解放,1974年改為共和國。
希臘人創造的神話、雕刻、哲學和自然科學標炳古今,更被稱為海員國,航海業發達,擁有眾多海員。希臘人熱情好客,非常注重個人之間的友誼,喜愛喝咖啡,飲酒。酒喝得稍醉微熏被認為是社交的風范。
希臘大多數人信奉希臘正教。在希臘教堂里婦女應穿長裙,胳膊不可外露,而且婦女不得站到聖壇後面去。希臘是個大男子主義傳統較深的國家,為避免受到男人騷擾,女性單獨外出時最好乘坐計程車,在外面就餐時最好選擇一些較高檔次的餐館。希臘人喜歡吸煙,商務談判和社交活動中都喜歡吸煙,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吸上幾口香煙。
希臘人對其古代多彩多姿的歷史、古跡、哲學、藝術、政治深以為榮,因此對於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深有好感,但是談話的話題應避免談及希臘目前的國內政治以及希臘和塞普勒斯的關系,以免使自己陷入失言的困境。

愛好藝術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是歐洲南部義大利全國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總共為5 637萬人。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和地中海類型。使用義大利語,為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大多數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曾是義大利的國教,1927年政教分開後,天主教的影響在年輕人中逐漸減弱。除天主教外,還有基督教,猶太教等。羅馬境內梵蒂岡為教廷所在地。
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中部拉丁部落興起,建立羅馬城。後融入威尼斯人、利古里亞人、伊特拉斯坎人等,形成了義大利民族。5~13世紀,義大利人又同化了東哥特人、拜占廷人、倫巴德人、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諾曼人,形成了統一的標准語——義大利語。
義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義大利俱樂部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非常藝術化,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義大利是世界文明古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文化獨具特色,文學藝術、刑事法典、建築技術、雕塑繪畫、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 阿利格里(1265~1321年)的《神曲》,喬萬尼 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日談》、達 芬奇(1452~1519年)的《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

嚴謹的英格蘭人

英格蘭人是在英國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共有4 594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3%。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威爾士,少數分布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英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其成員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也有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3 000~2 000年左右,在不列顛島上居住著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巨石文化著稱。公元前6~1世紀,大批克爾特部落從今法國和比利時沿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其中主要有不列顛人,還有別爾格人。他們同化了原島上的土著居民,成為英格蘭民族的最早基礎。公元5世紀初,來自日德蘭半島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萊茵河口沿海一帶的盎格魯人和撒克森人,另外還有朱特人和弗里斯人相互結合,共同形成盎格魯—撒克森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稱作「英格蘭」,11世紀諾曼底人征服英格蘭後,英格蘭民族基本形成。其語言以盎格魯—撒克森語為基礎並吸收大量法語、拉丁語成分,形成中古英語,成為現代英語的前身。
英格蘭人是工業發達的民族,農業人口很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牛,其次養豬、羊及家禽;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穀物,城郊多種果木和蔬菜。17~19世紀,大量英格蘭人向海外移居,成為美利堅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
英格蘭人做事認真嚴謹,崇尚循規蹈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保守,但在人際交往上又很幽默詼諧。

引領時尚的法蘭西人

法蘭西民族是法國的主體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4 80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2%。屬歐羅巴人種。主要由高盧人的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含有阿基坦人、諾曼人等成分。在今天的法國地域內,最初的居民是克爾特人部落,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高盧人被羅馬人征服後,逐漸與羅馬移民形成了高盧羅馬人。羅馬統治時期,是法蘭西民族形成的重要階段。
高盧人在羅馬社會影響下,改用拉丁語,形成古法語基礎。後來,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漸被高盧羅馬人同化,構成現代法蘭西人的基礎。9世紀中葉,進入法國西北的諾曼人也被同化,成為法蘭西民族中的一員。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萊茵河以西的羅曼語地區大部分劃歸西法蘭克王國統轄,並開始成為「法蘭西」。這是第一次在語言和地域上把法蘭西和德意志分開。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現代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法蘭西人用拉丁字母拼寫文字,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法蘭西人是文化極為發達的民族,他們擁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偉大的雨果、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羅丹等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蘭西人的建築很富有藝術性,著名的凡爾賽宮是一座藝術宮殿,埃菲爾鐵塔也舉世聞名。法蘭西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民族,時裝、香水、化妝品等蜚聲世界,一直引領世界時尚潮流。

勤勞樸素的波蘭人

波蘭人是東歐波蘭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移民集團之一。有人口3 763萬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和中歐類型。使用波蘭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波蘭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教會對其社會生活、文化發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波蘭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1858年首批波蘭人就定居在加拿大的馬達瓦斯卡河流域,形成第一次移民浪潮。早期波蘭人由於受歧視和感到寂寞,對宗教比較虔誠。他們到達加拿大之後,往往先建立宗教組織,然後才建立非宗教組織。最早的波蘭人教區於1872年建立於安大略省。波蘭人的組織都曾為維護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起過重大的作用。他們通過學校、出版物、劇院、舞蹈隊、體育活動、圖書館、合唱隊和展覽會來保持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近幾年來,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有被同化的可能。因為80%以上的波蘭人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生活中主要使用英語和法語交往,所以使用波蘭語的人數正在減少。目前僅有20%的家庭經常講波蘭語,並且這些家庭主要是居住在農村的家庭。目前波蘭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已進入加拿大社會的各個階層。無論是高階層的經濟職務、行政管理、教授、白領工人,還是藍領工人,服務行業和農業都有波蘭人。他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加拿大的各行各業中做出新貢獻。

精明的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是中歐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國。據1995年統計,約有7 762萬人,此外,尚有700多萬人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前蘇聯和巴西等國。大多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書面語言以高地德語為標准。德意志人是由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等日爾曼人互相混合而成的,並吸收有科爾特人、西斯拉夫人、普魯士人等成分。9世紀屬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德意志作為族名開始出現,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一般社交場合上,他們總樂於在打招呼時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他們在與朋友相見或告別時,總習慣互相把手握了又握,似乎這樣他們的心情會更高興的。他們在握手時慣於坦然注視對方,以示友好。他們與熟人、親朋好友相見時,一般慣施擁抱禮;情侶和夫妻間見面慣施擁抱禮和親吻禮。德意志人不注重時裝的花哨時髦和衣冠楚楚,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即使是觀看文藝演出,男的也要穿禮服,女的也要穿長裙。德意志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羅馬天主教,另有少數人信奉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如「13」與「星期五」在同一日,就更為不吉利,恐怕那就要大難臨頭了。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準極高的民族,對歐洲和世界文化有著重要影響。馬丁 路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歐洲的「思想家」之稱。萊辛、歌德、海涅的文學作品也享譽全球。

講究穿著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是歐洲東部俄羅斯主要民族。「俄羅斯」一詞源於古代斯拉夫部落名。約12 300萬人(1995),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人種屬歐羅巴東歐類型。使用俄羅斯語,分南北兩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為標准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採用斯拉夫字母為文字。東正教影響很大,但也存有精靈崇拜、祖先崇拜和巫術等傳統信仰。
良好的文化素質使俄羅斯人非常重視人的儀表,舉止。在社交生活中,俄羅斯人總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立時保持身體正直,等候人不論時間長短,都不蹲在地上,也不席地而坐。同時,他們在社交場合還忌諱剔牙等不良動作。俄羅斯人的姓名,通常由本名,父名,姓氏三節構成。在社交場合,一般以握手禮最為普遍。握手時應脫掉手套,站直或上體微前傾,保持一步左右距離。若是許多人同時互相握手,切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親吻也是俄羅斯人常用的重要禮節。在比較隆重的場合,男人要彎腰親吻女子的右手背。俄羅斯人是非常講究穿著的。服裝不一定華麗高檔,最重要的是干凈整潔。在公共場所,除了極少見的醉鬼,找不到穿著臟衣服,鞋也不擦的人。樸素的衣服一經熨燙,再加上俄羅斯人昂首挺胸的氣質,也倍顯風采。對穿著的重視反映了莫斯科人維護自我形象和潔身自好的個性。出門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細塵。
俄羅斯人的民間創作豐富多彩。雕刻、彩畫、陶瓷、綉花以及金屬或骨製品的藝術加工獨具風格。口頭創作有歌頌英雄的詩歌、歷史題材的民歌、故事、傳說、相聲等。俄羅斯音樂舞蹈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色彩。俄羅斯也是一個音樂家輩出的國度,著名的柴科夫斯基就出生於這里。芭蕾舞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高超的藝術性聞名於天下。

堅忍不拔的芬蘭人

芬蘭人是北歐民族之一。據1995年統計,總共約有474萬人。居住在芬蘭的,約有442.5萬人,其餘則分布在挪威、瑞典、前蘇聯、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屬烏拉爾人種,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芬蘭人使用芬蘭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少數人則信奉東正教。
在芬蘭境內,早在1萬年前便有原始人類居住。據考證,最早的居民為原始拉普人,他們在公元前4 000年紀中葉創造了早期新石器文化。至公元前3 000年紀,又有原始芬蘭人遷入。原始拉普人一部分被迫北遷,一部分逐步被原始芬蘭人同化。稍後,有少數波羅的部落和斯拉夫部落自南方跨海遷至芬蘭南部,也逐漸與原始芬蘭人發生混合。然而,現代芬蘭人的直接祖先,是在公元初期從波羅的海南岸和拉多加湖一帶進入芬蘭境內的。至8世紀他們已分布到芬蘭大部分地區,與原來的居民發生混合,形成3大部落聯盟,即西南地區的蘇奧米人、中部地區的哈梅人和東南地區的卡累利阿人。爾後在此基礎上,於14世紀發展為統一的芬蘭民族。12世紀中葉, 芬蘭人的社會仍處在原始公社制末期,尚未建立統一國家,此時便遭到瑞典人的入侵。1155年,瑞典人以在芬蘭異教徒中傳播基督教為借口,逐步吞並芬蘭領土。1581 年起,芬蘭成為瑞典統治下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瑞戰爭後,又成為俄國統治下的大公國,由沙皇兼任芬蘭大公。至1917年12月始獲獨立。
芬蘭人因長期受瑞典和俄國統治,其經濟文化多受兩國影響,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本民族特點。16世紀中葉創制自己的文字,用以開展初等教育,至19世紀中葉,高等學校也採用芬蘭語文進行教學。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全國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已無文盲。

和藹可親的奧地利人

奧地利人是奧地利的主體民族,約有784萬(1995年)。另有部分散居在義大利、美國、瑞士、英國等國。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國語為德語,口語有多種方言。奧地利人多為天主教徒,少數為基督教徒中的加爾文派。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 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人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善於與人交往。在經濟上工農業都較發達。

剛柔相濟的匈牙利人

自稱「馬扎爾人」,是東歐匈牙利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的移民集團之一。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操匈牙利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烏戈爾語支。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
匈牙利人的先民系來自烏拉爾山和伏爾加河之間的馬扎爾游牧部落,1000年建立封建制匈牙利王國。1526年後分屬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1867年與奧地利組成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解體,兩次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軸心國,1945年獲得解放。1946年建立匈牙利共和國。
匈牙利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據推測,早在公元1000年時,到文蘭探險的成員中就有一名匈牙利人。1885年以後,在冒險家保羅 埃斯特哈茲的影響下,大量的家庭或從美國,或從匈牙利直接移居加拿大。他們有的當農民,有的當礦工,干著最辛苦、最危險、最差的工作。到1914年時,加拿大約有5 000匈牙利人。1921年到1931年,匈牙利人口繼續增加,達到4萬多人,並且人口向艾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擴散。同時,匈牙利人還向城市轉移。1921年時,城市人口只佔11%,到1931年時,城市人口上升到30%,其中蒙特利爾是匈牙利人的生活中心。
匈牙利的男子穿粗麻布做的寬袖窄上衣,白色褲子,長筒皮靴;女子穿寬袖上衣,裙子,長筒皮靴,圍綉花圍裙。匈牙利人以釀制葡萄酒著稱。

溫文而雅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是南歐西班牙的主體民族。操西班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多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16世紀曾大量向海外移民,成為構成拉丁美洲現代民族的族源之一。人口2 740萬人(1995年輕)。
西班牙的形成情況非常復雜。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9年4月佛朗哥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78年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君主制。
西班牙人在過去大多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地方至今人保持傳統的庄園經營方式。現在,旅遊也非常發達。
西班牙人的鬥牛和弗拉門戈舞舉世聞名。西班牙制式的吉他是很有特色的民間樂器。建築也獨具風格。在文學上,有塞萬提斯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

知足長樂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是葡萄牙的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法國、美國、巴西和加拿大等國。約970萬人(1995年),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葡萄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多信天主教。
葡萄牙自古便是伊比利亞人的故鄉。公元前1000年前後,腓尼基人、希臘人和迦太基人先後來到半島沿海地帶殖民,主要通過貿易傳入了比較先進的文化 。公元前3世紀,葡萄牙南部一度被迦太基人所佔。公元前6世紀,克爾特部落自北方侵入,逐步征服葡萄牙地區的伊比利亞人(盧西坦部落),並與之混雜居住,互通婚姻。經過400多年,已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混合。到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4世紀,這些混合居民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又與羅馬人發生混合,皈依天主教,通用拉丁語。爾後,當地居民開始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語言。5世紀初,伊比利亞半島先後受到日耳曼部落和阿蘭部落入侵和佔領。8世紀初,葡萄牙地區又遭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入侵和統治,歷時400多年。
葡萄牙人自718年起開始掀起收復失地運動。1143年,葡萄牙正式建立王國,既擺脫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又擺脫了對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依附。葡萄牙人作為一個民族也同時形成。15~16世紀,由於新大陸的發現和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逐漸發展成為海上強國和殖民帝國,在非洲、美洲和亞洲建立了許多殖民地。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並,至1640年擺脫其統治。1703年起又受英國控制,至1820年結束英國控制的局面。1932年建立獨裁政權,1974年確立多黨***制。
葡萄牙人自古多以農業為生,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葡萄、柑橘、油橄欖和牧草。畜牧業和漁業亦較發達。工業以輕工業為主,有紡織、成衣、造紙、釀酒、食品加工等。石油、化工、鋼鐵、造船、機械製造和汽車裝配等工業亦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善良淳樸的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人是羅馬尼亞的主體民族,約有2 004萬人(1995年)。操羅馬尼亞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屬歐羅巴人種巴爾干類型。羅馬尼亞人主要信奉東正教,其次是天主教和親教。
羅馬尼亞原為達契亞王國。10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羅馬帝國富饒的邊陲省份。以後當地的達契亞人與羅馬人,又加上後來入侵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相融合並混居。到十世紀末,形成了羅馬尼亞民族。他們自稱為羅馬尼亞人,即「從羅馬來的人」。「羅馬尼亞」意為「羅馬尼亞人的國家」。1861年後才出現羅馬尼亞統一的國家。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89年12月28日,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委員會正式宣布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羅馬尼亞」,保留共和制。
羅馬尼亞人以非常友好、熱情好客而著稱。即使是素不相識的人,只要登門拜訪,也會受到盛情接待的。他們講究文明、注重禮貌。羅馬尼亞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一般都慣以握手為禮,握手時要尊敬地目視對方。男朋友間相見時,還常以相互抱一抱肩膀為禮;女人一般要輕輕摟一摟並親吻雙頰。
羅馬尼亞人的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服裝常通過濃重色彩對比和簡潔的花邊取得協調效果,款式多樣。大部分男子喜歡穿白色的褲子,有的長及小腿,褲腳塞進黑色長統鞋裡,有的腳上穿一雙涼鞋。一到冬天,不論男女都喜歡穿羊皮夾克。
4、美洲主要民族
強悍的印地安人
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分布在南北美洲各國,有500多個分支,總人口約4 000多萬(1995年)。屬蒙古人種美洲支系。現存較大的印第安民族有:克丘亞人、艾馬拉人、阿勞幹人等。印第安人的語言分屬9大語系,部分語言有文字。印第安人繼承原始宗教信仰,盛行薩滿教、圖騰崇拜、守護神宗拜、太陽崇拜及星辰崇拜。現在多數則信基督教。
15世紀末,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因此將此地的土著居民稱作「indians」,以後雖然發現他的錯誤,但習慣稱法已經普及了,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地安人為「西」印度人,在必要時,為了區別起見,稱真正的印度人為「東」印度人。漢語翻譯時直接把「西印度人」這個單詞翻譯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煩。
印第安人經過兩萬多年的分化,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在歷史上曾建立過四個帝國,最重要的是北美洲的阿茲台克帝國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發明過瑪雅文字,對天文學研究的造詣也相當深,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紅柿、煙草、可可等作物。他們對藝術的創造,特別是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口頭傳說、羽飾、木雕、刺綉、編織、制陶等一直到今天仍是美洲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印第安人具有強悍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長期與外來殖民者進行頑強斗爭。由於殖民者迫害、殺戮印地安人,毀滅印地安文化,致使現在殘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經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美洲國家也開始下大力發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住在冰屋裡的愛斯基摩人
在亞洲東北角和美洲北極地區居住著的土著居民,自稱因紐特人,分布

『貳』 義大利人屬於什麼人種

義大利人屬歐羅巴人種,北部多為阿爾卑斯類型,南部多為地中海類型。

義大利的主要民族,由古羅馬拉丁民族為主體,由伊特魯里亞人、拉丁人、倫巴第人(亦譯倫巴底人、倫巴德人)、哥特人(包括東哥特人、西哥特人)等民族長期融合而成,使用義大利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

自13世紀起,近代經濟因素開始發展,但因國家長期被外國佔領,近代工業發展緩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加快,現已成為發達的工業國。

(2)義大利人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義大利人的特點

1、義大利人忌諱菊花。

2、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3、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最近的優勝者因赤腳跳快速旋轉的塔蘭台拉舞而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在比賽中勝出)。

4、義大利也是歐洲長壽國家之一。這個生活在地中海地區的民族,之所以能健康長壽,是得益於一些特殊食品。

『叄』 位於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在氣候上有什麼特點居住在義大利的主要是哪一類人種

1、義大利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2、歐洲。3、94%的居民為義大利人,少數民族有法蘭西人、拉丁人、羅馬人、弗留里人等。 4、發達國家。

『肆』 美國的義大利人分布在哪裡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

『伍』 紐約哪個區義大利人最多

布朗克斯區 如同中國人在紐約的唐人街一樣 美國紐約五區(曼哈頓Manhattan,皇後區Queens,布魯克林區Brooklyn,斯塔滕島Staten Island和布朗克斯區The Bronx)之一,與紐約市下五個郡�3�3一的布朗克斯郡(Bronx County)邊界線相同。布朗區的一部份在 1874年加入紐約市,而剩下的另一部份也於 1895 年加入紐約。布朗區也是唯一連接著大陸的一區。布魯克林於1883 年布魯克林大橋建成後的 1898 年成為紐約的一區。 詹尼佛洛佩茲出生於此。

『陸』 西歐幾大主要民族有哪些

西歐通常指的是英國、愛爾蘭、法國、比利時、摩納哥、盧森堡和荷蘭,其民族依語言可劃分為日耳曼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拉丁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和凱爾特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其中,分布在西歐的日耳曼民族主要是英格蘭人、盧森堡人、弗拉芒人和尼德蘭人,拉丁民族主要是法蘭西人、瓦隆人和義大利人,凱爾特民族是蓋爾人和布立吞人。


日耳曼民族


拉丁民族


凱爾特民族

○蘇格蘭人:蘇格蘭當地的土著民族。多信基督教的長老會教派,少數信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顛島北部的蘇格蘭 (占當地人口92%),並散布在英國各地。蘇格蘭境內人口近500萬。使用蘇格蘭語、蘇格蘭蓋爾語等,屬凱爾特語族蓋爾語支。主要信奉長老會、天主教等教派。

○愛爾蘭人:愛爾蘭和英國北愛爾蘭的主要民族。其祖先主要是蓋爾人,為凱爾特人的族群。主要使用愛爾蘭語,屬凱爾特語族蓋爾語支。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新教等。

○馬恩人:英國曼島的原住族群和民族,為凱爾特人的一支,曾受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諾曼人為主)的影響。使用曼島語,屬凱爾特語族蓋爾語支。主要信奉新教,也有部分信奉天主教、摩門教等。

○威爾士人:主要分布在英國威爾士。威爾士比愛爾蘭和蘇格蘭更早被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因此受日耳曼影響較大。使用英語和威爾士語,後者屬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信奉長老會、天主教等教派。

○康沃爾人:英國康沃爾的原住族群和民族,為凱爾特人的一支。使用英語和康沃爾語,後者屬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主要信奉新教,也有部分信奉天主教。

○布列塔尼人: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上的民族。長期以來,在法蘭西人的影響下,許多人布列塔尼人使用法語;也有一些使用布列塔尼語,屬於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多信奉天主教。

『柒』 歐洲都有哪些民族分布在哪

歐洲各主要民族的祖先——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邊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條頓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公元前4世紀時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帶。
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條頓人與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支森布里人組成部落聯盟,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侵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揭開了日耳曼人與羅馬人沖突的序幕,這是日耳曼人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此後,條頓人大舉向亞平寧半島北部推進,公元前102年被羅馬軍隊擊潰,條頓人從此淡出了歷史舞台,但日耳曼人卻在繼續發展,在公元4~6世紀的民族大遷移時期,這一時期日耳曼人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擴充領域,他們是現代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支系又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特人、汪達爾人以及勃艮第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族體和語言都融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西支分為三個區域性集團:北海沿岸集團,包括巴塔維人、弗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魯人和朱特人等。前兩者是現代荷蘭人的祖先,後三者融合成盎格魯-撒克遜人;萊茵-威悉河集團,其中的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紀融合成法蘭克人;易北河集團,其主體是斯維比人,斯維比人後演進為施瓦本人,這個集團的馬科曼尼人和誇迪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日爾曼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向各地浸透,幾乎遍及歐洲各地,他們與當地的原居民結合,成為近代德意志、奧地利、盧森堡、荷蘭、英吉利、瑞典、丹麥、挪威等族的祖先。

浪跡天涯的吉普賽人

遍及世界各地的流盪民族,又稱吉卜賽人,據1995年統計,人口有900多萬。自稱羅姆,意為人。「吉普賽」一詞系由「埃及人」一詞訛傳而成,西歐人誤認為其發祥地為埃及,而稱其為埃及人;東歐人和義大利人則稱其為茨岡人(Atzigan),由Athinganoi(意為不可接觸者)一詞演變而成。吉普賽人大部分集中在東歐。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膚色黝黑,發黑而鬈曲,牙齒潔白,動作靈活,面部表情豐富。宗教信仰受所在國周圍民族的影響,但卻保留許多本民族古代信仰。使用吉普賽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吸取了不少希臘語、埃及語、土耳其語詞彙。吉普賽人可分為三大群體:羅姆群,使用羅曼尼語;馬努斯群,使用辛托語;卡洛群,使用卡洛語。
據考證,吉普賽人的發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認為,他們由於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可能於10世紀自印度遷出。遷移路線大致有兩條:一條經波斯、土耳其進入南歐;另一條經亞美尼亞、俄羅斯到達東歐。他們出現於西歐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4世紀。吉普賽人自流浪以來,備受歧視和壓迫,處於社會底層。從15世紀後半葉起,有關國家開始對他們採取限制措施,迫害他們的法令和條例層出不窮,僅在德意志和奧地利就有68條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吉普賽人約有1/10死於納粹集中營。從20世紀60年代起,吉普賽人的組織相繼出現,影響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羅姆人國際委員會和芬蘭的羅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賽人通過這些組織開展斗爭,迫使所在國政府承認其政治經濟權利,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吉普賽人的傳統社會以血緣為紐帶,長期保持部落組織。部落由類似氏族組織的克里斯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職能,由酋長掌握司法大權。酋長之上有大酋長,負責同所在國政府聯系。吉普賽人有其固有的婚喪習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與外族通婚。婦女多從事占卜和巫術,能歌善舞。男子職業多為鐵匠、販馬人、樂手等。有一部分人後來定居務農。據統計,定居者已佔總數的3/4。定居後大多受當地文化影響,社會、經濟、語言均已發生變化,通用所在國語言,有的甚至已與異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賽人雖然力圖保持其傳統生活方式,但也在發生變化,如有的已用汽車代替大篷車。

創造燦爛文明的希臘人

希臘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有1 003萬人。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希臘語,屬印歐語系希臘語族。文字分古希臘文和新希臘文。希臘人多數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古希臘人曾在公元前4世紀以前,創造過豐富多彩的古典文化。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有3 000 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公元前5世紀為希臘的鼎盛時期。1832年宣布獨立並成立希臘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國佔領。1944年10月15日全國解放,1974年改為共和國。
希臘人創造的神話、雕刻、哲學和自然科學標炳古今,更被稱為海員國,航海業發達,擁有眾多海員。希臘人熱情好客,非常注重個人之間的友誼,喜愛喝咖啡,飲酒。酒喝得稍醉微熏被認為是社交的風范。
希臘大多數人信奉希臘正教。在希臘教堂里婦女應穿長裙,胳膊不可外露,而且婦女不得站到聖壇後面去。希臘是個大男子主義傳統較深的國家,為避免受到男人騷擾,女性單獨外出時最好乘坐計程車,在外面就餐時最好選擇一些較高檔次的餐館。希臘人喜歡吸煙,商務談判和社交活動中都喜歡吸煙,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吸上幾口香煙。
希臘人對其古代多彩多姿的歷史、古跡、哲學、藝術、政治深以為榮,因此對於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深有好感,但是談話的話題應避免談及希臘目前的國內政治以及希臘和塞普勒斯的關系,以免使自己陷入失言的困境。

愛好藝術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是歐洲南部義大利全國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總共為5 637萬人。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和地中海類型。使用義大利語,為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大多數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曾是義大利的國教,1927年政教分開後,天主教的影響在年輕人中逐漸減弱。除天主教外,還有基督教,猶太教等。羅馬境內梵蒂岡為教廷所在地。
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中部拉丁部落興起,建立羅馬城。後融入威尼斯人、利古里亞人、伊特拉斯坎人等,形成了義大利民族。5~13世紀,義大利人又同化了東哥特人、拜占廷人、倫巴德人、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諾曼人,形成了統一的標准語——義大利語。
義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義大利俱樂部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非常藝術化,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義大利是世界文明古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文化獨具特色,文學藝術、刑事法典、建築技術、雕塑繪畫、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 阿利格里(1265~1321年)的《神曲》,喬萬尼 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日談》、達 芬奇(1452~1519年)的《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

嚴謹的英格蘭人

英格蘭人是在英國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共有4 594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3%。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威爾士,少數分布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英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其成員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也有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3 000~2 000年左右,在不列顛島上居住著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巨石文化著稱。公元前6~1世紀,大批克爾特部落從今法國和比利時沿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其中主要有不列顛人,還有別爾格人。他們同化了原島上的土著居民,成為英格蘭民族的最早基礎。公元5世紀初,來自日德蘭半島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萊茵河口沿海一帶的盎格魯人和撒克森人,另外還有朱特人和弗里斯人相互結合,共同形成盎格魯—撒克森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稱作「英格蘭」,11世紀諾曼底人征服英格蘭後,英格蘭民族基本形成。其語言以盎格魯—撒克森語為基礎並吸收大量法語、拉丁語成分,形成中古英語,成為現代英語的前身。
英格蘭人是工業發達的民族,農業人口很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牛,其次養豬、羊及家禽;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穀物,城郊多種果木和蔬菜。17~19世紀,大量英格蘭人向海外移居,成為美利堅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
英格蘭人做事認真嚴謹,崇尚循規蹈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保守,但在人際交往上又很幽默詼諧。

引領時尚的法蘭西人

法蘭西民族是法國的主體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4 80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2%。屬歐羅巴人種。主要由高盧人的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含有阿基坦人、諾曼人等成分。在今天的法國地域內,最初的居民是克爾特人部落,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高盧人被羅馬人征服後,逐漸與羅馬移民形成了高盧羅馬人。羅馬統治時期,是法蘭西民族形成的重要階段。
高盧人在羅馬社會影響下,改用拉丁語,形成古法語基礎。後來,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漸被高盧羅馬人同化,構成現代法蘭西人的基礎。9世紀中葉,進入法國西北的諾曼人也被同化,成為法蘭西民族中的一員。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萊茵河以西的羅曼語地區大部分劃歸西法蘭克王國統轄,並開始成為「法蘭西」。這是第一次在語言和地域上把法蘭西和德意志分開。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現代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法蘭西人用拉丁字母拼寫文字,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法蘭西人是文化極為發達的民族,他們擁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偉大的雨果、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羅丹等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蘭西人的建築很富有藝術性,著名的凡爾賽宮是一座藝術宮殿,埃菲爾鐵塔也舉世聞名。法蘭西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民族,時裝、香水、化妝品等蜚聲世界,一直引領世界時尚潮流。

勤勞樸素的波蘭人

波蘭人是東歐波蘭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移民集團之一。有人口3 763萬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和中歐類型。使用波蘭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波蘭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教會對其社會生活、文化發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波蘭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1858年首批波蘭人就定居在加拿大的馬達瓦斯卡河流域,形成第一次移民浪潮。早期波蘭人由於受歧視和感到寂寞,對宗教比較虔誠。他們到達加拿大之後,往往先建立宗教組織,然後才建立非宗教組織。最早的波蘭人教區於1872年建立於安大略省。波蘭人的組織都曾為維護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起過重大的作用。他們通過學校、出版物、劇院、舞蹈隊、體育活動、圖書館、合唱隊和展覽會來保持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近幾年來,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有被同化的可能。因為80%以上的波蘭人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生活中主要使用英語和法語交往,所以使用波蘭語的人數正在減少。目前僅有20%的家庭經常講波蘭語,並且這些家庭主要是居住在農村的家庭。目前波蘭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已進入加拿大社會的各個階層。無論是高階層的經濟職務、行政管理、教授、白領工人,還是藍領工人,服務行業和農業都有波蘭人。他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加拿大的各行各業中做出新貢獻。

精明的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是中歐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國。據1995年統計,約有7 762萬人,此外,尚有700多萬人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前蘇聯和巴西等國。大多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書面語言以高地德語為標准。德意志人是由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等日爾曼人互相混合而成的,並吸收有科爾特人、西斯拉夫人、普魯士人等成分。9世紀屬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德意志作為族名開始出現,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一般社交場合上,他們總樂於在打招呼時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他們在與朋友相見或告別時,總習慣互相把手握了又握,似乎這樣他們的心情會更高興的。他們在握手時慣於坦然注視對方,以示友好。他們與熟人、親朋好友相見時,一般慣施擁抱禮;情侶和夫妻間見面慣施擁抱禮和親吻禮。德意志人不注重時裝的花哨時髦和衣冠楚楚,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即使是觀看文藝演出,男的也要穿禮服,女的也要穿長裙。德意志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羅馬天主教,另有少數人信奉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如「13」與「星期五」在同一日,就更為不吉利,恐怕那就要大難臨頭了。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準極高的民族,對歐洲和世界文化有著重要影響。馬丁 路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歐洲的「思想家」之稱。萊辛、歌德、海涅的文學作品也享譽全球。

講究穿著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是歐洲東部俄羅斯主要民族。「俄羅斯」一詞源於古代斯拉夫部落名。約12 300萬人(1995),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人種屬歐羅巴東歐類型。使用俄羅斯語,分南北兩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為標准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採用斯拉夫字母為文字。東正教影響很大,但也存有精靈崇拜、祖先崇拜和巫術等傳統信仰。
良好的文化素質使俄羅斯人非常重視人的儀表,舉止。在社交生活中,俄羅斯人總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立時保持身體正直,等候人不論時間長短,都不蹲在地上,也不席地而坐。同時,他們在社交場合還忌諱剔牙等不良動作。俄羅斯人的姓名,通常由本名,父名,姓氏三節構成。在社交場合,一般以握手禮最為普遍。握手時應脫掉手套,站直或上體微前傾,保持一步左右距離。若是許多人同時互相握手,切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親吻也是俄羅斯人常用的重要禮節。在比較隆重的場合,男人要彎腰親吻女子的右手背。俄羅斯人是非常講究穿著的。服裝不一定華麗高檔,最重要的是干凈整潔。在公共場所,除了極少見的醉鬼,找不到穿著臟衣服,鞋也不擦的人。樸素的衣服一經熨燙,再加上俄羅斯人昂首挺胸的氣質,也倍顯風采。對穿著的重視反映了莫斯科人維護自我形象和潔身自好的個性。出門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細塵。
俄羅斯人的民間創作豐富多彩。雕刻、彩畫、陶瓷、綉花以及金屬或骨製品的藝術加工獨具風格。口頭創作有歌頌英雄的詩歌、歷史題材的民歌、故事、傳說、相聲等。俄羅斯音樂舞蹈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色彩。俄羅斯也是一個音樂家輩出的國度,著名的柴科夫斯基就出生於這里。芭蕾舞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高超的藝術性聞名於天下。

堅忍不拔的芬蘭人

芬蘭人是北歐民族之一。據1995年統計,總共約有474萬人。居住在芬蘭的,約有442.5萬人,其餘則分布在挪威、瑞典、前蘇聯、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屬烏拉爾人種,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芬蘭人使用芬蘭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少數人則信奉東正教。
在芬蘭境內,早在1萬年前便有原始人類居住。據考證,最早的居民為原始拉普人,他們在公元前4 000年紀中葉創造了早期新石器文化。至公元前3 000年紀,又有原始芬蘭人遷入。原始拉普人一部分被迫北遷,一部分逐步被原始芬蘭人同化。稍後,有少數波羅的部落和斯拉夫部落自南方跨海遷至芬蘭南部,也逐漸與原始芬蘭人發生混合。然而,現代芬蘭人的直接祖先,是在公元初期從波羅的海南岸和拉多加湖一帶進入芬蘭境內的。至8世紀他們已分布到芬蘭大部分地區,與原來的居民發生混合,形成3大部落聯盟,即西南地區的蘇奧米人、中部地區的哈梅人和東南地區的卡累利阿人。爾後在此基礎上,於14世紀發展為統一的芬蘭民族。12世紀中葉, 芬蘭人的社會仍處在原始公社制末期,尚未建立統一國家,此時便遭到瑞典人的入侵。1155年,瑞典人以在芬蘭異教徒中傳播基督教為借口,逐步吞並芬蘭領土。1581 年起,芬蘭成為瑞典統治下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瑞戰爭後,又成為俄國統治下的大公國,由沙皇兼任芬蘭大公。至1917年12月始獲獨立。
芬蘭人因長期受瑞典和俄國統治,其經濟文化多受兩國影響,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本民族特點。16世紀中葉創制自己的文字,用以開展初等教育,至19世紀中葉,高等學校也採用芬蘭語文進行教學。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全國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已無文盲。

和藹可親的奧地利人

奧地利人是奧地利的主體民族,約有784萬(1995年)。另有部分散居在義大利、美國、瑞士、英國等國。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國語為德語,口語有多種方言。奧地利人多為天主教徒,少數為基督教徒中的加爾文派。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 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人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善於與人交往。在經濟上工農業都較發達。

剛柔相濟的匈牙利人

自稱「馬扎爾人」,是東歐匈牙利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的移民集團之一。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操匈牙利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烏戈爾語支。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
匈牙利人的先民系來自烏拉爾山和伏爾加河之間的馬扎爾游牧部落,1000年建立封建制匈牙利王國。1526年後分屬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1867年與奧地利組成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解體,兩次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軸心國,1945年獲得解放。1946年建立匈牙利共和國。
匈牙利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據推測,早在公元1000年時,到文蘭探險的成員中就有一名匈牙利人。1885年以後,在冒險家保羅 埃斯特哈茲的影響下,大量的家庭或從美國,或從匈牙利直接移居加拿大。他們有的當農民,有的當礦工,干著最辛苦、最危險、最差的工作。到1914年時,加拿大約有5 000匈牙利人。1921年到1931年,匈牙利人口繼續增加,達到4萬多人,並且人口向艾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擴散。同時,匈牙利人還向城市轉移。1921年時,城市人口只佔11%,到1931年時,城市人口上升到30%,其中蒙特利爾是匈牙利人的生活中心。
匈牙利的男子穿粗麻布做的寬袖窄上衣,白色褲子,長筒皮靴;女子穿寬袖上衣,裙子,長筒皮靴,圍綉花圍裙。匈牙利人以釀制葡萄酒著稱。

溫文而雅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是南歐西班牙的主體民族。操西班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多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16世紀曾大量向海外移民,成為構成拉丁美洲現代民族的族源之一。人口2 740萬人(1995年輕)。
西班牙的形成情況非常復雜。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9年4月佛朗哥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78年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君主制。
西班牙人在過去大多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地方至今人保持傳統的庄園經營方式。現在,旅遊也非常發達。
西班牙人的鬥牛和弗拉門戈舞舉世聞名。西班牙制式的吉他是很有特色的民間樂器。建築也獨具風格。在文學上,有塞萬提斯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

知足長樂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是葡萄牙的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法國、美國、巴西和加拿大等國。約970萬人(1995年),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葡萄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多信天主教。
葡萄牙自古便是伊比利亞人的故鄉。公元前1000年前後,腓尼基人、希臘人和迦太基人先後來到半島沿海地帶殖民,主要通過貿易傳入了比較先進的文化 。公元前3世紀,葡萄牙南部一度被迦太基人所佔。公元前6世紀,克爾特部落自北方侵入,逐步征服葡萄牙地區的伊比利亞人(盧西坦部落),並與之混雜居住,互通婚姻。經過400多年,已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混合。到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4世紀,這些混合居民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又與羅馬人發生混合,皈依天主教,通用拉丁語。爾後,當地居民開始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語言。5世紀初,伊比利亞半島先後受到日耳曼部落和阿蘭部落入侵和佔領。8世紀初,葡萄牙地區又遭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入侵和統治,歷時400多年。

『捌』 義大利人除了在義大利,還主要分布於哪些國家

美國和阿根廷,還有巴西的南部也有部分/

『玖』 各色人種都分布在世界上那些地區和國家

自己的回答:

人類有遷徙的特性,只能大致概括。而且膚色眾多,比如還有白種的模子卻是黑頭發黑眼睛的義大利人猶太人等。就不能做敘述了。

白種人(歐羅巴人種)主要分部在歐洲地區,靠近極圈,其次在南半球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白種人居住,而這些地方還有少量棕色人種的種族。白種人以寒帶居住為多。代表國家:英國、芬蘭、丹麥、挪威、德國、法國等。

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主要分部在亞洲地區。主要在東亞,中亞是高加索人種,即黃白混血,南亞熱帶民族也屬於遷徙種族,西亞主要有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人種。黃種人主要居住在溫帶。代表國家: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等。

黑種人(尼格羅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區。撒哈拉以南純黑種人居多,北非受到阿拉伯人的影響造成混血。其次部分經過黑奴貿易的作用,少量在法國、美國等國家居住。黑種人主要居住在熱帶。代表國家:奈及利亞、波札那、南非等。

少量的棕色人種,散布在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島國。以土著人為主。代表國家:裴濟等。

人種的融合主要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等。屬於西班牙和印加人或者印第安人混血的後裔。其他的混血種族人數比起南美要少,就不提了。總之人種的融合是必然。

最後,地球上發現過在非洲叢林有級少數的藍色人種、綠色人種。科學上的解釋很貧乏:血液造成膚色變異。人數很少,並且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叢林中。

『拾』 義大利人口集中在波河平原的原因

主要是地理環境和位置優越決定的。波河平原是義大利最大的平原,同時也是南歐最大的平原,面積為4.6萬平方公里,約占義大利總面積的的1/6.夾在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之間,北接阿爾卑斯山南坡,南連亞平寧山北麓,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為80公里-200公里,平均海拔在100米左右。
波河流經的地區土質肥沃,是義大利農業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義大利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稠密,米蘭、都靈、博洛尼亞、威尼斯等大城市都位於波河平原。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人主要分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永遠的帕爾馬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54
印度為什麼落後貧困 瀏覽:547
義大利為什麼叫大區不叫省 瀏覽:858
怎麼區分中國煙的等級 瀏覽:131
印尼9層塔是什麼意思 瀏覽:989
在越南用微信怎麼打錢 瀏覽:667
印尼主要出口什麼 瀏覽:172
伊朗海珊是什麼人物 瀏覽:379
印度現在用什麼系統導航 瀏覽:658
印度和美軍打了多少個彈孔 瀏覽:151
印尼新增病症有多少人 瀏覽:923
英國男士紋身多少錢 瀏覽:127
越南反擊戰殲敵多少人 瀏覽:209
斯大林殺了多少中國人 瀏覽:521
中國哪些博物館被稱院 瀏覽:699
義大利汽車品牌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754
去伊朗旅遊什麼時候去最好 瀏覽:172
洞浪是中國什麼地方 瀏覽:820
新奧爾良義大利廣場在哪裡 瀏覽:596
中國最貴白酒多少錢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