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說一下1939到1943年所有的海戰
二戰的大西洋戰場的主旋律都是德國在大西洋航線上偷襲駛往英國的商船,從而切斷美國支援英國唯一的生命線.而英國的主要使命就是」破襲」
這場戰爭從39年德國向英國宣戰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這其中的重大海戰有:
1939年9月19日德U-29號潛艇在通往不列顛群島的西航道外一舉擊沉了英國航空母艦「勇敢」號
1939年10月14日,鄧尼茨指派他的愛將普里安少校率U-47號潛艇長途奔襲英國本土海軍基地斯帕卡灣,擊沉英戰列艦「皇家橡樹」號,艦上近800名官兵葬身海底
1939年12月13日,3艘英國巡洋艦在南大西洋上與德國袖珍戰列艦「格拉夫.施佩」號展開激烈戰斗。德艦敗退到中立國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港。由於烏拉圭政府不允許它在港內維修並限期離港,「格拉夫.施佩」號走投無路,被迫自行鑿沉。
1941年春,德國海軍部還派出了大批大型水面艦只參加了大西洋戰役,包括「施佩伯爵」號、「舍爾海軍上將」號、「沙恩霍斯」號等大型戰列艦,他們共擊沉了數十萬噸的貨船和護衛艦船。5月中旬,德國新造的航速最快的巨型戰列艦「俾斯麥」號(4.2萬噸)隨帶新巡洋艦「歐根親王」號駛入大西洋,以圖括大戰果。5月24日晨光初現之時,即在格林蘭海域與出擊攔截的英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遭遇,於是在間距僅14英里之處四艦同時開火。德國兩艦集中對付英最大的「胡德」號,使其爆炸起火,幾分鍾內便沉入海底,「威爾士親王」號也中彈撤離戰場。但德艦不久就遭到以「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為主的英聯合艦隊的追擊,27日,「俾斯麥」號在魚雷、重炮和炸彈的轟擊下成為一團火焰,緩緩沉入波濤之中,艦上2000餘人葬身魚腹。「俾斯麥」號的沉沒,標志著雷德爾計劃用大型水面艦只贏得大西洋之戰的戰略失敗,從此鄧尼茲的潛艇成為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
這只是重大的海戰
另外德國對英國商船的偷襲持續了幾年,而英美派出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也不時擊沉德國潛艇.
關於大西洋戰役,英國人戴維斯.托馬斯在所著的《大西洋之星》一書中的前言中寫到:「大西洋戰役是最長久、最殘酷、最浪費的海上戰役。它幾乎跨越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至少有5400艘商船被擊毀,總計超過2100萬噸位,又有無數人喪生。」
還有發生在歐洲的非英德之間的海戰還有一起.
相當慘烈的.這場海戰由於不光彩報道的比較少.1940年法國戰敗.英國因為擔心法國艦隊落入德國之手.要求當時駐扎在阿爾及利亞的米爾斯克比爾的法國艦隊主力投降英國.而艦隊司令蘇爾上將拒絕投降.因此英國海軍向剛剛還是盟友的法國艦隊實施打擊.法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另外還有
義大利海軍和英國海軍的地中海制海權爭奪戰,
英國遠征軍和日本第一機動艦隊的馬來亞海戰和印度洋之戰
盟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東南亞攻守戰
太平洋上的
樓上說過了對此不贅述
Ⅱ 利薩海戰雙方兵力是怎樣的
利薩海戰是佩爾薩諾指揮的義大利艦隊與B•馮•特格特霍夫領導的奧地利艦隊進行的一次激烈海戰。利薩海戰雙方兵力差異非常大,當時的義大利海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涵蓋最新蒸汽動力快速艦船「迪波托加羅」號及最新炮塔和撞角的「鉛錘」號等共計十二艘鐵甲艦,這十二艘鐵甲艦都配備大口徑線膛炮,除此之外,還有十六條木殼蒸汽機艦船,但因為平時沒有受到嚴格的訓練致使義大利海軍上進心非常匱乏。與義大利艦船相比,奧地利只有七艘鐵甲艦,雖然都是快速艦船但略顯陳舊,在他們的木殼艦中只有一艘是配備最新蒸汽動力,而且只有配備了少量的線膛炮。 利薩海戰雙方兵力雖然差異很大,且奧地利在海上軍事實力上也遠低於義大利,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奧地利的艦隊司令B•馮•特格特霍夫,在他的嚴格訓練下,海軍不僅有強烈的上進心,對海上專業知識更是精通,這些恰恰是義大利海軍所嚴重缺乏的。而且義大利海軍司令佩爾薩諾最初只是將軍艦做一些無謂的調動,在義大利皇帝強制命令下,才准備措施爭取奪下利薩島。利薩海戰雙方兵力差異懸殊、所以特格特霍夫採用「V」字形楔形作戰方式及古老的撞擊戰術合理結合;而佩爾薩諾則是採用傳統作戰方式,更甚者將軍旗錯誤的轉移到了對戰之外的「鉛錘」號上。
Ⅲ 世界著名海戰有哪些
從人類對戰爭最古老的記載中,戰船和海戰便占據著最為重要的一席之地。海戰是陸戰的延伸,但又不僅僅是陸戰的延伸。
對一些海權國家而言,從最早的雅典到後來的英國,反而可以說陸權不過是海權的延伸。誰能控制大海,誰就能控制陸地,過去兩千年來的史實都反復證明著這一點。以下就是精選的、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場海戰
第10位:日德蘭海戰
日德蘭海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海戰(第一是萊特灣),也是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決戰。英國人出動了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德國人也出動了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不過,之所以讓日德蘭海戰成為歷史最重要海戰之一的,並不是規模。
在這一戰中,英國人雖然損失了三艘戰列巡洋艦,但事實上卻是成功「吊打」了德國大洋艦隊,在前衛部隊的戰列巡洋艦偵察支援下,主力戰列艦兩次嚇得德國人180度掉頭逃跑,甚至不得不逼得德國人用戰列巡洋艦發動自殺沖鋒,才算逃出生天。
大夥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場消耗戰,位於歐陸上的德國事實上根本不能自給自足。在速決戰於1914年失敗之後,德國人就從海上被封鎖了。日德蘭海戰是德國人唯一一次下決心動員整個海軍,嘗試突破封鎖的行動。
然後卻被英國強大的艦隊徹底打敗,自此之後,直到1918年投降,全軍都被押送到英國羈押為止,德國海軍再也沒敢走出海港一部(除了潛艇)。可以說,正是日德蘭海戰,打破了德國人贏得一戰的最後一絲希望。
第9位:亞克興海戰(公元前31年)
公元前31年,羅馬共和國正處在從共和制轉向君主制的門檻上。凱撒、龐培、小加圖、西庇阿等一批巨頭都已死於非命。爭奪羅馬王位的,是小一輩的屋大維和安東尼。雙方各自集結了300艘戰艦,最終屋大維擊敗了安東尼和埃及艷後克利奧帕特拉的聯軍,贏得了羅馬統治權。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這一戰,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場內戰。但對世界歷史卻有著更大的影響。屋大維的首都在羅馬,安東尼的卻在埃及。如果吳大維取勝,那麼羅馬就將成為一個以羅馬人的民族性為核心的封閉帝國。
如果安東尼取勝,羅馬則會成為一個繼承亞歷山大的開放思想,繼續向東方擴張、追求民族融合的開放帝國。事實證明,在屋大維的領導之下,羅馬雖然贏得了長期和平,但卻逐漸失去活力和奮斗精神,最終為野蠻人所逐漸入侵、消滅了。
第8位:中途島海戰(1942年)
1942年6月,日本帝國正處在自己的巔峰時期。但在中途島海戰中,不可一世的南雲機動部隊卻遭到美國太平洋艦隊伏擊,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一艘重巡洋艦。而美國人卻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和一艘驅逐艦。自19世紀末日本海軍組建以來,這也是他們所遭受的第一次失敗。
當然,這場海戰的意義遠不止如此。人人都知道,在二戰中決定日本命運的,是太平洋方面的戰事。在這里,日本海軍原本制訂了一套「要塞+機動預備隊」的防禦戰略。在太平洋諸島上建造機場,設立防禦陣地,把大航程的作戰飛機布置在各島上作為航空防線。
如果美國人對某個島發動進攻,就把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預備隊派到該島附近,夾擊美國艦隊。中途島一戰,四艘航空母艦的損失摧毀了日本人的機動預備隊,使他們在後來三年的島嶼爭奪戰中始終無法集中足以抵禦美國進攻的力量,節節失利,從未能在任何一次爭奪戰中獲勝。
可以說,雖然日本人面對著強大無比的美國,雖然從來都沒有獲勝的機會。但正是中途島海戰,摧毀了他能夠與美國戰平或者至少拖延戰爭進程的機會。東亞人民的迅速解放,也同樣是中途島海戰的間接後果之一。
第7位:對馬海戰(1905年)
如果要評選世界歷史上最一邊倒的大海戰,對馬海戰絕對要名列前茅。從1904年開始,日本和俄國便為了中國東北的控制權而展開了日俄戰爭。此時的日本正乘著10年前戰勝清帝國的威風蒸蒸日上,而腐朽破敗的沙俄雖然仍然擁有巨大的實力,卻已經變成了一架運轉不良的機器。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為支援自開戰伊始即被日本人封鎖在旅順的太平洋艦隊。沙俄海軍從波羅的海調集了最先進、最新銳、最強大的戰列艦,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後來又增派了老實戰列艦組成的第三太平洋艦隊。整支艦隊總計擁有多達8艘戰列艦。
而相比之下,因觸雷而損失了兩艘戰列艦的日本人卻只有4艘戰列艦。可即使如此,當俄國人遠渡重洋,航行了18000海里來到日本海時。被養精蓄銳數月之久的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截住,以精準的火力和高超、大膽的戰術機動徹底摧毀,成為了一場教科書式的以弱擊強的經典海戰。
對馬海戰的意義在於。當時日俄戰爭的陸上戰場已經陷入僵持。俄國雖然初期失利,但卻已經集結了數十萬大軍准備發動反攻。日本作為小國,國力事實上已經筋疲力竭。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但對馬海戰失利的消息卻使俄國上下挨了當頭喝棒,頓時士氣全失,國內起義的勢頭開始浮出水面,軍隊也無心作戰,導致沙皇不得不與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媾和。
對馬海戰之後,日本人憑借擊敗白人強國的威望,成為了東亞霸主。沙俄卻陷入了動盪不安和國內矛盾的漩渦。並最終使日本成為了二戰前世界巨強之一,沙俄卻被徹底推翻了
第6位:露梁海戰(1598年)
1598年,入侵朝鮮的日軍已成強弩之末,僅能守住南海岸的幾個港口要塞。而此時,統治著日本的豐臣秀吉剛剛病死,日本全軍上下無一人想在朝鮮多留一日。
日本第一軍小西行長被明軍包圍,動彈不得。島津義弘不得不率領艦隊前去救援。但二者卻在露梁海戰中遭到明軍將領鄧子龍和朝鮮將軍李舜臣的聯合艦隊攻擊,幾乎全軍覆沒。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這一戰之後,日本人直到19世紀末,都不敢再對亞洲大陸進行入侵。再加上明朝始終拒絕與日本建交,再加上後來日本的封閉政策。導致日本在此後將近三個世紀中,都不敢踏上亞洲大陸一步,乖乖地自己鎖國大吉了。
第5位: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年)
真以為拿破崙真是輸在了莫斯科、萊比錫和滑鐵盧?錯!大錯特錯!這位大皇帝的命運,早在他最輝煌的1805年就已經奠定了!像拿破崙這樣偉大、精明的軍事家,早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英國。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而擊敗英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登陸英倫三島。可為什麼沒登陸呢?兩點,一是英國人買通了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從陸上威脅法國本土。二就是從海上擊敗法國艦隊。
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斗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21艘戰艦被俘。
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斗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而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一個特拉法爾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
第4位:白江口海戰(663年)
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朝鮮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而且乖乖地派遣唐使學了將近1000年。然後想當大爺,梁露海戰又被抽了一頓,回去繼續當了300年孫子!
第3位: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失敗(1588年)
16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剛剛結束。西班牙將阿拉伯人從伊比利亞半島驅逐了出去,在歐洲建立了強權。當時的英國卻仍是一個並不太強大的島國。不過在格拉沃利訥海戰中,英國海軍卻利用奇襲戰術,徹底擊敗了統治著大海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幾乎使其全軍覆沒。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英國如何成為了通知世界大洋300年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海洋帝國?就是憑借這場格拉沃利訥海戰!從此時起,已經殖民到了美洲的西班牙帝國走向了下坡。英國奪得了大西洋,終於將國家推上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第2位:勒班托海戰(1571年)
現代西方都是基督教國家,可是基督教卻不止一次處在岌岌可危的地位上。在地面上,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和法蘭克人的國王鐵錘查理,在東西兩端守住了基督教世界的疆界。但在海上,直到16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都還在不斷擴張著地中海制海權。
改變世界史的十場著名海戰
直到1571年,以西班牙為主導,幾乎整個基督教世界都聯合起來,組成了一支聯合艦隊,與土耳其人在勒班托海戰中一決雌雄,最終擊敗了後者。勒班托海戰不僅是劃槳時代的最後一場大海戰。也為直到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教世界,劃定了疆界。
第1位:薩拉米斯海戰(公元前480年)
公元前480年,佔有世界4/5領土(除中國以外)的波斯大王薛西斯,率領數十萬大軍入侵希臘。整個西方世界岌岌可危,即將拜倒在亞洲鐵蹄之下。溫泉關會戰之後,薛西斯一路直抵雅典,將這座希臘文明中心城市化為廢墟。
雅典公民全部轉移到了薩拉米斯島上。並在這里,聯合所有抗擊波斯入侵的希臘人,在薩拉米斯海峽與波斯人決一死戰,利用海峽的狹窄地形,僅憑300餘艘戰艦便擊敗了波斯人的600艘戰艦。在這一戰之後,薛西斯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動搖,因為擔心後方新近征服的民族發生叛亂,撤離了希臘。
第二年,希臘陸軍擊敗波斯陸軍,光復雅典。雖然這場海戰從軍事上講並不能算是大勝。但誠如歷史學家所共識的。薩拉米斯海戰無疑是西方文明的支柱。
如果沒有這場海戰,希臘人絕對無法抵擋住波斯人海陸並進的進攻。如果希臘遭到毀滅,希臘文化便會遭到毀滅。而正是希臘文化的果實和影響力,締造了今天的整個西方世界。因此,薩拉米斯海戰作為單次海戰對世界的影響,足以排名世界第一。
參考中國軍事網
Ⅳ 義大利海軍的實力
義大利海軍的兵力總人數約為36000名,其中應征義務兵員3500人,另有文職雇員為14000名。根據義大利海軍參謀長馬爾切羅·德唐諾上將2004年1月份的一份陳述,海軍的兵力總人數將在2007年下降至34000名,從而實現全職業化,與此同時,文職雇員總數將上升至16000名。 義大利海軍由艦隊、海航兵和海軍陸戰隊3個兵種構成。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對海軍實施戰略指揮,海軍總參謀長對其實施作戰指揮,實際上履行海軍司令的職責。海軍參謀長為海軍最高領導,中將軍銜,直接受國防部長和國防參謀長領導。海軍參謀部(MARISTAT)駐地羅馬,為本軍種總部機關,下設各業務局和監察署(局長和總監的編制軍銜分別為准將和少將),局以下設處(處長軍銜為上校)。 意海軍部隊在作戰部署上以1個作戰艦隊、4個海軍軍區和2個獨立軍區、1個水下突襲司令部為主體,以各海軍基地、港口為依託,構成可進行近海防禦和遠海機動作戰相結合、攻防相得益彰的合理布局,使海軍在整體上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作戰體系。
編輯本段主要兵力
概要
義大利海軍後備兵力總人數約為21000名,現役海軍航空兵2500人, 海軍陸戰隊2100人。現役各種艦船237 艘, 其海軍艦隊實力119艘,其中主要作戰艦艇包括潛艇6艘、輕型航母1艘、導彈巡洋艦1艘、導彈驅逐艦4艘、導彈護衛艦12艘、輕型護衛艦8艘等;裝備各型飛機109架,其中AV-8B型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16架、訓練型TAV-8B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2架、SH-3D/H海王反潛直升機26架、AB-212反潛直升機50架、EH-101默林多用途直升機4架。另有大西洋II型反潛巡邏機17架(含備用機)列編在空軍,歸海軍使用。
潛艇
共6艘,其中薩烏羅級2艘,佩羅希級(又稱薩烏羅改進型)4艘。薩烏羅級潛艇是義大利海軍從1978年開始服役的常規動力潛艇。其主要任務包括反潛、反艦、巡邏和破壞海上交通線,運送突擊隊員等。薩烏羅級潛艇在設計上十分重視提高隱蔽性和降低雜訊,大大降低了艇的暴露機會。首制艇於1978年服役。該級共建造了4艘,除第一艘於1978年服役,第二、三、四艘分別於1980年初以及1981年加入現役。佩羅希級是義大利海軍為了在新型90型常規潛艇服役之前,保證水下攻擊力,於1984年在薩烏羅級潛艇的基礎上發展的改進型潛艇。改型增加了先進的導航電子設備,換設了性能更先進威力更大的魚雷,除此之外,外觀上基本上沒作什麼改變。
航母
目前意海軍僅有1艘自行建造的輕型航母「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該艦於1981年3月在義大利聯合造船公司的蒙法爾科內船廠開工建造,1987年8月服役,一共用了6年時間。該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3370噸,標准排水量為10100噸。和其它航母不同的 是它排水量非常小,曾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艦總長180米,寬33.4米,吃水 6.7米。飛行甲板前端設有傾斜度為6.5的躍飛甲板,用於起飛鷂式垂直短 距起降飛機。飛行甲板上可停放6架海王直升機或相應數量垂直短距起降飛 機。 機庫設在飛行甲板以下,高約6米,相當於兩層甲板的高度;長110米, 約占艦體總長度的2/3,寬15米,總面積達1650米,可用於存放12架直升機或垂 直短距起降飛機。 動力裝置:常規動力,4台美國造LM-2500燃氣輪機,2軸推進,功率8.1萬 馬力,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7000海里/20節。 雖為輕型航空母艦,但其搭載飛機能力和反潛、反艦、防空作戰能力都較 強。主要武器裝備:4座傾斜發射奧托馬特MK2遠程反艦導彈系統(射程180公里),2座8聯裝阿斯派德防空導彈系統(備彈48枚),3門雙管40毫米炮,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搭載飛機: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9架,直升機12架。人員:艦員550人+航空人員366人。
巡洋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導彈巡洋艦是意自行建造的首艘新型巡洋艦,有些西方國家將其歸類為直升機母艦。該艦於1969年 7月服役,服役後一直作為艦隊的旗艦,率領中型水面艦艇編隊在中近海執行反潛、反艦和防空作戰任務。艦上裝備有小獵犬導彈發射架和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架,採用紫苑武器綜合控制系統。1981至1984年初該級艦進行了改裝,安裝了4部彈射器和3座40毫米雙聯裝艦炮。標准排水量:7500噸 滿載排水量:9500噸。主尺度:總長179.6米,艦寬19.4米,吃水6米。飛行甲板:長40米,寬18.6米。動力:2台蒸汽輪機,73000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5000海里/17節。艦員:557名,其中軍官53名。載機:6架AB 212反潛直升機。
驅逐艦
共有2個級別、4艘艦。其中德·拉·彭尼級2艘、大膽級2艘。彭尼級導彈驅逐艦於80年代末期始建,是意海軍二戰後建造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該級艦抗沉性好、穩定性強、上層建築和動力艙的布置獨特;大膽級是意海軍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造的第二代防空型導彈驅逐艦。該級艦適航性高、操機環境好、作戰指揮反應快。計劃2004-2006年退役,此外,意目前正在建造2艘地平線型防空艦。首艦預計2007年交付使用。
護衛艦
共有3個級別20艘(狼級4艘已於2004年前全部退役),其中西北風級8艘、阿蒂格利爾級4艘、智慧女神級8艘。西北風級首艦「西北風」號於1982年1月服役,其後7艘則以一年1-2艘或3艘的建造速度在1985年全部建成服役。智慧女神級護衛艦是義大利海軍在80年代中期建造的一種相對低廉但性能不錯的小型護衛艦。首艦「智慧女神」號於1987年2月建成,隨後各批次艦也在1992年初全部建成服役。
航空部隊
海軍陸戰隊通過直升機支援大隊為其提供支援,該大隊配備有6架SH-3D海王 部隊運輸直升機和6架用於空降突擊任務的AB-212火力支援直升機;海上突擊任務主要由18輛LVTP-7兩棲裝甲人員輸送車和VCC-1 30輛、VCC-2 40輛來完成。海軍陸戰隊配備有由海軍直接管理的兩棲艦船: 3艘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其中「聖·朱斯托」號在和平時期被改裝成供里窩那海軍學院使用的訓練艦;14艘LCM型登陸艇和17艘小型人員輸送艇,所有這些艦艇都具備搭載海軍陸戰隊的履帶式裝甲車輛的能力。 海軍航空兵部隊編制人員為2500名,編有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個反潛直升機中隊,裝備16架AV-8B、2架雙座TAV-8B鷂式艦載戰斗機以及79架直升機(29架SH-3D海王直升機;50架AB-212直升機,其中有23架被作為岸基飛機用於反水面戰和部署在「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上)。在50架AB-212輕型反水面戰直升機中,有44架可作為艦載機搭載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剩餘6架AB-212可用於為陸戰隊提供支援。2個SH-3D海王直升機中隊駐地為盧尼(第一直升機中隊)和卡塔尼亞(第三直升機中隊);第二、第四和第五AB-212直升機中隊駐地為盧尼、塔蘭托和卡塔尼亞。所有18架海鷂戰斗機基地位於塔蘭託附近的格羅塔列。根據前面提及的有關馬爾切羅·德唐諾上將的陳述,海軍航空兵大隊的未來建設將主要集中在3個最為重要的戰略陣位:塔蘭托、拉斯佩齊亞和奧古斯塔。14架用於執行反水面戰任務的「大西洋」MK2固定翼海上巡邏飛機均來自卡塔尼亞的空軍第86中隊和卡利亞里的空軍第88中隊 。在經過兩次現代化改裝後,這些飛機都將接近有效作戰壽命的最後年限,並且急需尋找替代品。海軍航空兵的附加「資產」還有:能攜帶鸕鶿1型反艦導彈的義大利空軍狂風攻擊戰斗機。15架由阿古斯塔·韋斯特蘭飛機製造公司生產的用於執行搜救任務的西科爾斯基HH-3F型直升機。義大利海岸警衛隊和海關部門都擁有自己的航空大隊。
Ⅳ 地中海海戰的戰爭情況
地中海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自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宣布正式參戰開始,至1943年9月10日義大利海軍艦隊在馬爾他島向英國投降止。歷時3年3個月。地中海海戰主要是英美為首的同盟國與義大利、德國圍繞著地中海海上交通線展開的爭奪戰。地中海戰場與歐洲戰場、非洲戰場直接關聯,對大西洋戰場、東南亞戰場產生了重要影響。地中海戰場由於英國和義大利雙方戰略指導和兵力配置、部署狀況,海戰態勢處於彼此攻防轉換的局面。英國基本上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方式。1942年6月以後,美國海軍投入地中海戰場,增強了盟軍在地中海的實力。德國海軍也派出潛艇、魚雷快艇和輔助艦艇投入地中海戰場,但對地中海戰場來說,「這種助力的作用是不大的。」地中海海戰,根據其戰場形勢的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
Ⅵ 義大利海軍二戰時有什麼軍艦
戰列艦7艘: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3艘------「維托里奧.維內托」,「利托里奧」,「羅馬」。
標准排水量超過40000噸,航速31節,主炮為三座三聯裝381mm炮,副炮為四座三聯裝152mm炮
「康特.迪.加富爾」級2艘-------「加富爾」,「凱撒」
標准排水量28000噸,航速28.5節,主炮為10門320mm炮(前後各一座三聯裝和一座雙聯裝主炮塔),副炮為6座雙聯裝120mm炮
「卡歐.杜伊里奧」級2艘,-------「杜伊里奧」,「安德列婭.多里亞」,系「加富爾」級改進型,排水量,航速,主炮火力相當,但副炮布局進行了改進,為四座三聯裝120mm炮
重巡洋艦7艘:
「塔蘭托」級2艘-------「塔蘭托」,「的里雅斯特」,排水量一萬噸出頭,航速35節,主炮是四座雙聯裝203mm炮,該級巡洋艦追求高航速,而適當降低防護能力,裝甲厚度才76mm。攜帶兩架艦載偵察機,從A號主炮塔前面的甲板下機庫內提升到前甲板再彈射升空,比較怪.......
「扎拉」級4艘---------「扎拉」,「阜姆」,「波拉」,「戈里齊亞」,排水量12000噸,航速31節,火力等同「塔蘭托」級,但該級巡洋艦艦體較短,防護好,裝甲厚度達150mm,算是二戰防護最好的重巡洋艦型。攜帶偵察機兩架,也是從艦艏甲板彈射起飛。
「博爾扎諾」級一艘,系「塔蘭托」級改進型,照舊是高航速,低防護。火力與排水量等同,但艦載偵察機的位置由艦艏甲板下改到了艦體中部,這樣不影響主炮射擊。
輕巡洋艦:
「朱桑諾」級4艘,艦名略,標准排水量5600噸,航速35節,主炮為四座雙聯裝152mm炮,能攜帶兩架艦載偵察機。
「卡多納」級2艘,系「朱桑諾」級改進型,其實還不如「朱桑諾」級........排水量減小了一點,火力等同,航速等同,這兩級輕巡洋艦規格太小,裝甲太薄,幾乎形同虛設.......
「蒙特庫科里」級2艘,標准排水量加大到近8000噸,防護能力大大加強,火力還是8門152mm炮,被譽為義大利輕巡洋艦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奧斯塔」級2艘,系「蒙特庫科里」級防護加強型,排水量進一步加大,火力航速不變,完全可以與列強其他型號輕巡洋艦相抗衡!
「阿布魯奇」級2艘,標准排水量過萬噸大關,屬於大型輕巡洋艦范疇了!火力為10門152mm炮,前後各一座三聯裝和一座雙聯裝152mm主炮塔。防護能力也極強。被譽為義大利最精銳的巡洋艦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級艦的第二艘「朱塞佩.加里波第「號,一直服役到戰後70年代,並接受了美國的導彈化改裝,加裝了四枚射程接近3000公里的」北極星「A-1戰略彈道導彈,當真是世界上最強的導彈巡洋艦了!
另外還有共計12艘小型的「羅馬尼」級輕巡洋艦在大戰爆發後開工,戰爭期間完工3艘,標准排水量才4700噸,裝備四座雙聯裝135mm主炮,航速高達37節。該級艦算作小型偵察巡洋艦。
Ⅶ 利薩海戰的海戰概述
利薩海戰發生於1866年7月20日,在普奧戰爭期間,義大利海軍同奧匈帝國海軍於在亞得里亞海利薩島(現南斯拉夫維斯島)附近進行的海戰。6月16日由11艘裝甲艦、5艘巡航艦、3艘炮艦組成的義大利分艦隊,在佩爾薩諾海軍上將率領下,從安科納出海,企圖用登陸的方式攻佔設有防禦工事,作為奧匈帝國海軍基地的利薩島(島上有9處永備工事,11個炮兵連共88門火炮,守島部隊近3000人)。 7月18和19兩日對利薩島的進攻組織得不好,意軍沒有掌握有關守島部隊的必要情報,遭到了奧軍的頑強抵抗。7月20日拂曉,一支由7艘裝甲艦、7艘炮艦、1艘桅帆戰列艦、5艘巡航艦、1艘輕巡航艦組成的奧地利艦隊,在馮·特格特霍夫海軍少將率領下前往支援守島部隊。奧匈帝國艦隊突然發起攻擊,集中炮火打擊義大利艦隊的中軍各艦。但裝甲艦之間的炮戰未能奏效。於是奧匈帝國的旗艦「斐迪南·馬克斯大公」號裝甲艦撞擊義大利的「義大利國王」號裝甲艦,後者連同四百名艦員被擊沉,從而決定了這場海戰的結局。另一艘義大利軍艦「角力場」號被炮火擊中後起火,失去戰鬥力,最後爆炸。
此後,義大利艦隊轉入退卻。義大利失敗的原因是偵察很差,沒有戰斗計劃,通信聯絡不好和佩爾薩諾海軍上將優柔寡斷。
Ⅷ 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海軍參加了那些海戰
塔蘭托戰役與馬塔潘角海戰、波恩角戰役,但是由於義大利在軍事上並未准備妥當,且發展路線不全與軍事高層人員的保守,在地中海與英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交戰中屢次敗陣,義大利海軍作用僅能作以存在艦隊,尤其是在塔蘭托戰役與馬塔潘角海戰後,義大利艦隊喪失了大部分的主力艦,從此失去了戰略影響力,只能屬於醬油黨這一夥的了。其實義大利的海軍比他們的陸軍要出彩一些,當時的義大利戰艦有著比較不錯的評價和良好的艦艇設計。小型艦艇的表現則出乎預期,許多小型艦艇在地中海的行動中有著勇敢和傑出的表現。但是一些義大利巡洋艦缺乏裝甲保護,而所有義大利戰艦都未配備雷達,雖然未裝備雷達的劣勢可由義大利戰艦裝配具有良好的測距儀和火控系統部分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