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不懂義大利語怎麼看歌劇

不懂義大利語怎麼看歌劇

發布時間:2023-03-19 07:06:52

A. 歌劇一般都是用義大利語唱的,那為什麼美國人很多都喜歡聽歌劇,難道他們能聽得懂嗎

第一,歌劇並非都是義大利語的,也有法語、德語、俄語乃至英語歌劇;第二,歌劇的魅力主要不在語言,而在於音樂和人聲的魅力;第三,欣賞歌劇在西方逐漸演變為顯示品味的文化活動,觀眾中自然不乏附庸風雅者;第四,真正要欣賞現場演出的歌劇,需要事先對情節乃至歌詞有所了解。

B. 義大利語歌怎麼學

有一本書《義大利語語音歌唱教程》,推薦您參考一下。

該教程詳細地介紹了義大利語語音的發音方法,並編有大量的詞彙練習,其中相當部分的詞彙選自義大利文的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中的唱詞。本書還系統地歸納了義大利語語音的特點、規則及中國人學習該語音常見的錯誤發音情況,供學習者學習、借鑒。本教程可作為聲樂專業學生和以美聲唱法為主攻方向的歌手們以及愛好音樂、研究義大利語語音的朋友們學習義大利語語音的教材和自學用書。 (附盤)

ISBN: 7561512929

C. 歌劇必須用義大利語唱嗎

歌劇有很多語野歷言的,義大利語的比較多,其次是法語、德語,俄語的也有幾個、散者還有捷克語的。後來也有了沖脊薯英語的輕歌劇。

D. 歌劇《破碎的心》義大利語言如何學啊!著急

自己去學

E. 你是學歌劇的么學歌劇義大利語是絕對要學的么

歌劇中絕大部分的語言都是義大利語,其次還有法語、德語、俄語等很多語言,很多藝術歌曲還有捷克語之類的。其實對於初學者來說,一開始需要學習的是義大利語語音,就是學習看到一個單詞應該怎麼讀。所有語言都和國際音標相連,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費力。如果您想更好的表達自己的作品,會讀了,還要明白每一個字的意思,然後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初期選擇這樣的方法就好,久而久之,即便你不專門去學習義大利語,您也會明白很多詞的意思了。祝您成功

F. 歌劇必須用義大利語唱嗎

不用。

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是唱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戲劇)。歌劇在16世紀末,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借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歌劇在西方語言的代表字Opera來源於拉丁語"作品"的復數形式(Opus, Opera),後經義大利文推廣至其他歐洲語言,顧名思義歌劇原意不單單包括舞台上的獨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對白、表演和舞蹈。

16世紀末,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有一群人文主義學者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團體,以復興古希臘的舞台表演藝術。他們相信古希臘的戲劇中的"合頌"部分實際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認為古希臘的戲劇實際上就和今天的歌劇一樣,全部劇情皆以歌曲交代。

因此當現知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Dafne)》於1597年首演時,風評一片贊好,皆認為"成功復活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

但《達芙尼》最終不幸失傳,但佩里的另一套首演於1600年的歌劇《尤麗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但今天歌劇界最古老的標準保留劇目的歌劇,當數1607年首演於曼都瓦宮廷的克勞迪奧·蒙泰韋爾迪作品:《奧菲歐(L'Orfeo)》。

G. 在悉尼歌劇院連聽兩場義大利歌劇,一個字沒聽懂的我居然潸然淚下

如果我只是和其他遊客一樣,去了悉尼歌劇院,只在外圍拍拍照,打個卡,而不進去深入了解,可能我的這趟悉尼之行不會如此奇特。

結果,我不僅聽完了一場完完整整的義大利歌劇《圖蘭朵》,感覺不過癮,第二天獨自一人又去聽了一場《Great opera hits》(最流行的歌劇經典片段),而且不可思議地為之落淚。要知道,我聽的可是義大利文啊,一個字都不明白,誰知道歌劇就這么輕而易舉地把我征服了呢?

事情是這樣的。其實一開始我和同行的三個小夥伴不打算去悉尼歌劇院聽歌劇的,一是因為我對歌劇除了知道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以外一無所知,二是我覺得自己是俗人一個,跟高雅藝術沾不上一點邊。還有一點就是,這種世界最頂級的藝術是用義大利語唱的,我又聽不懂,為什麼要去浪費錢呢?

但後來我們一商量,來都來了,問問價格吧,如果便宜就去聽聽吧。結果一問票價,站票才47澳元,也就是人民幣兩百多塊,而且可以聽兩個多小時,挺值得的。於是我們四個人就都買了第二天晚上《圖蘭朵》的站票。當時我們可以有好幾個選擇,但也就是聽過《圖蘭朵》這個名字,覺得名氣大才選的。而事實證明,我們還真是選對了。《圖蘭朵》是所有義大利歌劇中唯一以中國為題材的歌劇,而且全程都有中英文字幕(這個才是重點)。

第二天晚上7:30,歌劇准時開始了。再一次炫耀下我們是多麼幸運,《圖蘭朵》不僅僅有演員表演和歌劇,而且台下還有現場交響樂演奏。

一開始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是關於中國的歌劇,只是覺得演員身上的戲服似曾相識,而且《茉莉花》這個旋律一遍一遍響起。但是我們不能網路啊,因為在欣賞歌劇的時候是不允許看手機的,手機要保持靜音或者關閉的狀態,只有結束才可以拍照。我親眼看到有一個人偷偷拿起來了手機,被歌劇院管理人員盯了好久。好不容易憋到中場休息,我們才可以拿出手機。本文的配圖部分來自於網路。

原來《圖蘭朵》講的是這么一個故事。中國元朝時期有一位非常美貌的公主,很多王子愛慕公主的容顏向其求婚。但是這位公主十分冷血,向所有的求婚者提出三個問題,如果答不上來就要將其砍頭。其中一位在流亡中的王子對公主一見鍾情,答出了公主的三個問題。但是公主耍賴,不想接受王子的求婚。於是王子也考了公主一個問題,如果能在第二天黎明之前知道王子的真名,公主就可以不嫁給自己,而且自己還要被砍頭。公主逼迫王子身邊的侍女柳兒告訴她王子的真名,柳兒不從,為了王子自盡而亡。後來,王子強吻公主,並告訴了公主自己的名字。第二天黎明到了,公主向公眾宣布了王子的名字叫做「愛」,並接受了王子的求婚。

作為中國人,我們可能覺得這個故事挺荒謬的。而事實上,《圖蘭朵》歌劇的創作人普契尼其實是以《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個故事為藍本,憑自己的想像編出來的故事,普契尼也從未到過中國,《圖蘭朵》沒有寫完就去世了。這是一個「愛能戰勝一切」的故事,也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我還特地網路了下,歌劇的重點不在於故事,而在於歌唱家的唱功和表演,所以即使《圖蘭朵》和真實中國歷史出入很大,但從藝術角度來說,這個並不重要。藝術本來就是要高於生活的。

要說《圖蘭朵》中最著名的片段莫過於《今夜無人入睡》了。當這首熟悉的旋律響起時,我才意識原來這出自於《圖蘭朵》。從前經常會在晚會上看到,但沒有任何感覺,可今天身臨其境在歌劇院中親眼看到和聽到演員唱出這首如此打動人心的旋律,我的心都要化了。

《今夜無人入睡》的背景竟然如此悲涼。王子明明猜出了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是公主卻不願意嫁給王子,第二天就要知道自己的命運是活下去還是被砍頭了,這一夜註定是無眠之夜!即使知道公主知道了自己名字就會被砍頭,可王子依然告訴了公主自己的名字,這不是愛是什麼呢?怪不得公主會說「看到其他求婚者只有藐視,可看到這位王子卻充滿恐慌」這不是愛是什麼呢?雖然我站在後面,看不清演員的臉,但我依然被演員的表演和「愛」這個主題深深打動了,愛的力量如此強大,無人可擋!

看完《圖蘭朵》後,感覺太好,我獨自又去買了一場《Great opera hits》。這是我在悉尼歌劇院官網上購買的,而且是前排坐票,第二排看的一清二楚,特別過癮。票價加手續費一共70多澳元,雖然只有一個半小時,但現在我可以自豪的地說,我也是義大利歌劇入門級別了,聽了有《卡門》《圖蘭朵》等著名歌劇最有名的片段,還聽到了電視晚會上經常聽到的《祝酒歌》。

第二場歌劇沒有交響樂伴奏,但是有鋼琴獨奏,加上鋼琴演奏者一共才6個人。但同樣非常精彩。讓我最震撼到的是,5位歌唱家中有兩位是亞洲人,一位中國年輕小夥子,一位韓國的大叔。一開始,我心裡在嘀咕:

要知道這可是世界級殿堂悉尼歌劇院啊,他們唱的可是義大利歌劇呀,聽眾90%以上都是歐美人和澳大利亞本地人,感覺有些像找金發碧眼的歪果仁來演我們《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

然而這兩位藝術家一開唱,我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會在這里演出了。我還特地查了下中國小伙的名字:Haotian Qi,網路上沒有任何信息,但是谷歌上顯示,這位齊先生可是獲獎無數的歌唱家啊,6歲就開始唱歌了,在南京上的大學,後來到悉尼上研究生,並開始了演藝生涯。閉上眼睛,我絲毫感覺不出他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三大男高音有什麼區別,他的聲音高亢渾厚,我的語言已經無法去形容了。

而那位韓國歌唱家更是讓人驚嘆,唱功就不用提了,而且在歌唱時十分投入,自己都流淚了。

我在聽這五位歌唱家輪流上場,要麼獨唱,要麼合唱時,一個字聽不懂,這次就沒有字幕了。不僅我聽不懂,全場90%的聽眾都是聽不懂的,因為主持人在讓義大利人舉手時,全場幾百位聽眾中不到十個人。

我總算領略到音樂無國界是怎樣一種體驗了。對於美的追求和嚮往是出自於人性的需求,和膚色,國籍,性別都沒有任何關系。於是我不知不覺就在藝術的感官享受中融入其中,隨著悠揚的曲調情緒也千回百轉,不禁潸然淚下。

我也不知道我流淚是不是流錯了,萬一人家唱的喜劇結果我哭,豈不是顯得我好傻?於是趕緊瞥了眼其他觀眾,看到不少人都拿紙開始擦眼淚,我才放下心來。

謝幕時,掌聲雷鳴,觀眾尤其為我們亞洲的兩位歌唱家喝彩。讓我想到圖蘭朵謝幕時長達五分多鍾的掌聲。

歌劇除了給人一種精神上的美感以外,對觀眾著裝也是有要求的的,需要穿正裝,不過呢,沒有正裝的話休閑裝也是OK的。一旦穿著上講究起來,人也就有了更多的儀式感,對自己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看歌劇時不能說話,不能看手機。兩場歌劇聽下來,最讓我佩服的是觀眾們的素質都非常高,基本沒有人講話和看手機。

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去悉尼,一定不要錯過去悉尼歌劇院聽一場歌劇的機會,說不定你也會愛上這種看似高雅,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美之藝術。

H. 如何欣賞歌劇聽不懂義大利語就不能很好欣賞嗎

首先 要多聽 培養樂感

然後多看背景知識 很多歌劇背後的故事都很經典哦

再次,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其實局模,音樂埋臘頌中 語言不是最重要的 能理彎鄭解當中的情就已經達到聽歌劇的目的了

I. 完全不懂義大利語,如何欣賞歌劇《奧菲歐》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聽歌劇?

1. 歌劇作曲構架復雜宏大,能從更多角度刺激大腦,產生幸福感。 常見的流行歌,通常結構是把兩三段洗腦旋律接在一起,反復重復,往往一遍沒聽完我們就能跟著唱。我在學吉他的時候,經常看到視頻教你「4個和弦彈80首歌」。很多流行歌都是用的同一套和弦。

而歌劇聽第一遍很有可能還在雲里霧里。當讀懂結構、反復聽熟之後,才能發現「哦,原來這段音樂是主題」「原來這一段反復出現是要表達這個意思」「啊,這一段是前面那一段的變調」。對劇作的理解加深後感受完全不同。熟悉樂章後心中有大局,情節引起的內心感受和熟悉的音樂契合在一起,那種幸福感難以言喻。慢慢聽懂作曲的精妙之處,體會不同語言之美,打破時空局限,與百年前的作曲家在人類情感層面上共鳴,能消除孤寂感、帶來幸福。

請注意,並不是說流行樂不好,我偶爾還聽丁日呢。麻辣小面和精緻大餐都能讓人愉悅。歌劇愛好者也沒必要產生謎之優越感。

2. 歌劇是自我反省和自我認識的工具。 16世紀的法國詩人皮埃爾·德·龍薩說:

「把事物的真相藏進神話故事裡吧,給它穿上華麗的外衣;以易於接受、色彩斑斕的神話故事的形式,這些秘密才能進到普通人的腦子里,當真理赤裸裸擺在人們眼前時,人們是不會理解的。」

英國的音樂學家羅伯特·唐寧頓說:

「古代神話裡面反復出現的所有主角身上,都能看到我們自己性格的某些影子,而這些正是我們自己最無法理解或內心中最不願去主動面對的。」

當今快餐一樣的新聞和文字表述,是對人性的過度簡化,容易讓人失去同理心、失去自省的機會。本文最後會談到歌劇《奧菲歐》的兩個不同結局,哪一個會更能讓你產生共鳴?

不懂義大利語沒關系,下面已經准備好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本文使用指南:

(1)先看一遍文章,知道大致劇情,每一幕發生了什麼;

(2)著名唱段都標出來了,翻譯了大意,復制粘貼歌名去蝦米聽個耳熟;

(3)再讀一遍文章加深理解,然後對照著看一遍視頻;

然後就能胸有成竹的去看現場啦!

開始前:

(1)本文是觀劇准備筆記。在理解了歌劇的創作背景、作曲結構、辭本寫作和唱段特點之後看劇,和全無准備地看劇感受非常非常非常不同。可以誠懇地說,沒有準備就去看現場,是殘暴的浪費。在此鞭策自己,順便悔過以前浪費的歌劇門票。

(2)本文不可避免會劇透歌劇情節。去看《梁祝》,你就知道會有殉情化蝶,不會有誰說「啊~被劇透了,不看了」吧。畢竟歌劇之美不在劇情懸疑,捨本逐末要慎免。

(3)雖是業余愛好,寫本文時查閱了很多資料聽了很多課,盡量嚴謹。斷斷續續一個月花了幾十個小時。既是自己的學習記錄,也希望對准備觀劇的同好有幫助。

故事背景:

嚴格來說第一部歌劇是1598年的《達芙妮Dafne》,辭本尚存但音樂已失傳。第一部保存完好的歌劇名作是蒙特威爾第發表於1607年的《奧菲歐Orfeo》。奧菲歐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半神,非常擅長彈琴唱歌。在奧菲歐的苦苦追求下,小仙女尤瑞迪奇終於答應嫁給他。婚後不久,尤瑞迪奇在溪邊摘花時被蛇咬身亡。悲傷的奧菲歐決定勇闖冥界帶回愛妻。歌聲打動了冥後和冥王,冥王說「可以讓你把尤瑞迪奇帶回人界,但有一個條件:離開冥界時她跟在你身後,你不準回頭看」。你猜他回頭沒有?

作曲家: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是弗羅倫薩歌劇同好社(Florentine Camerata)成員。16世紀的眾多同好社相當於一個個的私人智庫。該社團成員有Vincenzo Galilei(你們熟知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他爹)、GiovanniBardi、Giulio Caccini、PietroStrozzi以及時不時來訪的Girolamo Mei。

當時大行其道的音樂是牧歌(madrigal),牧歌的特徵是word painting,也就是說用音樂來描繪詞彙的意象。例如唱到「跑下山坡」歌聲就從高跳躍降低,唱到「死亡」歌聲就低沉,唱到「降雨」這個詞音樂就滴滴答答。

弗羅倫薩歌劇同好社認為這很「幼稚」——多個聲音合唱混雜,除了顯得作曲家「我能作出這樣復雜的曲~叉個腰~」之外,並沒有太大意義,表達力不夠強。弗羅倫薩歌劇同好社想復興古希臘的音樂。古希臘認為音樂是有神性的,能打動人心甚至能改變自然,但古希臘的樂譜基本失傳了。於是弗羅倫薩歌劇同好社開始了音樂實驗,要復興古希臘的音樂風格。如何讓音樂傳達出文字中難以傳遞的情緒和感受呢?弗羅倫薩歌劇同好社總結出了三個推論:

(1)唱出的文字必需讓人聽了就能懂。於是不能幾個人幾聲部同時唱,而是單一人聲在伴奏較少的情況下唱。

(2)唱詞要和說話一樣在自然正確的地方抑揚頓挫。不能讓文字的節奏順從音樂,而要恰恰相反。

(3)音樂要能表達出文字表達不出的內心感受和情緒,而不是單純地放大文字的含義。

這就高級了。《奧菲歐》就是蒙特威爾第作為實驗的第一作。讓人不得不感嘆蒙特威爾第真是天才,各種曲風都能寫,而且最初的作品就已經相對成熟。

作品結構:

《奧菲歐》由一個序幕和5幕組成。以下是每一幕的大致內容和知識點。

序幕:

開場是一段 托卡塔 (點鏈接聽聽看)。旋律由小號、弦樂再加上更多樂器重復了三次。雖比不上近現代歌劇的華麗豐富,但旋律優美精緻。隨後La Musica音樂女神出場,唱道「各位貴族的老爺和夫人們,我就是音樂本樂,有撫慰人心的力量,下面介紹一下奧菲歐…」。這是現當代歌劇裡面沒見過的,非常有趣。最初歌劇是宮廷專屬的娛樂,所以要向出資僱傭音樂家和歌手的貴族致敬。

音樂女神每唱完一節,樂隊都會奏一段同樣的旋律,稱為ritornello(回復樂段)。回復樂段可以為宏大的音樂著作提供結構感。這也是蒙特威爾第的標志戲劇手法。La Musica ritornello在第二幕結尾時和第五幕開始時重現,猶如一個主旨(leitmotiv),反復敘述音樂的力量。

第一幕:

牧羊人和小仙女們載歌載舞,慶祝奧菲歐和尤瑞迪奇即將締結婚姻。17世紀初還沒有發明詠嘆調,牧羊人唱的是宣敘調。與同期其他作曲家相比,蒙特威爾第的宣敘調更富有旋律感和戲劇性,被稱為dramatic recitative戲劇性宣敘調。蒙特威爾第的宣敘調風格得到了學徒的良好繼承,成為了歌劇常見的戲劇手法。蒙特威爾第的宣敘調表現出的自信和想像力至今難以超越。

小仙女們合唱"Vieni, Imeneo, deh vieni(來吧,婚姻之神,來吧)"為奧菲歐和尤瑞迪奇祝福。然後全體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點這里聽聽) "Lasciate i monti, lasciate i fonti(奔下高山,奔離清泉)"。這一段很洗腦,會反復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曲子是牧歌風格,要知道蒙特威爾第可是十多歲就出版了兩本牧歌集的牧歌小王子,輕車熟路。順便,學語言的處女座發現義大利語和英語在這里都可以押韻,舒坦~

從作曲的角度,「Lasciate i monti, lasciate i fonti」由三段音樂組成,第一段是4/4拍,第二段轉為3/4拍,第三段繼續3/4拍。節奏轉換非常自然,不容易發現。隨後加入reiornello(回復樂段)重復了三次,層層推進慶祝的喜慶活躍氣氛。

隨後奧菲歐的迷弟們牧羊人要求奧菲歐唱歌。本劇中奧菲歐一直被牧羊人簇擁著。在現代歌劇中,這就是來一首詠嘆調的機會,但前面說了,當時還沒有發明詠嘆調,於是奧菲歐唱了一段宣敘調「Rosa del ciel, vita del mondo(天堂的玫瑰,人間的生命)」,大意為「終於要結婚了我好幸福啊」。這是男高音在本劇中第一次開口,旋律明顯比前面牧羊人的宣敘調音樂性更強。然後尤瑞迪奇跟著撒狗糧,唱了「Io non diro qual sia neltuo gioir(我是多麼幸福)「。

第1幕快結束的時候就是婚禮,使用了教堂音樂的風格,烘托莊重的儀式感。你可能會覺得第一幕劇情沒有多少進展,是的,大多數歌劇的第一幕都沒有太多劇情。

值得注意的是,舞台上有一個合唱團,會在每一幕的結尾唱一段,評論每一幕的劇情。這種現場自帶官方吐槽的合唱團是希臘歌劇的特徵。第一幕他們唱的是「Ecco Orfeo, cui pur dianzi(這個奧菲歐,求婚成功前經常在森林裡哭鼻子呢)「。

第二幕:

第二幕開始,牧羊人迷弟團又來要求奧菲歐唱歌了,奧菲歐是很享受眾星拱月的,於是本劇最快樂、最悠揚的唱段來了。「Vi ricorda, o boschi ombrosi(你可記得林蔭深處)「 (點這里) ,大概意思是尤瑞迪奇答應嫁給奧菲歐之前,奧菲歐常常在森林裡哭泣和嘆氣,現在尤瑞迪奇終於回應了他的愛,經歷過痛苦的喜悅更令人幸福。這首曲子被稱為arioso,雖不是詠嘆調但如詠嘆調一般,音域也是全劇最高。這是奧菲歐在本劇中最後一支快樂的歌。非常好聽。從作曲的角度,這一段是一段3/4拍的過門、搭一段6/4拍唱段、再回到3/4拍,再回到6/4拍,交替往復,增加節奏復雜度。非常適合田園牧歌式的舞蹈。作曲上變化精妙。

這時來了一個小仙女,有些版本里叫西爾維亞、有些叫達芙妮,她是尤瑞迪奇最好的小夥伴。幾乎在每個版本里,她都悲傷地緩緩走來,和歡樂的牧羊人形成鮮明對比。這時音樂的低音開始變調扭曲,一聽就覺得大事不好。奧菲歐和牧羊人問發生了什麼事,請注意,這是歌劇中第一次奧菲歐和牧羊人唱詞不押韻了,不需懂義大利語也能聽出慌亂的情緒。在這里給寫劇本的Alessandro Striggio點個贊,他寫的詞和音樂配合得相當好,劇本文字豐富的象徵意義也非常有趣。

達芙妮開始唱哀切回環的「In un fiorito prato(在鋪滿鮮花的草地上)「,講述尤瑞迪奇去採花被毒蛇咬死的故事。其後著名的回復樂段開始「Ahi, caso acerbo, ahi, fato empio e crudele(啊,苦澀的悲劇,啊,殘酷的命運)」,凄涼的合唱加上哀切低沉的木頭樂器。不同樂器音質能表達的不同情緒,蒙特威爾第應用起來爐火純青。

奧菲歐先由於痛苦無法言語,然後開始感嘆「Tu se' morta, mia vita, ed io respiro?(為什麼你死了我卻還活著?)」。

結尾的音樂營造出文藝復興時期葬禮的場面感,這也是一個過渡,因為接下來就是冥界了。音樂和舞檯布景都強調陽光的人間和陰沉的冥界的對比。

官方吐槽合唱團再次唱起了「啊,苦澀的悲劇,啊,殘酷的命運「。接著再次響起屬於音樂女神的回復樂段,音樂逐漸增強,表現出奧菲歐逐漸堅定的決心,他要用音樂的力量,去冥界帶回尤瑞迪奇。

第三幕:

第三幕的開始是一段冥界交響曲(sinfoniaunderworld),和近現代交響曲相比要單薄一些,這是因為400年前的樂器個頭要小一些,共鳴腔也跟著小。此外那個年代不流行揉弦,沒有顫音,於是弦樂音質聽起來沒有現在的飽滿。古代歌劇的唱腔也不使用顫音,強調清晰純凈。

奧菲歐在Speranza(希望女神)的陪伴下到了冥界入口。但丁在《神曲》中有一句著名的"Lasciate ogni speranza, ò voi ch'entrate"意為「進入冥界的人,放棄一切希望吧」。於是希望女神在這里離去了。

接下來奧菲歐到了冥河,就像中國有孟婆的故事,希臘神話里死者進入冥界也需要渡河,而冥界的擺渡人就是喀戎(Charon)。古希臘在埋葬死者的時候,家屬會將一枚硬幣放置在死者口中,用來支付喀戎渡河的船資。這里喀戎是男低音,唱段也是全劇最低:「O tu ch'innanzi morte a queste rive(你竟膽敢到死地來)」。喀戎現場表演了一段腦洞大開:「你居然敢跑到冥界來?你是不是冥王的敵人?你是不是要搶走冥王的夫人?」…於是奧菲歐解釋我是來找尤瑞迪奇的,順便唱了一段拍馬屁名曲「possente spirto「(偉大的神靈啊) (點這里) 。這段possente spirto被稱為《奧菲歐》歌劇的明珠,是最重要的唱段,奧菲歐要用音樂的力量打動石頭心腸的喀戎。1607年是巴洛克早期,這首曲子旋律蜿蜒起伏,無拘無束。聽慣了現代歌劇,第一次聽的時候完全無法適應。建議多聽幾遍,熟悉旋律之後就好了。

喀戎作為船夫,被誇成偉大的神靈非常開心,但還是恪守職責不讓奧菲歐渡河。奧菲歐只好再唱再求情。結果呢?喀戎睡著了…被…唱睡著了…

普通人可能都會一臉懵圈,可是奧菲歐和我們不一樣啊,奧菲歐挺得意的,覺得「我的歌聲真棒能把人唱睡著」…你當初可是想求情的來著…

官方吐槽合唱團再次出場,評論道「Nulla impresa per uom si tenta invano(人的努力總不會是白費)「,一碗義大利雞湯,第三幕結束。

第四幕:

第四幕開端是冥後的求情。冥後聽了奧菲歐對喀戎的解釋,覺得非常感動,於是她向冥王求情。冥後Proserpina唱道「Signor, quell'infelice(吾王,你看這個可憐人…)「,非常有理有據地告訴冥王」我搬到暗無天日的冥界居住,還不是因為你。奧菲歐那麼的愛尤瑞迪奇,你把她放了吧。「這簡直是本劇中最好聽的女聲唱段。

冥王回應道「Benchè severo ed immutabil fato(命運嚴酷,無法逆轉,但是…)「,無法拒絕愛妻。但作為冥王就這么放人,面子往哪兒放嘛。老謀深算的冥王給出了一個條件:」奧菲歐,你可以引著尤瑞迪奇離開冥府。但如果你屈服於慾望,扭頭看了一眼,尤瑞迪奇就會永遠的消失。「

這時的奧菲歐並沒有感謝冥後的幫助,或感謝冥王放人,甚至也不是感嘆終於可以帶妻子回去了,而是得意地唱「Quale onor de te fia degno(我的里拉琴值得無上榮譽)」,歌詞大概是「我唱歌棒棒噠,我的琴聲威力無比,天上的星星都要隨著我的琴聲起舞…感謝你啊我的里拉琴"。這…?????

隨後奧菲歐領著妻子啟程回家,半路上他開始疑神疑鬼:「尤瑞迪奇到底沒有跟上?會不會別人嫉妒我那麼幸福要搗鬼?好想轉過去看看啊。「奧菲歐找了一個借口:愛神比冥王更強大,是愛神要我轉過頭去看的,我無法拒絕。(愛神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一轉過去當然就大事不好啦。尤瑞迪奇開始緩緩消失,並唱到「你是因為太愛我才失去了我」,非常冷靜克制的唱腔,更讓人覺得哀傷惋惜。

合唱團當然要來評論啦:「奧菲歐用歌聲征服了地獄,但被自己的慾望打敗。能控制自我的人才能獲得永恆的榮耀。」第四幕結束。

第五幕 有兩個不同的版本,開始都是一樣的。奧菲歐回到最初的一切發生的地方,非常悲痛。這里有一段長長的悲嘆「S'hai del mio mal pietade io ti ringrazio(如果你同情我的遭遇,謝謝你)「,值得注意的是他每唱完一段,繆斯女神都輕聲重復他唱的最後一個詞,作為同情和安慰。然而奧菲歐化悲傷為憤怒,吼道:」所有的女人都是驕傲的、不忠的!我再也不要愛任何女人!「 ????這是什麼邏輯?

接下來,1609年的版本:

奧菲歐的爸爸是太陽神阿波羅。阿波羅從天而降:「兒子你怎麼這么消沉啊,爸爸給你個神仙當當好不好?把你變成星星,你就可以每天唱唱歌,在天上看著尤瑞迪奇。」奧菲歐愉快地答應了,然後父子二重唱,兩人牽著手上天了,全劇終。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有些草草了事?你不是一個人。這種「天上降下個神,解決了一切煩惱」的結尾被稱為Deus Ex Machina(機器裡面的神)。這里的「機器」指劇院中的舞台升降機。

古希臘詩人安提法奈斯批評道:

「作者不知道該說什麼,

大概是完全放棄努力了吧,

於是一抬手降下個神,

觀眾們就全都開心了。「

現在來看看1607年原版結尾:

奧菲歐回到人界,長長的悲嘆,繆斯女神的安慰。然後化悲傷為憤怒:」所有的女人都是驕傲的、不忠的!…「 好啦,遇上了一群正在唱歌跳舞的fury(怒靈,復仇女神),酒神的女祭司。復仇女神們吃著火鍋唱著歌 (這里的音樂) ,喝著小酒跳著舞,突然被罵了一頓。於是復仇女神們把奧菲歐手撕了,頭揪下來扔進了溪里。奧菲歐死後去冥界和妻子相會了。這一段音樂非常原始可怕,叫Baccanti。這個結尾也更貼近原本的神話故事。為什麼這個結尾在1609年改了呢?

是這樣的,1607年歌劇還是宮廷專享的娛樂,而1609年有了歌劇院,歌劇變成了普通民眾可以觀看的娛樂。而廣大勞苦群眾不喜歡悲劇結尾。要什麼深刻的悲劇結尾哦,好不容易村裡看了個戲,就想開心地看看天上降下個啊~菠蘿,明早繼續搬磚。我下班累了也想看看喜劇啃個鴨脖,人之常情。另外,宮殿里沒有舞台升降的機械設備,無法給阿波羅加戲。

也有些版本結合了兩個結尾——奧菲歐嘴賤被撕了,然後老爸阿波羅來撈兒子,撈起來變星星。 父子合唱

思考:

可能你看完會想「他怎麼就回頭了呢,忍一忍嘛,換成我就不會回頭」。是的,你可能就不會回頭。但每個人的考驗都不一樣。奧菲歐的弱點,我們恐怕沒有倖免。有沒有在順遂時沾沾自喜,忘了感謝助力的人?有沒有受到安逸的誘惑,屈服於慾望?有沒有在生氣悲傷時口不擇言,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

歌劇中屢屢可見這樣的故事,一個挺不錯的人/神,因為一瞬間的軟弱和失誤,造成悲劇結果。比如性格沖動而殺死父親的俄狄浦斯,比如受到誘惑放走卡門的荷西。無法預知未來、無法知曉一切的我們,在命運的嘲弄面前是無力的。

如果這個故事被縮短為新聞標題「著名歌手面對誘惑痛失愛妻」,我們還會不會產生同情心?

版本指南:

《奧菲歐》有十多個版本的不同演繹。20世紀有一陣復興蒙特威爾第歌劇的浪潮,關於如何原汁原味地重現400年前的這部歌劇、該用哪些樂器、演唱用哪些聲部紛爭不斷,堪稱業界雷區。在歌劇剛開始的17世紀,作曲家通常只寫歌手的譜子,伴奏的樂譜只有一個概略的交代,於是自由演繹的空間很大。撰寫本文使用的版本是:

1. 2008年在皇家馬德里劇院上演,由William Christie指揮的版本。該版本還原了400年前的樂團設置,包括violini piccoli alla Francese(有點像小提琴)、viole da braccio(有點像中提琴)、chittarone(聲音和里拉琴非常像)等多種上古樂器。服裝設計槽點多,最後一幕感覺阿波羅才是兒子(扶額)。這一版有最帥的冥王。

2. 1998年Naxos唱片公司收錄的版本,在博洛尼亞的聖彼得羅音樂教堂上演,指揮是Sergio Vartolo。該版本在歌唱上還原了清澈自然的唱腔,伴奏最少並收錄了兩個結尾。對比現代歌劇略顯單薄寡淡,但有些人覺得這才是最貼近原版的。我個人不這樣認為,因為蒙特威爾第安排的樂隊就有40多人。

3. 2007年在里昂歌劇院由瑞士人Michel Corboz指揮的版本。 不知道是伴奏樂器音質的問題還是收錄的問題,從第二幕「Ahi caso acerbo」開始總有那麼幾個低音聽了頭疼,因此只聽了3遍。

4. 2003年在巴塞羅那利塞奧大劇院上演的版本,指揮為Jordi Savall。這一版舞台服裝設計是優雅田園風,尤瑞迪奇唱「Io non diro qual sia neltuo gioir」的時候好甜啊,這狗糧我還能再多吃點。但冥王冥後妝容有點嚇人。

5. 1978年在蘇黎世歌劇院上演的版本,指揮為Jean-Pierre Ponnelle。這一版有英文字幕,舞台設計最好,並且全員戲精,不停給自己加戲,非常歡樂。比如奧菲歐讓牧羊人模仿他求婚的場景,喀戎不是自己睡著而是冥後施法讓他睡去,以及冥王發現後一掌給喀戎扇過去然後喀戎哭著跑走了…這一版結尾是兩個版本的結合。唱法偏現代。

好了,去哪裡看呢?以上版本可以在網上購買實體DVD或CD。我辦了一張圖書卡,可以借音樂學院的館藏。免費的能在油管、B站和蝦米上找到,當然了,大家在可以的情況下還是請支持正版或去看現場,畢竟音樂家也要吃飯。

J. 如何自學義大利語

我們專業是包含義大利課程的 屬於半科班吧
用的教材有《大學義大利語教程》1~3冊 這本比較死板 畢竟是中國人寫的 有點像小學語文教材
現在我們學弟學妹用的是《新視線義大利語》 這本比較好 是義大利人寫的 比較貼近生活實際 唯一的缺點是語法不夠
可以再自己買本語法書看看 我自己用的是王軍寫的《義大利語語法》和義大利人寫的《義大利語語法精講精練》(Ecco Grammatica Italiana)
如果簡單點的教材還有《速成義大利》 不過這本不是很推薦

閱讀全文

與不懂義大利語怎麼看歌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裡木頭最多 瀏覽:731
印度消毒水怎麼做 瀏覽:161
越南人怎麼那麼強 瀏覽:248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卡儀式背景 瀏覽:146
義大利炮原名叫什麼 瀏覽:768
印度葯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00
去英國窮游多少錢 瀏覽:451
塞爾維亞如何幫助中國 瀏覽:615
印尼語水怎麼翻譯 瀏覽:52
去英國留學能從國內帶什麼常用葯 瀏覽:177
亞洲杯日本戰勝伊朗掙多少錢 瀏覽:317
中國打美國有多少勝算 瀏覽:743
印度怎麼那麼多移民呢 瀏覽:328
義大利通心粉怎麼能煮熟 瀏覽:26
500伊朗幣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750
桂林到越南怎麼坐車 瀏覽:91
英國脫歐反應怎麼樣了 瀏覽:200
印度巴士模擬器怎麼變成麵包車 瀏覽:361
中國的警銜有哪些 瀏覽:447
英國如何培養技術工人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