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的水資源豐富嗎
伊朗國土大體分為三部分,北部裏海沿岸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中東部高原乾旱少雨,南部沿海屬於西風帶控制的沙漠半沙漠氣候。裏海沿岸氣候濕潤,水資源比較豐富。中東部夏季乾旱少雨,冬季雨雪較多,因此水資源主要是依賴高山雪水,及季節性河流。南部地區海拔只有10米左右,夏季乾旱,冬季波斯灣的濕潤氣流北上與冷空氣相遇引起降雨。
❷ 伊朗的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之間另外,伊朗的年平均氣溫在多少度之間
伊朗是一個亞熱帶草原與沙漠相交替的國度,裏海沿岸氣候溫暖潮濕,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升,中央高原地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升。伊朗北部地區春夏秋三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寒冷。南部地區夏季氣候炎熱,冬季氣候溫暖。伊朗首都德黑蘭7月氣溫最高,平均最低溫度22攝氏度,最高溫度37攝氏度1月氣溫最低,平均最低溫度3攝氏度,最高溫度7攝氏度。
❸ 高中地理問題關於伊朗的氣候~
不知道你從哪了解的伊朗遠離海洋,
伊朗北部是裏海,南部是波斯灣.
南北都比較濕潤.
就是中部海拔高比較乾燥.
伊朗氣候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第二類,山區氣候。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第三類,裏海氣候。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阿爾俾斯山脈之間,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伊朗四季氣候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❹ 伊朗,氣溫
氣候特徵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伊朗主要有三種氣候類型:
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區氣候。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裏海氣候。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大高加索山脈之間,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希望能幫助到你
❺ 伊朗是什麼氣候 有冬季沒
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侯,乾燥少雨,寒暑變化大。西部山區多屬地中海式氣侯。
❻ 伊朗是什麼氣候類型熱帶沙漠嗎
伊朗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還有小面積的高海拔地區屬於高原山地氣候。
❼ 裏海的地理環境
裏海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 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裏海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米。
裏海經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據哈薩克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運河』計劃未來將啟動,直接連接黑海和裏海,為裏海沿岸國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和制衡裏海水位。 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 北裏海面積99404㎞²,是海中最淺部分,平均深度為4~6米,在與中裏海的分界沿線最深達20米。海底由單調的波形沉積平原構成。中裏海面積137918Km²(53,250平方哩),形成不規則盆地,西坡陡峭,東坡平緩。最淺部分--深度達101-140米的大陸棚--沿兩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於水下塌方和峽谷而溝壑縱橫。阿普歇倫暗灘為一沙洲和島嶼帶,從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積約149,106Km²的南裏海
盆地過渡的標志。一系列水下山嶺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為一坦盪的平原,而裏海最深處則在此。 裏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爾布爾士山脈和高加索山脈所環抱,其他幾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海區劃分裏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薩克、土庫曼、克拉斯諾沃茨克等海灣。裏海的水面低於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約180米。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達1025米。裏海有島嶼約50個,面積約350㎞²。
裏海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萬Km²,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Km²)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Km²)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萬Km³。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裏海,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Km³。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裏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系,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裏海在這一地區交通運輸網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中也具有重大意義;其優良的海濱沙灘日益被用作療養和娛樂場所。
雖然裏海是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但是它是古老地中海的一部分,曾與地中海連接,湖中也有多種海洋生物。 裏海北部位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帶,而整個裏海中部(及南部大部海區)則位於溫熱帶。西南部受副熱帶氣候影響,東海岸以沙漠氣候為主,從而造成多變的氣候。大氣環流冬季以寒冷、明凈的亞洲反氣旋為主,而在夏季亞速爾群島高壓分支和南亞低壓中心發生影響。狂烈的風暴與北風和東南風有關。
湖區縱跨幾個不同的氣候區。北裏海雖屬大陸性氣候,但變化不劇烈;中裏海西部氣候溫和,而東部則為乾燥的沙漠氣候;南裏海屬夏季乾燥的亞熱帶氣候。冬季裏海的天氣不穩定,氣溫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北部為-8~-10℃,南部為8~10℃。風向多變,而以東和東北風占優勢。風力為5.5~10.7米/秒,中部有時可達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壓控制,常有微弱海風向內陸吹,天氣十分穩定。氣溫變化不大,7~8月間平均氣溫為24~26℃(75~79 ℉),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8~29℃,在太陽炙烤的東海岸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4℃。海上平均年降水量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東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大多降於冬季和春季。海面蒸發量很高,年蒸發量一般為1000毫米,南裏海的東部和阿普舍倫半島達1400毫米。
結冰影響裏海北部,通常至1月份完全封凍,在很冷的年代,沿西海岸漂浮的冰可南達阿普歇倫半島地區。 裏海共有130條入海河流,每年入海徑流量為300Km³以上。其中伏爾加河入海徑流量為256Km³,占裏海總徑流量的85%。入海徑流量有較大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直接影響著鹽度和水位的變化。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較低,而硫酸鹽和碳酸鹽的含量較高。海水的鹽度約比大洋水的標准鹽度低23。中部和南部,一般為12.0~13.0,伏爾加河三角洲以外,鹽度僅0.2。鹽度的季節變幅常在0.17~0.21之間。12月至翌年4月,北裏海常有結冰現象,冰厚一般為0.5~0.6米,最厚為1米。在強勁北風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倫半島附近。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淼,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
以水文特點為依據,通常將整個裏海可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其間被許多島嶼和淺灘隔開。北裏海,岸坡平緩,水深很淺,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為波痕狀沉積平原,水量只佔總水量的1%。中裏海,依大高加索山脈的岸線多陡坡,東岸瀕臨曼格什拉克高原,較為險峻。底部,東為陸架,西為傑爾賓特海盆,深達790米;水量約占裏海的13。南裏海,海岸低平,東西陸架較寬,往西為窪地,是裏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較大,約佔全裏海的23。海底沉積物,北裏海多含貝殼的砂;中裏海窪地多泥和砂質泥,東西兩岸近海則多貝殼、礫石砂和粘泥;南裏海深水區為泥和含有薄層硫化鐵的粘泥,東西兩岸邊緣區為砂、灰質泥、貝殼和礫石。 夏季,水面平均溫度為24~26℃(75~79 ℉),南部水溫稍暖。然而,冬季溫差大,北部為3~7℃(37~45 ℉),南部為8~10℃(46~50 ℉)。東部沿岸地區深水上涌--盛行風活動的結果--也可導致夏季溫度明顯降低。
水溫分布隨季節和地區而不同。冬季,表層水溫南北差異較大,2月北裏海僅0.1~0.5℃,南裏海可達8~10℃。夏季,溫差較小,一般為24~27℃。水溫的垂直分布也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北裏海和中裏海,水溫幾無變化,南裏海在50~100米深處有溫躍層。夏季,中部的30~50米深處和南部海區,上下層溫差較大。 裏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為2~3米,中部和南部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過1.5米。裏海的水溫,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溫0℃以下。南部的平均溫度為8~10℃,北部淺水區每年冰期2~3個月。裏海的風增減水十分顯著,伏爾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時風減水達4~5米,風增水也可達2米。
裏海位於荒漠和半荒漠環境之中,氣候乾旱,水分蒸發非常強烈。據統計,裏海每年的進水總量為338.2㎞³,而每年的耗水量則為361.3㎞³,進得少,出得多,出現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會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經縮小到37.1萬平方公里了。
水位的長周期和超長周期的顯著變化是裏海最引人矚目的現象。裏海研究較吸引人的方面為依據考古、地理和歷史方面的證據再現許多世紀中的長期水位變動。研究證實,裏海水位變動幅度似乎從西元前1世紀以來至少達到7米。這些長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決定水的補給(河流注入與降水)和損失(蒸發與流往卡拉博加茲戈爾灣)之間平衡的氣候條件。7~11世紀間,出現較低水位。裏海19世紀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米。1930~1957年間,由於伏爾加河上建水庫,工農業過量用水,氣候乾燥等影響,致使水位又下降。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裏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在90年代初,裏海海面低於海平面27米。水位季節變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變幅可達33厘米。
水位下降是由於氣候變化減少河流注入而增加了蒸發--窩瓦河上建設水庫加重了這一情況--也由於灌溉和工業對河水的消耗。水位上升則與導致窩瓦河注入量增加的氣候因素有關,該河若干年來的注入量一直大大高於平均值。海面降水增加和蒸發減少也促成這一現象。 海流基本沿西海岸從北向南運動,在遠南發展為復雜模式,形成數股支流。海流在與強風相合之處可以加速,海面往往波濤洶涌。在阿普歇倫半島附近,風暴掀起的最大波浪高過9米。
海流主要為氣旋性環流,各個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環流。北裏海,伏爾加河徑流入海後分成兩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東流,在東北部形成一個小型的反氣旋型環流。流速隨風而異,一般為10~15厘米/秒,有強勁偏北風時,西部流速達30~40厘米/秒,最大可達100厘米/秒。中裏海被一個大型的氣旋型環流所控制。南裏海的西北和東南部,各有一個氣旋型環流。因而,使裏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為25~35厘米/秒,而東部則出現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約為10~15厘米/秒。 裏海位於歐亞大陸之間,南岸屬於伊朗,東、北岸屬於哈薩克、西岸屬於俄羅斯。在其西岸有個古老的卡斯比(Caspii)部落,故稱共為卡斯比海(Caspii Sea)。由於它僻處內陸,不與大洋相連,故在漢語中稱其為裏海,就像杭州西湖中的里西湖一樣,是根據其地理特徵而得名的。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它長約1200公里,寬平均為320公里,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大小130多條河的河水流入。
裏海因地處歐亞大陸的乾燥地帶,水的蒸發激烈,海面不斷下降,面積不斷縮小。據歷史記載,1929年時裏海的面積為42.2萬Km²;1970年縮小到37.1萬Km²,水位低於大洋平面28.5米,這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但令人驚奇的是,裏海的水位是不穩定的,它好像有周期性漲落的奇妙現象。自1830年以來,大約在一個世紀內,裏海的水位呈上升趨勢;但進入1930年以來,裏海的水位又開始下降。為此,前蘇聯為使裏海水位不再下降,曾於70年代末計劃將西伯利亞的河水引入裏海。
這個「河水逆流計劃」受到一些學者的反對,認為這樣做會弄亂西伯利亞和中亞的生態系統,結果計劃沒有實現。但過了20年之後的今天,裏海水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莫名其妙地上升了,而且如何處理因水位上升造成的災難卻成為當務之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裏海水位下降時期,其沿海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例如,巴庫的油田開采,斯姆卡托的石油精煉加工,舍甫琴柯包括鈾礦開採在內的原子能電站等,都因裏海的水位上升而受到影響。
1940年至1976年,是裏海水位大幅度下降時期,但到了1978年又開始上升。據1994年11月29日俄羅斯《消息報》稱,裏海的水位比1929年時高出了2米多,造成裏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土地被減少10%。
阿斯特拉罕州人口大約有100萬,其中有90%的居民居住在裏海沿岸和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帶。過去裏海水位每年僅上升15厘米左右,而在1994年卻超過了40厘米,而且事態越來越嚴重,使該州的許多人成了「水上生活者」,過著《魯濱孫飄流記》般的生活。
裏海水位上升,受影響最大的是東、西、北的俄羅斯地區,當然南岸的伊朗也受到一定的牽連。如位於裏海南岸的伊朗拉什特,那兒原是魚子醬的生產基地,由於裏海水位上升而被淹沒,成了威尼斯式的城市。
那麼裏海的水位為何上升呢?
據阿斯特拉罕市水文水利研究所所長瑪麗婭·米羅耶德娃女士說,裏海水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的變化或地殼構造的變動;海陸和大氣的相互作用等,但還未作出明確的結論。
裏海水位上升至今仍是一個謎。
❽ 伊朗什麼氣候
籠統地說伊朗基本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但如果細分說來,伊朗主要有三種主要的氣候類型,
1.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注意非熱帶)
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2.高山氣候。
高山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地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卑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地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3.裏海氣候。
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大高加索山脈之間,因受到裏海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❾ 伊朗是什麼氣候
氣候種類多樣。
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
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一,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可持續7個月,且降水不多。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主要由三種氣候類型,南部夏季炎熱,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地處裏海與阿爾俾斯山脈之間,我要反駁你對於伊朗氣候的誤解,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關於伊朗的氣候類型,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冬季溫暖,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冬季較為寒冷,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關於伊朗四季氣候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伊郎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
第一類。
第二類:
首先,都在有高山的地區。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
二,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伊郎地域遼闊,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山區氣候。而夏天的時候,裏海氣候,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第三類,氣候很高,最低氣溫是1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
❿ 伊朗夏天的天氣氣候怎樣,和中國的南方比有啥不同到伊朗去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伊朗南北差異大,南部靠波斯灣炎熱,北部稍好些,總體和國內新疆類似吧,夏天晴熱少雨,白天乾熱,溫度較高,最高40度以上,晚上好些,20度左右,國內南方人來了會覺得較乾燥,但感覺上要比國內的夏天好過些。伊朗屬穆斯林,女的來了要戴頭巾,男的無所謂了不穿短褲出來就行,夏天來就帶上夏天那些東西,防曬的防蚊子的都需要,其他貌似沒啥了,需要什麼在當地也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