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為什麼要和美國打仗
何不了他。其實伊朗和美國本來毫無利害關系,但1979年伊朗爆發了一次大革命,趕走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美伊關系慢慢惡化,發展至今成為勢不兩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為何敢抗衡強大的美國,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環繞,臨近海洋,從地圖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軍事堡壘,易守難攻。他對外擴張很吃力,但別人也不會輕松地征服他。亞洲大陸上有一條巨大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這條山系在伊朗邊疆上分叉成兩個山脈,一個是厄爾布爾士山脈,一個是扎格羅斯山脈。這兩個山脈又有許多小山系,層層疊疊像幾道鎖鏈一樣圍住了伊朗。舉個例子,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的巴蜀地區,不同的是巴蜀中間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這樣的地形,用再先進的武器攻擊也會很吃力吧。想想美國當年是怎麼在38線以北敗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國人決不允許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泥潭。伊朗革命衛隊等武裝力量總人數在50萬左右,依託有利地形打游擊戰還是綽綽有餘的。
想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不容易,那是需要實力的。如果沒有實力,還要獨立自主的話,那就會被現有的國際秩序領導者打壓。國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前提是如果這個國家還想在這個地球上混的話。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不參加現有國際秩序,我就不聽你的,那麼你只能自己和自己玩。而伊朗就屬於想要獨立自主,但是還想在國際秩序中生存的國家,那麼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先要加入國際社會,但是美國不認可,那麼只能夠投靠憤怒的美國對頭俄羅斯了。
俄羅斯同樣是一個不被歡迎的國際參與者,俄羅斯有實力去獨立自主的發展,但是他的存在讓國際秩序的領導者美國及西方都有些忌憚。既然美國當領導,那麼對於可能威脅到他領導地位或是威脅到他的國家,那是會毫不客氣的。在美蘇爭霸的幾十年,雙方互有勝負,但是最終蘇聯落敗了。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一直不遺餘力的對美國及西方示好,但是他沒看清楚美國及西方同俄羅斯之間關系的本質。美國需要的不是平等的合作夥伴,而是不能夠威脅到他的小弟或者奴才。俄羅斯會成為這兩個之間的哪一個?無論哪一個俄羅斯都不會願意,那麼就只能打壓你了,因為你的軍事能力還在,不閹割你的軍事能力,美國和西方怎麼放心。
㈡ 伊朗擊落美軍最強無人機,為什麼伊朗老是可以把美國的無人機打下來
這是因為伊朗擁有非常出色的彈道導彈技術,所以可以使得伊朗能夠經常把美國的無人機打下來,再加上這些無人機並不需要太過復雜的科技,使得這些無人機往往並不具備一個隱形的功能。就算是隱形無人機也可以抓住這些隱形無人機的規律以及特點來進行打擊。所以伊朗在這一方面讓美國感到非常的擔心,因為伊朗的彈道導彈技術已經可以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以及軍事盟友。
所以我們看到伊朗總是能把美國的無人機打下來,這主要是因為伊朗的彈道導彈技術非常的成熟,所以有這一項技術也會嚴重的威脅到美國的利益。
㈢ 假如現在伊朗和美國打了起來,伊朗有什麼辦法克制美國的高科技兵器
打是沒法打的,但是可以依靠自己國家的頑強抵抗,利用國內的地形和人力優勢,以陣地戰結合游擊戰來克制美國的快速推進,把美國軍力分散的同時牽制美國,這打法有點像阿富汗現在的塔利班和美國周旋的能力一樣,而且伊朗比塔利班更有優勢的是他們是全民抗戰的決心,有很大的後續力量跟上,現在塔利班遇到的是沒有更多的後援支持,靠著本來的力量但是卻是不斷的減少。伊朗的全民抗戰政策加上伊朗的軍事武器更加先進,在游擊戰的時候可以有更加強的作戰能力,這才會有一次性的機會打擊美國的駐軍,除非美國實施的是人道毀滅性的推進,要不然的話全民抗戰的性質是美國很難呆久的!如果美國現在把大量的兵力都要投入伊朗和阿富汗的塔利班裡面,那麼台海的問題就會被我國變成一個主動優勢的結果,要是我們能順利登上台灣作為一個順利沖向太平洋的駐點的話,對於這個地方的霸主美國佬是很不利的,會讓他們的又是被最小化,長時間的對抗戰會讓國內的反對聲越來越大,沒有人會想打持久戰。所以沒有盟軍的加盟美國是很難直接進攻的。現在日美關系的出現了矛盾,還有台海的優勢被我們國家重新掌握主動,那是造成多面的不利因素,到時候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是實際情況的要就要看看美國佬的應付政策了,我的分析只是為我們的利益出發想的,帶點感情因素!
㈣ 如果伊朗和美國開戰,中國怎麼辦伊朗能打過美國嗎
如果伊朗和美國開戰,伊朗肯定打不過美國,這是沒有什麼懸念的,但美國要想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樣輕易擺平伊朗,那也是不現實的,如果中國,俄羅斯能暗中支持伊朗,武器和資金方面做些支持,將美國拖在伊朗欲罷不能,是最好的結局,這樣中國就會迎來再多10年的戰略機遇期,很可能美國就會從此一厥不振,未來就是中國的天下,所以中國一定要保證伊朗不倒,無不用其極的支持伊朗。
㈤ 伊朗和美國能打起來嗎
伊朗和美國之間絕對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因為一旦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戰爭的話,將會拖垮兩國的經濟發展,這對於兩個國家的老百姓將會構成巨大的傷害,這是兩個國家的政府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不過小規模的軍事沖突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是兩個國家一定會保持克制,絕對不會把戰爭擴大化。
所以我們希望伊朗和美國能夠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中東地區的老百姓常年飽受戰火的困擾,造成了中東老百姓的家破人亡,希望雙方能夠顧及中東老百姓的生命,不要將事態繼續擴大化。
㈥ 伊朗和美國為啥打起來了
還沒有正式宣戰
8日一早,數十枚導彈和火箭彈一起砸向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由於襲擊的規模是近幾年時間從未有過的,美國高層及國家安全團隊緊急開會。
而且,美國剛剛決定搬遷指揮中心,離開伊拉克,今天導彈就來了。伊朗顯然這是要追著美軍屁股打。據伊朗「Press TV」報道,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周二(7日)作出決定,將其總部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遷往科威特城市。就在此前一天,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召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圖勒,要求美國合作執行有關結束外國軍隊駐扎的決議。
㈦ 伊朗真的有能力打敗美國嗎
1.美國如果進攻伊朗,他從長遠上要考慮這會製造好幾代的"聖戰者",危害的將是他們的後代的生存.
2.伊朗是什葉派的核心國家,打伊朗勢必牽動所有什葉派國家的利益.
3.伊朗雖然是產油大國,但其煉油能力很差,出口石油,進口汽油,百分之九十的汽油是進口的,美國大可從此下手,打擊伊朗,不必用戰爭這樣損人不利己的手段
4.美國國內反戰浪潮日盛,政府不可能得罪大多的美國人去獲取利益
所以,伊朗看準了美國不會對其進行軍事打擊,適當的囂張既能震懾他國,又顯的頑強,不失面子
㈧ 美國和伊朗怎麼打起來了
伊朗威脅到了美國石油八圈的地位,想要去美元化。
㈨ 伊朗為什麼不怕美國
伊朗是一個讓美國無可奈何的國家。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到今天,美國整整經濟封鎖了伊朗40年,對付伊朗的外交手段也更是層出不窮。但伊朗依舊屹立不倒,不懼怕美國的各種威脅。那麼伊朗到底有何底氣與美國硬懟?
其中有四個原因
一、因政治制度的分歧,伊朗不得不硬懟美國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教合一政治制度。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歸巴列維王朝,實行君主立憲,符合美國式民主的價值觀。不僅如此,因為伊朗盛產石油,美國為了更好地控制中東地區,與巴列維王朝的關系非常密切。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新建立的伊朗霍梅尼政權採取了「親蘇遠美」的外交政策,美國也非常不滿伊朗宗教合一的體制,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出於伊朗維護自身政治制度的需要,必須敢於硬懟美國,不然就面臨倒台的結局。
龐大的波斯帝國
四、伊朗軍事實力也不弱,美國不敢貿然出手
伊朗擁有51.3萬現役部隊,35萬預備役,100萬經過訓練的後備青年志願軍;伊朗還擁有2300門火炮,數量龐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國WS-1火箭炮;海軍基地共有5個,波斯灣的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的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在裏海沿岸的恩利澤;伊朗空軍僅直升飛機就有600架,16個戰斗機中隊。最為重要的是,全世界都不能確定伊朗是否有短時間內生產出核武器的能力,這才是美國最忌憚的地方。
㈩ 為啥伊朗老跟美國對著干
在3月2日開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伊朗核問題成為重要議題之一。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3日宣布對11家伊朗公司實施制裁,這是奧巴馬政府首次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2日強調,原子能機構希望能夠盡快搞清楚伊朗核問題中的一些情況,但在過去幾個月里,「由於缺乏伊朗方面的合作,這項工作沒有取得進展」。至今有關伊朗核計劃是否具有軍事性質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巴拉迪2月提交的一份報告認為,到今年1月底,伊朗已經累計取得1000多千克低純度濃縮鈾。分析人士認為,只要伊朗繼續對此濃縮,理論上就將獲得製造一枚核彈所需的核材料。不過據巴拉迪透露,伊朗的這些鈾材料都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之下。
美國政府似乎趨向於接受伊朗暫無核武器計劃的結論。2007年11月,美國政府就發表情報評估,確信自2003年秋起,伊朗已暫停核武計劃,而且當前伊朗發展核武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新政府大致延續了這一看法。美國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2月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時稱,伊朗並無啟動核武器計劃的跡象。美國國防部長蓋茨3月1日認為,伊朗短期內還無法製造核武器。盡管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日前表示相信伊朗有足夠裂變材料來製造核彈,但他指的是,伊朗在理論上具有將低濃縮鈾轉化為武器用核材料的能力。
鑒於布希政府同伊朗對抗而不對話的政策並無成效,奧巴馬政府正在檢討現行對伊政策,接連有政府高官表示願意同伊朗政府直接談判,並稱只要伊朗放棄核計劃,雙方就有可能化解敵意。伊朗方面則認為,只要美國改變其根本戰略,就有可能為雙方直接對話創造條件。雖然伊朗和美國都將對方改變政策作為對話前提,但這至少表明兩國都願通過對話來改善關系。
美伊能否談起來,也許不是大問題,但雙方能否談成,卻還很難說。美國願意同伊朗「面對面」,目的是讓伊朗放棄核計劃,即目前以鈾濃縮為核心的整個核發展,但這恰恰是伊朗堅決拒絕的。伊朗認為,它已確認不發展核武器,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發展民用核能。伊朗顯然歡迎美國政府轉換政策,以直接對話的方式改善關系,但它很難付出棄核的代價。
由此觀之,伊朗和美國的核博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美國新政府改變對伊朗政策,美伊啟動對話的可能在增大;但隨著伊朗核能力的上升,伊朗棄核在現階段還難有實質可能,美國對伊政策面臨的挑戰也隨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