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兩起襲擊事件致12死39傷是真的嗎
另據伊朗學生通訊社報道,有6名襲擊者已被擊斃。有報道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
兩起襲擊事件發生後,德黑蘭安全委員會迅速召開緊急會議予以應對。此外,伊朗內政部宣布政府方面還在德黑蘭抓捕了另一個試圖發動恐怖襲擊的團伙。
2. 伊朗議會大樓和霍梅尼陵發生襲擊事件造成多少傷亡
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伊朗議會大樓和德黑蘭南部的已故最高領袖霍梅尼陵外7日分別發生襲擊事件。當地媒體援引伊朗緊急事務部門負責人的話說,目前兩起事件已造成至少12人死亡、39人受傷。
有報道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
兩起襲擊事件發生後,德黑蘭安全委員會迅速召開緊急會議予以應對。此外,伊朗內政部宣布政府方面還在德黑蘭抓捕了另一個試圖發動恐怖襲擊的團伙。
3. 伊朗的首都在哪
德黑蘭
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遼闊的伊朗高原北緣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市區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東、西、北三面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成弧形狀的丘陵環繞。
德黑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紀初期,這里已成為居民住宅點,是當時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區,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絲綢之路」往來的歇腳之處。公元13世紀,因受到強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慘遭破壞,隨後德黑蘭興而代之,由於這里是伊朗北部東西向大道與通往南部大道的交匯點,於是在短時期內便成為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和貿易中心。 德黑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盛開著各種鮮花,尤其是波斯人喜愛的玫瑰花到處開放。房前屋後,馬路兩側,帶有噴泉的街心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鮮花,聞到花香。居民酷愛種花、養花、賞花,許多生活較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門前辟出一塊園地,種上花,形成一個小花園,因此,又有人風趣地把德黑蘭稱為「鮮花城市」。
德黑蘭氣候與北京大體相當,但更為乾燥。旅行季節以春、秋兩季為佳,夏天過於炎熱,會超過40℃,且晝夜溫差較大。
景點:奧朝迪紀念塔」旅遊景區,「德黑蘭大學」旅遊景區,「古列斯坦宮」旅遊景區,「伊瑪目清真寺」旅遊景區,「伊朗國家博物館」旅遊景區。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蘭(Tehran)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紀時,這里還是一個隱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莊,公元13世紀日漸興旺,直到1788年,伊朗愷加王朝才把這里定為首都。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伊朗石油財富劇增,這座城市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成為一座規模龐大、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目前,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1100萬。
德黑蘭距裏海100多公里,中間隔著巍峨的阿爾布爾士山脈,整個城市建在一個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兩條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貫穿市區的南北和東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築,至今這里的許多市場仍保留著古代波斯的風貌。北城則為現代化建築,有高級飯店和各種商店,美麗的鮮花和噴泉,把整個城市裝扮得清新、秀麗。從整體看,高層建築不多,人們喜歡有院落的平房,寧靜而舒適。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自由紀念塔氣勢雄偉、風格新穎,是德黑蘭的門戶。花崗岩的新式建築、前巴列維國王的夏宮,在王朝推翻後,已改為「人民宮殿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新著名於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館藏有從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紀到20世紀的珍貴地毯5000餘件。由於室內保持20度的衡溫和均衡濕度,使地毯樣品色澤始終鮮艷奪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達450年的歷史。在德黑蘭還有文化遺產博物館、拉列公園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場),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輝煌,氣勢磅礴。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還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4. 伊朗的首都是什麼
德黑蘭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蘭(Tehran)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紀時,這里還是一個隱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莊,公元13世紀日漸興旺,直到1788年,伊朗愷加王朝才把這里定為首都。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伊朗石油財富劇增,這座城市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成為一座規模龐大、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目前,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1100萬。 德黑蘭距裏海100多公里,中間隔著巍峨的阿爾布爾士山脈,整個城市建在一個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兩條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貫穿市區的南北和東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築,至今這里的許多市場仍保留著古代波斯的風貌。北城則為現代化建築,有高級飯店和各種商店,美麗的鮮花和噴泉,把整個城市裝扮得清新、秀麗。從整體看,高層建築不多,人們喜歡有院落的平房,寧靜而舒適。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自由紀念塔氣勢雄偉、風格新穎,是德黑蘭的門戶。花崗岩的新式建築、前巴列維國王的夏宮,在王朝推翻後,已改為「人民宮殿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新著名於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館藏有從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紀到20世紀的珍貴地毯5000餘件。由於室內保持20度的衡溫和均衡濕度,使地毯樣品色澤始終鮮艷奪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達450年的歷史。在德黑蘭還有文化遺產博物館、拉列公園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場),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壁輝煌,氣勢磅礴。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還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5. 伊朗有哪些城市
德黑蘭:伊朗首都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市中有許多的手工藝作坊和「比比皆是」的清真寺。德黑蘭有許多古跡和博物館,最著名的是考古博物館、戈萊斯坦宮和大理石宮、珍寶博物館以及專門展覽馳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博物館等。
伊斯法罕:歷史名城,地毯業發達,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稱,名勝古跡有皇家廣場、伊馬姆霍梅尼清真寺、阿里卡普宮、謝赫魯特福清真寺、巴扎、十四柱宮、23孔橋、卡珠橋、社會清真寺等。
庫姆:位於德黑蘭西南125千米,宗教聖城。伊斯蘭什葉派中十二伊馬姆教派的活動中心,是伊朗各地和鄰國的教徒們的朝聖之地。現保存著150多座風格各異、規模不等的清真寺,其中一些是清真寺建築的珍品。
阿巴丹:位於阿拉伯河三角洲的阿巴丹島上。著名的石油城。四季分明,有不少旅遊勝地,兩伊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
大不里士:西北邊陲古城,距德黑蘭530千米。8世紀曾長期為首都。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城內的藍色清真寺宏偉壯觀。烏爾米耶湖風景秀麗。
馬什哈德:市內有許多宗教寺院,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建築物之一列茲維聖墓和清真寺就在這里。伊朗著名詩人菲爾多西的墓地距市內23千米。
克爾曼沙阿:西部古城。市內多文物古跡,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雕像和墓地,還有希雷英宮殿遺址、拜火教教堂、伊斯蘭清真寺等。
設拉子:古波斯文化中心。素以玫瑰和夜鶯之城及詩人的故鄉文明於世。有2500年前波斯首領居魯士大帝的陵墓和宮殿、魯斯坦姆壁畫、埃拉姆花園等。
波斯波利斯:古城。位於設拉子市東北部60千米處的盆地中。公元前518年始建,城中的宮殿用堅硬的石頭建造。其中以百拄廳最為著名,廳中有11米多高的石柱100根。還保留著碑、墓穴、雕刻等古跡。
6. 霍梅尼的簡介及資料
霍梅尼,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大阿亞圖拉),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在經過革命及全民公投後,霍梅尼成為了國家最高領袖,最高領袖是憲法所創造的一個職位,是國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職位。霍梅尼是一名什葉派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的瑪爾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為聞名。他在著作和講道內容里擴展了十二伊瑪目派烏蘇里派主張的「法基赫的監護」(教法學家的監護),即是伊斯蘭教法學家的神權統治。
(6)伊朗霍梅尼陵位於什麼廣場擴展閱讀:
革命派得勢並奉霍梅尼為領袖,但一些世俗和宗教團體並不知道霍梅尼以「法基赫的監護」建立伊斯蘭政府的計劃,「法基赫的監護」即是以伊斯蘭教法學家瑪爾扎統治國家。伊斯蘭共和國的臨時憲法沒有包括至高無上的伊斯蘭宗教統治者這個職位。
霍梅尼及其支持者在奪得權力後開始壓制昔日的盟友,又重新草擬憲法。一些報社被關閉,而抗議報社被關閉的那些人受到非難。民族解放陣線、穆斯林人民共和黨等團體受到打擊,最後被取締。
縱使投票表決受到質疑,霍梅尼的支持者仍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而進入了專家會議,取得了壓倒性多數的席位,得以修改憲法。新憲法設立了由伊斯蘭教法學家擔任的國家最高神權領袖及憲法監督委員會,憲法監督委員會有權否決不合符伊斯蘭教的律例、篩選政府官員及罷免不合伊斯蘭教義的官員。
1979年11月,全民公投通過採納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就職為最高神權領袖,又稱為「革命領袖」。阿伯爾哈桑·巴尼薩德爾在1980年2月被推選為伊朗第一任總統。
7. Bandar Imam Khomeini 是伊朗的什麼港口
Bandar Imam Khomeini是伊朗的霍梅尼港。
該港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穆薩巴爾灣內的一個小島西南,港區原在鐵路終端兩側,有東、西碼頭,以及東碼頭,之東的駁船港池和糧食進口碼頭。碼頭線長5285米,水深10.6-15.8米,使港口深水泊位達40多個,是伊朗最現代化的大商港。
8. 大部分開國領袖後代都很顯貴,為何伊朗創立者霍梅尼總統後代卻很凄涼
肯定是開國領袖霍梅尼當時的風頭太大了,所以招來了現在的總統認為這是一個威脅,所以後代受到了打壓,以保證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
霍梅尼領導了伊斯蘭革命,成為伊朗的伊瑪目,開國領袖,享有崇高的權威和威信。而且霍梅尼還是第一任的伊朗最高領袖,集合生殺大權於一身的,比古代的皇帝權力還要大的。所以其家族應該來說那是最顯赫的家族,兒孫都應該是最強最強的了。
在霍梅尼的孫子女外孫子女中,大多數都是社會普通階層,沒有任何官職,沒有任何權力,甚至日子都過得不好。而其中最優秀的三個孫子輩,一個是埃什拉吉,這位最牛,牛倒不是因為其出生,而是其嫁得好。因為其老公是伊朗前任總統哈塔米,哈塔米那可是顯赫家族,所以埃什拉吉現在因為此,地位最高。
哈梅內伊上台後,為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必然要打壓霍梅尼家族,而不斷提升自己家族的力量。而霍梅尼的後代,只能被嚴厲打壓,避免其進入政治,威脅到自己地位。畢竟霍梅尼威望太高,聖裔的光環也是太大了。所以霍梅尼死後,其後代才會這么慘。
9. 霍梅尼在伊朗的什麼位置
伊朗伊斯蘭什葉派領袖、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最高領袖。後來逝世後說應該是精神領袖。
10. 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生平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1902年9月22日-1989年6月3日),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大阿亞圖拉),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在經過革命及全民公投後,霍梅尼成為了國家最高領袖,最高領袖是憲法所創造的一個職位,是國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職位。霍梅尼是一名什葉派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的瑪爾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為聞名。
(10)伊朗霍梅尼陵位於什麼廣場擴展閱讀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的政治生涯始於庫姆教書時期。當時他經常舉辦社會與道德問題專題講座,由於時常流露出不滿情緒,引起老巴列維國王的注意。他的講演活動曾遭到取締。1963年以後,因抨擊巴列維國王的『六點社會改革方案』(即所謂『白色革命』),在政治上開始嶄露頭角。
他因反對國王的『土改』而被捕入獄,數月後獲釋。但在1963年6月阿蘇拉日(什葉派信徒紀念伊瑪目海珊遇難的傳統宗教節日)再次被捕。為抗議這次逮捕,有成千上萬人上街遊行示威。據說,有數千人死於這次沖突。
9個月後,霍梅尼再度獲釋。但不久又因反對國王再次遭到逮捕。接著被流放到土耳其,1年以後被解往伊拉克,居住在伊拉克什葉派宗教聖地納傑夫達15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