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與美國的戰略協定是什麼

伊朗與美國的戰略協定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7-03 18:32:55

① 名詞解釋: 1第四點計劃; 2《里約熱內盧條約》

1、第四點計劃(Point Four Program)。也稱"技術援助落後地區計劃",因為是1949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職演說中提出的侵略計劃中的第四點,故名。該計劃對象是發展中國家,是當時實施於西歐的"馬歇爾計劃"的補充。
背景:戰後,美國和蘇聯為擴張其勢力范圍不遺餘力地展開爭奪。1947年2月21日,英國照會美國,聲稱因國內經濟困難而無力繼續向希、土提供援助。鑒於希、土兩國重要的戰略地位,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TrumanDoc?trine)的國情咨文。咨文強調,美國必須向希、土危機提供援助,以抵制蘇聯的"直接或間接侵犯",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影響不僅銀耐猛遠及東方,而且遠及西方"(這便是"多米諾骨牌"理論的早期闡述)。國會兩院經過辯論後,分別於4月22日和5月8日通過關於援助希、土的法案,向兩國政府提供4億美元援助,幫助它們鎮壓本國的革命運動。在"第四點計劃"下,美國打著援助不發達地區的旗號,以抵制共產主義擴張為名,行蠶食老殖民帝國勢力范圍之實。同時,"第四點計劃"也給美國帶來了長遠的、巨大的經濟利益。
簡介:這是一項利用美國先進的科學和發達的工業來改進和發展不發達地區的新計劃。同年6月24日,杜魯門在致國會的特別咨文中對"第四點計劃"畝哪的概念作了詳盡的闡述。根據"第四點計劃",美國國會於1950年6月通過了"援助不發達國家"的法案。到1951年底"第四點計劃"已擴展到33個國家。自1945年7月1日到1967年6月30日,在累計達1172億美元的美國對外經濟和軍事援助中30%以上是給予非共產主義的不發達國家。"第四點計劃"所開創的一系列對外援助計劃,一直延續到今天,對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里約熱內盧條約》即《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是美洲國家簽訂的地區性軍事同盟條約。又稱《泛美聯防公約》或《西半球聯防公約》。由美洲國家組織(亦稱泛美聯盟)成員國多米尼加、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秘魯、薩爾瓦多、巴拿馬、巴拉圭、委內瑞拉、智利、宏都拉斯、古巴、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墨西哥、海地、烏拉圭、美國、阿根廷和巴西於1947年9月2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簽訂,翌年12月3日生效,無限期有效。至1991年1月,共有35個美洲國家加入該條約。
主要內容:該條約由序言和26項條款組成,主要內容是:①締約各國正式譴責戰爭,並保證在其國際關系中不使用違反《聯合國憲章》或本條約規定的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締約國保證將和平解決他們之間可能發生的爭端。②任何一國對美洲一國的武裝攻擊應視為對全體美洲國家的武裝攻擊,因而每一締約國承諾行使其《聯合國憲章》第51條所承認的單獨或集體自衛的固有權利以援助應付攻擊。③經直接受攻擊的一國或若干國的請求,直至美洲國家間體系的協商機關作出決議,每一締約國可決定其單獨採取的緊急措施。④如果任何一個美洲國家的領土的不可侵犯性或完整,或其主權、政治獨立遭受「非武裝攻擊的侵略的影響」,或遭受大陸以外或大陸以內的沖突的影響,或遭受可能危及美洲和平的任何其他事件或情勢的影響時,協商機關應立即召開會議以便商定在侵略狀況下必需採取的援助措施。⑤締約各國之間的協商以締約國外交部長會議的方式進行,泛美聯盟理事會為臨時協商機關。⑥條約的適用范圍包括整個西半球,其東界自北極附近開始沿格陵蘭西岸和大西洋,直抵南極;其西界自北極經白令海峽、阿拉斯加沿太平洋通向南極洲,總面積達1億平方公里。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加強對拉美國家的控制,力圖將1945年在墨西哥簽訂的戰時臨時性《查普德佩克議定書》改為永久性條約。1947年8月15日~9月2日,美洲國家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維持大陸和平與安全會議時,美國將其提出的《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草案提交會議,經過討論通過。該條約簽訂後,美曾援引其條款對瓜地馬拉、古巴、多米尼加等拉美國家進行干涉和侵略。70年代以來,美國對該地區的控制開始削弱。1975年7月,美洲國家組織在哥斯大黎加首都聖何塞召開修改《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的特別大會,通過在該條約中增加「政治多樣化」、「集體經濟安全」、反對「經濟侵略」等原則,並對條約的適用范圍和表決制度條款作了修改。1982年,一些締約國譴責美國在馬爾維鋒橋納斯群島戰爭中背棄盟約,支持英國對阿根廷採取武裝行動。

② 伊朗武器禁運解除在即,當初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伊朗退出了《伊核協議》之後,美國害怕伊朗迅速補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在聯合國提議伊朗一段時間內不能買其他國家的武器裝備,而兔子和俄羅斯也認為伊朗這個時候和美國翻臉沒有勝算,於是這個法案就通過了。因為伊朗這個國家實在是有違常理,作為一個宗教國家是很激進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容易以卵擊石去和美國開戰,所以協定這個法案是對雙方都有好處。

而現在伊朗准備好了,只等協定過期,就能從俄羅斯和兔子那裡買到軍火,這個時候美國再出來阻撓伊朗購買軍火就有點為時已晚了,畢竟聯合國已經不可能再通過美國提出延期的提議了。現在的美國要麼和伊朗正面開打,要麼乖乖回到談判桌上與伊朗協商一下如何制定《新伊核協定》。

③ 伊朗有加入巴黎協定嗎

伊朗加入了《巴黎協定》

截至2016年6月29日,共有178個締約方簽署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共有19個締約方完成了這一程序。《巴黎協定》可謂來之不易,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經過艱苦談判的產物。

2017年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又一次成功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大新聞。在世界范圍內,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領導人發表共同聲明,駁斥特朗普重啟巴黎協定談判的建議,並表示他們將繼續履行《巴黎協定》。

這是非常明確的政治信號——美國開始奉行單邊主義,在不顧及傳統盟友意見的情況下獨自做出重大決定。

④ 二戰結朿前在伊朗簽了什麼協定

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三日在德黑蘭宣布《 德黑蘭宣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И.B.斯大林、F.D.羅斯福和W.L.S.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結束時發表的宣言。

德黑蘭會議在發表《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關於伊朗的宣言》的同時,還簽訂了對德作戰的《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這個當時保密的協定實際上是《德黑蘭宣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規定盟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實行「霸王戰役」計劃,發動「諾曼底登陸」的時間。確定在各戰場配合這一行動的作戰計劃。

宣言的發表,對於加強反法西斯聯盟各國間的團結與合作,徹底擊敗德國,加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起了重要作用。

⑤ 美國伊朗戰爭是哪一年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始於1980年9月22日,持續至1988年8月20日,是伊朗與伊拉克之間長達8年的邊境沖突。兩國1200公里的共同邊界和阿拉伯河的自然分界長期引發爭端。宗教因素同樣至關重要,伊朗的什葉派政權和伊拉克的什葉派人口成為沖突的導火索。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緊張加劇,伊拉克不滿伊朗未履行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定》,遂在1980年向伊朗發動進攻,引發戰爭。
美國在戰爭中扮演了支持伊拉克的角色,試圖遏制反美的伊朗政權。同時,伊拉克和阿拉伯國家獲得蘇聯和美國的軍事支持,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提供經濟援助。戰爭期間,雙方均使用了極端的戰術,包括人海戰術和化學武器。1982年,伊朗反攻成功,但伊拉克並未被徹底打敗,戰爭因此繼續了六年。
1987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停戰,伊拉克和伊朗分別在1988年接受該決議,並於同年8月20日實現全面停戰。戰爭結束時,兩國邊界恢復至戰前狀態。這場持續近八年的戰爭造成巨大的人員和經濟損失,兩國經濟均受到嚴重拖累。
兩伊戰爭總計造成約270萬人傷亡,其中死亡約100萬,經濟損失高達8,000億美元,使得兩國經濟倒退至少20年。這場戰爭沒有贏家,雙方均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⑥ 中伊戰略合作,石油交易不用美元,美國能否發動戰爭

美國有兩大神器,一個是美元,一個是美軍。 歷史 上美國為了捍衛美元霸權地位,不斷出兵打仗。所以二戰後美國對外戰爭都是掙錢的,因為美元成為國際上石油結算貨幣,讓美國每天都在掙錢。

2021年3月26日,中伊向全球放出重磅消息,中國與伊朗簽訂了25年戰略協議,這項協議包含內容很多,伊朗向中國提供石油,而且石油結算不用美元。這個消息放出後,美國政府並沒有做出什麼回應。但美國媒體開始回應了。


據外媒資料顯示,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近日發言稱,中伊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並在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島嶼上進行合作,這對美國是不利的。霍爾木茲海峽離美國那麼遠,怎麼就對美國不利了。

綜合了一下美媒的觀點大體以下幾種: 一是認為中伊石油貿易不用美元,開了不好的頭, 如果有其他國家跟著學,那美元地位就會受到沖擊。 二是中伊戰略合作,導致美元主導地位受到威脅,對美國傷害很大。三是美元失去霸主地位,美國將遭遇危機,再也不能通過美元收割全球的財富。四是美元崩盤,舊的秩序崩塌,可會出現動盪。

美國媒體還不忘警告中伊兩國,認為美元與石油脫鉤後,美元不僅丟了霸主地位,對全球來說很危險。


美元成為全球通用貨幣後,特別是在石油結算中,各產油國必須用美元,誰不用就打誰,這已經成為不爭秘密了。

當年伊拉克戰爭,本來薩達姆政權奄奄一息了,美國照樣出兵伊拉克,把薩達姆趕下台,就是因為薩達姆也曾想繞開美元,把石油賣出去,這就如動了美國的乳酪。因此,美國迅速出兵,把薩達姆打垮。

伊拉克戰爭後,利比亞的卡扎菲也預感到自身不安全,因此迅速向西方示好,不惜拿出油田讓西方國家開采,而且卡扎菲還與美國主動交好,當時外界認為卡扎菲可能安全了。但沒想到,中東地區迎來「阿拉伯之春」,利比亞爆發了內戰,實際上就是美國支持反對派武裝與卡扎菲打。


為什麼美國還要收拾卡扎菲呢?

依然是美元,因為卡扎菲後來想鼓動一些產油國家不用美元結算,最終讓美國盯上。

1999年,美國轟炸南聯盟,把米洛舍維奇趕下台,實際上也是為了美元。難道米洛舍維奇對美元構成威脅?

其實是歐元對美元構成威脅,我們看看美國轟炸南聯盟大使館的時間,正好是歐元發行時間。當時歐元被認為是第二種國際貨幣,甚至比美元都值錢。那麼歐元與南聯盟有什麼關系?


美國對歐盟發行歐元恨之入骨,但一時又找不到借口打壓,於是就把目光對准了米洛舍維奇執政的南聯盟,這個被認為是歐洲最後一個 社會 主義國家,很快在美國主導下被打垮。

北約轟炸南聯盟,科索沃獨立,當時歐元一落千丈,很快就失去與美元爭奪國際貨幣的權力。

由此可見, 歷史 上只要誰動美元地位,美國就會想方設法發動戰爭。那麼對中伊戰略協議,美國如何處置呢?

中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而且宣布不用美元結算石油,美國政府雖然沒有什麼動作,但美國媒體開始不淡定了。

其實美國對中伊合作一定很恨,而且也一定有其戰略。咱們先看美國,自從伊斯蘭革命後,40多年來,美國一直對伊朗進行打壓,伊朗很難受。

但美國雖然制裁打壓伊朗,有時甚至要大打出手,但美伊戰爭終究沒有爆發。為什麼美國不打呢?


伊朗可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利比亞,伊朗是地區大國,其實力不可小視。美國如果打伊朗,恐怕費勁,也不一定能贏。因此,美伊關系一直懸到了拜登上台。

現在中國與伊朗戰略協議簽定後,石油結算肯定要拋棄美元,美國會對中伊兩國動手嗎?

從戰略來看,美國即使有實力對付中伊兩國,也不可能同時發動對中伊的戰爭,美國都不可能戰勝。而美國這兩年沒少對中伊兩國下死手,特別是對中國抹黑造謠,甚至插手中國內政,干涉我國新疆、香港事務。

現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石油需求量大,中東是中國最主要能源進口地,除了伊朗就是沙特。這兩年,美國霸道的對中國進行制裁,認為中國與伊朗有貿易。但從聯合國角度看,中國與伊朗簽訂什麼樣的協議都是合理合法的,美國沒理由干涉。

2021年,面對美國新一輪的打壓,中伊兩國簽訂協議,美國或許早就預料到。俗話說「腳上泡自己磨的」,如果美國打壓中伊兩國,或許美國還繼續掙著美元的紅利。

對於中伊兩國不用美元的事,美國一定會使陰招,但一定發動戰爭,但有可能以其他方式給中國與伊朗製造麻煩,因為美國慣於玩陰的。因此,中國與伊朗都應該提防。


對於中國與伊朗在石油交易中不用美元,有人認為美國衰弱了。其實並沒有規定必須用美元,石油用美元結算,本身就是美國割全世界的韭菜,而且也不是必須的。只是美國強大時,有些國家敢怒不敢言,有些小國提出不用了,就遭到美國打壓。

現在美國走到現在,雖然實力不如以前,但美國實力還依然強大。對小國還能發動一場戰爭。但對於中伊兩國,美國發起戰爭的代價太大。

美元作為美國極力維護的霸權象徵,現在中伊兩國繞過美,俄羅斯也會這樣做。美國要想不衰弱,目前來看就只能先看著,如果阻止這些國家根本不可能。中伊俄等國都不用美元,美國必然受損,如果全球各國都不用了,那美國才真的衰弱了。

美國的確衰弱了,但實力猶存,唱衰美國的同時,也要小心美國使陰招,比如「顏色革命」,或者對某國突然發動襲擊,美國在 歷史 上沒有做。

中伊戰略合作協定簽署後,美國媒體最先出來放風, 不排除美國政府隨後有所動作,因此小心為好。

閱讀全文

與伊朗與美國的戰略協定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牛怎麼清理 瀏覽:297
義大利的身份證有哪些 瀏覽:721
印尼烤肉都用什麼香料 瀏覽:100
伊朗與中國什麼時候簽訂合同 瀏覽:366
英國的鐵器時代是什麼時候 瀏覽:947
蘋果中國紅是什麼型號 瀏覽:505
中國一年餐飲浪費了多少 瀏覽:334
如何養越南長尾四喜 瀏覽:11
中國人在義大利工作有哪些人入境 瀏覽:920
伊朗高原位於哪個國家 瀏覽:182
印度代購葯店怎麼做 瀏覽:103
旅遊去迪拜和義大利哪裡好玩的地方 瀏覽:103
印度的2萬元在中國可以換多少元 瀏覽:678
退出中國籍需要哪些手續 瀏覽:210
中國車用多久報廢 瀏覽:679
伊朗戰略運輸機現在怎麼樣 瀏覽:792
中國哪些省份僅使用公攤面積 瀏覽:62
越南鐵木砧板是什麼樹 瀏覽:658
pesci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911
歐洲杯義大利西班牙哪個開球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