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很了解伊朗的我想問一下,伊朗女生願意嫁到中國去么
有個中石油的娶了一個伊朗美女,可以作為參考:他是回族,所以穆斯林之間婚姻阻力應該不大;彩禮付了10個金幣(完全取決於女方家),一個金幣相當於300美元(浮動);放棄了工作,放棄中國國籍,入了伊朗國籍。另外,能把女兒送到國外留學的,尤其是英美國家,肯定是有錢人,據我了解伊朗所謂的有錢人比國內的標准要高很多,自己把握吧^-^
B. 伊朗客人, 送什麼禮品比較好
如果伊朗客人經常來. 那可以送些甜點比如 丹麥曲奇.之類的. 他們很愛吃
我伊朗朋友來. 我每次都送.呵呵
香水也不錯. 但是要叮囑他們一定要放行李托運.
很少來的可以送些手工藝品. 但是一定要體積小好帶的.不然給客人造成
旅途中的麻煩.
C. 關於《我在伊朗長大》
何處是我家:文化流浪之惑——《我在伊朗長大》
我第一次知道《我在伊朗長大》,是因為今年法國選擇了這部電影而不是大獲好評的《潛水鍾與蝴蝶》去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承認我跟趙子翰同志一樣,是一個奧斯卡中毒者,汗。)不過直到提名名單出來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這竟是一部動畫長片,不免有些詫異。在我的概念里,動畫片一直停留在迪斯尼的童真和史萊克的惡搞上,象「我在伊朗長大」這樣敏感的爭議性題材怎樣用動畫來表達,是一個令我既困惑又頗感興趣的問題。
影片改編於旅居法國的伊朗女插畫家瑪贊·莎塔碧的同名連環漫畫。很遺憾,我還沒有看過漫畫書,通過一些背景簡介,我對影片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這使我聯想到另外一本也是「在伊朗長大」的女作家阿扎爾·納飛滋的書《在德黑蘭讀洛麗塔》,描寫了上世紀80年代,作者和自己的女伴們在宗教政權的背景下,如何秘密閱讀《洛麗塔》、《了不起的蓋茨比》等被禁的西方名著。納飛滋的生活經歷與本片的作者瑪贊頗有相似之處:她們都因為家庭的緣故從小受到西方教育,瑪贊的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母親出身貴族家庭;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革命,忽然將她們的生活帶回了嚴厲教條下的「中古時代」,在這類教條下——宗教老師教育瑪贊們「純潔的女人就是為男人服務的女人」——受制最深的當然就瑪贊和納飛滋這樣受過西式教育的女性。
由於這種背景,《在伊朗長大》果然也不乏此類描畫:小女孩瑪贊面對推翻巴列維政權的那場革命,先是興趣盎然,繼而困惑疑問,然後因為叔叔的死亡而憤怒,最後則是無奈,她將一切不滿無奈地發泄到瘋狂的搖滾樂、秘密舞會、酒和寫著「朋克永遠不死」的罩衫上。應該說這一切是沉重的,但是漫畫和影片卻並選擇了一種黑色幽默、犀利嘲諷的風格,活靈活現的瑪贊感覺真的很親切,很可愛,在這個10歲女孩的眼裡,荒謬的成人世界也許很是好笑吧,所以對我來說,這一段的觀感其實是很輕松且有些搞笑的。甚至那些反抗也充滿了普世共有的青年時代的叛逆,例如小瑪贊在黑市買打口帶的情節,相信可以引起很多中國青年的會心一笑。
某種程度上說,所有的閱讀和觀影都是私己的。復雜的革命(宗教革命,或者共產主義革命)與戰爭這樣的宏大主題,雖然是本片不可或缺的背景,但電影並沒有局限在意識形態和宗教壓迫的創傷上,甚至我覺得這些並不是本片的重點。真正使我感受到沉重和無奈的,是14歲的瑪贊獨自一人在奧地利的生活。如果說在伊朗的瑪贊是聰明、勇敢、生機勃勃的,那麼到了開放自由的西方,長成了大女孩的瑪贊卻遇到了文化失根的困惑,她參加了更瘋狂的搖滾舞會,與藝術家朋友們一起吸大麻,她謊稱自己是法國人,談了幾場失敗的戀愛,她不斷地搬家,瘋狂地吸煙,流浪街頭......這時的瑪贊迷茫、彷徨,過程令觀者心酸。於是她又回到了伊朗。但是在自己的國家,她不但不能找到歸宿感,甚至更加格格不入,最後解除了一場失敗的短暫婚姻,她不得不再次出走異國,投奔了法國。
可以說瑪贊的前半生都是精神上的流離失所。幼年時既受過西方教育,又因為家庭原因醉心於共產主義,在家中扎頭巾喊口號,在夢中鬥志旺盛地與笛卡爾和馬克思辯論(有趣的女孩!),成長過程中受制於原教旨主義的清規戒律,與宗教老師辯論抗爭,繼而又親身見識了西方物質文化、後現代主義文化以及頹廢主義文化,在東西方、在開放與封閉的兩極間遊走、反復,在哪裡都與環境發生沖突,在哪裡都是「非我族類」、格格不入的外來者,「對過去無法釋懷,對現在和未來滿懷悲苦」。時代的巨大突變就這樣無情折磨著轉折時刻的人們,使他們無措。俄羅斯女詩人茨維塔耶娃在十月革命後流亡法國,因為難耐去國離鄉的苦楚而冒生命之危返回蘇聯,(幾年後她和她的家人們果然......)是什麼促使她即使明知危險也要返國?就是因為「流亡是最悲慘的命運之一」(愛德華·W·薩義德-美籍巴勒斯坦學者)。而身份的缺失是流亡者們共同的話題,本片的開頭和結尾也符合這樣的述說,在機場這個世界的連接點,瑪贊和薩義德一樣,被習慣性問到了他們難以釋懷的護照和國籍問題,他們沉默了。
但流亡也並非毫無裨益,同樣也是薩義德說:在哪裡都不要有太多「家」的感覺。因此「格格不入」成為他的主動選擇,這也是薩義德回憶錄的書名。而如今旅居巴黎的瑪贊·莎塔碧也說「法國就像是我的妻子而伊朗則像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哪怕她是失常的或者是發瘋的,並不會改變她是我母親的事實。我當然可以選擇自己的妻子但是我可能會選錯或者離婚......」錯置的生活境遇使他們身份迷茫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一般人很難擁有的批判距離感和此地與彼方的雙重視角。今天的瑪贊在法國安居樂業,為什麼選擇巴黎,反對強權的瑪贊說,因為巴黎不禁煙,而且巴黎人不平則鳴,經常罷工、偶爾沒車可搭的巴黎是她所愛。
本片為什麼沒有選擇真人拍攝?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當然即使是動畫片,伊朗政府也已大加批判。動畫(漫畫)的形式也許更具有某種自嘲和嘲諷的力量吧,而且本片選擇了簡約質朴的黑白手繪風格,很親切,還有一種回歸本源的力量感,特別是大量黑色塊的巧妙運用,凸顯了黑色幽默的氛圍,在3D風行的今天,感覺似乎也只有這種風格才配合得上這樣成人化的體例和題材了。
D. 伊朗工業電壓是多少
請問誰知道伊朗的民用電壓是多少伏啊?
伊朗電壓220V 頻率50HZ 插頭是雙圓凹式插座
伊朗的電壓是多少
伊朗的電:頻率50HZ, 單相電壓110和220伏特,三相電壓是220和380伏特。 中國的電:頻率50HZ, 單相電壓220伏特,三相電壓是380伏特。 因此你要弄清楚伊朗那個地方的實際供電是什麼樣的
伊朗電壓和中國電壓有什麼不同,中國電機到伊朗都可以用嗎,還需要改進嗎
伊朗的電:頻率50HZ, 單相電壓110和220伏特,三相電壓是220和380伏特。
中國的電:頻率50HZ, 單相電壓220伏特,三相電壓是380伏特。
因此你要弄清楚伊朗那個地方的實際供電是什麼樣的
伊朗電器插座插足是什麼標准
伊朗(Iran) 插頭詳細信息
地區:伊朗 Iran
說明:三極與德國相似
電流:16A
電壓:230V 頻率:50Hz
轉換插頭:歐標/德標
確認指數:
歐式插頭(兩圓)說明:
歐標插頭(兩圓)的製造標准按CE標准執行。歐標插頭在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典、挪威、芬蘭、俄羅斯等大部分歐洲國家使用,由於這個標准在整個歐洲普遍使用,我們把它稱為是「歐洲大陸」的標准。插頭是兩個圓柱,跨距為19mm,接地級是通過兩側插頭接地完成的。中歐和東歐7 / 7歐式插頭有嵌入式插腳,法國和比利時插座與之相似。 在歐洲標准插座電氣參數是10A-16A 230ACV交流電源。歐標插座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插座,接地最特殊主要是考慮人得安全。因此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插頭標准。
註:義大利標插頭是三圓柱一條線,丹麥標和瑞士標插頭是三圓柱成三角形狀,都是有直接接地級插腳。
瑞典國醫療用途的插頭要求是注塑一體禁止接線插頭使用。
俄羅斯認證機構GOST規格要求中歐和東歐7 / 7插頭是16A的標准。
參考資料:chazuo/Plugs/Detail-P274
誰清楚伊朗電源插座是什麼標準的
伊朗電壓:230V,插頭標准:歐標。
歐標(德標)插頭在德國、法國、荷蘭、丹麥、芬蘭、挪威、波蘭、葡萄牙、奧地利、比利時、匈牙利、西班牙、瑞典等歐盟國家及韓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家使用,特徵是兩個圓頭。
歐標:
伊朗的生活用電是多少伏特
跟國內一樣,是220V的,放心用~
不過得准備個歐標的插頭轉接器,因為都是圓口的插座,國內帶過去的不能直接用。當然到那裡去買也可以。
伊朗和迪拜等中東國家電源介面
據說電壓和中國一樣是220V,而插口是歐式,而眾所周知歐洲普遍是110V電壓,而為了更好的供電,一般採用很粗的銅柱做插頭,因為根據歐姆定律,電壓不變,在減小電阻之後,能通過更大的電流,而粗銅棒的直接好處就是安全性大大提高。迪拜這些地方很豪華,所以在用電上面相當考究,220V用歐標插頭必然是安全性的選擇。我家裡就買的歐標接線板和插頭,可以和國產通用。美式接線板是圓孔的,不是太兼容。
伊朗的電源插頭是哪種標准,需要什麼轉換器
1、伊朗電壓(V):230,插頭標准:歐標。
2、可以用如圖轉接頭。
伊朗電源插頭是什麼規格的
你直接買一個萬用插座吧!!
羅馬尼亞正常使用電壓是多少
羅馬尼亞的民用電壓同中國的居民電壓一樣,都是220V
各國電壓頻率 一覽表
編號 國家 國家(中文) 電壓 頻率
1 Argentina 阿根廷 220 50
2 Australia 澳大利亞 240 50
3 Austria 奧地利 230 50
4 Bahamas 巴哈馬 120 60
5 Belgium 比利時 230 50
6 Bolivia 玻利維亞 110/220 50
7 Brazil 巴西 110/220 60
8 Canada 加拿大 120 60
9 Chile 智利 220 50
10 China 中國 220 50
11 Colombia 哥倫比亞 110/220 60
12 Costa Rica 哥斯大黎加 120 60
13 Cyprus 塞普勒斯 240 50
14 Denmark 丹麥 230 50 6
15 Dominica 多米尼加 230 50
16 Ecuador 厄瓜多 110 60
17 Egypt 埃及 220 50
18 Finland 芬蘭 230 50
19 France 法國 230 50
20 Germany 德國 230 50
21 Greece 希臘 230 50
22 Guatemala 瓜地馬拉 120 60
23 Haiti 海地 110 60
24 Honras 宏都拉斯 110 60
25 Hong Kong 香港 220 50
26 Hungary 匈牙利 220 50
27 Iceland 冰島 230 50
28 India 印度 230 50
29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亞 220 50
30 Iran 伊朗 220 50
31 Iraq 伊拉克 220 50
32 Ireland 愛爾蘭 230 50
33 Israel 以色列 230 50
34 Italy 義大利 230 50
35 Jamaica 牙買加 110 50
36 Japan 日本 100 50/60
37 Korea 韓國 220 60
38 Kuwait 科威特 240 50
39 Lebanon 黎巴嫩 110 50
40 Libya 利比亞 127/230 50
41 Luxembourg 盧森堡 230 50
42 Malaysia 馬來西亞 240 50
43 Mauritius 模里西斯 230 50
44 Mexico 墨西哥 127 60
45 Monaco 摩納哥 220 50
46 Morocco 摩洛哥 220 50
47 Netherlands 荷蘭 230 50
48 New Zealand 紐西蘭 230 50
49 Nicaragua 尼加拉瓜 120 60
50 Norway 挪威 230 50
51 Panama 巴拿馬 110/120 60
52 Peru 秘魯 220 60
53 Philippines 菲律賓 110/115 60
54 Poland 波蘭 220 50
55 Romania 羅馬尼亞 220 50
56 Russia 俄羅斯 220 50
57 Saudi Arabia *** 127 60
58 Singapore 新加坡 230 50
59 Spain 西班牙 230 50 27
60 South Africa 南非 220-250 50
61 ......>>
E. 和伊朗人交談要學什麼語言,波斯還是阿拉伯呢
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而且波斯語在伊朗全國的通用程度相當高。
所以要想用對方的母語交談,要學的必然是波斯語。
阿拉伯語雖然與波斯語的關系比較密切,但在伊朗的通用程度很低,
一般民眾只會祈禱等簡單的宗教用語,沒法順利交流。
中國目前有波斯語專業的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今年招收第一屆波斯語專業)、中國傳媒大學(目前停止招生)、上海外國語大學等。要學習波斯語的話,市面上的教材比較單一,不外乎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基礎波斯語(一)》(李湘編,附MP3光碟)、《波斯語300句》(李湘編)和《波斯語實用口語》(滕慧珠編)等。詞典共有三本《波斯語漢語詞典》、《漢語波斯語詞典》、《波斯語漢語諺語/成語詞典》。
可以去www.somdom.com的波斯語版塊看看,有不少學習者在上面交流,也可以下載到一些電子書籍和語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