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伊朗為什麼又叫波斯
基本上是,古代的波斯是個大帝國,遠不止現在的伊朗高原等地,還包括中東阿拉伯等地。觸角伸到了非洲和歐洲。著名的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波斯帝國的,只可惜東征失敗了。
2. 伊朗怎麼有兩支軍隊,他打仗到底用哪支
中東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伊朗擁有大量地面部隊,主要由伊朗陸軍和革命衛隊(IRGC)2部分組成。這種雙軌軍制在中東地區相當普遍,比如敘利亞和當年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就同時建有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和普通常備軍,而沙特則在皇家軍隊(國防軍)之外,又設立了一支兼具王室近衛軍、內務安全部隊和監軍(監督對象就是國防軍)等多種職責於一身的國民警衛隊(SANG)。
單來說陸軍雖然是正規部隊,承擔保家衛國的重任的同時也被高層所不信任!裝備都是過時落後的!打起仗就是炮灰的命!所謂的革命衛隊!雖然不是正規軍,但裝備精良,是高層恐怖分子的貼身保鏢!被高層恐怖分子所信任!也是恐怖分子的大本營!
3. 伊朗怎麼有兩支軍隊,他打仗到底用哪支
1. 伊朗是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國家,其軍事力量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伊朗陸軍和革命衛隊(IRGC)。
2. 伊朗的雙軌軍制與其他中東國家如敘利亞和伊拉克有相似之處,沙特也有一支與皇家軍隊(國防軍)平行的國民警衛隊(SANG)。
3. 伊朗陸軍和革命衛隊都是伊朗地面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職能和任務存在很大的重疊。這源於1979年的伊朗革命。
4. 根據2013年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評估,伊朗陸軍由35萬名現役軍人組成,包括13萬職業軍人和22萬義務兵。
5. 伊朗陸軍的編制包括裝甲師、機步師、輕步兵師、炮兵群、特種突擊師、空降旅、突擊旅,以及航空兵部隊和獨立裝甲和步兵旅。
6. 伊朗陸軍裝備有主戰坦克、偵察和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牽引和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等多種武器。盡管數量不少,但很多裝備已過時。
7. 伊朗地面突擊力量的中堅是上世紀90年代購置的俄式裝備,如T-72坦克,這些裝備主要配屬給王牌部隊。
8. 由於長期制裁和國內軍工技術水平不高,伊朗地面部隊的裝備長期匱乏。但伊朗在主戰裝備國產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能夠生產輕武器和仿製BMP-2步戰車和T-72主戰坦克等。
9. 革命衛隊地面部隊以輕量化裝備為主,其領導的准軍事組織擁有大量民兵。
10. 革命衛隊的重要部分是聖城軍,這是一支由1.5萬至3萬名最精銳的革命衛隊成員組成的特種部隊,主要在海外執行任務。
11. 盡管陸軍是正規部隊,承擔保家衛國的重任,但革命衛隊由於裝備精良,被認為是高層的貼身保鏢,更受信任。
4. 伊朗是一個主權國家,為何會有兩支軍隊呢
有兩支軍隊是因為伊朗在特定時期應對特殊情況下的產物,它的形成與當年的伊斯蘭革命有很重要的關系。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運動之前,伊朗同樣就只有一支軍隊,在伊朗前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運動成功之後,隨即接收了巴列維王朝王朝的舊軍隊組建了伊朗政府軍,但因這支軍隊是在之前被推翻的巴列維王朝王朝舊軍隊基礎上建立的,霍梅尼個人因為其長期深受巴列維王朝打壓,因此始終對接收的對這支舊隊伍不信任,在其獨掌大權之後,就迫不及待想用自已的思想來改造這支隊伍。
伊朗現有的兩支軍隊雖然說在等級是相同的,但是相比之下,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實力與影響力要比伊朗政府軍要高出許多,誰讓他是伊朗最高精神領袖親生的呢?
5. 伊朗有兩只軍隊,哪個軍隊的總司令更厲害一些呢
伊朗的軍隊體系獨特,由政府軍和革命衛隊兩部分組成,兩者在級別上並無本質差別,都服從於伊朗的最高指揮官,即最高領袖。政府軍和革命衛隊雖然都屬於伊朗的正規武裝力量,但由於伊朗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兩者的背景和職責存在一定差異。
革命衛隊因其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直接服從於最高領袖,在日常事務和戰略決策上擁有一定的優勢。其影響力不僅限於軍事領域,還深入到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盡管如此,革命衛隊在武器裝備上並不一定優於政府軍,這取決於伊朗的具體國防需求和戰略考量。
政府軍作為伊朗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軍事部署和訓練上受到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編制、裝備和訓練標准更為嚴格,因此在武裝力量的整體實力上,政府軍可能更為強大。
總的來說,無論是政府軍還是革命衛隊,他們的核心職責都是維護伊朗的國家安全和穩定。兩者的存在和運作都旨在確保國家的利益不受威脅,而不管其內部的具體差異,它們都是伊朗強大軍事力量的代表。
6. 伊朗到底是什麼制度,為什麼有兩個軍隊,相互是什麼關系
1. 伊朗的政治體制是政教合一的體系,這意味著宗教領袖在國家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 伊朗的武裝力量由兩大部分組成:國民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國民軍隊是伊朗的正規軍隊,負責國家的國防事務,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
3. 伊斯蘭革命衛隊是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後成立的,具有強烈的宗教背景。它的存在與伊朗的宗教領袖有關,這位領袖同時也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4. 盡管在1989年伊朗政府試圖將兩支軍隊合並,但革命衛隊仍然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存在。在一般情況下,革命衛隊不會主動出動,但在戰爭期間,他們通常與陸軍協同作戰。
5. 在國內出現叛亂或其他安全問題時,革命衛隊會與地方民兵武裝,即所謂的民眾動員軍合作,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6. 無論是國民軍隊還是伊斯蘭革命衛隊,它們都直接受到宗教最高領袖的領導。這種領導結構確保了伊朗的軍事力量與國家的宗教政策緊密相連。
7. 兩伊戰爭結束,伊朗虛弱到極點,美國為何沒有趁機滅伊朗
古代有句話叫做「趁你病,要你命」,堪稱趁火打劫的最佳體現,所以一般來說,要消滅敵人,在其最虛弱的時候下手,那是事半功倍,很容易成功的。所以古代我國對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往往是等它們內亂之時,再趁機發兵,一舉取勝的。而這句話反映在現在層面也是如此,很多相互死敵的國家,都是在趁火打劫中,消滅對手的。因為這個時候消滅,付出的代價最小,也最容易成功。但是這個也有例外,那就是伊朗,在兩伊戰爭結束時,伊朗最虛弱的時候,當時美國為何沒有趁機發兵滅了伊朗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1979年,伊朗爆發 *** 革命,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混亂,經濟急劇倒退。而且緊接著,就是打了8年的消耗戰,兩伊戰爭。經過兩伊戰爭,伊朗得到極大的消耗,整個經濟瀕臨崩潰,外債到了千億美元級別,整個軍隊疲憊不堪,國力逐步衰竭。
所以在1988年,面臨亡國之危的情況下,霍梅尼才最終迫不得已接受停戰。而兩伊戰爭結束,加上很快霍梅尼去世,這個檔口,可以說是伊朗最為虛弱的時候,只要牆倒眾人推,很快整個伊朗就會崩潰。而對伊朗恨之入骨的美國,應該抓住時機,趁機滅伊朗的。但是當時美國卻並沒有這么做,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主要的矛盾。
在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的時候,對於美國來說,雖然憎恨伊朗,但是最大的矛盾和最大的對手絕對不是伊朗,而是蘇聯。而這個時候蘇聯並沒有展現要解體的態勢,而且在全球的爭奪中,美國正是處於最關鍵的時期,美國當時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對蘇聯的消耗上。
無論在中東, 在非洲,還是在越南,在阿富汗,在東歐等地,美國全面的削弱蘇聯,主要的核心都放在了蘇聯的身上。所以對於伊朗那是只能暫且放一放了,而且一旦攻打伊朗,當時的蘇聯從中作梗,不但消耗力量,其實也很難取勝。
第二,消耗巨大。
伊朗 *** 革命的混亂和無序,其實在兩伊戰爭的帶動下,教士階層徹底掌權,將主要的反對力量那也是消滅的差不多了。所以,兩伊戰爭,雖然讓伊朗大為削弱,但是同時也讓霍梅尼等教士階層威信大為提升,牢牢掌控國家。而且在宗教的教導和內憂外患下,伊朗人那是更加的團結一致了。
這對美國來說,如果要打,雖然是最佳時機,但是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的。最起碼當時伊朗擁有50萬的軍隊,歷經8年兩伊戰爭,還有千萬狂熱的巴斯基民兵組織。所以美國如果要攻打,最起碼要達到海灣戰爭的人數,而且還必須直接陸面戰。
一旦如此,美國很容易陷入戰爭泥潭,即使打下來伊朗,那也將付出慘重的傷亡。而且本身伊朗多高原的地形,就適合打游擊戰,一旦伊朗教士讓千萬巴斯基民兵到山區打游擊戰,那麼無疑將是致命的損失和打擊。這是美國無法承受的,哪怕死一萬人都很難承受。
第三,最大威脅。
而兩伊戰爭雖然極大的削弱了伊朗,但是卻讓伊拉克崛起,而且野心膨脹。當時的薩達姆,已經不可遏制的開始在中東進行布局,大有做中東老大的野心。對於美國中東的戰略來說,最不希望的就是一家獨大,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存在。所以對美國來說,伊朗雖然是死敵,但是威脅並不大。
而伊拉克要控制中東,控制石油,反而威脅無限,是第一位需要解決的。所以美國主要還要防範伊拉克,也很難抽身去滅伊朗。從後面海灣戰爭美國的快速動員和布局來看,美國一直都在防範伊拉克。因此,雖然當時打伊朗是最佳時機,但是對美國來說,根本不能打,也不敢打,就是這么簡單。
參考文獻:《兩伊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