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處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該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遷入定居。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來王國。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後,曾於公元64年、115年和132年3次鎮壓猶太人,100多萬人被殺,其餘大部分被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自此,阿拉伯人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居民。
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為兩部分: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即現今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即現在所稱的巴勒斯坦),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猶太人一直夢想返回巴勒斯坦建國。1897年首次世界猶太復國運動大會在瑞士巴賽爾城召開,宣布其目標是在巴建立猶太人之家。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致信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羅斯柴爾德,宣稱「英政府贊成在巴為猶太人建民族之家,並將為此盡最大努力」。此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1918年,美國宣布承認「貝爾福宣言」。此後,猶太人開始從世界各地大批移民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第181號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猶太人同意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佔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里則為埃及佔領。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巴勒斯坦人民要求返回家園,恢復合法民族權利,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這就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巴勒斯坦問題。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艾哈邁德·舒凱里任主席,1969年起由阿拉法特任主席。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8座城市在內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巴原定1999年5月宣布在自治土地上建國的計劃也已推遲。在巴以於1999年9月達成「沙姆沙伊赫備忘錄」後,11月雙方已正式啟動巴最終地位談判。
耶路撒冷:中東的一座古城,這里建有猶太教的神廟和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奉為「聖地」,故稱「聖城」。1947年11月聯大第181號決議規定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以色列通過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先後佔領整個耶路撒冷地區,並於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
② 聖城指的是哪裡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原巴勒斯坦首都,20世紀30年代以色列復辟,1950定都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世界聞名的古城,人口80.1萬(2011),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相傳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大衛王曾在此築城建都。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來自網路。
③ 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分別是什麼
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分別是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
1、麥加 , 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希賈茲(一譯漢志)境內。麥加 (Mecca) 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座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里。
聖地是指教徒隊其創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稱。如鹿野苑、藍毗尼、菩提伽耶、耶路撒冷、麥加等。
根據伊斯蘭傳統,麥加的歷史可追溯到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時代,他和兒子易斯馬儀(以實瑪利)在大約西元2000年前一同建造克爾白。據說當地居民在亞瑪力人的影響下偏離了一神信仰。
麥加在托勒密的著作里以「馬可拉巴」(Macoraba)之名著稱。五世紀時古來氏族控制了麥加,成為傑出的商賈。六世紀時,他們也加入了利潤甚豐的香料貿易,因為當時世界部分地區捲入了戰爭,使得貿易路線從危險的海域轉移至相對安全的陸路。
④ 每個國家都有一個首都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一個首都,但也有少數國家,一國兩都或三都甚至四都。�
世界上有兩個首都的國家是玻利維亞共和國和荷蘭王國。玻利維亞法定首都是蘇克雷,最高法院設在此,人口約9萬;行政首都是拉巴斯,中央政府設在此,人口約80萬。荷蘭法定首都是海牙,王宮和中央政府均在此,國際法院也設在這里,人口約48萬;行政首都是阿姆斯特丹,它是荷蘭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歐洲著名文化藝術城,人口約80萬。�
世界上有三個首都的國家是南非共和國。它的三個首都分別設在三個省的省會。行政首都設在德蘭士瓦省的比革陀利亞,是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人口約58萬;司法首都設在奧蘭治自由邦的布隆方丹,人口約18萬;立法首都設在開普省的開普敦,是南非的第二大港口,人口約110萬。�
世界上有四個首都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它的四個首都是:行政首都利雅得,是全國政治、商業、教育中心,全國第一大城市,人口約130萬;外交首都吉達,為全國第二大城市,國家的主要政府機關與外交使領館都駐在此,人口約60萬;宗教首都麥加,伊斯蘭教是該國的國教,而麥加為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城,是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故該國定麥加為宗教首都,人口約37萬;避暑首都塔伊士,該國氣候炎熱乾燥,而塔伊士坐落在海拔1500米的蓋茲旺山上,氣候涼爽,每逢夏日,王室和政府均遷此辦公,成為該國的夏都,人口約10萬。
⑤ 西亞重要城市及其概況
巴格達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省會,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舊譯「報達」、「八哈塔」。位於國土中部,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里。面積860平方公里,人口530萬(1988)。
德黑蘭
伊朗首都,位於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遼闊的伊朗高原北緣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市區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東、西、北三面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成弧形狀的丘陵環繞。
利雅得
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和中央省首府,它坐落在阿拉伯半島中部哈尼法谷地平原上,海拔520米。城市人口達150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1818年起即成為沙特王國首都。1932年成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首都,隨石油收入增加而改建成為現代化城市。城中心8平方公里為「納綏里耶區」,是國王與王室居住的特區,由數十幢宮殿、數百所別墅和花園組成。
多哈
也叫貝達,是卡達國首都,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面一個小半島的東部沿海,波斯灣著名的海港,是卡達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國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全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人口約20萬,佔全國人口的80%,其中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講阿拉伯語。原為一漁港與採珠船集中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本國石油業的發展而繁榮。已建有深水港、海水淡化廠、塑料製品廠、鋼鐵廠、電站與國際機場。居民中有許多為油田工作人員。
麥加
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萬。這里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麥加是伊斯蘭教第一聖城,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省省會。位於西部賽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峽谷中。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36.7萬(1983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於公元570年誕生於此。以後成為伊斯蘭教中心和商業中心。1925年歸屬沙烏地阿拉伯,現由穆罕默德後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麥加朝聖的穆斯林人數迅速增加,僅來自國外的即達60-100萬人。主要聖地為該城中心的聖寺克爾白(見「聖寺」條),郊區聖地有阿賴法特山、希拉山、索爾山與米那村等。
大馬士革
敘利亞的首都,位於安提黎巴山山麓,巴拉達河和阿瓦什河的匯合處,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阿拉伯語為國語。大馬士革是一座有4000年歷史的美麗古城,從古老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塞爾柱帝國,阿拉伯帝國,花刺子模,伊兒汗國,到帖木兒帝國時代,大馬士革一直被譽為「天國里的城市」。悠久的歷史使它留下了神奇的傳說和眾多的古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給它帶來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生動景象。
耶路撒冷
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巴勒斯坦地區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人口44.7萬(1984),居民主要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傳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大衛王曾在此築城建都。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聖地。城圈面積約1平方公里,劃為4個區。東部為穆斯林區,包括著名的神廟區,神廟區的聖地有摩哩山的岩頂(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岩頂上的聖殿(伊斯蘭教)、阿克薩清真寺、哭牆(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有基督教的聖墓教堂。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城西南面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聖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聖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由聯合國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佔領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區,約旦則佔領城東舊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布定都於此。市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業有金剛石琢磨、傢具、制葯、化學葯劑、製鞋、鉛筆、紡織與服裝(斗篷)等。旅遊(包括朝聖)業甚盛。耶路撒冷是以色列自1950年以來的首都,該國的總統府、大部分政府機關、最高法院和國會均位於該市。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數國家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因此,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阿以沖突的中心。
科威特城,科威特首都。有人口38萬(2000年)
⑥ 非斯老城人口有多少
非斯是摩洛哥北部古城和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非斯省省會。老城跨非斯河兩岸,西距拉巴特190千米,人口約45萬;地處高地,海拔410米,氣候溫和,為摩洛哥四座古老王國城市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城市分古城、舊城和現代化新城三部分。古城右岸部分建於公元789年,左岸建於公元809年。11世紀兩部分合並,成為伊斯蘭聖城,稱「非斯—埃爾—巴里」。13世紀在古城西部另建新非斯,稱「非斯—埃爾-傑季德」。14世紀非斯成為伊斯蘭教學術和商業中心。1912年,當法國統治者把首都改建到拉巴特後,非斯的政治地位逐漸衰落。但是由於在非斯麥地那區有兩座著名的清真寺——卡拉維因大清真寺和安達路斯大清真寺,所以至今它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方面還撈演著重要角色。
站在城市高處往下看,但見非斯的麥地那區茫茫一大片白色小屋,鱗次櫛比,綿延不絕,其中有許多幢建築極具特色。游覽這里,就像是去迷宮探險,麥地那區可說是一個熙來攘往、熱鬧繁忙的街巷迷宮,一個行人、驢子、買賣人和手藝人的天下,雖歷經數百春秋而大致輪廓未變。尋古問幽的遊客會在這里發現,在眾多住宅之間,有許多堪稱範本的精美建築——穆斯林學校、清真寺、噴泉等。往事如煙,但社區的日常生活中卻依然鐫刻著過去的印記。公元8世紀末,伊德里斯二世為非斯奠基。之後,處在從地中海到黑非洲,從馬格裡布東部到大西洋的交通要道交匯點上的非斯便茁壯成長起來了。8世紀末9世紀初,被倭馬亞人從科爾多瓦驅趕出來的安達盧西亞人在非斯河谷右岸定居下來,從突尼西亞凱魯萬來的移民則在左岸安了家。1069年,這兩個社區合而為一,由之而組成了非斯城。
作為一個伊斯蘭宗教文化中心,非斯的經濟大約在13世紀末葉繁榮昌盛起來。馬里尼德人把它定為首都,並下令在非斯麥地那區的西面建設白都非斯,即新城區。在隨後的幾百年間,新城區繼續擴大,並迎來了一批主要為農村出身的新居民。在法國保護期間,非斯古老的麥地那區被置而不問,優先得到發展的是非斯新城區。1980年,這里集中了該市六成以上的人口和經濟活動,但由於路況不佳,便逐漸走上了下坡路。有著143座清真寺,7所穆斯林學校和64所紀念性噴泉的非斯老城,逐漸被世人重新認識。
⑦ 伊斯蘭教是哪國的宗教
不能單純的說是哪一個國家的 要看哪一個國家把伊斯蘭教奉為國教
阿爾巴尼亞科索沃,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占人口四成多,相對多數).還有俄羅斯所屬北高加索地區,東歐地區的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韃靼斯坦等國,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等地保加利亞和法國也有較多比例的穆斯林
伊斯蘭教分為遜尼與什葉兩大教派。其分布主要集中在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各地。 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最多的一個教派,其分布遍布歐亞非各大洲。 什葉派則強調理想主義和超自然的力量,堅信永無謬誤的伊瑪目。什葉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較少的一個派別,主要分布在伊朗。
⑧ 伊朗的國情問題
這項規定的對象是全體在伊朗的女性,也就是不論是否是伊朗人,在公共場合必須佩帶頭巾。
有兩點需要注意:一、公共場合,也就是在外出非私人場合,如公司、學校、集會、購物等,都需要佩帶頭巾;但是,在私人場合,如家裡、宿舍、親友家中等,則沒有強制規定,沒有外人或陌生人在場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女性會一直戴著頭巾,在家中的衣著也是很隨意的,跟西方沒啥區別。二、佩帶頭巾有多種方法,但沒有一種佩帶方法強制遮住臉部,現實中也沒有伊朗女性會這么做(其實伊朗婦女對護膚、化妝等很在意,展示還來不及),頭巾的種類也不少,只要保證不露出大部分的頭發,帶法可以隨意一些(近來也有保守派對此提出異議的)。
所以,外國女性高級官員訪問的話,還是要「入鄉隨俗」帶頭巾的(對於訪問者來說,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也是一種國際交往中的禮貌),但不似對伊朗女性般要求嚴格。
伊朗女性在很多公眾場合被拒之門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活動的主體是男性,也即是說,女性被拒之門外的活動都是男子比賽,男足、男籃等等,婦女是無法到場觀看的,理發店等等也是男女分開的。但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活動的主體如果是女性的話,男性也是被禁止入內的,如女排比賽等。此外也有比較開放的場合,如電影是男女都可以同場觀看的。
主要還是宗教規定的限制,當然也有不少地方容易遭人非議,不過作為伊朗人來說,已經習慣成自然了吧。
⑨ 世界名城
滑雪城—挪威奧斯陸
冰雕城—日本札
鼓城—西班牙卡萊達
禁酒城—瑞典斯德哥爾摩
音樂城—奧地利維
橋城—德國漢堡
浴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玫瑰城—保加利亞加布羅沃�
書城—德國萊比錫
電影城—法國戛納;美國好萊塢
科學城—日本築波
花城—法國巴黎
無煙城、藝術城—冰島首府雷克雅未克
衛生城—新加坡的新加坡市
春城—中國昆明
郵票城、假牙城—列支敦斯登首都瓦杜
汽車城—美國底特律市
噪音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綠化城—波蘭首都華沙
銅城—尚比亞盧薩卡
椰城—印尼的雅加達
暖城—伊朗德黑蘭
酒城—德國慕尼黑
鞋城—捷克哥德瓦爾多夫
表城—瑞士首都伯
塔城—緬甸文化古城蒲甘
賭城—美國大西洋域
火柴城—瑞典延徹平市
雷城—印度尼西亞茂物
熱城—蘇丹首都喀士穆
旱城—秘魯首都利馬
水城—義大利威尼斯
雨城—印度乞拉朋齊
冰城—俄羅斯雅庫茨克
雪城—美國首都華盛頓
霧城—英國首都倫敦
日光城—中國拉薩
博物館城—義大利首都羅馬
大學城—英國牛津
古跡城—敘利亞大馬士革
足球城—巴西里約熱內盧
葡萄酒城—阿根廷門多薩
圖書館城—英國首都倫敦
畫城—墨西哥的墨西哥市
不夜城—中國黑龍江漠河
撲克城—德國的切布爾克
蛇城—義大利哥酋洛
雞蛋城—美國洛杉磯
動物城—埃及首都開羅
蝙蝠城—印度的瓦丹索朋鎮
烏鴉城—尼泊爾加德滿都
鳥城—印度新德里;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
風城—紐西蘭惠靈頓
壁畫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
茉莉花城—希臘雅典
聖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獅城—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
巧克力城—美國赫爾希
金融城—英國倫敦
醫學城—美國休斯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