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規模挖礦導致伊朗停電,伊朗都有哪些豐富礦物質
過去幾個月顯卡的短缺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加密貨幣導致的,礦工們瘋狂地搶購大量顯卡,使得因新冠疫情而出現的供應問題更加嚴重。這種貪婪不是沒有代價的,伊朗發現有十多個大型加密礦場,所需要的電力足夠影響供電,甚至導致了這個中東國家出現停電。自1月中旬以來,不時的停電一直困擾著伊朗,對當地的人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新冠病毒疫情、美國制裁等問題讓伊朗全國面臨巨大壓力,人們認為停電大概是這些原因造成的。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有政府官員指責是加密貨幣礦場製造了這些問題,但政府對加密貨幣礦場的寬松態度可能才是致使問題出現的首要原因。
當然,建設加密貨幣礦場並不是普通人可以做的事情,需要得到政府的許可,但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2020年伊朗至少拆除了1100個非法的加密貨幣礦場,還獎勵任何可以提供這方面信息的人。不過加密貨幣礦場的礦工們堅決否認是他們造成的問題,但很可能最終仍然要承擔部分責任,例如關閉部分加密貨幣礦場。停電會對社會的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頻繁發生停電事故,會讓伊朗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據一些專家稱,伊朗是世界上第三大比特幣生產國。其中有人認為,伊朗正在使用比特幣代替美元,以此來規避美國實施的經濟制裁。
2. 想請問下伊朗的夏令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首先,伊朗實行冬令時和夏令時。冬令時比北京時間晚4小時30分,夏令時比北京時間晚3小時30分。其次,今年伊朗夏時制開始時間:2015年3月22日,夏時制結束時間:2015年9月22日。
另外,其它年份伊朗夏令時開始與結束時間:
3.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一:伊朗布希爾核電站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布希爾核電站原是1974年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負責建造的,後來在美國的反對和施壓下,西門子公司停止了與伊朗的合作。1995年,俄伊兩國簽署合同,由俄幫助伊朗續建該核電站。1996年2月,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始興建。由於涉及核能技術等問題,俄羅斯與伊朗的核電站合作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指責。根據合同,該核電站應當於1999年7月竣工。但後來由於政治、資金、技術等多種原因,竣工日期一拖再拖,最終接收和交付使用定於2015年。2021年6月20日,伊朗官員表示,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已經被關閉,關閉狀態將持續數天。6月21日,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關閉。可以看出,這個核電站算是比較老的核電站了,那麼它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他關閉呢?
4. 伊朗節日
伊朗節假日
除了正常的周四、五休息外,現把其它的休假日歸納如下
2007年1月8號 (聖人默罕默德宣言日)
2007年1月29號 (紀念伊瑪姆海珊)
2007年1月30號 (紀念伊瑪姆海珊)
2007年2月11號(伊斯蘭革命勝利日)
2007年3月10號 (紀念伊瑪姆海珊)
2007年3月18號 (聖人默罕默德逝日)
2007年3月20號 (伊瑪姆仁扎逝日)
2007年3月21號-3月24號(伊朗新年)
2007年4月1號(伊斯蘭共和國勝利日)
2007年4月2號 (踏青日)
2007年6月4號(霍梅尼逝日)
2007年6月5號(紀念世界生存日)
2007年6月18號(先知女兒海蒂傑逝日)
2007年7月28號(伊瑪姆阿里誕生日)
2007年8月11號(默罕默德被指派聖人紀念日)
2007年8月29號(伊瑪姆梅赫迪誕生日)
2007年10月3號(伊瑪姆阿里逝日)
2007年10月13號(開齋節)
2007年11月6號(伊瑪姆加琺邵德逝日)
2007年12月29號(聖人默罕默德宣言日)
2008年1月19號(紀念伊瑪姆海珊)
2008年2月11號(伊斯蘭革命勝利日)
2008年3月8號(紀念伊瑪姆仁扎逝日)
2008年3月19號(伊朗國慶節)
注意:每年的假日是不一樣的,是按照伊朗太陽歷和伊斯蘭教歷來定的
5. 伊朗新年是每年什麼時候
每年的公歷3月20號是伊朗歷的年三十,
也就是春分那天.
3月21日是大年初一啦.
呵呵.他們過年比我們少一天,
是14天.
6. 09大事件詳細說明
1月2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巴選舉委員會首席專員法魯克)出席記者招待會,宣布原定於1月8日舉行的巴基斯坦議會選舉推遲到2月18日舉行。
2日,巴基斯坦選舉委員會宣布,原定1月8日舉行的全國和省級議會選舉將推遲至2月18日舉行。
1月2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競價交易。受到投資者擔心原油供應緊張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2日在歷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
2日,受投資者擔心原油供應緊張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歷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
3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艾奧瓦州舉行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首場預選,由此拉開了美國下屆總統選舉的序幕。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競選人赫卡比獲勝。在8日舉行的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總統預選中,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總統競選人麥凱恩獲勝。
6日,隸屬伊朗革命衛隊的5艘快艇在霍爾木茲海峽國際水域與3艘美國軍艦發生對峙。美方稱這是伊朗對美國的嚴重「挑釁」,並警告伊朗必須停止此類行為。但伊朗則稱該事件屬「正常」范疇。
1月7日,消防員在韓國京畿道利川市的爆炸現場滅火。 利川市一冷凍倉庫當天發生爆炸並引發火災。
7日,位於韓國京畿道利川市的「韓國2000」冷庫發生爆炸,造成包括12名中國公民在內的40人死亡,另有10人受傷。
1月8日,美國總統布希乘專機離開華盛頓,啟程出訪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
9日至16日,美國總統布希相繼訪問了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區、科威特、巴林、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布希10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表示,相信在2009年1月他離任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將簽署和平協議。
11日,日本國會眾議院全體會議再次表決通過了新反恐特別措施法案。日本政府隨後根據新法案恢復海上自衛隊向美英等國艦船提供燃料等後勤保障的活動。
12日,伊拉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前總統薩達姆領導的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成員在政府內擔任公職。
1月20日,在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的議會大廈前,當選格總統的薩卡什維利在就職儀式上宣誓。喬治亞因政局動盪於1月5日提前舉行了總統選舉,薩卡什維利在選舉中勝出,再次當選格總統。
13日,喬治亞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前總統薩卡什維利在1月5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獲得53.47%的選票,再次當選總統。
1月20日,加沙地帶的一家巴勒斯坦人點著蠟燭吃飯。在以色列18日封鎖通往加沙地帶的所有過境點之後,當地一家主要發電廠由於燃料短缺於20日晚被迫關閉,從而導致加沙地帶大部分地區停電。
18日,以色列開始對加沙地帶實施全面封鎖,以迫使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停止向以色列南部發射火箭彈。
1月21日,一名經紀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內工作。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政府的減稅政策無法使美國經濟避免衰退,加上歐洲和亞洲股市大幅下挫的示範效應,拉美主要股市當天全線暴跌,其中巴西、阿根廷、秘魯和哥倫比亞等國的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了6%。
21日,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經歷「黑色星期一」,其中部分股市創下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2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決定緊急降息0.75個百分點,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從4.25%降至3.5%,以防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和避免金融市場進一步動盪。30日,美聯儲再降息0.5個百分點。
1月24日,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布東(左)在巴黎拉台芳斯商業區的興業銀行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當日,法國第二大銀行興業銀行宣布,一起「欺詐案」和次貸危機給銀行造成約70億歐元(合103億美元)的損失。
24日,法國第二大銀行興業銀行說,該銀行期貨交易員凱維埃爾在過去近一年時間里未經授權利用銀行資金進行非法交易,給銀行造成49億歐元的重大損失。
1月23日,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在羅馬舉行的眾議院會議上等待信任投票結果。當日,由中左聯盟領導人普羅迪領導的義大利政府以326票贊成、27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贏得了在眾議院的信任投票。
24日,義大利總理普羅迪由於其領導的政府未能獲得參議院的信任投票,向總統納波利塔諾遞交了辭呈。
1月18日,美國總統布希、副總統切尼和財政部長保爾森在華盛頓白宮出席新聞發布會。布希當日要求實施金額為1400億到150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以刺激經濟增長,避免經濟陷入衰退。
24日,經過連續數天的緊張協商,美國政府和國會就布希總統18日提出的總額約150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達成一致,政府希望刺激方案能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國會眾議院29日通過這一方案。
1月27日,印度尼西亞警方說,前總統蘇哈托當天因病去世。
27日,印度尼西亞前總統蘇哈托在雅加達北塔米納中央醫院病故。28日,印尼政府為蘇哈托舉行國葬。
1月29日,在泰國首都曼谷,人民力量黨主席沙馬在接受王家御令正式成為總理後發表講話。沙馬當日傍晚在曼谷接受王家御令,正式成為泰國歷史上第25位總理。 新華社發
28日,泰國國會下議院舉行總理人選表決會議,選舉人民力量黨主席沙馬·順達衛為泰國新政府總理。29日,沙馬在曼谷接受王家御令,正式成為泰國歷史上第25位總理。
1月28日,美國總統布希在首都華盛頓發表2008年國情咨文報告。 新華社/路透
28日晚,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會發表2008年國情咨文。這是布希任內最後一次發表國情咨文,經濟和伊拉克戰爭是此次國情咨文的重點。布希呼籲國會支持他推進在經濟、內政和外交方面一些尚未完成的措施和主張。
29日,肯亞執政黨「民族團結黨」和反對黨「橙色民主運動」在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的調停下在內羅畢舉行正式對話。去年12月30日,肯亞選舉委員會宣布齊貝吉在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但反對黨指責其舞弊,拒絕接受大選結果,隨後肯亞爆發了大規模騷亂,至今已造成約800人死亡,20多萬人無家可歸。
1月30日,以退休法官威諾格拉德為首的以色列負責調查2006年以黎沖突的特別委員會在耶路撒冷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其最終調查報告的內容。當日,該特別委員會在最終調查報告中稱,政府和軍隊在沖突期間有重大戰略、戰術失誤,以致未能取得這場打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戰事的勝利。
30日,以色列負責調查2006年以黎沖突的特別委員會在耶路撒冷正式公布最終調查報告,稱政府和軍隊在沖突期間有重大戰略、戰術失誤,以致未能取得這場打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戰事的勝利。
31日,非洲聯盟第十屆首腦會議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開幕,大會主題為「非洲工業發展」。
7. 伊朗會開打嗎
短期內,在伊朗地區出現的戰爭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的的聯合軍事打擊。
從中亞局勢來看,美國打擊伊朗的客觀條件已經存在,相比較伊拉克,美國對伊朗有了更加充足的戰爭理由,但從世界局勢來看,戰爭的開始還存在數個變數。
一,軍事聯盟是否還能結成?按照美國政府的一貫做法以及美國國內利益集團的要求,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是不會完全由自己來進行的,總要拖上幾個「合作夥伴」以此來分擔風險、分擔軍費同時還可以分擔輿論壓力,在這方面,有一點值得關注,伊拉克戰爭的爆發,打擊的是受了十數年經濟制裁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該政權雖然在石油換食品的國際政策下回復了一部分生氣,但對國際的影響力大不如前,特別是在薩達姆鐵碗政策下,幾個美國的盟友在伊拉克都沒有顯著的利益,因此對他們來說,一個「自由」的伊拉克比一個「獨裁」的伊拉克對他們更有意義,但伊朗不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區域之一,哪個西方國家沒有利益投入在裡面,戰後的伊拉克讓大家都看到了戰後的伊朗是如何的危險和混亂,與其這樣,不如維持伊朗的現狀更符合他們的利益。伊拉克戰爭期間已經出現的美國同盟的矛盾,以及法國等國家對戰爭的不支持態度,讓美國在伊朗戰爭之前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斟酌一下,自己在伊朗到底有沒有像在伊拉克的號召力了。相信,除了日本這樣狂妄自大,一心想跟在美國屁股後面贏得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外,其他的盟國都會有所考慮的。
二,中、俄、美三國的搏弈?世界政治是一場大游戲,單個地區的政治事件絕對不是孤立的。伊拉克戰爭期間,正是有了中俄兩國事實上的默認,美國才能打的這么順利,中俄兩國的中立或者輿論上的譴責實際上都是對美國行為的默許,這一點老美看的很明白,自然是無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的直接打到巴格達,中俄兩國的態度名義上是因為薩達姆在道義上確實站不住腳,實際上是因為兩國在伊拉克都沒有太多的利益牽扯,不如送美國一個順水人情,而美國也識趣的很,自然還得在其他方面給予中俄一定的回饋,在台灣和日本問題上的低調恐怕也僅僅是面子的配合而已,更深層次的利益估計得過些時候才能看出來,有了這樣結果,中俄自然樂得在旁看看熱鬧,順帶著在美國陷入伊拉克泥潭時說點風涼話過過癮出出氣。但伊朗不一樣,這可是中俄兩國在中亞利益的根本所在,動了伊朗可不是中俄兩國能夠忍受的,對中國來說,要想再次默許美國的行為,恐怕就得讓美國在台灣和朝鮮問題上出點大血,估計在日本的利益也得放棄些才能平衡中國的利益得失,讓美國在東亞和中亞之間選一者,恐怕還是東邊在現階段更重要些,俄羅斯也一樣,要想普京點頭同意,單純停止在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恐怕還不夠,歐洲的利益估計也得是談判的重要內容,這自然會讓美國在短期內很難獲得中俄兩國對他出兵伊朗的支持,真要想出兵,美國的國務卿還得秘密的多往太平洋西岸飛幾次是少不了的,這得看中俄是否獅子大開口,還得看美國出的起什麼價。
三,根據經驗,美國要打一場戰爭,國家的國際政治利益是一方面,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美國國內的局勢,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之前,都可以從美國國內找到激化劑,可以說,對外發動一場戰爭是美國政府轉移國內民眾視線和政治矛盾的慣用手段,現在來看,美國國內局勢還算穩定,政府還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用戰爭這一對內對外都可稱得上殺手鐧的招數,如果伊朗人不想打內戰,就得多向他們的真主禱告一下,讓美國人民多過幾天舒心的日子吧。
四,現代戰爭打的是錢,這一點大多數政治軍事家都認可了,要想在距離國土數萬公里之外的亞洲同時支持兩個戰場,基本上相當於往一個巨型火坑裡一麻袋一麻袋的扔美圓,這架勢是個理智稍微清醒的就經受不起。伊拉克會不會成為另一個越南,現在還不好說,反正錢已經花了,還是幾個「夥伴」搶著花的,可這不代表在伊朗也可以繼續花,經過幾次戰爭,美國的庫存武器估計也扔的差不多了,軍隊換裝也進行了一段時間了,再要打,估計什麼「維護武器比戰爭更花錢」的說法在他們的議會就糊弄不過去了,幾個夥伴在伊朗的即得利益面前,恐怕也不會再心甘情願的替美國買單了,更何況伊朗的國土面積是伊拉克的幾倍,軍隊的武裝實力也比伊拉克高上幾個檔次,這都預示著在伊朗要花比在伊拉克更多的錢,這錢從哪弄還得總統先生好好愁上一陣。
五,伊朗的軍事力量也並非伊拉克可比,你可以把伊拉克比做一隻病了的鬥犬,那伊朗就是一隻徹徹底底的精壯的惡狼,他有訓練有素、信仰堅定的軍隊,有中式、俄式、美式各種先進充足的武器,有完善系統的戰爭准備,還有豐富的沙漠戰爭經驗,美國雖然輕易的捏死了一隻鬥犬,卻也被拖在了沙漠里,這還是因為伊拉克人民在長久的獨裁統治下戰爭意志不堅定,美國可以打著解放者的旗號去把自由帶給伊拉克人民;可美國有勇氣,或者說有把握將一隻飽含仇恨和兇殘的沙漠惡狼一擊致命嗎?恐怕不能。一旦又被狼拖在了沙漠了,那基本上可以肯定會是一個比在越南更經典的「反侵略」戰爭案例。更何況,伊朗可不像伊拉克那樣,明明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楞充大尾巴狼,老美自然藉此機會裝回傻,一棒子打過去,嗚呼哀哉,伊朗可是有真傢伙的,雖然沒有正式宣布核政策,但要真被逼急了沒准就來個核捆綁,隨便找幾個倒霉孩子打一下,誰也受不了,老美再渾也不會在沒有把握之前犯這種錯誤。
六,戰略威懾。我們都知道,加了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只有在發射架上時才是最具有威懾力的,這就叫戰略威懾,因為敵人不知道你要將導彈打向哪裡,所以他也不敢妄動,可你的導彈一旦發射出去了,也就是打出了自己的底牌,這也是敵人分析得失給予反擊的時刻,而這個時刻對你是最危險的。伊朗就像美國的核武器,保持對伊朗的武力威脅就是把核導彈放在發射架上對中亞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戰略威懾,各方勢力在這種威懾下是不會盲動的,依照美國人的政治智慧,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把這張牌打出去的,甚至可以說這種萬不得已的情況根本不存在,因為牌打出去了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以上是筆者對伊朗局勢的幾點看法,僅代表個人觀點,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每一時刻都有多種可能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8. 美國何時攻打伊朗
美國和以色列都想打伊朗,特別是以色列。但是,現在的情況是美國沒有錢打(美國欠債14萬億美元),連維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開資都很困難,更別說開辟新的戰場。美國走下坡路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果再發動新的戰爭,打贏了就不說了,如果打輸了,美國的霸權就不復存在了,並且極有可能引起美國國內的動盪。那麼美國有信心打贏伊朗嗎,顯然沒有,不然他早就打了。
我們知道,伊朗和伊拉克、阿富汗的情況大不相同。在美國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拉克之前,這兩個國家都有反政府武裝(阿富汗有北方聯盟、伊拉克的北面有庫爾德武裝)而伊朗國內統一,沒有反政府的武裝。在看看3國的地形,伊拉克位於兩河流域的平原,一馬平川,沒遮沒攔,而伊朗和阿富汗都位於伊朗高原,高原作戰相信美軍在阿富汗已經領教了,難道他還要重蹈覆轍嗎?伊朗和伊拉克、阿富汗最大的不同就是伊朗有反擊的能力,他們的「流星」系列導彈可有效的覆蓋美國在波斯灣的軍事基地和大型水面艦艇,如果這些導彈的數量足夠多的話(如果有幾百枚或者上千枚的話),美國的「愛國者3」恐怕也愛不了國了。
當初小布希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有2個目的,夾擊伊朗,牽制中國。回過頭來看美國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陷入戰爭泥潭不能自拔,而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未來依然看不到希望,現在的美國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攻不像攻,守不像守。不知道這兩個無底洞還要填多少錢進去。美國的長期消耗對我國來說是有利的。
如果沒有盟國的支持(沙特、卡達、科威特、以色列)美國是沒有錢去打伊朗的,關於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知道,伊朗有近7000萬人口,戰時武裝300-----400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加上「流星」系列導彈,也不是美國輕易能啃得動的。以美國現有的武器裝備,要佔領伊朗至少需要50------60萬人,這些人的吃、喝、拉、撒美國的盟國是承受不起的,況且美國的軍隊只有140萬,其中陸軍50萬,總不可能把這些人都調過來吧。美國利於速戰速決,伊朗利於持久戰,拖得越久對伊朗越有利。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國打伊朗,絕對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看看現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就知道了。因此,短時間是打不起來的!!
在世諸葛
2011年11月24日
9. 比特幣是什麼一枚30萬的背後隱藏什麼秘密
比特幣生於2009年1月3日。它是用P2P加密的數字貨幣,比特幣不需要由貨幣機構發行,它是由計算機演算法虛擬貨幣生成的。 比特幣與貨幣之間的最大區別是其數量非常有限且稀有度很高。
銀行表示比特幣一年可以消耗143億度的電量,其總電量相當於上海一個月的電量,相當於馬來西亞全年的電量。 和瑞黛 和采礦比特幣將產生數億噸的電子廢物和碳排放,這將對全球環境產生影響。 中科院教授還指出:「中國必須限制比特幣的開采,並推動碳排放法規,以實現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