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和伊朗的問題,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1:肯定不能鼓勵任何一方開戰。這是最大的方向
2:敦促伊朗更加公開其核設施,證明其沒有發展核武器,消除戰爭發生的緣由。也防止伊朗擦槍走火給美國開戰的理由。
3:警告美國不要對伊朗開戰。
4:不能答應美國和歐盟的要求去停止進口伊朗原油。應該繼續不中斷的進口伊朗原油。這樣伊朗就有了敢於和美國對峙的底牌。
Ⅱ 中國是偏向美國還是偏向伊朗
中國的底牌更側重於美國,因為伊朗現在是四面楚歌,中國如果跟伊朗走的太近自己也會被連累,而導致美歐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孤立」和看不順眼。俗話說兩害相權取其輕,伊朗問題越來越成泥潭的話,那麼中國當然不再適宜跟伊朗保持密切的朋友關系,因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中國現在的期望是美國別打伊朗,伊朗問題能和平解決就和平解決,當然老美心底里可不想就這么所謂的和平解決,伊朗這個釘子不除,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就無法更好的施展。所以現在中國只是在戰術上小打小鬧的跟美歐唱唱對台戲,像做菜一樣掌握火候,我不過分的反對你美歐,但我也不任聽你去對伊朗指手畫腳。而戰略上則很清楚,中美利益關系高於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的利益。
Ⅲ 中國現在對伊朗到底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中國基本上又可以隔岸觀火了,但只是一味反對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不支持伊朗的核武器,其實中國不是打不起,而是傷不起。
Ⅳ 美國對伊朗動武中國是什麼態度
其實我們和俄羅斯都是堅決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和支持恐怖主義的,所以伊朗如果自己找死,俄羅斯和中國都不會管。
Ⅳ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和中國是關系非常友好國家。
和中國歷史淵源很深。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Ⅵ 伊朗和美國開戰,中國會坐視不管
不會的
會在後面使壞
主要還在給錢給槍什麼的
這可是只賺不賠的好事
為何這樣說呢
你想想呀
我們給他一枚導彈
有錢給錢
沒錢白送
要是打下來一架半架的我們這面的壓力就會小一點
給十枚打下一架我們就賺到了
人死了我們也不心疼
反正不是我們的人
現在的問題就是希望別打
要是真打的話只能這樣了
沒有別的什麼好的辦法了
Ⅶ 伊朗現在跟美國 中國的關系咋樣
伊朗和中國關系非常好。伊朗發展核武器被聯合國制裁後,世界各國都跟著美國,可著勁的打壓伊朗;只有中國,通過常任理事國的權利,在制裁中開了個後門,讓中伊貿易可以繼續。這也就是為什麼伊朗的大量石油都賣到中國。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很不好,但最近有所改善。
伊朗和美國最好的盟友以色列,是死敵,無解的死敵。在美國的猶太人又有很大的勢力,所以美國和伊朗,從根本上是不可能友好的。最近美伊關系有所緩和。
Ⅷ 中國與伊朗的關系
: 伊朗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生命要繼續
2019-04-09
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不可否認「石油」是兩國聯系的命脈。中國目前每天原油需求量巨大,其中近60%多的原油都需要進口,伊朗每天出口中國的石油更是高的可怕。如果中國跟隨美國的戰略,伊朗一旦限制對華石油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最後是美國制裁伊朗的目的達到了,中國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
正是基於如此的推論,美國政府希望阿聯酋、沙特等國加大對中國石油的供應,甚至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參與伊拉克的油氣開采,從而減小中國對伊朗石油資源的依賴。
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進一步大幅增加,決定了中國不會冒然參與到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中去。美國雖然敦促沙特、阿聯酋等國增加對中國的石油供應,但是這些國家增加的供應量不可能彌補伊朗的供應量。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預期到2030年將增長至每天兩千萬桶左右,無論是沙特、阿聯酋都不可能擔負起對中國石油的供應。對於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大國,中國冒然與之割斷關系,伊朗始終有資源在手,受到的傷害是短暫的,對中國的影響則是波及到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穩定的方方面面,除非世界上其它國家能夠完全取代伊朗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
其次,意識形態決定了中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國透過石油利益鏈條來拉攏與中國的關系,但是美國忽略了中國對於意識形態的重視。雖然中國在國際關系事務中,逐漸淡化意識形態,但是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民主機制的滲透,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政權體制。中國政府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決定了只能和歐美保持一種表面的友好關系,對其提出制裁伊朗的措施即使不公開反對,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敬而遠之。這一點在中國處理朝鮮關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如果疏遠伊朗,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的否認,對其自身政權黨政合一也是巨大的沖擊。涉及到政治體制這一原則,中國當局是絕不會讓步的。
其三,中國方面其實是希望伊朗與美國這種對峙關系的長期存在。中美之間的發展註定是一對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雖然雙方都表示對對方的發展予以認同,那不過是表面上的功夫,誰都不希望看到對方一家獨大控制整個國際局勢。中國在中美關繫上,目前一直處於弱勢地位,恰恰是因為有伊朗、朝鮮等這樣的政權存在,才給中國有了反制美國的機會和平台。中國如果與美國聯手制裁伊朗,一旦這些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都與中國較為趨同的政權垮台,必將給中國的體制和政權穩定帶來致命性的沖擊。在伊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中美在伊朗問題上全面合作是不符合中國政治、經濟利益。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買家,中國已經承諾未來幾年要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上新增投資數百億美元。中國在伊朗問題上,政治和經濟利益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國可以是伊朗核計劃制裁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和主導者。
Ⅸ 中國是伊朗的盟友,美國為首北約要打伊朗,中國是什麼態度
誰告訴你伊朗是中國的盟友了。。。中國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國家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觀察國,怎麼可能有盟友。。。
包括俄羅斯,朝鮮,巴基斯坦這樣和中國關系好的國家,也只能說是合作關系,友好國家,戰略夥伴,而不能說是盟友,如果是盟友,中國就必須為對方所遭受的戰事而自動進入到戰爭狀態。就和北約一樣,如果英國遭受攻擊,美國必須等同於自己國家遭到攻擊而進入戰爭狀態。。而這樣的關系是和中國一直倡導的互不幹涉內政的五項原則相背的。
國與國的關系本來就沒有什麼朋友。如果北約進攻伊朗,中國也只可能做出有利於自己國家的反應。首先,軍事反應是不現實而且只可能是有限度的。。伊朗遠在西亞。中國一沒有航母,而沒有海外基地,沒制空權又沒有補給線,拿什麼去反應。中國目前的政治影響力還只能限制在東亞,說白了就到朝鮮半島為止了。。。能做的反應之可能是外交反應。最多派個艦隊以軍事交流為名去伊朗訪問一下,這就是極限了。。這和誰怕誰沒有任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