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棉花的由來是怎樣的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印度和埃及。棉花在我國並非原產,現有的棉花品種主要來源於非洲和印度等地。在我國棉花有很多品種,但從大類來說主要有粗絨棉和細絨棉兩類。粗絨棉有非洲棉和亞洲棉,而細絨棉有美洲的陸地棉和海島棉。棉花在漢代時才傳入我國,最早傳入的品種是非洲棉和亞洲棉。現在,我國棉花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也是世界上棉花出口量最大的國家。非洲棉原產非洲,以埃及棉花的品質最為優良。非洲棉經中亞的伊朗等地區傳入我國新疆,又傳到中原一帶,非洲棉傳入我國的時間至少在西漢中期。在新疆羅布泊西漢末至東漢的樓蘭遺址中,曾發現過棉布殘片,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棉織物。根據古書記載推知,新疆地區種植的棉花是小棉鈴的非洲棉,也俗稱為「小棉」。在吐魯番的晉代墓葬和巴楚縣脫孜沙來遺址晚唐地層中還出土了非洲棉的棉籽。古書稱棉花為「白登」,據分析也可能是由波斯語轉譯而來的。非洲棉產量低,但其生產周期短,成熟早,適合新疆地區的氣候特點,很早就在新疆種植推廠也就不足為奇了。到南北朝時,新疆地區的棉花種植和紡織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
亞洲棉,俗稱「中棉」,原產地在印度,其品質要優於非洲棉。它是經過東南亞首先傳入我國華南地區的,傳入時間比非洲棉傳入新疆的時間要晚些,公元1至2世紀(東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如雲南的哀牢(可能是現在的傣族)就已經知道棉布了。據《後漢書?西南夷傳》記載,當時也把棉布稱為「白疊布」或「白疊花布」,福建一帶則稱棉花為「吉貝」或「木棉」。
元朝以後,我國植棉已經非常普遍。明末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木棉篇》,曾將我國所植棉花分為許多品種,湖南一帶的叫「江花」;河北、山東一帶的叫「北花」;浙江的稱「浙花」,其他還有「青核」、「紫花」等名目。棉花傳入我國後,由於可以大面積種植,大大改變了我國以往以絲、麻、葛等為主要紡織原料的情況,並逐漸居於主要地位。
Ⅱ 伊朗自然地理特徵
處於波斯灣地區,南邊是波斯灣,北邊是裏海。東部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西邊有伊拉克和土耳其,整體比較乾燥,降雨量較低,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地形主要是高原,棉花、山羊較多,盛產波斯地毯。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為伊斯蘭教。政治方面,因為核問題,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的,這個都知道。國內的政治:目前有保守派掌權,對於國家、人民、及人民思想的控制比較厲害。因伊朗受到制裁,經濟稍微封閉,不過正因為制裁,國內的各個產業鏈發展都還可以。生產力比較低,這跟人民的習俗有關系,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效率低。
Ⅲ 伊朗北部准備大量種植棉花,你對此是贊成還是反對請說明理由
贊同反票亞洲非任理事席位由本伊朗展角逐所投給本或者伊朗或者棄權
新聞說共192聯合員參加投票本158票32票擊敗伊朗說明2票棄權按照往經驗應該投棄權票
另外記名投票至少媒體能公究竟哪家投給誰
平猜測我認投棄權給本投給伊朗我說沒處
且差距懸殊何必呢
Ⅳ 伊朗的物產 服裝 氣候
服裝:傳統的巴服服裝。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穆斯林國家,其中波斯人佔66%,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還有阿拉伯人、巴克台里人、洛雷人、俾路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
伊朗建築(31張)物產: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農業多靠灌溉,主產小麥、大麥、棉花、甜菜、水果、羊毛等。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裏海沿岸為暖濕農業區。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四季氣候: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而夏天的時候,伊郎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候很高,且降水不多。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Ⅳ 關於伊朗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首都:德黑蘭
面積:163.6萬平方千米
人口:7004.9萬(2006年)
民族: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波斯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6%,其他為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土庫曼人、吉蘭人、馬贊德蘭人、喬治亞人和卡什凱人等。
語言: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也叫法爾斯語,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
貨幣:伊朗里亞爾
國家地理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地區國家。伊朗同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北隔裏海與俄羅斯、哈薩克相望。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海岸線長2700千米。伊朗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伊朗以高原山地為主,是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大部分位於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中央為平坦的高原,佔全部國土的1/2。北部有厄爾布爾士山脈,主峰達馬萬德峰海拔5671米。為伊朗最高峰。西北部是亞美尼亞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間盆地。西南部的扎格羅斯山脈是伊朗最大的山脈。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北部和南部沿海為平原和低地,西南邊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東南邊緣和卡倫河平原。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西部山區多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伊朗國名的由來
伊朗舊稱波斯。源於居魯士大帝建立的波斯帝國發祥地帕爾斯。其意為「產馬的地方」。1935年改稱伊朗,波斯語意為「光明」。古波斯人自稱為伊蘭。中國古書稱其為安息國。
德黑蘭
德黑蘭位於厄爾布爾士山南麓的綠洲上,北依全國第一高峰達馬萬德峰。是伊朗首都,也是全國最大城市,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德黑蘭有許多古跡和博物館,著名的有考古博物館、珍寶博物館以及專門展覽馳名世界的波斯地毯的地毯博物館等。德黑蘭是伊朗交通運輸的總樞紐,也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擁有紡織、石油提煉、制葯、水泥等工業。全國1/3的工業集中於此。製造業產值約佔全國一半。德黑蘭市郊盛產小麥、水果和棉花。是伊朗重要的農業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德黑蘭宣言》在此簽署發布。在著名的「孔雀王座」IRE宮內。還開辟了民俗及考古的博物館。
Ⅵ 南亞西北為何乾旱少雨,德干高原西部為何能種棉花,喜馬拉雅南麓為何能種茶葉
南亞西北
第一,盛行從伊朗低壓南緣向東擴張的熱帶大陸氣團,它使赤道季風氣流,不能遠達北方;第二,西南季風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擴張的並不厚;第三,夏季本地區高空為反氣旋形勢,低層為顯著的熱低壓,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降水稀少(75——150mm左右),形成荒漠。
德干高原降水少,光照強,熱量充足,土壤肥沃,透氣性好,水源充足,有利於棉花的生長。
喜馬拉雅南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特別適合茶樹生長。
Ⅶ 中亞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是棉花,集中分布在什麼地區
中亞是世界上僅次於中、美的第三大產棉基地,棉花生產主要分布在圖蘭平原及裏海沿岸平原,烏茲別克盛產棉花,有「白金之國」之稱。以阿姆河、錫爾河為主的河流為本區棉花種植提供了穩定的灌溉水源。由於兩河上中游大量引水種植棉花及其他原因,使得兩河注入鹹海的水量大減,導致鹹海面積日益縮小,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Ⅷ 伊朗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農業在伊朗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佔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僱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伊朗擁有數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伊斯蘭革命前,每年到伊旅遊都有數百萬人。兩伊戰爭後,旅遊業遭到極大破壞。1979~1994年,到伊旅遊人數年均不足10萬。從1991年起,政府開始致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逐漸復甦,2011年遊客人數達300萬,旅遊收入20億美元。伊全國有各類旅遊組織、旅行社約3000個。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遊地區。1980年代受兩伊戰爭的影響,旅遊業蕭條,但近年有復甦跡象。2004年約1,659,000人前往伊朗觀光,多數來自亞洲國家,主要包括中亞,另外有少數遊客來自歐洲聯盟及北美洲。最多人到訪的旅遊壞點是伊斯法汗、馬什哈德及設拉子。有來自德國、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前往伊朗的古跡進行考古。伊朗在旅遊業收益拉68位。主要因為自然環境及史跡被評為十大最值得旅遊的地方約1.8%在職人士是從事旅遊業,在未來五年將會以10%增長。
伊朗主要出口商品為油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及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產品有糧油食品、葯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及煙草等。2012年,伊進出口總額約178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11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進口額670億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響,2011年底以來,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
Ⅸ 棉花為什麼說是撬動世界史的神奇植物
棉花其實不是"花",而是花凋謝過後的果實。那麼為什麼說棉花是撬動世界史的神奇植物呢?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同時代之前,棉紡織品的使用就已傳到了地中海地區。在過去的一千年中,說棉花製造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業一點都不為過,所以棉花作為使者在世界交流史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Ⅹ 伊朗的農業結構以什麼為主
伊朗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伊歷1393年(2014年3月-2015年3月),伊朗農業產值為1009萬億里亞爾元,佔GDP的9.3%。
主要農產品包括:小麥、大米、大麥、棉花、茶葉、甜菜、水果、乾果、奶製品、魚子醬、羊毛等。伊朗是中東地區主要的干鮮果品生產和出口國,其中,開心果、核桃、檸檬、桔、柑、獼猴桃、無花果和石榴是主要出口產品。此外,伊朗還是世界第一大藏紅花生產國,總產量佔世界總量的95%。
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農業主產區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帶,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自2003年以來,伊朗政府逐年加大農業扶持力度,重點支持水利灌溉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科研、信貸與自然環境保護,以便改良農耕環境,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實現政府第四個五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制定的13.5%的行業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