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財政收入怎麼樣

伊朗財政收入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0 21:55:32

Ⅰ 伊朗為什麼經濟發達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政府預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石油收入、稅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業外,絕大部分經濟成份屬於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當時由私人財團掌握的重要廠礦、農場、銀行、保險公司、飯店等均收回國有。目前伊朗的經濟體制是一種混合體制,由三種成分即國營、集體和私人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佔伊朗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業、礦山、發電設施、水壩、灌溉網路、廣播電視、郵電、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對外貿易、銀行、保險等等,國營企業由政府統一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管理,其收支由國家列入單獨預算。最近幾年,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漸下放管理許可權,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集體成分包括經營物資生產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鄉鎮建立的類似機構。私人成分包括從事工業、貿易和服務的公司以及從事農業、畜牧業的家庭生產單位,它們是國營和集體成分經濟活動的補充。

伊朗的經濟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戰爭結束後,面臨著百業待興的困難局面,為此政府開始戰後重建計劃。1988年制定了第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從1989年3月21日開始實施。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將建設重點放在石油、采礦、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方面,但由於缺乏計劃性,建設攤子鋪得過大,進口過度膨脹,資金發生短缺。在五年計劃後期(1992年-1993年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伊朗外匯儲備急劇匱乏,資金嚴重不足,為了保持制定的高經濟增長的目標,不得不向國外借債,不久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欠下的巨額中短期外債,導致伊朗銀行信用空前危機,使伊朗經濟建設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調整,縮小建設戰線,關停了許多不急於上馬的項目,同時縮小進口規模,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節約外匯,償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借下的中短期外債,此期間經濟增長率維持在3.5%左右。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突然連續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減少,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給伊朗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失業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債增加,1999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只達到1.8%,迫使第三個五年計劃推遲一年,這使政府充分認識到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弊病。為此政府通過調整預算的方法,加大稅收,縮減政府開支,擴大吸引外資,出讓政府公司股份給私人公司等方法擺脫經濟困難。1999年9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了一項雄心計劃,將幾個主要的工業,包括通訊、郵電、鐵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業進行私有化,作為總體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不久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2000年-2004年),第三個五年計劃總結了上兩個五年計劃的經驗教訓和伊朗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體現了政府對經濟政策重大調整。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總體經濟目標主要有:

(1). 所有經濟的發展和增長必須體現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別,消滅貧窮;

(2). 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減少國家對石油產品出口的依賴;

(3). 對農產品和消費品的需求相對達到自給自足;

(4). 開發和培訓國內人力資源,全面提高技術和專業水平,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5). 鼓勵投資,保證投資安全,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革稅制,增加國家收入,支持和發展金融和資本市場;

(7). 控制通貨膨脹率,使之適應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購買力;

(8). 向私人經濟成分轉讓國營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進程。

根據第三個五年計劃制定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伊朗近年採取了以下重要的舉措:

原油價格從1999年4月回彈以後,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匯收支狀況,外債負擔減輕,9.11事件以後,原油價格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對伊的經濟未造成影響。從2000年4月開始,國家每年將預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銀行特設的石油外匯穩定基金帳戶,基金的50%用於抵銷今後由於油價下跌引起的預算赤字,另外50%為投資提供貸款,鼓勵非石油產品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的投資,其中為私人企業提供的信貸占相當的比例。

石油工業是伊朗的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維持目前的石油產量,保證足夠的外匯收入,同時鞏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從1998年開始,伊朗石油部陸續開放伊朗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對外提供了40多個開發項目。迄今已與外國石油公司以產品回購方式(BUY-BACK)簽訂了數十個油氣田開發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資金270億美元,計劃未來再吸收130億美元的投資。為了改變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實現石油產品的多元化,國家大力開發天然氣資源,由天然氣代替原油,並將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和亞洲市場,同時大力發展石油下游工業,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擴大石化產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議會批准了「吸引和保護外國投資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出台的第一部外資法。由於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分歧,此法沒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憲法監督委員會的兩次駁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2002年8月通過投資法實施細則。新投資法的出台是兩派斗爭的產物,雖然許多條款仍有限制性,但畢竟向改革方向邁進了一步。新的投資法拓寬了投資領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業以外的所有工業領域,投資比例沒有嚴格限制,投資的本金和利潤可以自由匯出境外,投資安全度有所提高。由於伊朗投資配套的法律還不健全,投資環境不理想,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還處於探索階段。

2002年2月,伊朗議會通過立法改革國家的稅制,減少公司稅,增加增值稅,所得稅從原來的54%降到25%,鼓勵私人成分向生產企業投資。同時對一些國營企業和窮人基金會取消免徵稅務的特權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銀行合並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建立統一的銀行協定匯率,與國際通行的匯率制度接軌,取消對國營公司的匯率補貼,使私人公司和國營公司的處於平等的競爭條件。匯率統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漲,國家為了減少通膨壓力,仍保持對生活必需品的補貼,對進口商品進行價格補貼,這種上漲影響預計在2003年度有所減小。

伊朗在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了一些經濟指標,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等,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

高失業率是伊朗政府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伊朗有350萬勞動適齡人口,預計在三年內將達到500萬,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是每年解決75萬人的就業,由於缺乏投資和勞動力市場,每年只有40萬人就業,如不加大吸引外資和鼓勵私人投資,就業問題很難解決。

國營企業由國家壟斷,經營方式沒有納入市場運行的軌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額補貼是政府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伊朗每年用於能源的補貼高達100億美元,用於糧食和葯品的補貼20億美元,能源補貼除了造成能源浪費外,重要的是使企業競爭力下降,產品不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在美國的資產被凍結,9.11事件後,布希總統延長達馬托法,宣布伊朗為「邪惡軸心」國,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將對伊朗的經濟發展長期產生不利影響

伊朗近期經濟數據

工業生產增長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計數據)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計數據)

通貨膨脹比率:15.5% (2004 估計數據) / 16% (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2300萬 熟練勞動力短缺(2004 估計數據)/2368萬--熟練勞動力短缺(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分配:農業30%,工業25%,服務業45%(2001 估計數據)

失業率:11.2%(2004,估計數據)

貧困人口:40%(2002 估計數據)

投資(固定總投資) :30.5%(2005 估計數據)

國家收入433.4億美元(2004)/ 國家收入488.2億美元(2005)

支出: 477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4估計數據)/ 604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5,估計數據)

出口:387.9億美元FOB (2004估計數據)

國際債務:134億美元(2004 估計數據)/ 27.5% GDP(2005 估計數據)

農產品:小麥,大米,其他穀物,甜菜,水果,堅果,棉花,乳製品,羊毛,魚子醬

工業產品:石油,石化產品,紡織,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特別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屬預製件,武器.

經濟援助已收到:40800萬美元(2002 估計數據)

電力生產:1290億千瓦(2002)

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億 bbl (2004估計數據) / 1333億桶(2005估計數據)

已探明天然氣藏量:267億立方米(2004) / 266.2億立方米(2005)

電話:1257.11萬(2003)

行動電話:337.65萬台(2003)

網際網路主機: 5269 (2004)

網際網路用戶: 4300萬(2003)

鐵路: 7203 km

高速公路: 167157 km

飛機場: 305 (2004 估計數據)

Ⅱ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均工資最高,給個建議!~···

獨立學者劉植榮

核心提示: 我(作者)也考察了世界最窮的非洲,那裡與我想像的原始與野蠻判若兩個社會——有32個國家的最低收入超過中國,一些國家雖然貧窮,但人民卻也安居樂業。

我考察了世界最富的歐洲,那裡與從課本上所了解的資本主義判若兩個社會——國家財富惠及每個百姓,低收入群體享受數百種福利,有的城市公交免費,政府為市民免費提供自行車,百姓不再為生老病死擔憂。

我也考察了世界最窮的非洲,那裡與我想像的原始與野蠻判若兩個社會——有32個國家的最低收入超過中國,一些國家雖然貧窮,但人民卻也安居樂業。

我更了解中國——這些年來,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帶來諸如暴力、偷盜搶劫、自殺、綁架等許多社會問題,由於百姓的收入過低,導致國民購買力不足,難以使經濟持久繁榮。

我注意到,一些官員到國外考察,回來只講外國公務員工資如何之高、福利如何之好,隻字不提外國百姓的工資是中國的40倍、外國百姓的福利比公務員多得多。

於是,我系統研究了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含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3個地區,欠梵蒂岡、巴勒斯坦、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斐濟、幾內亞、朝鮮、馬其頓、莫三比克、諾魯、卡達、索馬里、錫金和列支敦斯登15個國家)的工資制度,供決策者參考。

為了便於網路轉播,本文省略註解和研究分析過程及圖表。數據來源為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銀行、非洲銀行、國際勞聯、歐盟、經合組織、各國統計局及勞工部,引用數據除註明外均為最新數據。為了便於比較,貨幣均換算成人民幣元。

一、最低工資標准與最低年收入

世界多數國家用法律規定最低工資標准,並根據經濟狀況定期或不定期調整。在規定最低工資的國家中,60%的國家只規定一個標准,40%的國家對不同工種規定不同最低工資標准,為了便於比較,在有不同的最低工資時,本文只採用最低的數據。

1.規定最低月工資。這樣的國家最多,如:盧森堡16420元/月,冰島14993元/月,比利時 14407元/月,荷蘭13820元/月,奧地利10000元/月,安道爾8979元/月,塞普勒斯7890元/月,希臘7400元/月,西班牙7280 元/月,以色列6853元/月(或平均工資的47.5%),馬爾他6300元/月,斯洛維尼亞5890元/月,葡萄牙5250元/月,捷克3060元 /月,斯洛伐克2960元/月,土耳其2860元/月,波蘭2810元/月,愛沙尼亞2780元/月,匈牙利2700元/月,拉托維亞2540元/月,立陶宛2320元/月,智利2310元/月,阿根廷2232元/月,俄羅斯1921元/月,巴西1790元/月,羅馬尼亞1530元/月,伊朗1518元 /月,阿爾及利亞1500元/月,秘魯1298元/月,保加利亞1230元/月,加彭1200元/月,科威特960元/月,剛果810元/月,巴基斯坦 486元/月,賴比瑞亞442元/月,喀麥隆424元/月,柬埔寨392元/月,越南320元/月。
這也是俺轉載的

Ⅲ 伊朗正式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後,這對中國來說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這釋放的是一種很正確的信號,因為避開了美元結算,就可以讓美元的金融貨幣地位發生動搖。

曾經有這樣一個說話,就是二戰以後布雷頓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基礎的貨幣體系。

如果全球多數國家都建立起一個貨幣體系的話,那麼美元的霸權地位將會不復存在,但是美元的霸權地位現在依然存在,只不過是接觸到很多挑戰,如果在其他地進行挑戰的話,可能會讓美元陷入不利的局面。其實美元他想控制全世界的,其實是痴人說夢,全世界當有全世界人民所控制。

相信這次疫情挑戰下的美國已經遍體鱗傷,各大經濟體之間進行一些改革,其實是可以的,這樣就可以擺脫美元的控制,以人民幣貨幣結算以後,相信美元很快就可以被挑戰下了。其實一個國家誕生的時候,他可能是超級大國,但是如果他妄想挑戰全世界,那麼他就有可能受到全世界的報復。美國美國總有一天會嘗到自己的苦果。妄想控制全世界,它一定會迎來自己的末路。

Ⅳ 中東產油國的國民都很富裕么

不是
中東產油國貧富差距很大
關於兩極分化與貧富懸殊的加劇

石油繁榮的到來,令一些阿拉伯富油國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海灣各國城市建設成績斐然,高層建築像雨後春筍般矗立在各國大地上,商店裡貨物充足,走進超級市場,能買到各國的產品,美國的罐頭、西德和日本的家用電器、義大利的時裝、法國的香水和化妝品……應有盡有;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是豪華的美國「雪佛萊」、西德「賓士」汽車;政府辦公樓、學校、醫院以及每一個家庭的住宅建築和陳設都很講究,冷氣機十分普通,使這片被熱帶沙漠氣候覆蓋的中東大地在炎炎夏季絲毫不覺酷熱難挨。

然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另一個角落的人民生活卻十分困苦,生產力水平低下,失業人數增加,通貨膨脹,社會經濟文化落後。葉門的大街上沒有一輛接一輛的外國高級豪華小轎車駛過,商店裡商品匾乏,人們購物常常要排長隊,高樓大廈極少,依然可見的是被稱作「阿布布」的土房子屋,更談不上家用電器和冷氣機。多麼截然不同的對比!

中東地區,石油開發只是加劇了這里的兩極分化,使貧富之間的差距更大。當然一方面是絕對貧困,一方面是相對貧困。中東地區存在著產油國與非產油國之間的貧富分化,也存在富油國與貧油國、少油國之間的貧富分化,同時,在一國之內還存在著上層統治者與一般老百姓之間的貧富差距。

中東的富商大廈幾乎都是在石油價格空前上升的年代裡發跡的,沙漠中的阿拉伯王公貴族也是因石油而富甲一方的。的確,石油——安拉賜予的「黑金」造就了一代富豪大款。產油國的豪門巨富基本上是由二種類型的人組成的。

(一)阿拉伯王室統治家族

現代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第一任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先後娶過300多個妻子,所生子女不計其數,僅遺下得到正式承認的兒子43人,孫子100多人,重孫500多人,連同三個旁系叔伯的子孫,王室現有男性成員即親王約5000人,整個家族在17000人以上,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王室。

沙特的巨額石油收人,大部分落人王族成員手中。根據官方資料,國家每年從預算中撥出3億美元給沙特家族開支,實際拔給的款項要比這個數字大幾十倍。5000個親王每人每月從石油收入中領取6萬美元生活津貼,還有數十億美元每年要補貼17000名王室成員。親王們做各種投機生意聚斂財富,他們在了解到國家發展計劃後,預先以低價購買土地,再以高價賣給政府或公司,牟取暴利。一位親王出售朱拜勒工業企業地皮,賺收20億美元;另一親王出售利雅得機場上地,賺取80億美元。有些親王在私營企業、銀行中握有股份,在阿拉伯國民銀行中有三位親王充當創業股東,每人各有7500股(每股100里亞爾,合29.8美元)。還有一些親王充當中間人或外國公司的代理人,坐收傭金和回扣。一個承包軍火的親王個人財產達40億美元。同時,國家對親王們經營的企業給予各種各樣的優惠,從提供無息貸款、贈款到免除稅收,使他們發財致富,飛黃騰達。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沙特王室財產已達800多億美元,有800多名親下成了百萬富翁。

巴林的統治者是哈利法家族,現在的埃米爾伊薩·本·蘇萊曼·哈利法是哈利法家族第18位統治者,該家族人數估計有400人,全國國民收入的1/ 3歸他們所有。卡達的統治者是阿勒薩尼家族(屬伯努·塔米姆部族),其家族有2000人以上,國家財政收入的大部分歸他們所有。

伊朗前國王巴列維是億萬富翁。據估計他的財產有200多億美元。在伊朗形成了以國王為首的,包括王室成員、高級官吏和將軍、大資本家和大地主在內的豪門巨富,號稱「伊朗二千家」,他們依仗權勢,巧取豪奪,利用各種手段,聚斂了大量財富。

(二)與王室有某種關系或依靠個人奮鬥成為巨富

這部分巨富主要由承包商、建築材料和建築設備商、房地產投機商、大批發商和零售商、銀錢兌換商、股東和企業家等組成,有的人同時經營各種工商業及銀行業。他們構成了各產油國的資本家階層,其人數不太多,工商業經營的歷史也不長,但發展迅速,有不少屬於暴發戶,不僅在國內開辦各種企業,而且大量投資於國外,成為擁有百萬資產的富翁。

他們中的一些人發財致富是由於家庭社會地位高,本人又受過西方教育,有比較好的條件。蓋特·法拉昂的父親是費薩爾國王的首席顧問,本人畢業於哈佛大學,30多歲就成了企業家,擁有自己的一份資產。阿德南·卡紹基可謂傳奇人物,他是土耳其血統的沙烏地阿拉伯人,父親是沙特第一任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的御臣,因此他與王室有著密切的關系。他曾在亞歷山大維多利亞學院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回國後,他得到了製造灰尼板的特許權,開設了國民灰尼板公司,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商業帝同」——三合一控股公司,1978年該公司已擁有4億美元的資產。70年代中期,卡紹基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經營房地產業務。同時他成功地利用他同王室的關系,擠進了龐大的軍火貿易市場,29歲時成為把沙特看作未來武器大市場的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代理人,之後,他為世界各種軍火廠家和阿拉伯國家要人牽線搭橋做武器生意,報酬巨額,短短幾年裡卡紹基一躍成為沙特王國首富之一,40歲左右時資產便高達40億美元,過上了天方夜譚式的生活。

蘇萊曼·奧拉揚是沙特王國最負盛名的多種經營巨商,擁有相當規模的商業船隊和大約12億美元的資產。同時在對美證券投資方面享有盛名;1989年被選為他年輕時工作過的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最高董事會成員。奧拉揚商業集團是沙特許多進口商品的代理商,從事汽車、建築設備的銷售與維修等,還開展運輸、保險、房地產、車船出租等業務,與國際上大公司的合作項目也較多,有金屬加工,鑽機維修等。此外,該集團在沙特和海外擁有大量房地產,在國外的投資,包括在美國和西歐的房地產及其他有價證券,總計超過5億美元。

阿卜杜·拉迪夫·賈米爾汽車批發集團,以創始人的名字命名,是沙特第二大商業集團,苦心經營20年,建立起雄厚家業,1980年該集團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利潤約1億美元。同時賈米爾還開辟其它財源,例如房地產,海外投資。他在摩納哥蘭特卡洛建立了一家海外投資公司,由其兒子優素福負責管理,賈米爾的財產估計至少有5億美元。

在今天的海灣各國,注意保持商業信譽的著名財閥有巴林的卡努家族、沙特的蘇萊曼家族、儒法利家族和蓋賽伊比家族等等。蘇等曼家族的頭目阿卜杜勒·阿齊茲·蘇萊曼擔任吉達工商會議所的副會長,是沙特財界的頭面人物。曾經是沙特最大兌換商的拉茲希家族開設了銀行,作為民間最大的農業經營者,支撐著作為小麥出口國的沙特農業。

這些人的資產都在數億美元以上,他們不像王室成員,每年有數千萬美元的俸祿。他們依靠自己精明靈活的經商頭腦,懂得利用石油帶來的有利經商條件和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從而建立自己的家業,擴大自己的財富。當然不能否認,他們的財富中也包含著無數帶動者付出的血汗。

王公貴族、富商大賈、上層統治者驕奢淫逸,揮金如土,浪費驚人。他們買飛機、買遊艇、建別墅,吃喝嫖賭玩樂,極盡享受之能事。

一位曾在沙特親王專機上當過空姐的美國小姐敘述:當她第一次參觀親王的專機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駕駛艙內機長座椅是皮製的,包括安全帶扣子,所有金屬部件都是黃金製成的;客艙里放著花絲絨長睡椅,卧室里床上罩著紅色狐皮床罩,貂皮枕頭和鑲著貂皮邊的毛毯;盥洗室裡面有金制的淋浴器和一個金制坐池;游戲室里一面牆上掛著藝術壁毯,另一面牆上是一整塊大鏡子,整個飛機上到處顯示著富麗豪華。

在機場上到處停放著親王們成群結隊的私人噴氣客機,供他們隨時出國觀賞取樂。沙特前國王哈里德私人擁有一架波音747座機,機上備有施行心臟外科手術的設備,他的私人遊艇長達200英尺,價值1260萬美元。阿德南·卡紹基擁有飛機5架、海上遊艇3艘,其中一艘叫「那比拉」號的遊船,是一艘86米長的海上宮殿,有直升飛機升降台、夜總會、最現代的操作室。為了表明自己富有,阿德南還有把自己的一艘遊艇上原用黃金澆鑄成的船名,全部用白金重鑄。

石油王子們不僅在本國國內修建星羅棋布、富麗堂皇的宮殿,而且到國外去購買、修建宏大的別墅。沿著地中海西北部的芒東、摩納哥、昂蒂布、戛納直到土倫,是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巨富雲集的藍色海岸,在此購買房子已成為國際巨富的一種身份標志。卡達酋長、阿布扎比酋長、沙特國王、黎巴嫩富商安東尼·塔努里、約旦元帥等都在藍色海岸擁有豪華寓所,軍火商阿德南在世界12個地方有豪華別墅,僅藍色海岸就有好幾幢住宅屬於他。有些石油富豪在此建房甚至出於心血來潮。例如,沙特有兩兄弟、在一塊一萬平方米的土地上蓋起了兩幢居住面積1000平方米的別墅,房前是一覽無遺的戛納海海灣和昂蒂布角。房子建成後,兩兄弟突然發現自己是不會去住的,於是決定出售,毫不費力地找到主顧,對方願意出價1億法朗,並且一次付清。

昂蒂布角建有專供國際大亨使用的港口,隸屬國際遊船俱樂部管理,只停泊19艘船,1984年阿德南第一個參加投資,為此還獲得昂蒂布市頒發的榮譽市民勛章。卡達酋長的「阿爾漫沃」號一年四季停在港口內,沙特國王法赫德的遊艇是世界上最大的,長度為146米,它在碼頭上有專用的泊位。有這樣一則故事,幾年前沙特國王來海港度假,作為貴賓,他受到俱樂部的殷勤接待,國王同意穿上便服與俱樂部主任嘉米葉·萊翁合影。回去後不久,國王給俱樂部寄了1張100萬法朗的支票,以示感謝,但是支票錯寄到昂蒂布市政府。市府趕快用這筆錢給一處古跡方堡裝上了彩燈。主任萊翁知道後很不高興,要討回這筆禮錢,可市長卻回答他:「你保留照片,我保留支票,咱們兩清了」。因這100萬法朗,俱樂部和市府搞得不愉快,自此三年多過去了,法赫德國王都沒再去自己在昂蒂布的遊船上。

除了藍色海岸外,石油大亨們還在巴黎、日內瓦購建寓所。1982年,當時還是王儲的法赫德在日內瓦修建了豪華寓所,風格是新文藝復興式的,大理石的直柱、鐵製品都經過鍍金,窗門全部可以防彈,擁有27個睡房,價值2110萬美元,是王室在瑞士最豪華的寓所。

日內瓦區還有若干處王室寓所,其中包括一幢14世紀時的堡壘式建築物「貝列夫保」,它的永久主人是持伊朗護照,曾兩次角逐聯合國秘書長職位的沙魯丁·阿迦·汗。還有一所屬於沙特蘇丹親王的宅邸,1970年購置,據說花了1110萬美元進行裝修。沙特王儲阿卜杜勒親王1988年放棄他在巴黎一座面積450平方米的寓所,原因是嫌它太小了,同時,將住所中的傢俱分100攤,以800萬法朗(130萬美元)的拍賣價出售。

巨富們不僅在國內,而且在他們喜歡的城市開羅和倫敦大肆揮覆,縱色恣情。據埃及旅遊部的統計材料表明,到埃及旅遊的沙特人最多。每周一、四,很多沙特人邀請數百名客人乘坐大型客機從利雅得飛往開羅,舉行各種各樣的家庭活動,譬如,在高級賓館為兒子或女兒舉行非常奢華的婚禮,有瘋狂的肚皮舞和阿拉伯通俗歌曲助興。倫敦到處都有阿拉伯人,他們大量采購物品,也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尋歡作樂的聚會。以前,阿拉伯人比較喜歡去西方國家觀光游覽,近年來,對東南亞也大感興趣,來度假旅遊的人絡繹不絕,人數不斷增長。

與豪門巨富相比,一般百姓的生活就差遠了,但是同中東其它國家相比,海灣諸國平民的生活也是較富裕的。他們家家僱用外籍勞動力做家務,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和盛行,並且以多僱人為榮、科威特人的家庭一般都雇有一至數名東南亞籍或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傭工。從廚房烹調、會客室接待、看管孩子到開車等事務全由僱工擔任,僱主什麼都不用做,不少科威特家庭的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兩極分化,貧富懸殊在中東地區表現得十分鮮明。阿拉伯產油國里干粗活、臟活、重活,比如清潔工、搬動工等都是外籍勞工,他們同其它一些低收入者構成了產油國里的貧者。貧窮者不僅生活上清貧,而且精神上、肉體上還遭受歧視和折磨,在今天阿拉伯世界,客籍勞工代替了從前的奴隸,各種僱傭合同和假婚姻掩蓋了「奴隸制」真相。石油大亨們從歐洲、非洲、亞洲進口奴隸。一名叫施瓦爾的女傭從住在倫敦的兩個科威特姐妹家逃了出來,身上有93處傷疤,類似於這樣的人在英國還存1000人之多。

伊朗工資差別十分巨大,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月薪為15萬里亞爾,大約相當於工人最低工資的的100倍,國會議員月收入11.5萬里亞爾,省長月薪4~9萬里亞爾,都高出工人最低工資的好幾十倍。眾多工人住在貧民窟,他們微薄的工資收入,難以養家糊口,農民收入則更低。

埃及窮人成千上萬,住在棚戶區,擁擠、臟亂、不堪形容,許多人沒有工作,沒有希望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才80埃鎊,還有一些畢業生甚至處於失業狀態。窮人的生活水準很低。

沙烏地阿拉伯的人均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沙特農民,占人口總數1/ 4的農民的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僅佔1%。

由上述可見,石油繁榮使中東地區貧富分化日趨嚴重,一方面是王公貴族、豪門巨富、上層人物過著花天酒地、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生活;一方面是窮苦者為填飽肚子而奔忙,為艱難生活而煩惱。這就是當今中東地區的社會現實。

Ⅳ 伊朗靠石油收入上千億,為何人民還不富裕,這些錢去了哪裡

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17。它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以及不結盟運動和石油輸出國成員。說到石油,眾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其經濟主體就是石油開采業。

由於霍梅尼對美國的態度並不友好,故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禁運伊朗的石油,讓伊朗的收入急劇減少,國民生活艱難。另外,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權力掌握在教士階層手中。他們利用職務之變,肆無忌憚地佔用國家財富,然後把錢財存到美國的銀行中。一來二去,伊朗的財富大量外流。所以,伊朗不富裕是有原因的。

Ⅵ 伊朗的經濟收入狀況

老實說 我是去年從伊朗工作回來的

我接觸到的一些當地人和朋友這樣告訴我的~~

當地人的失業率比較高,因為他們的民族就是比較懶惰的民族,早上9點多上班,中午1點開始吃午飯 -3點 下班一般都是在6點左右,吃晚飯都在8點後進食。呵呵

當地人,一般職員的收入在220W-300W里亞爾左右,相當於235美元-330美元左右吧,呵呵~~~當地的軍事費用支出 主要是靠出口 石油 藏紅花 波斯飛毯 等一些收入 呵呵 ,目前的伊朗經濟狀況非常不好,通貨膨脹的非常厲害

我07年去伊朗 100美元 換93W里亞爾 08年去 只有91W利亞爾,現在更低

Ⅶ 石油收入占伊朗的財政收入比例是多少

新華網德黑蘭12月7日電伊朗總統魯哈尼7日向議會提交了下一年度預算。引人注目的是,石油收入在預算中的比例將大幅降低。

這份預算從伊朗歷明年1月1日,即公歷2015年3月21日起始。囊括所有公共部門的總預算額度為83700億里亞爾(約合3110億美元),較本年度預算增長4.3%。其中,政府預算為22000億里亞爾(約合816億美元),較本年度預算增長8.5%。

魯哈尼表示,明年政府預算將大幅降低石油收入的比例。以每桶油價70美元為計算依據,石油收入將占政府預算的33%。而本年度以油價100美元為計算依據,石油收入佔比為37%。

由於西方經濟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數量被限制在每日100萬桶至150萬桶。而自今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已下跌超過35%,這讓伊朗的財政收入大受影響。

魯哈尼表示,為沖銷油價下跌的影響,伊朗將著力發展非油氣產業,同時將繼續控制通脹的蔓延。

閱讀全文

與伊朗財政收入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40年發生了什麼變化 瀏覽:674
伊朗文字是什麼 瀏覽:347
越南改革前景如何 瀏覽:450
中國年齡最大的人多少歲 瀏覽:849
撥一下印度麗琴怎麼樣 瀏覽:655
華人在越南地位怎麼樣 瀏覽:340
英國中學教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瀏覽:772
去越南旅遊如何收費 瀏覽:273
如何看待中國隱藏病人 瀏覽:212
英國人如何評價梁朝偉 瀏覽:99
印尼唐格朗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831
英國學簽體檢多少錢 瀏覽:219
越南版的歌曲親愛的你在哪裡 瀏覽:401
中國多少旗幟 瀏覽:333
古代中國吃什麼肉 瀏覽:169
越南為什麼都用摩托 瀏覽:941
英國為什麼不出一個足球隊 瀏覽:616
為什麼越南老鄉有這個習慣 瀏覽:882
越南為什麼要劃分這么多省 瀏覽:962
padova是義大利哪個城市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