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亞塞拜然」是什麼意思
亞塞拜然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面積8.66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800千米。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Ⅱ 亞塞拜然人的起源
很多參考文獻中都把亞塞拜然人定義為突厥民族的一支,理由是他們說突厥語。然而,現今的亞塞拜然人被認為是在突厥化之前居住在高加索的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和居住在伊朗北部的伊朗人的後裔。包括弗拉基米爾·米諾斯基在內的多名歷史學家解釋了大部分伊朗人和高加索地區人口是如何開始使用突厥語的。
「公元5世紀或11世紀初,一支被稱為烏古斯人的,由塞爾柱家族領導的突厥游牧部族——起初規模不大,後來不斷發展壯大並於公元11世紀建立了塞爾柱帝國——佔領了亞塞拜然地區。因此,居住那裡的伊朗人和與之相鄰的部分外高加索地區的人口開始使用突厥語。亞塞拜然地區的突厥語的顯著特徵是具有波斯語的語調,不考慮母音和諧等,這反映出了突厥化的人口的非突厥血統特點。」
突厥人向亞塞拜然地區長達數個世紀的人口遷移以及該地區的突厥化最終形成了現今的亞塞拜然民族。 2003年的研究發現:「Y染色體單倍體表明 說印歐語的亞美尼亞人和說土耳其語的亞塞拜然人(亞塞拜然共和國的)的遺傳基因在高加索的地域鄰居比在其他地區使用他們語言的鄰居更相似。」 這項研究的作者表示它表明本地的高加索人語種的替代。來自於亞洲中部的一項關於有限的遺傳摻合物的證據(特別是單倍體H12),特別是土耳其人,他們比他們的鄰居――格魯吉尼亞人和亞美尼亞人,更高 線粒體DNA分析表明和伊朗人的主要關系是通過一個更大的僅次於高加索區的西歐人口群體,根據一項不包括阿塞人的研究,但包括在其他研究中那些和阿塞人群居的喬治亞人。 這個來自於檢測的結論表明高加索籍阿塞人擁有一個復雜的人口關系,為了更大地相似性,包括高加索人,伊朗和附件的東方人,歐洲人和土耳其人。其他的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的遺傳分析顯示高加索人口是歐洲人和附近的東方人之間的遺傳媒介物,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和附近的東方人更接近。 另一項由俄羅斯遺傳學雜志的研究,把亞塞拜然籍伊朗人(講塔里什語和塔特語的人)跟土耳其籍亞塞拜然人聯繫到一起:
「人口的遺傳結構檢測了其他說伊朗語的人(波斯人和來自伊朗,奧塞特,塔吉克的庫德人)和亞塞拜然人,結果表明來自亞塞拜然講伊朗語的人比居住在其他區域講伊朗語的人更接近與亞塞拜然人。 歷史上伊朗籍亞塞拜然人和高加索人中講土耳其語的人稱他們自己或被他人提及的為穆斯林,土耳其人或阿賈姆人(被庫德人稱作), 並且宗教身份盛行超過了種族身份。在19世紀當南部的高加索屬於俄羅斯帝國的版圖時,俄羅斯當局,提及到所有的土耳其人例如塔特人,把阿塞人定義為亞塞拜然人或(Trans)高加索籍塔特人,來區別於其他土耳其人。 俄國的布羅克豪斯和艾芙隆網路字典,在19世紀90年代發表,也把亞塞拜然人指代為Aderbeijans (адербейджаны) . 依據上述網路全書里的土耳其塔特人的標題:
一些學者(亞德林采夫,哈魯津,尚特)表示要改變某些土耳其籍塔特人的用語,他們和土耳其人沒有共同點,比如,把亞塞拜然籍塔特人(伊朗族)叫作亞塞拜然人(адербайджаны)。」
人種學也被約瑟夫·德尼克稱作:
「 純粹的語言組織和人體組織不一樣:因此講一口土耳其語在高加索和波斯的亞塞拜然人,已經跟講伊朗語的Hadjemi-波斯人擁有同樣的體型。
Ⅲ 亞塞拜然族的社會團體
亞塞拜然人在世界上的總人口數大概在兩千四百萬到三千三百萬之間,但具體的數目很難核實。他們大多居住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和伊朗的亞塞拜然區。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大多生活在西北省份,總人口在一千六百萬到二千三百萬之間。亞塞拜然共和國大概有七百六十萬的亞塞拜然人。此外,還有數百萬的亞塞拜然人則漂泊在鄰國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土耳其、喬治亞、俄羅斯、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中都存在著數目可觀的亞塞拜然人團體。
盡管亞塞拜然定期的進行人口普查,所得出的人口統計數字應該是可靠的,但生活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口數目依然成謎。從上世紀早期開始,歷屆的伊朗政府一直在公布多民族的人口總數的問題上進行迴避。非官方的統計數字中亞塞拜然人占伊朗總人口數的20–24%。但許多的伊朗學者堅稱亞塞拜然人可能佔到伊朗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這些學者包括尼奇·凱迪(Nikki Keddie)、帕特里夏·希金斯(Patricia J. Higgins)、沙赫魯格·阿哈維(Shahrough Akhavi)、阿里·里扎·謝霍勒艾斯拉米(Ali Reza Sheikholeslami)等等。
亞塞拜然和伊朗之外興起了一個規模很大的亞塞拜然人國外團體。依照Ethnologue網路全書上關於亞塞拜然人的1993年統計資料,當時有大概一百萬的操阿國北部方言的亞塞拜然人分布在南達吉斯坦、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喬治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土克曼斯坦和烏茲別克之中。從其他的資料來源 ,例如人口普查等,可以確認亞塞拜然人當時遍布了前蘇聯。Ethnologue網路全書中關於亞塞拜然人在亞美尼亞的統計數字是過時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反政府武裝發起的獨立戰爭使得當地的亞塞拜然人口無法統計。Ethnologue後來又報道說有另外的一百萬亞塞拜然人生活在伊朗之外,但這些數字並不能說明情況。就好像是生活在伊拉克的那些突厥人,盡管和亞塞拜然人是同一民族,意識形態已大相徑庭。
亞塞拜然共和國內
亞塞拜然人絕對是亞塞拜然人口最多的民族(超過九成),他們普遍的代表了阿國絕大部分的意識形態。而他們生活在伊朗的同胞情況則不同,這些人大多數已被數十年前蘇聯宣揚的無神論所同化。蘇聯人同時還降低了他們的文盲率,識字的人佔到了大約98.8%。但盡管城市教育普及度高,農村的教育工作相對還很差。另一個類似的城鄉差異則體現在衛生保健上。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戰爭,對其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造成近百萬的國民流失,國家財政也赤字不斷。亞塞拜然通過石油工業獲得利潤,但其政府的高度腐敗使得繁榮富強成為泡影。許多亞塞拜然人對本國的政治進程感到心灰意冷。亞塞拜然的現任總統伊爾哈姆·阿里耶夫(Ilham Aliyev)曾經被描述為「縱容腐敗,暴力鎮壓政見不同者,正是禍根」。盡管有這么多的問題存在,亞塞拜然的經濟還是出現了復甦的跡象,同時出現一個活躍的反對黨,堅定的為提高普通亞塞拜然人的生活品質而努力。
伊朗境內
亞塞拜然人大多出現在伊朗的西北省份中:東亞塞拜然省、阿爾達比勒、贊詹、哈馬丹的部分地區、加茲溫(Qazivn)、東亞塞拜然省和馬卡茲。其餘的人則居住在德黑蘭省、法爾斯省等其他的地區。一般來說,由於先前伊朗學術界倡導的伊朗伊斯蘭教改革,亞塞拜然人在伊朗被當作一個「意識相通,語言不同的少數民族」。盡管沖突仍然存在,亞塞拜然人在伊朗還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中都有自己的代表,這些階層有「政客、軍人、知識分子三個等級,而宗教中的等級劃分也是如此。」
統一使用伊朗語的政策《巴拉維條款》曾讓亞塞拜然人滿懷怨恨,該條款禁止在政府機關、學校和報刊中使用亞塞拜然語。但隨著1979年的伊朗革命的到來,新政府不再將重點放在民族對立,而是將宗教意識形態的統一視為一體化的主要因素。一個由阿亞圖拉·卡澤姆·希瑞曼德瑞所率領的亞塞拜然民族主義團體,在伊斯蘭教革命政府執政時期出現了。他們呼籲更高的區域自治權,以及修改憲法,讓無神論者和反對黨合法化;但遭到政府拒絕。在2006年5月,一副觸怒了許多亞塞拜然人的漫畫的發表,激起了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的騷動。該漫畫由馬納·耐耶斯塔尼所繪,這場爭議由漫畫的作者和編輯均被解職而告終。
伊朗的民族多樣性
盡管有一些偶爾的摩擦,但亞塞拜然人和伊朗本其實本為同根生。現在伊朗籍亞塞拜然人的生活條件就和波斯人的幾乎一摸一樣。「居住在城市的亞塞拜然人和波斯人的生活方式無異,並且在一些兩民族兼有的城市,上流社會存在相當多的通婚現象。同樣,一些亞塞拜然族村民和波斯族村民的風俗也無很大差異。」
安德魯·伯克這樣描述亞塞拜然人: 「亞塞拜然人以在商業和集市方面活躍而出名,在伊朗全國都可以聽見他們喋喋不休的吆喝聲。年老的亞塞拜然人戴上傳統羊毛氈帽,伴著音樂起舞,這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亞塞拜然人都多才多藝,很多伊朗籍亞塞拜然人都成為文學、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名仕。」
此外,許多伊朗籍亞塞拜然人都位高權重,阿里·哈梅內伊現在就是伊朗的最高領導人。與居於本國的亞塞拜然人相比,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非常保守。不過,自1991年亞塞拜然獨立以來,兩國的亞塞拜然人之間的利益來往一直持續不斷。
Ⅳ 跪求亞塞拜然行政區劃
亞塞拜然有一個自治共和國——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1個自治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自治州,65個區,69個城市,13個市級區,130個鎮和4354個村[2]。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由於納卡地區的歸屬發生沖突,部分亞塞拜然領土被亞美尼亞佔領。[3]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位於外高加索南部中阿拉斯盆地,被亞美尼亞、土耳其和伊朗環繞,而與亞塞拜然本土隔開,是亞塞拜然的一塊「飛地」。它成立於1924年2月9日,在蘇聯時期並入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亞塞拜然共和國獨立後,納希切萬隨即成為亞塞拜然的自治共和國。其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里[4],人口近40萬人(2000年) ,大部分居民為亞塞拜然人[5]。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位於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部。面積4400平方公里,占亞塞拜然總面積的5.1%。它成立於1923年7月7日,蘇聯時期為亞塞拜然共和國的自治州。它由五個行政區組成,首府為斯捷潘納克特(Степанакерт)。大部分亞塞拜然的亞美尼亞族聚居於該自治州,亞美尼亞族人占該地區人口總數的80%以上。自1988年起,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的亞美尼亞人開始要求脫離亞塞拜然,引發了武裝沖突。1994年停火後納卡地區宣布成立「共和國」,目前處於分立狀態。首都及其他重要城市巴庫 亞塞拜然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也是外高加索的最大城市。位於阿普歇隆半島,面積為2192平方公里,人口187.9萬(2002年1月)[6]。它劃分為11個區,分別是阿吉茲別科、比納卡金、卡拉達克、納里馬諾夫、納西明、尼茲明、薩巴伊爾、薩布欽、哈塔因、蘇拉汗、雅薩馬爾[7]。此外,它還包含46個衛星城和居民點,人稱大巴庫。巴庫也是亞塞拜然的政治、科學和文化中心。這里設有亞塞拜然科學院和100多所科研機構。現在有10所高等院校。始建於1919年9月的巴庫大學是亞塞拜然第一所國立大學。巴庫盛產石油,是亞塞拜然最大的工業城市,又名「石油城」。巴庫煉油廠居原蘇聯之首,工業以石油采煉及石油設備製造為主,還有電力、化學、機械、冶金、建築材料生產、輕工和食品加工等工業。不過,近些年來,巴庫石油開采趨於枯竭狀況。巴庫交通發達,高加索各鐵路干線匯集於此,可通往羅斯托夫、第比利斯、埃里溫等地。城郊鐵路連接著採油區、工廠區和療養區。市區交通有電車、汽車和地鐵。地鐵於1967年通車,全長18.5公里,有19個站。巴庫與獨聯體國家的許多城市都有航班往來。巴庫是裏海西岸的大港口。海運是貨運的主要方式,大宗貨物由此輸往伊朗等地的港口。 占賈 亞塞拜然的第二大城市,位於亞塞拜然西部,距喬治亞邊境約60公里。該城市常住人口30餘萬人。建於公元前15世紀,是亞塞拜然一座古老的城市。這里曾誕生了亞塞拜然偉大的詩人和哲學家尼扎米以及亞塞拜然第一位女詩人梅賽提·哈努姆(Mehseti Khanum,12世紀)。這里有許多古跡:阿爾巴尼亞清真寺、占賈大門(10—11世紀)、達爾—烏斯—索爾坦(Dar-us-Soltan)王宮(12世紀)、城堡、浴室、驛站、阿訇伊馬目—扎德(Imam-zade)建築群(16世紀)、瓊瑪(Djuma)清真寺(1606年)等。基洛瓦巴德 位於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北腳下,是巴庫—第比利斯鐵路線的一站,公路交通樞紐。人口20多萬。同時也是座古城,建於公元5世紀,到12—13世紀已成為亞塞拜然大型商貿和文化中心。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僅次於巴庫的第二大工業和文化中心。城內古跡很多:有12世紀初—13世紀的古城堡、塔、橋的遺址,還保留著17—18世紀的圓頂居民住宅。市內有詩人尼扎米紀念碑和墓地。蘇姆蓋特 位於巴庫西北30公里。是亞塞拜然主要工業基地,工業以化工為主。人口約30萬,是亞塞拜然第三大城市。阿格達姆 建於1741年,是鐵路線的一站,有3 .92萬居民。當地金屬加工和織毯工藝很有名。葡萄酒釀造業是重要的經濟部門。當地生產的「阿格達姆」波爾多葡萄酒在原蘇聯非常受歡迎。市內有一座劇院。朱利法 建於1948年,屬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位於阿拉克斯河岸,同伊朗相鄰。因其處於通往喬治亞和伊朗的商路上而成為商業和文化中心。居民有8 300人。市內有食品企業、瀝青製造廠等。這里保留了久利斯坦(13世紀初)的陵墓,中世紀亞美尼亞人的教堂和驛站。城市東北部有礦泉,泉水中含有砷、碘和多種礦物鹽。連科蘭 裏海港口。是一座古城。建城時間不詳。古時屬於高加索阿爾巴尼亞。18世紀是塔雷什汗國的中心。1804—1813年俄國與波斯戰爭期間遭到波斯人毀壞。波斯人在這里建造了堡壘。1813年,這里成為俄羅斯帝國的屬地。現在,城市有4.54萬居民。是鐵路線一站,亞熱帶文化區的中心。市內有漁產品和蔬菜水果罐頭加工廠、茶葉加工廠。海邊有礦泉泥療養院。離城市不遠的低地有克濟拉格奇斯保護區,其中包括裏海的一片水域。明蓋恰烏爾 1948年建城,位於庫拉河畔。有9. 09萬居民。有針織聯合企業、食品工業企業等。庫拉河上有明蓋恰烏爾水電站。市內有一座劇院、一座地方誌歷史博物館和一座邊疆歷史陳列館。明蓋恰烏爾區有公元前3000年到17世紀的古建築群。這里有居民點遺跡、古墓、罐葬、陶窯、東正教堂等。納希切萬 是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的首都,亞塞拜然最大古城之一。位於納希切萬河畔,同伊朗相鄰,是俄羅斯和伊朗轉口貿易的重要中心。古城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是高加索阿爾巴尼亞的城市之一。11世紀是塞爾柱人國家的中心,12—13世紀是伊利傑吉濟王朝(1136—1225年南亞塞拜然的執政王朝)的首都,從1828年開始屬於俄羅斯帝國,1923年起屬於亞塞拜然。有6.17萬居民。是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是電子技術、無線電技術、輕工業和食品工業。市內有許多生產黃油、乳酪、磚、瀝青、混凝土、皮革、大理石及其產品、傢具和服裝的工廠。城市西部有豐富的岩鹽礦床,岩鹽不僅對食品工業非常重要,同時也是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市內有亞塞拜然科學院科研中心和一所大學,另外還有1座劇院、1座文學歷史博物館和1座繪畫陳列館。這里保留了中世紀的建築:尤蘇法·伊本·庫謝因(Юсуфа ибн Кусейир) 和馬米涅哈頓( Моминехатун)的陵墓(12世紀)。奧爾杜巴德 從12世紀起就聞名世界。有居民9 500人,是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市內有國家歷史建築保護區。最著名的古建築是:珠瑪(Джума)墓(建於12世紀,17史記重建)、吉里別爾(Дильбер)墓(18世紀)。除此之外,還有М. С. 奧爾杜巴德(М. С.Ордубад)(蘇聯時期亞塞拜然作家,出生於此,他的作品描寫了高加索革命和國內戰爭。)故居博物館。最著名的工業企業是絲綢聯合企業。舍馬哈 距離鐵路線丘爾達米爾站72公里。公元前5—4世紀開始有人定居於此。9—16世紀時是希爾萬王國的首都,希爾萬沙霍夫官邸所在處。18世紀中期開始成為舍馬哈汗國的中心,1805—1917年處於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下。有1.9萬居民。是葡萄酒釀造業和織毯業的中心。市內有諷刺詩人薩比拉(А. Т. Сабира 1862 — 1911)故居博物館。他出生並葬在這里。這里保存有10—17世紀的建築遺跡。
Ⅳ 亞塞拜然族總人口是多少
亞塞拜然人在世界上的總人口數大概在兩千四百萬到三千三百萬之間,但具體的數目很難核實。他們大多居住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和伊朗的亞塞拜然區。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大多生活在西北省份,總人口在一千六百萬到二千三百萬之間。亞塞拜然共和國大概有七百六十萬的亞塞拜然人。此外,還有數百萬的亞塞拜然人則漂泊在鄰國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土耳其、喬治亞、俄羅斯、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中都存在著數目可觀的亞塞拜然人團體。
Ⅵ 亞塞拜然是個怎樣的國家
亞塞拜然地處戰略要地,與俄羅斯、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伊朗接壤,並有一段裏海海岸線(裏海不是海,是個內陸湖)。
裏海 海岸線
亞塞拜然的氣候非常好。夏天會持續3-4個月,沒有太熱的天氣。冬天的溫度會保持在-5攝氏度左右。這里的夏天很長,直到晚上9點,這里仍可以看到陽光。城市的夜生活很棒。酒吧到處都是,但是24小時營業的餐館卻很少。
亞塞拜然的重大的犯罪事件很少發生,但是輕微犯罪的比率很高,比如扒竊和搶包。建議不要去首都巴庫市中心沒有路燈的地方,因為那裡漆黑一片,很適合歹徒和小偷們進行搶劫和偷包。
外國人在巴庫中心或西部偏遠的村莊散步時,應該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少帶現金或貴重物品。尤其是女性應避免在晚上獨自出門行走,因為外籍女性可能會有被騷擾的風險。
2010年以前的巴庫是那裡沒有電影院的。可以想像藝術和電影文化在這個國家並不是很受重視。外國人跟亞塞拜然人在管理溝通方面會有點困難,因為亞塞拜然人大都不會說英語,甚至包括數字在內的基本英語也不會。
Ⅶ 亞塞拜然在哪裡
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土庫曼隔裏海相,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湖岸線長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7)伊朗亞塞拜然人住的地方叫什麼擴展閱讀:
亞塞拜然氣候呈多樣化特徵,中部和東部為乾燥型氣候,東南部降雨較為充沛。首都巴庫緊鄰裏海,冬季溫暖,1月平均氣溫為4℃,7月為27.3℃。北部與西部山區氣溫較低,夏季平均氣溫為12℃,冬季為-9℃。境內大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但少數地區,如高加索山脈的高海拔區,以及東南部的連科蘭平原全年降雨量可達1000毫米左右。
大部分地區夏天為旱季,乾燥少雨;秋末至次年春季為雨季,部分地區有降雪。阿普歇倫半島全年多風,傳說首都的名稱—巴庫意為「風城」。
Ⅷ 亞塞拜然地理位置
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土庫曼隔裏海相望 ,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湖岸線長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亞塞拜然共和國(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簡稱亞塞拜然(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國名意為「火的國家」,是東歐和西亞的「十字路口」。亞塞拜然政府以發展石油產業為重點,重振國家經濟的戰略卓有成就。裏海油氣的成功開發促進了亞塞拜然經濟和社會飛速發展。
(8)伊朗亞塞拜然人住的地方叫什麼擴展閱讀:
亞塞拜然的自然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阿普歇倫半島和裏海大陸架。屬於亞塞拜然裏海區域的石油探明儲量20億噸,地質儲量約40億噸,石油具有埋藏淺、雜質少的特徵。
天然氣探明儲量2.55萬億立方米,遠景儲量6萬億立方米。此外,境內還有鐵、鉬、銅、黃金等金屬礦藏,以及豐富的非金屬和礦泉水資源。
亞塞拜然擁有豐富的動物資源。東高加索野山羊、小亞細亞盤羊、高加索岩羚羊和狍子等珍貴動物多生活在高加索山地帶。
亞塞拜然共有約4000種植物,其中很多可入葯。主要樹種有橡樹,山毛櫸、鵝耳櫪以及各種灌木,其南部與伊朗接壤的塔雷什山坡不乏珍貴樹種,如黃楊、合歡,以及被稱為「永久樹」的紫衫。
Ⅸ 伊朗的亞塞拜然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
是位於伊朗西北邊陲的一個省。北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首府大不里士。最近發生了地震。
Ⅹ 亞塞拜然屬於什麼人種
亞塞拜然人是講突厥語的民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區以及西亞的伊朗。「亞塞拜然」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火的國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伊朗大約有1500萬亞塞拜然人,而亞塞拜然本身只有大約800萬人口。而且,根據一些消息,伊朗的亞塞拜然人數量實際上還要高得多,在全球共有多達3500萬的亞塞拜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