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㈡ 伊朗為什麼埋有大量地雷
應該是兩伊戰爭時期留下的
㈢ 伊朗當年發動中小學生去踩地雷的事情具體是怎樣的
1980年9月22日隨著伊拉克正式入侵伊朗,兩伊戰爭爆發,戰爭初期,由於伊朗基本毫無准備,所以伊拉克部隊突進的很快,但隨著戰線的拉長以及冬季的到來,伊拉克軍隊舉步維堅,伊朗挺過戰爭初期的不適應後,於1981年9月展開阿巴丹反擊戰,但因為伊拉克軍隊准備的比較充分,雖然取得了部分戰果 ,但伊朗自己的損失也很大,特別是伊拉克陣地前的地雷給伊朗坦克部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於是1982年3月伊朗在發動勝利攻勢時,伊朗便使用10000多名15到16歲少年趟平雷區。這些少年脖子上掛著上級發放的,用於打開天堂大門的塑料鑰匙,高喊:「真主偉大」的口號,一排一排地用自己的身體引爆地雷,為坦克進攻掃清道路。接著,30000正規軍和100000的革命衛隊穿過雷區,迅速突破了伊拉克軍防線,斃傷伊拉克軍25000人,俘虜15000人一舉扭轉戰局。此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㈣ 小孩子問我為什麼伊朗、土耳其不需要連夜整治低價游,怎麼解釋清楚
連夜說明事態緊急,而且由於政府部門的長期監管不利,已經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和損失,作為政府部門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挽回和彌補不良影響,迅速高效的處置問題,重新樹立起自身的形象。
㈤ 伊朗為什麼不會關閉霍爾木茲海峽,有三個原因
首先,在伊朗境內的情況已經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採取關閉海峽的激烈措施,將對伊朗的經濟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因為代價高昂而且毫無意義。
第二,即使關閉海峽,但它幾乎肯定會結束,並且從長遠來看幾乎沒有意義。根據美國的估計,伊朗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用地雷和小型海軍船隻關閉海峽。但海灣合作委員會的綜合軍事力量以及美國的援助下將消滅伊朗的小型海軍,並在幾個月內拆除阻塞海峽的地雷,重新開通水路。
第三,雖然魯哈尼和伊朗的軍事領導層表達了對這一想法的支持,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擁有最終決策權。雖然他支持魯哈尼威脅關閉海峽,但並不是承諾,這表明他尚未確定伊朗將採取何種行動。
㈥ 兩伊戰爭時,伊朗還是伊拉克還組織過人海去踩雷陣
當時伊朗使用過,那時教派信念無敵啊,忽悠的人去踩地雷
㈦ 為什麼歐美大國允許巴基斯坦擁核,但伊朗卻不行呢
這是時間段的關系,回想一下我國是合法擁有核武器國家不就清楚了嗎,但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非法的擁核國家,到現在不就更嚴了嗎?這個美國是對的,但它雙重標准就不對了,以色列有核它不聞不問,它又用核來威脅人家那就更不對了,其實沒有炮艦政策,沒有核威脅,哪個國家樂意擁核呢?人類主方向是消滅核武器,讓核能來為我們服務。
從歷史看,伊朗是個極端宗教國家,這樣的國家做事也是比較極端的,一旦擁有核武器,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危害,而且會引發中東地區的核軍備競賽。主要大國沙特必然謀求發展核武器。這些國家都是一起來國家,行事都較為極端……別的比如巴基斯坦,宗教意識要差一些,同時核武器得到了大量蘇聯和中國部分的支持,所以美國也阻止不了。
㈧ 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消息一傳出,為什麼有人比伊朗還要興奮
美國與伊朗的關系日漸緊張,伊朗擁有核武器,那麼整個中東的政治格局都會發生大的轉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也會大大受到影響。尤其是在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與也會受損。
核武器研發說起來容易,很多人舉例是在車庫里就能造出來;實際上要構成可靠的國家核戰略打擊武器,那就不容易了。而目前伊朗只不過是在鈾濃縮技術上動手腳,但是後面的問題更嚴重,電從哪來?美國通過「震網」一個事件,已經成功導致伊朗報廢了數千台離心機還造成了伊朗電力系統的大量癱瘓,至今沒有恢復的跡象。
㈨ 兩伊戰爭先進武器齊上陣,為何說只讓全世界看了個笑話
兩伊戰爭的緣由,就是阿拉伯河把伊拉克與伊朗兩個國家都隔離開了,這是兩伊戰爭的源頭。由於中東地區的水資源重要,伊拉克與伊朗這兩個國家都想把這一條河流占據為已有。當兩個國家為這一條河流爭得不可開交時候,於是阿爾及爾協議就誕生了,在協議中兩個國家都認可分別佔用河流的一半,雙方就這樣暫時安穩下來。
兩伊戰爭中雙方的反人類,這也是令世界笑話的。當時伊拉克襲擊伊朗,採用破壞力與殺傷力很強的化學武器,不僅毒死了平民,也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即使戰勝了對方,也留下一個難以治理與污染嚴重的國家也沒什麼用。
伊朗在戰爭中,由於沒有充足兵源,最後就是徵集大量的兒童形成人肉肉盾直接去趟地雷,這一種毫無人道主義精神的做法,乃是戰場上最大恥辱,也是非常令人憤恨!
㈩ 伊朗為什麼要和美國打仗
何不了他。其實伊朗和美國本來毫無利害關系,但1979年伊朗爆發了一次大革命,趕走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美伊關系慢慢惡化,發展至今成為勢不兩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為何敢抗衡強大的美國,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環繞,臨近海洋,從地圖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軍事堡壘,易守難攻。他對外擴張很吃力,但別人也不會輕松地征服他。亞洲大陸上有一條巨大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這條山系在伊朗邊疆上分叉成兩個山脈,一個是厄爾布爾士山脈,一個是扎格羅斯山脈。這兩個山脈又有許多小山系,層層疊疊像幾道鎖鏈一樣圍住了伊朗。舉個例子,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的巴蜀地區,不同的是巴蜀中間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這樣的地形,用再先進的武器攻擊也會很吃力吧。想想美國當年是怎麼在38線以北敗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國人決不允許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泥潭。伊朗革命衛隊等武裝力量總人數在50萬左右,依託有利地形打游擊戰還是綽綽有餘的。
想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不容易,那是需要實力的。如果沒有實力,還要獨立自主的話,那就會被現有的國際秩序領導者打壓。國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前提是如果這個國家還想在這個地球上混的話。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不參加現有國際秩序,我就不聽你的,那麼你只能自己和自己玩。而伊朗就屬於想要獨立自主,但是還想在國際秩序中生存的國家,那麼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先要加入國際社會,但是美國不認可,那麼只能夠投靠憤怒的美國對頭俄羅斯了。
俄羅斯同樣是一個不被歡迎的國際參與者,俄羅斯有實力去獨立自主的發展,但是他的存在讓國際秩序的領導者美國及西方都有些忌憚。既然美國當領導,那麼對於可能威脅到他領導地位或是威脅到他的國家,那是會毫不客氣的。在美蘇爭霸的幾十年,雙方互有勝負,但是最終蘇聯落敗了。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一直不遺餘力的對美國及西方示好,但是他沒看清楚美國及西方同俄羅斯之間關系的本質。美國需要的不是平等的合作夥伴,而是不能夠威脅到他的小弟或者奴才。俄羅斯會成為這兩個之間的哪一個?無論哪一個俄羅斯都不會願意,那麼就只能打壓你了,因為你的軍事能力還在,不閹割你的軍事能力,美國和西方怎麼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