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人為什麼吃狗肉

印尼人為什麼吃狗肉

發布時間:2022-04-26 18:35:17

1. 狗肉的飲食文化

瑞士Appenzell和StGallen地區的農民流行吃狗肉吃貓肉,有時還做成火腿讓別人吃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媒體曾報道人們排隊購買狗肉的案例,並稱狗肉「美妙而柔。法國直到現在狗肉鋪子,有報道指一些屠夫在巴黎出售狗肉 今天在巴黎北部仍有人吃狗肉。中新網倫敦2007年5月30日電 一名英國藝術家29日在倫敦街頭大嚼狗肉,抗議英王室圍獵狐狸的行動。這一舉動立即引發了英國社會各界爭議。據悉,藝術家麥克格文(Mark McGowan)所食用的狗肉是伊麗莎白二世喜愛的名犬威爾士矮腳犬烹制的。在北美某些地區的部分人群的看法,狗不僅是寵物,更是家庭中的一員。而支持食用狗肉的觀點則堅持絕大多數烹調所選用的犬只是專門為食用飼養的。吃的不是寵物,與吃其他飼養動物的肉食沒有差別。或者認為其他地方的狗肉禁忌本質上和某些宗教禁止食部分或全部肉食一樣,只是一種信仰。
韓國至今仍有半數左右的人口仍食用狗肉,全國均食用狗肉,一年四季皆有人食用,但最常見的在夏天。
韓國食品及葯物管理局指葯品以外的任何食用產品為食物。在首都首爾,1984年2月21日狗肉被歸類為「令人厭惡的食品」,出售狗肉被取締,但除了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外,監管不嚴格,2001年漢城市長宣布將不會有更大的執法力度去控制狗肉在2002年世界盃舉行期間出售。2008年3月,首爾市政府宣布建議中央政府將狗合法列為家畜的計劃,重新引起對這個問題的辯論。
韓國食品衛生法(식품위생법)中,狗肉並不作為一種合法的食品成分,由首爾市政府頒布了一項規定,狗肉已歸類為「令人厭惡的食物」(혐오식품),使用狗肉作食物成分是不被允許的。
但是,法律沒有嚴格被執行。主要以作肉類食用為目的繁殖的狗種為黃狗Nureongi(누렁이)或Hwangu(황구),與以寵物作目的繁殖的品種是不同的。
在韓國亦有聲音反對食用狗的做法。還有不少韓國人不吃或不享受食狗肉,但認為其他人有權利食用狗肉。少數人士更希望在韓國和世界各地普及的狗肉菜餚。部份食狗肉人士希望在由日本和韓國共同主辦的2002年世界盃推廣和宣傳食用狗肉,促使動物權利活動者和一些知名人士,如碧姬·芭杜作出譴責。食用狗肉的反對者認為韓國傳統風味的狗肉菜餚做法要作出改善,如毆打和吊起犬只。
如果賣狗肉的餐館對犬只做出毆打和吊起犬只等行為,有機會失去他們的食肆牌照。1997年一個狗肉批發商曾因售賣狗肉被罰,然而,上訴法院宣告狗肉批發商無罪,指狗被社會普遍接納為食品。據韓國國家議會,1998年有超過20,000家餐館,其中包括6484注冊餐館,供應狗肉湯。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韓國每年消耗八千五百餘噸狗肉,另有93,600噸用於生產葯用補品gaesoju(개소주) ,自2007年,宰殺犬只不再如過去般是被毆打致死。
在夏天期間消耗的狗肉往往是用作烤、湯或燉菜。補身湯是最受歡迎的湯,辣味可平衡在夏天體內的熱量。這被認為可平衡一個人的「氣」或成為身體的重要能源,維持健康。19世紀的補身湯中狗肉用作與蔬菜,如蔥和辣椒粉一同煮,有些人會使用雞肉和竹筍。 北朝鮮視食用狗肉為民族特色。朝鮮人認為食狗肉可消暑解毒。中央通信社2009年曾報道朝鮮的狗肉烹飪大賽,以推廣食用狗肉。金日成於1980年代開始稱狗肉為dangogi,也就是「甜肉」的意思,狗肉湯則稱為dangogi-jang,此叫法於朝鮮人之間流傳。1970年4月周恩來訪問朝鮮,金日成設「全狗午宴」款待,菜式包括狗血腸、紅燒狗肉、清燉狗肉和狗肉湯。
平壤有很多「甜肉店」出售狗肉湯,但食用狗肉在北朝鮮屬奢侈消費。在朝鮮,在2010年初,政府在其新的一百項固定價格清單中將狗肉價格固定為每公斤500朝鮮圓。 在中國個人吃狗是合法的並不違法,但經營肉類,必須有行政許可。貓狗只有運輸、飼養、買賣的檢疫標准《犬產地檢疫規程》,無肉類和屠宰檢疫標准,無法以肉類來經營。經營貓狗肉,不屬於違法經營。
狗如果打了狂犬疫苗,食品安全的隱患會增加;不打狂犬疫苗違反狂犬病防治的有關條例,因為是強制性免疫。參見動物防疫法 第25條(3)「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
食品安全法28、刑法 143、瀆職動檢人員適用413。 伊斯蘭教認為,狗肉和豬肉在儀式上是不潔的,穆斯林不進食狗肉。正因為如此,狗肉不是由以穆斯林為主的印尼人主要食物。然而,印尼的幾個非穆斯林少數民族有進食狗肉。在印尼的狗肉的消耗主要是於某些部落。
蘇拉威西島北部的族群Minahasa以及蘇門答臘北部的族群Bataks認為狗肉是節日菜式,通常於特殊場合,如婚禮和聖誕節食用。rica-rica是印尼著名的狗肉菜式,又稱為"RW"或rintek wuuk、rica-rica waung、guk-guk,以及"B1"。爪哇有好幾個狗肉菜餚,如sengsu(tongseng asu)、sate jamu,和kambing balap。
至少從腓特烈大帝的時代開始,在德國的每一個重大危機中人們都會食用通常被視為羊肉替代品的狗肉。在20世紀初,其它肉類的價格高漲迫使德國人廣泛消費馬肉和狗肉。
狗肉的食用持續至1920年代。1937年,針對旋毛蟲的肉類檢驗法中包含了豬、狗、野豬、狐狸、獾和其他食肉動物。狗肉一直自1986年起在德國被禁止。 在波蘭的一些農村地區雖然沒有食用狗肉,但狗的脂肪和豬油在傳統被認為對肺部有葯用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肉類的食用在波蘭文化中被認為是禁忌。在2009年,琴斯托霍瓦附近的一個農場被發現飼養犬只用作制假豬油。
瑞士的熱門狗肉食譜包括如紙一樣薄的切片狗肉gedörrtes Hundefleisch,以及由鹽和乾燥原料製成的熏狗火腿Hundeschinken。
根據1996年11月21日在瑞士萊茵河谷區的報章Rheintaler Bote報道,瑞士的阿彭策爾和聖加侖州農村有食用狗肉的傳統,村民將狗肉製成肉乾和香腸,以及葯用狗脂肪,傳統仍然維持。一個區域周報引述一位農民說,「狗肉是最健康的主食肉類。 它具有比牛肉短的肉類纖維,沒有激素和抗生素。」
稍後,一家德國電視台「RTL TV」也報道了瑞士東部聖加侖州和內阿彭策爾州的居民吃狗肉的風俗。上述的報道引起了歐洲動物權利活動者和對此表示關切居民的抗議,多達7000人簽署了向這兩個州委員會遞交的請願信,但遭駁回,理由是政府無權監管公民的飲食習慣。
吃狗肉在瑞士不違法,然而,從用於商業用途的犬肉食品的生產,在瑞士是非法的。 在歐洲的歷史上,通常在一些危難時期,歐洲人曾食用狗肉。
如小冰期(14世紀至19世紀)初期生活在格陵蘭的維京人發生嚴重飢荒的時候,這些歐洲人也吃狗肉。 在太平洋島國法屬波利尼西亞人們一直有吃狗肉的習慣。
在非洲,狗主要用作獵犬。有些部落的人會在狗死後吃狗肉,但狗肉從未成為主流食物之一。這也可能是因為狗的飼養費用較高。
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如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些人食用狗肉。

2. 印尼人為什麼不吃豬肉

豬肉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日常的菜餚,很多人都喜歡吃豬肉。不僅能夠給我們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而且能夠製作出很多的美味。但是,你在印度尼西亞人們的餐桌上基本是看不到豬肉的。

不但在家裡的餐桌上見不到豬肉,在外面的餐館里也很難見到有豬肉的影子。有人會因此感到疑惑,我們能夠理解有人會因為口味的問題不喜歡吃豬肉,因而在家裡不會烹飪豬肉。

並且除了豬肉外,他們還會用其他的食材烹飪出各種各樣的美味。如果你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的話,你發自內心的覺得很有成就感。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人從小就不吃豬肉,這個習慣他們已經堅持了很久了,以後也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3. 印尼人有哪些主要的習俗

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中做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廳的擺設布置也是很講究的。到印尼人家中做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為與印尼人交往的一個訣竅。

印尼人很懂禮貌,他們絕對不講別人的壞話,自然也不喜歡那些講別人壞話的人,與印尼人見面可以握手,也可以點點頭。

東南亞諸國的人民,一般說來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處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臉,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際花,後嫁原總統蘇加諾)。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順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

與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印尼人搭火車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他一定向對方打個招呼:「我們一起來,如何?」對方就回答:「謝謝您,請用吧」。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習俗各異,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談誕辰。巴厘女子愛赤膊露背,以表示聖潔。客人走進羌族的居民區,必須大叫大喊,否則被認為來意不善。

4. 為什麼日本和印尼還有越南泰國韓國都吃狗肉

泰國是佛教國家,很少人吃狗肉的。

5. 狗肉的問題

我反對吃狗肉,狗這種聰明的動物其實可以比喻成不會說話的人,吃狗肉無疑就是在吃人肉,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思想,有情感和鮮活的生命,能夠表達出感恩,守護,恐懼和喜歡等多種狀態!

6. 印尼的人文美食是怎樣的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

7. 印尼人最忌諱什麼中國人去印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風俗習慣

1、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他們把左手視為骯臟、0之手,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

2、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

3、印度尼西亞巴杜伊人衣著色彩除了他們只崇尚的白色、藍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連談論都不允許。

4、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

5、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它給人以「醜陋」、「1」、「性」、「污辱」等極壞的印象。

6、他們忌諱老鼠,認為老鼠是一種害人的動物,給人以 「瘟疫」和「災難」的印象。

7、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大多數人不飲酒。印尼人不喜歡吃帶骨刺的菜餚。

8、指人或物時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場合忌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等。

9、在與印尼人談話時,最好避開與當地政治、社會和國外對他們的援助等方面的話題。

10、印尼人對來訪的客人並不一定要求非送禮不可。但出於禮節,可以送給主人一束鮮花,或最好說上幾句感謝的話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印度尼西亞的風俗和信仰

8. 印尼老百姓平時吃什麼

印尼人吃的食物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相似,如巴東菜等,多為較辛辣的食物。

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

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蔻、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

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

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 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

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招待客人。

(8)印尼人為什麼吃狗肉擴展閱讀:

印尼菜與其他東南亞菜系最大的不同,就是會用到兩款獨有香料:石栗和黑栗。

這兩款香料幾乎會出現在任何一款傳統菜上,比如著名的巴東牛肉,就必須以石栗打成茸再爆炒出獨特的油脂香味,方算正宗。

混合有丁香、肉桂、薄荷等味道的黑栗,則是烹制「黑美人」的必備材料。「黑美人」是一種傳統牛肉湯,由於放了黑栗湯色帶黑,且被認為有美容、養顏的作用,故得其名。

印尼菜但並不都是一個味道,不同地區的食材和調味料都不同。蘇門答臘島人喜歡在濃濃的椰子醬里加上辣椒調味,而且喜歡選用牛肉和牛的內臟做食材。

西爪哇島人多用酸辣調味料,酸辣湯是一大特色。中爪哇省人習慣以蝦醬佐餐,而北蘇拉威西省人則喜歡將各式魚類做成燴飯。

9. 印尼人口味及習俗

印度尼西亞國家名:印度尼西亞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國家習俗:印尼人初次見面都要交換名片。由於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在拿東西給人家或者向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左手是拿「不幹凈」的東西。很少喝烈性酒。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印尼人愛吃大米飯和中國菜,早餐一般吃西餐,愛喝紅茶、葡萄酒、香檳酒、汽水等。副食愛吃牛、羊、魚、雞之類的肉和內臟。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10. 印尼的習俗與禁忌,詳細些

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歷史上受中國、印度、中東、西方國家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島嶼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中國企業和人員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種民風民俗,做到入鄉隨俗,按照當地的禮儀標准開展社會交往活動。


民族、語言和宗教

民族:根據印尼政府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華人在印尼商貿和工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語言:印尼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約87%的人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大多數是遜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餘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習俗禮儀

【服飾禮儀】印尼人在衣著上總體比較保守,在公開場合人們服裝普遍十分得體。男性在辦公時通常穿著統一工裝或穿長褲、白襯衫並打領帶。長袖蠟染衫(當地稱「巴迪衫」)為印尼國服,在多數正式場合都可以穿著。婦女在辦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並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如果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比較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島,進入寺廟要在腰間束腰帶。

【儀態禮儀】在印尼,當人們坐下來時,兩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這樣做,要把一條腿的膝蓋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面。在巴厘島,坐下時兩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將嘴遮住,否則是不禮貌;不要嘲笑別人的錯誤,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動作,否則會傷害他們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時吃東西,也不要用左手與人握手、觸摸別人;與人談話或進入別人家,都要摘下太陽鏡。

【相見禮儀】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在作正式介紹時,對稱謂要多加註意,多數中間階層的印尼人有兩個名字,而許多下層人民只有一個。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長的姓和名,通常只選用一個短名和首字母縮寫名。在稱呼人時,只能使用他們的第一個姓,不能使用第二個。

【餐飲禮儀】印尼人飲食習慣上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魚、蝦、牛肉等,伊斯蘭教徒忌食豬肉。印尼人習慣吃西餐。由於受當地華人的影響,他們普遍喜歡中餐。除在官方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外,一般都習慣用右手抓飯。他們在用餐時,有邊吃邊喝涼開水的習慣,也愛喝葡萄酒、礦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務禮儀】印尼人特別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歡平和的聲調、不擺架子的姿態和尋求一致的良好願望,與他們談判應態度謙遜些並放低聲音。拜訪印尼商人時最好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對別人送的禮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當面打開包裝。印尼商人喜歡宴請,作為客人,在回國前應以相同標准回報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那會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行為;忌諱老鼠和烏龜;與印尼人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閱讀全文

與印尼人為什麼吃狗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咖啡機在哪裡買 瀏覽:644
為什麼英國現在搶購食品 瀏覽:167
沙特跟伊朗哪個隊厲害 瀏覽:696
伊朗進步英語怎麼說 瀏覽:769
印尼虎魚怎麼區分明虎暗虎 瀏覽:811
陸士諤的小說新中國有哪些幻想 瀏覽:436
印尼赤道一號在哪裡 瀏覽:403
越南軟柿子多少錢一盒 瀏覽:941
越南戰爭哪些名將兒子犧牲了 瀏覽:727
如何接待印度朋友 瀏覽:663
佐羅電影為什麼用義大利語 瀏覽:164
伊朗真實油價多少 瀏覽:557
伊朗石油預計多少錢 瀏覽:906
印度都感染過什麼病毒 瀏覽:226
越南國國旗怎麼畫 瀏覽:456
越南老街到河內哪個快 瀏覽:637
在伊朗拍照為什麼怕拍到女人 瀏覽:896
印尼為什麼叫右舵車 瀏覽:183
去印尼需要帶什麼樣的插頭轉換器 瀏覽:719
伊朗夜宵多少錢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