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參有哪些品種
1、梅花參
梅花參別稱鳳梨參、紅刺參等,為刺參科梅花參屬棘皮動物,體長一般60~75厘米,最長可達1.2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又稱鳳梨參。
生活時體色艷麗,背呈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於太平洋西南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
2、綠刺參
綠刺參別稱方刺參、方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體呈四方柱形,一般體長30厘米,沿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3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
體濃綠色或黑綠色,肉刺頂端為橙黃或橙紅色,觸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帶灰黑色,管足為灰黑色。以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洞洲島等海域產量較多。
3、花刺參
花刺參別稱方參、黃肉、白刺參、豬蟲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一般體30~40厘米,體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數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縱帶,其中中帶較寬,體色多數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
黃灰色帶錢褐色的網紋或濃綠色的斑紋等,肉刺末端有的帶紅色,分布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
4、刺參
灰刺參別稱灰刺參、灰參等,為質量較高的一種海參,一般體長20厘米,呈圓筒狀,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規則的大小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
口周圍具觸手20個,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的體表為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產量較多,春、夏、秋三季均生產。
5、石參
石參別稱白石參、黃瓜參等,一般體長25~30厘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
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
6、黑參
黑參別稱玄台、黑陽參、太白陽參、太白參、煤參等,一般體長20~30厘米,圓筒狀,兩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很多,產季為春季和秋冬季。
7、白底靴參
白底靴參別稱赤瓜參、白底靴參、靴海參等,一般體長35厘米,體後部常較粗壯。口大,偏於腹面,觸手25~27個。背面隆起,散生許多小疣,圍繞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環,體後部更為明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
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褐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廣西北海沿海。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
8、香參
香參別稱茄參、南參、花瓶參等,體呈圓柱形,略似番薯,一般長20厘米左右,粗10~15厘米,皮質細凈,無顆粒和肉刺,後端有尾狀物。香參鮮品體表呈黑灰透棕紅色或肉紅色,腹部為淺棕色,體壁很薄,半透明。
干品以參體完整壯實、肉質厚、體順直、無缺損者為優。香參漲發率高,每500克干參可出水參3500克左右。我國沿海均產。
9、瓜參
瓜參又稱赤白瓜參、赤參,為大型海參。赤白瓜鮮品參體粗大,呈長筒形或扁圓形,有的兩側有乳狀突起,背部為棕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為黃白色或白色,肉厚皮薄者屬上等品。
干品以體形完整、肉肥厚堅實、刀口整齊、腹內干凈、腹部肉質厚、體無殘缺或穿孔者為優,產於廣西北海潿洲島和廣東、西沙群島及海南島等地。
10、黑乳參
黑乳參別稱烏圓參、開烏參、烏參、大烏參等,為海參綱海參科棘皮動物,體寬而厚,兩端鈍圓,長一般為30厘米,肛門周圍有五組小疣,體表有大型乳狀突起,體壁厚,骨片多,全體黑色,常帶白斑,棲息在熱帶珊瑚礁沙底,我國西沙群島多產,為優良的食用海參。
B. 這是什麼是海參嗎別人送的。怎麼吃
海參的一種,屬於光參,要先發泡後再食用,因為光參營養低,口感差,建議紅燒吃比較好
C. 蔥爆澳洲小禿參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主料
水發澳洲小禿參400克 大蔥1顆
薑片5片 蒜3瓣
生抽適量 糖少許
黃酒1勺
蔥爆澳洲小禿參的做法步驟
7.蔥軟後盛盤。
D. 求高人指點海參中 澳洲沙參、禿參、刺參的區別謝謝!!
澳洲沙參是禿參一種,因此當做禿參來說。
禿參和刺參的區別如下:
禿參
確切的講不是某一種海參,禿參分光禿參(又叫沙參),明禿參,沙禿參(有些人也叫黃禿參)幾個品種,其中光禿參最好,營養高,口感好,發量也大,可以發到2.5倍長,其次是明禿參,最次沙禿參。禿參以澳洲出產的最好,其次菲律賓,印尼,越南產的依次次之。
刺參
海參的一種。是中國20多種食用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刺參作為一種珍貴的海味被列為「八珍」之一。在海參家族中,品質比較好的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刺參。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遼東產之海參,體色黑褐,肉嫩多刺,稱之遼參或海參,品質極佳,且葯性甘溫無毒,具有補腎陰,生脈血,治下痢及潰瘍等功效」。因其葯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
(4)印尼禿參怎麼吃擴展閱讀:
海參
體呈圓筒狀,長10~20厘米,特大的可達30厘米,色暗,多肉刺。
觸手輪形,17~30個,一般為 20個。觸、手壇囊發達。海參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魚類更早,大概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是現存最早的生物物種,有海洋活化石之稱。經歷幾次地球大毀滅都得以生存下來,數度見證地球的變遷。
口在前端,多偏於腹面。肛門在後端,多偏於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內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許多種有從口到肛門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
口周圍有10根或更多能伸縮觸手,用於捕食或掘穴。許多種能從肛門放出內部器官,然後再生新的,可能是為逃避敵害。泄殖腔內常有潛魚屬(Carapus)隱魚共生。有許多能放出對小動物致命的毒素,但對人無生命危險。
E. 海參的發制方法及吃法
先講一下海參的種類:
海參的品種很多,大體可分為有刺和無刺兩類,有刺的為刺參,無刺的為「光參」或「禿參」。我們北方人主要吃刺參。
再講一下如何挑選海參:
(我也是偷的別人的經驗呢,嘻嘻)
主要是看肉質和含鹽量。海參的外表以刺排列均勻為好;海參的肉質和含鹽量按檔次等級不同來分,一般肉質肥厚,含鹽量低的為上品。
然後講一下海參的發制方法:我的經驗(這個經驗絕對是自己的,哈哈)是一次取七個(一天一個,正好吃一個星期),先沖洗一下,放到一個玻璃瓶中,倒入純凈水或礦泉水,浸泡一天,晚上燒一壺開水,倒入暖瓶,再把海參放入燜一夜,第二天早上就發制好了。然後從暖瓶中倒出,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就可以吃了。多餘的放入冰箱。(友情提示:發制海參時,千萬不要用帶油的杯子,海參遇油即化)
最後講一下海參的做法:通常我們吃海參是一天一個,身體弱的一天吃兩個。雖然量很少,但天天一個吃法就容易吃膩。所以吃法一定要變通。據說海參最好早上吃。
1、我們可以空腹把海參直接吃到肚子里。(嘻嘻,這適宜於胃口好、吃飯潑辣的勇敢的人)
2、先把海參切碎,打兩個雞蛋,放少許鹽,放三分之二的水攪拌,然後蓋好放入微波爐內,四分半鍾就好了,取出後滴一點醬油和香油。如果想吃嫩點的就放入鍋內在爐子上蒸即可。
3、吃混沌時,切碎放入湯中,然後再放入蝦皮、紫菜等。
4、把海參切成四塊,包水餃時單獨包四個特別的。
5、燉菜時可以把海參整個放入,稍煮一會,時間不要太長。
6、海參還可以用蔥燒,但我們一天只吃一個,感覺太麻煩,一般不這樣做。用蔥燒的海參一般就是市場上買的10元一斤的草參。
7、吃面條時,可以把海參切成三段(再小就找不到了),單獨做一碗。
8、我們做各種湯時,可以把海參切段或切碎放到湯里。
F. 禿參的介紹
禿參,確切的講不是某一種海參,禿參分光禿參(又叫沙參),明禿參,沙禿參(有些人也叫黃禿參)幾個品種,其中光禿參最好,營養高,口感好,發量也大,可以發到2.5倍長,其次是明禿參,最次沙禿參。禿參以澳洲出產的最好,其次菲律賓,印尼,越南產的依次次之。
G. 有吃過海參的嗎,或者要吃海參的嗎,說說你對於海參的了解
海參在6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已經存在,直到三國時期才有正式文獻記載。明朝萬曆年間海參才被正式命名。《五雜俎》:「遼東海濱有之,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曰海參」,到了清代,人們已開始把海參作為高級宴席的美味佳 ...
海參在6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已經存在,直到三國時期才有正式文獻記載。明朝萬曆年間海參才被正式命名。《五雜俎》:「遼東海濱有之,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曰海參」,到了清代,人們已開始把海參作為高級宴席的美味佳餚了。
全世界有900種海參,多數不能食用,可食用的只有40種,刺參是中最具營養和葯用價值的參種,被稱為"參中之冠"。
「海參」,菜單術語上稱為「海龍」或「烏龍」;主要生活於沿海潮流緩慢和風浪不大的岩礁砂石海底海藻叢生處。在中國大多分布於渤海灣和南海的廣東以及福建沿海一帶,韓國、日本、東南亞、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等國和地區海域都出產。為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與海星、海膽等同門。
「海參」是中國古人率先給它起的名字,因「其性溫補,足勝人參」而得名,又有「土肉」「海鼠」「沙噀」「海男子」「海瓜皮」「海黃瓜」等別稱 ,為海產棘皮動物門海參綱動物的總稱 ,全世界種類大概有九百多種,可供食用只有四十多種(我國約有101種,供食用的僅有21種),根據海參背面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有刺參」和「光皮參」兩大類。其中「有刺參」主要是「刺參科」的種類,「光皮參」主要是「海參科」「瓜參科」和「芋參科」的種類。通常只以的「海參科」「刺參科」「瓜參科」和「芋海參科」等部分海參用作加工食用。
海參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魚類更早,大概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經古生物學家對海參的骨片化石進行系統研究,它已成為地層古生物工作者劃分地層和研究古地質的一項重要依據,甚至成為保羅紀的標准化石;十幾年前,我國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華瑩山和浙江長興的二疊紀(距今二億多年前)的地層中,發掘到海參的骨片。
海參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獨特的休眠期,它不象其它陸地動物,如:蛇類、蝙蝠、青蛙等動物有冬季休眠的習慣,而是在海水溫達到攝氏20度以上時的夏季休眠,此時正值一般魚類的活躍期 。研究結果表明,原來海參沒有天生的利器和手段來保衛自己,而且行動緩慢笨拙,很難在弱肉強食的夏天與其它動物競爭,只好選擇強敵們的冬眠期活動和覓食,以此來保存自己。
海參,由於營養豐富,自古就與「鮑魚、魚翅、瑤柱」等合稱為「海上八珍」,中醫對其葯性效果更奉為補品,其中古時的《說鈴》曰:「海參形似男陽,可以補腎興陽」,《本草從新》又說它有「甘咸溫,補腎益清,壯陽療痿」,而《隨息居飲食譜》說它有「滋陰補血,健陽潤燥」;從中醫角度看,造成陽痿、早泄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由於肝腎陰液不足,腎陽衰微造成的,因為海參壯陽治痿的關鍵在於它能「補益肝腎之陰,壯腎陽」的功效。亦因此被譽為「海中人參」,補益作用可同長白山人參相媲美。
鮮活的海參較少直接用作烹飪原料的,都必須經過加工曬干再重新漲發後才能食用;因為當漁民捕到海參後,若不及時用粗鹽和白礬腌制,海參即會慢慢溶成一灘液體。其種類有:「刺參」「婆參」「梅花參」「方刺參」「禿參」等,又譽以「刺參」為中國參中珍品。除了「刺參」「梅花參」和「方刺參」之外,其它海參的體面都是以無刺居多,又以南方出產的海參皮厚肉粗。
「刺參」產於我國的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在明朝李時珍所編的《本草綱目》中有「(海參)產自遼東灣的,質地較好」,在清朝乾隆趙學敏繼編的《本草綱目拾遺》有「海參亦出登州海中,與遼東接壤,所產海參亦佳」,而且還有「海參遼產最佳,吳、浙、閩、粵者肥大無味」等論述。此種海參體壁肥厚,肉質細糯,刺多而挺,色澤有黃褐、黑褐、純白和灰白等多種,有「淡水制」和「海水制」兩種,又以淡水貨為最佳。
「梅花參」又稱「鳳梨參」,英文稱作:Thelenota ananas,因其體表刺多而尖,肉刺基部相連和呈「梅花」狀而得名,體色純黑或嫣紅;為中國南海所產海參最好最大的一種;但因其略有一股苦澀味,而不太受歡迎;但中醫則認為它最有清熱去肝火的效果。
「方刺參」又稱「綠刺參」「方柱參」「海棒槌」或「海老鼠」等,英文為:Paracaudina chilensis var,屬芋海參科,主要產於中國的北海及海南島一帶;其體呈四棱形,而每個棱面都有一行圓頭小刺,色澤土黃略發紅,個體不大。與它同科的還有一種體形和體色都象地瓜,故名叫「海地瓜」的海參,英文稱作:Acaudina molpadioides,體呈紡錘形,前端較鈍,後端有一明顯的尾。體呈肉紅色;體壁很薄,半透明。穴居淺海泥沙中。分布於我國沿海一帶以及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淺海;食用價值很低。
「花刺參」又稱「黃肉參」「白刺參」「方參」等,它們都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參,它體長20-40厘米,參體呈圓筒形,背面排列大小不一的肉刺(疣足),腹部平坦,管足密集,口位於前端,偏於腹面,有楣狀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皮膚粘滑,肌肉發達,身體可延伸或捲曲。體形大小、顏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隨生活環境而異,喜棲水流緩穩、無淡水注入、海藻豐富的細沙海底和岩礁底,晝伏夜出;屬「刺參科」,產量較高,品質較好,但過於軟嫩。
「婆參」又稱「白石參」「豬婆參」或「白瓜參」等,產於中國的南海中沙群島一帶;它體形肥胖,前後兩端幾乎一樣寬,酷似冬瓜,生活時體色變化很大,底子為白色或淺黃色;背面略呈淺黃褐色,前後各有一塊赤褐色橫斑,故稱「二斑參」。它是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肉質厚嫩,品質較好。其形狀與「婆參」較為相似的海參還有:「港石參」「雁石參」「非洲石參」和「雪石參」等。
「蛇目白尼參」又稱「虎魚」「豹紋魚」「斑魚」等。它背面為深灰色,帶黃色蛇目狀斑紋,排列成不規則縱行,生活於熱帶珊瑚礁內有少數海草的沙底、水深6-18米處,肉質肥嫩,品質較好。
「黃瓜參」又稱「石參」「輻肛參」等;「赤瓜參」又稱「靴參」「白底輻肛參」等。「烏參」又稱「烏皺輻肛參」,這三種海參都屬「海參科」,是生活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域的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質量較好,但產量較低。同科還有「黑海參」「玉足海參」「黑乳參」「糙海參」,都是我國南海普通的食用海參,但品質較次。
「禿參」又稱「瓜參」或「光參」英文稱作:Cucumaria japonica,在中國南海一帶生長;它的體表色黑而無刺,外形偏圓,肉厚皮薄;缺點是沙粒多,在脹發時應多加註意。
H. 澳洲禿參怎麼樣泡發才會脆皮
干貨禿參是海參的一種類,、需要經過發制後才可以享用。具體發至步驟如下:
一、發制干貨禿參常規方法
第一步,將干禿參放入盛滿純凈水的干凈容器中,每天換一次水,浸泡1至2天。
第二步,將泡軟的禿參放入干凈的鍋中用純凈水煮20—40分鍾(個頭大的時間稍長,個頭小的時間稍短),冷卻後撈出剖開肚子洗去海參肚內鈣質牙,橫向將海參筋切斷,以利於禿參的漲大。
第三步,將處理完的凈禿參繼續放入盛滿純凈水的干凈容器中,每天換1—2次水,水溫保持在2—10度左右,浸泡2—3天海參就完全發好。
二、簡單方法
第一種:將禿參放入盛滿純凈水的干凈容器中,每天換1—2次水,浸泡3天後撈出禿參開肚去牙橫向斷筋,然後繼續浸泡,直到感覺海參沒有硬心,比較富有彈性,洗凈即可烹制食用。大約需要5天左右。
第二種:將禿參放入盛有開水的暖壺中燜12小時,取出開肚去牙再浸泡一天即可食用。
三、發禿參時注意問題
1、整個泡發過程中禿參絕對不要沾到油,否則禿參會出現肉質溶化的現象,影響效果。
2、在禿參浸泡換水過程中不要對禿參進行搓洗,發好後等食用時一次性洗凈就可以了。手要干凈,特別是油性皮膚的人,要先洗凈雙手。
I. 光禿參的營養價值
一、光參營養價值
1、健腦、益智、長壽—光參含有18種氨基酸,牛磺酸、膠原蛋白、粘多糖、硫酸軟骨素、皂苷、多肽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活性成份,是您的生命保鮮劑。
2、生血養血和促進鈣質吸收—光參角蛋白具有促進紅骨髓造血功能,有效改善貧血症狀;含有天然活性鈣,其補鈣效果是其他食品無法比擬。
3、預防心血管疾病—光參岩藻多糖-降血脂,抑制血液凝結,醫學上也認為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肝炎患者及中、老年人,長期堅持食用光參,對緩解病症和治療有良好效果。
4、增強人體免疫力--硒- 抗氧化劑是抗惡性流感,防止人體衰老,防治腫瘤的重要元素。 光參皂甙抑制腫瘤,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力,抑制某些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長期食用後明顯不易感冒、不易得病。現已廣泛應用於良性、惡性瘤等患者的食療和治療中。
5、手術患者的最佳補品--光參中含量很高的精氨酸,可促進機體細胞的再生和機體受損後的修復,對機體損傷後的修復有特效,明顯縮短康復時間。
6、孕產婦的保健—為孕產婦供給全面的養分保證,增強體質,快速有用康復體能和膂力;並能為嬰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供給豐厚的腦黃金物質,有用防止嬰兒先天性疾病的發生。
二、哪些人不能吃光參
1、腎功能欠好的人不能吃光參。光參養分豐厚,自古以來都被稱為大補之物,它富含蛋白質,許多品種蛋白質含量在50%以上。如此高蛋白的食物,對腎功能欠好的人來說是晦氣的,吃了光參會加劇腎臟擔負,使腎功能更受影響。
2、兒童應當慎吃光參。雖然說光參營養豐富,但是它並不適合兒童食用。對於身體發育尚未定型的兒童來說,光參中富含的豐富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可能會引起兒童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家長們不要急於用光參等補品讓孩子長身體,應當慎重考慮,並咨詢醫生意見。
3、脾虛痰多者不宜吃光參。因為光參還有大量的蛋白質,且以膠原蛋白的形式存在為主,因此脾胃虛弱的人吃光參可能引起腸胃不適,消化能力降低。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先調理一下脾胃,待腸胃功能恢復後再食用光參。
4、肝火過旺的人不宜吃光參。光參屬於大補之物,富含各種營養元素,如果本來就是肝火很旺的人,在吃了光參之後,無疑是火上澆油,會使上火症狀更加嚴重。
5、對海鮮過敏的人最好是不要吃光參。這一點很好了解,光參也歸於海產品、海鮮的一種,如果對蝦蟹等海鮮過敏的人,最好也不要輕易測驗光參,避免引起過敏症狀發生。
6、關節炎及通風
J. 海參的發制方法及最簡單的吃法
干海參泡發方法
泡發方法(一)
干成品刺參在食用前需經一個水放發制過程,通過水發回放將干成品變為水發參,刺參個體回放率的大小與刺參質量成正比。一般優質刺參加放率都在1:6以上,而且水參肉厚皮質有彈性,營養價值高。回放刺參具體操作工藝是:洗凈→涼水浸泡→去臟壁內筋→沖洗→熱開水回放→純凈水低溫存放→食用。
操作與處理:
1.選擇適量干成品刺參放容器內,洗凈刺參體表的炭灰和鹽份後,用涼水浸泡。(每天換水1~3遍,2~3天後品嘗,感到水不咸了為止)
2.干成品刺參經浸泡達到濕軟後,撈出用利刀順刺參背部(原來開口處)切開,摘除刺參的口腔(俗稱牙,即石灰質)和臟壁內筋.放到保溫容器里用100℃熱水浸泡6~8小時,然後逐漸降至自然溫度。
3 將泡好的海參倒出,涼透換純凈水低溫冰箱內存放,0-8℃漲發,24-36小時後即可食用,保存期限在—周以內為宜,最好每天換水一遍,以備食用。
備注:
1、鹽分一定要泡除干凈,否則海參發不透;
2、刺參腹中的內壁(五根筋)可食用,且營養豐富,千萬不要扔掉,可剪開參體取出內筋做湯用;
3、發制海參容器用干凈、無油污的專用不銹鋼鍋,水容量用直徑32cm、深8cm的帶蓋盆也很好,或者用經濟適用的砂鍋;
4、用純凈水發海參不但個體大而且人體吸收最好;
5、海參煮好後,用0 ℃至8℃的純凈水浸泡24-36小時漲發最大,人體易吸收
6、用暖瓶發制要注意,因為其保溫效果好,海參長時間高溫易爛,所以高溫時間以6-8小時左右為宜(具體時間根據海參規格,產地,體壁厚度適當調整)。
7.海參中的蛋白和營養成分不溶於水,海參水發過程中營養成份流失很少。
8.吃海參最佳時間為飯前半小時空腹食用。
9.發參量以保存期限在—周以內為宜,如果超出—周的量,可將發好的刺參放入低溫冰箱中加水冷凍,可同樣起到保鮮作用。
泡發海參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1.泡發海參所用的器具和水質要潔凈,不能沾油、鹼和其它易污染的雜物,因海參遇油和鹼易造成腐爛。
2.海參因品種和大小不一,泡發時間則不一樣,必須勤檢查,隨時將發好的參揀出,未發好的繼續發。
海參家常做法
做法一:肉末海參
肉要選三肥七瘦(即三分肥肉、
七分瘦肉),將肉切成末後氽水,待
肉末變色後,再加入醬油、水和少許
糖,隨後將海參放入,用慢火煨至湯
汁入味。
做法二:香辣海參
如果覺得肉末海參吃著不過
癮,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入干辣椒
或辣椒油,拌以四川郫縣豆瓣醬,即
可製成香辣海參。
做法三:海參小豆腐
將茼蒿切成末,拌以蛋清、澱粉
攪成糊狀;將海參切成米粒狀的小
塊後氽水,在蛋青糊中攪勻。隨後用
蔥姜爆鍋,與嫩汁豆腐一起炒熟即
可食用。這道菜尤其適合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