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人口有多少
摘要 您好。殺殺殺我是指導師,劉老師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現在為您解答。
2. 現在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有多少
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有254500000人。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3. 印度尼西亞人口多少人
截至2017年底,印度尼西亞總人口為: 264,160,107人。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家,是繼中國,印度和美國之後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人口密度 145.7人/平方公里(2017年)。其中華裔人口在印度尼西亞人約占人口的3%。印度尼西亞約有56.7%的人口居住在人口最稠密的爪哇島。雅加達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城市。被稱為Jabodetabek的官方首都地區是世界第三大城市,如果計算上首都的郊區甚至更遠,全區人口超過3000萬,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雅加達的人口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里15,342人(39,740 /平方英里)。
注:完全沒有問題!請提問者及時採納!
4. 印尼的人口大約有多少
3億多,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5. 印尼的人口有多少人口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尼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其中,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印尼的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印尼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6. 印尼有多少人口
印度尼西亞2018年的人口總數約為2.66億人,人口數量世界排名為第四名,其中男女比例為99:100。印度尼西亞有三百多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是爪哇族,占總人口的45%,巽他族佔14%。
印度尼西亞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有著「千島之國」之稱,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等。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景點有巴厘島、雅加達縮影公園、日惹婆羅浮屠佛塔、普蘭班南神廟、蘇丹王宮、北蘇門答臘多巴湖等。
截至2019年末的數據,印尼人口近2.62億。
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佔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根據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
7. 印度尼西亞人口多少
跟據我地理課上學的知識,印度尼西亞的人大約有1億多人口,是全世界上七個超過l億人口的國家之一。
8. 印尼人口有多少面積有多少
印尼
人口:
據2016年統計,有2.611億人口。
國土面積:
1,919,440平方公里。
9. 印度尼西亞有多少人口
2.536億人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是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2.536多億人口散居在約6000個島嶼上。印尼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總人口的40.6%,華族佔1.2%。全國約87.2%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所2014年最新估計,印尼人口總數為: 253,609,643人 (2014年)。
據印尼中央統計局志錄,至2014年2月,印尼工作年齡人口有1.81億人,其中1.25億為適合工作年齡的一代,剩下的是非工作年齡一代如學生、大學生與其他不積極尋找工作的人。
在2014年2月,中央統計局有更改數據,從之前的估計改為根據已有的資料進行預測。之前所統計的印尼人口2.38億改為2.51億人。 印度尼西亞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佔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