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珊瑚石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珊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體態玲瓏,色彩高雅的腔腸動物,名曰珊瑚蟲。它能分泌出紅、白等色的石灰質骨骼,並群集相互粘在一起呈樹枝狀,即人們所說的珊瑚石。通常人們以為珊瑚是一種植物,這是誤解。珊瑚硬度為3.5,較軟,但相當堅韌,可以輕松地用小刀或銼刀或在車床上旋轉加工。未加工的珊瑚原料是暗淡光澤的,拋光後幾乎是玻璃光澤的。
珊瑚顏色主要有紅、粉紅、白和黑四種。最白者如同牛奶顏色一樣。用它做成的飾物佩戴在海藍色的夏裝上,使人彷彿能感覺到熱帶海風的吹拂。最紅的珊瑚近乎紫紅,也有粉紅的,後者歐美人士素來喜愛,稱它作「天使面」。還有,一種黑珊瑚來自阿拉斯加東南海岸及夏威夷群島。此外,還有一種藍珊瑚產於非洲,但已基本絕跡。我國人民和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的人民都較喜佩戴珊瑚首飾。在我國,歷代帝王視珊瑚為吉祥物,常把它雕刻成各種裝飾品來觀賞。現在北京故宮中,就有許多利用紅珊瑚刻成的裝飾品,富於觀賞價值。古代的波斯人,還把珊瑚看成避邪的吉祥之物,常給孩子佩戴。
珊瑚最大的出產國為日本,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的南海也有出產。其它出產地有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
珊瑚種類很多,絢麗多姿,有的象團團的鄉球;有的似凌霜的菊花;有的貌若雪松;有的形如鹿角。有些珊瑚很嬌脆,一角即枝殘株斷,有些則質地堅硬。正因為珊瑚具有美麗的色澤和優雅的姿態,所以歷來就不僅用來點綴人們的書齋和畫室而且還被雕琢成各種各樣的首飾製品,深得人們的珍愛。
選購珊瑚要注意三點,一要顏色均勻,二要顏色紅艷,越紅的越珍貴,第三要比重大,越重越好。
珊瑚難得與其它寶石原料混淆,因為其特有的外觀、結構和形狀,使它很容易鑒別。
珊瑚外觀與多少有些類似顏色的貝珍珠完全不同,貝珍珠的光澤有一定方向性,低倍放大時,顯示出一種極象火焰的圖型。用貝珍珠殼琢磨成假冒白珊瑚的白色念珠,可通過貝殼上的平行生長結構及其粉紅色的分帶趨勢來鑒別。珊瑚的其它鑒別特徵是具有小而淺的圓形凹坑,這是個體珊瑚蟲的生長部位。由某些穿孔型海洋生物造成的小凹坑亦可存在。
仿造珊瑚的主要代用物是賽璐珞、木料和封蠟,其中沒有一種具有珊瑚的獨特外觀。賽璐珞在加熱時發出樟腦氣味,木料可用手指甲刮破,暴露人造表面下的木質結構,封蠟在放大鏡下呈流狀似玻璃外觀。如果有必要,可用鹽酸來鑒別這些代用物,因為它們之中沒有一種會與鹽酸起作用。反之,珊瑚、貝珍珠和貝珍珠殼均與鹽酸起反應。
② 珊瑚礁是怎麼形成的
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
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鈣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們世代交替增長,最終生長到低潮線。地質時期的礁,在中三疊世以前的各時代,造礁生物種類很多;中三疊世以後,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為主,故統稱為生物礁。
(2)印尼珊瑚石怎麼做的擴展閱讀:
珊瑚礁的基本種類:
1、岸礁
沿大陸或島嶼岸邊生長發育,亦稱裙礁或邊緣礁。現代最長的岸礁沿紅海沿岸發育,綿延約2700多公里,分布水深約36米。中國台灣恆春半島和海南島沿岸也有岸礁發育。
2、堡礁
又稱堤礁,是離岸有一定距離的堤狀礁體,它與陸地隔以澙湖。現代規模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堡礁,全長約2000公里,分布水深約30米。堡礁位於大陸架的邊緣,它在大洋與大陸架的淺水之間形成了一個屏障。堡礁可以是因為大陸下沉由裙礁演化而成。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亞的大堡礁。
3、環礁
礁體呈環帶狀圍繞澙湖,有的與外海有水道相通。環礁直徑在幾百米至幾十公里,形態多樣。已知的環礁有330個之多,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信風帶和印度洋熱帶海域。環礁多坐落在大洋火山錐上,孤立於汪洋大海之中,展布受洋底火山作用的控制,某些也可在大陸架上見到。
4、點礁
即斑礁,是堡礁和環礁澙湖中的礁體,大小不等,形態多樣。
5、平頂礁
假如海底有平坦的、珊瑚礁生長的條件,那麼就能夠形成平頂礁。平頂礁有時有些地方可以伸出水面,在那裡形成沙灘和小島,而在這些沙灘和小島附近又可以形成裙礁。在平頂礁的中部可能形成礁湖。環礁的內部也可能有平頂礁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珊瑚礁
③ 珊瑚石 簡介
珊瑚石,珊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體態玲瓏,色彩高雅的腔腸動物,名曰珊瑚蟲。珊瑚蟲它能分泌出紅、白等色的石灰質骨骼,並群集相互粘在一起呈樹枝狀,即人們所說的珊瑚石。
通常人們以為珊瑚是一種海底植物,這是誤解。珊瑚硬度為3.5,較軟,但相當堅韌,可以輕松地用小刀或銼刀或在車床上旋轉加工。未加工的珊瑚原料是暗淡光澤的,拋光後幾乎是玻璃光澤的。
(3)印尼珊瑚石怎麼做的擴展閱讀:
珊瑚石的挑選:
珊瑚難得與其它寶石原料混淆,因為其特有的外觀、結構和形狀,使它很容易鑒別。 珊瑚外觀與多少有些類似顏色的貝珍珠完全不同,貝珍珠的光澤有一定方向性,低倍放大時,顯示出一種極象火焰的圖型。
用貝珍珠殼琢磨成假冒白珊瑚的白色念珠,可通過貝殼上的平行生長結構及其粉紅色的分帶趨勢來鑒別。珊瑚的其它鑒別特徵是具有小而淺的圓形凹坑,這是個體珊瑚蟲的生長部位。由某些穿孔型海洋生物造成的小凹坑亦可存在。
仿造珊瑚的主要代用物是賽璐珞、木料和封蠟,其中沒有一種具有珊瑚的獨特外觀。賽璐珞在加熱時發出樟腦氣味,木料可用手指甲刮破,暴露人造表面下的木質結構,封蠟在放大鏡下呈流狀似玻璃外觀。
④ 人工珊瑚的人工珊瑚的製作
製作模擬珊瑚礁岩目前應用最多的是兩種方法:一種是採用水泥砂石堆砌造型,面層模擬處理。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造價較低,造型隨意;缺點是自重很重,對建築承載力要求較高,放水泡缸時間要求很長,對水質的影響較大,只有一部分場館採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採用真實珊瑚礁玻璃鋼翻模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表現力真實細膩,生態環保自重輕,對建築物承載力無過高要求:缺點是造價相對第一種高。大多數場館採用這用造景方式,實踐證明,第二種方法雖然初始投資高了些,但效果好,加上材料結實耐用,長期使用維護成本低,綜合經濟指標比第一種方法要好,所以受到了大部分客戶的歡迎。
在礁岩上植珊瑚石海底景觀營造的門面工程,有些場館採用天然珊瑚染色固定在礁岩表面。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染色後的珊瑚慢慢就退去了顏色,表面附著黑褐色的藻類後很難清理。真珊瑚表面硬度高,經常刮傷魚體或潛水員。同時真珊瑚質地較脆,在清理魚缸時會被碰斷脫落。真珊瑚的來源也是個問題,由於國家禁止破壞珊瑚礁,採集真珊瑚不僅僅是不環保,而且也是違法的事,所以近年來,各場館都開始使用模擬珊瑚來代替真珊瑚。
⑤ 珊瑚是怎麼形成的
珊瑚分布在海洋暖流中,淺海部分的海底,是一種叫珊瑚的腔腸動物的傑作。它們的體內有骨骼,而且很多很多的珊瑚蟲生活在一起。我們所見的珊瑚其實是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的。因為大多數的珊瑚蟲外胚層細胞能分泌骨骼,這些骨骼是由外胚層分泌的角質或石灰質形成的,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中的石珊瑚目,有單體與群體之分,每個蟲體同海葵差不多,它基盤底部和體壁的外胚層細胞分泌石灰質物質積存在蟲體的底面、側面及隔膜間等處,好像每個蟲體都坐在一個石灰座上,稱為珊瑚座。群體珊瑚蟲的共同部分的外胚層能分泌石灰質,由於珊瑚蟲群體生在一起構成的形狀不同。所以它們的骨骼堆積起來的形狀也不同。例如:鹿角珊瑚的骨骼為樹枝狀,腦珊瑚的骨骼為塊狀,它們顏色鮮美,可做高級裝飾品。
⑥ 養印尼虎魚放珊瑚石好嗎
最好是裸缸,越是給印尼躲藏的地方越是難成為明虎。
⑦ 珊瑚石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多少時間
起主導作用的是珊瑚蟲。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沒有內臟,身體只有一個空腔),它能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它們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一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了今天世界熱帶海洋許多島嶼和礁石,甚至在大洋上的一些海島國家的全部領土,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蟲(也包括一些能分泌石灰石的藻類植物)經過千萬年努力建造起來的。所以人們稱珊瑚蟲是海洋上偉大的建築師。
⑧ 珊瑚石是什麼
海母石(又稱珊瑚石) 海母石是海洋貝殼類生物遺留聚積而成,呈白色,質地疏鬆,吸水性能好,容易雕琢加工;適宜做中、小型山水盆景。因海母石產於海洋,含有鹽分,需經多次漂洗,去掉鹽分,才能植樹鋪苔。
⑨ 珊瑚石的介紹
珊瑚石,珊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體態玲瓏,色彩高雅的腔腸動物,名曰珊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