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豆蔻(爪哇白豆蔻)有哪些特徵
(李堅、巫金華)
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rid ex Maton)別名白豆蔻。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原產於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各國。我國海南島、雲南省西雙版納已有大量引種栽培。以果入葯。果實含油量達5.1—6.8%;葉片含油量為1.5—2.1%,其中桉葉油素達60—80%、ρ-聚傘花烴、α-蛇麻烯等;種子含揮發油、少量皂甙、色素和澱粉等。味辛、性溫。有理氣寬中,開胃消食,化濕止嘔的功能。治胃痛、腹脹、脘悶噫氣、吐逆反胃、消化不良等症。
一、形態特徵
株高1.4—1.7m。根莖匍匐、粗壯。葉2列,葉鞘邊緣薄紙質、無毛;葉舌先端圓形,長1—3mm,無毛;幾無葉柄;葉片披針形,長25—40cm、寬3.5—5.5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花序從根莖上抽出,常半掩於土中,長3—7cm;苞片橢圓形,被疏長柔毛,表面有內凹的縱細脈10—15條;花由苞腋抽出,花萼管狀,白色,先端3淺裂;花冠較萼管略長,白色,裂片3,狹橢圓形,長0.8—1.2cm,寬3—5mm,唇瓣長圓至倒卵形,白色,長l.2cm,寬8mm,先端圓形或近平截,2淺裂,中肋處有2條紫紅色條紋,先端常呈桔黃色;雄蕊1、雌蕊1,子房下位,被毛。蒴果成熟時黃白色或略帶污紅色,近球形,有三棱,徑1.2—1.4cm,被柔毛,種子多角形,黑褐色〔圖15—17(A)〕。
表15—17 人工授粉與自然授粉結果率比較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猝倒病
(Pythiurn sp.)
主要發生在苗期,高溫多雨季節,小苗感病後,在與土面交界處的莖縊縮並倒伏,病菌隨著流水重復侵染健壯植株,病害蔓延很快,是苗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防治方法:採用新地育苗,發病初期及時清除病株,採用1∶1.2∶100波爾多液噴植株及土壤消毒。
2.葉斑病
(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
苗期及成齡植株均會發生,病斑呈褐色深淺相間的水紋狀斑紋,病菌隨流水進行重復侵染。防治方法:採用新地育苗,染病地段噴炭疽福美500—1000倍液。
四、採收與加工
當果實成熟後,用剪刀或芽接刀,將果穗剪下,置於太陽下曬干或烤乾,便成為商品。
㈡ 白蔻為什麼這么貴
白蔻這么貴,這個可能由於它的生長期比較長,長得比較慢,產量比較少,所以它才賣得貴。
㈢ 出馬仙說的豆蔻是什麼
豆蔻,中葯名。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乾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入葯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孰果實。
性 味
味辛,性溫。
歸 經
歸肺、脾、胃經。
功 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
主 治
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相關配伍
1、用於脾虛濕阻氣滯之胸腹虛脹,食少無力:與黃芪、白術、人參等同用,如白豆蔻丸。(《聖惠方》)
2、用於治療濕溫初起,胸悶不飢:與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溫病條辨》)
3、用於治療胃寒濕阻氣滯之哎吐:與藿香、半夏等葯同用。(《沈氏尊生方》)
用法用量
3~6g,後下。
禁 忌
陰虛血燥者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1、原豆蔻:呈類球形,直徑1.2~45px。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淺棕色絨毛。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並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2、印尼白蔻:個略小。表面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
產 地
1、原豆蔻:主產於泰國、柬埔寨。
2、印尼白豆蔻:主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郁破氣,殺魚肉毒。
2、《開寶》:下氣,止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
3、《別錄》: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㈣ 豆蔻是什麼
豆蔻《中國葯典》收載的草葯,草葯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產嶺南。高丈許,外形像芭蕉,葉大,披針形,花淡黃色,秋季結實,果實扁球形,種子像石榴子,可入葯,有香味。可用於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生於山溝陰濕處,我國多栽培於樹蔭下。海南、雲南、廣西有栽培。原產於印度尼西亞。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幾種。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樹、偶子,辛辣芳香,性質溫和;白豆蔻又稱多骨(《本草拾遺》)、殼蔻(《本經逢原》)、白蔻(《本草經解》),皮色黃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氣柔和;紅豆蔻也叫紅豆、紅蔻(《本草述鉤元》),良姜子(《廣西中葯志》),顏色深紅,有辣味和濃烈的香氣。另有肉豆蔻,又名迦拘勒(《本草拾遺》)、豆蔻(《續傳信方》)、肉果(《本草綱目》),為肉豆蔻科常綠喬木植物果實,性狀相近,常被歸為豆蔻類,實有不同。
直至《中國葯典》 ( 1985 年版) , 根據市場實際使用豆蔻品 種, 確 定 了 白 豆 蔻 A. kravanh 和 爪 哇 白 豆 蔻 A.compactum 為豆蔻的法定來源種。[1]
中文學名
草豆蔻
拉丁學名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姜目
科
姜科
亞 科
姜亞科
族
姜族
屬
山姜屬
亞 屬
艷山姜亞屬
分布區域
廣東、廣西
㈤ 白豆蔻怎麼種植,對環境有哪些要求
引言:白豆蔻是一個很有營養的食物,因此農戶在種植白豆蔻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都是需要注意的,因為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白豆蔻的產量,還能夠提高農戶的經濟收益。
因為網路扣在高溫條件下會引起葉片枯黃,並且還會讓植株生長的非常弱,如果花期遇到了乾旱,那麼就會導致開花非常少,最終會造成受粉不均勻,造成幼果乾死,所以一定要及時的對白豆蔻進行灌溉或者噴灑,同時要增加空氣當中的濕度,並且在雨季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定要修好排水溝,因為這樣能夠避免進水從而引起爛根和爛花,所以如果農戶想要我都要更大的收益,就一定要在種植白豆蔻的時候多加註意。
㈥ 白豆蔻好吃嗎種植時需要注意什麼
白豆蔻是姜科一種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有機質豐富且通透性強的土壤中。是一種非常傳統的中葯材,有著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等各種功效。
白豆蔻有什麼功效?
白豆蔻的功效是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而且還可以起到祛除體內濕氣的功效。如果體內濕氣比較重的話可以採取白豆蔻去除濕氣,並且平時還要在太陽底下多做一些運動鍛煉,因為在太陽下運動鍛煉可以促進身體排汗,而且還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而且還要避免生活在潮濕的環境內。也常用於濕溫初起,胸悶不飢,舌苔濁膩者。還可用於寒濕阻胃導致的惡心嘔吐,逆噯氣。現代葯理研究證明:白豆蔻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腸管蠕動至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內積氣,並止嘔作用。
㈦ 白寇為什麼這么貴
白客之所以這么貴,那是因為他本身就有這方面的價值,再加上它保存十分困難,必須要用特定條件,所以價格就這么貴
㈧ 印尼2022年白扣產地乾旱不
乾旱。白扣產在印尼的巴達維亞地方。白蔻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種傳統的手工紡織品,生產於印度尼西亞中部的爪哇島的巴達維亞已經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2022年的印尼巴達維亞正在遭遇乾旱天氣,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印尼2022年的旱季預計會比2021年長。
㈨ 「白蔻」和「豆蔻」一樣嗎
不一樣。
1、外形不同:白蔻是球形,身上有裂紋,從內向外裂開,而肉蔻則是橢圓形狀的,根部撕裂。
2、產地不同:肉蔻產自於熱帶地區,白蔻一般產自於東南亞地區。
食用白寇仁注意事項
1、白豆蔻忌見火。
2、可破碎但不能炒用,不然將喪失或變弱其獨有的芬芳美味可口。
3、濕溫初起,身熱不揚,胸悶氣短不飢,濕勝於熱者,可與甜杏仁、薏米仁、長石等搭配。
4、脾胃寒濕嘔吐者,可與半夏、藿香、薑片等搭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白蔻、網路-豆蔻
㈩ 白蔻哪裡種植
你好,白豆蔻主產於國外,適合種在山地森林的背陽處,以平均氣溫23℃、平均降雨量3500毫米的地方最為理想,主產於印尼、東柬埔寨、寮國、越南、斯里蘭卡等地,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但國內種植量較少,現在我國進口的白豆蔻中大部分為印尼白豆蔻。
1、土肥整理
種植地的附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方便排水排灌。同時土質不宜過沙,否則會影響通透性,遇到降雨容易引起土地板結。深翻土地至少二十五厘米,施足基肥,同時搭配使用里貝里宴沃水溶肥,促進百寇生長。並且將田間的雜草根、石塊、等清理干凈。最後施入充足的農家肥(家畜糞便)或堆肥,開溝作畦,畦寬為一米左右,溝溝交融,利於排水引流。
2、育苗方式
豆蔻育苗的方式有播種育苗和分株育苗。播種育苗一般是每年秋季的八九月份進行種植,在播種前需要進行種子處理。首先將種子放入濕河沙中拌勻,然後放入盆中,放置在溫度為三十到三十五度左右的環境下進行催芽,同時要經常進行較少,保持濕度,加快催芽的速度。一般十天左右就可以進行播種。而分株種植就比較簡單,什麼時候想種,隨時挖取即可。
3、搭棚遮陰
在播種之後要立馬搭建遮陰棚,以免太陽暴曬,曬傷幼苗。在播種之後,我們在搭建好的塑料棚上還需要覆蓋一層稻草或麥草,然後等到幼苗長出來之後,就需要將上面覆蓋的草料揭除一部分,然後慢慢的降低遮陰度。等到幼苗到三十厘米左右的時候,這是就可以完全將遮陰棚撤除。
4、移苗定植
豆蔻的移苗栽種一般是在六月多雨的時候,或者是多雨的季節。然後按照每行的距離為一米五,每株的距離為一米左右進行定植。在栽種的時候需要先提前進行挖穴,穴寬和深約為三十五厘米左右,然後往每個穴中撒入適量的土雜肥,拌勻後按照合理的密度栽種,每穴中需要兩到三株苗。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在栽種好之後要及時的進行澆水,將土地壓緊。
5、定植後管理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所以他的定植後管理是要分多年進行的。在定植後的兩年內,每年至少需要進行兩到三次中耕除草,在中耕除草的時候不需要深耕,以免傷及到豆蔻的根部,影響植株的生長。兩年後豆蔻就開始開花結果了,這是我們只需要每年在採收之後進行田間清理以及堆肥即可。前兩年追肥主要是以人畜糞水為主,後期只需要在冬季施干遲效肥即可。同時要注意的是,在花期要適量的噴灑葉面肥,提高座果率,增加豆蔻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