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全部年級電子課本人教版pdf,百度雲資源 全部年級電子課本人教版pdf,百度雲資源。
《小學人教全套》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EKDsCcrAjzTWj1VqyzFgg
2. 介紹一下印度小學教育
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對教育事業相當重視。因此印度獨立五十年來,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從而促進了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國家教育的出發點
印度自獨立以來,政府認識到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要提高每個人的生活素質,必須對人們的教育進行投資,使教育工作在國家計劃中佔有適當地位,這是印度發展教育的基本出發點。為此,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保證每個人受教育的機會均等;不論年齡大小,為其提供學習知識、發揮才乾的機會;使受教育者在體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育、就業和發展三者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宣傳國家統一,宗教與教育分離,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勞動的重要性。教育方針中明確強調了「普及教育」和「消滅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作為消滅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專業化教育的目的是為印度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建立積極而有益的聯系;把高等教育視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以及通向「現代化」的重要門徑。尤其拉吉夫·甘地於1985年任總理後,對教育事業同樣重視,他強調指出「要對現行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使教育成為把國家引向21世紀的工具,鼓勵人們,特別是青年的積極進取精神,促進國家的進步,加強科學與技術教育,使教育同就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在這個總方針的指導下,各級政府為辦好教育採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發表了題為《教育的挑戰》的文件,接著又制定了《1986年全國教育政策》,經議會兩院討論通過,接著又制定了《二十三點行動綱領》,以落實上述政策。由於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努力,從而使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二、發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獨立後,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向14歲以下所有兒童實行免費普通教育」,這就為兒童入學提供了法律保證。因此,全國各地不少小學校對一至五年級學生實行免費入學,甚至有些邦對六年級學生也實行免費教育。與此同時,政府一直為教育增加經費,如1950~1951年教育經費為11.4億盧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為600億盧比。另據記載,1986年用於教育的經費為47億美元,僅次於國防開支。這就為發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使學校數量不斷增加,學生入學率不斷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學共21萬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萬所。1947年在校注冊人數為1050萬,到1982年增加到7360萬。全國的識字率不斷提高,1951年全國識字率為16.6%,1971年上升為29.45%,1981年又提高為36.17%,1988年提高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目前有大學207所以上,學院6323所之多,僅高等學校的入學人數高達350萬以上,僅次於美國和當年的蘇聯,居世界第三位。對印度這樣一個基礎薄弱、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大力發展職業和技術教育
為了提高就業人數,減少失業人員,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術人才,減輕對高等教育的壓力,政府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也給予重視。由於種種原因,印度還有不少14~25歲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礎教育。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成為一支中等技術力量,政府採取多種方法對他們進行培養,為他們提供三十多個工程行業和二十多個非工程行業的職業訓練,由國家統一計劃安排。為此,全國設立了356所常設性學校和139所臨時性學校。除公立學校外,還有不少私立培訓學校。這類學校總共容納20萬人,訓練期限為1~2年。另外,還有300多所工業技術專科學校,每年招生5.6萬人,分全日制教育和業余教育兩種。學習期限分別為3~4年,培養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專門人才。
通過上述種種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術人才,縮小文盲隊伍,減少失業人員,擴充國家人才隊伍,為國家建設發揮了力量。
(二)掃盲工作與成人教育
(1).掃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視掃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國家計劃。為了加強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國家成人教育委員會,各邦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因此,印度的掃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尤其是近些年來,為了掃盲,印度曾開展了規模空前的成人識字運動,1986年實行了全國普及教育計劃。1988年確定了年齡為15~35歲的掃盲識字任務。在此之前,印度先後實行過「農民識字計劃」、「成年婦女識字計劃」、「青年非正規教育計劃」、「全國成人教育計劃」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開展過掃盲運動,運動蓬勃開展,聲勢浩大,成績顯著,其影響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納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區,對印度的掃盲工作產生廠積極影響,運動的浪潮已涌到全國各地,目前,在400萬志願者的幫助下,約有310萬9~45歲的人在學習識字。通過學習,盡管他們的識字程度不一,但估計已有150萬人已達到初步能讀英語的水平,計劃在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1990年4月1日開始),能有1億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體做法是:
第一,確定奮斗指標,根據自願,自下而上確定,有時間的要求,但注意成本與效益相結合。
第二,各地區組成掃盲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各區稅務官、區議會和社會各階層代表參加領導,由該委員會具體落實各項計劃。
第三,參加掃盲工作的人員出於自願,大部分人不計報酬,自願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錢財為掃盲服務。
第四,為了更好地搞好掃盲工作,訂出一套「加速進度、改進內容」的教學方法,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學、練於一體,貫徹以學為主的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快學習進程。
第五,隨時總結經驗,定期交流,不斷改正錯誤或偏差,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
為做好掃盲工作,印度不同黨派、群眾團體和社會各階層盡管有意識形態的分歧,但都不計較,他們攜手並肩,團結一致,積極投入。印度的掃盲運動,不僅能勝利開展,而且有助於消除種姓隔閡,促進了社會團結和語言的統一。
更可喜的是,參加掃盲的人數,女子超過了男子。女子們從實際生活中體會到學習文化的重要,這對提高婦女文化、增強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積極作用,從而使婦女更有勇氣處理自己的事務。
脫盲後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各地設有「成人學習中心」,繼續為脫盲後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個中心一般負責5個村莊,總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開設各種課程,還開辦有關農業、畜牧、獸醫、上地管理、養蠶、漁業等短期訓練班。此外還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脫盲後的「成人學習中心」為脫盲人員提供各種開發和服務項目,諸如衛生、社會福利等,為有關部門提供信息和各種服務,另一方面喚起脫盲後的成人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權利、醫療保健、合法權益等的意識,同時發揮他們的才幹,為社會服務。印度各地已開辦的「成人學習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採取的步驟和方法也不盡一樣。有些做法還有待於鞏固與加強。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對15~35歲的人進行非正規教育,其教育計劃是通過邦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大專院校來實現。前面提到印度把消滅文盲列為國家教育方針的任務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視,而且卓有成效。通過成人教育的開展,人們的識字率不斷提高。1950年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後來又上升到63%左占。為全國掃盲工作作出了貢獻。在此,印度的掃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銀行的贊揚,認為「印度的掃盲工作對發展中國家都有深遠影響」。
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是否發達,婦女的教育情況是一個重要標志。印度獨立後,政府注意到對婦女的培養問題。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歲以上的成人婦女擺在首位。對其培養目標主要有四個:一是提高婦女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應同男子享有一樣合法的社會地位與權利;二是使婦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識和科技專長;幫助婦女取得經濟上的獨立;三是使她們掌握一些衛生知識,特別是有關營養、保健、兒童護理和計劃生育等知識;四是幫助和提高婦女在各種團體中的參與能力。
幾十年來,政府在幾個五年計劃中都有發展女子教育的指標,並且對那些婦女教育工作開展得好的邦或城市進行巨額獎勵。因此印度女子教育發展顯著。在獨立後的十年內,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學院,到1965年發展為200多所,另外,還有50多所大學招收女生,男女合校。這樣使女子的入學率不斷提高。據有關統計,1951年為79%,1971年上升為187%,1980年又提高為225%。另據有關統計,印度在過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學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學人數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數的比例差距逐漸縮小,女生入學人數比例不斷增加,以大學為例,1963~1964年,女大學生占總人數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為26%。女子的識字率自獨立後有明顯提高,1951年為8%;1971年為18.6%;1981年上升為24.8%。隨著婦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專門在家做飯、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門,到社會上從事教學、科研、行醫和經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著名專家、學者和教授。隨著教育的發展,女子的狀況也隨之不斷發生變化。
三、發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培養了大批科學技術人才,對國家建設和科技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而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雄厚的技術力量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較發達,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強調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獨立初期,尼赫魯總理就曾經指出:「大學代表人道主義、堅韌性、理性、進步和對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類朝向更高的目標全速前進。如果大學充分履行其職責,那麼它對國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獨立初期,專門成立了「大學委員會」,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針和任務,「教育方針和計劃必須適應於我國的社會發展目標,要把教育的各種不同目標統一起來,教導和影響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而且要訓練思想,使受教育者產生共同的思想准則。」「個僅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且要發展其健康的判斷能力,以滿足社會的各種職業的需要。」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都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討和爭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注意並引導學生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二)完善和加強對高等教育的領導
印度憲法規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領導。獨立初期,全國除幾所大學歸中央直接領導和管理外,大多數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負責。後來中央加強了對高等學校的領導,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憲法,凡屬大學、技術和醫學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負責。中央不僅負責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與擴建,科研機構的設立與撤銷,以及高等教育目標的制定,而且還要負責各高校之間的協調與科研方向的確定等等。
(三)大力進行教育投資
為了發展高等教育,不斷增加對高校的經費開支。據有關統計,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開支第一個五年計劃為1.4億盧比,第二個五年計劃為2.8億,第三個五年計劃為8.8億,第四個五年計劃為17.5億,第五個五年計劃為29.2億,第六個五年計劃就為48.6億。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教育經費在不斷增加,而且增長幅度較大,這就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由於採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印度現在已有一批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較高、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重點大學。它們是:德里大學、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國際大學、孟買大學、亞格拉大學等。這些學校規模大,人數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第二,現在印度擁有了一支宏大的技術隊伍。自獨立以來,培養了大批學士、碩士和博士科技人員。據統計,1950年為18.8萬人,1965年為73.15萬人,1978年增長為193.53萬人,1980年增長為194.9萬人,1982年又增長為250萬人,數字相當可觀。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獨立以來,教育方面發生了不小變化,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主要問題是:各類教育發展不平衡,重視高等教育,對初等教育重視不夠。印度政府的整個教育計劃資金分配是:高等教育佔20.9%,初等教育佔32.4%,這種分配比例顯然對初等教育過低,而對高等教育過高,因為全國72%的人口分布在農村,而且鄉村教育條件比城市要差,但對它的教育投資還不到一半,只佔44%,這是很不夠的。因此農村教育比較落後,結果使生產力水平過低,人們生活貧困。
貧困是文化教育落後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關於成人教育作過樂觀的設想,當時宣布,15年內消滅文盲。但八年之後發現,效果不大,無顯著變比。其主要原因是鄉下人對此興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種熱情和興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職業掙錢謀生的重要手段,而鄉下人則與此相反。他們貧窮,若孩子不幫助父母務農、放牧或從事其他工作,則家庭生活會受到影響。因此,有些家長無心送子女上學。
據有關統計,6~14歲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學,然而入中學孩子的80%又中途輟學,結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據1982年的一次教育調查表明,全國一半以上的小學校沒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學校沒有供學生坐的椅子,40%的學校教室沒有黑板,50%的學校沒有體育運動設備和運動器材,70%的學校學生沒有課本①,校舍如此簡陋,設備如此缺乏,顯然同農村經濟狀況有關。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產生,印度從獨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達63.77%。據世界銀行推測,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國家。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另外,各邦、中央直轄區之間,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種姓歧視現象也並未完全消除。政府雖然對低級種姓和落後部落有所照顧,但由於他們經濟狀況不同,文化基礎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語或其他功課基礎較差,入學後有不少人又中途輟學,所以實際上形成了在校人數少於注冊人數。這就說明,只有獲得了社會和經濟的平等,教育機會的平等才能真正實現。
印度政府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問題處理欠妥,出現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進,採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為了解決知識分子失業問題,政府調整高等教育使其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擴大。對大學課程也作了調整,推廣了職業教育課程,使之更加專業化,以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人數。
第二,加強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對初等教育重視不足的做法,擴大了初等教育經費。政府在1980年開始的第六個五年計劃中,增加了對初等教育的經費開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國教育政策》和實施這一政策的《23點行動綱領》,其中強調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歲的人中掃盲。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於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經費。這個新政府還規定,不允許學生中途退學,要改革考試制度,繼續執行小學階段全部升學的政策,並且還指出,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應由一次考試來決定,而是靠平時成績的連續積累。新政策還規定,每個小學校至少要有兩名教師,其中一名為女教師。准備大力培養師資,以滿足小學師資的不足。這就為大力發展初等教育創造了條件。
第三,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政府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計劃,教師積極性的發揮也是個重要問題。因此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諸如改進教師的工作條件,鼓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採取靈活政策補嘗生活費的增長,並為教師自由發表學術思想創造條件等等。這些為調動和發揮教師積極性提供了重要條件。
總之,印度自獨立後,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和進一步搞好教育,正在總結經驗,不斷前進。
3. 印度學制(CBSE,ICSE)
印度中等教育證書( ICSE ) 是由印度學校證書考試委員會舉辦的考試,該委員會是一個私人委員會,旨在根據1986 年新教育政策的建議提供普通教育課程的考試(印度),通過英語的媒介。[1]
該考試允許在其州或地區的負責學校(隸屬於它)獲得適當的代表。[2]自選考生不得參加本次考試
ICSE 與 CBSE:區別!
在印度,最受歡迎的教育委員會是 CBSE。CBSE 讓他們的學生為小學、中學和高中階段做好准備。
CBSE 以更高的規模進行兩項考試:全印度中學考試AISSE(X 級)和全印度高中證書考試AISSCE(XII 級)。
ICSE 考試由另一個委員會CISCE(印度學校證書考試委員會)進行。它進行ICSE考試(X級考試)和印度學校證書(ISC)考試(XII級考試)。
CBSE 允許使用英語和印地語作為指令媒介。但是ICSE不允許印地語作為他們的媒介。
4. 有沒有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教科書電子版
當然有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教科書電子版。
上新華書店,
就有了。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5. 印度軟體開發很厲害,他們是怎麼教孩子編程的有沒有相關教材
你孩子現在幾歲,我得建議:
1) 買台電腦,讓他學會熟練的使用(安裝軟體,系統維護,知道電腦的一些概念,而不是一味的玩游戲);
2)要學會組裝電腦,裝操作系統(XP就行,如果學會了裝XP,那麼他就會裝現在所有的操作系統,win7,Linux,Unix大同小異),
接下來看一些有關 「電腦組成」的書,知道電腦5個基本組成,知道操作系統是干什麼用的,知道除了操作系統還有那些系統軟體,知道什麼事BIOS;
3)之後就要改口「電腦」叫「計算機」了,這不僅是一個稱呼的改變,而是一個心智的改變,
開始學習編程吧,從C語言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操作習慣的改變
(不再總是「非常」依賴滑鼠,他開始嘗試多知道快捷鍵了,也主動的學習一些DOS命令行了,
程序員應該知道這些,雖然現在的程序員都不太熱心快捷鍵和命令行這些被他們所忽略的東西,但「這才是程序員」),
不斷的他開始知道函數,語句,if,for,(這些你現在可能看不懂,但事情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沒有人生下來就懂些什麼的),
如果他開始熱衷於編程,那麼一個標志就是他開始關心一些編程論壇的文章了,他加入了一個和編程有關的QQ群……也許這時他不必太揪心於自己不懂這個不懂那個,
剛開始嗎,都是這樣過來的;
4)當他對C語言的一些基本東西知道了(這里用了一個詞叫「知道」,而不是「掌握」),
知道什麼是函數,知道了調用,知道了傳遞,知道了數據類型,ok,轉行吧,
暫時的告別C語言吧,改投Java門下吧(也許C#也是一個選擇),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C語言太難了,而且它不是快速開發語言,
你如果想要用它來開發一個東西出來,需要太多時間了,在程序之前你需要漫長的等待,
沒有成就感,這會讓你喪失對編程的興趣的,去學Java吧,你會發現,你只需要很簡單的寫一些代碼出來,
一個擁有圖形界面的小程序出現了,它會帶給你成就感,這個東西,可以讓你充滿激情的去學下去,這就是動力,
之後你還會用到資料庫,你會開發一個單機版的Java圖形界面程序,然後你不滿足現在,
開始試著寫一些有關可以用瀏覽器訪問的程序,這個就是B/S程序,這是你還需要知道HTML,CSS,Javascript,你開始上道兒了……但要記住從C語言開始
5)之後的事他應該自己改做些什麼了,軟體工程,內存(這時候他應該知道,這里不是內存條的意思),設計模式,軟體架構,
這時候你可以回頭去重學C語言了,至於為什麼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最後的總結:1)如果你想讓孩子學計算機(不可能將編程單獨的列出來,計算機的所有都是都是有聯系的,當然編程還是主要的)的話,
那麼首先要防止他「濫用」計算機,這是計算機,不是游戲機,這是我對現在小孩子沉迷游戲的擔憂
2)要讓還記集中注意力在一個興趣上(不管是不是學編程還是別的),現在的家長太不像話,英語,鋼琴,電腦,唱歌,跳舞,每天只有24小時,
你把它都放到編程上(當然只是說空餘時間,24小時只是個說法),和將它分配到無數個「被父母安排的興趣上」效果是不一樣的
3)要引導孩子「主動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的未來他做主,父母起引導作用
4)不要想一步登天的讓孩子去編程,現把電腦(這里稱電腦,非專業認識都這么叫,你們還是非專業,當然還這么叫)用熟,再說編程的事
5)編程的時候,書 是必要的,清華大學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比較專業,不要自己有錢就給孩子亂買些不知什麼 亂七八糟的 出版社出的爛書;
在開始編程之前,給買些書熟悉電腦,我就不建議限制出版社了
6)讓孩子上大學時選擇 計算機專業(有的叫信息專業,有的叫電氣信息,叫法比較亂,不過你可以讓他選 軟體專業,叫這個名字保證是編程,
當然軟體(編程)只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部分,還有網路專業等)
7)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
不要看了上邊的東西認為我很老,我是2011屆大學畢業生,只是和現在的90後(尤其是95後)和00後有代溝,現在的孩子父母溺愛,攀比,非主流,不會洗衣服(有的連穿衣服都不會),不會做飯(父母不在家,連個 掛面都不會煮),還是小學生就化妝……,還有延續我們80後的比分數,比玩……
6. 哪裡可以找到電子版的大學課本
大學教材電子版可以從以下3中渠道獲取,即全國圖書館聯盟、網盤搜索、電商購買。
大學教材電子版可以通過三個途徑尋找:
1.輸入名稱還有主編的名字,加上「PDF」在瀏覽器直接搜索。
2.在一些常用的書站搜索,最好加上教材的版次更容易出來結果。
3.聯系任課老師,一般老師都是有對應的教材電子版。其實電子版的教材並不難找,很多人是直接搜索書名,一般會出來在線的書籍,而不是帶有電子版格式的可下載書籍。
圖書館是一個學校的資源最豐富之地,裡面聚集了無數資源。學校圖書館不止是一個匯集紙質版圖書的藏書閣,現代圖書館更多的是向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向進行發展。學校圖書館都會有電子版的書籍,想找大學教材的電子版,學生具體可以登錄學校的圖書館官方網站,或者是手機移動版軟體,到網站里搜索相應的書籍名稱或者作者名稱就可以查詢到我們想要的教材的電子版書籍或者相應的書籍。
7. 為什麼國外的圖書幾乎都有免費的電子版
我覺得的是為了方便學習吧,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去圖書館裡面看書了,一般需要什麼資源在網上一搜就能搜到了,所以很多的圖書都有電子版方便了大家的學習,算是一種資源的共享吧,我覺得挺好。
8. 印度童話電子書by佚名免費百度雲網盤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6qPTI5Fwu1VzW1sGw2tUlQ
提取碼:jivq
本小說講述了公主和大蟒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兩個王後。大王後秀帕是個性情溫柔、心地善良的女人。小王後魯巴卑劣殘忍。大王後生有一女,名字叫黛維。小王後也有個女兒,叫達拉。魯巴王後是個狡猾而懷有野心的女人,她想把國家的大權獨攬在自己手裡,連
國王都懼她三分。
9. 介紹一下印度小學教育的內容目標
摘要 二)掃盲工作與成人教育
10. 印度的教育和科技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印度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此外還有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全國現有350所綜合性大學,著名的有德里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加爾各答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巴拉蒂爾大學等。
太空技術
經過多年發展,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運載火箭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3(SLV-3)」、「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發展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同時,還謀求有更大的作為。例如,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此外,印度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自己的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9:20(北京時間11:50),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和中國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並一箭十星成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