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空軍舉辦史上最大規模軍演是想嚇唬中國嗎
逾1100架戰機全數出動、1.5萬名空軍人員參加、歷時兩周、陸軍海軍全程配合……據《印度時報》報道,代號為「空中力量」的印度空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軍演於4月8日正式拉開帷幕。
軍演購機超興奮
舉辦史上最大規模空中軍演、動用空軍全部資產、嘗試「超載作戰模式」、欲下全球最大軍售訂單,印度今年在軍事安全領域可謂「下了血本」。
大張旗鼓欲何為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此次印度空軍全部出動、海陸兩軍全力配合,主要瞄準巴基斯坦等周邊南亞國家。
林民旺認為,印巴關系常年緊張,尤其是克什米爾地區劍拔弩張、沖突不斷,這讓印度看到海陸空三軍協調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此次演習劍指巴基斯坦,毫不令人意外。而南亞次大陸一直被印度視為自己的主要勢力范圍,但近幾年周邊國家對印度態度趨冷,因此印度認為有借軍演向其示-威的需要。
此外,2017年末,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重啟。有分析認為,印度樂於向美日澳等國展示自身的軍事能力,傳遞印度具有成為優秀合作夥伴與「全球領導大國」實力的信號。
大國雄心立何處
有分析指出,自莫迪提出發展建設「全球領導大國」以來,一個愈發積極的印度正活躍在地區與國際政治舞台上。
但事實上,僅在軍力建設方面,印度就面臨不小挑戰。長久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堪憂已經成為困擾印度空軍現代化進程的嚴重問題。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事政訓練系副主任袁周分析指出,從此次演習的規模和強度來看,演習方案本身其實已然超出印度空軍的能力極限。印度空軍通過一次超負荷軍演增強戰力的希望可能會落空。
還有分析認為,相比軍力建設上的挑戰,印度的大國雄心面臨著保持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勢頭方面的更大挑戰。
法國國際關系與戰略研究所主管紐埃爾·阿什表示,印度在未來的經濟增長過程中將面臨基礎設施總體赤字過高、生產體-系效率低下、城市管理與教育落後、收入不平等現象等許多結構性挑戰。
誰怕誰,來呀。
『貳』 當著全世界的面,莫迪對中國態度大轉彎。中印巴演習對全球有什麼影響
盡管中國和印度在2020年在邊界上發生了一些摩擦,但隨著兩國進行了多輪軍事指揮官級別的會談,中印關系已逐漸恢復。面對世界,印度總理莫迪對中國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近的「中印巴演習」引起了全球輿論的狂熱。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反恐怖主義局理事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舉行了第36屆例會,宣布舉行「巴比反恐行動」。
印度《薄荷報》報道說,政府官員透露,只要中國公司符合相關標准,它們就可以被選為「可信賴的電信設備提供商」。這位官員說,印度目前不對電信設備的采購實行任何形式的禁令,大多數電信運營商通過招標選擇價格最低的電信設備。政府擔心某些設備將「構成威脅」。因此,除了電信設備提供商之外,它還將審查英特爾和高通等半導體供應商,以確定哪些製造商和供應商被列入受信任清單。印度電信部將發布最終報告。 報告稱,莫迪政府還計劃初推出5G服務。如果中國供應商被禁止參與,他們只能提供三星,諾基亞和愛立信等待公司購買設備將極大地影響印度電信運營商的成本。
『叄』 印度國人如何看待本國的閱兵會不會覺得很滑稽
印度人覺得自己國家的閱兵很好,可是別人看來很滑稽。
一個士兵站在它的上面執行各種動作,一輛車里有不止一個人,但是十個人甚至二十個人。難怪會有這樣的傳說。不要惹印度你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坐在車上,在印度的閱兵中,不僅有人類表演,甚至還有動物也在場上,這使人們懷疑這是馬戲團還是閱兵?而且他們的士兵們的衣服色彩鮮艷而令人眼花繚亂。他們展示的不是武器,不是士兵的心理狀態,而是騎摩托車的特殊效果,奇怪的步行姿勢,動物是否聽話等等。我忍不住笑了。陪伴我的官員們一再克制我,終於忍不住笑了。
『肆』 印度怎麼看中國軍事
印度是由2億受過教育的有文化人和10億兩腳動物組成的滑稽社會,其中10億兩腳動物對中國沒有看法,他們是不是知道地球上有中國也不一定。
其他2億人看法的看法分成兩個極端,一類是受過英美教育的精英,另一類是關起門自我陶醉的高種姓人。
受過英美教育的人很清楚,他們的軍事無論哪個方面都不是中國的對手。因為中美俄歐都是「現實進攻主義者」—— 一個戰場多大、什麼地形、什麼氣候、投放多少兵力、有什麼武器、一定時間陸海空投放多少火力、幾條進攻路線、幾條後勤路線、一定時間能補給多少噸物資、能抵抗多大的敵人、能持續作戰多久、動用後備兵力多久,········,這些都是明擺著的,一看就知道印度沒法和中國打仗。這些印度人算是比較理智的,主張和中國緩和溝通、擱置矛盾,大家還是做生意賺錢比較好。
另一類在印度國內占據了主要的輿論和社會資源,這些人自我膨脹無極限,面對中國信心巨強,他們認為中國P都不是,中國什麼都是山寨和劣質的,飛機會自動掉下來、軍艦會自動散架、大炮打不響,步槍會炸膛,士兵都是弱智的黃皮膚眯眯眼,而印度人則占據了全部所有的優勢,只要印度人高喊「Jai Hind!」(印度必勝),中國軍隊就都嚇得做鳥獸散。
令人不解的是,印度幾乎沒有處於那兩類人中間狀態的人群。
我喜歡後一類高種姓人,他們很可愛。
『伍』 中國尼泊爾9月將軍演印媒為何格外"上心"
據悉,《印度時報》13日報道稱,中國和尼泊爾即將於今年9月中旬在四川成都舉行代號為「珠峰友誼-2018」的聯合軍事演習。該報說,即便尼泊爾在外交政策上小心謹慎,它和中國的「軍事外交」仍然令印度擔心。
而這一次,印度媒體從匿名官員處得到消息說,尼泊爾前總理普拉昌達下個月將訪問印度。《印度時報》強調稱,據悉,普拉昌達將於9月7日至12日訪問印度,之後將回國短暫休整,預計一周之後再訪問中國。有當地媒體就此評論說,從尼方這一出訪安排可以看出,「尼泊爾並不打算在對外政策上改弦更張」。
一直以來,印度媒體對尼泊爾和中國的交往總是格外「上心」。美國「伯根雜志」網站12日的分析文章說,隨著中國和尼泊爾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建設連接兩國的跨境鐵路,雙方關系將再次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印度也在加強對尼泊爾的經濟和戰略投入,包括推動連接加德滿都與印度拉克索爾鎮的鐵路項目,並建議增加兩國共享的內陸水路互聯互通。該文章稱,印度對中尼鐵路建設的回應值得關注。
來源:環球時報
『陸』 印度退出有中巴參加的軍演,是為了避免尷尬嗎
國家是一個利益集合體,不要把國家異化為人,不要用形容人的詞語來形容一個國家,否則真的很尷尬。印度選擇退出這次九月的軍演,更多是處於當今國際形勢以及國家利益的考慮,根本不會出於“尷尬”這樣人才會有的情緒。
有人可能說國家還不是由人來領導的,在現在這個中印關系緊張的時刻,這場軍事演習恰恰有中國參加,說不定就是印度總理莫迪對此感到尷尬呢。這根本不可能,當年美蘇冷戰,形勢比如今嚴峻得多,但出於國家利益考量,蘇聯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仍然訪問美國,怎麼不見赫魯曉夫尷尬了?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情感簡直不值一提。
印度官方以疫情為借口,退出了這次軍演。這個理由說出來,根本就不會有人相信。參加此次軍演的國家有二十多個,在疫情全球化的當今,哪個國家沒遭受到疫情的影響?怎麼其它國家就不退出呢?況且在此次軍演之前,印度本身就已經參加過好幾次軍事演習,怎麼到這次就不參加了?
以此印度退出軍演,不是因為什麼尷尬,只是因為退出最符合現在印度的利益。
『柒』 印度人高興怎樣看最近的中印邊界沖突
那個傢伙就是個傻子,具有所有印度人的典型特徵,相當沒腦子,還好面子。
『捌』 印度人是怎麼看中印沖突的呢
關於中印邊境沖突,印度人怎麼看?
朱潔:「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印度觀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的「懦夫博弈」。
我於中印兩國正在發生邊境沖突之際,從倫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幹。這座首府城市深處印度中部,鮮受邊境糾紛打擾,微軟、亞馬遜以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門。
辦事之餘,我與一位在倫敦結識的印度清潔能源企業家小聚,同坐的還有當地幾位政商人士。聊天時不免討論起最近的中印沖突: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隊開始在中國和不丹均宣稱擁有主權的喜馬拉雅山洞朗地區(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條公路,導致中印兩國軍隊對峙。
大國沖突
「那裡顯然是我們的戰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來,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中國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雞脖子」(Chicken' s neck)——連接偏遠東北七省與南部大陸的一條狹長走道。一旦出現戰爭,譬如為了有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國軍隊對開向戰線的印度軍隊將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因此,印度安全專家將這條道路看作一道中國不可跨越的紅線。
當然,在中國看來,這塊土地是本國領土,自然有權修建道路,印度軍隊應當撤退。中國向印度發出警告,稱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表示,外國不應低估中國保護和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軍事實力和決心,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大國一貫的外交言辭。
「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觀察者表示。雙方都呼籲警告對方軍隊撤退。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臉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該怎麼撤退?是否設法同時撤離?或者用不丹士兵暫時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種種信號表明,對峙升級的可能性並不小。兩國軍人投擲石塊、軍事演練等小型沖突不斷,而歷史上,許多大沖突也始於不慎點燃的導火索。「懦夫游戲」是危險的游戲。
「不丹就像夾在漢堡中的肉餅。」一個人邊說邊拿起餐盤中的漢堡,盡管我注意到他的漢堡里是一塊素餡。因為宗教信仰、衛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義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國媒體稱印度孤立、打壓弱小鄰國、擠壓中國爭議領土,以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印度方面則報以類似的指責。的確,這次的邊境沖突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而處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說辭的棋子。能像朝鮮這樣撬起國際范圍動盪的小國,目前屈指可數。
「這也許也與整體國際局勢相關。」另一人補充。眼下朝鮮半島問題,當屬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核危機。1962年,當美國總統肯尼迪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美國後院對峙時,亞洲也發生了一場真槍實彈的中印戰爭。這好像歷史重演——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在華盛頓為一場核彈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再次劍拔弩張起來。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後發展起來的城郊新區,有些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感覺。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標志ICICI徹夜閃亮。
「你應該去老城區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說,「在印度,想要改變已經存在的,非常艱難。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經歷現代化的艱難嬗變。大多數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區。」
我依言進城,裡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廟、清真寺交替,與充滿國際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進入了被歷史塵封的另一個世界。走在街頭,總是受到漫長凝視。這也難怪——在老城區一天,確未見到一個外國人,無論是金發碧眼的白人,還是修眉細眼的東亞人,都沒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問我的名字,以及各種問題。我見大家態度相當友好,也不禁想采訪一下非「精英」階層的想法,於是問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你們怎麼看中國呢?」
他搖搖頭,遲疑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
望採納
『玖』 中國和印度軍事對比
1。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但不是很大
2。如果沖突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甚致演化大規模戰役的話,印度是敗多勝少。
3。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原因:以下三點
一、多少年來在對外軍購方面,印度所處的環境一直都好於中國。印度可以輕松購買到的先進的武器,中國則必須付出很大政治代價才能得到,而且品質上還不如印度買到的同類武器,有些甚至我們得不到。這造成了中國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上比印度差。一但打起來印度可以憑借他在尖端武器上的優勢取得一定的戰爭上的優勢,所以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
但為什麼又說不是很大呢?原因有四
1、雖然印度在尖端武器上優於中國,但優勢也並不大,沒有絕對的優勢也就無法起決定性的。
2、中國比印度也就只差在尖端武器上,大量的中端和低端武器我們並不比印度差,甚優於印度。
3、即便是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不如印度,但也不是所有的尖端武器都不如印度,中國某些尖端武器放在全世界都是很先進。比如在彈道導彈方面,中國和俄國美國在研究上幾乎是同時起步,連美國都不敢說在這方面比中國先進多少,(題外話:中國在巡航導彈方面就比美國差多了,但也比印度強。)
4、在武器裝備上印度由於全是進口不能自已造,數量上不及中國,在後勤保障上也不及中國,一旦戰爭持續時間長了中國可以憑借強大的後勤軍工使武器裝備在數量上取得很大的優勢來彌撲技術上的劣勢,而印度的軍工無法作到這點。
二、說來也是一種諷刺,正是因為在對外軍購上印度比中國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使兩國在軍事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多年來印度軍隊越來越依賴於進口武器造成國內的軍事工業幾乎是停止不前,中國則是被迫走上了自力根生的道路,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了完備的軍事工業,而印度則沒有。對軍事工業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器這個東西特別是大型的尖端武器比如飛機、戰艦都是越造越強。關建是要造,造完一代馬上整和經驗技術研究製造下一代,這樣才能不停的成長,武器才能越來越先進。這個過程一旦停下來技術人和技術力量就會大量流失,想要再開始就困難了。軍工不強大其後勤保障能力就不強,現代戰爭是高消耗的戰爭,勤保障能力不強就無法持久
從三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印度軍方現在的尷尬局面,
1、鳳凰衛視報道了前不久印度從美國進口了一批大口徑榴彈炮部署在中印邊境上,實際上印度連榴彈炮這種只能算中低端科技含量的武器就不能自已造而必須進口,而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產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產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2、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沖突,印度便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是何等的低下
3、印度目前在研的LCA飛機啟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而與它同時起步的中國的殲10都已經裝備軍隊了,印度軍方認為今後LCA即使推出也會落後於中國的殲10,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中國每進口一類先進戰機就會憑借自已擁有完備軍事工業成功的仿製出同樣的國產型號從而實現國產化,例如中國仿製俄國蘇27的殲11B,而沒有完備軍工的印度妄自進口了那麼多先進戰機卻無法仿製一架自已的戰機。
通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一旦中印開戰,印度在尖端武器不佔絕對優勢,數量又比不上中國的情況下只能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其實中國軍事工業為了不影響經濟建只展開了不到四分之一,一旦中印開戰中國軍工全面開足馬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補足損耗。而印度的尖端武器一旦損耗,自已又不能製造只能外購,加上其種類凡多根本無法作到迅速補充。即便是自已能造的中低端武器,脆弱的軍工也無法長時間支持其損耗。所以印度無法與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持久作戰。
三、中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就連美國都承認如果在陸地上正面對抗這樣龐大陸軍對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來說都將是一場惡夢。近十年中國更是加快了陸軍建設,裝備了如T96式、T98式、T99式坦克等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武器,可以說在陸軍裝備上印度已無法中國抗衡了。而且在汶川抗震救災和後來的跨越2009大型軍事演習中可以看出,中國陸軍已擁有跨地區大量兵力快速投送的能力。面中國和印度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如果印中戰爭持續時間長了,印度將面對中國內地源源不斷開來的龐大陸軍,更不要說在四川還有連美國都感到頭痛的二炮部隊。因些說中印開戰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