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為什麼這么高
20世紀中葉世界第二次大戰以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紛紛擺脫了舊的殖民統治,建立了新的國家。20世紀40年代末期,同為世界人口大國的印度和中國都先後成立了新的政府,迎來了百廢待舉的建設新時期。在20世紀50年代,中印兩國人口變動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上是在一個起點上。由於中印兩國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會經濟基礎和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所以,影響人口變動的因素也不盡相同。可以看到,中國人口死亡率如果除去非正常時期,20世紀60、70年代就已經降到了很低的水平,遠低於印度的同期水平。印度死亡率變化比較平穩,漸次下降,進入21世紀粗死亡率水平才接近中國。中國人口的出生率從20世紀60年代已經有所回落,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由於實施了全國范圍的計劃生育政策,所以,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而同期雖然印度政府早在1947年就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思想,也提倡家庭計劃,並在20世紀70年代中葉有過全民計劃生育運動,但出生率變化甚微,人口出生率仍高達38‰,高出中國同期水平近10個千分點。20世紀80、90年代,中印兩國的出生率水平差距更大,均有10個以上千分點的差距。進入21世紀,兩國出生率水平的差距開始縮小。實際上,中國印度人口出生率的變化都有著政府幹預的痕跡,不過,中國更多的是政府有所為的影響,而印度則更多的政府無作為的影響。
對於兩個人口大國來說,遷移因素影響較小,因此,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就直接影響著人口增長率的變化。可以看到,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雖然,中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變化軌跡有很大不同,但增長率的幅度卻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國人口由於死亡率下降幅度快於出生率,所以,人口增長逐步加速,到20世紀70年代,平均人口增長率達到了歷史上最高;印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雖然比較緩慢,但比較同步,所以,人口增長率也保持較高的水平上。20世紀70年代以前,中印人口平均增長率差距不超過2個千分點。但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中印兩國的人口增長率開始分道揚鑣,進入20世紀80年代,印度人口增長率高出中國7個千分點,進入90年代,差距進一步擴大,印度人口年均增長率高出中國8個多千分點,進入新世紀,人口增長率的差距有所回落,但也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2)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
人口出生死亡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口數量的變化,1950年,中國人口總量為5.55億,印度為3.58億,中國比印度人口多近2億人。由於人口基礎較大,即便是中國人口的年均增長率低於印度,但在絕對增長量上高於印度。從1950年到1980年,中印兩國人口總量之差都在增加,最高值達3億多。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口增加的慣性減弱,而印度人口仍舊保持相對較高的水平,印度人口總量增加快於中國,中印人口總量差值開始縮小。
人口數量隨著出生宰、死亡率變化而變化的同時,人口的年齡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從各個年齡組人口的比例變化來看,中印人口的年齡結構變化有較大的差別。從老年人口即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化來看,中國人口從1950年到1970年,該比例先增後降。從1970年起,老年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少年兒童人口的比例從1950年起,一直在上升,直到20世紀70年代實施計劃生育後才逐步降低。顯然,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特點與中國人口出生死亡的變化特點是直接密切相關的。印度人口的年齡結構變化相對比較平穩。從1950年起,老年人口的比重一直較為平緩地上升,沒有波動,與中國波動變化的特點形成對比。少年兒童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到1980年,印度少年兒童人口的比例超過了40%,這樣的高比例直接與人口的高出生率有關。隨著出生率緩慢下降,少年兒童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不過,到2000年,印度少年兒童人口的比例高出中國近10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比例印度則低於中國近2個百分點。
2.人口數量與結構變化趨勢
1)人口數量變化趨勢
由於中印兩國社會經濟基礎、文化傳統、人口政策以及人口現狀不同,未來中印兩國的人口變動趨勢也不盡相同。從聯合國人口中方案的預測來看,中國人口的生育水平將繼續保持較低的出生率和較低的死亡水平。不過,由於人口迅速老化,粗死亡率將會不斷升高,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會出現負增長。如果是按低方案預測,中國人口的負增長將會提前至2020年左右。印度人口的出生死亡變化比較平緩穩定,生育水平繼續穩步下降,到2040年以後,印中人口的出生率水平接近,但仍高於中國2個多千分點。2030年以後,印度人口粗死亡率也會像其他人口老化國家一樣不斷回升。不過,21世紀上半葉,印度不會出現人口負增長。
未來人口出生、死亡的水平不同,直接影響到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的變化。目前中國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經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由於人口慣性的作用,總人口還將繼續增加一段時間。在聯合國中方案條件下,中國人口總量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約14.5億,然後,人口開始下降出現負增長。如果按照聯合國低方案,中國人口總量將可能在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13.5億並隨後開始負增長。較之中方案,低方案人口下降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印度人口總量變化則是另一幅圖景,由於印度的生育水平至少在2l世紀前30、40年仍舊保持在更替水平之上,所以,人口總量的增加不是慣性增長而是自然增長,2050年,印度人口總量將超過15億。中印兩國人口總量的不同變化趨勢,將導致中印人口大國地位的變化。2040年左右,印度總人口將首次超過中國而成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國,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比中國多1.4億左右。如果按低方案計算,印度則將在2030年左右超過中國,2050年,印度人口將比中國人口多4億左右。
㈡ 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印度政府面對這樣多的人口採取了什麼措施政策
在上個世紀最後10年,印度人口數量凈增1.8億,於2000年5月正式跨越10億大關,成為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 地區之一。據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預計,到2050年,印度人口 將增至15.93億。聯合國人口專家謝麗爾·索耶稱,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印 度人口將於2030年左右超過中國,而且有理由相信,這個時間可能會提前。
印度人口增長率居高不下,主要有4個原因:一是生育率沒 有隨著死亡率的降低而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印度早婚現象仍十分嚴重,生育周期縮短;三是農村地區多生多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四是醫療系統薄弱,育齡婦 女缺少避孕指導,預期外生育偏多。
優勢: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口多,消費的能力和潛力就大,消費需求的增加又會帶動生產的增加。而正常情況下,生產多於消費,由此導致社會財富的積累。人口多,市場競爭也就激烈,只要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合理,良性的市場競爭會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提高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市場的完善,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另外,內需市場的擴大可以幫助我國抵制外來不良經濟沖擊的影響。
劣勢: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可能也不應該僅僅甘於以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作為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主導力量,而提高勞動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知識附加值本質的途徑是提高教育水平。如此大的人口數量和城鄉差距,使得提高總體教育水平的成本加大,這會嚴重製約印度的經濟發展後勁。
㈢ 與中國相比,印度人口增長速度有什麼特點影響人口數量變動的因素有哪些
相較於中國,印度人口基數雖然不大,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卻很快。
印度作為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其發展格局非常不均衡,人口數量變動的地區間,城鄉間的差異顯著。
影響印度人口的因素:經濟的發展,這是現階段印度人口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
科學技術進步,尤其是醫療技術的進步,促使印度的人口死亡率下降,加之其政府對醫療器械,葯品等領域的特殊政策,使印度底層人民依然可以以更低的代價獲得效果更好的器械,葯品等。
宗教信仰方面,印度國內宗教信仰眾多,但主流的宗教主要是伊斯蘭教,印度教等,這些宗教的教義等方面也是對其人口增長的一大推動。
各國之間聯系的日益密切也使得印度可以通過人口的增長獲得更多人口紅利
㈣ 與中國相比,印度人口增長速度有什麼特點影響人口數量變動的因素有哪些
在了解印度人口增速之前,可以看看印度的社會結構。和中國不一樣的地方,是印度本身存在著非常嚴格的種姓制度。這種種姓制度和人口的增速是密切相關的。印度政府在實施控制人口的制度時,阻礙其效果的大部分原因都來自於種姓差距以及這種制度相關的貧富問題等,這個在中國是非常罕見的。
㈤ 人口增長過快給印度帶來哪些社會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給印度帶來以下社會問題:
1.糧食問題
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報告,雖然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之一,但印度仍有世界1/4營養不良的飢民。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成為印度正致力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2. 就業問題
在印度,很多人因為無法找到工作而成為無業遊民,這將釀成一場人口災難。如果政府不能給年輕人提供一份適當的工作,不對他們加以管理,這一群體將會給國家帶來很多隱患。
3.教育問題
目前,印度政府已經實施了普及義務教育、職業培訓計劃等多項政策,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把人口負擔變成可利用的人力資源。但由於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很難分配到位。
4. 社會治安問題
在人口增長過塊的印度,人口結構呈現正金字塔狀,在人口金字塔中最底層的青少年占最大的比重,人口年齡結構是年輕型。在這樣人口結構社會中,勞動力資源絕對充足,對勞動力秘籍性企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往往並非在這樣的社會中經濟發展的有那麼充分,企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往往低於人口的增長,更多的人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失業在家中。就算有工作的,由於競爭的激烈,一般工資比較低,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比較低。人口的增長過快導致就業壓力不斷增大。
5.民族問題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大國,雖然官方稱只有一個民族,即「印度民族」,但「民族問題」卻幾乎無處不在。就印度東北部地區而言,源於地緣因素,歷史上相當數量不同國家的居民因各種原因進入該地區,造成了當地民族、宗教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印度獨立後,該地區相繼出現民族分離主義勢力和恐怖主義,成為長期困擾印度政府的一個難題。
6.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環境日益惡化
人口的過快增長必然需要更多資源和空間,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更多的污染產生,人口的增長使得人與環境的沖突愈發突出。
7.另外,在交通運輸、城市建設、住宅建設以及醫療和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也與人口增長過快密切相關。
㈥ 匯豐:印度數年後人口或超越中國,導致印度人口不斷激增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是經濟和文化
經濟因素。經濟因素對人口自然增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它決定了人口的增殖條件和生存條件,通過改變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影響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況下,當人口數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時,人口自身的再生產必將會刺激;當人口數量超越了經濟發展所能提供的消費總數後,人口自身的再生產必將受到遏制。在現代生產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往往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經濟因素對人口機械增長也有重要影響。通常情況下,經濟發達或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對人口具有一種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機械增長為正值;相反,經濟落後或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地區,對人口會產生一種排斥力和離散力,人口機械增長一般為負值。
另外,和中國一樣,“重男輕女”也是印度的傳統觀念。特別是對那些靠土地為生的農民而言,更多的子女便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在人口總數達1.67億的北方邦,每個家庭的平均成員數達到6.5人。
與此同時,已婚婦女對於避孕知識了解甚少,有些家庭即使不想要更多的孩子,也只能聽天由命。
㈦ 印度人口特點
印度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政體: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
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㈧ 印度人口為什麼這么多歷史上人口就很多嗎
印度歷史上人口並不是很多,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印度人口並不是很多,只有2億多人口,人口增長率也不是很高,人口出生率也只有約千分之三,但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人口激增,1921年至1991年70年間,人口出生率高達千分之十七左右,至今人口超過13億僅次於我國。
究其原因一是人口政策執行不力,與印度的政治環境息息相關,印度早於1952年即提出了節制生育(與我國馬寅初先生提出的計劃生育建議時間差不多;但各黨派為取悅選民(在印度,崇尚生命,多子多福的觀念很重)只能順著民眾走,導致節育措施不能落實。
二是觀念問題,印度人大多信教,雖教派不同,但都崇尚生命鼓勵生育,且印度社會重男輕女,認為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所以為了要一個男孩不停的生下去。
三是婚姻制度,在印度的一些宗教中,實行一夫多妻制,這樣的家庭孩子自然不會少。
四是經濟原因由於貧富差距很大,生產效率低下,人口也是勞動力的一種補償,也導致人口出生率大增。
(8)印度人口為什麼增長率高擴展閱讀
印度人口已接近14億,將超過中國,卻不實行計劃生育,導致人口數量並沒有得到好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印度重男輕女極其嚴重,女性地位極其低下,而且和中國不同的是,中國結婚,男方往往需要提供房子、車子和高昂的彩禮錢,而在印度則反了過來,印度結婚,竟然是女方掏彩禮,生男孩可以賺錢,因此印度每個家庭都拚命多生男孩,人口數量狂飆猛進。
2、印度宗教勢力強大,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信仰宗教,對生命十分敬畏,一般不會打胎、墮胎,懷孕了就生下來。而且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都鼓勵人們生育,計劃生育和印度人的生育理念不同,因此計劃生育政策在印度推行不下去,印度人口迅猛增長。
3、中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力度是十分大的,而印度政府則只是喊喊口號,並沒有強制措施,印度民眾想生幾個就生幾個,如此一來,印度的人口就漲到了近14億。之前有一個新聞,印度兩輛摩托車相撞,竟然死傷了20多人,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和經濟發展速度嚴重不匹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㈨ 印度人口正式超越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當地的人均消費水平如何
「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是個網路誤傳,目前已經有很多媒體在辟謠了。關於印度人的消費水平如何,這個倒是可以來回答一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家庭年人均最終消費支出為3966美元,中國為5548美元,印度只有中國的71.4%。最高的是美國,達到37903美元,是印度的9.5倍。
印度的雞蛋比中國便宜52.80%,印度的蘋果比中國便宜1.02%,印度的香蕉比中國便宜55.23%,印度的番茄比中國便宜63.51%,印度的馬鈴薯比中國便宜57.84%,印度的洋蔥比中國便宜52.29%,印度的汽油比中國貴4.66%。印度的幼兒園比中國便宜89.48%,印度的國際小學比中國便宜92.13%,印度市中心公寓的每平方米價格比中國便宜85.89%,印度市中心的公寓月租金比中國便宜71.32%。
總的來說,印度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民眾的收入水平也較低,因此消費水平也比較低。
㈩ 為什麼PRC和印度人口泛濫且增長率還那麼高(
你這話就說得好笑了,中國的自然人口增長率明明已經是亞洲最低了,人口那麼多,是因為本來人口基數就很大,從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就四億變八億,幾乎翻一倍,而從1978年到2018年,40年間,增長才一半多點。你特么就忘了計劃生育了嗎?
而且很多人有誤解,看到周圍那麼多人,就以為是人口太多。先要搞清楚,中國僅有三分之一土地適合居住,80%人口都是擠在這三分之一土地上的,其他基本都是些荒漠或草原、山地。而且城鎮房價貴,大部分人的房子很小,人口密度很大。如果按平均人口密度來說,其實並不是那麼大,其實遠不如日本密集。中國人口問題,恰恰是增長率太低了,即使全面放開計劃生育,人口增長率也不會有多大提升,這樣下去,人口結構老齡化問題就很突出,平均年輕人要同時養2個以上老人,經濟壓力很大,社會暮氣沉沉就麻煩了,失去人口紅利,也可能會導致將來勞動力不足。
印度才真的是人口多,增長又快,根本剎不住,這得歸咎於印度中央zf執行能力太差,印度人傳統觀念又太根深蒂固,多子多福,養子防老觀念深厚,而且各種姓,各村之間喜歡拼人口勢力,男丁興旺就是代表勢力大。印度人大部分都沒有避孕觀念,也很難買到避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