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陀為何出生在印度
佛陀出生在現在的尼泊爾,而不是印度。
佛陀(釋迦牟尼)出生於藍毗尼園,藍毗尼園地處尼泊爾南部的特萊平原上,今屬尼泊爾國西部省魯潘德希(Rupandehi)縣境內管轄,南鄰印度國北方邦。
迦毗羅衛國的王後摩耶夫人,懷胎十月即將分娩,於是她啟程返回娘家,佛陀(釋迦牟尼)出生後7天,摩耶夫人即去世。
佛陀(釋迦牟尼)由姨母撫養成人,29歲時,佛陀(釋迦牟尼)放棄優裕的生活,離開王城,出家修行,經過6年的修煉,創立了佛教,成為影響全世界的聖人。
佛陀的父親凈飯王是釋迦族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回娘家天臂城待產途中,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生悉達多。
佛陀釋迦誕生多有神話:他從兜率天下凡,摩耶夢見白象投胎;他從摩耶右脅生下,空中湧泉,一涼一溫澆灌母子;他站立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相士進宮預言他將來成佛等等。
佛陀靜坐約一個月 (期間有二商人供養麩蜜)後開始遊行。
② 佛教的「五樹六花」是哪些
「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里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五樹是指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地涌金蓮。這些植物因獨特的形態被賦予了深厚的佛教內涵,關於它們的傳說也流傳了千年。
另一種說法
在西雙版納傣族村寨,五種樹、六種花、兩種動物被看作吉祥物,受到傣族人民的崇敬和愛護。五種樹是:「埋西里罕」(菩提樹),桑科榕屬高大喬木;「埋波納」(鐵力木),藤黃科喬木,屬珍稀樹種;「埋蘭」(貝葉棕),棕櫚科植物;「埋龍」(俗稱大青樹,學名高榕),也是桑科榕屬高大喬木;「噸麻」(檳榔樹),與貝葉棕同屬棕櫚科植物,果實入葯。
六種花是:「糯波」(蓮花),蓮科水生花卉;「糯章」(緬桂花),木蘭科喬木花卉,分黃緬桂、白緬桂兩種,花極香;「糯短」(刺桐花);「糯埋亮」(可譯為紅花),據說是紅木槿;「糯站比」(雞蛋花);「糯傣哼」,不知學名。
菩提樹、大青樹、貝葉棕、鐵力木、蓮花這四樹一花是南傳佛教的禮儀植物。佛經說,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所以菩提樹是崇信佛教人們的「聖樹」,不論它長在什麼地方,都會受到精心保護。在傣族的寨規中,把保護菩提樹與保護佛寺和佛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人們一旦發現菩提樹苗,便會主動為它圍柵,防止碰撞損壞。人們在保護自然生長的菩提樹的同時,還有栽培菩提樹的習慣。種植菩提樹的歌謠道:「吉祥的樹喲,聖潔的樹,願你在傣家人居住的地方茂盛生長。」
大青樹與菩提樹的樹型大同小異,可謂姊妹樹。佛經《菩薩西咱》有佛祖在成佛之前也曾依附大青樹靜心修煉的記述。因此,傣家人對它也十分愛護。菩提樹和大青樹是熱帶雨林中可以給許多生物提供生態位的樹種。傣族對以菩提樹和大青樹為代表的榕樹的精心保護,使榕樹順利生長。眾多榕樹的存在,又為眾多的附生植物和攀援植物提供了生長環境。同時又為鳥類和某些小動物提供了食源和棲息地。
貝葉棕的葉片叫做貝葉,是以往書寫佛教經典的材料。因此,貝葉樹也倍受信佛教的傣家人的敬重,把它作為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樹木來栽培,既便於取葉書寫經書,又美化了環境。珍稀喬木鐵力木,種子含油率極高。從鐵力木種子榨出的油用於點燃佛燈。書寫佛經的貝葉和點燃佛燈的鐵力木的種子油都是佛事活動的原料。因此,鐵力木和貝葉棕一樣受到傣家人的重視和保護。
蓮花也與佛教傳說相關。人們拜佛時多手捧蓮花,供奉在佛祖塑像前,表示對佛的虔誠,蓮花為佛門禮儀花卉。「五樹」中的檳榔樹,高大挺拔,果實可為葯,是熱帶雨林中既美觀又實用的植物。「六花」中除蓮花外的其他五花,都是西雙版納的名貴花卉,傣家人珍愛它們,保護它們,把它們作為標志物。
③ 跟佛教有關的樹
佛教的五樹四花 錯了吧 是五樹六花 下面是解釋 佛教中有「五樹六花」,「五樹」是菩提樹、大青樹、貝葉棕、檳榔、糖棕或椰子,「六花」是指荷花、文殊花、黃姜花、黃緬花、雞蛋花和地涌金蓮(千瓣蓮)。 菩提樹、蘇鐵樹、榕樹、木棉樹、酸豆樹、椰子樹、鳳凰樹 菩提樹:菩提樹原名為畢缽羅樹,為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佛的成道樹,佛祖在此樹下悟道 成佛,因此見菩提樹如見如來,故稱菩提樹為佛樹、道樹、覺樹、道場、思惟樹。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每個成佛之人都有自己的「菩提」,我們植菩提樹也是為自己種 福田,積功德。佛陀也將菩提樹比喻為菩提心,菩提心能除一切虛妄,分別貪嗔痴等諸惑熱 惱,具足智慧清涼。 蘇鐵樹:鐵樹是恐龍時代的植物,是植物活化石,有植物界的熊貓之稱,最長壽的鐵樹就生長在三亞,有2000歲了,樹冠有33.4平方米,因此鐵樹是長壽樹。鐵樹代表長壽、堅定,認植鐵樹同樣是一件極具功德的事。鐵樹乃禪林用語,在禪林中多以鐵樹無花無果來比喻無心、無作的妙用,絕了思慮分別。禪宗以「鐵樹華開世界」來比喻盡法界一切物都是由無心無作之妙用所顯現。又以無憎愛、無取捨、無能、 而天真爛漫的開展,為鐵樹之本來面目,以此形容禪者不染污、沒蹤跡的履。鐵樹開花被視為固定不變而實有變化之理。 榕樹:榕樹可獨木成林,壽命極長,代表家族興旺和事業發達,在海上觀音前認植此樹可庇佑子孫後代,功德無量。 木棉樹:屬於速生、強陽性樹種,樹冠總是高出附近周圍的樹群,以爭取陽光雨,木棉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及鮮艷似火的大紅花,被人譽之為英雄樹、英雄花。禪宗祖師達摩自印 度帶來木棉袈裟一件,成為禪宗傳人初祖至六祖的信物。 酸豆樹:是一種長壽樹,常吃酸豆能延年益壽,此種樹非常吉祥,生長在風水好的地方,能給人帶來好運,因此有風水樹之稱。 椰子樹:是佛教植物中重要的五樹之一,椰子喜歡人多的地方,會給人帶來財富, 椰子一年四季都結果,表示生命力旺盛,性格堅韌。 鳳凰樹:又稱鳳凰木,樹形飄逸瀟灑,仙風道骨,非常吉祥,會給人以好運。
④ 佛陀與無憂樹之間有什麼樣的因緣
無憂樹在印度教中被認為是聖樹,愛神卡瑪手裡拿的五支箭中的一支就是用無憂樹做成的。在人們的意識里這種樹能夠使悲傷消除,所以把這種樹稱為「無憂樹」。無憂花在三月盛開,在開花的時候,無論是樹干還是細枝都布滿了花,看起來無憂樹的花朵好像是四片花瓣,但其實這些是花萼,因為花瓣已經退化了。無憂樹的樹葉是羽狀的復葉,有大概3~6對,並且這些小葉長10~16厘米,寬3~4厘米,其邊緣是波浪狀的。在剛開花時長出來的樹葉呈現美麗的紅色,並且柔軟下垂。
⑤ 佛陀在菩提樹下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在菩提樹下禪定四十九日,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於本然之中觀察諸法緣起性空而悟得三明與四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
⑥ 能給我介紹下佛教四聖樹的具體情況嗎從植物學方面
名稱 : 無憂樹
學名 : Saraca indica
名由 : 相傳釋迦牟尼佛誕生在此種樹下,因而被奉為佛教聖樹。
分布 : 原產於印度、中南半島至大陸雲南、廣西等地
分類 : 蘇木科
型態 : 喬木。一回羽狀復葉,小葉長8-30公分,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圓錐狀繖房花序著生在老枝幹上,小苞片呈黃色或緋紅色,顯著;無花瓣,花萼長筒形,4裂片,如花瓣狀。莢果扁平,長橢圓形,長10-45公分,寬5-7公分。
用途 : 適合庭園綠蔭、美化或行道樹
花期 : 每年4~5月開金色小花,花開時覆壓著整個樹冠,燦爛奪目
日照 : 日照需良好
管理 : 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3~30度
施肥 : 栽培土質以砂質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
繁殖 : 播種法繁殖,春至夏季為適期
菩提樹
科名:桑科
習性:落葉大喬木
辨別:1.株高10~20公尺
2.全株平滑,樹干粗而直,枝條茂密
3.葉革質,邊緣波狀,全緣,卵圓形或三角卵形,先端有一長尾
4.隱花果腋出雙生,扁球形,成熟時為黑紫色
5.用途: 遮蔭樹、行道樹、庭園樹
落葉大喬木,菩提樹株高可達18公尺,葉互生,心形或三角形,廣卵形,先端尾尖,新葉紅褐色。隱花果扁球形,熟果暗紫色。此樹在印、緬皆視為神聖之樹。
(黃花)七葉樹:
七葉樹科,黃花七葉樹屬。為落葉大喬木,株高可達25米。樹皮灰褐色,有片狀剝落。小枝粗壯,栗褐色,光滑無毛。小葉通常7枚,倒卵狀長橢圓形。花期為5月。花小,黃色 。果球形或倒卵形,黃褐色,9-10月成熟。黃花七葉樹是世界上著名的觀賞樹種,最宜作庭院樹和行道樹。種子可入葯。黃花七葉樹通常用播種法繁殖,也可以用白花七葉樹作砧木進行嫁接繁殖。種子不耐貯藏,可隨采隨播種,或用沙收藏至翌春3月上旬平床條播,也可點播。幼苗喜濕潤,幼苗入冬前需包草防寒。黃花七葉樹喜光,稍耐蔭,喜溫和氣候,也耐寒。它為深根性樹種,喜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較慢而壽命長。其栽培方法與管理方法與銀杏相似。
關於娑羅樹,現在資料都和七葉樹混為一談,難找資料,另外給你兩個鏈接看吧。
娑羅樹,梵語sala,有堅固、高遠之義。又作沙羅樹、薩羅樹、蘇連樹。學名 Shorea robusta。屬龍腦香科之喬木,產於印度等熱帶地方,其高約三十二公尺,葉長橢圓形而尖,長約十六至二十五公分,寬約十至十六公分,花小呈淡黃色,材質甚堅,供建築用,果實有長一、二寸的翼。種子可食。材質甚堅,可供建築用,亦可作種種器具及船艦之材料。樹脂可為瀝青之代用品,並可供塗料及作葯用。土人常用以治療消化不良、淋疾等病症。種子能榨油。相傳,此樹乃過去七佛中第三毗舍浮(Vessabhu)佛之道場樹。如《長阿含》卷一〈大本經〉雲(大正1·2a)∶『毗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七佛父母姓字經》雲(大正1·159c)∶『隨葉佛得道為佛時,於薩羅樹下。』
《七葉樹既不是娑羅樹也不是菩提樹》
http://www.liliaoqi.com/beijing/printpage.asp?ArticleID=1513
http://highpig.blogchina.com/blog/1101364.html
七葉樹是七葉科、七葉屬,落葉喬木,掌狀復葉,一般七片。而娑羅樹是龍腦香科,娑羅雙屬,常綠大喬木,單葉較大,矩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10—15厘米。不難看出七葉樹和娑羅樹不僅葉子和性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科」和「屬」都不同,「種」就更不同了。……
⑦ 釋迦牟尼佛和那三種樹有緣
無憂樹,菩提樹,娑羅樹
⑧ 自從傳說佛祖在菩提樹下坐化後,菩提子被廣泛推崇,有人說菩提子有近200種,一種樹怎麼會有200種果實呢
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菩提子並不一定都是菩提樹所結果實,只是用菩提來命名的佛珠材料,但也沒有200多種,應該是30多種
⑨ 釋迦牟尼在什麼樹下悟道了呢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樹下,經過七年的冥思苦想,大徹大悟的。
菩提樹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醒和智慧。菩提樹在拉丁文的學名里是Ficusreligiosa Linn,意為神聖宗教。其實,在印度菩提樹的原名叫畢缽羅樹,屬桑科落葉或半落葉大喬木,這種樹高大俊美,端莊靜謐,祥和溫順,禪意融融,所以人們也願意用它與智慧、覺醒來匹配,甚至象徵著宗教和神秘。菩提葉的葉脈清晰堅固,很多人把它用水煮過之後,去掉葉肉,留下葉脈筋骨做書簽或者裝飾品,這就是「菩提紗」。菩提果很小,果色紫黑,果肉質軟,至於菩提子可以串成佛珠一說,應該是別的果核所成,取名叫「菩提子」。
菩提樹目前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還是隨處可見的,尤其是廟宇和寺院里。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出生於尼泊爾境內的一個喬達摩民族與賽基亞部落聯姻的家庭中,家境優渥的他完全可以沉浸在物質生活中整日享受人們追求的快樂。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你表妹結婚並且生下一個兒子,喜得長子之後,釋迦牟尼便決定拋棄萬貫家財和妻子兒子,一心一意尋求世界的真諦。
從尊貴的王子到身無分文的流浪漢,釋迦牟尼追求人生真諦的旅途正式開始。後來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和當地頗有名氣的聖賢,一起探討人生的真諦。在經歷過探討之後釋迦牟尼越來越迷惑,他覺得沒有一個辦法能夠完美的解決人生問題。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禁慾主義是達到認識真理的途徑,為此釋迦牟尼曾經連續幾年行素和禁慾,企圖做一名苦行僧。這幾年的經歷讓他意識到折磨自己的肉體只會讓自己的頭腦不清楚,後來的他恢復了正常的飲食,拋棄了禁慾主義。
但是人生的真諦還沒有悟出來,釋迦牟尼獨處幽居,努力探索人生問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在一個黃昏他坐在無花果樹下,他終於想明白了人世間所有的問題。這些曾經模糊的答案似乎一下子被融會貫通了,釋迦牟尼對自己的問題進行了徹底的反省。確信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已成了一個佛佗,一位「開明之士」。
悟到人生真諦的時候他已經三十五歲了,在後來的四十五年中,他周遊印度,向所有願意聽他講瘦的人萱講他悟出的人生真諦。截止到死去那一年,釋迦牟尼已經有了數以千計的教徒。雖然釋迦牟尼的話並沒有實際的文字記載,但他的許多教導都銘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