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印度人不喜歡修建廁所,衛生問題如何解決
因為印度人認為把廁所修建在家裡是一種不潔的象徵,會影響家裡的運勢,同時傳統宗教也讓他們相信,在戶外方便可以免於褻瀆禮節。目前大多數印度人都是在室外解決衛生問題的,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去尋找公共廁所解決。
印度廁所少的原因和貧窮以及水資源缺乏也有很大關系。印度是一個貧富很懸殊的國家,只有很少數是富人,大多數老百姓都很貧窮,還有很多人住在貧民窟里,建廁所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另外印度的水資源也比較匱乏,不少地方的生活用水還必須在指定的時間政府才會供給,更不用說用在公共廁所上的水了。
印度女性受傷最大其實印度缺乏廁所這種狀況,受害最大的是印度女性,她們在生活中極不方便。而且印度針對女性的犯罪率非常高,她們為了到室外方便經常要拉幫結伴、擔驚受怕。
② 印度人口那麼多,是怎麼解決光棍問題的
眾所周知,印度女性在她們國家的地位非常低,而且她們結婚時還要付很多嫁妝,所以印度人不想要女兒。所以印度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女性比男性少4000萬。 如果男女比例如此不同,印度男人光棍的問題解決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他們還是有很多辦法來解決光棍的,我知道的就有三種。
交換婚姻也是印度婚姻的方式之一,也就是在自己的親戚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女人,然後彼此之間交換,然後再結婚。 這是印度婚姻的解決方案。 也許印度有太多的男人,所以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導致社會也很混亂和動盪!
③ 中印邊界問題,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其實這個就是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更好吧。
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說敵不動我不動原則更好吧,因為誰都不想去破壞現在的和平狀態,不是說誰能不能打過誰的問題,而是戰爭造成的不僅僅是證據的動盪,經濟的倒退,還有就是人民的安全狀態吧。
所以說保持中立,然後把所有的原則,退步還有讓步都說好,接著就是看印度怎麼選擇的。
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主要還是發展經濟的,誰沒事都不想好好的不發展,非要去打仗玩的啊。
其實看看國內每年出去的維和部隊,和平沒有戰爭才是最主要的。
④ 印度是怎麼解決光棍問題的
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人口增長率連年攀升,甚至趕超中國。如此可怕的人口增長率將帶來一個問題。男女比例參差不齊導致單身人數眾多。根據政府的估計,如果印度人口繼續這樣增長,印度將很快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一個男女觀念很強的國家。男尊女卑的意識比我們封建時代還要強烈。此外,大多數人不願意生女兒,因為他們的女兒結婚時是昂貴的嫁妝。因此,印度男孩的出生率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峰值,導致印度社會出現了男性多女性少的現象。
⑤ 男女比例失衡的人口大國印度,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印度6歲以下男女兒童比例為1000比914,這是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出現的最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狀況。
而在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相對富裕,地方政府出台了現金激勵的政策:女嬰一出生,就能在自己名下的賬戶里收到5000盧比(約合1000元人民幣)的獎勵;如果她能順利完成學業、在18歲後結婚的話,就可以拿到這筆錢。
⑥ 印度火車上內急,印度人都是怎麼解決的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大多數印度人上火車之前都會隨身攜帶1個塑料袋和1個塑料瓶子:其中塑料袋為大便准備,而瓶子為小便准備,這是他們解決車上內急的妙招。除此之外,印度人也還有其他神操作,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在感慨之餘,也慶幸祖國足夠強大,為我們解決了別的國家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我們應當感到幸福和自豪。
⑦ 泰戈爾指出,印度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什麼
泰戈爾指出:至於印度,它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與西方不同。歐洲的文明自然具有政治侵略和商業侵略的性質,因為那裡有種族團結、自然資源不足,又不得不對付強大的、具有掠奪性的鄰國。他們把自己完善地組織起來,並且對別人採取敵視的戒備態度,以此作為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
⑧ 印度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到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按照當今的說法,算是「破冰之旅」了。過去印度總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捆綁在一起,邊界問題沒有解決,兩國關系也發展不了。拉吉夫.甘地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他說,中國不是說要互利互讓嘛,那我們也要互相調整,應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分開,兩條腿走路,並行不悖。這個思路就和中方吻合了。於是,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也是副外長級別的,繼續邊界問題談判,一共進行了15輪談判。 在邊界問題上,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在此過程中,雙方領導人多次互訪,兩國關系得到長足發展。1993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這兩個協定後來執行得很好。即便在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中印關系陷入低谷,邊境也沒有發生大事。
⑨ 怎樣解決印度水旱災害嚴重問題
印度的水旱災害主要是由於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受到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決定了印度的氣候的極端性。也就是說印度的雨季降雨量太大,而旱季的降雨量則幾乎沒有。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自然氣候不是人力可以輕易改變的。但是並不時沒有降低災害損失的辦法。比如說興修水利設施,如水庫,排水渠,灌溉渠等。事實上印度災害的問題根本上是人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把精力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那麼災害即使發生,也不會像現在一樣動輒死亡數百甚至上千人。既然你提到了這個問題,那麼你就應該對印度的國情有所了解。印度的根本問題是貧富差距太大,而生產力則還很落後,龐大的人口基數則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在印度的旱澇災害中死去的人大部分都是貧民,而只佔人口10%左右的富人則幾乎不受其影響,這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給你舉個例子,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期間經歷最多地震的皇帝(可查的地震),然而即使到了現在人們也普遍認為康熙是個好皇帝。而且他所經受的地震雖然都很猛烈,但並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這就說明,在災害面前,正確的決策,合理的預防,良好的管理系統都可以很大的減輕災害對社會的危害。
⑩ 如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主要包括東段、錫金段、中段和西段。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 東線邊界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11月29日至30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將在北京舉行第14次會晤。在會晤之前,印度軍方卻接連作出不利於兩國友好的舉動:除在中印邊境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的藏南地區)組建一支5000人偵察兵部隊外,22日,印軍宣布再向中印邊境新增派兩個山地師,且公然宣稱這兩個師是為了「拱衛」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上一次中印邊界問題談判是2009年在新德里舉行的,雙方同意繼續推進對話的框架。中國與印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邊界問題談判;1993年和1996年分別簽署了維護中印兩國邊境安全與穩定的相關協議;2003年,兩國領導人指定邊界問題特別代表,進行中印邊界劃定工作的談判准備;2005年,中印兩國簽署了邊界劃定工作的政治指南。
東線爭端及麥克馬洪線的由來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炮製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 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夏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並不知道此事,達賴喇嘛和噶夏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劃界的授權,後來了解了情況的噶夏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對麥克馬洪線也未予承認。所以,這是一條非法的邊境線。
西線爭端及約翰遜線的由來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印度的依據是所謂約翰遜線。19世紀60年代,英國測繪軍官約翰遜曾到新疆作探險旅行,此人把阿克賽欽視為無主地,因此將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進英印的屬地,將中印分界線畫在了昆侖山一側。對於這條約翰遜線,英國政府並未知會清朝政府,歷代中國政府包括新中國並不知道此事,更談不上承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