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五百強都有哪些企業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被譽為「終極榜單」,由《財富》雜志每年發布一次。去年,上榜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凈利潤總和以及入圍門檻均有11%左右的下降。今年,這三個指標均有小幅回升,其中: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小幅增長至27.7萬億美元;凈利潤總和增長約3%到1.52萬億美元;入圍門檻則增長了3%,回升到了216億美元。
★中國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分別列第二、第三、第四。
★中國上榜公司數量,2017年達到了115家。
沃爾瑪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位,2016年營業收入達4,858.7億美元,同比提升0.8%。前三陣營中的其它兩家為中國公司——國家電網和中石化。中石油和豐田汽車分列第四和第五。唯一新進入前十陣營的是沃倫o巴菲特掌管的保險和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如今伯克希爾收入中近四分之三來自經營業務而非財務投資,在掙脫巴菲特光環方面又有進展。
財富排行榜前10位公司排名
中國五大行「制霸」利潤榜
利潤榜的前五名除了排在第一位的蘋果公司,其餘均為中國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但對它們而言,似乎是利潤和規模難以兼得,包括蘋果在內的這五家公司收入均有大幅下滑。按總資產,中國工商銀行則排名第一位。在凈資產收益率(ROE)榜上,中國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華為、美的、騰訊、吉利和萬科。其中美的是去年第一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家電企業,今年依然是唯一一家該行業上榜公司。執掌該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微博)今年年初被《財富》(中文版)評為「年度中國商人」。
在全部去年上榜公司中躍升最快的十家公司中有三家來自中國大陸,它們是:中國五礦(上升203位)、海航集團(上升183位)和中國恆大集團(上升158位)。
中國上榜公司增至115家
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今年達到了115家。
其中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不包括台灣地區)為109家企業。10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是:安邦保險集團、恆力集團、陽光金控、阿里巴巴、碧桂園、騰訊、蘇寧雲商、廈門建發集團、國貿控股集團和新疆廣匯。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是貿易(3家),其次是兩家來自互聯網服務和零售的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碧桂園是唯一新上榜的房地產企業。
⑵ 外企搬遷去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會被取代嗎
近年來,不斷有外媒開始和“中國製造”唱反調。他們從各種“角度”去分析“中國製造”,多次報告“去中國化”和企業將“產業鏈搬出中國”的言論。
甚至宣稱不少製造業企業將來到印度、越南等國,“全球製造業遷移”等。面對外媒“別有用心”的報告,我國官方也進行了“表態”、回應。
6月4日,我國商務部召開了網上新聞發布會,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長期選擇而形成的一種“模式”。也體現了全球各經濟體的優勢,以及分工和合作。
而面對外界宣傳的企業“撤離”中國一事,高峰表示:當前,中國並沒有出現外資撤離,和產業鏈外遷的情況。而相反的是,由於近期中國市場表現的“穩定性”,反而引起了很多外資的關注,很多跨國公司正考慮在中國擴張產業鏈。
我國也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並起到推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升級”的作用。
而且我國製造業並沒有止步,還在不斷的前進。我們在正視對手的同時,對於自己也要有信心。想要超越“中國製造”,並不只是靠嘴說就可以的。
⑶ 在外企(印度)企業工作中應該注意什麼
飲食上不吃牛肉,而且有相當大一部分人不吃任何肉,純吃素,點菜時要注意啦~
很多印度人都有喝上午茶和下午茶的習慣,具體時間看各人習慣,你觀察你老闆習慣什麼時候喝茶,這時候是休息的,不要找他有事。而且一般印度人喜歡喝的不是中國的那種綠葉子茶,是印度產的泡起來感覺像咖啡樣子的那種茶。不過你老闆在中國工作,入鄉隨俗了也不一定。
宗教信仰問題,印度80%以上信奉印度教,注意,不是佛教,算是從佛教發展而來的,叫印度教。雖然如此,不過你帶他逛中國的佛教寺廟景點他還是會感興趣的。但是除非是印度教的紀念品,否則送禮送佛教的紀念品沒啥意思,兩個教的神樣子都不一樣。
印度是有等級的,上下級分的很清楚,比如就餐的時候,所謂的低等級就不能和領導同桌吃飯,甚至同地吃飯。比如司機之類,中國領導出差有飯局了,司機上桌一起吃沒什麼關系,但是在印度人來看這是絕對不可以的,是對高等級的人的侮辱。所以司機絕對不能上桌。(鄙視一下印度人先!)
還有左右手的問題。在印度,人們大便是不用紙的,用左手擦拭,然後再洗手,所以印度的衛生間隔間里很少放紙,但是都有一個小水龍頭。所以在印度人來看,左手是不衛生的,平常遞文件啊,遞東西什麼的,包括吃飯,一定要用右手。
如果領導有小孩,中國人喜歡摸小孩的頭,但對於印度人是絕對無禮的舉動,頭是只有神才可以摸得地方。
印度人寫東西喜歡條理性,最明顯的就是寫郵件或者文件的話,非常喜歡用1、2、3排序,這是優點,值得表揚。你要投其所好。
印度人時間觀念不強,極其拖拉,你要有思想准備。
還有個問題,一般印度人的英語說得都相當的。。糟糕,口音很重,你就只有多鍛煉才能聽懂啦~
⑷ 莫迪雖欲積極招商引資,但近期印度又有一家外企逃離,印度的報應來了嗎
其實就這次通用汽車的遭遇可以看得出印度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自從中國和印度的邊境惡化以來,莫迪一直都在竭力煽動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想要對中國資本進行一系列打壓,同時游說其他跨國企業的生產力轉移到印度,但受到今年的疫情影響和印度關商的情況,許多企業都已經開始從印度逃離。
⑸ 印度沒有那麼弱了有哪三個方面已經領先世界了
如今的印度確實有所發展,他們的醫葯、文化輸出以及外資都是世界前列了。在我們的印象印度可能還是那個臟亂差的國家,其實他們在很多方面還是發展得非常不錯的,比如他們的軍事實力,就是世界前幾,尤其是自己的海軍,連航母都有了,當然肯定是他們在別的國家手上買的。
在外資投資方面,印度每年的投資就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印度雖然臟亂差了點,但是禁不住人口多,勞動力多,勞動力一多起來了,那麼勞動力成本就會下降,這對商人來說是他們非常想要看見的。而且對於印度政府,他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外企進入自己的市場,能夠保證市場資金的流通。
⑹ 為什麼外資都搬到東南亞和印度而不是去中國西部 天涯論壇
您好,外資在國外建廠的話,主要利用國外的資源。1.傳統資源2.勞動力3.交通方便4.氣候適宜5.國家政策支持。 就目前情況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由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外企的許多的成本逐漸增高。為什麼不去西部,因為西部的交通不便利,經濟不發達。外企一般分布在東南沿海城市或者京津冀地區有利於所產出的物品出口。而到東南亞地區的話成本較低的情況下基本就能實現這些條件。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祝生活愉快!
⑺ 印度在排斥中企後,西方國家趁虛而入占據市場,印度想要自力更生現實嗎
一直以來,莫迪非常希望自己國家的人民,可以一直使用,並且認可自己國家所研製出來的產品。這些導致,前段時間莫迪就開始限制我國APP的使用,2020年11月25日再一次限制我國APP使用。他們這樣的做法,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自主發展,限制我國產業在印度所佔據的份額。不過事實證明,他們這樣的做法,對自己的國家沒有起到好處。中國企業遭遇印度的抵制之後,西方一些企業看準機會走入市場,很多印度人,現在絕對不可能實現自力更生這件事情。
想要和那些已經擁有完美產業鏈的國家進行競爭,完全不可能。也就是說不管是西方企業還是我們國家的企業,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之中,在印度也會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如果印度一直堅持,不僅對自己國家的發展有影響,反而還會影響到經濟實力的提升。對於印度來說,海外資本這個也加快國家產業的不斷升級,還會影響經濟提升,如果海外資本減少,那麼肯定會對印度經濟造成影響,如果一直堅持,最終只能傷害到自己。
⑻ 外企搬遷去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會被取代嗎
我個人覺得應該在這個問題上面加一個時間的限制,目前來看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會被取代,但是如果把時間放在10年20年或者30年後,那麼也許就會被取代世界工廠的位置,有一句話說的特別有道理,500年當有王者興,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興盛的時候,也都會有平穩期,發展的時候更會有衰落的時候,這是一個逃不過去的鐵律。
但是在短時間內,世界工廠這個名頭還會歸屬於我國,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產業工人具有其他國家沒有辦法比擬的優點以及特長,吃苦耐勞是一個最重要的特點,還有一個特點,我國的工人學習能力比較強,文化水平普遍偏高,這是在其他國家的勞動工人當中很少能夠遇到的,所以短時間內世界工廠這個名頭,不會有任何國家能夠配得上的。
⑼ 印度人工便宜政府又支持,為何外企難以在印度生存
畢竟不是同一個國家,很多文化上是存在差異的。而且雖然說印度人工便宜,但是印度很多人其實是非常懶散的,沒有像中國很多企業員工那樣的有紀律性。而且雖然說印度政府非常支持一些外企進入他們國家,但是一些企業剛進入印度的時候,其實是非常艱難的,因為畢竟是在別的國家投入是會非常大的。
為了推進印度製造,印度政府正在逐步提高手機等行業的關稅,「強迫」外國公司都來印度設廠。但手機廠開起來了,模組、部件、原材料卻在印度市場買不到。所以說這是很多的企業去印度的困難,這也是一定要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