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體醫生怎麼申請進修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Ⅱ 一般在職醫生怎麼才能出國學習
很多在職醫生選擇公費出國,程序很簡單,申請公派留學基金後在在美國找一家接收單位,所有 的手續都有接受單位辦理你只要提供你的所有的材料。
另外你可以申請來美國工作。
Ⅲ 面試:1,如何對待醫患糾紛2,如何看待現在很多醫生跳槽事件!
醫者與患者一直是一對矛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尤為突出,如何處理這一對矛盾,作為代表醫方的我,總覺得還是要從自方做方文章,抓好醫療服務質量是緩解醫患矛盾的關鍵.同時主動化解也是目前從醫者必修的課之一了.如何做呢?
一要不斷學習。在所有的職業中,醫生是最難速成的職業,學好五年的本科只是邁出了成為一個好醫生的第一步,醫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青的科學,說它古老,它與人類的出現相伴,說它年青,它永遠納入新鮮的內容。這就要求每個醫生要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但是我們的醫生是否都做到了這一點呢?是否有走下手術台,坐上四方桌。脫去白大褂,擺開龍門陣的現象呢?有些年輕的醫生派他到外地醫院脫產進修都不去,怕丟失病人。有的醫務工作者參加工作十幾年,沒有寫過一篇學術論文,一個不會總結提高的人,技術再好你永遠只是個匠,不能成為師。就學習的目的和動力而言,它具有兩個特性:一是功利性;二是愉悅性。學習原本是辛苦的,而要把它當成愉快的事,那是一種高境界,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不可能對每個醫生提這個苛刻的要求,只提倡每個醫生從功利性的方面去抓好學習,也就是說為了勝任你的本崗位需要,說白了為了謀生的需要,大家必須不斷的學習。公務員的評定有四檔,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而醫生只能有兩檔:稱職和不稱職。一個醫生如果長期處在基本稱職的狀態中,會是什麼後果,醫而優則學,醫而不學則庸。
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醫療機構是提供特殊公共產品的地方,說他特殊,那就是消費者對這個產品有著不可選擇性,人們可以選擇不逛商場,不下餐館,不進歌廳,不去泡腳,但沒法選擇不進醫院。基於這種理解,所以患者在沒有形成糾紛,沒有紅臉之前,他們的確是弱勢的一方.1948年12月聯合國通過了一個《世界人權宣言》規定:健康權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所有學臨床的人,都有一本《希氏內科學》它序言開頭就是「醫學是一門需要博學的人道主義職業,它的道德性質更類似於宗教的傳教士」,醫者父母心,你沒有這份仁者之心,你就別當醫生。希波克拉底說一個好的醫生關注的不是一個人患了什麼病,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患病。
三是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熱情。我曾給縣醫院的醫生算過一組數字:門診82951人次,住院2854人次,住院病人的工作量至少是門診的五倍以上,綜合計算10萬人次以上,剔除在家休息待崗的人,全年候在崗醫師30人,那也就是說,每個醫生全年工作量是3300人次,工作量很大,很容易出錯。有人說一個好廚師一天當中技術發揮最好的時候也就兩小時,其它時候炒出的菜也很一般。而我們醫生難就難在不能炒出很一般的菜來。因為你擺弄的是人的生命,你出一次錯在你3300人次中雖然佔比率很低,但對於你對面的那個患者來說那就是100%。你在其他環境中產生的諸如老婆吵嘴,小孩成績下降等等心理雜念,在你穿上白大褂那一刻就必須徹底拋去腦後,你必須全神貫注地投入你的工作中,必須全天候地炒出好菜來。
四是嚴守操作規程。教科書里對我們行醫的各領域有著很嚴格的操作規程,你必須機械地遵守。2005年一個醫院的產科一個產婦死於大出血,患者家屬指著我的鼻子說,術前為什麼不做凝血功能測定,我又不是付不起幾十塊錢?我後來了解過,這個科一直以醫葯費用低來吸納病人,不出事,患者會說你便宜,出事了,就不會說你是出於為他省錢。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從那時開始,100多年來的診療依據已逐步演變成了一系列的圖表和數據。這些直觀性很強的圖表、數據既是我們診斷疾病的依據,也是一旦有了糾紛時保護醫患權利的法律依據。我們反對濫檢查,但不是提倡少檢查。醫生同志們千萬不要犯農夫與什麼故事中那位農夫的愚蠢的錯誤,規程就是規程,必須機械地遵守。
五要搞好團結。文人相輕,同行生妒,這是民族的劣根性,早就應該拋棄。但在我們的醫務人員當中,至今擺不正這份心態。前年有一個老人大腿骨折,沒錢來縣治療,求著當地一位鄉村醫生治,鄉村醫生說:我不是骨科醫生,但最後出於同情,幫他進行了復位。換了兩次葯後,他沒錢就沒來了,三個月後,好是好了,只是有點拐。他拿著一張訴狀來衛生局告那位鄉醫,說他超范圍行醫,屬非法行醫的行為。我們問,你一個70多歲的孤老頭子,大字不識,怎麼會說出這么專業的詞彙,他說是×××對他說的,×××就是本地的另一位鄉村醫生。我們支持患者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健康權利,但我真不贊成這點子由一位醫生去出。類似的事經常有。老是聽人說,這事如果是我就不會那樣做,更有醫生在手術出現危情時大聲叫嚷,什麼材料又沒有了,監護儀又壞了等等.認為責任不是我,在院方,這是什麼心態,集體觀念到哪去了。所有的人都要有危機感:這次不是我,但很有可能下次就輪到了我.和諧、安全、有序的行醫環境靠大家共同構建,要構建必須團結。
六要掌握溝通藝術。事業的成功靠兩個因素:智商、情商。當一個好醫生,也同樣兩者不可缺一。智商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情商是什麼?是一個人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作行為的能力,是協調人際關系的技巧.美國心理學家丹尼斯.戈爾曼對情商的內容進行了科學的價定:認知自我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系管理。在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和諧的今天,情商的開發成了我們醫生的一門新課程。很小的時候,我娘帶我去看醫生,問:醫生,我孩子這病怎樣?那醫生技術是很好的,但脾氣很不好。醫生說:吵什麼?不死就會好,不好就會死。他說的是真理,但我們很難接受這表述形式,我至今還記得。這話如果放到今天來說,你不是沒事找事嗎?去年12月一個喇叭在我們一所醫院門口響了三天.事後那位醫生在我這坐,她說:我只注意了與小孩的奶奶說話,沒注意邊上另一個老太太的意見,我沒理她,後來得知那是外婆。在糾紛的全程中,也就是那外婆鬧得最凶。這就是個醫療以外的問題了,你如果正確認知了他人情緒,給那位外婆一部分重視,以滿足她的需求尊重的慾望,可能那次糾紛就鬧不起來。醫學的發展太快了,僅僅100多年前,醫患關系還建立在1對1的溝通平台上,也就是說,1個患者只面對一個醫生,現在不同了,一個醫生只負責自己所能負責的那一部分器官,這樣,一個患者即使走進我們縣級醫院,你要面對的都是一路的醫生。一對一的溝通有利於情感的交流,但醫學發達到這么細,只有全科醫院沒有了全科醫生。所以有人說,科學尤其是醫學科學的發展是以人類溫情的缺失為代價的。客觀現實就是這樣,這就為醫生們進行良好的醫患溝通創造了難題。但盡管有難題,醫生們沒有選擇,只有適應,不溝通是不行的,一個只會對著門外叫:「下一個」的醫生不是一個好醫生,也是免不了會有糾紛的。提供一次醫療服務,結交一個真心朋友,大家都這樣做,對構建和諧、安全、有序的醫療環境絕對有好處。
關於醫生跳槽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材料中尋找答案:
《當代醫生心理壓力現狀探討》
楊秀梅① 王海寧①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服務行業面臨著更多的壓力,醫生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他們來自於
患方、醫院、社會。一些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思想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因此工作愉悅度低,有消極的工作情緒。甚至採取了
選擇離開醫生工作崗位的行為。通過對某院的208名醫生進行的簡單問卷調查,尋找出問題的症結和醫生心理壓力的主
要原因,從倫理學角度加以分析,為緩解醫務人員壓力,更好地服務患者尋求解決辦法。
2002年9月,英國《不列顛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題為《醫生
為什麼不高興》的評論文章。引起世界各地醫生的強烈反響『l J。
里查德·史密斯先生在文中提到了這樣的一種現象:英國醫生的
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表現許多人想提前退休,甚至有些人已經
離開了醫生的工作崗位。從參與調查的1 400人,涉及的90個
國家和地區統計結果看。英國的醫生最不高興,其次是西班牙
為,第三位,比利時、印度,中國的香港列第六位,美國名列第九
位。而有調查顯示[2]:我國醫生工作滿意度也是很低的。從最
原始的醫生跳槽當醫葯代表,到近幾年的醫生跳槽到民營、合資
醫院的現象可以看出,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機制模式、發展
空間對吸引人才的巨大誘惑力L3 J。為具體了解醫生面臨著什麼
樣的壓力,壓力來源於哪些方面,究竟對醫生的心理有多大的影
響,管理工作者能夠做些什麼工作。我們對一所三級甲等醫院的
醫生進行了調查。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了某市級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較具代表
性,對該院的229名醫生發放了調查表,回收208張,回收率
91.2%。自編調查表。調查表的設計分為:基本情況調查、工作
滿意度調查兩大方面。
2 結果和分析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之中:①年齡≤30歲56人;30~40歲63人;40~
50歲67人;50~60歲22人。② 男性醫生109人,女性醫生99
人。③ 醫師以下職稱的56人;主治醫師60人;副主任醫師54
人;主任醫師38人。④工作年限≤5年58人;5~10年22人;10
~ 15年35人;15-20年40人;≥25年38人。⑤ 月收入≤1 000
元38人,1 000~1 500元76人,1 500~2 000元69人,2 000~
2 500元15人,≥2 50o元79人。
2.2 對從事的醫療行業工作滿意度
調查中,有51.4%的醫生對工作滿意度認為「一般」,9.6%
的醫生工作滿意度認為「不滿意」,30-40歲之間的醫生相對比
例較其他年齡組高。
2.3 是否有跳槽的意向
134份對該問題進行回答的人中59%的醫生給予了否定的
回答,占所有調查人數的38%。
有跳槽意向的人中,≤ 30歲年齡段占所有調查人數的
3o%;30-40歲年齡段占所有調查人數的32% ;40~50歲年齡
段占所有調查人數的28%;50-60歲年齡段幾乎沒有此意向。
有跳槽意向的人中,男性占所有調查人數的36%;女性占所
有調查人數的18%。
有跳槽意向的人中,內科系占所有調查人數的25%,男性與
女性之間有顯著差別:男性多於女性;外科系占所有調查人數的
28% 。
2.4 職業生涯中心情
「
一般」的占所有調查人數的59%,年齡段集中在30-50歲
之間;6.7%的人認為工作中心情「不高興」。
在問及「心情不高興原因」的多選項題中。這些人中認為「收
入與付出不相符」有111人次,占所有調查人數53%,占問題總
計的36%;認為「工作量大,風險大」的有83人次,占所有調查人
數40%,占問題總計27%。
2.5 工作壓力調查和社會尊重
86%的人認為工作中有壓力。他們認為壓力主要來自於患
方,其次來源於院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f-j;有58%的人認為得
到一般的社會的尊重,32%的人認為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
2.6 醫療糾紛
70%的人在工作中與患者發生過醫療糾紛。而在發生糾紛
後54%的人通過與病人的溝通,自己化解矛盾;44%的人報告給
了科主任、醫務科,請上級部門協助處理。
在醫療糾紛原因的多選題中,有550人次選擇了六個選項。
其中選擇「患方對醫療行為的不理解」的有181人次,占總選項
的33%,占所有調查人數的87%;選擇醫療服務方面缺陷的有
111人次,占總選項的20%,占所有調查人數的53%;選擇醫療
意外及並發症的有98人次,占總選項的18%,占所有調查人數
的47% 。
面對糾紛發生後的態度。有59%的人願意採取防禦性的醫
療行為(醫生在診治疾病過程中為避免醫療風險和醫療糾紛而
採取的防範性醫療措施:迴避收治高危病人人院、迴避高風險、
疑難的手術、盡量使用安全性較高的醫療手段等)。他們認為嚴
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提高技術水平、希望社會理解支持
和信任、加強醫療文書書寫、執行告知義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希望行政部門加大檢查和懲罰力度。
絕大多數的人認為與患者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2.7 從醫的幸福和樂趣
在被問及「從醫工作中的感到幸福的事情」多選題中,有412
人次選擇了六個選項。其中有136人次認為「危重病人經過治
療轉危為安」是最大的幸福,占總選項的33%,占所有調查人數
的65%,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需求更強烈(50~60歲年齡組的
需求率為82%);有100人次認為「經過努力會獲得所期望的結
果」,占總選項的24%,占所有調查人數的48%。這種需求年齡
越小需求越強烈(30歲組需求率為66%;另外有84人次「希望
通過正常的渠道得到收入的大幅提高」,占總選項的20% ,占所
有調查人數的4o%。
3 討論
3.1 醫生的工作滿意度
在本次調查的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醫生對「工作不滿意。認
為心情一般,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工作壓力大,並且有改變工
作意向」,他們認為的主要原因是:「收入與付出不相符」,平均月
收入不足2 000元,即沒有得到公平的報酬是不滿意的主要原
因,而對於工作性質的「工作量大,風險大」也是心裡不滿意的其
次原因。針對這樣一個社會問題,醫院管理者可以多關心員工
的態度,提供多種方式讓員工表達他們的不滿,了解員工不滿的
原因,並盡可能的增加醫生收入,也希望上級行政部門給予政策
上的支持。
3.2 較好的用人機制
從對醫生的「工作的幸福度和樂趣」的調查可以看到。廣大
的醫生將「危重病人經過治療轉危為安」作為工作中的最大幸
福。說明「追求自我實現」是該院醫生的較高層次的需求,這種
需求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女性醫生強烈於男性醫生。說
明女性醫生工作的成就感與心理預期相差較遠。
渴望「經過努力會獲得所期望的結果」同樣說明追求尊重、
實現自我實現的需求強烈。年齡越小醫生需求越強烈。外科醫
生的需求稍強於內科醫生,也同樣說明了年輕醫生和外科醫生
渴望工作機會和認同感的迫切。
「希望通過正常的渠道得到收入的大幅提高」,40%的比例
人尚未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這部分人中50歲以下醫師的要求
更強烈,外科醫生、男性醫生的不滿足更強烈些。更多工作的艱
辛和付出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與社會上其他行業比較後心理
上的不平衡。讓更多的人感到心裡的不平。
廣大醫生渴望合理的收入、一個能夠實現理想的事業舞台、
專業的發展前景,科學管理營造的良好局部環境,並渴望做出一
番成績。
因此要求管理者,一是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要給他們施展
抱負的機會;二是要給他們創造施展的環境,開展新技術需要一
些特殊的設備,要在經濟、政策等方面給予側重;三是應加大對
科研的支持,解決經費、設備不足等問題。需要醫院創造一個好
的環境,培養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人才的潛能才會更好地發掘
出來。同時,很多人才跳槽並非是為了個人收入,能否發揮最大
潛能才是首要原因。因此醫院想方設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
養人才將是市場競爭的根本。
3.3 醫療糾紛的影響
近90%的醫生在調查中表示,「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隨
著醫學模式由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模式開
始轉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使人們
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質量,人們在追求高水平的醫
療技術服務的同時,也希望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醫院面
臨著嚴峻的挑戰,醫生面對更大的需求。這一形式已經無形中
給各位臨床醫生增加了明顯的壓力,因此更多的醫生「願意採取
防禦性的醫療行為」。長此發展,造成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醫
生迴避高風險手術和其他治療措施,使一些危重病人喪失治療
機會,還可能影響醫學的進步和發展,醫患關系淡化。因此。相
應的醫療和保險保障體系也應該及時建立。減輕醫生的心理壓
力,讓他們為醫學的發展敢於開展工作,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
平,發展醫學事業【4l。
4 思考
從調查中看到,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承受很大的壓力。醫療
糾紛的增多,使一些醫務人員的信心受到挫折;收入與付出的不
符,也讓醫生們心裡感到了一些涼意;更多的來源於政府部門、
醫院管理者、醫保政策的控制管理壓力,使醫生處於兩難的境
界。因此,希望患方和社會各界給予醫療界以更多的支持、理解
和信任,同時更加希望政府部門、醫院管理者、醫保政策的控制
管理部門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還醫生更多的工作自主權,減輕醫生的不必要承擔的責任。醫
院多給醫生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留住人才;最後,呼喚社
會的理解和尊重,輿論的支持和寬容、呼喚風險保險也勢在必
行。
同樣,我們看到,選擇了醫生這個行業,我們對自己的職業
充滿自豪,從每一個康復的病人信任的眼神中找到了工作的喜
悅,愛崗敬業一直是我們的光榮傳統。那麼,新的醫療管理模式
要求我們每一位醫生重新認識環境、認識自己,學會溝通,逐漸
改善與病人的關系。開展「人性化服務」,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
想;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各項權益,杜絕過渡醫療行為,變被動服
務為主動服務,以有利於「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逐步
過渡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更高層次的醫療服務模式,為衛生事
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你成功!
Ⅳ 在醫院的醫生如果想出去進修需要什麼條件,或者關系
摘要 國外進修的話,首先要有資歷和學歷,二來語言能力過關,三來有邀請信。
Ⅳ 我想出國 去印度讀書
首先說:印度留學的優勢
1-熱情友好的環境:印度是一個開放的國度,歡迎世界各地的同學來這里學習。能夠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2-費用合理:相比較美英這樣的國家,印度的教育收費非常吸引人。印度留學的學費,生活費用同國內基本持平或更低,一般每年的總費用只需2到3萬元人民幣
3-學院與企業的密切聯系:印度的工業企業眾多,在IT和相關領域內的課程安排完全符合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廣泛而又有針對性。
4-全英文環境: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英語國家。使用英語授課。對於來自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課之前開設有為期一年的語言基礎課程。
5-安全的環境:印度政府一貫推行無歧視、人人公平一視同仁的社會原則。
6-一對一指導:遵從個性化的輔導方式。平均每10名學生中,就會指定一位教員作為指導老師從學習到生活對其進行關心和指導。
7-全球認證:在世界500強中,有200個著名公司每年都在印度有招生計劃。印度是世界軟體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輸送基地,諸如TOYOTA(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甲骨文、GM(通用公司)、微軟、GOOGLE、IBM,英特爾等來爭奪印度有限的軟體人才資源。
8-世界教育中心: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印度已逐漸成為全球教育中心之一。
9-高品質的教育:印度的教育以其質量受到全球贊譽。
10-全方位發展:每年都會舉辦文化節、運動會、工商業實習、學術研討等各類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1-留學生享「超國民待遇」,「四免」入讀印度名校:印度大學是典型的「寬進嚴出」,不需要托福、雅思英語成績,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具備相應學歷就可以向大學申請。免經濟擔保,3萬存款即可辦理。
其次說印度好的大學:
必須先強調一點: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的大學文憑!!!!
印度大學排名
1-INDIAN INST TECHNOL 印度理工學院
2-BANARAS HINDU UNIV 印度巴納拉斯大學
3-UNIV DELHI 德里大學
4-PANJAB UNIV 旁遮普大學
5-ANNA UNIV 印度安那大學
6-JADAVPUR UNIV 加爾各答大學
7-UNIV MADRAS 馬德拉斯大學
8-UNIV HYDERABAD 海得拉巴大學
9-ST JOHNS MED COLL 聖約翰醫學院
10-MANGALORE UNIV 門格洛爾大學
11-UNIV RAJASTHAN 拉賈斯坦大學
12-IND TOXICOL RES CTR 印度理工學院的毒理學研究
13-ALIGARH MUSLIM UNIV ALIGARH穆斯林大學
14-POSTGRAD INST MED EDUC & RES 醫學教育研究學院
15-NATL INST TECHNOL 印度國立理工學院
16-GURU NANAK DEV UNIV 古魯那納克開發大學
17-KARNATAK UNIV 卡納塔克大學
18-SHIVAJI UNIV 史瓦吉大學
19-COCHIN UNIV SCI & TECHNOL 科欽科學技術大學
20-PUNJAB AGR UNIV 旁遮普農業大學
21-UNIV BOMBAY 孟買大學
22-MAHATMA GANDHI UNIV 印度聖雄甘地大學
最後說如何申請印度大學:
第一節:高中生申請印度大學
1.入學申請表一張
2.護照首頁復印件2份2寸白底照片2張
3.高中畢業證中英文公證件原件2份,未畢業的學生開在讀證明公證2份(註:拿到畢業證後補開畢業證公證2份)
4.高中成績單中英文公證件原件2份
第二節:大專生申請印度大學
1. 入學申請表一張
2. 2寸白底照片2張
3. 護照首頁復印件2份
4. 大專畢業證中英文公證件原件2份,未畢業的學生開在讀證明公證2份(註:拿到畢業證後補開畢業證公證2份)
5. 大專成績單中英文公證件原件2份
第三節:本科生申請印度大學
1. 入學申請表一張
2. 2寸白底照片2張
3. 護照首頁復印件2份
4. 本科畢業證中英文公證件原件2份,未畢業的學生開在讀證明公證2份(註:拿到畢業證後補開畢業證公證2份)
5. 本科成績單中英文公證件原件2份
注意:
大學申請費1700人民幣左右視匯率而定(此費用為大學外國人辦公室收取的申請費)
如果只是申請預科的或,那麼只准備高中的成績和畢業證的公證就可以了。如果還想申請研究生的課程,那麼高中的和大學本科的都需要公證。記住公證的三個條件:中文公證,英文公證,中英文一致的公證
申請學校的時候不需要學位證的公證件,只需要畢業證的公證件
如果申請奧斯馬尼亞大學,專科生和本科生需要另准備一套高中畢業證公證及高中成績單公證原件。在讀生不能申請奧斯馬尼亞大學專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