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軟體開發很厲害,他們是怎麼教孩子編程的有沒有相關教材
你孩子現在幾歲,我得建議:
1) 買台電腦,讓他學會熟練的使用(安裝軟體,系統維護,知道電腦的一些概念,而不是一味的玩游戲);
2)要學會組裝電腦,裝操作系統(XP就行,如果學會了裝XP,那麼他就會裝現在所有的操作系統,win7,Linux,Unix大同小異),
接下來看一些有關 「電腦組成」的書,知道電腦5個基本組成,知道操作系統是干什麼用的,知道除了操作系統還有那些系統軟體,知道什麼事BIOS;
3)之後就要改口「電腦」叫「計算機」了,這不僅是一個稱呼的改變,而是一個心智的改變,
開始學習編程吧,從C語言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操作習慣的改變
(不再總是「非常」依賴滑鼠,他開始嘗試多知道快捷鍵了,也主動的學習一些DOS命令行了,
程序員應該知道這些,雖然現在的程序員都不太熱心快捷鍵和命令行這些被他們所忽略的東西,但「這才是程序員」),
不斷的他開始知道函數,語句,if,for,(這些你現在可能看不懂,但事情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沒有人生下來就懂些什麼的),
如果他開始熱衷於編程,那麼一個標志就是他開始關心一些編程論壇的文章了,他加入了一個和編程有關的QQ群……也許這時他不必太揪心於自己不懂這個不懂那個,
剛開始嗎,都是這樣過來的;
4)當他對C語言的一些基本東西知道了(這里用了一個詞叫「知道」,而不是「掌握」),
知道什麼是函數,知道了調用,知道了傳遞,知道了數據類型,ok,轉行吧,
暫時的告別C語言吧,改投Java門下吧(也許C#也是一個選擇),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C語言太難了,而且它不是快速開發語言,
你如果想要用它來開發一個東西出來,需要太多時間了,在程序之前你需要漫長的等待,
沒有成就感,這會讓你喪失對編程的興趣的,去學Java吧,你會發現,你只需要很簡單的寫一些代碼出來,
一個擁有圖形界面的小程序出現了,它會帶給你成就感,這個東西,可以讓你充滿激情的去學下去,這就是動力,
之後你還會用到資料庫,你會開發一個單機版的Java圖形界面程序,然後你不滿足現在,
開始試著寫一些有關可以用瀏覽器訪問的程序,這個就是B/S程序,這是你還需要知道HTML,CSS,Javascript,你開始上道兒了……但要記住從C語言開始
5)之後的事他應該自己改做些什麼了,軟體工程,內存(這時候他應該知道,這里不是內存條的意思),設計模式,軟體架構,
這時候你可以回頭去重學C語言了,至於為什麼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最後的總結:1)如果你想讓孩子學計算機(不可能將編程單獨的列出來,計算機的所有都是都是有聯系的,當然編程還是主要的)的話,
那麼首先要防止他「濫用」計算機,這是計算機,不是游戲機,這是我對現在小孩子沉迷游戲的擔憂
2)要讓還記集中注意力在一個興趣上(不管是不是學編程還是別的),現在的家長太不像話,英語,鋼琴,電腦,唱歌,跳舞,每天只有24小時,
你把它都放到編程上(當然只是說空餘時間,24小時只是個說法),和將它分配到無數個「被父母安排的興趣上」效果是不一樣的
3)要引導孩子「主動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的未來他做主,父母起引導作用
4)不要想一步登天的讓孩子去編程,現把電腦(這里稱電腦,非專業認識都這么叫,你們還是非專業,當然還這么叫)用熟,再說編程的事
5)編程的時候,書 是必要的,清華大學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比較專業,不要自己有錢就給孩子亂買些不知什麼 亂七八糟的 出版社出的爛書;
在開始編程之前,給買些書熟悉電腦,我就不建議限制出版社了
6)讓孩子上大學時選擇 計算機專業(有的叫信息專業,有的叫電氣信息,叫法比較亂,不過你可以讓他選 軟體專業,叫這個名字保證是編程,
當然軟體(編程)只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部分,還有網路專業等)
7)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
不要看了上邊的東西認為我很老,我是2011屆大學畢業生,只是和現在的90後(尤其是95後)和00後有代溝,現在的孩子父母溺愛,攀比,非主流,不會洗衣服(有的連穿衣服都不會),不會做飯(父母不在家,連個 掛面都不會煮),還是小學生就化妝……,還有延續我們80後的比分數,比玩……
Ⅱ 印度有哪些著名的軟體企業
印度「矽谷」雙雄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Ⅲ 去印度學習軟體怎麼樣
印度軟體並不發達,僅僅是一個 代碼工廠而已。
軟體最重要的東西不是程序本身,而是演算法。
去印度回來只能做個代碼工人罷了。
----------------------------------------
代碼就是CODE,程序代碼啊。代碼工人就是替別人干苦力拿低工資的從事的體力活比腦力活還多的程序員。
沒有自己的演算法的編程其實是種體力活。
國內清華的軟體學院其實就很好,為什麼非要出國。
出國的話,加州大學是不錯的選擇。
Ⅳ 編程網課哪個好
近幾年少兒編程課很火,那麼,要不要讓孩子去學?和大多數媽媽一樣,一開始我也有顧慮:
枯燥乏味的編程代碼,小孩子能感興趣嗎?
會不會太難,需要家長付出多少精力輔導?
會不會培養出一個愛玩游戲的寶寶?
價格怎麼樣,性價比高不高?
市面上的課不少,哪家好一點?
坐標南京,作為一個碼農媽媽,這篇會分享比較火的幾家編程課的信息,以及我們在小火箭編程的學習經歷,希望能給您一些參考。
我一直比較重視孩子邏輯思維方面的開發和培養。
同時,我家孩子屬於慢熱、冷靜,喜歡思考的寶寶,動手能力強,常常把家裡的玩具拆開來研究。
三歲半開始上積木搭建課,很感興趣。根據孩子的特點,結合當前的編程課熱潮,就想讓孩子也試試。
一、市面上的少兒編程課大同小異,又各有特點。
這些課程幾乎都採用了圖形化編程界面以及「錄播視頻上課+班主任答疑」的教學方式,大體很相似,但互相之間又有些不同。
下面從課程形式、課程難度、編程語言、界面設計等4個方面給大家對比一下核桃編程、小碼王、西瓜創客、編程貓、小火箭。
(1)課程難度:小火箭適合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其他幾個課程更適合學齡兒童。
小火箭相對來講是簡單點,後面才進階到編程貓編程。個人看法,其他幾個課程的難度應該都差不多,西瓜創客好像是比較難一點,後期需要大人指導。
(2)課程形式:小碼王、核桃編程和小火箭趣味性更強。
編程貓是每課一個主題,每個主題之間沒有聯系,通過編程貓公仔和阿短這兩個卡通形象的對話來引導整個課程;而小碼王、核桃編程則設計了闖關模式,有連貫的主題,會感覺是在一個連續的游戲裡面,趣味性更強一些。
至於小火箭,也沒有連續的主題,但是課程視頻都挺有趣的——畢竟要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3)編程語言:小火箭以及編程貓用的是自家開發的Kitten平台,其他幾個基本上都採用了Scratch編程器。如果參加比賽要注意。
前期孩子小的時候用來啟蒙,激發興趣,無所謂。但如果後期想要參加各種編程比賽,那還是需要學習使用Scratch或者其他編程語言。
(4)界面設計:各家有所區別,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同。
西瓜創客從基礎到後期是中文向英文過渡的,所以孩子要有一定的英文基礎,否則後期操作起來會有困難。
小碼王和核桃編程的界面是中文的,積木上面有中文,可以直觀地看到各個積木的功能,但是需要孩子會認字並且理解文字內容。
小火箭的積木上沒有文字,需要孩子記住每個積木有什麼作用。當然,他們的UI設計也很合理,每個積木的作用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有人說這樣更適合不會認字的小小孩,因為他們更善於記圖形。
對比下來,我家寶寶年齡小,才四歲多,識字也不多,其他幾個課程對他來說都有點太深了,所以選擇了小火箭編程。對這個課我們總體滿意,但它也有明顯的槽點,更適合家長有時間陪上課的孩子……
二、編程這件事真的沒那麼難。和其他少兒編程課一樣,小火箭編程也盡力在用易於小孩子理解的方式教學,孩子能學會,常常很有成就感。
身邊有不少媽媽都覺得編程這件事挺難的,擔心小孩子學不會。
但其實所謂的計算機編程,也就是把一些事物之間的關系、邏輯結構,用計算機語言表達出來,使計算機能夠讀懂這些語言來完成我們需要的效果,實現一個具體的事件……
所以,少兒編程課,只要用易於小孩子接受的方式教學,就真的不難。
回正題,下面具體說說小火箭編程怎麼樣。
(1)課程流程簡單,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教學,孩子能自己上課。
課程視頻大概20分鍾。從生活場景引入本期主題,比如第一課就是從「郊外烤肉」這個場景開始的;然後視頻講解如何實現程序內容,每個積木什麼作用,整個程序有幾步;最後提出作業要求,孩子自己在編程器中完成並提交。
有問題可以通過微信咨詢老師,老師會語音、視頻解答。
至於內容,這種圖形化編程實際上是將很多功能進行了高度「密封」,一塊小小的積木整合了幾行代碼才能實現的功能,孩子像堆積木一樣完成編程過程,就能讓角色動起來,跳躍、移動、放大/縮小、顯示/消失……
無論是哪家課程方,他們都必須做成孩子能夠接受的形式和難度,所以大家真的不用擔心太難。
我們家孩子剛開始需要大人陪他上課、做作業。到後來慢慢他就可以獨立完成基本作業,只是提高作業需要我來幫助。
(當然,孩子能夠自己上課沒錯兒,但家長陪一陪,效果應該會好一些,這一點我後面再說。)
(2)課程內容生動有趣,孩子動手又動腦,完成作品會讓他成就感十足。
由於針對的是幼兒園階段的寶寶,課程設計整體以卡通化為主,卡通人物「阿短」和「編程貓」之間的互動貫穿了全部內容。卡通的風格、動畫的形式,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有趣的。
再者,上課過程就像帶領孩子拆解游戲一樣:先演示一個游戲效果,接著將游戲或事件分成幾個步驟,請孩子當設計師來完成編程過程。
比如大象愛洗澡這節課,設計包含以下步驟:
1.聲音介紹:「一隻大象吸了一鼻子水,他要幹嘛呢?」
2.大象轉頭
3.噴水洗澡
4.大象身上的落葉消失
孩子用積木一一完成這些步驟,就完成了一個編程過程。
在每節課裡面會重點提出一個與編程相關的知識點。學會了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完成一個小游戲或者小程序,對孩子來說是很有成就感的。
這樣的成就感也會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最近我們加了幼小銜接的課,變得忙起來,問孩子是否要停掉編程課,他拒絕了,說自己很喜歡這個課。
(3)資料豐富、實用,還考慮到了護眼的需求。
這個課會附帶編程知識的繪本,孩子非常喜歡,經常要求讀這幾本書,裡麵包含一些手工課、小實驗等,幫助孩子理解編程知識,還有對應的歌曲,我家孩子都會唱了。
Ⅳ 印度都有哪些大型軟體公司
fosys、薩迪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 印度軟體也走的是大力發展外包軟體,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
所以印度軟體公司的名字在世界上知道的人很少,而且也很少有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軟體。
比如WINDOS,它有很大部分就是由印度編程人員編寫的,而他們卻沒有它的產權,原因就在於微軟把它給買下了。屬於典型的外包軟體。
Ⅵ 如果按國家分,哪個國家編程最厲害
你的回答可能是:美國。確實,美國是大師級程序員的集中地,比如比爾·蓋茨、肯·湯普森(Ken Thompson,UNIX語言的奠基者、1983年圖靈獎得主之一)、丹尼斯·里奇(DennisRitchie,C語言之父)、唐納德·克努特( Donald Knuth,演算法和程序設計技術的先驅,1974年度的圖靈獎獲得者)。也有人回答是印度,印度是世界上程序員增長最快的國家,印度的軟體外包業務獨步全球。還有些人說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厲害的黑客。那到底哪個國家的程序員更厲害?有沒有一種更科學的方法來評判?計算機的本質其實就是0和1這兩個數字,數字是電腦程序的靈魂。同樣,我們也可以用一個個具體的數據,來解答上述問題。
近日,一家名為HackerRank發布了一項調查結果,揭開了世界上哪個國家程序員最厲害的答案。公開資料顯示,HackerRank成立於2012年,是一個面向程序員、黑客們的社交網路,該網站提供了各種編碼謎題、游戲病毒和現實中的編碼難題及挑戰,讓黑客們在該社區中進行交流討論、接受挑戰等。參與挑戰的人,通過其解決問題的速度和准確度獲得排名。
HackerRank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已經有150萬人參與到上述挑戰項目當中。其中得出的結果已經具有普遍意義的代表性。
HackerRank的數據顯示,中國和俄羅斯的程序員們最具天賦,兩者得分分別為100分、99.9分。雖然美國和印度參與挑戰的程序員最多,但整體排名並不高,一個在28位,一個在31位。
Ⅶ 聽人說印度的軟體世界第二,印度有啥知名的公司和軟體
Infosys、薩迪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
印度軟體也走的是大力發展外包軟體,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所以印度軟體公司的名字在世界上知道的人很少,而且也很少有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軟體。比如WINDOS,它有很大部分就是由印度編程人員編寫的,而他們卻沒有它的產權,原因就在於微軟把它給買下了。屬於典型的外包軟體。
Ⅷ 老印的軟體為什麼牛
眾所周知印度有六成人口都是文盲,但令人震驚的同時他卻還是全球軟體人才的「生產」重鎮。GDP僅為中國三分一的印度,是依靠什麼培養出全球炙手可熱的軟體工程師呢??答案就是教育。 印度教育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一套獨特的理念,在小學,老師布置大量的數學功課,學生從小習慣寫論述題,而且從中學開始,考卷很少有選擇題,即使是歷史課,印度老師評分也主要看學生如何運用史實,分析、推理是否合理,沒有標准答案。他們認識到了「創意」的競爭力。在美國的印度IT人,分析能力不但體現在「寫」上,還體現在「說」上。學生不但要培養腦袋的競爭力,還要學會吧競爭力用嘴巴「秀」出來,讓別人一目瞭然。印度高等教育的另一個高明之處是培養學生的危機感。印度未來的軟體工程師個個渴望出人頭地,夜夜挑燈苦讀,一個禮拜鑽7天書,沒有周末,這種「天將降大任」式的刻苦,磨練出學生耐勞耐磨的精神,畢業之後能勇敢面對職場上的挑戰。 印度IT科技教育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學校、產業一家親,學員與業界互動非常密切,課程與新科技的發展完全不脫節,學校傳授的也是最新的技術。這,也是矽谷貼別偏愛印度人的原因之一。 另外印度證書至上的科技教育政策,是大力扶持「產業向導」的信息科技學院,巨額資金不斷投入一所所信息科技學院大興土木,為軟體人才打造最好設備及環境,這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體制!他們希望藉助金子啊頂端的占總人數2%是我精英力量,帶動底層98%的平民走向現代化,不過此路是否可行,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印度軟體業這么牛,歸根結底還是來自政府、社會、企業的逐漸重視和支持。而國內軟體的發的速度卻遠遠不能和印度做比較,雖然當前學習的課程,教育的模式,都是在模仿著老印,卻難有創新上的飛躍。當然,這種現狀也不是我們幾句話就能夠剖析的清楚地。只是,從印度這樣重視發展軟體行業精英式教育模式上我們不難看出的是,未來全球軟體行業的市場潛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是沙特下面的石油一樣,在未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是其它國家所不能比擬的!由此看來,咱們國內的軟體人才培養制度還是任重而道遠啊!在競爭激烈的全球軟體市場中,印度在計算機軟體方面的成就越來越引起世界的矚目。據世界銀行對各國軟體出口能力的調查結果,印度軟體的出口規模、質量和成本三項綜合指數居世界首位。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五大軟體供應國之一,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計算機軟體出口大國,印度的軟體產品已遠銷世界91個國家,美國則是印度軟體產品的最大市場。競爭的優勢使印度正在成為世界軟體中心,世界許多著名的信息產業公司,如微軟、英特爾、西門子、奧瑞克公司等都在印度建立了研發基地,單在班加羅爾就有250多家外國公司。在全球軟體開發市場中,印度占據了16.7%的份額。比爾·蓋茨曾斷言:未來的軟體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日本,也不是歐洲國家,而是印度。
從一個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成為軟體出口大國,最關鍵的是印度政府的主導作用。國家的扶植,政策的傾斜,鑄就了印度目前軟體出口大國的地位。此外,把握國外市場的機會,並與本國發展戰略相結合也十分重要。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歷屆印度政府都把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尤其是發展軟體業置於優先地位,以期帶動國家整體實力的提高。印度政府深諳:一個國家軟體產業的興衰成敗,將決定她在21世紀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格局,沒有強大的軟體產業和廣泛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個國家將失去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資格。1984年,拉·甘地總理提出通過發展計算機軟體「把印度帶入21世紀」的目標,並制定了《計算機軟體出口、開發和培訓政策》。拉奧總理執政後,繼續奉行大力發展計算機產業的方針,採取了許多實際措施支持和發展計算機業,特別是計算機軟體的出口。1998年5月,印度人民黨政府上台後,瓦傑帕伊總理明確提出「要把印度建成一個名符其實的信息技術超級大國」,並相繼成立了以他本人為組長的「國家信息技術特別工作組」和信息技術部,制定了「印度信息技術行動計劃」,在稅收、貸款、投資等方面全方位採取措施,為信息技術產業提供政策支持。印度一半以上的邦政府紛紛響應,制定有關政策,力求促進本邦信息產業的發展。
由於政府的傾力支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度電子部軟體發展局每年都有一筆專用款用於開拓國際市場。電子部還經常會同駐美軟體企業聯合會和美國電子協會,在矽谷和波士頓聯合召開「印度軟體會議」,在國內外舉辦各種軟體出口方面的研討會和展覽會,就軟體的市場潛力、資料庫、價格分布結構等出口對策進行研究。1998年5月,印度政府組建了由政府、業界和學術界的傑出代表組成的國家信息技術和軟體開發特別工作組,制定了《信息技術行動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在10年內使印度成為信息技術超級大國。該計劃闡述了國家在信息基礎設施、互聯網建設、軟體開發和出口、硬體生產、電子商務、IT研究開發、人才培訓和教育等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政府對軟體實行零關稅、零流通稅和零服務稅,海外投資和采購的一攬子協議,以及銀行優惠貸款和風險投資等方面採取的一系列促進軟體出口的措施。
為鼓勵軟體出口,印度政府在稅收上對軟體產業予以扶植。政府允許出口商選擇納稅方式,免除進出口軟體的雙重賦稅,允許其保留出口收入的50%;凡軟體產品全部出口的企業,免交所得稅;外資控股可達75%—100%;允許進口計算機技術的企業資產限額從2億盧比降至100萬盧比;為提高計算機軟體的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還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關稅等。
通過興建軟體技術園區吸引外資,也極大地帶動了軟體業的發展。印度政府制定了重點開發計算機軟體的長遠戰略。從1987年起,印度電子部開始建設班加羅爾、布班內斯瓦爾和普那3個軟體技術園區,政府給每個軟體園投資5000萬盧比,並建立了相關的配套設施。如今,班加羅爾不僅成為印度的軟體之都,還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譽為世界十大矽谷之一。
為進一步發展軟體業,印度政府將軟體技術園區由南向北推進,形成全國性的軟體技術網路。印度先後建成17個軟體園區,1300多家海內外公司在這些園區注冊。印度政府為園區內的國內外軟體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條件,包括免除園內企業5年所得稅;進口計算機與相關硬體可全部免稅;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體商免徵所得稅等。
印度政府的經濟改革、優惠的產業政策、有效的管理、必要的財力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傾斜性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印度軟體業的產業化和國際化步伐。
印度軟體業成長為世界軟體市場的一支生力軍,除了得益於政府的傾力扶持外,上乘的質量、低廉的價格、嚴格的管理和訓練有素的廉價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印度軟體業的競爭力。
為了鼓勵企業按國際標准製造產品,嚴格質量標准,印度政府建立了權威的質量認證機構,並設立了軟體實驗基地。截至1999年,印度約有145家軟體企業獲得ISO9000認證。在此基礎上,絕大多數軟體公司都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設定的SEI五級作為質量認證的最終目標。目前,全世界通過SEI五級標準的信息公司只有19家,印度佔了14家。印度現有65%的軟體公司掌握和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具,如第四代語言、圖形用戶界面等。由於創業伊始就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印度軟體公司在某些領域具備了承接大的國際軟體開發項目的能力。
印度軟體的迅速發展還得益於質高量大的人力資源。印度擁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科技人才儲備庫。這些專業技術人員不僅技術過關,通曉英文,且成本相對低廉。一般來說,印度軟體人員的月工資相當於發達國家的1/10—1/5。
印度採取的是國家、企業、私人並舉,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人才方式,具體地說有三個途徑:一是依靠高等院校。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依靠聯合國及英、美、蘇、西德等國的援助,印度建立了5所世界一流的理工學院,其畢業生質量堪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媲美。如今,印度有400餘所大專院校設置了計算機專業,電子部為其中250餘所提供一定的教學經費,每年培養畢業生1萬餘人。二是依靠民辦或私營機構培訓人才。目前這類機構大約有700多家,每年取得證書的軟體人才有數萬人。三是軟體企業自身建立培訓機構。印度的信息公司特別重視培養計算機應用專家、系統分析員等。印度政府還在全國250所機構開設電腦課程,在大約3000所中學推出「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
由於軟體業在印度已成為明星產業,高級軟體編程人員和計算機工程師每月工資約為400—800美元,這對人均國民收入只有330美元的印度人來說,軟體業無疑成為誘惑力極強的職業。因此,舉國上下學習計算機的熱情空前高漲。印度已把計算機教育作為高中生的必修課,電視台還開設了針對兒童的基礎講座,針對成人的軟體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IBM、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也與印度聯合辦學,這不僅為印度提供了大量資金,更重要的是幫助印度的公司引進了國際最先進的信息技術。目前,印度每年可培養約7萬軟體技術人員,印度軟體專家的人數以每年超過50%的比率遞增。美國矽谷和華盛頓地區的信息技術人員中,有40%是印度人或印僑。美國《商業周刊》和《福布斯》雜志由衷地感嘆:「印度有著無窮無盡的技術人才儲備。」
印度政府則對人才外流表現得非常豁達和明智,認為當印度各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從美國等國家歸來時,不僅帶回了資金,帶回了印度教育經得住考驗的證明,尤其是帶回了創新者的精神。拉·甘地總理曾說過:「即使一個科學家、一個工程師或者一個醫生在50歲或60歲回到印度,我們並沒有失去他們。我們將因為他們在國外工作獲得經理職位成為富翁而高興。我們不要大驚小怪,不要把它看成人才外流,而應該把它當成智囊銀行,正在積聚利息,等著我們去提取,我們可以將其投資於印度的建設中。」現在在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國人多達30萬,1999年他們的收入多達600億美元,他們大多把賺來的錢投資印度,投資項目也多是高科技產業。
印度軟體業未來的發展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國際市場對印度軟體的需求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這使印度軟體出口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印度國內5億文盲的存在,使軟體發展缺乏強有力的國內支撐。另外,印度為留住軟體人才所需的成本在提高,成本優勢在逐漸消失,等等,業內人士據此認為,印度走向「世界信息產業大國」的道路並不平坦。
Ⅸ 印度為什麼軟體開發那麼厲害
1、印度人軟體開發上有著語言上的優勢,比較易學英文類的開發工具。
一個印度中學生把主要精力花在學軟體上就行了,沒有語言障礙。
2、由於歷史原因,印度在經濟上比較依賴歐美,經濟聯系也比較緊密。所以,歐美要搞外包,肯定會選印度。
3、印度去歐美留學的學生多,成績好,無論在歐美工作,還是在印度工作,都在學習或接收著歐美經營管理思想。為外包培養了一批先行者和管理者。
4、印度的教育體制比較靈活,為印度培養了一大批軟體開發各階段的工人
5、印度是人口大國,就業難,軟體業良性發展,吸引各種資源湧入,成就了印度軟體產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