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巴爆發大規模炮戰,具體傷亡如何
印度與巴基斯坦又在克什米爾實控線兩側開戰了,從視頻上來看,雙方都在實控線兩側對對方的陣地互射炮彈,進行炮擊,這也使得位於實控線兩側的平民房屋著火,受到嚴重損毀,平民也倉促逃走,流離失所。炮擊結束後,印度宣布這場戰爭造成了1名警察、3名邊防軍和6名印度邊境平民身亡。與此同時,巴基斯坦方面則表示,也有4名巴基斯坦平民在這場戰役中死亡,另人22人受傷。
一.印巴雙方是世仇。印巴兩國至今已發生多次戰爭,兩國的軍事實力上也不相上下,互有勝負,每次戰爭都對兩國的經濟帶來嚴重影響,也造成兩國軍人及平民的死傷,可以說是世仇。而且從目前來看,兩國的戰爭還將持續下去,一時半會不會完結。
中國一直堅持和平、溝通來處理國際爭端,因為這些問題不是靠拳頭硬就可以解決的。所以還是希望印巴兩國能夠在平等、公正地基礎上,通過溝通來處理克什米爾問題,這才是正確地處理方式。
㈡ 喀喇昆侖戰斗外軍死亡幾人
具印度非官方媒體報道為43人,包含了後來被凍死和由於惡劣醫護環境而傷重不治的23人。
印度官方公布為20人,其中三人被當場打死,17人為潰逃過程中摔死。
㈢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誰是侵略者
那片地方原本是西藏的,中國收復西藏後,認為那片領土也是中國的。然而那片領土被英國殖民過,所以印度人認為那片是印度的。
印度這個國家比較奇葩,總是搞不合作,中國建議協商解決,但是印度人認為妥協有損民主自尊心,再加上當時國際上比較認可印度,所以認為中國應該對印度表示尊重。
尼赫魯把部隊一直推進並且拒絕任何形式的談判,北京抑制抗議,但印度單方面認為中國將會害怕印度而選擇撤退。
國內高漲的民粹使得印度人認為200個印度士兵可以打敗2000個中國人,而尼赫魯到過中國,深知中國人和軍隊的紀律性,但是面對腦子著火的印度輿論也無可奈何,只能不斷執行前進策略,並且拒絕談判。
最後戰爭爆發,印度人的很多弊端紛紛暴露:師部在指揮作戰的時候,晚上居然全都在睡覺,連個哨兵都沒有,事後他們說他們睡覺的時候敵人一定也在睡覺。遇到潰退的時候,許多師部不下達撤退命令自己直接逃跑了。
戰爭的結局是印度被俘4000,是死亡3000,中國死亡700人,無一人被俘。中國撤回原控制線,並堅持以前的領土要求,這在世界上獲得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在此之前,只要中國外國發生戰爭,國際上不分青紅皂白,一致指責中國。)
印度的國際地位遭受嚴重打擊,印度是個民族自尊心很強的國家,自此以後,印度的軍隊就一直懼怕中國,也經常以中國為假想敵。
㈣ 印媒稱2名印度士兵身亡,事發時正在中印邊境修橋,是怎麼回事
《印度快報》28日最新消息稱,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有兩名印度士兵溺水身亡。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兩人死亡系「事故,與該地區目前局勢無關」。
報道稱,死者是37歲的納伊克·薩欽·維克拉姆·莫爾(Naik Sachin Vikram More),和23歲的蘭斯·納伊克·塞勒姆·汗(Lance Naik Saleem Khan)。
報道稱,這兩名溺亡士兵的家屬表示,他們被告知,兩人是該地區「橋梁建設」任務的一員。印度軍方消息人士還稱,莫爾死亡的消息是「上周四(25日)被報告的」,而汗的家人則稱,他們在上周五(26日)收到死訊。
(4)印度士兵在邊境遇襲死亡多少人擴展閱讀:
死者家屬回應:
「我們被告知(該地區)正在修一座橋梁,塞勒姆是其中一員,」汗的叔叔說,「他當時在一艘船上,但船翻了,他死了。」莫爾的家人說,他們被告知,莫爾當時跳入河中營救另外兩名士兵。在設法營救時,莫爾的頭撞到了河中的石頭,受了重傷。
報道稱,莫爾的父親告訴媒體,最後一次與兒子通話時10天前,「他向我保證他很好,讓我不用擔心。」此前,據印度媒體22日報道,印度北阿坎德省一處臨近中印邊境的橋梁被一輛運載著重型機械的卡車壓塌,卡車上的兩人身受重傷,已被送醫。印度媒體還稱,這處橋梁位於通往中印邊境的達帕-米勒姆路上。
㈤ 1962年中印死多少人
A 1962年中印戰爭
一、中方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
1、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
2、俘虜: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3、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二、中方損失
1、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2、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三、戰爭背景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界全長約171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
1、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
2、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
3、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
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㈥ 中印戰爭殺死多少印軍
中印戰爭印軍死亡人數約為4900多人。
一、詳情:
1962年的中印戰爭死亡人數一共有將近5500多人,其中印軍死亡人數約為4900多人。死者中級別最高的是第二十二旅旅長。中方邊防部隊陣亡了722人,包括82為軍官,640名兵士。中印戰場是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域,這里不僅人煙稀少,且環境比較的艱苦。基本沒什麼居住,所以這次戰役中平民的傷亡情況能夠忽略不計。中國在中印戰爭中殲滅了敵軍三個旅,還重創敵軍三個旅。
二、緣由:
中印戰爭:指的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場戰爭,戰爭發生在藏南邊境,起因是因為當時解放軍進入藏區後,與印度發生了領土問題。達賴逃亡印度尋求庇護,隨後中印關系破裂。破裂後,兩國關系緊張,產生了一連串的沖突事件,最終印度出兵開始了這場戰役。
三、主力:
戰場戰役的主力部隊是陸軍,中印雙方的海空軍都沒有參戰。
㈦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印度傷亡人數是多少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印度傷亡人數是二十人。
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020年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
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7)印度士兵在邊境遇襲死亡多少人擴展閱讀:
2020年6月1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再次向印方闡明中方嚴正立場,要求印方對此開展徹底調查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嚴懲肇事責任人,嚴格管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挑釁性舉動,確保此類事件不得再發生。
並盡快召開第二次軍長級會晤,解決現地相關事宜。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並根據兩國迄今達成的協議,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㈧ 三名印軍死亡,死亡原因是什麼這對軍隊將產生什麼影響
中國與印度在加勒萬河谷沖突,雙方都有不少的損失。但我認為導致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主要在於印方,希望印方不要把中國的剋制當作懦弱,也不要在中國面前驕傲自大。中國本心不想與印度發生沖突,但不是害怕沖突,而且也希望印度不要忘記歷史教訓,要有明智之舉,還要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如果印度執意要在邊境地區挑起更大的事端,那麼對於印度地區不會有任何的好處,希望印方可以保持自知之明,不要一直挑戰中方的底線。
㈨ 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在邊境地區再次交火傷亡情況如何
1月19日早上,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在邊境地區再次交火,造成印方至少2人死亡,4人受傷,巴基方傷亡情況暫時不知。
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系處稱,17日開始的交火由印軍挑起,造成巴方2位女性平民死亡,另有包括3名女性在內的5位平民受傷。在交火過後,克什米爾地區學校緊急宣布停課,但沒有進行人員疏散。
而就在幾天前,印巴軍隊於15日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也發生交火。印軍稱交火致巴軍7死4傷,不過巴基斯坦軍方發表聲明稱,巴基斯坦軍隊當天正在維護通信線路時,遭到印軍重型迫擊炮攻擊,隨後對印軍予以回擊,有4名巴軍在交火中死亡,印方3名士兵死亡另有數人受傷。
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的交火事件在克什米爾地區時有發生。據《印度斯坦時報》早前報道,印度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7年3月,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共發生了69820次交火事件,共造成14000名平民,5000名印度安全人員和22000名巴基斯坦武裝人員傷亡。
盡管印巴軍方2017年11月曾達成一致,同意必須恢復2003年停火協議的「精神」以保護無辜平民,但雙方仍然沿實際控制線頻繁發生交火。
印度內政部長拉傑納特·辛格早在去年8月曾表示,印度將在2022年之前解決克什米爾爭端。印度總理莫迪也曾表示,不能靠子彈和詛咒,而是要靠「擁抱」來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而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巴傑瓦也曾表示,巴基斯坦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與和平的關系,但「孤掌難鳴」。據了解,巴傑瓦於當地時間10月11日,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卡拉奇(Karachi)的一場研討會上發表講話稱,巴基斯坦邊境依然面臨著諸多變動因素,因此,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良好的雙邊關系。
㈩ 一九六二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雙方傷亡人數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
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歷史影響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中國邊防部隊在特殊高原地區進行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反侵略作戰。戰區自然環境惡劣,部隊機動、指揮、協同不便;交通線長,運輸補給困難。中央軍委靈活運用軍事、政治、外交手段,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爭的主動。
反擊作戰部隊克服高原、嚴寒、山高、谷深的困難,大膽運用穿插迂迴,分割包圍戰術手段,發揚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勝利地完成了作戰任務,保衛了國家領土主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