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印度電腦軟體行業處於世界前列
印度的軟體發展始於1990年,只用了不到十年,印度的軟體發展就飛躍至世界領先地位。印度的軟體行業主要集中在南部城市,班加羅爾是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5大城市,人口約650萬人。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來,這座首府城市已經逐漸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成為印度軟體的中心,俗稱「印度矽谷」。
全球有5000多家的科技公司從事軟體開發,軟體評級公司將他們分別排位從1等到5等。目前全世界能達到5等的公司不足百家,其中有半數在印度,而這其中就有30多家屬於班加羅爾這座城市。
2. 印度的IT業為什麼這么發達
印度的IT業所謂發達,無非是是指他的外包產業,這種產業就是給人當藍領,不過他們主要的客戶是歐美,所以接觸的東西,比國內做日本要多些,而且這邊做.net相當多,而且因為日積月累,印度軟體經驗已經打到很不錯的層次了,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借用軟體服務積累的成本大量開展其他義務了,而且在印度到處可見招聘10年,20年開發經驗的,人員,而且從業人員待遇好,我認識個印度人在oracle,工資換成人民幣一個月5000,每天早上11點出門上班,下午3點多就回來了,業務很忙的時候也就是到5,6點。而且印度公司是24小時運營的。不過做外包的公司還是比較辛苦。最關鍵的是印度人對技術人員不排擠,在印度軟體工程師,搞技術的地位很高。這點是印度軟體行業能夠做長的關鍵之一。
印度也很幸運,這次經濟危機沒怎麼影響印度的業務。
不過印度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創新問題,現在印度只給別人打工,自己的產品很少,這已經成為印度軟體業一個巨大的瓶頸了。
而且由於國情關系,在印度開公司簡單,做大很難,很難,各種隱性成本,和國家政策導致的原因。很多公司還停留在小規模,其他工業也是這樣,所以軟體普及很難,國內市場很低迷,政府又沒錢,所以現在依賴外國的業務比較大。整個國家的產業鏈不健全,所以就阻礙了,軟體業的發展。這點就不如中國了,比如中國某個城市公安局監控系統就要花幾千萬。印度公立銀行的條件還不如國內10年前的。
不過論規模,國內的企業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第3大軟體公司wipro現在已經有126490員工截止到2011年6月,最大的TCS已經達到200000人啦!!!就營業額來說wipro在2011第一季度是1.4bn,14億美元一個季度。
wipro已經有很多其他業務了,比如基建、照明,TCS所屬的Tata集團跟不用說,印度到處都是tata產品,從汽車到礦泉水。
這些東西都是外包產業所帶來的收入,真正自主研發,類似騰訊,網路、淘寶這樣的企業還是很少。這些行業在印度還是被谷歌,雅虎,ebay所壟斷。
3. 印度的IT業非常發達,為什麼
探尋印度軟體產業迅速崛起的奧秘,你會發現起著巨大推動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術因素」。 政策幾乎任何產業的興衰都與政策的引導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系。1984年,拉吉夫·甘地執政伊始,印度政府就把計算機的開發當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因此而被人戲稱為「計算機總理」。拉奧總理執政後,政府又採取了許多新辦法支持發展信息產業,特別是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比如:免除進入高科技園區的公司進出口軟體的雙重賦稅,允許外商控股100%,免徵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體商的所得稅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還組建了「國家信息技術特別工作組」,由國家總理任組長,制訂了「印度信息技術行動計劃」,在稅收、貸款、投資等方面全方位採取措施,為信息技術產業提供政策支持。教育說實話,印度的基礎教育讓人不敢恭維,但他們的高等教育卻在發展中國家中非常突出。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可謂是有識之士。他從50年代起就按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樣子,在全國陸續建起了6個「印度理工學院」(IIT)。今天,正是這些學院的畢業生支撐著信息技術產業大廈。 印度的計算機教育從小抓起。現在,印度全國2500多所中學開設了電腦課,400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及電腦軟體專業。據說,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體教育設施,全國每年都有25萬人接受信息技術培訓。 語言幾乎人人懂英語是印度發展信息產業上的獨有優勢,使得印度人在開發研製軟體上如魚得水,沒有任何語言障礙,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開發的速度。 成本曾有人測算,印度編程人員的工資只有發達國家的1/8到1/5,這就使許多發達國家紛紛把軟體的設計等工程交給數學天分很高而工資卻相對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觀上帶動了印度軟體業的發展。中國歷來是勞動力成本不高的國度,按理說這方面的優勢很強。但不能不看到,近年來情況已經有所變化,有些地方投資成本不高的優勢開始減弱。比如,有些外商卻步不前的原因是,中國的通信費用過高,如果在中國投資辦企業,通信成本首先就佔去了一大塊,算下來,還不如在本國經營上算。揪錯┆評論1┆舉報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4. 為什麼印度的IT 和醫葯比中國還發達
不要小看了印度。在我們一貫的印象當中,印度就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印度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中國,有的更是遙遙領先,值得我們學習。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的電影產業,IT和醫葯研發。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印度的醫葯研發。印度的仿製葯全球聞名,廣受好評。不但價格極其便宜,而且療效與原版葯沒有一丁點的差別。不要以為仿製葯物很容易,仿製葯雖然比原研葯要容易一點,但研發的過程同樣充滿著艱辛和探索。而印度強悍的醫葯研發技術為仿製葯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那為什麼印度的醫葯產業如此發達,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重視,努力和勇氣。提起仿製葯,就要提到印度的葯物強制許可制度,這個制度可謂全球聞名,對那些西方國家的醫葯研發巨頭來說,這個制度簡直臭名昭著,深惡痛絕。但對待那些渴望活下的貧窮的人們,卻是光明,是希望。印度政府曾經因為這個制度,跟西方很多醫葯研發巨頭對簿公堂,但為了本國公民的生存權,印度政府不惜充當「無賴」,不顧本國的國際形象,也要讓民眾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確實非常讓人肅然起敬,讓人敬佩不已。除了印度政府,還有一個印度的國家機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印度的最高聯邦法院,只要有西方醫葯研發巨頭起訴印度政府,聯邦法院絕對會讓它敗訴,法院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所以,雖然此類國家行為並不是很光彩,但,確實非常讓人敬佩且尊敬。
5. 印度那麼窮,為什麼技術那麼的發達尤其是IT產業。。。
一,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處於閉關鎖國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軟體之父」柯理卻把軟體概念引入印度。70年代,許多國家、企業集中精力開發電腦硬體,對於軟體,當時人們認為是附加的、免費的而且不能獲利的。但是,柯理認為軟體具有巨大的無形價值,「軟硬體是一體的,硬體達到某種規模之後,軟體勢必有大量需求。」同時,柯理發現開發硬體需要基礎設施和資本,而印度沒有足夠的條件來開展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因此,印度的貧窮迫使它不得不從事軟體開發,因為印度人「有優秀的數學頭腦,絕對可以編寫出最好的軟體。」根據《開啟印度信息革命》一書的介紹,當時印度全國電腦不超過20部。今天,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印度開始以軟體開發作為國家的支撐產業時——的艱辛狀況。
第二,印度的落後體制與先進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我們都知道,印度仍然處於僵化落後的管理體制下,正如旅行文學大師奈波爾所描寫的,「官僚體制與種性制度共同交織成的幽暗國度」。可以說,印度軟體業的發展是不斷地突破僵化管理體制的歷程,比如柯理游說政府解除電腦硬體進口的管制。1991年印度軟體協會主席米塔鍥而不舍,登門16次,才與財政部長會面半小時,為軟體業爭取到租稅優惠。這種不斷的碰撞,終於使政府意識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反過來政府傾力扶持軟體業,1999年印度成立了IT產業部,當年有16個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個省成立專職工作小組或委員會。事實證明,這些機構不是擺設,而是印度軟體業發展實實在在的引擎。
第三,兩極分化下催生軟體王國。印度的兩極分化有目共睹,去過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樓的下面,成群結隊的乞丐肆無忌憚地乞討,甚至搶奪遊人的提包。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帕茲所形容的:印度充滿「兩極化對照形成的歧異」。因此,國內許多IT名流據此認為印度的「軟體大國」地位不足掛齒。
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時它有41萬軟體技術人員,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印度全國有1832個教育性科研機構和理工學院,每年大約培養7萬個計算機軟體專業人員。如今在美國,1/3的軟體工程師是印度人,有25萬人深入矽谷,這足以讓世人吃驚。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帶動98%的平民。難怪比爾·蓋茨在第一次訪問印度後,就斷言:在未來幾年中,「印度有希望成為一個軟體超級大國」。盡管文盲、人口與貧窮仍然是印度當前的三大難題,而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在2008年造就「百萬軟體人才」。
第四,軟體業的外銷策略的成功應用是印度軟體業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印度發展軟體業主要有兩種外銷策略,第一種是所謂的「到岸服務」,即由印度軟體公司外派工程師,駐扎在國外客戶處,完成設計;第二種是所謂的「離岸服務」,即在印度完成軟體程序開發,傳輸到客戶端進行測試、安裝。這兩種業務分別佔印度軟體產值的57%和35%。換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製式的軟體服務,有品牌的套裝軟體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有人稱印度的軟體業模式是「軟體代工」,類似我國沿海地區發展的加工業。
當然,看到印度軟體業奇跡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正視印度軟體業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產業鏈無法形成;過於依賴產業導向的教育,導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機構的低效率;各邦之間在推動軟體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惡性競爭,導致資源浪費;以及其他深層的社會問題。我們呼喚中國的「柯理」,我們不希望我們今天所說的IT,僅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軟體業總產值為2000萬美元,1999年達到40億美元,絕大部分是出口,成為全球第二大軟體出口國。
據麥肯錫預測,印度IT服務業在未來五年將增長五倍,年出口額超過500億美元。目前印度的軟體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超過了印度全國出口總額的20%,在全印度GDP份額超過了2%。
印度有一批大型軟體公司,前四名分別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這些公司規模都超過萬人。TCS是印度頭號財團Tata下屬的咨詢公司,財團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Infosys於199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強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對集權的公司,創始人阿芝姆·普萊姆傑擁有超過八成的股份,普萊姆傑也成為印度首富;Satyam是它們中第一個在中國投資的。
「四大金剛」在中國落戶,還處於觀望狀態,投資也不大,像Infosys在華投資尚未定案,不過另外兩家來自印度的NIIT(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和APTECH卻幾乎壟斷了中國的IT長期培訓市場。NIIT成立於1981年,是全球惟一教材開發達到CMM 5級的教育機構。這兩家公司用類似於培訓中國廚師的方法培訓軟體工程師:招生、培訓,直到學生畢業、找到工作,兩家公司的學費也一樣:1.8萬元。
在軟體開發和出口創匯方面,印度與中國相比處於絕對優勢,而在基礎的IT培訓方面,印度人更是殺到了中國家門口來。目前,中國的IT企業只有華為在印度有一家規模不大的軟體公司,該公司甚至因為被誣陷「為塔利班編寫軟體」而被印度政府調查,事實證明純屬莫須有。
分析一下印度軟體模式的成功因素,關鍵在於引進CMM認證,CMM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學會搞的一套軟體工程標准,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共分五級,印度人對此標准異常熱心,全球獲得CMM5認證的軟體公司不過幾十家,印度佔了60%以上。
前兩年,一批中國軟體企業老總去印度考察一番,回國後掀起了一股CMM初級認證熱潮,很多中國人對CMM認證也不以為然,但有一點無法迴避,那就是CMM是硬文憑、是護照,沒有它,連軟體國際市場的門都難以邁入,它實際上也是美國標准。
不過,印度模式是處於全球軟體業價值鏈的最底層,在孟加拉的女工為沃爾瑪的血汗工廠努力工作時,班加羅爾的程序員們也在為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軟體訂單埋頭苦幹。這些訂單可能已經被倒手好幾次,利潤被層層盤剝,而且這種代工受美國經濟影響很大,一旦美國經濟不景氣,班加羅爾的工程師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所以,對西方列強而言,班加羅爾是軟體業的血汗工廠,而中國連成為「血汗工廠」都很艱難,因為中國的軟體業是一盤散沙,各有各的標准,標准太多則造成沒有標準的現實局面,照搬CMM是一條路子,但不妨換個思路,能不能制訂中國自己的軟體業標准?畢竟中國是21世紀最大的市場。
6. 印度那麼貧窮,為什麼IT業卻很發達,程序員數量也比其它國家多
印度嚴格來說也並不算是特別貧窮落後,只不過他們存在一定的社會問題,但是他們的it業發展速度確實非常快,而且有很多的it人才精英,他們培養的模式和我們國內有所不同,在他們看來it業是一項特別值得扶持的,並且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我們國家的it產業之所以沒有快速的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最大的語言障礙,我們是中文也只是漢字,漢字是象形文字和英文是兩個體系的東西,想要能夠變成最基本的,你要先把英語學明白,而大多數學生就算是大學畢業了,英語都沒學明白,所以說想做一個程序員還是比較困難的。
7. Windows7這么多毛病,為什麼印度人還留著
更多的是人們已經適應了XP的操作方式,這個是Win8失敗的原因所在,操作方式太過奇葩,使得一些人不大習慣這樣的方式,寧可留在XP或者Win7也不吃螃蟹。
至於Vista,這個可以說是一代失敗的產品,但就是Vista的失敗才奠定了Win7的成功。
再者就是Win10,Win10到了今天已經出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該適應的也適應了,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更願意留在Win7呢?我認為原因有下:
1、更喜歡Win7操作方式——不管怎麼說,Win10在操作方式上面仍然有不小的改動,這些改動會讓一些比較死板的人不習慣,寧可留在老系統也不升級新系統。
2、Win7的兼容性相對來說,是目前最好的,Win10出了將近一年,因為可以免費升級,所以發展得很快,但兼容性方面還沒有到達超越Win7的地步。
3、懶得換——有些人就是不想換Win10,也懶得適應這個系統,有些時候微軟自帶的更新會時不時自動下載Win10(不管Win10黨承認不承認,這個是事實,除非你關閉Windows Update,完全設定為不更新,否則始終會自動更新的,然而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關閉這個,Win10用戶增長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個),拉慢了網速,所以有些人就索性吧Windows Update給關閉了(反正我電腦又沒有什麼,不裝你個補丁會屎哦),也懶得去動手升級Win10了。
4、逆反心理——我本人就是因為這個所以不升級Win10的,前面有說到,Windows Update會在你沒有發現的情況下自動下載Win10的升級包,然後自動幫你安裝,我之前是睡前把電腦開著刷游戲任務,睡醒以後看到的是win10的歡迎語。。。還有一種人也是逆反心理,就是對抗Win10黨,在網上有很多Win10黨在炫耀自己用的系統,更有甚者說XP用戶是窮,買不起硬體升不起系統,Win7用戶傻,有免費的新系統不用用那個年齡差不多7歲的老系統,這樣的話會有一些人不爽,原本想好准備升級的了,被你這么一說,我就不升!
5、硬體跟不上的用戶——不得不說,確實有些人的硬體跑Win7都非常吃力,但仍然勉強可以運行,這樣的用戶並不是Win10黨口中說的窮,而是覺得沒有必要,因為他們認為目前的這個電腦的配置已經夠用的了,花錢去升級硬體完全沒有必要,畢竟我有錢,但我不任性。
最後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吧——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微軟正在加大對盜版系統(特別針對Win7和Win8)的打擊力度。微軟作為一家盈利性的公司,為什麼會把新的所謂目前最好的系統免費讓全世界的人使用,但卻打擊那些用了很久而且他們口中所說的很LOW的系統呢?這裡面絕不是覺得自己的知識成果被奪去那麼簡單。後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無人知曉,但若是微軟真的把盜版系統趕盡殺絕了,然後突然Win10來個回馬槍的收費,那當時貪圖免費,貪圖新鮮的人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8. 印度為什麼軟體開發那麼厲害
1、印度人軟體開發上有著語言上的優勢,比較易學英文類的開發工具。
一個印度中學生把主要精力花在學軟體上就行了,沒有語言障礙。
2、由於歷史原因,印度在經濟上比較依賴歐美,經濟聯系也比較緊密。所以,歐美要搞外包,肯定會選印度。
3、印度去歐美留學的學生多,成績好,無論在歐美工作,還是在印度工作,都在學習或接收著歐美經營管理思想。為外包培養了一批先行者和管理者。
4、印度的教育體制比較靈活,為印度培養了一大批軟體開發各階段的工人
5、印度是人口大國,就業難,軟體業良性發展,吸引各種資源湧入,成就了印度軟體產業規模。
9. 印度對於計算機方面實力如何
說起印度,大家可能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就是不發達,“臟、亂、差”,其實不然,印度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均衡的國家,簡言之就是富的人非常富,窮的人也是非常窮,生活條件就很差,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很多很雜,有人信仰喝牛尿可以包治百病,所以經常會看到街上有牛在亂逛,還經常在湄公河聚眾洗澡,因此印度給大家的印象就不是很好了。但是印度人的智商很高,在很多方面的造就還是很高的,比如印度在計算機方面的實力在世界上就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印度是屬於發展中國家,但印度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在世界上處於中等地位,而且在計算機方面的實力是非常強的,印度近年來在各個方面都有快速發展。
10. 為何印度的it行業能夠領先世界
第一,印度人數學好,這個是公認的,阿拉伯數字就是印度人發明的,他們對數字有天分。 第二,印度人英文好,因為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地,而且印度沒有統一的語言,現在他們的官方語言還是英語,所以便於更西方交流。 第三,印度人重視,相對於中國重視發展工業,印度人更注重這種高附加值的產業,當然,跟他們基礎設施差、外資比較少也有關系。但是印度的軟體產業的確是越來越牛,幾乎是僅次於美國! 以上幾點決定了印度的IT發展迅速。對中國影響並不大,因為在這塊雙方沒有什麼競爭。中國的重點是發展硬體,軟體這塊一直很弱,所以聯想四處收購硬體。而印度是做軟體的,某種程度上來說,雙方還十分互補。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