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模式的特色體現在什麼

印度模式的特色體現在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2 07:44:17

① 印度風格室內設計有什麼特點

印度風格室內設計有什麼特點
1)、印度風格的華麗基本都是靠軟裝飾來營造
2)、木材木質較硬,成為了印度風家庭裝修的常備風格。
3)、印度風格就像印度宗教一樣,可以自如與印度傢具搭配、印度傢具特色。
4)、包銅和錯銅工藝是印度傢具的特點。
5)、印度風格善於使用色彩,有主有次,代表了一種氛圍,本土特色。
6)、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裝修有艷麗色彩、繁復線條等特點。不過印度家居的絢爛和華麗全靠軟裝飾來體現,印度傢具尺寸普遍不大。
室內裝飾設計風格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地域特色作依據,通過各種設計元素來營造一種特有的裝飾風格,隨著設計師根據市場規律總結而提出的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風格的體現多在軟裝上來體現。

② 印度文化各方面都有哪些特色

印度文化為三方面內容即以宗教為中心,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和以詩代史三方面
1.以宗教為中心
印度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都以宗教為中心,其表現形式和內容也都與宗教有關,連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為此,世界學術界在研討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宗教,宗教融於印度文化之中,無宗教就不成其為印度文化。
在學術界也有人稱印度的某些文學作品為純宗教文學作品。世人熟知的《五卷書》這部聞名全球的寓言故事集,也是宗教人士為後代創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宗教的情感,宣揚的是宗教精神。
印度偉大的民族英雄—聖雄甘地,在領導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巾,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也源於印度宗教思想的仁愛主義,他是從印度教的「堅持真理」、「戒殺」和「自製」的信條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聖雄甘地堅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終將使本質上熱愛主義的英國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錯誤。甘地始終認為,「政治上一旦失去宗教也就失去了靈魂」。他運用宗教學說鼓動人民參加反英運動。這種山宗教思想激發起來的愛國熱情,犧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無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國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獨立。
2.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
我們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現代戲劇,電影和音樂舞蹈等劇本,不難發現—個規律,即大多以大田圓結尾。而從內容上分析都貫穿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的思想, 其中不時反映出仁愛互助的精神。實際上這是由於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響。所以在國內學術界也不乏有人認為印度戲劇、電影,音樂、舞蹈中的六團圓結局是佛教從修養上強調了現實生活中的宗教實踐,它不同於基督教僅勸導人們消極地等待死後靈魂升天的悲觀主義,而是注重精學勤修。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實際上,佛教這一思想的產生,是在與婆羅門教森嚴的種姓制度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雖然,婆羅門教不設廟宇,不拜偶像,但是都派生出私人日常生活到國王即位的一套非常繁瑣的理論和祭神儀式,婆羅門祭司被稱為「人間之神」,是知識的壟斷者和人間生活的指導者。他們是人上之人,為第一種姓,其餘的則為第二、三、四種姓,種姓的高低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和在社會上的地位。公元前6世紀,作為國王和武土的第二種姓剎帝利的力量不斷強大,第三種姓吠舍也在商業活動中掌握了大量的財富,作為第四種姓的首陀羅和排除在種姓之外的奴隸-賤民,他們都對婆羅門傲慢和不勞而獲強烈不滿,反對婆羅門維護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佛教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佛祖釋迦牟尼反對婆羅門的種性制度,強調梵我不二,苦身修行。主張四姓平等,取消種姓制度,佛教便由此興盛起來。特別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偶導下,佛教發展到了極盛時期。由於佛教的興盛與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受佛教影響的文化繁榮起來。無淪是在政治、哲學、文學,藝術、雕刻、音樂,舞蹈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卷土重來的印度教(亦稱作新婆羅門教),它也或多或少地繼承了佛教的宗旨。雖然它恢復了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但是,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點,它已無法改變,只能保持現狀或任其發展下去。佛教的哲學,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仁愛犧牲精神,因果關系,超脫苦修。樂於施捨,印度教也加以吸取。所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若要研究印度文化,必須重視研究佛教文化對印度文化的貢獻和影響。
3.以詩代史
印度文化另一個特點是以詩代少,眾所周知,印度人至今尚未寫出—部完整的屬於全印度人民的歷史書,目前印度最權威的歷史書是《高級印度史》, 由R·C·與字達、H.C·賴喬杜里和卡利金爾·達塔合著。但是,從全面整體的觀念來考這本書,也還不是屬於全印度的歷史書,況且史料尚缺乏,有不少是以傳說和神話為依據的,有些地方也沒有經過嚴格的考證。那麼,印度為何寫不山一本完整的屬於自己的歷史書呢?這與古印度人善於以詩代史有關,由於印度獨特的氣侯和地理環境,古印度人富於幻想,愛作詩,他們往往把古代歷史上的大事記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編,並與豐富多彩的神話故事混在一起,寫成一本本長詩加以傳頌。天長臼久,致使後人分不消哪是詩哪是史了。印度最為著名的兩人史詩《羅摩衍耶》和《摩訶婆羅多》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為此, 世界學術界稱這兩部文學巨著是印度的古代史書。經過學術界多年的考證,《羅摩衍那》產生於印度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階段,詩中描寫的人與事都是那時代的人與事。例如,「詩中宣揚的道德教條,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東西,羅摩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他持以為生的是農業, 而羅波那則代表沒落奴隸主,他以吃內為生,進行游牧活動。從民族矛盾來看,羅摩皮膚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羅波那,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羅剎,實際上是一個婆羅門,他是外來雅利安人的代表。整個一部《羅摩衍耶》歌頌的是新興地卞階級,而通過一夫一妻制, 強調女子的貞節, 表現了作者對王位繼承的純潔性的關心」。《摩訶婆羅多》這部世界—上最長的詩,實際上是把寫古印度王國(相當於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紛爭的史實,那個時代正是印度次大陸上林立著為數眾多的小王國,大小王國為了稱雄一方,你征我戰。所以,國內外學者都認為, 《摩訶婆羅多》不是一部單純的史詩,它反映了古印度很長一個時期內的社會心活和思想面貌。詩里不但有那個時代的人與事的傳說,還有印度教的教規和法典, 以及古印度哲學思想流派形成的記載;另外,詩中還有治國之道, 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風俗等也佔了相當大的篇幅。所以,印度學術界亦稱《摩訶婆羅多》是古印度的—部網路全書。

③ 印度特色有哪些呢

印度特色有如下:

1、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自古以來的飲食風俗,距今傳承了上千年,很多人認為手抓飯不文明,但這只是印度人的傳統習慣,就像美國人喜歡用刀叉,中國人習慣用筷子一樣。印度手抓飯的主要食材是大米、羊肉、牛肉和胡蘿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④ 印度經濟結構的特徵

印度經濟結構不均衡
在「全球經濟失衡」成為熱門話題的背景下,近年來國內外有頗多人認為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多,這是印度經濟相對於中國經濟的一大優勢。

此說流傳之廣,以至於美聯儲主席伯南克2006年12月15日借來華參加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之機到中國社科院演講時,也不忘向中國聽眾推銷印度模式,要求中國「以印為師」擴大消費:「今天中國的GDP約有一半貢獻給了投資和為世界其他國家生產凈出口,僅有剩下的一半可用於消費,去年中國的消費僅佔GDP的38%,但2004年印度的居民消費佔到其GDP的60%。」

印度官方聲稱,印度擁有3億中產階層,這種說法也被中國某些學者用作論據抨擊中國經濟社會的「缺陷」。

然而,且不提儲蓄和投資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具備較強的積累和投資能力方能趕超發達國家,也不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經常項目順差是一國宏觀經濟穩定的關鍵要素之一,鑒於印度社會存在的極度絕對貧困和社會不公,印度自誇的內需主導經濟增長模式成色幾何?究竟能否與中國相比?殊堪質疑。

貧困人口

印度貧困人口比重2000年仍高達28.6%,是中國1998年同一指標(4.6%)的6.2倍,也明顯高於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鄰國斯里蘭卡,其中鄉村貧困人口比重為30.2%,城市貧困人口比重為24.7%。

印度首富、印度最大上市公司信實工業(Reliance Instries)老闆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2007年便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4名,以前居住在孟買14層私宅「海風」猶嫌不足,又斥巨資為自己建造173米高私宅「安蒂拉」,總樓層面積超過法國凡爾賽宮,僕人多達600多名。

與此相對應,根據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貧部專門負責調查全國城市貧民窟人口的專家委員會調查,2001年印度全國城市貧民窟人口為7526萬人,到2011年底預計將達9306萬人,10年增加1780萬人,其中,首都新德里貧民窟人口將達316萬人,比2001年增加85萬人;全國金融中心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貧民窟人口將達1815萬人,居全國各邦之首。

絕對貧困和收入分配失衡已經嚴重損害了印度大眾的基本生存條件。2006年,印度全部人口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而且,越南、奈及利亞等國雖然貧困人口比重高於印度,但全部人口營養不良發生率低於印度,充分暴露了印度在收入分配、社會公正和維護國民基本生活方面的缺陷。

由於以下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上述貧困、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人口營養不良狀況難以發生重大改善:其一是印度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但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 2002~2007年農業年均增長率僅有2.5%,2009/2010財年增長率更只有0.2%。

其二是土改不深入徹底,土地佔有關系仍然嚴重不平等,不僅妨礙農村和農業生產發展,更直接嚴重損害改善收入分配、社會公正和維護國民基本生活。須知每一個大地主必然對應著一批無地農民,而「無地則反」是農業社會的規律。

中產階層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層標準的制定和發布者,其發布的標準是: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即算是中產階層家庭。按此標准衡量,2001年印度已有6000萬個家庭躍升為中產階層家庭,以一家五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層3億人。

按200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1元約合5.6482印度盧比,五口之家年均稅後收入5975~26557元便可算中產階層家庭,換言之,人均稅後年收入達到人民幣1195元即可算作印度中產階層家庭。而在2001年同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59.6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2366.4元,若按印度標准衡量,估計中國95%以上的居民都可算作中產階層了。到200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5780.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4760.6元。

測度亞太區域中產階層的統一標准中影響較大的是亞洲開發銀行2010年度《亞太關鍵指標》(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Pacific)報告擬定的亞太地區中產階層(middle class)標准,該報告將亞太區域中產階層界定為日均消費2~20美元(按2005年購買力平價折算)者。根據該機構計算,2005年中國人口62.68%列入這一群體,印度這一群體僅占總人口的25.05%,與烏茲別克、寮國、尼泊爾、孟加拉國名列該機構測算的亞太區域21國中中產階層人口比重最低的五國。

進一步考察按這個標准測算的中產階層內部構成,中國的構成也優於印度。與中國相比,無論是按照絕對人數、占總人口比重,還是佔中產階層總人數比重衡量,印度中產階層都是劃入中下(日均消費2~4美元)階層者多,劃入「中中」(日均消費4~10美元)和「中上」(日均消費10~20美元)階層者少。

收入水平過低極大地限制了印度居民的消費能力,使之無法為很大一部分(即使不是絕大部分)現代製造業產品提供足夠規模的消費市場。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2006年中國人均住戶最終消費支出為651美元,印度為374美元,相當於中國的57%;世界平均為3486美元(2005年數據),低收入國家為279美元,高收入國家為17238美元。

按照亞行測算,就作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最重要消費者群體的中產階層而言,2005年中印這兩個群體按購買力平價折算的消費額分別為6412.5億美元和1724.6億美元。

正是依靠較高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不僅絕對規模大大高於印度,增長率也很快。

收入分配

從現有統計數據看,中國基尼系數高於印度,2004年中印兩國基尼系數分別為0.47和0.37。按國際標准衡量,印度基尼系數落在0.3~0.4的收入分配相對合理區間,中國基尼系數落在超過0.4的收入分配顯著失衡區間。2006年,中國基尼系數進一步提高到0.496,2007年略有下降至0.48,仍然處於收入分配顯著失衡的高位。

但鑒於印度政府體系從來不以精幹高效而著稱,現實生活中的眾多明顯跡象令人不能不懷疑印度收入分配是否果真比中國更公平。

以富豪人數及其資產而論,中國經濟總量倍於印度,但中國億萬富豪人數直到2009年才超過印度,億萬富豪群體資產總值2009年仍然少於印度,中國首富資產更只有印度首富的1/5。

《福布斯》富豪榜顯示,2009年中國億萬富豪人數從24位增至79位,印度則從27位增至52位;中國富豪榜前100名資產凈值由上年的894億美元增至1700億美元,印度前100名富豪凈資產總和則有2760億美元,增幅逾50%。中國首富王傳福凈資產為58億美元,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凈資產則高達320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同樣多的消費支出,中國消費支出對國內產業的拉動效果要高於印度。

⑤ 印度的特色有哪些

1、語言多樣

印度語言多樣性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與之匹敵的,雖說這一說法還存在爭議。印度1961年審查時共列出1652種語言,但其中有些只是更多地作為方言使用,還有一些語言自那以後就基本退出歷史舞台了。

2、大城市多

在印度的城市貧民窟,找水可是一項挑戰。世界十大城市中,僅印度就佔三個,中國也才有兩個。據聯合國資料顯示,印度德里是現今世界上第二大城市聚集區,孟買和加爾各答分別排名第七和第十。如今,德里及其鄰近的城市腹地總人口已超過2265萬,僅次於東京。

3、人口密集

據專家預測,印度人口總數在本世紀60年代將達到頂峰,並有望於2028年超越中國。聯合國數據顯示,印度人口或將在未來14年內趕超中國,屆時人口總數將達到14.5億,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於許多印度人而言,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將是一項值得驕傲的成就,意味著在與中國抗衡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4、選民多

每個選民的手指上都有一個的特殊墨水記號以保證一人一票。印度一直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詡(中國的選民則不能直接選舉國家元首),據統計在2009年議會大選中共有4.17037606億選民參加投票,出席率略低於60%。

5、芒果產量豐富

印度的芒果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0%。印度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芒果生產國,同時也擁有世界最大的芒果消費市場。對於很多人來說,在炎炎夏日裡,看到樹上顆顆碩大的芒果,實乃使人心曠神怡之事,官方稱芒果是印度的國果。

⑥ 世界各國的旅遊發展模式有哪些類型

一是旅遊資源條件好,靠近主要客源國,但經濟單一,以旅遊業為主體。二是旅遊行政管理機構地位高,許可權較大。三是外國公司在旅遊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三、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比較
首先,從旅遊學的角度比較。不同的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表現為不同旅遊類別發展先後順序上的差異。
其次,從經濟學的角度比較,由市場力量推動的延伸型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是建立在社會經濟較高發展水平基礎之上的,旅遊業的形成和發展是由居民的消費需求推動的。

⑦ 印度文化有一些歷史感,印度文化有哪些特色

相信大家對於印度這個國度充滿了相當新奇的神秘感,畢竟印度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印度文明也在其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當中續寫了燦爛的篇章,所以縱觀印度文化的發展歷程特點主要是歸納為以下幾種。

印度文明的特點之一,最主要還體現了它的多樣性,畢竟在歷史上的印度長期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當中,而印度國內也是曾幾何時存在著多多少少的政治實體,甚至是印度國內影視擁有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等國家,此外印度的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體現了它的包容性,由於印度國內的不同種族以及不同的宗教群體,他們在歷史的演變過程當中相互依存,相互吸收異族文化所帶來的精華,最終也形成印度國內獨特的文化特色氛圍

⑧ 印度的經濟類型

印度經濟以傳統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

⑨ 談談印度成為下一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經濟中心的優勢,相比之下,印度有哪些因素值得中國借鑒.

1.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 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企業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國際交流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體系方面。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沒有完善的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二、印度模式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中印兩國雖面臨很多相同的問題和挑戰,各自所採取的應對方式卻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正是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的這種「似與不似」的關系構成了它們之間相互比較、相互借鑒的基礎。目前印度的經濟發展落後於中國,但從它的發展模式中我們仍可以發現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1、大力發展服務業,變過度工業化為適度工業化

中國以廉價的勞動力、土地資源、優良的基礎設施以及地方政府競爭性的優惠政策,吸引了來自世界的大量的製造資本,成為了世界的製造工廠。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被發達國家禁止的、或者是設置了較高門檻的污染產業轉移到了中國。中國的生態環境因此遭到破壞。現在不僅僅是過高的製造業比例,還包括被污染的空氣、水源和土地,都顯示目前中國的經濟已經呈現過度工業化的特徵。暫且不管印度以服務業帶動的經濟增長是不是欠工業化的結果,只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近年較快的增長速度、以及吸收的就業人數,不能不肯定印度服務業確實發展得非常成功,特別是它的軟體產業及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外包業,在世界范圍內都取得了成功。分析和總結印度在一些服務業領域的成功經驗,對於軟化我國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例如,印度軟體業的快速發展就離不開政府的全力扶持。在軟體產業新引入印度之際,政府通過國家投資或者強制進入印度市場的外資企業與本土企業進行合資,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包括軟體和硬體在內的計算機工業體系。而當產業的發展需要規模,國際市場又正在迅速發展之際,印度政府又以各項優惠政策鼓勵軟體企業的出口。此外,通過立法加大了對軟體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為更多的來自跨國公司的信息技術外包項目流入印度創造條件。印度通訊服務業的發展迅速則與政府開放國內市場有關。私人資本流入原來由國有資本壟斷的電訊業,競爭促使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現在印度一些主要電訊服務項目的價格,包括國際話費、英特網接入費用等,都低於中國。這位印度普及和推廣信息技術創造了條件。

2、調整外資優惠政策,引導外資流向,為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競爭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成為吸引FDI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近年印度也越來越重視外資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雖然兩國政府都對FDI提供稅收優惠,但印度的稅收優惠分類更細、限制更嚴(包括特定的領域與特定的時限),往往強調的是投資的流向,而不是來源,因而對相同領域內的內資、外資少有區別對待。一直以來印度的外資企業都與印度本土的企業負擔著相同的公司所得稅率,有時甚至還要高一些。但在中國,FDI承受的實際稅率大約只有國內企業稅率的一半,而且由於地方政府把引進外資作為一個政治目標來對待,對外資的產業流向不加選擇,使得外國資本與民族資本發生直接競爭,並可以利用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擠垮民族資本。這顯然與引進外資的本意相違。因此,我們在一定程度可以借鑒印度引導外資流向先進技術及優先發展行業的具體政策。

3、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微觀環境

企業所處的微觀環境包括很多內容,而對印度來說,它的相對穩健的金融體系、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都值得中國借鑒。佔有商業銀行總資產四分之三的印度國有銀行,呆帳率只有5%,而1992年以後陸續建立的私人銀行,它們的呆帳率還要更低一些。隨著政府向私人資本和外國資本開放國內的銀行業,競爭促使印度銀行的運營成本不斷下降、資產回報率逐步上升。印度的證券市場歷史悠久,在包括股票發行、交易制度、市場風險管理、信息披露機制、清算制度等幾乎所有領域,很長時間以來都一直保持與國際標准接軌。這也是印度能夠吸引大量機構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印度的第一部專利法是在1970年出台的,從那時起印度就初步建立起了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以後的三十年隨著知識產權概念的不斷擴大,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在不斷完善。印度軟體產業之所以發展迅速以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選擇將研發中心轉至印度都與此有很大的關系。

⑩ 印度風格主要體現在哪

這座建築中的印度風格,主要體現在聳立於中央穹頂的四周,靠細細的柱子來支撐穹頂的小塔。這些塔在梵語中的意思為「傘」,是印度伊斯蘭建築的特色之一。

閱讀全文

與印度模式的特色體現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文哪些是音調 瀏覽:498
義大利紅燴是由什麼做的 瀏覽:870
外國人怎麼看待中國熊貓表情包 瀏覽:10
伊朗人帶孩子干什麼好 瀏覽:329
為什麼足球在英國發達 瀏覽:340
伊朗因為什麼和美國打起來的 瀏覽:357
中國電信tv怎麼設置無線網 瀏覽:772
英國私校怎麼申請 瀏覽:527
美國殺掉伊朗將軍什麼等級 瀏覽:280
印尼的nike鞋怎麼辨真假 瀏覽:845
為什麼印尼那麼多gojek 瀏覽:971
印尼華僑村在什麼地方 瀏覽:154
伊朗為什麼仿製美國導彈 瀏覽:214
印尼排殺華人為什麼中國不幫忙 瀏覽:320
伊朗什麼時候是新年 瀏覽:168
義大利樂鍋什麼檔次 瀏覽:540
越南紫柚沉木和紫柚木哪個好 瀏覽:458
中國鐵路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瀏覽:74
怎麼做英國菜 瀏覽:98
越南紅旗越野車多少錢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