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始終覺得印度教和佛教有著密不可分,非常緊密的聯系,印度教和佛教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嗎
首先,印度教比佛教早。 其二,二者都起源於印度。其三,二者都相信因果報應,輪回。
其四,二者的包容性都很強,因此都屬於很和平的宗教,不會出現因為異教徒的問題出現大規模的戰爭。
但若要論哪個境界更高,這個就不好說了。但是就細節來看,比如濕婆(印度教里的三大主神之一)就被佛教納入了他們的伽藍神。說白了,伽藍神就是類似保安之類的職業。這其一體現了佛教的包容性,允許其他宗教的任務與之共存,其二也體現了他們自身認為印度教中的人物只能做個伽藍神什麼的。 但是反過來,印度教又認為梵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創造了宇宙,創造了萬物,所以佛教中的釋迦穆尼什麼的都是印度教的神創造的。 因此這個是各自持有的不同觀點,說不上誰高深。
其實他們二者真的是相互糾纏的,比如梵天這個 印度教的主神也很容易被認為成佛教中的一員。
若非要論他們的根本區別,那就是印度教是多神論,有很多的神同時存在, 各自負責自己的責任,梵天,毗濕奴,濕婆這三大主神就是同時存在世上的,完成著各自的責任。然而佛教就不是了,別看他有那麼多種佛,菩薩,但是他們相信一個世就只有一個佛存在。菩薩不是神,他們是佛的前身,也就是將來會成佛的。而現世的佛就是釋迦穆尼,這是唯一的。彌勒佛是未來的佛,要等釋迦穆尼完事了他才能成為另一個佛,他們是不會共同存在的。盧舍那佛是過去的佛,他一定要完事了,才能讓釋迦穆尼成為唯一的佛。就像皇帝,無論如何只能有一個。其他的太子,王爺,公主啥的都是浮雲。 同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更是典型的一神論,要麼上帝要麼就真神安拉,互相容不得互相,也容不下別的宗教人物。
扯遠了,還有一個不同點是,印度教相信人生來是有貴賤之分的,這用印度的種姓制度就看出來了。而佛教主張眾生平等,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再一點就是引起的風俗了,佛教不能殺生,因此要吃素。其實印度教也有一定的這種理念,從印度有很多的素食主義者就看的出來。不過這並不是很嚴厲的,最最嚴厲的就是不能吃牛肉。莫說是牛肉,嚴格一點的人是要給牛讓路的。因為牛是濕婆的坐騎,那麼也就是神了。
不知夠不夠詳細了。。。。
㈡ 印度教和佛教,究竟誰的哲學理論更深邃一些
佛教的教義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傳統以來的天神信仰,終究無法解決人類身心的苦惱束縛,獲得究竟解脫,反而在恪守嚴格的種姓制度中,泯滅了眾生既有的平等尊嚴。而佛教則著重開發自我內心的覺性,這個“覺性”窮究至極,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這種平等的對待,來自於佛陀覺悟到:宇宙萬法都在緣起之中,彼此互為因緣,就像因陀羅網,一一網珠映現無量光彩,無量光彩又同時攝於一網珠中,彼此互相交攝,重重無盡。所以,沒有一法能單獨生起,法與法之間是同體而共生的。此緣起無自性的道理,與印度教“梵我”為永恆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
㈢ 在印度,佛教為何輸給印度教
印度教的前身是婆羅門教,教義主要是梵我合一,輪回轉世,信仰多神,以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為主神,還帶有較為濃厚的原始的生殖崇拜色彩。
佛教是佛陀對婆羅門的一些教義的改進而創立的,主要教義為因果緣起,輪回和四諦。最初是無神的,只有導師——佛陀,帶領人們覺悟。
但因為佛教在當時雖然興盛起來,但還不是非常大的教派,印度的其他教派非常的多,所以在傳道過程中為了使更多信眾跟隨,所以不自覺的就融入了本土宗教的元素,就像中國的佛教已經是跟道教,相融到有很多我們根本不清楚到底源自於那裡。
㈣ 為何在印度,本土印度教的影響力遠不如佛教呢
題主所提問題,在描述上似有不妥。佛教的地位和影響力,在當今印度是無法和印度教相提並論的。佛教發源於古印度,從這個角度而言,佛教也是印度的本土宗教。而印度是全球創造宗教和存在宗教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除了在歷史時期有過獨占鰲頭的影響力之外,佛教在印度進入衰敗之後,其國內影響力很小。據最新資料顯示,佛教徒在印度全國人口中只佔0.25%,印度教徒的數量在印度國內是10億。很明顯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而且從國家層面上而言,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佛教則無這個地位。
印度教沒有形成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其影響力遠不如佛教有深層次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印度教教義和整個結構體系所造成的。印度教是一個沒有創教教主的宗教。其內部人士曾說:「你什麼都不信仰的話,那麼你也可以說就是印度教徒。」當然,這話有當時的語境和背景,我們不用吹毛求疵。
印度教在公元二世紀左右形成,其前身是婆羅門教,或者說婆羅門教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印度教(婆羅門教)將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客觀地說,這是嚴重阻礙印度教發展為世界性宗教的最主要原因。
㈤ 佛教與印度教,誰歷史更長久
總體上,印度教歷史更長。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五、六世紀的南亞次大陸。創始人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佛教徒對其尊稱為「釋迦牟尼」。喬達摩出身於剎帝利種姓,釋迦族人,因不滿於當時的婆羅門教,20歲時離家悟道,創立佛教並廣泛傳播。
印度教結合了印度境內的文化背景、社會結構、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了數百個宗派,宗派間沒有統一的信條,只有兩個教義相同,即多神教的泛神論和輪回說。16世紀面對西方殖民入侵,印度教中也出現一些近代社會改良團體和民族主義運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印度教成為印度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運動的有力武器。可以說相較於佛教,在印度本土印度教有著更強大的生命力,長期在印度占據統治地位。
㈥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
這里列舉佛教和印度教的3點不同:
1、起源不同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宗教,其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釋迦族的喬答摩·悉達多。
2、教義不同
印度教教義主要有主神論、種姓分立、因果報應、祭祀萬能、吠陀經典。
佛教的教義非常豐富,基本教義可以用「四諦」來統攝,佛教的根本教理是「緣起無我」(大乘說「緣起性空」),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最根本特色是「三法印」。
3、宗教節日不同
印度教主要節日有排燈節、好利節、無遮大會。
佛教的主要節日有佛誕節、佛成道節、盂蘭盆節等。
佛教-宗教知識-國家宗教事務局
印度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_網路
㈦ 濕婆神和釋迦牟尼誰厲害
這個問題你要從頭去看,印度教是印度最開始出現的宗教,也是印度絕大部分民眾信仰的宗教,很多人看到印度和尚和寺廟,以為是佛教,其實那大部分都是印度教的。釋迦牟尼本來也是印度教信徒,後來創造佛教,所以佛教里很多東西都是和印度教重疊的。
但是問題來啦,在大部分人眼裡,佛教就是印度教的分之,那有主的誰還學輔的啊,釋迦牟尼為啦傳播佛教,自然要誇大佛教,貶低印度教(和國共內戰有點像,都說是對方的錯)。於是在佛教里,濕婆不過是欲界頂端的神(欲界的等級與佛的等級差距很大)。
他這么說印度教當然不能忍,但是看到釋迦牟尼也有一點社會影響力,而且又是出自印度教本身,於是印度教就說釋迦牟尼是轉輪王之一(濕婆是三大主神之一,高於一切神祗),就是說他還是在三主神之下。
㈧ 印度教與佛教, 哪一個的世界影響力大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有大約十億信徒,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1],僅次於擁有超過20億信徒的基督宗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別都以撰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經》作為經典教義。在此之外,各派別還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經文。
佛教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在亞洲國家的影響最深,佛教思想已經融入信仰佛教國家的人民的生活中。但是在印度,佛教的影響力卻日趨衰落,佛教徒只佔印度人口的0.71%[1],分布也很零散。佛教對盛行的國家和地區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包括文化、藝術等許多領域。並且是建設在極嚴密極忠實的認識論之上,用巧妙的分析法解剖宇宙及人生成立之要素及其活動方式,更進而評判其價值,因以求得最大之自由解放而達人生最高之目的者也。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宗教都是「有神論」,印度教同樣也相信神,主神是梵天;但是佛教卻是「無神論」,很多人認為佛就是神,這是對佛教的誤解,佛教」中的「佛」都是傳說和神話後的歷史人物,並不是神,這點與其他宗教差別很大。從十二因緣中也可以看出「佛教」並沒有承認造物主的存在,但是佛卻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那就是釋迦摩尼。
總體而言印度教在印度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佛教,但是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印度教。
㈨ 印度教和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1、起源不同: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宗教,其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釋迦族的喬答摩悉達多。
2、教義不同:印度教教義主要有主神論、種姓分立、因果報應、祭祀萬能、吠陀經典。佛教的教義非常豐富,基本教義可以用四諦來統攝,佛教的根本教理是緣起無我,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最根本特色是三法印。
注意事項
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濕婆神的坐騎,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製品。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豬肉,因此遊客最好食用雞肉或羊肉。
在印度,應避免以左手遞物給當地人,因為左手被視為視不潔的,在印度不要撫摸小孩頭部,因為印度人認為頭部視神聖的。
在印度,進入宗教寺廟和古跡都必須拖鞋,最好入境隨俗,參觀印度寺廟時,最好不要穿著短褲和短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佛教
㈩ 印度教擁有10.5億人信仰,而信仰佛教的人遠遠沒有那麼多,那麼印度教算不算世界第四大宗教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