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麼
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Jo-mo glang-ma),簡稱珠峰,又意譯作聖母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是亞洲和世界第一高峰。藏語「珠穆朗瑪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里,glang-ma有兩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宮室。 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紀念英國人佔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珠穆朗瑪峰最近的一次測量在1999年,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的,他們認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該為8850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同時停用1975年的8848.13米。 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圍內產生著影響。第四版人民幣十元的背面圖案就是珠穆朗瑪峰 中國西部的山脈,大多橫亘綿長,山體高峻雄偉。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同尼泊爾、印度等國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綿延長達2 400多公里,主脈海拔平均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馬峰、干城章嘉峰。「喜馬拉雅」在藏語中就是「冰雪之鄉」的意思。這里終年冰雪覆蓋,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寶劍,一條條冰川像蜿蜒的銀蛇。其中最為高聳的則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它高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國登山隊(總指揮韓復東,隊長史占春),在突擊組長王富洲的率領下,首次從北側中國境內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頂的三名隊員是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在這次登山中,中國登山隊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頂隊員外尚有13名隊員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 中國攀登珠穆朗瑪峰歷程 挑戰極限勇攀高峰 2003年05月26日 《解放軍報》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海拔8848米。珠峰地處中尼邊界東段,北坡在我國西藏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藏語 「珠穆」是女神之意,「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 被譽為女神的珠穆朗瑪峰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偉,昂首天外,縱覽世界。從18世紀開始,便陸續有一些探險家和登山隊前往珠峰探測奧秘,希望登上地球之巔。經過近30年的努力,1953年5月29日,由英國人組織的登山隊,才從位於尼泊爾一側的南坡登上峰頂。之後的幾年內又有不少登山者登上了珠峰,一個攀登珠峰的「黃金時代」來臨。 1958年,蘇聯100名功勛運動員聯名寫信給中蘇雙方最高領導人,要求兩國聯合組隊,向珠峰挑戰。中蘇兩國很快就達成了協議,並定於1959年攀登珠峰。協議達成後,中國組成了登山集訓隊,兩國運動員開始了聯合訓練,並對攀登珠峰的線路進行了前期的勘察。1959年,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由於兩國關系的惡化,蘇聯撕毀合作登山的協議。1959年嚴冬,當時主管體育的賀龍副總理向登山隊長史占春發出了號令:人家不來了,我們單獨登! 1960年3月19日,中國登山隊拉開了首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序幕。中國參加登山活動只有5年的時間,隊員主要由工人、解放軍戰士、西藏牧民、科研工作者和大學生組成。他們選擇從北坡登頂,是一條從未有人成功攀登過的路線。國外的登山家稱珠峰北坡是「不可攀登的路線」、「死亡的路線」。 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終於在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他們在峰頂留下了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尊毛主席石膏像,也留下了中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足跡。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日報》發過兩次號外,一次是原子彈爆炸成功,另一次就是珠峰登頂。在極為困難的年代,中國運動員攀上珠穆朗瑪峰,為人類登頂開辟了一條北坡路線,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 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這次一共有9名運動員成功登頂,刷新了一項一次登頂人數最多的紀錄,女隊員潘多也成為第一位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中國地質測量隊也是在這次經過與登頂運動員的協作,精確地測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8.13米,並完成了一系列科考活動,震驚了世界。 這之後,中國登山隊於1988年與日本和尼泊爾組成了三國聯合登山隊,實現了在珠峰頂峰會師和南上北下、北上南下大跨越;1993年海峽兩岸聯合攀登珠峰成功;1998年中美聯合登山隊再次登上地球之巔;1990年中美蘇三國聯合登頂成功……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歷史上,中國登山運動員創下了許多第一的紀錄。迄今為止,我國登山健兒已經14次登臨珠峰之巔,有61人次在珠穆朗瑪峰頂留下了足跡。 今年大約有1000名登山者向珠峰發起挑戰,他們將用登頂來紀念人類首次登頂珠峰50周年。我國組成了由職業登山運動員和業余登山愛好者組成的聯合登山隊。他們發揚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於5月21日和22日兩次成功地登上了珠峰,使鮮艷的五星紅旗再一次飄揚在地球之巔,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為奪取抗擊非典和促進發展雙勝利而奮斗的勇氣和信心!
Ⅱ 有沒有雅魯藏布大峽谷和珠穆朗瑪峰的資料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據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派鎮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經排龍鄉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區靠近印度阿薩姆邦的地方),主體在墨脫縣。
從墨脫縣甘登鄉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縣派鎮加拉村,是雅魯藏布大峽谷無人區。全長504.6千米,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遠遠大於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峽谷、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
珠穆朗瑪峰(俗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南部在尼泊爾境內,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國跨越四個縣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國家公園的中心所在。
(2)西藏和印度邊境的山峰是哪個擴展閱讀:
珠穆朗瑪峰:珠峰山體呈金字塔狀,山上有冰川,最長之冰川達26公里。山峰上部終年為冰雪覆蓋,地形陡峭高峻。是世界登山運動矚目和嚮往的地方。珠峰的氣候惡劣,風和日麗的日子不多。
經常是暴同肆虐的天氣,狂風夾著積雪和砂石鋪天蓋地而來。攀登珠峰的時間,一年中有兩個季節,一是5月份,一是9月到10月。在這兩段時間里,海拔八千多米高處的風速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
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
雅魯藏布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處達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Ⅲ 世界第一高峰位於我國西藏自治區與哪個國家的交界處()A.印度B.尼泊爾C.巴基斯坦D.不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上,有地球之巔之稱.
故選:B.
Ⅳ 與印度相鄰的西藏秘境,有著怎樣迷人的景色
億萬年的地殼運動催生了高山,而積雪則賦予了高山耀眼的光彩。作為中國西南部的一座山脈,卓木拉里雪山在一片開放的自然環境中展現出非凡的風格。看著山頂上的白雪,人們似乎能夠體驗到魔力和呼喚。
旅行不僅是在移動,也不只是在群山和水域中旅行。有些人出發去欣賞美麗的風景,有些人踏上了痴迷的旅程,更多的人從旅途中獲得了精神上的收獲。在卓穆拉里雪山腳下,這種收獲變得更加純凈和震驚。
Ⅳ 喜馬拉雅山海拔是多少米啊
喜馬拉雅山海拔平均7000-8000米以上。
喜馬拉雅山脈 (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藏語意為「雪的故鄉」。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
喜馬拉雅山脈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名聖母峰,藏語名:Qomolangma) ,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達8844.43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5)西藏和印度邊境的山峰是哪個擴展閱讀:
喜馬拉雅山脈的成因與發展: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於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
據地質考察證實,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它經歷了整個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持續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紀末期,那時這個地區的地殼運動,總的趨勢是連續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海盆里堆積了厚達30000米的海相沉積岩層。
到早第三紀末期,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經地質考察證明,喜馬拉雅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後,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之中。
Ⅵ 西藏交界處的山脈是
岡仁波齊峰是岡底斯山注峰,海拔6638米,位於東經81.3度,北緯31度。其南面100公里就是納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於東經81.3度,北緯30.4度。
岡仁波齊峰是亞洲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神山,納木那尼峰亦被稱為「神女峰」,加之兩山間的聖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這兩山兩湖地區被佛教徒尊為「神山聖湖」之地。每年都有各國朝聖者來此頂禮膜拜。
納木那尼峰方圓約200平方公里,東面的山脊被侵蝕為刃脊,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西面的坡度則較為和緩,峽谷中傾瀉著五條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滿了冰裂隙和冰陡崖。
岡仁波齊峰的腰部是較大的淡紅色平台,平台邊緣被冰雪侵蝕,風化嚴重,呈犬牙狀,平台之上有一圈凹進去的溝漕。其峰頂宛若皇冠晶瑩奪目,遠遠望去可見一渾圓的山頂。
1985年5月26日,中日聯合登山隊首次沿納木那尼峰的西北坡登頂成功。岡仁波齊峰至今仍是一座處女峰。
進山路線有兩條:一是從烏魯木齊南下沿新藏公路,經葉城、獅泉河至普蘭,全程3044公里;另一條從拉薩西行,經日喀則,薩嘎到普蘭,全程1433公里。登山時間以5---6月下旬為宜。
庫拉崗日峰
屹立在喜瑪拉牙山脈中段洛扎縣境內,海拔7538米,東經90.6o,北緯28.2o。山脊的南北兩側是陡崖,峽谷中橫卧著四條冰川,冰川上有奇麗壯觀的冰塔林,還有冰崖、冰牆、冰陡坡等,冰雪崩時常發生。1986年4月21日,日本神戶大學西藏學術登山隊登頂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南下經浪卡子至蒙達登山大本營,全程280公里。大本營在庫拉崗日的北麓,海拔4490米。最佳登山季節是4---5月和9---10月。
寧金抗沙峰
海拔7191米,位於東經90.1o,北緯28.9o,地處江孜縣和浪卡子縣的交界處。周圍聳立著十餘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寧金抗沙峰山體雄偉,頂部尖錐突兀,坡嶺溝壑間的終年積雪發育了多條冰川,時有冰雪崩塌。1986年4月28日,中國西藏登山隊從南坡沿西南山脊路線首次登上頂峰。
進山路線: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浪卡子至卡若拉山口,行程187公里。大本營設在海拔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主峰的南麓。每年4---5月和9---10月的春秋時節是登山的最佳時機。
綽莫拉日 泡罕里山
綽莫拉日海拔7314米,位於東經89.2o,北緯27.8o.頂峰突兀,壁峭坡陡。山峰西側在中國境內,東側在不丹王國境內,至今還未曾有人登頂。
泡罕里山海拔7128米,東側在中國亞東縣境內,西側屬於錫金王國,距東面的綽莫拉日45公里。山峰坡壁陡峭,峰頂氣候惡劣,登山難度極大,至今仍未有人從中國一側攀登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沿中尼公路經江孜轉南行386公里後到達堆納,從堆納向東20公里即到達綽莫拉日峰底。如南下經扎康再向西行,到泡罕里山腳的距離也僅22公里。登山時節一般選在4---5月或10---11月。
Ⅶ 中國印度隔的那座山脈叫什麼
叫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藏語意為「雪的故鄉」。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
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名聖母峰,藏語名:Qomolangma),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達8848.86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該山脈形成印度次大陸的北部邊界及其與北部大陸之間幾乎不可逾越的屏障,系從北非至東南亞太平洋海岸環繞半個世界的巨大山帶的組成部分。喜馬拉雅山脈本體在查謨和喀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有爭議地區的帕爾巴特峰(8,126米〔26,660英尺〕)至西藏南迦巴瓦峰(7,756米〔25,445英尺〕)之間,從西向東連綿不斷橫亘2,500公里(1,550哩)。兩個喜馬拉雅山王國尼泊爾和不丹位於山脈東、西兩端之間。喜馬拉雅山脈在西北與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交界,在北面與西藏高原接壤。喜馬拉雅山脈從南至北的寬度,在201~402公里(125~250英里)之間。總面積約為594,400平方公里(229,500平方英里)。
Ⅷ 關於西藏各個著名山峰的介紹
珠峰朗瑪峰
珠穆朗瑪,藏語意為「第三女神」。珠穆朗瑪峰是喜瑪拉雅山脈的主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險峻,環境復雜,山脊和峭壁間分布著總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的各型冰川,冰川之上更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珠峰周圍20公里的范圍內,群峰林立,這里就有五座,六七千米的山峰放眼皆是,形成了一幅群峰攢動、波瀾壯闊的地貌。根據地質構造分析,在遠古時代,整個喜瑪拉雅山以及附近遼闊的區域還是大海之一隅,大約從新生代第三紀晚期開始,海下深處的岩層受強烈的喜瑪拉雅運動的影響,崛起滄海,橫空出世,逐漸上升成為最高最年輕的「世界屋脊」。矗立於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本身就是喜瑪拉雅山脈最典型的斷塊山,其形似金字塔的峰頂是由奧陶紀棕黃色大理岩和結昌灰岩組成。據科學家測定,珠峰現仍在不斷上升,平均每年以3。2到 12。7毫米的速度,繼續刷新它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最高記錄。
珠峰地區因受東南季風和西北寒流影響,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幻莫測。一般來說,每年3月初至5月末、9月初至10月末氣候較為溫和,是旅遊和登山的最佳季節。
珠峰是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嚮往的地方,1953年由英國人埃德蒙。希拉里首登成功。到1997年底,全世界有二十多個國家的五十多個隊計二百多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並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1988 年,中、日、尼三國聯合登山隊還創下從南、北兩坡雙跨會師頂峰的壯舉。
洛子峰
海拔8516米,為世界第四高峰。位於東經 86。9度,北緯27。9度,地處珠峰以南3公里處,其東側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西側屬尼泊爾王國。洛子峰地形險峻,環境復雜,大小冰川密布,氣候變幻莫測。其幾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又大過珠峰。6月—9月中,暴雨雪頻繁,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攝氏60度。3月初至5月末和9月中至10月末,這里的氣候較為穩定。
1956年5月18日,瑞士登山隊從尼泊爾西坡首次登頂成功,但至念仍未有人從東坡中國境內攀登成功
馬卡魯峰
海拔8463米,是世界排名第五位的高峰。位於東經87。1度,北緯27。9度,地處喜瑪拉雅山脈中段,其北側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南側屬尼泊爾王國。馬卡魯山分布著巨大的冰川,冰種上多鋸齒型的陡崖和裂縫,冰崩雪崩十分頻繁。1955年5月,由法國登山隊登頂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乘車經日喀則到定日(需時2天),再往西轉南經白巴、帕卓至尤帕鄉(行程約120公里),然後換乘氂牛向南到達沙基塘登山大本營(行程約60公里)。這里是馬卡魯山的東山麓,海拔3600米,營地較為開闊,水源充足。
卓奧友峰
海拔8201米,是世界排名第六的高峰,位於東經86。6度,北緯28度的中尼邊境上,北側在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南側屬尼泊爾王國。東距珠峰100公里,氣候與珠峰相似。
1954年,奧地利登山隊首登峰頂。1985年,中國西藏登山隊沿西北坡登頂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經日喀則到定日(行程約2天),再南下約40多公里,就可到卓奧友北麓的加布拉冰川大本營。這裏海拔高度4959米,地形開闊,水源充足。
希夏邦馬峰
海拔8012米,是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最後一位的山峰,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 8000米級山峰。這里是喜瑪拉雅山脈現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個枯崗日山脈冰川和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的永久積雪,都分布在希夏邦馬峰周圍。縱橫交錯的冰雪裂縫和時而發生的巨冰雪崩,為登山者設置了重重困難。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首創登頂記錄。
進山路線:從拉薩出發,經日喀則到定日(行程約2天),再西行至門哈敦,繼續西行50公里後南下,沿簡易公路行20公里即可到希夏邦馬峰北麓的登山大本營,這裏海拔5114米。
拉布吉康峰
海拔7367米,位於西藏聶拉木縣與定日縣的交界處,四周布滿了冰峰和夾在其間的冰雪坡、冰川、冰塔林等。冰坡上不時發生雪崩、滾石和裂縫,再加上惡劣的氣候,為登山造成了極大困難。登此山的最佳時節是4-5月和10-11月。1987年10月26、27 日,中日聯合登山隊分兩批沿西北坡首次登上頂峰。
進山路線:從拉薩經日喀則到達定日(行程約2天),再經定日南下沿簡易公路至登山大本營朗果(行程約87公里),海拔4500米。
門隆則峰
海拔7175米,位於東經86。4度,北緯28。0度,座落在喜瑪拉雅山脈東段,西藏定日縣境內。門隆則峰陡峭險峻,主峰山體呈角錐形,遍布冰雪溜槽。由於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該地區氣候濕潤且多雨雪雷電,加之攀登頂峰的路線險峻復雜,門隆則峰至今仍為處女峰。
進山路線:從拉薩經日喀則到達定日,之後再行100公里可到達絨轄河谷,沿河谷下行24公里,即可到達門隆則峰西南側的巴普大本營,此處海拔4700米。登山最佳時間為每年4-5月份和 9-10月份。
南迦巴瓦峰
海拔7782米,世界第十五高峰,矗立在雅魯藏布大拐彎內側,東經95度,北緯29。6度。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被冰雪切割成風化剝蝕的陡岩峭壁,以西坡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殘留著道道雪崩留下的溜槽,峽谷之中又布滿了巨大的冰川。該地區冰川大都屬於海洋型冰川,運動較快。受氣溫、降水和地勢的影響,冰雪崩十分頻繁且雨季較長。最佳登山時間為2—4月和10—11月的旱、雨季交替期。
南迦巴瓦峰於1992年10月30日被中日聯合登山隊征服。
進山路線:從拉薩出發沿川藏公路東行400公里左右至八一鎮,而後沿尼洋河南下75公里到米林縣城,從米林縣沿雅魯藏布江東行91公里至派鄉,再北上18公里至格嘎,然後步行即可到達海拔3512米的南迦巴瓦登山大本營
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與南迦巴瓦峰隔江對峙,山峰走向為東西弧形排列,多陡壁懸崖,山谷中發育著數十條冰川。其頂部比較平整,常年冰雪覆蓋。該地區冰川大都屬於海洋型冰川,運動較快。受氣溫、降水和地勢的影響,冰雪崩十分頻繁且雨季較長。最佳登山時間為2—4月和10—11月的旱、雨季交替期。
加拉白壘峰於1986年10月30日被喜瑪拉雅登山協會首登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出發沿川藏公路東行400公里左右至八一鎮,而後沿尼洋河南下 75公里到米林縣城,從米林縣沿雅魯藏布江東行91公里至派鄉,再北上18公里至格嘎,再北上到加拉,從加拉過江後北海上即可到加拉白壘南麓大本營。
岡仁波齊峰
海拔6638米的岡仁波齊峰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位於東經81。3度,北緯31度。岡仁波齊峰是亞洲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神山,梵語稱之為「濕婆(印度一種神的名字)的天堂」,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岡仁波齊峰的腰部是較大的淡紅色平台,平台邊緣被冰雪侵蝕,風化嚴重,呈犬牙狀,平台上有一圈凹進去的溝槽。其峰頂宛若皇冠晶瑩奪目,遠遠望去可見一渾圓的山頂。山峰常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其真容,峰頂終年積雪,威凜萬峰之上,極具視覺和心靈震撼力。由於多種原因,岡仁波齊峰至今仍是一座處女峰。
進山路線:有二條進山路線,一條是從新疆沿新藏公里,經葉城、獅泉河至普蘭,全程約3044公里;另一條從拉薩西行,經日喀則、薩嘎到普蘭,全程約1433 公里。登山時間以5—6月下旬為宜。
納木那尼峰
海拔7694米,位於東經81。3度,北緯30。4度。與岡仁波齊隔湖相望(湖為西藏三大對湖之首的瑪旁雍措湖),亦被稱為「神女峰」。納木那尼峰方圓約 200平方公里,東面的山脊被侵蝕為刃脊,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西面的坡度則較為和緩,峽谷中傾瀉著五條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滿了冰裂隙和冰陡崖。
1985年5月26日,中日聯合登山隊首次沿納木那尼峰的西北坡登頂成功。
進山線路:有二條進山路線,一條是從新疆沿新藏公里,經葉城、獅泉河至普蘭,全程約3044公里;另一條從拉薩西行,經日喀則、薩嘎到普蘭,全程約1433公里。登山時間以5—6月下旬為宜。
庫拉崗日峰
海拔7538米,位於東經90。6度,北緯28。2度。屹立在喜瑪拉雅山脈中段洛扎縣境內。山脊的南北兩偶是陡崖,峽谷中橫卧著四條冰川,冰川上有奇麗壯觀的冰塔林,還有冰崖、冰牆、冰陡坡等,冰雪崩時常發生。1986年4月21日,日本神戶大學西藏學術登山隊登頂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南下經浪卡子至蒙達登山大本營,全程280公里。大本營在庫拉崗日的北麓,海拔4490米。最佳登山時間是4— 5月和9—10月。
寧金抗沙峰
海拔7191米,位於東經 90。1度,北緯28。9度,地處江孜縣和浪卡子縣的交界處。周圍聳立著十餘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寧金抗沙峰山體雄偉,頂部尖錐突兀,坡嶺溝壑間的終年積雪發育了多條冰川,時有冰雪崩塌。1986年4月28日,中國西藏登山隊從南坡沿西南山脊路線首次登上頂峰。
進山路線: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浪卡子至卡若拉山口,行程約187公里。大本營設在海拔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主峰的南麓。最佳登山時間是4—5月和9 —10月。
里山峰
卓木拉日海拔7314米,位於東經89。2度,北緯27。8度。頂峰突兀,壁峭坡陡。山峰西側在中國境內,東側在不丹王國境內,至今還未曾有人登頂。
泡罕里山海拔7128米,東側在中國亞東縣境內,西側屬於印度託管的錫金王國,距東面的卓木拉日45公里。山峰坡壁陡峭,峰頂氣候惡劣,登山難度極大,至今仍未有人從中國一側攀登成功。
進山路線:從拉薩沿中尼公路經江孜轉南行386公里後到達堆納,從堆納向東20公里卻到達卓木拉日峰腳。南下經扎康再向西行22公里,即到泡罕里山腳。登山最佳時間是4—5月和10—11 月。
Ⅸ 阿爾卑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那個是西藏的
喜馬拉雅山是西藏的,阿爾卑斯山是義大利的
Ⅹ 印度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
世界屋脊最負有盛名的神山岡仁波齊,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素有「阿里之巔」的譽稱 也可稱為印度最高的山峰。 岡仁波齊是大山脈岡底斯山的主峰,環繞一周72公里,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稱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志: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志,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濕婆的天堂」(濕婆為印度教主神),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便發源於此.從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岡底斯山海志》、《往世書》等著述中的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神山神秘之處,山的向陽面,不知緣何,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而神山之背面,長年沒雪,即使被白雪覆蓋,太陽一出,隨即融化,與大自然常規剛好相反.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氣勢雄峻之處,又有幽靜肅穆之所,被眾多的奇峰環抱,更有那奇妙的岩石、峽谷、灌木古柏、潔泉清流.岡仁波齊峰經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其真容,峰頂終年積雪,威凜萬峰之上,極具視覺和心靈震撼力. 岡仁波齊周圍共有5座寺廟.年日寺為轉山第一站,以後依次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稱幻變寺)、江扎寺和賽龍寺,其中後兩座寺位於內線.這五座寺廟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並留存有豐富的雕刻、塑像、壁畫等文物.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